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統編高中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學案_第1頁
【歷史】統編高中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學案_第2頁
【歷史】統編高中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學案_第3頁
【歷史】統編高中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學案_第4頁
【歷史】統編高中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歷史】統編高中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 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學案第3課 秦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學習目標:第3、4課課標3.秦漢大一統國豕的建立與鞏固通過了解秦朝的今業績和漢朝削藩、尊崇儒術等舉措,認識今多民 族國家的建立及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通過了解秦漢時期的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認識秦朝崩潰和兩漢衰亡的 原因。要點學綱一、秦朝的)1 .條件;2.秦的心:滅六國(時間、策略、結果),開拓邊疆(征 服周邊民族地區)。(二)政治經濟文化今(鞏固的措施)2 .政治上,建立一整套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確立皇帝制度,建立 由三公九卿組成的中央政府,全國推F縣制,頒布秦律;3 .經濟文化習俗上

2、,統一車軌、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等。(三)八統L意義二、秦朝的暴政(一)秦始皇的暴政:1.表現;2.消極影響。(二)秦二世的暴政三、秦末農民起義與秦的速匕(一)秦末農民起義(公元前 209前206年)1 .陳勝、吳廣起義:直接原因,建號“張楚”,結果;2 .劉邦、項羽反秦。(二)楚漢戰爭(公元前 206前202年)基礎知識一、秦朝的統(一)疆土統一1.條件(表1)角度內容要點人民愿望長期戰亂給社會帶來巨大災難、人民渴望安定統一經濟發展要各地域經濟的發展,要求打破 政治分裂所帶來的阻礙求統一逐漸成為共識戰國中后期,毛的呼聲日益高漲:孟子提出了 “ 塞王二”的思想; 成書于戰國末年的呂氏春秋也認為:

3、“亂莫大于無天子”只 有統一才結束戰亂秦國具有的優勢和條件地理位置優越:“據能函之周,擁州之地”; 物質基礎雄厚; 秦王勵精圖治,廣納賢才,吏治清明;變法致強2.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國采取遠交近攻戰略,相繼滅掉東方六國,建立起新的統 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陽。3.秦滅六國后,積極開拓邊疆。在北方,秦擊退了游牧民族 匈奴的進攻,在原有北方諸侯國舊 長城的基礎上,修筑了西起 臨洗、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二)政治經濟文化的統一(鞏固統一的措施)(表 2)領域主要措施作用(意義)和影響政治確立皇帝制度:“皇帝”稱號的確立, 皇帝制度的特征(皇帝獨尊、皇權至上), 皇帝的權力建立了一整套 君主

4、專制中央 在也制度,今中央集權國家 由此形成;秦朝確立的這套政治體制被 以后王朝長期沿用,影響至為 深遠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徹底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頒布通行全國的 血(特點:秦法嚴苛)經濟務-車軌,修建由都城咸陽通達各地的 范道 和直道促進各地經濟文化交流和往 寵,有利于封建經濟文化的進 一步發展;有利于鞏固秦的統治和國家統一貨正統一度量衡編制 3,遷徙六國貴族豪強文化風俗心文字整頓社會風俗等秦朝中央和地方機構圖(圖1)、秦朝的暴政秦始皇的暴政主要表現有:大興土木,興師動眾;開拓邊疆和修建大型工程;“焚書坑 旗”,等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密織開網,加重人民負擔,階級矛盾和統

5、治階 層內部矛盾尖銳激化,一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終于爆發。三、秦末農民起義與秦的速亡1 .公元前209年,如、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號為 “張楚”。陳勝失敗后,項31、劉邦等領導的反秦勢力日益壯大。公元前 207年,劉邦的軍隊進入 咸陽,秦朝滅亡。2 .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展開了長達 4年的楚漢戰爭。思考點:劉邦為什么能夠戰勝項羽?提示:從劉邦和項羽兩個方面去分析。域悔椽處素養共通宵一、秦朝統一與速亡秦滅六國人泰朝開始鞏固統(措施):L政治;建立專制主義 中央集權制度; 工經濟文化劉邦軍攻入咸陽 陳勝吳廣起義楚漢戰爭A劉邦延立漢朝,前230年前221年諭210

6、年 匍20T年前20E年v廠戰國秦始皇C贏政)統治 泰二世暴政材料一:韓欲疲秦人,使無東伐,乃使水工鄭國為問于秦(勸秦開鑿水渠)。中作而覺,秦人欲殺之。鄭國曰:“臣為韓延數年之命,然渠成,亦秦萬世之利也。”(秦王嬴政)乃使卒為之。資治通鑒卷六材料二:(韓人計謀被發覺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嬴政)曰: “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 主游問于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楚人,入秦為客卿)亦議在逐中。斯乃上書曰:“今逐客以資 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史記卷八七材料三:戰國后期,楚國學者荀子到秦國訪問。他對人講述訪問觀感時說:(秦)其固塞險,形勢便

7、,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勝也。入境,觀其風俗,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汗(污)其服不挑(輕佻,奇異),甚畏有司而順,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 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梏(kd,濫、惡),古之史也。入其國,觀其士大夫,出于其門,入 于公門,出于公門,歸于其家,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 觀其朝廷, 其閑聽決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 古之朝也。故四世有勝,非幸也, 數(必然性)也。清王先謙荀子集解卷十一強國篇第十六根據材料一、二、三,分析秦國能夠統一六國的原因。(10分)材料一中,嬴政堅持完成鄭國渠的開鑿,使大量土地得到灌溉;( 2 分)材料二中,“除

8、逐客之令”(不采納“逐客”建議),留住和吸引了大批人才;( 2 分)材料三中,(秦)“其固塞險”,地理位置優越;(2分)經商鞅變法,秦國實行法治,吏治良好,民風淳樸;(2分)四世秦王勵精圖治。(2分)綜合上述因素,秦國日益強盛,具備統一六國的歷史條件。材料四:從公元前 220 年開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陽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東北、東面和東南輻射的一批稱為馳道的帝國道路。在漢代,隨著帝國的擴張,道路系統大為擴大。摘編自劍橋中國秦漢史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分析秦朝帝國道路修建的作用和影響? (8分)作用和影響:加強了首都與(北部、東北、東面和東南)邊郡的聯系;促進了沿途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往

9、來; 促進了秦對邊遠地區的開發和治理; 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為漢代道路系統建設打下基礎;加重徭役負擔,激化階級矛盾。(任答 4點8分)材料五:漢初賈誼在過秦論中分析秦二世而亡的教訓時說: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當此之時,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離戰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借使秦王論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跡,以制御其政,后雖有淫驕之主,猶未有傾危之患也。史記秦始皇本紀材料六: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統一后,統一了文字、貨幣和度量衡;收繳了天下的金屬兵器鑄“金人十二,各重千石”; “

10、隱宮徒刑者七十余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歷時三十多年修筑秦始皇陵;先后征發徭役百余萬,修筑長城;數次移民實邊,動輒數萬家,如“因徙三萬家麗邑,五萬家云陽,”;頒布“挾書律”、焚書坑儒等。材料五中,賈誼認為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是什么?結合材料六談談你對賈誼觀點的認識。(6分)賈誼認為秦二世而亡的原因:“其政不改孤獨而有之”(他的政令沒有變,秦王孤身無輔卻擁有天下,這里指秦王沒有沿著商周行分封的道路來“制御其政”)。( 2 分)對賈誼觀點的認識:賈誼對秦二世而亡原因的分析不符合實際,( 2 分)據材料五可知,秦朝的暴政才是導致秦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 2 分)二、秦朝制度建設材料一:古先民平(公平)其政

11、者,莫遂(達到)于秦。秦皇負展( yi ,帝位)以斷天下,而 子弟為庶人。所任將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末俗以秦皇方(比)漢孝武(漢武帝) 孝武一怒,則大臣莫保其性自法家論之,秦皇為有守。非獨刑罰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賞,則爵祿厚而愈勸世以秦皇為嚴,而不妄誅一史也。由是言之,秦皇之與孝武,則猶高 山之與大湫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措(縉)紳所能擬已。摘自章太炎全集? 太炎文錄初編仔細閱讀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所論秦皇“秦制”建設有哪些特點,并用一句話概括作者的主要觀點。 ( 6 分)特點:中央集權,不行分封制,不行世官制,平政守法。 ( 4 分)觀點:肯定秦始

12、皇功績。 ( 2 分)材料二:自古皆封建諸侯,各君其國,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積弊日甚其勢不得不變。于是先從在下者(平民)起此已開后世布衣將相之例秦始皇盡滅六國以開一統之局下雖無世祿之臣,而上猶是繼體之主(最高統治者仍由王族世襲)也。漢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變局,至是始 定。趙翼廿二史札記分析材料二,說明“天下變局”是指什么,(4分)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由西周至秦漢國家體制發生的變化。( 4 分)變局:統治階級在西周由世襲貴族組成,到西漢建立時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布衣。( 4 分)變化:從分封制到郡縣制,中央集權制度逐步建立。( 4 分)材料三:郡縣之制垂二千年

13、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滅都六國耳,非盡滅三代之所封也。則分之為郡,分之為縣,俾才可長民者皆居民上為天下計,則(郡縣制)害不如 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讀通鑒論?秦史材料四:郡縣之失,其專在上今之出君人者,盡四海之內為我郡縣猶不足也,人人而疑之, 事事而制之。顧炎武郡縣論根據材料三、四,分別概括王夫之、顧炎武對郡縣制的看法。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郡縣制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8 分)王夫之:從國家角度考慮,郡縣制不如封建制害處多。( 2 分)顧炎武:郡縣制的缺陷在于實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2 分)積極作用:郡縣制有利于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國家統一及穩定,具制為歷朝所沿

14、用(4分)在人知鉗升華與反債認知結構(一)就土統一L條件2.秦的統:滅六國,開拓邊疆秦朝的統一秦朝的暴政原 因國家的初步建立【二)政治經濟文化統一 【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三)統一意義L政治上,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工經濟文化習俗一統一車軌、文字、 貨幣和度顯衡等(一)秦始皇的暴政:1.表現;2.消極影響(二)秦一世的暴政秦末農民起義與秦的速亡C )秦末農民起義L陳勝、吳廣起義2劉邦、項羽反秦【二)楚漢戰爭質疑與反思啟示與認識由學生在學習后,進一步提出質疑與反思,或總結學習啟示與認識。限時訓練總分30分,限時15分鐘。一、選擇題:在下列各小題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2分,共1

15、6分。1 .四川省博物館藏有一塊文字殘缺的九域守令圖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口國,大下分而為七。口并四海,變易古制,始為郡縣至口滅陳,天下方合為一。 ”“口”處缺失的文字 應該是(B)A.周B.秦C.漢D.唐2 .戰國時各國最高統治者都尊號為王。秦王政統一六國后,更改名號,號稱“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秦王政的做法(D)A.打擊了戰國君主的威嚴B.確保了秦國統治的延續C.限制了三公權力的行使D.突出了皇帝的獨尊地位3 .著名學者柏楊提出:“秦政府的組織精神,是政治、軍事、監察三權分立,互不統攝。”此“組 織精神”(C)A.能夠實現中央集權B.保證了民主決策C.改變不了皇帝專制D.防止了官員

16、腐敗4 .咸陽是秦朝國都所在地,不設郡守而由朝廷直轄,其長官為內史。內史位同九卿,可以參與 朝政。由此可以推知(B)A.內史是秦高級教育官員B.內史有特殊的地位C.秦朝重視鞏固國家統一D.秦朝重視地方治理5 .李斯說:“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儺( ch 6 u)諸侯更相誅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 ”據此可知,李斯主張(A)A. 推行郡縣制以實現天下安寧 B. 仿效西周分封諸侯以鞏固天下C.宣揚“君權神授”實現一統D.利用國家賦稅增加官員的收入6 . 秦郵律內容廣及文

17、書、驛制、郵驛等法令,明確規定文書傳遞時限、登記手續、入驛條件、生活待遇、郵驛機構的管理和獎懲辦法等。該法令的制定主要是為了( D)A. 進一步完善秦朝法律制度B. 促進社會公用事業的發展C.建立完備的郵政通信網絡D.保證國家政令的順暢通達7 . 公元前 217 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陽)交易時使用蟻鼻錢(楚國貨幣) ,被當地官府依據金布律處罰。這表明(C)A. 秦半兩錢過重使用不便B. 蟻鼻錢比秦半兩錢值錢C.蟻鼻錢非當時頒定貨幣D.秦半兩錢未在楚地流通8 . 史記?陳涉世家記載, 陳勝在發動起義時說: “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苦秦”的表現有 ( D)戰亂頻仍民族矛盾尖銳刑罰嚴苛大興土木

18、A.B.C.D.二、非選擇題9 .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4 分)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而為守宰(宰:地方官) ,據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游,攝制四海,適于掌握之內,此其所以為得也。不數載而天下大壞,其有由矣: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時則有叛人而無叛更,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材料二: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內而立宗子、封功臣。數年之間,奔命扶傷之不暇后乃謀臣獻畫(計策),而離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 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材料一、二均摘編自 唐 柳宗元封建論材料三:知封建(指分封制)之以變而為郡縣,則知郡縣之弊而

19、將復變。然則將復變而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專在下;郡縣之失,其專在上。 明末清初 顧炎武天下郡圖利病書柳宗元認為秦、漢的過失分別是什么?他要論證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6分)秦的過失:濫用民力,嚴刑酷法;( 2 分)柳宗元的主要觀點是肯定郡縣制:實行郡縣制是正確的,秦朝的過失不在于郡縣制。 ( 2 分)顧炎武的觀點與柳宗元的觀點有何相同點?(2分)相同點:兩人都肯定了郡縣制代替分封制是歷史的進步。 ( 2 分)顧炎武的觀點與柳宗元的觀點有何差異?為什么會有這種差異?(6分)差異:柳宗元肯定了郡縣制 , 但沒有指出造成秦朝滅亡的原因在于建立在郡縣制之上的皇權專制; ( 2 分)顧炎武則指

20、出郡縣制的弊端實質是皇權過分專制。 ( 2 分)原因:由于二人生活的時代不同 , 顧炎武所處的明清之際皇權專制日益強化,弊端日益凸顯。( 2 分)統編版部編課時第 課時,共2 課時使用教具多媒體版高中必修 中外歷史綱 要上:第3課 秦統多民知識:了解秦今六國的基本情況及秦朝加強中央曳 理解秦務-中國的意義及鞏固各項措施港權制度的內容。的作用。能力: 討論秦建立一國家的進步意義。族封建國家教學 目 標所在。價值觀識讀“秦朝疆域圖”,識讀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 觀察文字、貨幣、度量衡在今前后的插圖,指出今后的優勢歸納秦始皇建立一國家時的各方面活動,并就秦始皇建立強權 正體和實行統一措施對中國社會的影

21、響進行初步的分析和評 價。: 通過學習秦的心,明確秦今-六國實現從小國林立到國家一 統的演進符合歷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歷史的進步。 通過學習秦鞏固的措施,感知這些措施對促進各地區經濟的建立文化發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對中國歷史產生的深遠影響。 通過學習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認識秦始皇在統一過程 中的作用。重占八、秦的統一和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難占 八、如何正確理解秦始皇的心措施對我國古代民產生的深遠影響,其中有利 與不利因素教法情境法、合作探究、講解法、項目教學法、分組教學法學 法自 主 合 作 探 究教學 劃、節教師活動學生活 動1.我國從什么時候進入封建社會?2.戰國七雄是哪七個諸侯

22、國?思考復習3.為什么秦國成為戰國后期最強大的國家?播放秦王掃六問題導入臺的歌曲,并配以秦始皇圓前和李白古風詩句,E山歌曲的歌詞,以創設情境,讓學生提前感受到“掃六合”的氣氛,產生學習的注意力及好奇心,提問:“秦王”指的是誰?(秦始皇)“掃六合”是什么意思?(統,大卜)新課傳授新課傳授一、秦的統,指導學生運用“戰國形勢圖”,結合“秦兵馬俑騎士與戰馬圖” 以及“長平之戰”的材料,組織學生分析秦王采取遠交近攻、各 個擊破的策略,掌握秦先后滅掉六國的次序。比如:蠶食韓魏, 利于東進;長平之戰,傷趙元氣;十年激戰,兼并六國。教師可 利用幻燈片秦滅六國圖,直觀的向學生展示:從公元前 230 至公元前22

23、1年,六國先后滅于秦,在公元前 221年,秦建立起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今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結束了春秋戰國 以來諸侯長期混戰的局面。組織學生著重討論秦滅六國建立統一 國家的進步意義。提問:秦的統一有什么歷史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符合當 時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大一統局面。 秦朝時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秦可以說從軍事上完成了 統一大業,怎么做才夠鞏固統一呢?仿效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 明智之舉?請大家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為秦王嬴政設一個統 治方案。(提醒學生注意:秦應該或者完成哪

24、些方面的心, 例如 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才避旨鞏固這種一局面?) 二、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政治上: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 皇帝,總攬一切軍政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 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實行郡縣制。作用: 鞏固了封建國家的統治,加強了對人民的統治。經濟上: 今貨幣、度量衡。規定在全國今使用圓形方孔錢. 作用:鞏固了秦朝的促進了各地的經濟交流和發展, 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文化上: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文字,后來,又推廣筆 畫更為簡單的隸書。作用:鞏固了秦朝的心,有利于 各地的文化交流。思想上:焚書坑儒o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

25、斯的建議, 發布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民間只可收藏后關醫學、 占卜和種植的書,其余一律集中焚毀;把暗中誹謗他的 一批儒生,全部活埋。影響: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極大 損失。軍事上:北筑長城和開發南疆0秦始皇命大將蒙恬率大軍北伐匈 奴,從匈奴手中奪取河套地區,并把內地民眾移居到那 里墾田戍邊。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修筑了萬里長城。自主 學習觀察回 答問題合作 探究歸納 提煉自學 討論 體驗還南征越族,開鑿靈渠,設立三郡。三、秦的疆域:東到東海,西到隴西,南到南海,北到長城一t。 四、秦末農民起義與秦的速亡1、原因:2、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這次起 義的推動下,劉邦項羽推翻秦朝的殘

26、暴統治。 起義具有革命 首創精神。鞏固 練 習材料一: 工人日報(2004-4-22)報道:由交通部、國際道路聯盟(國 際路聯)和陜西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國際絲綢之路大會”,將于10月26日至28日在我國西安舉行。這次大會的主題是“復興絲綢之路 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材料二:絲綢之路示意圖請你介紹一位開辟、維個古代絲綢之路的功臣。西漢時長安一商人,欲運一批絲綢到大秦(古羅馬),請你為他設一條最方便的路線。(用文 字和簡略的示意圖分別說明)請你為這次會議設一條宣傳廣告語。課堂小結歸納秦始皇在建立毛國家上的各方面活動,并就秦始皇建立強權正 體和實行措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進行初步的分析和評價。

27、通過本課學習,我們了解到秦始皇什六國,開創了我國歷史的新篇 章。他所采取的鞏固的措施,對我國歷史有著深遠的影響,對我國多 民族國家的形成有著積極的作用。卜面,請大家歸納秦朝對后世有深遠影 響的措施。“秦滅六國,統一大卜”是歷史發展的巨大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 義。第一,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開創了今的新局面。 第二,使人民獲得了較為安定的生活和生產的環境,秦的統一,順應歷史 發展的趨勢和潮流,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主要包含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二個主要方面,即至局尢上的皇帝制、中央機構的二公制和地方機 構的郡縣制。闡述了秦朝中央集權制與以前分封制的關系,分析了秦朝中央 集權制對后世歷代政治制度的影響。通過學習本目,學生可以對什么是中 央集權制,秦朝中央集權制是如何建立的,對后世歷代政治制度產生了什 么樣的影響等問題有比較明確的了解。板書設計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一、秦滅六國和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1 .秦滅六國2 .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二、鞏固的措施1 .一文字、貨幣度量衡2 .焚書坑儒三、修筑長城和開發邊疆1 .北擊匈奴,筑長城2 .南征越族,鑿靈渠 四、秦朝的疆域 五、秦朝的滅亡1、請閱讀下列兩則材料,然后回答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