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包羅萬象,網羅天下中小學校傳得病預防控制工作管理規范1 范圍本標準了中小學校及其余可能致使學生流行或暴發的非法定傳得病的預防控制工作要乞降內容。本標準合用于各級各小學校,托幼機構可參照履行。2 規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關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行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合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含全部的改正單)合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飲用水GB/T17226中小學校教室換氣衛生標準GB50099中小學校建筑設計規范WS/T100學生午飯營養供應量建標109鄉村一般中小學校建設標準3 術語和定義以下術語和定義合用于本文件。3.1學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院校
2、畢業或已獲取醫士(護士)以上職稱者,以醫藥衛生專業技術為主要職責,在各級各種學校從事衛生工作人員。3.2保健教師非醫學院校畢業的教師,因工作,經培訓查核合格后而從事專職或兼職學校衛生保健工作的人員。3.3學校傳得病疫情報告人負責傳得病疫情報告的學校專職或許兼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保健教師,或經培訓合格的學校其余在編人員。4 組織保障與制度4.1 學校在教育主管部門的和管理下展開本校傳得病預防控制工作,并接受衛生部門的監察和技術指導。4.2 學校建立由校長作為第一責任人的傳得病預防控制工作小組,全面負責學校的各項傳得病預防控制管理工作。小構成員應當包含學校各部門的負責人,職責明確,責任到人,并跟著
3、學校人事改動,小構成員應實時調整。4.3 學校每年應擬訂傳得病預防控制工作計劃并予以落實,同時將其歸入學校年度工作考評。4.4 學校每年應撥出必定比率的專項經花費于傳得病的預防控制,以保證各項傳得病預防控制工作的落實。4.5 寄宿制學校和600人以上的學校應建立醫務室或許衛生室,并按不低于學生人數600:1的比率裝備專職學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6 學生人數不足600人的非寄宿制學校,能夠裝備專職或許兼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或許保健教師,展開學校傳得病預防控制工作。4.7 學校應明確傳得病疫情報告人。學校傳得病疫情報告人的設置優先考慮專職或許兼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8 學校應在衛生部門的技術指導
4、下,擬訂傳得病預防控制的應急方案和有關制度:傳得病疫情及有關突發公共衛惹禍件的應急方案;傳得病疫情及有關突發公共衛惹禍件的報告制度;學生晨檢制度;因病曠課登記、追蹤制度;復課證明檢驗制度;學生健康管理制度;學生規劃的管理制度;傳得病預防控制的制度;、等制度。4.9 學校應嚴格落實各項傳得病預防控制制度,并依據傳得病預防控制局勢實時調整和完美。5 預防5.1 健康教育5.1.1 學校每學期都應安排平時的傳得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利用講堂、講座、板報、廣播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傳得病預防控制知識教育,內容包含常有傳得病的基本知識、和預防舉措,提升學生對傳得病的預防控制和應付。5.1.2 學校
5、應踴躍展開對教職職工的傳得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提升其對傳得病的應付能力。5.1.3 學校可依據傳得病預防的需要對學生家長展開傳得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見告其配合學校傳得病預防控制工作。5.2 晨檢5.2.1 班主任每天早自習或清晨第一節課前對學生進行晨檢,認識學生的出勤和健康狀況。5.2.2 晨檢內容包含:察看學生的狀態、咨詢學生健康狀況、登記因病少勤狀況。教師應經過察看、咨詢等手段,要點學生中有無、皮疹、等;檢查認識學生少勤原由、所患何種疾病或癥狀等。5.2.3 晨檢中發現學生有發熱、皮疹、腹瀉、黃疸、結膜充血等癥狀或其余異樣時,應實時見告學校疫情報告人,并做好記錄。5.2.4 學校疫情報告人
6、負責指導各班展開學生晨檢工作,對各班晨檢結果進行核實、排查和辦理,做到傳得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5.2.5 傳得病流行期間宜在下午第一節課前增添午檢,住宿制學校宜對住校學生進行晚檢。5.3 因病曠課的登記、追蹤5.3.1 班主任每天登記因病曠課學生的患病狀況,包含發病時間、癥狀、就診狀況等信息,輔助學校疫情報告人對其病情和進行追蹤。5.3.2 學校疫情報告人負責指導各班展開因病曠課登記追蹤工作,對各班登記結果進行核實、匯總,做到傳得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5.4 健康管理5.4.1 學校應落實學生健康管理制度,仔細做勤學生和健康篩查的工作。5.4.2 學校教職職工中的傳得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
7、疑似傳得病病人,在期內或許在清除傳得病前,不得從事法律、行政法例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嚴禁的易使該傳得病的工作。5.5 預防接種5.5.1 學校應在學生入學時查考證,發現未依據國家免疫規劃受種的學生,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許學生居住地肩負預防接種工作的接種單位報告,并配合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許接種單位敦促監護人在學生入學后實時到接種單位補種。5.5.2 學校應依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的決定,踴躍配合衛生部弟子進行接種。5.6 衛生條件5.6.1 學校應依據GB5749、WS/T100和GB/T17226等有關標準的規定保障學生的飲食、飲用水安全,供應安全、衛生的設
8、備,除去鼠害和蚊、蠅、蟑等的。5.6.2 學校應依據GB50099和建標109的要求為學生設置衛生間和。寄宿制學校應為學生供應相應的洗刷等衛生設備。5.7 物質貯備學校依據可能發生的傳得病疫情,依據學校規模、學生數目以及傳得病預防控制要求貯備必定數目的物質,并嚴格掌握使用限期。6 控制6.1 報告6.1.1 發生法定傳得病疫情或突發公共衛惹禍件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在傳得病防規定的時限內向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報告。6.1.2 出現以下任一狀況時,學校傳得病疫情報告人應在24h內向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在同一宿舍或許同一班級,1d內有3例或許連續3d內有多個學生(5
9、例以上)患病,并有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黃疸等)或許有共同用餐、飲水史;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由的、呼吸急促或強烈嘔吐、腹瀉等癥狀;學校發生集體性不明原由疾病或許其余突發公共衛惹禍件。6.2 控制舉措6.2.1 教育行政部門與衛部門配合,共同擬訂切合當地域實質的學校應付傳得病疫情的對策、舉措及應急方案;敦促學校落實各項傳得病預防控制舉措;配合衛生行政部門嚴實學校疫情動向和檢查辦理工作,并合時做出預警;指導下級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緊迫應付和處理疫情;解決學校應付疫情所需的物質和經費等保障。6.2.2 衛生行政部門指導學校展開疫情預防控制工作,幫助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完美預防控制方案;組織協調解敦促對
10、學校疫情預防控制工作進行指導;實時通告疫情動向,并依據疫情變化狀況,指導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實時調整和完美預防控制舉措。6.2.3 各級各種醫療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指導學校傳得病預防控制工作;負責轄區內學校疫情報告、病例診治以及檢查和疫情辦理工作;協調解指導學校落實者的管理;指導學校依據疫情變化實時調整和完美預防控制舉措。6.2.4 學校在教育、衛生行政部門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監察和指導下,做好以下疫情控制工作:a) 對確診患有法定傳得病的學生、疑似病人或傳得病親密接觸者,學校應配合衛生部門依法對確診學生進行或許醫學察看,并安排其實時就診,做好檢疫期有關記錄。b) 配合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疫點展開消毒、疫查和宣傳教育等工作。c) 學患全愈且隔絕期滿時,應持復課證明到學校醫務室或許衛生室檢驗后方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健康管理模式-以慢病管理的成功案例為借鑒
- 智慧交通系統的實施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智能車輛與交通法律考題
- 電氣工程師資格證書考試邏輯思維訓練 試題及答案
- 全方位了解商務禮儀師試題及答案
- 2024焊接工程師考試知識點試題及答案
- 電氣工程師資格證書考試關鍵點剖析與總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CAD工程師考試知識結合試題及答案
- 商務禮儀師在團隊建設中的作用與影響試題及答案
- 焊接工程師資格考試核心要點解析試題及答案
- DB65-T 4765-2024 農牧區標準化羊場建設規范
- 城軌行車課程設計
- 2024年南京市中考歷史試題及答案
- 2024羽毛球教案36課時
- A類供應商績效評價表
- 攝影攝像知識競賽考試題庫500題(含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國丹參行業市場發展監測及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 GB/T 44218-2024微型揚聲器測量方法
- (正式版)JB∕T 14666-2024 鋼質汽車轉向節臂鍛件 工藝規范
- AQ/T 9009-2015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評估規范(正式版)
- 《無人機測繪技能訓練模塊》課件-模塊7:無人機航測影像獲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