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結構強度課程設計報告說明書要點_第1頁
船舶結構強度課程設計報告說明書要點_第2頁
船舶結構強度課程設計報告說明書要點_第3頁
船舶結構強度課程設計報告說明書要點_第4頁
船舶結構強度課程設計報告說明書要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交通大學 航海學院船舶強度與構造設計課程設計說明書課題:船舶強度與構造設計專業:10船舶與海洋工程班級:四班*:10960201學生:王雪指導教師: 敬 東目錄一、 船體構造設計任務書二、 船體構造尺寸確定1、 外板2、 甲板3、 雙層底4、 舷側骨架5、 甲板骨架6、 支柱三、 第二貨艙中剖面構造圖四、 參考文獻船體構造設計任務書1、 按CCS公布的?鋼質海船入級與建造規?2021年設計下述船舶的船中剖面構造船型:雙甲板尾機型干貨船船長L 99.0 米船寬B 16.4 米型深D 9.3 米吃水d 6.5 米排水量 7500 噸L/B 6.036585>5B/D 1.76<2.5

2、方形系數Cb 0.700.6滿足規要求2、 與設計有關的條件該船主要裝運雜貨。上甲板艙口兩側及貨艙船底采用縱骨架式構造,其余采用橫骨架式。甲板間高H 3米縱股間距s 自9*131*肋位,700毫米;其余600毫米雙層底高h 第一貨艙2.2米;其余1.3米艙口寬度b 8米艙口長度l 16米最大靜水彎矩壓載出港14276t.m艙容系數 1.51立方米/T(即裝載率r=0.66T/立方米)上甲板貨物計算載荷p 1.3T/立方米3、 課程設計報告要求(1) 編制船體構造設計計算書(2) 繪制設計橫剖面的構造圖用1:50比例繪制。船體構造尺寸確定一、外板厚度計算校核1.船底板 (1)按規2.3.1.3要

3、求,船底為縱骨架式時其船中部0.4L區域的船底板厚度應不小于下式計算所得之值: mm;mm式中:s=0.7m,L=99m, d=6.50m,Fb=1.0,按2.3.1.2規定,h1= 0.26C, 計算時取不大于0.2d;按2.2.3.1規定,h1=0.26c=0.26×7.9=2.054m因2.054大于0.2d=0.2×6.5=1.3m,因此取h1=1.3m所以得:實取t=12mm(2)離船端0.075L區域的船體板厚度t按規2.3.1.4要求應不小于按下式計算所得之值: mm式中:L船長,m;s 肋骨或縱骨間距,m,計算時取值應不小于;肋骨或縱骨的標準間距,m根據1.

4、2.8。1規sb=0.0016L+0.5 =0.0016*99+0.5=0.6584則:t=(0.035L+6) =(0.035×99+6)× =9.465mm實取t=10mm按規2.3.1.5要求,船中部0.4L區域的船底板厚度應不小于端部船底板厚度,則本船要求的根本板厚為t= 10.9480mm。本船船底板厚度實取 t=14 mm,滿足規要求。2、平板龍骨:按規2.3.2.2規定,平板龍骨厚度應按中部船底板厚度增加2mm,則要求平板龍骨厚度t=12.9480 mm,且均不小于相鄰船底板厚度。按2.3.2.1規定,平板龍骨寬度應不小于下式之值: b=900+3.5L式中:

5、L-船長,m。平板龍骨的寬度不必大于1800mm。平板龍骨的寬度應在整個船長保持不變。 式中:L=99則:b=900+3.5×99=1246.5mm本船實取平板龍骨厚度t=16 mm,寬度b=1500mm,滿足規要求。3、舭列板:按2.3.3.1規定,舭列板為橫骨架式時其厚度應不小于按2.3.1.2計算所得之值:式中:s-肋骨間距m,計算時取值應不小于縱骨的標準間距sb。d-吃水,m。L-船長,m;但計算時取不必大于200m。Fb -折減系數,見本章2.2.5.7;m ,其中,s為0.7m;S為船底桁或龍骨間距,1.4m;h1=0.26C,計算時取不大于0.2d;C系數,見本章第2節

6、2.2.3.1。式中:L=99 s=0.7 sb=0.6584 Fb =1.0 d=6.5 S=1.4 則:E=1.25m h1=0.26C=0.26×C=0.26×7.9=2.054m 又不大于h1=0.2d=0.2×6.5m=1.3m 所以h1取1.3m則: t1=10.84mm t2=13.685mm船實取舭列板厚度為t=16mm,滿足規要求。4、舷側外板: 本船舷側采用橫骨架式構造,按規2.3.4.2要求進展計算,船中部0.4L區域舷側外板厚度t應符合以下規定:1、距基線以上舷側外板厚度t應不小于按以下兩式計算所得之值: mm mm式中:L=99 ; s=

7、0.7 ;sb=0.6584; Fd=1 ;d=6.5;S=2.5 E=1.0784 m; h2=0.5C=0.5×C=0.5×7.9=3.95m 又不大于h2=0.36d=0.36×6.5m=2.34m 所以h2取2.34m。則: t1=9.9868mm t2=8.7412mm所以t=12mm2、距基線以下舷側外板厚度應不小于下兩式計算之值: mm mm式中:L=99 ; s=0.7 ;sb=0.6584 ;Fd=1 d=6.5 S=2.5 E= 1.0694 h1=1.3m則: t1=9.85 mm; t2=12.32mm;所以t=16 mm、距基線 至 區域

8、的舷側外板厚度t,由上述計算所得之值用插法求得。5.舷頂列板 1按規2.3.5.1要求,舷頂列板的寬度應不小于: b=800+5L=800+5×99=1295 mm, 但不必大于1800 mm。則本船舷頂列板寬度實取b=1500 mm,符合規要求。(3) 按規2.3.5.2要求,舷側為橫骨架式時,船中0.4L區域舷頂列板厚度t應不小于按以下兩式計算所得之值:mmmm式中:L1=L=99m;s=0.7m;Fd=1.0;E=1.0694;則: mm; mm; 在船中部0.4L區域的舷頂列板的厚度,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小于強力甲板邊板厚度的0.8倍,也不小于相鄰舷側外板的厚度。舷頂列板的厚度可

9、逐漸向兩端過渡到端部的舷側外板厚度。寬度按2.3.5.1規定應b0.1D=0.1×9=0.9m。本船舷頂列板厚度實取t=16mm,滿足規要求。6.局部加強 按照規2.3.6.1要求,與艉柱連接的外板、軸榖處的外板以及多推進器架托掌固定處的外板厚度,應不小于端部厚度的1.5倍,也不小于中部外板的厚度。則:t=1.5×9.465=14.20mm本船該區域的外板厚度實取t=16mm,滿足規要求。7.底板1按規2.6.9.1要求,底板厚度應不小于以下各式計算之值:船中部0.4L區域: t=0.04L+5s+2.1機艙區域: t=0.055L+4.8式中:L=99 m,s=0.7m則

10、:船中部0.4L區域:t=0.04×99+5×0.7+2.1=9.56 mm;機艙區域:t=0.055×99+4.8=10.245 mm;2按規2.6.13.1要求,底板的厚度應按2.6.9.1公式計算,但計算可減小1mm。則:船中部0.4L區域:t=8.56 mm機艙區域:t=9.245 mm本船底板厚度實取:機艙區域:t=12mm,滿足規要求。 其余區域:t=12mm,滿足規要求。8.首柱、球鼻首前端和錨鏈筒出口處兩側外板1按規2.14.1.2要求,鋼板焊接首柱在夏季載重線以上0.5m處一下區域的板厚t應不小于按下式計算所得之值:t=0.08L+5.5 mm式

11、中:L=99 m,則:t=0.08×99+5.5=13.42 mm2按規2.14.5.1要求,球鼻前端以及易受錨和錨鏈碰損局部的外板應予以增厚,加厚板的厚度可取為鋼板首柱的厚度。本船以上部位的厚度實取t=16mm,滿足規要求二、甲板1.強力甲板1按規2.4.2.1要求,開口線外強力甲板厚度t,除應符合中剖面模數要求外,還應不小于按以下各式計算所得之值:mm mm式中:s=0.7 m,L1=L=99 m,Fd=1.0則: mm mm本船該區域強力甲板厚度實取t=12mm,滿足規要求。2按規2.4.2.2要求,在開口邊線以及離船端0.075L區域的強力甲板,其厚度應不小于按下式計算所得之

12、值: mm式中:s=0.7 m,L=99 m則: mm本船該區域的強力甲板厚度實取t=12mm,滿足規要求。3甲板邊板2.4.3按規2.4.3.1要求,在船中部0.4L區域的強力甲板寬度,應不小于6.8L+500mm,但不必大于1800mm;強力甲板邊板在端部的寬度,應不下于船中部寬度的65%。強力甲板的邊板厚度應不小于強力甲板厚度。則: 船中部0.4L區域:b1=6.8L+500=6.8×99+500=1173.2 mm船端部:b2=0.65b1=0.65×1173.2=762.58 mm本船強力甲板邊板實取12×1500 mm;滿足規要求。2.上層建筑及甲板室

13、甲板厚度根據規2.17.5.4 mm,且不小于5 mm其中L=99 m,s=0.7 m;sb=0.6584;tc枯燥處tc=1;其他tc=0;C可取:第一層:5.5;第二層:5.0;第三層:4.5;則 :第一層枯燥處t=6.7044 mm,其他t=7.7044 mm; 第二層枯燥處t=6.1894 mm, 其他t=7.1894 mm; 第三層枯燥處t=5.6744 mm,其他t=6.6744 mm;可統一取8 mm。3首樓甲板根據規2.17.5.5首樓甲板厚度應不小于t=0.02L+6*1.03=8.16 mm 實取t=10 mm。4.駕駛甲板t=0.02L+C=6.98 mm;式中C=5.0

14、;實取t=8 mm。5.頂棚甲板t=0.02L+C=6.48 mm;式中C=4.5;實取t=8 mm三、船底骨架1.中桁材按照規2.6.10.1要求,中桁材的高度和厚度符合規2.6.2.1和2.6.2.2要求。1按規2.6.2.1要求,中桁材高度應不下于按下式計算所得之值: mm,且不小于650mm式中:B=16.4 m,d=6.5 m則: mm本船中桁材高度實取h=1000 mm,滿足規要求。2按照規2.6.2.2要求,中桁材的厚度應不小于下屬規定:1船中部0.4L區域:t=0.0077h0+4 mm式中:h0=983 mm,則t=0.0077×983+4=11.5691 mm2船

15、端0.075L區域中桁材厚度比船中部0.4L區域中桁材厚度減少2mm即,t=11.5691-2=9.5691 mm;3爐艙中桁材厚度應較船中部0.4L區域中桁材增厚2.5mm即,t=11.5691+2.5=14.0691mm本船中桁材厚度實取:機艙區域t=16 mm,滿足規要求; 其余區域t=14 mm,滿足規要求。2.旁桁材由于本船船寬為16.4 m,則只設置左右各一道旁桁材。按照規2.6.10.2要求,旁桁材厚度應滿足2.6.4.1要求,即其厚度可比中桁材厚度減少3mm。即:船中部0.4L區域:t=11.5691-3=8.5691 mm; 船端部0.075L區域:t=9.5691-3=6.

16、5691 mm; 機艙區域:t=14.0691-3=11.0691 mm同時水密旁桁材厚度應比相應的旁桁材增厚2mm,且不應小于肋板厚度。即:船中部0.4L區域:t=8.5691+2=10.5691 mm 船端部0.075L區域:t=6.5691+2=8.5691 mm機艙區域:t=11.0691+2=13.0691 mm本船旁桁材厚度實取: 機艙區域t=16 mm,滿足規要求; 其余區域t=13 mm,滿足規要求。3肋板按照規2.6.11.2要求,橫骨架式實肋板應較規2.6.5.1要求的實肋板厚度增厚10%,但不必大于15mm,而水密和油密肋板厚度與規2.6.6.1一樣。肋板厚度與高度之比一

17、般不小于1/130。1按照規2.6.5.1,貨艙和機艙實肋板的厚度應不小于按下式計算所得之值,但不必超過15mm:t=0.0077h0+1 mm式中:h0=983 mm,則:t=0.0077×983+1=8.5691 mm則橫骨架式實肋板厚度t=1.1×8.5691=9.42601 mm本船實肋板厚度實取t=10 mm,滿足規要求。2按照規2.6.6.1要求,水密和油密肋板厚度較貨倉實肋板增厚2mm,但一般不必大于15mm。即:t=9.42601+2=11.42601 mm本船水密和油密肋板實取t=12 mm,滿足規要求。3按照規2.6.11.2要求:1本船非水密肋板垂直加

18、強筋的規格實取10×150mm,滿足規要求。2本船水密、油密肋板垂直加強筋的尺寸與規2.6.6.2一樣,依照規2.6.6.1、2.6.6.2要求,本船實取水密、油密垂直加強筋的規格為12×150mm,W=45cm3,滿足規要求。4.船底縱骨1按規2.6.12.2要求,船底縱骨的剖面模數W,應不小于按下式計算所得之值:本船船底縱骨實取為L160×100×10,W=220.459cm3帶板10×500,滿足規要求。2按規2.6.12.3要求,本船底縱骨實取為L140×90×10,W=166.351 cm3帶板8×500

19、,滿足規要求。5.舭肘板按規2.6.15.1、2.6.15.2和2.6.15.3要求1連接主要構件的舭肘板:其高度和寬度為肋骨腹板高度的1.65倍,厚度與實肋板厚度一樣。本船肋骨高度為400mm見舷側骨架計算,即要求h=1.65×400=660mm,本船舭肘板實取為,滿足規要求。2連接次要構件的舭肘板:其高度為底至最近一層甲板之間高度的10%或肋骨腹板高度的2.2倍中的較大者。本船底至最近一層甲板之間的距離為5.0m,其10%為500mm,本船肋骨高度為125mm,其2.2倍為275mm,本船舭肘板實取為,與肋骨采用搭接,其搭接長度按規2.6.15.4和2.5.5.3要求取為200m

20、m。四、舷側骨架1.肋骨1按照規2.7.2.1,2.7.2.2,2.7.2.3,2.7.2.4,2.7.2.5,2.7.2.6,2.7.2.7要求,除首尾尖艙外,主肋骨的剖面模數w應并不小于按下式計算所得值;W=c*c1*s*d*l2 cm3=224.82 式中:s肋骨間距;m d吃水,m l肋骨跨距,mc=(2+0.65*d/D)/(1.45-D1/2/l)=5.49c1-系數,當L>=90m時,c1=1取用球扁鋼30b×12 W*=239(1)按主肋骨的剖面慣性矩l應不小于按下式計算所得之值:I=3.2Wl= 2158.27肘板8.3.1.2,2.8.2.4,2.6.15.

21、3:標準寬度b1=194mm肘板沿斜板寬度h=233mm選用上肘板(2)按照規2.7.2.8,2.7.5.1,2.13.6,要求,首尾尖艙的肋骨剖面模數W和剖面慣性矩I分別不小于按以下兩式計算所得之值:W=4.6sdD=188.37 I=3.5Wl=1977.89式中:s肋骨間距 d-吃水 D-型深 l-肋骨跨距,取3m(3)甲板間及上層建筑肋骨的剖面模數w應小于按下式計算所得之值:W=CC1sdlD(/2)C=0.7+4*d/DC1-系數,上甲板一下第一層甲板間c1=1,第二層甲板甲板間,c1=1.1;第三層及其以下各層甲板間,c1=1.45,對于首樓肋骨,c1=0.9,橋樓和尾樓肋骨c1=

22、0.8本船首尖艙主肋骨為實取L125×80×8帶板10×600,滿足規要求要求。c=3.59,s=0.7,d=6.5,D=9.3W=71.06(艏樓肋骨);W=44.10尾樓肋骨艏樓肋骨取用球扁鋼18b×11 W*=73.5尾樓肋骨取用球扁鋼16b×9 W*=47.9滿足規要求要求。2按照規2.7.2.8要求,本船首尖艙主肋骨為實取L125×80×8帶板10×600,滿足規要求要求。2.舷側縱桁按照規要求,本船舷側縱桁實取為,滿足規要求。3.橫骨架式強肋骨按照規2.7.4.1、2.7.4.4要求,本船強肋骨實取為,

23、滿足規要求。五、甲板骨架1.甲板縱骨1第一甲板:按規2.21.2.2要求, 本船實取縱骨為L140×90×10,滿足規要求。2第二甲板1尾*24露天強力甲板、非載車區:按2.8.5.1規定 實取該區域甲板縱骨為:L90×56×8,滿足規要求。2*24*122載車區域:按2.21.2.2要求,本船實取縱骨為L125×80×10,滿足規要求。 3*124首露天甲板非載車區:按2.8.5.1規定 實取該區域甲板縱骨為:L125×80×8, 滿足規要求。2.強橫梁(1) 第一甲板強橫梁:按規2.21.2.3要求,1*17以

24、后區域:本船實取該區域強橫梁為,滿足規要求。 2機艙區域:本船實取機艙強橫梁為,滿足規要求。 3其余區域:本船實取強橫梁為,滿足規要求。2第二甲板強橫梁:1*3及以后強橫梁:按2.8.7.3和2.8.7.6規定,實取該區域強橫梁為:,滿足規要求。2*7、*11、*15、*19、*23強橫梁:按2.8.7.3、2.8.7.6要求,實取該區域強橫梁為:,滿足規要求3*27、*31、*35強橫梁:按2.21.2.3、2.21.2.3要求實取強橫梁為,滿足規要求。4*39*109強橫梁:按2.21.2.3要求本船實取強橫梁為,滿足規要求。5*113、*117、*121、*123強橫梁:按2.21.2.

25、3要求實取強橫梁為,滿足規要求。6*125、*129、*133、*137強橫梁:按2.8.7.3和2.8.7.6要求,實取該區域強橫梁為:,滿足規要求。7*140以前強橫梁:按2.8.7.3要求,實取該區域強橫梁為:,滿足規要求。第一甲板強橫梁:按規2.21.2.3要求選用 球扁鋼32b×13 W*=294 I*=58493.甲板縱桁首尖艙強力甲板縱桁要滿足深艙甲板縱桁要求2.13.8.3。1第一甲板甲板縱桁:按2.8.6.1要求, 1*17以后區域:取甲板縱桁與強橫梁規格一樣,即為:。2機艙區域:A*17*29甲板縱桁:本船實取支持強橫梁的甲板縱桁為, 該區域不支持強橫梁的其余甲板

26、縱桁取為,滿足規要求。B機艙其余區域甲板縱桁:本船實取支持強橫梁的甲板縱桁為, 該區域不支持強橫梁的其余甲板縱桁取為,滿足規要求。C其余區域:本船實取支持強橫梁的甲板縱桁為,滿足規要求。2第二甲板甲板縱桁:1)*63以后甲板縱桁: 本船*63以后甲板縱桁不支持強橫梁,其規格取為:。2)*63*109甲板縱桁:按2.8.6.1和2.8.6.2要求, 本船實取支持強橫梁的甲板縱桁為:,該區域不支持強橫梁的其余甲板縱桁取為:,滿足規要求。3*109以前甲板縱桁:該區域甲板縱桁不支持強橫梁,其規格取為:,滿足規要求。第六局部 支柱計算(1)支柱的載荷2.10.1按照規2.10.1.1要求,對于支柱所受

27、的載荷P,應按下式計算: P=7.06abh+P0 KN式中: a支柱所支持的甲板面積的長度,m, b支柱所支持的甲板面積的平均寬度,m, h支柱所支持的甲板的計算壓頭,m, P0上方支柱所傳遞的載荷,KN, a=16m,b=8m,h=0.14p+h0-1.2=0.14×1.3×9.8+1.2-1.2=1.78m上方支柱所傳遞的載荷=0 KN則得:上方支柱承受的載荷=7.06abh+=7.06×16×8×1.78=1608.55 KN;下方支柱所傳遞的載荷=1.3×9.8=12.74 KN,則計算得:下方支柱承受的載荷=7.06abh

28、+=1608.55+12.74=1621.29 KNP=+=3229.84KN(2) 支柱的剖面積按照規2.10.2.1要求,支柱的剖面積A應不小于按下式計算所得值:式中:P支柱所承受的載荷,KN, l支柱的有效長度,m,為支柱全長的0.8倍; r支柱剖面的最小慣性半徑,cm=1608.55KN,=1621.29 KN上支柱的有效長度=0.8×3=2.4m,下支柱的有效長度=9-3-1.3=4.7m;則根據規查得:上支柱剖面的最小慣性半徑=7.33cm 下支柱剖面的最小慣性半徑=9.65cmA=3支柱的壁厚按照規2.10.3.1要求,管型支柱的壁厚t應不小于按以下兩式計算所得之值: 式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