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檢測培訓教材土工ppt課件_第1頁
建筑材料檢測培訓教材土工ppt課件_第2頁
建筑材料檢測培訓教材土工ppt課件_第3頁
建筑材料檢測培訓教材土工ppt課件_第4頁
建筑材料檢測培訓教材土工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湖北省建立工程質量檢測人員培訓教材建筑資料檢測土工實驗華 中 科 技 大 學武漢華中科大土木工程檢測中心徐文勝 MOB:779344630:italy-wolf163;第十四章 土工實驗土的結構、構造及工程特性土的基本物理性質指標土的物理狀態指標地基土的工程分類土工試驗項目檢測依據基本物理參數測試檢測報告及原始記錄示例;土的構造、構造及工程特性n14.1.1 概述n土是由巖石經物理化學分化、剝蝕、搬遷、堆積,構成的固體顆粒礦物、流體水液體和氣體三相組成的集合體。;土的構造、構造及工程特性土的三相組成:是指由固體礦物、水和氣體三部分組成。固體礦物構成土的骨架,骨架之間存

2、在大量的孔隙,孔隙中填充著水與空氣。;土的構造、構造及工程特性n土的構造:指土的物理組成主要是土粒,也包括孔隙的空間相互陳列以及土粒的結合特征的綜合。對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有重要的影響。普通分為單粒構造、蜂窩構造、絮狀構造三種根本類型;n1. 單粒構造:粗礦物顆粒在水或空氣中在自重作用下沉落構成的單粒構造,其特點是土粒間存在點與點的接觸。根據構成條件不同,可分為疏松形狀和密實形狀。密實形狀密實形狀疏松形狀疏松形狀;土的構造、構造及工程特性n2. 蜂窩構造:顆粒間點與點接觸,由于彼此之間引力大于重力,接觸后,不再繼續下沉,構成鏈環單位,很多鏈環結合起來,構成孔隙較大的蜂窩狀構造。n3.絮狀構造:細微

3、粘粒大都呈針狀或片狀,質量極輕,在水中處于懸浮形狀。當懸液介質發生變化時,土粒外表的弱結合水厚度減薄,粘粒相互接近,凝聚成絮狀物下沉,構成孔隙較大的絮狀構造 。蜂窩構造蜂窩構造絮狀構造絮狀構造;土的構造、構造及工程特性n土的構造:n指同一土層中,土顆粒之間相互關系的特征。土的構造常見的有層狀構造、分散構造、結核狀構造、裂隙狀構造等。n工程特性:n與常用的其他建筑資料相比,土具有以下三個顯著的工程特性:高緊縮性、低強度、透水性大。;土的根本物理性質目的n三相關系n土的物理性質直接反映其松密、軟硬等物理形狀,也間接反映土的工程性質。土的松密和軟硬程度主要取決于土的三相各自在數量上所占的比例。所以,

4、土的三相比例關系可作為衡量土最根本的物理性質目的,以此可間接地評定土的工程性質。;土的根本物理性質目的;土的根本物理性質目的;土的物理形狀目的;n土的物理形狀目的14.1.3 界限含水量;地基土的工程分類14.1.4 地基土的工程分類自然界的土是在各種不同的成土環境中構成的。土的礦物成分和所閱歷的年代不同,工程性質的差別很大。在實踐工程運用中,正確的評價土的工程性質,對土進展工程分類,作為工程設計及施工選料等的根據。普通地,工程土可按以下幾種規范分類:(1)按地質成因分類:殘積土、坡積土、洪積土、沖積土、海積土、湖積土、淤積土、風積土和冰積土等。(2)按堆積年代分類:;地基土的工程分類n1)老

5、黏土一第四紀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堆積的,具有較高的構造強度和低緊縮性。n2)普通黏土一第四紀全新世(Q4)堆積的黏性土。n3)新近堆積的黏性土一近代文化期堆積的,普通為欠壓密的,構造性較差。n(3)按堆積碎屑物粗細(顆粒級配)分類:碎石類土、砂土、粉土和黏 性土。n(4)按塑性指數分類一適用于黏性土。n(5)按塑性圖分類一適用于礫、砂及黏性土。;地基土的工程分類;n土的分類系統:n地質分類、土壤分類、粒徑分類、構造分類等。n我國土的工程分類規范有:n國家規范(GBJ14590);n水利部(SL2370012019);n交通部(JTG E40-2019)中M010193;n鐵道部(TB l0

6、0772019)中。地基土的工程分類;14.1.5土工實驗工程土工實驗普通分為室內實驗和現場原位測試兩部分。本章所述的還包括市政工程質量檢測的取樣與評定。1.室內實驗 從現場采取具有代表性的原狀或擾動土樣,送至實驗室進展測試。普通常規的工程包括以下內容:土工實驗工程;n1土的物理力學性能實驗:n 包括含水率、密度、顆粒密度、界限含水率、顆粒分析、浸透、擊實、承載比等實驗。實驗成果可分別用于土的工程分類、土的形狀斷定、浸透計算、填土工程施工方法的選擇和質量控制。n2砂的相對密度實驗:n 包括砂的最大和最小孔隙比實驗,由此確定砂的相對密實度,可作為判別砂疏密形狀的目的。 n3土的變形實驗:n 包括

7、固結、緊縮、濕陷性和膨脹性等。這些實驗可為設計提供變形參數,即:緊縮系數、緊縮模量、體積緊縮系數、緊縮指數、回彈指數、前期固結壓力、固結系數、濕陷系數、自重濕陷系數、膨脹率、膨脹力等目的。土工實驗工程;n4土的強度實驗:n 包括直接剪切實驗、反復直接剪切實驗、三軸緊縮實驗、無側限抗壓強度實驗等。這些實驗可為設計提供抗剪強度目的參數(黏聚力、內摩擦角)、無側限抗壓強度、靈敏度等。用以計算地基、邊坡及擋土墻等的穩定性,必要時用以計算地基承載力。n5土的化學性實驗:n 包括黏土礦物鑒定、有機質和鹽漬土實驗等。土工實驗工程;n 2.現場原位測試n原位測試是在土原來所處的位置根本堅持土的天然構造,天然含

8、水率以及天然應力形狀測定土的性能。n 3.原位測試常用的方法n1靜力載荷實驗(簡稱載荷實驗):包括平板載荷實驗、螺旋載荷實驗、樁基載荷實驗、動載荷實驗等。實驗成果運用于確定地基承載力、變形模量;預估建筑物沉降量;計算地基土的固結系數、不排水剪切強度;確定單樁(垂直、橫向)承載力。土工實驗工程;2靜力觸探實驗:適用于軟土、黏性土、砂類土及含少量碎石的土層,常用于劃分土層界面、土類定名,確定地基承載力和單樁極限荷載、判別砂土和飽和粉土液化能夠性及測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學參數等。3動力觸探實驗:適用于黏性土、砂類土和碎石類土。利用動力觸探測試資料,可以確定砂土、碎石土密實度及地基土的承載力;評定土的抗剪

9、強度及變形模量等。土工實驗工程;土工實驗工程4規范貫入實驗:適用于普通黏性土、粉性土和砂類土。本實驗可斷定砂土密實程度或黏性土的塑性形狀判別飽和砂土、粉土的液化等。5十字板剪切實驗:適用于測定飽和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強度及靈敏度等參數。;14.1.6 檢測根據1.JTG E40-20192.GB/T 50123-2019;3. JTG E 51-2021;4. CJJ 1-2019;5.JTJ 034-2000。檢測根據;根本物理參數測試14.2.2 含水率實驗1.概念原理:土的含水率是試樣在105110下烘至恒量時所失去的水質量和干土質量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用途:含水率是土的根本物理性目的之

10、一,它是計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飽和度等的必要目的,亦是檢測土工構物施工質量的重要目的。2.實驗方法含水率實驗方法很多,有烘干法、酒精熄滅法、碳化鈣減量法、核子射線法等。由于烘干法實驗簡便,結果準確穩定,故為測定含水率的規范方法。下面引見烘干法。;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3.儀器設備n1電熱枯燥箱:溫度能控制在105110。n2天平:稱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 g;稱量1000g,最小分度值0.1g。n3其他:枯燥器皿、稱量盒等。;根本物理參數測試烘干法操作步驟烘干法操作步驟1. 1.鋁盒稱量鋁盒稱量2.2.濕土稱量濕土稱量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試樣細粒土1530g,砂類土有機質土50g,砂礫石1-

11、2Kg放入盒內,立刻蓋好盒蓋,稱出盒與濕土的總質量m1。稱取鋁盒質量m0。并記錄盒號3.3.烘干烘干翻開盒蓋,將盒置于烘箱內,在105110的恒溫下烘干。烘干時間對粘性土不得少于8h,對砂性土不得少于6h。對含有機質超越5%的土,應將溫度控制在6570的恒溫下枯燥12-15h為好。4.4.冷卻稱量冷卻稱量將稱量盒從烘箱中取出,蓋上盒蓋,放入枯燥容器內冷卻至室溫,稱盒+干土質量m2,準確至0.01g。;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計算含水率:按下式計算 n本實驗要平行實驗:n1計算準確至0.1%;n2本實驗需進展2次平行測定,取其算術平均值,允許平行差值應 n 符合下表規定。%1000221mmmmmmw

12、sw含水率(%) 允許平行差值(%)含水率(%)允許平行差值(%)5以下0.340以上240以下1對層狀和網狀構造的凍土3;根本物理參數測試14.2.3 界限含水率實驗;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液塑限測定方法液塑限測定方法n1.1.儀器設備儀器設備n (1) (1)液限塑限結合測定儀;錐質量為液限塑限結合測定儀;錐質量為100100克或克或76g76g,錐,錐角為角為3030,讀數顯示方式宜采用光電式、數碼式、游標式,讀數顯示方式宜采用光電式、數碼式、游標式、百分表式。、百分表式。n (2) (2)盛土杯:直徑盛土杯:直徑50mm50mm,深度,深度4050mm4050mm。n (3) (3)天平:

13、稱量天平:稱量200g200g,感量,感量0.01g0.01g。n (4) (4)其它:篩其它:篩( (孔徑孔徑0.5mm)0.5mm)、調土刀、調土皿、稱、調土刀、調土皿、稱 量盒、研缽附帶橡皮頭的研杵或橡皮板、木棒枯燥器量盒、研缽附帶橡皮頭的研杵或橡皮板、木棒枯燥器、吸管、凡士林等。、吸管、凡士林等。;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液塑限測定方法液塑限測定方法n2.取樣及制備要求取樣及制備要求n 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量或風干土樣進展實驗,如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量或風干土樣進展實驗,如土中含大于土中含大于0.5mm的土粒或雜物時,應將風干土樣用的土粒或雜物時,應將風干土樣用帶橡皮頭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

14、皮板上壓碎,過帶橡皮頭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壓碎,過0.5mm的篩。取的篩。取0.5mm篩下的代表性土樣篩下的代表性土樣200g,分開,分開放入三個盛土皿中,加不同數量的蒸餾水,土樣的含放入三個盛土皿中,加不同數量的蒸餾水,土樣的含水量分別控制在液限水量分別控制在液限(a點點)、略大于塑限、略大于塑限(c點點)和二者的和二者的中間形狀中間形狀(b點點)。用調土刀調勻,蓋上濕布,放置。用調土刀調勻,蓋上濕布,放置18h以上。測定以上。測定a點的錐入深度,對于點的錐入深度,對于100g錐應為錐應為200.2)毫米對于毫米對于76g錐應為錐應為17mm。測定。測定c點的點的錐入深,對于錐入深,

15、對于100g錐應控制在錐應控制在5mm以下對于以下對于76g錐錐應為應為2mm。對于砂類土,用。對于砂類土,用100g錐測定錐測定c的錐入深的錐入深度可大于度可大于5毫米對于毫米對于76g錐可大于錐可大于2mm。測定。測定b點點時時100g錐錐入深度不大于錐錐入深度不大于10mm。;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液塑限測定方法液塑限測定方法n3.實驗步驟實驗步驟n1)將制備的土樣充分攪拌均勻,分層裝入盛土杯,將制備的土樣充分攪拌均勻,分層裝入盛土杯,用力壓密,使空氣逸出。對于較干的土樣,應先充分用力壓密,使空氣逸出。對于較干的土樣,應先充分搓揉,用調土刀反復壓實,試杯裝滿后,刮成與杯邊搓揉,用調土刀反復壓

16、實,試杯裝滿后,刮成與杯邊齊平。齊平。n2) 用光電式或數碼式液限塑限結合測定儀測定時,用光電式或數碼式液限塑限結合測定儀測定時,接通電源,調平機身,翻開開關,提上錐體接通電源,調平機身,翻開開關,提上錐體(此時辰度此時辰度或數碼顯示應為零或數碼顯示應為零),錐頭上涂少許凡士林。將裝好土,錐頭上涂少許凡士林。將裝好土樣的試杯放在升降座上,轉動升降旋鈕,試杯徐徐上樣的試杯放在升降座上,轉動升降旋鈕,試杯徐徐上升,土樣外表和錐尖剛好接觸,指示燈亮,停頓轉動升,土樣外表和錐尖剛好接觸,指示燈亮,停頓轉動旋鈕,錐體立刻自行下沉,旋鈕,錐體立刻自行下沉,5秒時,自動停頓下落,讀秒時,自動停頓下落,讀數窗

17、上或數碼管顯示錐入深度數窗上或數碼管顯示錐入深度h。實驗終了,按動復位。實驗終了,按動復位按鈕,錐體復位,讀數顯示為零。按鈕,錐體復位,讀數顯示為零。;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液塑限測定方法液塑限測定方法n3)改動錐尖與接觸位置改動錐尖與接觸位置(錐尖兩次錐入位置間隔不小錐尖兩次錐入位置間隔不小于于1cm),反復上述步驟,得錐入深度,反復上述步驟,得錐入深度h2、h1允許誤差允許誤差為為0.5mm,否那么,應重作,取,否那么,應重作,取h1、h2平均值作為該平均值作為該點的錐入深度點的錐入深度h。n4)去掉錐尖入土處的凡士林,取去掉錐尖入土處的凡士林,取10克以上的土樣兩克以上的土樣兩個,分別裝入稱

18、量盒內,稱質量個,分別裝入稱量盒內,稱質量(準確至準確至0.01g),測定,測定其含水量其含水量1、2(計算至計算至0.1%)。計算含水量平均值。計算含水量平均值。n (5) 反復反復(1)至至(5)步驟,對其它兩個含水量土樣進展實步驟,對其它兩個含水量土樣進展實驗,測其錐入深度和含水量。驗,測其錐入深度和含水量。;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液塑限測定方法液塑限測定方法n4.結果整理結果整理n(1)在雙對數坐標上,以含水量在雙對數坐標上,以含水量為橫坐標,錐入深度為橫坐標,錐入深度h為縱坐標,點繪為縱坐標,點繪a、b、c三點含水量的三點含水量的h圖,連此圖,連此三點,應呈一條直線。如三點不在同不斷線上

19、,要經三點,應呈一條直線。如三點不在同不斷線上,要經過過a點與點與b、c兩點連成兩條直線,根據液限兩點連成兩條直線,根據液限a點含水點含水率在率在hp-L圖查得圖查得hP,以此,以此hp再在再在h-圖上的圖上的ab及及ac兩直線上求出相應的兩個含水率。當兩個含水率的兩直線上求出相應的兩個含水率。當兩個含水率的差值小于差值小于2%時,以該兩點含水率的平均值與時,以該兩點含水率的平均值與a點連成點連成不斷線。當兩個含水率的差值大于不斷線。當兩個含水率的差值大于2%時,應重做實驗時,應重做實驗。n(2)液限確實定方法液限確實定方法n 假設采用假設采用76g錐做液限實驗,那么在錐做液限實驗,那么在h-

20、圖上,查圖上,查得縱坐標入土深度得縱坐標入土深度h=17mm所對應的橫坐標的含水率所對應的橫坐標的含水率,即為該土樣的液限,即為該土樣的液限L。;根本物理參數測試假設采用100g錐做液限實驗,那么在h-圖上,查得縱坐標入土深度h=20mm所對應的橫坐標的含水率,即為該土樣的液限L。3塑限確實定方法 根據2求出的液限,經過76g錐入土深度h 與含水率的關系曲線(見圖14-3),查得錐入土深度為2mm所對應的含水率即為該土樣的塑限p。 根據求出的液限,經過液限L與塑限時入土深度hp的關系曲線(見圖14-4),查得hp,再由圖1求出入土深度為hp時所對應的含水率,即為該土樣的塑限p。查hpL關系圖時

21、,須先經過簡易鑒別法及篩分法把砂類土與細粒土區別開來,再按這兩種土分別采用相應的hpL關系曲線;對于細粒土,用雙曲線確定hp值;對于砂類土,那么用多項式曲線確定hp值。;根本物理參數測試;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液塑限測定方法液塑限測定方法n假設根據本實驗求出的液限,當假設根據本實驗求出的液限,當a點的錐入深度在點的錐入深度在20mm0.2mm范圍內時,應在范圍內時,應在ad曲線上查得入土深度為曲線上查得入土深度為20mm處相對應的含水率,此為液限處相對應的含水率,此為液限L。再用此液限在。再用此液限在圖圖14-4上找出與之相對應的塑限入土深度上找出與之相對應的塑限入土深度h/p,然后到,然后到h圖

22、圖ad查得查得h/p相對應的含水率,此為塑限相對應的含水率,此為塑限p。;根本物理參數測試細粒土:hp=0.5247.606LL砂類土:hp=2329.6 1.220.0170.0000744LLL;根本物理參數測試;根本物理參數測試14.2.4 14.2.4 土的密度實驗土的密度實驗一環刀法一環刀法1 1、目的和適用范圍、目的和適用范圍 適用于細粒土。適用于細粒土。2 2、儀器、設備、儀器、設備 2.1 2.1 環刀:有兩種規格。環刀:有兩種規格。 直徑直徑50.46mm50.46mm高高50mm50mm,容積,容積100cm3 100cm3 ; 直徑直徑70mm70mm高高52mm52mm

23、,容積,容積200cm3 200cm3 ; 材質:不銹鋼上下蓋為鋁。材質:不銹鋼上下蓋為鋁。 2.2 2.2 天平:感量天平:感量0.1g0.1g 2.3 2.3 其他:修土刀、鋼絲鋸、凡士林等其他:修土刀、鋼絲鋸、凡士林等;根本物理參數測試;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土的密度實驗土的密度實驗n3 3、實驗步驟、實驗步驟n3.1 3.1 按工程需求取原狀土或制備所需形狀的擾動土樣,按工程需求取原狀土或制備所需形狀的擾動土樣,整平兩端,環刀內壁涂一薄層凡士林,刀口向下放在土樣整平兩端,環刀內壁涂一薄層凡士林,刀口向下放在土樣上先稱量環刀質量。上先稱量環刀質量。n3.2 3.2 用修土刀或鋼絲鋸將土樣上部

24、削成略大于環刀直徑用修土刀或鋼絲鋸將土樣上部削成略大于環刀直徑的土柱,然后將環刀垂直下壓,邊壓邊削,至土樣伸出環的土柱,然后將環刀垂直下壓,邊壓邊削,至土樣伸出環刀上部為止。削去兩端余土,使土樣與環刀口面齊平,并刀上部為止。削去兩端余土,使土樣與環刀口面齊平,并用剩余土樣測定含水率。用剩余土樣測定含水率。n3.3 3.3 擦凈環刀外壁,稱環刀與土合質量,準確至擦凈環刀外壁,稱環刀與土合質量,準確至0.1g0.1g。;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土的密度實驗土的密度實驗n4 4、結果整理、結果整理n 4.1 4.1按下式計算濕密度及干密度:按下式計算濕密度及干密度:n 濕密度濕密度= =n 干密度干密度=

25、 =n 式中:式中: 濕密度濕密度-單位為單位為g/cm3g/cm3,計算至,計算至0.010.01;n 干密度干密度-單位為單位為g/cm3g/cm3,計算至,計算至0.010.01;n 環刀與土合質量環刀與土合質量-單位為單位為g g;n 環刀質量環刀質量-單位為單位為g g;n 環刀體積環刀體積-單位為單位為cm3cm3;n 含水率含水率-單位為單位為% %。;根本物理參數測試14.2.4 14.2.4 土的密度實驗土的密度實驗二灌砂法二灌砂法1 1、目的和適用范圍、目的和適用范圍 適用于現場測定細粒土、砂類土的礫類土的密度適用于現場測定細粒土、砂類土的礫類土的密度。試樣的最。試樣的最大

26、粒徑普通不得超越大粒徑普通不得超越15mm15mm,測定密度層的厚度,測定密度層的厚度150200mm150200mm。注:注:在測定細粒土的密度時,可以采用在測定細粒土的密度時,可以采用100mm100mm的小的小型灌砂筒。規格:型灌砂筒。規格:100100、150150,塑料灌砂筒,塑料灌砂筒、150150、200200 如最大粒徑超越如最大粒徑超越15mm15mm。那么應相應地增大灌砂筒。那么應相應地增大灌砂筒的標定罐的尺寸,例如,粒徑達的標定罐的尺寸,例如,粒徑達4060mm4060mm的粗粒土的粗粒土,灌砂筒和現場試洞的直徑應為,灌砂筒和現場試洞的直徑應為150200mm150200

27、mm。;根本物理參數測試;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土的密度實驗土的密度實驗n2 2、儀器設備、儀器設備n 2.1 2.1 灌砂筒:金屬圓筒的內徑為灌砂筒:金屬圓筒的內徑為100mm100mm,總高,總高360mm360mm。n 灌砂筒主要分兩部分:上部為儲砂筒,筒深灌砂筒主要分兩部分:上部為儲砂筒,筒深270mm270mm容容積積2120cm32120cm3,筒底中心有一個直徑,筒底中心有一個直徑10mm10mm的圓孔;下部裝的圓孔;下部裝一倒置的圓錐形漏斗,漏斗上端開口直徑為一倒置的圓錐形漏斗,漏斗上端開口直徑為10mm10mm,并焊接,并焊接在一塊直徑在一塊直徑100mm100mm的鐵板上,鐵板

28、中心有不斷徑的鐵板上,鐵板中心有不斷徑10mm10mm的圓的圓孔與漏斗上開口相接。在儲砂筒筒底與漏斗頂端鐵板之間孔與漏斗上開口相接。在儲砂筒筒底與漏斗頂端鐵板之間設有開關。開關為一薄鐵板,一端與筒底及漏斗鐵板鉸在設有開關。開關為一薄鐵板,一端與筒底及漏斗鐵板鉸在一同,另一端伸出筒身外,開關鐵板上也有一個直徑一同,另一端伸出筒身外,開關鐵板上也有一個直徑10mm10mm的圓孔。將開關向左挪動時,開關鐵板上的圓孔恰好與筒的圓孔。將開關向左挪動時,開關鐵板上的圓孔恰好與筒底圓孔及漏斗上開口相對,即三個圓孔在平面上重疊在一底圓孔及漏斗上開口相對,即三個圓孔在平面上重疊在一同,砂就可經過圓孔自在落下。將

29、開關向右挪動時,開關同,砂就可經過圓孔自在落下。將開關向右挪動時,開關將圓孔堵塞,砂即停頓下落。將圓孔堵塞,砂即停頓下落。;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土的密度實驗土的密度實驗n2.2 2.2 金屬標定罐:內徑金屬標定罐:內徑100mm100mm、高、高150mm150mm和和200mm200mm的金屬罐的金屬罐各一個,上端周圍各一個,上端周圍 n 有一罐緣。有一罐緣。n注:如由于某種緣由,試坑不是注:如由于某種緣由,試坑不是150mm150mm或或200mm200mm時,標定罐時,標定罐的深度應該與擬挖試坑深度一樣。的深度應該與擬挖試坑深度一樣。n2.3 2.3 基板:一個邊長基板:一個邊長350mm

30、350mm、深、深40mm40mm的金屬方盤,盤中心的金屬方盤,盤中心有一個直徑有一個直徑100mm100mm的的 n 圓孔。圓孔。n2.4 2.4 實驗所需的工具:實驗所需的工具:n打洞及洞中取料的適宜工具,如鑿子、鐵錘、長把勺、打洞及洞中取料的適宜工具,如鑿子、鐵錘、長把勺、長把小簸箕、毛刷等。長把小簸箕、毛刷等。n玻璃板:邊長約玻璃板:邊長約500mm500mm的方形板。的方形板。n有蓋的盒子存放挖出的試樣。有蓋的盒子存放挖出的試樣。n臺秤:稱量臺秤:稱量1015kg1015kg,感量,感量5kg5kg。n其他:鋁盒、天平、烘箱等。其他:鋁盒、天平、烘箱等。n量砂:粒徑量砂:粒徑0.25

31、0.5mm0.250.5mm的清潔枯燥的均勻砂,約的清潔枯燥的均勻砂,約2040kg2040kg。應先烘干,并放置足夠時間,使其與空氣的濕。應先烘干,并放置足夠時間,使其與空氣的濕度到達平衡。度到達平衡。 ;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土的密度實驗土的密度實驗n3 3、儀器標定、儀器標定n3.1 3.1 確定灌砂筒下部錐體內砂的質量確定灌砂筒下部錐體內砂的質量n3.1.1 3.1.1 在儲砂筒內裝滿砂,筒內砂的高度與筒頂的間隔在儲砂筒內裝滿砂,筒內砂的高度與筒頂的間隔不超越不超越15mm15mm,稱筒內砂的質量,稱筒內砂的質量m1m1,準確至,準確至1g1g。每次標定及。每次標定及以后的實驗都維持該質量

32、不變。以后的實驗都維持該質量不變。n3.1.2 3.1.2 將開關翻開,讓砂流出,并使流出的砂的體積與將開關翻開,讓砂流出,并使流出的砂的體積與工地所挖試洞的體積相當或等于標定罐的容積;然后工地所挖試洞的體積相當或等于標定罐的容積;然后關上開關,并稱量筒內砂的質量關上開關,并稱量筒內砂的質量m5m5,準確至,準確至1g1g。n3.1.3 3.1.3 將灌砂筒放在玻璃板上,翻開開關,讓砂流出,將灌砂筒放在玻璃板上,翻開開關,讓砂流出,直至筒內砂不再下流時,關上開關,并小心地取走罐砂筒直至筒內砂不再下流時,關上開關,并小心地取走罐砂筒。n3.1.4 3.1.4 搜集并稱量留在玻璃板上的砂或稱量調整

33、內的砂搜集并稱量留在玻璃板上的砂或稱量調整內的砂,準確至,準確至1g1g。玻璃板上的砂就是填滿灌砂筒下部圓錐體的。玻璃板上的砂就是填滿灌砂筒下部圓錐體的砂。砂。n3.1.5 3.1.5 反復上述丈量,至少三次;最后取其平均值反復上述丈量,至少三次;最后取其平均值m2m2,準確至準確至1g1g。;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土的密度實驗土的密度實驗n3.2 3.2 確定量砂的密度確定量砂的密度n3.2.1 3.2.1 用水確定標定罐的容積用水確定標定罐的容積V V。n1 1將空罐放在臺秤上,使罐的上口處于程度位置,讀將空罐放在臺秤上,使罐的上口處于程度位置,讀記罐質量記罐質量m7m7,準確至,準確至1g1

34、g。n2 2向標定罐中灌水,留意不要將水弄到臺秤上或罐的向標定罐中灌水,留意不要將水弄到臺秤上或罐的外壁;將不斷尺放在罐頂,當罐中水面快要接近直尺時,外壁;將不斷尺放在罐頂,當罐中水面快要接近直尺時,用滴管往罐中加水,直到水面接觸直尺;移去直尺,讀記用滴管往罐中加水,直到水面接觸直尺;移去直尺,讀記罐和水的總質量罐和水的總質量m8m8。n3 3反復丈量時,僅需用吸管從罐中取出少量水,并用反復丈量時,僅需用吸管從罐中取出少量水,并用滴管重新將水加滿到接觸直尺。滴管重新將水加滿到接觸直尺。n ;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土的密度實驗土的密度實驗n4 4標定罐的體積標定罐的體積V V按下式計算:按下式計算:

35、nV=V=n 式中:式中: V- V-標定罐的容積標定罐的容積cm3cm3計算至計算至0.010.01;n m7- m7-標定罐質量標定罐質量g g;n m8- m8-標定罐和水的總質量標定罐和水的總質量g g;n w- w-水的密度水的密度g/cm3g/cm3n3.2.2 3.2.2 在儲砂筒中裝入質量為在儲砂筒中裝入質量為m1m1的砂,并將罐砂筒放在的砂,并將罐砂筒放在標定罐上,翻開開關,讓砂流出,直到儲砂筒內的砂不再標定罐上,翻開開關,讓砂流出,直到儲砂筒內的砂不再下流時,封鎖開關;取下罐砂筒,稱筒內剩余的砂質量,下流時,封鎖開關;取下罐砂筒,稱筒內剩余的砂質量,準確至準確至1g1g。;

36、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土的密度實驗土的密度實驗n3.2.3 3.2.3 反復上述丈量,至少三次,最后取其平均值反復上述丈量,至少三次,最后取其平均值m3m3,準確至準確至1g1g。n3.2.4 3.2.4 按下式計算填滿標定罐所需的質量按下式計算填滿標定罐所需的質量mama:n ma= m1 ma= m1m2m2m3m3n式中:式中:ma-ma-砂的質量砂的質量g g,計算至,計算至1 1;n m1- m1-灌砂入標定罐前,筒內砂的質量灌砂入標定罐前,筒內砂的質量g g;n m2- m2-灌砂筒下部圓錐體內砂的平均質量灌砂筒下部圓錐體內砂的平均質量g g;n m3- m3-灌砂入標定罐后,筒內剩余

37、砂的質量灌砂入標定罐后,筒內剩余砂的質量g g;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土的密度實驗土的密度實驗n3.2.53.2.5按下式計算量砂的密度按下式計算量砂的密度ss:n n s= s=n式中:式中:s-s-砂的密度砂的密度g/cm3g/cm3,計算至,計算至0.010.01;n V - V -標定罐的體積標定罐的體積cm3cm3;n ma- ma-砂的質量砂的質量g g。;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土的密度實驗土的密度實驗n4 4、實驗步驟、實驗步驟n4.1 4.1 在實驗地點,選一塊約在實驗地點,選一塊約404040cm40cm的平坦外表,清掃的平坦外表,清掃干凈,將基板放在外表上;如外表粗糙度較大,那么將

38、干凈,將基板放在外表上;如外表粗糙度較大,那么將盛有量砂盛有量砂m5m5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間的圓孔上;翻開灌砂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間的圓孔上;翻開灌砂筒開關,讓砂流入基板的中孔內,直到儲砂筒內的砂不再筒開關,讓砂流入基板的中孔內,直到儲砂筒內的砂不再下流時封鎖開關;取走灌砂筒,并稱筒內砂的質量下流時封鎖開關;取走灌砂筒,并稱筒內砂的質量m6m6,準,準確至確至1g1g。n4.2 4.2 取走基板,將留在實驗地點的量砂收回,重新將外取走基板,將留在實驗地點的量砂收回,重新將外表清掃干凈;將基板放在外表上,沿基板中孔鑿洞,洞的表清掃干凈;將基板放在外表上,沿基板中孔鑿洞,洞的直徑直徑100mm100

39、mm。在鑿洞過程中,應留意不使鑿出的試樣喪失。在鑿洞過程中,應留意不使鑿出的試樣喪失,并隨時將鑿出的資料取出,放在知質量的塑料袋內,密,并隨時將鑿出的資料取出,放在知質量的塑料袋內,密封。試洞的深度應與標定罐高度接近一致。鑿洞畢,稱此封。試洞的深度應與標定罐高度接近一致。鑿洞畢,稱此塑料袋中全部試樣質量,準確至塑料袋中全部試樣質量,準確至1g1g。減去知塑料袋質量后。減去知塑料袋質量后,即為試樣的總質量,即為試樣的總質量mtmt。;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土的密度實驗土的密度實驗n4.34.3從挖出的全部試樣中取有代表性的樣品,放入鋁盒中從挖出的全部試樣中取有代表性的樣品,放入鋁盒中,測定其含水率,

40、測定其含水率。樣品數量:對于細粒土,不少于。樣品數量:對于細粒土,不少于100g100g,對于粗粒土,不少于,對于粗粒土,不少于500g500g。n4.44.4將基板放在試洞上,將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間儲砂筒將基板放在試洞上,將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間儲砂筒內放滿砂至恒量內放滿砂至恒量m1m1,使灌示、砂筒的下口對準基板的中,使灌示、砂筒的下口對準基板的中孔及試洞。翻開灌砂筒開關,讓砂流入試洞內。封鎖開關孔及試洞。翻開灌砂筒開關,讓砂流入試洞內。封鎖開關。小心取走灌砂筒,稱量筒內剩余砂的質量。小心取走灌砂筒,稱量筒內剩余砂的質量m4m4,準確至,準確至1g1g如清掃干凈的平坦外表上粗糙度不大,那么不需放

41、基板如清掃干凈的平坦外表上粗糙度不大,那么不需放基板,將灌砂筒直接放在已挖好的試洞上。翻開筒的開關,讓,將灌砂筒直接放在已挖好的試洞上。翻開筒的開關,讓砂流入試洞內,在此期間,應留意不要碰灌砂筒。直到儲砂流入試洞內,在此期間,應留意不要碰灌砂筒。直到儲砂筒內的砂不再下流時,封鎖開關。仔細取走灌砂筒,稱砂筒內的砂不再下流時,封鎖開關。仔細取走灌砂筒,稱量筒內剩余砂的質量量筒內剩余砂的質量m/4m/4,準確至,準確至1g1g。;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土的密度實驗土的密度實驗n4.5 4.5 取出試洞內的量砂,以備下次實驗時再用。假設量取出試洞內的量砂,以備下次實驗時再用。假設量砂的濕度已發生變化或量砂

42、中有雜質,那么應重新烘干并砂的濕度已發生變化或量砂中有雜質,那么應重新烘干并過篩,放置至恒量時再用。過篩,放置至恒量時再用。n4.6 4.6 如試洞中有較大孔隙,量砂能夠進入孔隙時,那么如試洞中有較大孔隙,量砂能夠進入孔隙時,那么應按試洞外形,松弛地放入一層柔軟的紗布。然后再進展應按試洞外形,松弛地放入一層柔軟的紗布。然后再進展灌砂任務。灌砂任務。;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土的密度實驗土的密度實驗n5 5 結果整理結果整理n 5.1 5.1 按下式計算填滿試洞所需砂的質量:按下式計算填滿試洞所需砂的質量:n 灌砂時試洞上放有基板時:灌砂時試洞上放有基板時:mb= m1mb= m1m4m4m5m5m6

43、m6n 灌砂時試洞上不放基板時:灌砂時試洞上不放基板時:mb= m1mb= m1m/4m/4m2m2n 式中:式中:n mb- mb-砂的質量砂的質量g g;n m1- m1-灌砂入試洞前筒內砂的質量灌砂入試洞前筒內砂的質量g g;n m2- m2-灌砂筒下部圓錐體內砂的平均質量灌砂筒下部圓錐體內砂的平均質量g g;n m4 m4、m/4-m/4-灌砂入試洞后,筒內剩余砂的質量灌砂入試洞后,筒內剩余砂的質量g g;n m5m5m6m6-灌砂筒下部圓錐體內及基板和粗糙外灌砂筒下部圓錐體內及基板和粗糙外表間砂的總質表間砂的總質 n 量量g g。;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土的密度實驗土的密度實驗n5.25

44、.2按下式計算實驗地點土的濕密度:按下式計算實驗地點土的濕密度:n n = = n式中:式中:n - -土的濕密度土的濕密度g/cm3g/cm3,計算至,計算至0.010.01;n mt- mt-試洞中取出的全部土樣的質量試洞中取出的全部土樣的質量g g;n mb- mb-填滿試洞所需砂的質量填滿試洞所需砂的質量g g;n s- s-量砂的密度量砂的密度g/cm3g/cm3。;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土的密度實驗土的密度實驗n5.3 5.3 按下式計算土的干密度:按下式計算土的干密度:n n d = d = n 式中:式中:n d- d-土的干密度土的干密度g/cm3g/cm3,計算至,計算至0.0

45、10.01;n - -土的濕密度土的濕密度g/cm3g/cm3;n - -土的含水率土的含水率% %。n5.4 5.4 精度和允許差:精度和允許差:n 本實驗進展二次平行測定,取其算術平均值,其平行本實驗進展二次平行測定,取其算術平均值,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差值不得大于0.03 g/cm30.03 g/cm3。;根本物理參數測試;根本物理參數測試14.2.7 砂的相對密度實驗;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砂的相對密度實驗n ;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砂的相對密度實驗;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砂的相對密度實驗n ;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砂的相對密度實驗n ;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砂的相對密度實驗n ;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17.2

46、.8 擊實實驗 n1、目的和適用范圍n 本實驗方法適用于細粒土。分輕型擊實和重型擊實。輕型擊n適用于粒徑不大于20mm的土,重型擊適用于粒徑不大40mm的土。n 擊實實驗的目的:確定土樣的最大干密度和最正確含水率。n 2、儀器設備n 1規范擊實儀;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擊實實驗 ;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擊實實驗 ;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擊實實驗 ;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擊實實驗 n2烘箱及枯燥器n3天平:感量0.01gn4臺秤:徇10kg,感量5gn5圓孔篩:孔徑40mm、20mm、5mm各一個n6拌和工具:金屬盤、土鏟n7其他:修土刀、推土器、鋁盒、量筒等n3、試樣n 3.1本實驗可分別采用不同方法預備試樣

47、。見表14-6:;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擊實實驗 n3.2干土法土不得反復運用:按四分法至少預備5個試樣,分別參與不同水分按2%3%含水率遞增,拌勻后悶料一夜備用。n3.3濕土法土不得反復運用:對于高貪水率土,可省略過篩步驟,用手揀除大于40mm的粗石子即可。堅持天然含水率的第一個土樣,可立刻用于擊實實驗。其他幾個試樣,將土分成小土塊,分別風干,使含水率按2%3%遞減。;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擊實實驗 n4、實驗步驟n4.1 根據工程要求,選擇輕型或重型實驗方法,根據土的性質(含易擊碎風化石數量多少,含水量高低),選用干土法(土反復或不反復運用)或濕土法。n4.2 將擊實筒放在鞏固的地面上,取制備好的

48、土樣分35次倒入筒內。小筒按三層法時,每次約800g900g(其量應使擊實后的試樣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3);按五層法時,每次約400g500g(其量應使擊實后的土樣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5)。對于大試筒,先將墊塊放入筒內底板上,按五層法時,每層需試樣約900g(細粒土)1100g(粗粒土);按三層法時,每層需試樣1700g左右。整平外表,并稍加壓緊,然后按規定的擊數進展第一層土的擊實,擊實時擊錘應自在垂直落下,錘跡必需均勻分布于土樣面,第一層擊實完后,將試樣層面“拉毛,然后再裝入套筒,反復上述方法進展其他各層土的擊實。小試筒擊實后,試樣不應高出筒頂面5mm,大試筒擊實后,試樣不應高出筒頂面6

49、mm。;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擊實實驗 ;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擊實實驗 n4.3 用修土刀沿套筒內壁削刮,使試樣與套筒脫離后,扭動并取下套筒,齊筒頂細心削平試樣,撤除底板,擦凈筒外壁,稱量,準確至1克。n4.4 用推土器推出筒內試樣,從試樣中心處取樣測其含水量,計算至0.1%。測定含水量用試樣的數量按表14-7規定取樣(取出有代表性的土樣)。兩個試樣含水量的精度應符合規定。;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擊實實驗 n4.5 對于干土法(土不反復運用)和濕土為法土不反復運用,將試 樣搓散,然后按本實驗第3條方法進展灑水、拌和,每次約添加2%3%的含水率,其中有兩個大于和兩個小于最正確含水量,所需加水量按下式計算:

50、n mw= n 式中:mw-所需的加水量g;n mi-含水量i時土樣的質量g;n i-土樣原有含水率%;n -要求到達的含水率%。n n 按上述步驟進展其它含水量試樣的擊實實驗。;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擊實實驗 ;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擊實實驗 n ;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擊實實驗 n ;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擊實實驗 n ;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擊實實驗 n ;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擊實實驗 ;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擊實實驗 ;根本物理參數測試14.2.9水泥石灰劑量測定EDTA滴定法1.概念石灰穩定土是市政道路工程中一種常用的路基資料,有時為了加快施工進度,也運用水泥作為穩定資料參與土中來提高基層的早期強度。石灰土或

51、水泥土的強度主要取決于石灰或水泥的含量以及它們的質量。EDTA滴定法是測定水泥或石灰劑量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本方法適用于在工地快速測定水泥和石灰類穩定土中的水泥和石灰劑量,并可用于檢查混合料拌和和攤鋪的均勻性。本方法適用于在水泥終凝之前的水泥含量測定,現場土樣的石灰劑量應在路拌后盡快測試,否那么需求用相應齡期的EDTA二鈉規范溶液耗費量的規范曲線確定。;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水泥石灰劑量測定EDTA滴定法n2. 檢測根據nJTG E 51-2021n3. 儀器設備n1主要儀器n酸式滴定管:50mL,1支;n大肚移液管10mL、50mL,10支;n錐形瓶200mL,20個;n燒杯2000mL或1000

52、mL1只,300mL10只n容量瓶1000mL,1個;n量筒:100mL 和5 mL各1只;50mL,2只;n秒表;1只;n電子天平:量程不小于1500g,感量0.01g。;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水泥石灰劑量測定EDTA滴定法n2試劑n0.1mol/m3乙二胺四乙酸二鈉簡稱EDTA二鈉n規范溶液:準確稱取EDTA二鈉分析純37.23g,用4050的無二氧化碳蒸餾水溶解,待全部溶解并冷卻至室溫后,定容1000mL。n10%氯化銨NH4Cl溶液:將500g氯化銨分析純或化學純放在10L的聚乙烯桶內,加蒸餾水4500mL,充分振蕩,使氯化銨完全溶解。也可以分批在1000mL的燒杯內配制,然后倒入塑料桶內

53、搖勻。n1.8%氫氧化鈉內含三乙醇胺溶液:稱取18g氫氧化鈉NaOH分析純,放入干凈枯燥的1000mL燒杯中,加1000mL蒸餾水使其全部溶解,待溶液冷卻至室溫后,參與2mL三乙醇胺分析純,攪拌均勻后儲于塑料桶中。n鈣紅指示劑:將0.2g鈣試劑羥酸鈉分子式 ,分子量460.39與20g預先在105烘箱中烘過1小時的硫酸鉀混合。一同放入研缽中,研成極細粉末,儲于棕色廣口瓶中,以防吸濕受潮。;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水泥石灰劑量測定EDTA滴定法;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水泥石灰劑量測定EDTA滴定法;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水泥石灰劑量測定EDTA滴定法n4.預備規范曲線。n1取樣:取工地用水泥或石灰和土。風干后

54、用烘干法測其含水量如為水泥,可假定含水量為0。n2混合料組成的計算n公式:干料質量=濕料質量/1+含水量n計算步驟: n干混合料質量=濕混合料質量/1+最正確含水量n干土質量=干混合料質量/1十石灰或水泥劑量n干石灰或水泥質量=干混合料質量-干土質量n濕土質量=干土質量1+土的風干含水量n濕石灰質量=干石灰質量1+石灰的風干含水量n石灰土中應參與的水=濕混合料質量-濕土質量-濕石灰質量;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水泥石灰劑量測定EDTA滴定法n3預備5種試樣,每種兩個樣品(以水泥穩定資料為例),如為水泥穩定中、粗粒土,每個樣品取1 000g左右(如為細粒土,那么可稱取300g左右)預備實驗。為了減少中

55、、粗粒土的離散,宜按設計級配單份摻配的方式備料。n 5種混合料的水泥劑量應為:水泥劑量為0,最正確水泥劑量左右、最正確水泥劑量2%和4%,每種劑量取兩個(為濕質量)試樣,共10個試樣,并分別放在10個大口聚乙烯桶(如為穩定細粒土,可用搪瓷杯或1000mL具塞三角瓶;如為粗粒土,可用5L的大口聚乙烯桶)內。土的含水量應等于工地預期到達的最正確含水量,土中所加的水應與工地所用的水一樣。n注:在此,預備規范曲線的水泥劑量可為。0、2%,4%,6%,8%。如水泥劑量較高或較低,應保證工地實踐所用水泥或石灰的劑量位于規范曲線所用劑量的中間。;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水泥石灰劑量測定EDTA滴定法n4取一個盛有

56、試樣的盛樣器,在盛樣器內參與兩倍試樣質量(濕料質量)體積的10%氯化銨溶液(如濕料質量為300g,那么氯化銨溶液為600mL;如濕料質量為1000g,那么氯化銨溶液為2000mL)。料為300g,那么攪拌3min(每分鐘攪110120次);料為1000g,那么攪拌5 min。如用1000mL具塞三角瓶,那么手握三角瓶(瓶日向上)用力振蕩3min每分n鐘120次5次),以替代攪拌棒攪拌。放置沉淀 10min,然后將上部清液轉移到300mL燒杯內,攪勻,加蓋外表皿待測。n注:如10min后得到的是混濁懸浮液,那么應添加放置沉淀時間,直到出現無明顯懸浮顆粒的懸浮液為止,并記錄所需的時間。以后一切該種

57、水泥(或石灰)穩定資料的實驗,均應以同一時間為準。;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水泥石灰劑量測定EDTA滴定法n5用移液管汲取上層(液面上12cm)懸浮液10.0mL放入200mL的三角瓶內,用量管量取1.8%氫氧化鈉(內含三乙醇胺)溶液50mL倒入三角瓶中,此時溶液pH值為12.513.0(可用pH1214精細試紙檢驗),然后參與鈣紅指示劑(質量約為0.2g),搖勻,溶液呈玫瑰紅色。記錄滴定管中EDTA二鈉規范溶液的體積V1,然后用EDTA二鈉規范溶液滴定,邊滴定邊搖勻,并仔細察看溶液的顏色;在溶液顏色變為紫色時,放慢滴定速度,并搖勻;直到純藍色為終點,記錄滴定管中EDTA二鈉規范溶液體積V2 (以m

58、L計,讀至0.1 mL )。計算V1-V2即為EDTA 二鈉規范溶液的耗費量。n6對其他幾個盛樣器中的試樣,用同樣的方法進展實驗,并記錄各自的EDTA二鈉規范溶液的耗費量。;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水泥石灰劑量測定EDTA滴定法n7以同一水泥或石灰劑量穩定資料EDTA二鈉規范液的耗費量毫升的平均值為縱坐標,以水泥或石灰劑量%為橫坐標制圖。兩者的關系應是一條順滑的曲線,如圖14-16。如素土、水泥或石灰改動,必需重新做規范曲線。;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水泥石灰劑量測定EDTA滴定法n5.實驗步驟n1選取有代表性的無機結合料穩定資料,對穩定中、粗粒土取試樣約3000g,對穩定細粒土取試樣約1 000g。n2

59、對水泥或石灰穩定細粒土,稱300g放在搪瓷杯中,用攪拌棒將結塊攪散,加10%氯化銨溶液600mL;對水泥或石灰穩定中、粗粒土,可直接稱取1000g左右,放入10%氯化銨溶液2000mL,然后如前述步驟進展實驗。n3利用所繪制的規范曲線,根據EDTA二鈉規范溶液耗費量,確定混合料中的水泥或石灰劑量。n6. 結果整理n本實驗應進展兩次平行測定,取算術平均值,準確至0.1mL。允許反復性誤差不得大于均值的5 %,否那么,重新進展實驗。;根本物理參數測試17.2.11 承載比(CBR)實驗 1.目的和適用范圍 1本實驗方法只適用于在規定的試筒內制件后,對各種土和路面基層、底基層資料進展承載比實驗。 2

60、試樣的最大粒徑宜控制在20mm以內,最大不得超越40mm且含量不超越5%。 2.儀器設備 圓孔篩、試筒、墊塊、夯錘和導管、貫入桿、路面資料強度儀、多孔板、荷載板等。詳見教材P198 ;根本物理參數測試n承載比(CBR)實驗n 3.試樣n 將具有代表性的風干試料(必要時可在50烘箱內烘干),用木碾搗碎,但應盡量留意不使土或粒料的單個顆粒破碎。土團均應搗碎到經過5mm的篩孔。n 采取有代表性的試料50kg,用40mm篩篩除大于40mm的顆粒,并記錄超尺寸顆粒的百分數。將已過篩的試料按四分法取出約25kg。再用四分法將取出的試料分成4份,每份質量6kg,供擊實實驗和制試件之用。n 在預定做擊實實驗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