必修二周練13_第1頁
必修二周練13_第2頁
必修二周練13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必修二周練13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這里“特定歷史條件”是指( )俄國是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經過一戰,物質極為匱乏 當時布爾什維克的主要任務是贏得國內戰爭的勝利,鞏固蘇維埃政權 蘇俄人民擁護布爾什維克政黨的領導,迫切希望在它的領導下打敗國內外的反動敵人 十月革命后蘇俄具備了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條件A. B. C. D.2馬克思關于社會主義的設想是:“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實行公有制、計劃經濟和按勞分配,取消商品和貨幣。”蘇俄實施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與馬克思的設想最大的不同是( )。A實施的條件 B所有制結構 C經濟管理模式 D產品分配方案3

2、列寧指出:“我們上層制定的經濟政策是同下層脫離的,這一政策沒有造成生產力的提高,而這一點在我們的黨綱里卻被認為是刻不容緩的基本任務。由于我們企圖直接過渡過共產主義,到1921年春天我們就在經濟上遭受了嚴重的失敗。”下列對本材料理解不正確的是( )。A材料中提到的政策是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列寧徹底否定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歷史作用C“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妨礙了生產力的發展D“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可能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4“對發展經濟來說,中國的人民公社化運動和蘇俄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都是不成功的。”這是因為( )。A沒有把經濟建設放在首位 B嚴重超越了生產力的發展水平C過分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3、 D嚴峻的國內外環境的制約5列寧認為:“不摧毀舊的社會經濟結構商業、小經濟、小企業、資本主義,而是活躍商業、小企業、資本主義,審慎地逐漸地掌握它們。”在這一思想指導下,蘇俄實行了(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C社會主義工業化政策 D農業集體化政策6.“斯大林模式”的合理性是( )。A國家可以集中力量解決建設中的重大問題B經濟建設必須集中全國的力量C保證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會出現經濟危機 D高度集中符合社會主義原則7 “蘇俄絕大多數老近衛軍、干部和黨員是因投身革命而走到領導崗位的,心中充滿革命理想主義和階級斗爭觀念。有些領導干部一再說,新經濟政策實行后,在蘇聯經濟中已沒有留下什么社會主

4、義因素了”。此材料表明了新經濟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終結的一個重要原因是()A歷史傳統力量影響至深 B缺乏政治體制改革的相應配合C急于加快發展的趕超心理 D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8對斯大林時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評價,不正確的是A一度推動了蘇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B長期片面地優先發展重工業,影響了農業、輕工業的發展C阻礙了蘇聯經濟向社會主義過渡 D是造成蘇聯解體的歷史根源9下列有關赫魯曉夫改革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以農業改革為重點 B蘇聯社會主義改革的開始具有探索性和開創性C未能從根本上沖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縛D改革使蘇聯成為能與美國匹敵的超級大國10就其實質而言,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

5、夫改革不能成功的相同原因是A沒有突破個人崇拜的禁區 B沒有從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C片面發展重工業 D擴大地方權力,導致地方分散主義膨脹111971年,蘇聯政府在關于五年計劃的報告中說:“商品貨幣關系在我國具有新的、社會主義的內容。當然,我們要批駁主張用市場調節作用取代國家集中計劃的主導作用的各種錯誤觀點。”這表明蘇聯政府試圖()A廢除對企業的指令性計劃B由市場決定產品價格C鼓勵私營企業發展D減少對企業的行政干預121947年,蘇聯在參加馬歇爾計劃的討論時,指責該計劃使“歐洲各國必將落入被監督國家的地位”,因而拒絕接受。1991年,蘇聯領導人卻公開呼吁西方對蘇聯實施“新的馬歇爾計劃”,甚至

6、連國內的經濟改革和發展計劃也邀請西方國家幫助制定。發生這一變化的原因不包括()A蘇共已放棄社會主義道路B蘇聯國內政治經濟形勢急劇惡化C美國放棄遏制蘇聯的政策D蘇聯實行向市場經濟過渡的變革13戈爾巴喬夫說,“多一些社會主義,意味著社會生活中多一些民主、公開性和集體主義,多一些公民對全國事務及其對國際事務的良好影響的關切。總而言之,就是多一些社會主義本質所包含的內容。”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的蘇聯改革()A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B背離了馬克思主義C沒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D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14 2003年俄羅斯科學院某院士說,“我們俄羅斯人以我們自己的沉痛災難為代價,成為耶穌,悲壯地走上祭壇,向世人和歷史宣告

7、:蘇聯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條絕路、死路。”這說明他把蘇聯解體的原因歸結為 ()A. 日益嚴重的經濟危機 B. 蘇聯政局動蕩 C. 西方的和平演變政策 D.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15.比較中國1978年底以后經濟改革的成功,蘇聯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和戈爾巴喬夫經濟改革最終都沒有成功,主要原因是()A. 缺乏正確的改革理論和政策指導 B. 把改革的重點放在工業方面C. 沒有進行政治體制改革 D. 把改革的重點放在農業方面16. 蘇聯解體十余年來,在俄羅斯社會和廣大歷史學家的意識中發生了許多重大變化,出現了一些對蘇聯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重新評價的新觀點。材料一吳恩遠在俄羅斯最新歷史教科書關于蘇聯歷

8、史評價的一些新觀點中指出:斯大林確實放棄了新經濟政策,但判斷這個“放棄”正確與否,不能僅僅看他是否符合列寧的教導,而要看它是否合乎當時的實踐。2003年3月4日,亞歷山大·季諾維耶夫(俄羅斯哲學家、社會學家和作家)在蘇維埃俄羅斯報發文說,“考慮到具體歷史條件,考慮到人員等情況,斯大林為首的領導是按最佳方案行動的。環境本身迫使他們采取那樣的行動。”他稱斯大林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材料二由俄羅斯教育部審定的20世紀祖國史中對赫魯曉夫有這樣的評價:赫魯曉夫在蘇聯歷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兩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兩面性。(1)材料一、三主張應主要從哪些角度評價斯大林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 (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