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水工程試題_第1頁
給水工程試題_第2頁
給水工程試題_第3頁
給水工程試題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文檔1.由高地水庫供水給城市,如按水源和供水方式考慮, 應屬于哪類給水系統?地表水重力供水系統2. 給水系統中投資最大的是哪一部分,試行分析。輸配水系統投資最大,因為輸配水系統包括泵站、輸水管渠、管網、調節構筑物等,投資較大。3. 給水系統是否必須包括取水構筑物、水處理構筑物、泵站、輸水管和管網、調節構筑物等,哪種情況下可省去其中一部分設施?高位水庫可省去一級泵站,大城市通常不用水塔。4. 工業給水有哪些系統,各適用于何種情況?工業給水系統包括循環給水系統和復用給水系統,前者指使用過的水經適當處理后再行回用,如循環冷卻水,后者指按照各車間對水質的要求,將水順序重復利用,如重復用水。5. 水

2、量平衡圖起什么作用?起到重復利用水和循環利用水,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6. 給水系統需由( C)組成,這些組成部分是構成給水系統的基本組成,缺一不可,但可強化或簡化。A. 取水系統、水處理系統和泵站B. 水處理系統、輸配水系統和管井C. 取水系統、水處理系統和輸配水系統D. 輸配水系統、取水系統和消毒設施7. 輸配水系統通常由( B)組成。該子系統在給水系統中所占的投資比例最大,且布局分散。A. 取水構筑物、輸水管、配水管網和調節構筑物B. 泵站、輸水管渠、配水管網和調節構筑物C. 水處理構筑物、泵站、輸水管和配水管網D. 取水構筑物、水處理構筑物、輸水管和配水管網8. 取水系統一般由( A)等

3、組成。A. 取水構筑物、水泵及泵房B. 給水水源、取水構筑物C. 給水水源、取水泵房D. 取水頭部、水泵及泵房9. 給水系統根據( B)可分為重力、壓力和混合給水系統。A. 建筑規模B. 供水方式C. 供水地形D. 水源種類10. 給水系統根據用戶的使用目的,可分為(C、 D)等。A. 市政給水系統B. 場地給水系統C. 工業給水系統D. 生活給水系統11.輸配水系統的調節構筑物中,只能起到水量調節作用的是(A)。A. 水池B. 高位水箱C. 水塔D. 高地水池12. 給水系統中, ( B)常被稱為廠內調節構筑物。A. 水塔B. 清水池C. 水池D. 配水池13.給水系統中,常與取水構筑物合建

4、的是(A)。A. 一級泵房B. 加壓泵房C. 二級泵房D. 調節泵房14.輸水管渠根據其輸水方式不同,可分為(C)輸水。A. 暗管與渠道B. 原水與清水C. 重力與壓力D. 明渠與暗渠15.配水管網根據其結構不同,可分為(C)管網。A. 生活與生產B. 生產與消防。1歡迎下載精品文檔C. 樹狀與環狀D. 重力與壓力16.給水系統按水源種類不同,可分為(B)給水系統。A. 江河水與潛水B. 地下水與地表水C. 單水源與多水源D. 原水與再生水17.給水系統根據其組成、各組成之間聯系的不同,可分為(B)。A. 統一給水與分區給水系統B. 統一給水與分地區給水系統C. 統一給水與分壓給水系統D. 統

5、一給水與分質給水系統18. 下列給水系統中, ( A)是按供水方式不同的分類。A. 自流系統B. 直流系統C. 循環系統D. 復用系統19. “多水源配水管網 ”的含義,是指統一管網與( C)相連。A. 多個水源地B. 多個供水泵站C. 多個水處理廠D. 多個配水廠20.給水工程的設計建造受多種因素影響。在給水系統布置時,主要根據(B)確定系統布局。A社會經濟B建設規劃C用戶要求D當地地形21.城市給水系統的水處理工藝的確定應根據(A)。A用戶要求和原水水質B當地地形和水源種類C城市規模和建設規劃D施工條件和運行管理22.統一給水系統的供水水質必須符合現行的(A)。A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B工業生

6、產用水水質標準C消防用水水質標準D市政用水水質標準23. 設計城市給水系統時應考慮哪些用水量?綜合生活用水、工業企業生產用水和工作人員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澆灑道路和綠地用水、未預計水量及管網漏失水量24. 居住區生活用水量定額是按哪些條件制定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按城市人口、每人每日平均生活用水量和城市給水普及率等因素制定。通常住房條件較好、給水排水設備較完善、居民生活水平相對較高的大城市,生活用水量定額也較高。25. 影響生活用水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城市規模、城市位置和氣候、水資源情況、生活習慣等。26. 日變化系數 Kd 和時變化系數 Kh 的意義。它們的大小對設計流量有何影響?在一年中,

7、最高日用水量與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Kd( Kd:1.11.5)。最高日內,最高一小時用水量與平均時用水量的比值Kh( Kh:1.31.6)。設計流量包括取水構筑物、一級泵站、水廠、二級泵站和管網設計流量。管網設計流量按最高日最高時用水量設計。Kd 值和 Kh 值越高管網設計流量越大。取水構筑物、 一級泵站及水廠的設計流量按最高日用水量( Qd) 進行設計。Kd 值越高取水構筑物、一級泵站及水廠的設計流量越大。二級泵站設計流量按最高日用水量設計。二級泵站(分級供水)每小時供水量可以不等于用戶每小時的用水量 , 其差值由水塔和高位水池來調節。清水池可調節一級泵站( 均勻供水 ) 和二級泵站 ( 分級

8、供水 ) 之間的供水量的差額。27. 通常采用( C)以確定給水系統中各類設施的規模。A. 用水量定額B. 用水量變化C. 最高日用水量D. 日變化系數28. 各種用水量的基本計算方法,是將該種用水定額與其用水單位數相乘。當將居民日常生活用水。2歡迎下載精品文檔和公共建筑用水一并計算時,應采用(C)。A. 居民生活用水定額B. 公共建筑用水定額C. 綜合生活用水定額D. 城市綜合用水定額29. 給水工程設計,時變化系數宜采用1.31.6 ,當( A)時,應采用下限。A城市規模大B用戶用水不連續C用戶作息規律性強D城市規模小30.反映用水量變化情況的時變化系數,是指(C)。A最高日用水量與設計年

9、限內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B最高日最高時用水量與平均日平均時用水量的比值C最高日最高時用水量與最高日平均時用水量的比值D最高日平均時用水量與平均日平均時用水量的比值31.最高日用水量即設計用水量,應根據(B)等進行計算和預測。A. 設計年限B. 用水定額C. 用水種類D. 用水單位數32.已知:綜合生活用水量1,工業企業生產、生活用水量2,市政用水量3,消防用水量4;則QQQQ最高日用水量Qd 的計算式應為( B)。AQ =Q +Q +Q +QBQ =(1.151.25)(Q+Q+Q+Q)d 1 234d1 234CQ =Q +Q +QDQ =(1.151.25)(Q+Q+Q)d 1 23d1 2

10、333.最高日用水量作為設計用水量,其含義是指(A)。A. 設計年限內最高一日的用水量B. 設計當年最高一日的用水量C. 一年內最高一日的用水量D. 各種用水日最高用水量之和34.城市給水系統的設計供水量必須滿足設計用水量,即以(A)作為設計供水量。A最高日城市綜合用水量B城市綜合用水量C最高日最高時用水量D綜合生活用水量35.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是指(D)在總用水量中所占的百分數。A新鮮用水量B循環用水量C復用用水量D重復用水量36.某城鎮現有人口萬人,設計年限內預期發展到10 萬人。用水普及率以90%計,取居民生活用水定額為 150L/ (人 d),通過調查和實測,工業企業和公共建筑用水量

11、為3Q 14500 m/d ,未預見水量和管網漏失水量取總用水量的20,則最高日設計用水量為(B) m3/d 。A 28000B 33600C 30800D 36400( 1)居民生活用水量計算:居民生活用水定額取150L/( 人 d) ,用水普及率以 90%計,則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量為:100000 0.9 0.15=13500m3/d 。( 2)工業企業和公共建筑總用水量為14500m3/d 。( 3 ) 未 預 見 水 量 和 管 網 漏失 水 量 取 總 用 水 量 的20%,則該城最高日用水量=1.2 (13500+14500)=33600 m 3/d。37. 如何確定有水塔和無水塔

12、時的清水池調節容積?有水塔時,清水池容積由一、二級泵站供水量曲線確定。無水塔時,由一級泵站供水量和用水量曲線確定。38. 取用地表水源時,取水口、水處理構筑物、泵站和管網等按什么流量設計?最高日平均時流量39. 已知用水量曲線時,怎樣定出二級泵站工作線?無水塔時,工作線等于用水量。有水塔時,盡量接近用水量曲線,分三級供水。3歡迎下載精品文檔40. 清水池和水塔起什么作用?哪些情況下應設置水塔?調節泵站供水量和用水量流量差值。小城市用水量不均勻時,可以設置水塔,工業用水按生產要求可以設置水塔。41. 有水塔和無水塔的管網,二級泵站的計算流量有何差別?沒有水塔時,流量按最高日最高時計算;有水塔時,

13、按用水量變化曲線擬合。42. 無水塔和網前水塔時,二級泵站的揚程如何計算?Hp=Zc+Hc+hs+hc+hn43.某城最高日用水量120000 m3/d ,取水泵房全天連續工作,送水泵房分兩級供水(當日20 時至次日 6 時為 2.72 ,次日 6 時至 20 時為 5.20 )。求水廠清水池調節容積?一級泵站的每小時的供水量占最高日用水量百分數/%為 1/24=4.167% ,清水池調節容積 =(4.167%-2.72%) 10/24 120000=724 m3或清水池調節容積 =(5.20-4.17%)14/24 120000=723 m344.某城市最高日需水量為31.30,水廠自用水為

14、5%,管網內設有調節150 000 m/d ,時變化系數為水池,最高時向管網供水900 m3/h ,則一級泵房和二級泵房的設計流量分別為多少?(單位:m3/h )一級泵房設計流量Q1Qd 1.05 1500006562.5 m3 /hT24二級泵房的設計流量Q2Kh Qd1.301500003T900249007225 m /h45. 某配水管網水壓控制點地面標高 36 m,服務水頭 20 m,擬建水塔,水塔至控制點管道水頭損失約 8 m,且水塔處地面標高為 36 m ,則水塔高度為多少米?水塔高度Ht=Hc +hn-( Zt Z c )=20+8-(36-36)=28 m46. 配水管網的水

15、壓控制點,是指(A、 B)。A距水源配水點最遠點B配水區內地勢最高點C最大用水戶所在地點D服務水頭最難于保證點47. 某給水系統,自潛水層由管井取水,輸送至配水廠清水池。井群至配水廠間輸水管水頭損失計算,應按( D)計算。A井群干擾時產水量B最高日最高時用水量C井群無干擾時產水量D最高日平均時用水量48. 某給水系統,自潛水層由管井取水,輸送至配水廠清水池。管井取水泵揚程計算中的靜揚程為( A)。A管井最低動水位與清水池最高水位的高程差B管井設計動水位與清水池最低水位的高程差C管井內設計動水位與清水池最高水位的高程差D管井外設計動水位與清水池最高水位的高程差49.某給水系統,自河流取水,河水經

16、取水構筑物和一級泵房輸送至水處理廠。“取水構筑物最低水位 ”是指( A)。A河流最低水位減去設計取水量條件下取水各項水頭損失B河流最低水位減去校核水量條件下取水各項水頭損失C河流設計最低水位減去設計取水量條件下取水各項水頭損失D河流設計最低水位減去校核水量條件下取水各項水頭損失50. 某給水系統,自河流取水,河水經取水構筑物和一級泵房輸送至水處理廠。一級泵房揚程計算中的靜揚程為( D)。A河流最低水位與處理構筑物最高水位高程差B河流設計最低水位與處理構筑物水位高程差。4歡迎下載精品文檔C取水構筑物最低水位與處理構筑物最高水位高程差D取水構筑物最低水位與首端處理構筑物最高水位高程差51.配水管網

17、設置調節構筑物,二級泵站的逐時供水量可以(A)用水量。A不等于B等于C大于D小于52. 一串聯分區配水管網,若低區供水泵房按城市最高日平均時用水量均勻供水、最高用水時低區管網水力計算時,其水壓控制點應設在(A)。A低區管網水壓控制點B高區管網水壓控制點C高區供水泵房貯水池處D高區管網調節構筑物處53.配水管網設置一對置水塔,最高用水時其水壓控制點應擬定在(C)。A管網供水分界線上B水塔水柜最高水位上C用水區的火災發生點D用水區大用戶所在點上54. 某給水系統,自河流取水,河水經取水構筑物和一級泵房輸送至水處理廠。一級泵房揚程計算中的輸水管水頭損失,應按( B)計算。A最高日最高時用水量加水廠自

18、用水量B最高日平均時用水量加水廠自用水量C最高日最高時用水量加漏失水量D最高日平均時用水量加漏失水量55. 給水系統中,向配水管網輸水的管道其設計流量應為(A)。A二級泵站最大一級供水量B最高日最高時用水量C二級泵站最大供水量D二級泵站最大供水量加消防流量56.當配水管網中未設置調節構筑物,二級泵站的供水量應逐時(A)用水量。A等于B大于等于C大于D小于等于57. 工業企業內的給水管網與城市給水管網相比有哪些特點?工業企業大內的管網定線比城市管網簡單,因為廠區內車間位置明確,車間用水量大且比較集中,易于做到以最短的管線達到用水量最大的車間的要求,但是,由于某些工業企業有許多地下建筑物和管線,地

19、面又有運輸設施,以致定線比較困難。58. 輸水管渠是指從水廠到用戶之間的管線或渠道。59. 管網布置有哪兩種基本形式?各適用于何種情況及其優缺點?答:管網布置有樹狀網和環狀網。樹狀網一般適用于小城市和小型工業企業。供水可靠性較差,在其末端,用水量小,管中水流緩慢,甚至停滯不流動,水質異變壞,有出現渾水和紅水的可能;環狀網用于大城市和大型企業供水。供水可靠性較好;減少水錘作用產生的危害:造價比較高。60.大高差、長距離重力輸水管設置分區水池的目的是()。A降低管道工作壓力B降低管道靜水壓力C避免出現負壓管段D減小管道的長度61.當輸配水管道埋設于(B )時,應鋪設砂墊層。A土基上B巖基上C軟基上

20、D回填土上62.管道的埋設深度,應根據(AB)等因素中不利的因素確定。A冰凍情況B外部荷載C管徑大小D管材強度63.輸水管道和配水管網隆起點和平直段的必要位置上,應裝設(A)。5歡迎下載精品文檔A排氣閥B泄水閥C檢修閥D切換閥64. 當用水區允許間斷供水,配水管網可設計為樹狀,樹狀管段末端應設置(C )。A進氣閥B放氣閥C排水閥D調節閥65. ( D )輸水管渠,應設置檢查井。A壓力管道B明渠河道C壓力渠道D無壓暗渠66. 單水源給水系統,輸水管不宜(A)。A設置一條B一條加安全水池C平行兩條D平行兩條加連通管67. 給水管網布置應滿足哪些基本要求?答:給水管網的布置應滿足以下要求:(1) 按

21、照城市規劃平面圖布置管網,布置時應考慮給水系統分期建設的可能性,并留有充分的發展余地 ;(2) 管網布置必須保證供水安全可靠,當局部管網發生事故時,斷水范圍應減到最小 ;(3) 管線遍布在整個給水區, 保證用戶有足夠的水量和水壓 ;(4) 力求以最短距離敷設管線,以降低管網造價和供水能量費用68. 管網定線應確定哪些管線的位置?其余的管線位置和管徑怎樣確定?答:定線時一般只限于管網的干管以及干管之間的連接管,分配管根據干管的位置來定,其管徑由城市消防流量決定所需的最小管徑69.大高差、長距離、逆坡輸水的壓力輸水管設置加壓泵站的目的是(C )。A減少能量費用B簡化運行管理C降低管道水壓D保證供水

22、安全70.配水管網布置的基本形式是(D)。A樹狀網B環狀網C混合網D樹狀與環狀網71. 一般城市是哪種形式的管網,為什么采用這種形式?答:樹狀實際上,現有城市的給水管網,多數是將樹狀網和環狀網結合起來。在城市中心地區,布置成環狀網,在郊區則以樹狀網形式向四周延伸。72. 輸水管渠定線時應考慮到哪些方面?答:輸水管渠定線時,必須與城市建設規劃相結合,盡量縮短線路長度,減少拆遷,少占農田,便于管渠施工和運行維護,保證供水安全;選線時,應選擇最佳的地形和地質條件,盡量沿現有道路定線,以便施工和檢修;減少與鐵路、公路和河流的交叉;管線避免穿越滑坡、巖層、沼澤、高。6歡迎下載精品文檔地下水位和河水淹沒與

23、沖刷地區,以降低造價和便于管理。這些是輸水管渠定線的基本原則。73. 某輸水管道 A 點的管中高程為 32.5m,水壓標高為 84.5m。則該點的輸水管道壓力為 ( B )mH2O。A.32.5B.52C.84.5D.11774. 按經濟流速確定的管徑就是經濟管徑,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標準管徑。75. 什么叫比流量?比流量是否隨著用水量的變化而變化答:在計算沿線流量時,往往加以簡化,即假定用水量均勻分布在全部干管上,由此算出干管線單位長度的流量,叫做比流量。單位:L/ ( sm)。干管長度一定時,比流量隨用水量增加而變化,最高日用水時和最大轉速時的比流量不同,所以在逛網計算式需分別計算。76.在任

24、何環狀網中, 都有 P=J+L-1 ,這里 P 為管段數,J 為節點數,L 為環數。77. 環狀網和樹狀網的流量分配有什么不同?答:( 1)單水源的樹狀網中,從水源供水到各節點只有一個流向,任一管段的流量等于該管段以后(順水流方向)所有節點流量總和。( 2)環狀網的流量分配比較復雜。因各管段的流量與以后各節點流量沒有直接的聯系。但非配流量時,必須滿足節點流量平衡條件qi+qij =0(即流向任一節點的流量等于流離該節點的流量)。環狀網流量分配時,不可能象樹狀網那樣對每一管段得到唯一的流量值,可以有不同的流量分配。78. 任一管段的流量都包括了沿線流量和轉輸流量。79.清水池有效容積,當廠外無調

25、節水池時,一般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A)確定。A 10 20B 15 25C 6 8D 5 1080.確定清水池有效容積中的自用水貯量,應考慮(B)確定。A沉淀、澄清的排泥水量B濾池反沖洗水量C排泥、沖洗時對產水量的補充D構筑物型式和水處理工藝81.兩條管徑相同,平行敷設的重力輸水管,要使任一管段故障輸水量80設計流量,求需等間距布置多少根連通管?82.配水管網應按( A)進行設計。A最高日最高時用水量和設計水壓B發生消防時的流量和水壓要求C最大轉輸時的流量和水壓要求D發生事故時的流量和水壓要求83.環狀管網經平差后,各基環閉合差均為零。管網水頭損失為(B )。A自管網起點至終點各管段水頭損失代

26、數和B自管網起點至終點任一路徑上管段水頭損失代數和C自配水點至水壓控制點各管段水頭損失代數和D自配水點至水壓控制點任一路徑上管段水頭損失代數和84.環狀管網中的相鄰基環,當其閉合差方向相同時,宜(A ),可加速平差過程。A將其合并成大環平差B逐個環進行平差C選閉合差最大的平差D連成虛環進行平差85.哈代 克羅斯法的環狀管網水力計算步驟是(B)。 閉合差大于允許值,計算校正流量;計算管段水頭損失; 校正各管段流量; 計算各基。7歡迎下載精品文檔環閉合差; 確定管段管徑; 初步分配流量; 計算閉合差,直至閉合差小于允許值。A B C D 86.采用解節點方程組進行環狀管網水力計算的解為(B)。A節

27、點流量B節點水壓C管段流量D沿線流量87.樹狀管網水力計算,可分為干線和支線計算。所謂干線是指(C)。A自配水點至最遠用水戶的沿途各管段的集合B自配水點至支線起點的沿途各管段的集合C自配水點至水壓控制點的沿途各管段的集合D自配水點至調節構筑物的沿途各管段的集合88. 兩條管徑相同,平行敷設的重力輸水管,在兩管之間等距離布置三根連通管,節點處設置切換閥門。當其中某一管段發生故障時,輸水管的事故流量與設計流量的比值為多少?配水管網分區,可降低管網工作壓力和(B)。A降低管網造價B減少能量費用C便于運行管理D保證供水安全89. 什么是分區給水?為什么要采用分區給水?90.配水管網分區,應根據用水區地

28、形和水源位置,而采取串聯還是并聯形式,主要考慮(A)。A避免高區輸水管過長B便于水源向管網配水C便于設置調節構筑物D便于設置分區泵站91.配水管網分區方案的確定,應考慮(C)。A節約能量最大的方案B節約的能量等于增加的投資方案C節約的能量大于增加的投資方案D節約的能量大于增加的費用方案92.配水管網分區供水能量理論分析的結論是(A )。A串、并聯分區節約的能量相同B串、并聯分區節約的能量不相同C串聯分區節約的能量大于并聯分區D并聯分區節約的能量大于串聯分區93. 哪些情況下水管要設支墩?應放在哪些部位?答:承插式接口的管線,在彎管處、三通處、水管盡端的蓋板上以及縮管處,都會產生拉力,接口可能因

29、此松動脫節而使管線漏水,因此在這些部位須設置支墩以承受拉力和防止事故。一、填空題1. 給水系統由取水構筑物、水處理構筑物、泵站、輸水管渠與管網和調節構筑物等工程設施組成。其中,調節構筑物主要有高地水池、水塔、清水池這幾種類型。其中,泵站可分為抽取原水的為一級泵站,輸送清水為二級泵站,設于管網中為增壓泵站;其中泵站、輸水管渠、管網和調節構筑物統稱為輸配水系統。2.消防用水時其水壓要求是自由水壓一般不得小于10mH2O。3. 給水系統按水源種類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給水系統。4. 給水系統按使用目的分為生活用水、生產用水和消防給水系統。5. 根據向管網供水的水源數,統一給水系統可分為單水源和多水源給水

30、系統兩種形式。6. 分系統給水系統根據具體情況,分為分質給水系統、分壓給水系統、分區給水系統三種類型。7. 工業給水系統可分為循環系統、復用系統和直流系統。其中,循環系統給水系統中的水經使用。8歡迎下載精品文檔后不予排放而循環利用。8.給水系統按服務對象分為城市給水和工業給水系統;按供水方式分自流系統(重力供水)、水泵供水系統(壓力供水)和混合給水系統。9. 給水系統的布置形式主要有統一給水系統、分系統給水系統、工業給水系統、區域給水系統這四種。10. 分區給水系統按其布置形式可分為串聯分區、并聯分區兩種方式。11. 給水系統按水源種類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給水系統;按服務對象分為城市給水和工業給

31、水系統。在工業給水中,又分為循環系統和復用系統。12. 對置水塔在最高用水量時,管網用水由二級泵站和水塔同時供給,兩者各有自己的給水區,在供水區的分界線上水壓最低。13. 給水系統中不設水塔,任何小時的二泵站供水量應等于用水量。給水系統中設水塔時,二泵站每小時供水量可以大于用水量。14. 清水池的調節容積,由一、二級泵站供水線曲線確定;水塔容積,由二級泵站供水線和用水量曲線確定。15.無水塔的管網二泵站的揚程公式H pZ cH chshc h n ,其中, H c 是指控制點所需的最小服務水頭, Z c 是指管網控制點的地面標高和清水池最低水位的高程差。16.設置網前水塔的二泵站揚程公式H p

32、ZtH tH 0hs hc ,其中, Zt 是指水塔的地面標高,H t 是指水塔高度,H 0 是指水位的有效深度。17.水塔高度計算公式H t H chn (ZtZc ) ,其中, H c 是指控制點要求的最小服務水頭,Z t是指設置水塔處的地面標高,Z c 是指控制點的地面標高18.對于樹狀網,管段數P 、節點數 J 之間存在的關系為P=J-1 。對于單水源環狀網,管段數P 、節點數 J 、環數 L 之間存在的關系為 P=J+L-119.城市管網定線時干管的間距,可根據街區情況,采用500 800m。連接管的間距可根據街區大小考慮在 800 1000m左右。30. 任一節點的節點流量等于與該

33、節點相連管段的沿線流量綜合的一半。21. 節點包括水源節點、不同管徑或不同材質的管線交接點以及兩管段交點或集中向大用戶供水的點。22. 城市管網定線時一股只限于管網的干管以及干管之間的連接管。23. 管網平差時,電算精度要求達到0.01 0.05m。管網平差時,手算精度要求基環達到小于0.5m,大環小于 1.0m。24. 管網核算時,將消防流量加在著火點處,當管網中著火點有兩處,一處放在控制點,另一處放在離二級泵站較遠或靠近大用戶和工業企業的節點處。25. 在管網簡化方法中,當兩管網由兩條管線連接時,它可以分解為兩個獨立的管網,但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存在。26. 管網計算的原理是基于質量守恒和能

34、量守恒,由此得出連續性方程和能量方程。27. 管網計算課題一般分為管網設計計算和管網校核計算兩類。28. 管網計算方法可以分為解環方程、解節點方程、解管段方程三類。29. 管網的核算條件包括消防時、最大轉輸時、最不利管段發生故障時的事故用水量和水壓要求三種。30. 多水源管網計算結果應滿足連續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各水源供水至分界線的水壓相同三個條件。30. 設計用水量由綜合生活用水、工業企業生產用水和工作人員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澆灑道路和綠地用水和未預計水量及管網漏失水量組成。32. 設計用水量中未預計水量及管網漏失水量占最高日用水量的15% 20%。33. 給水系統中設網前水塔時,二泵站以及二

35、泵站到水塔的輸水管流量按泵站分級工作線的最大一。9歡迎下載精品文檔級供水量計算,水塔到管網的輸水管和配水管網按最高時用水量計算。34. 給水系統中設網后水塔時,二泵站、二泵站到管網的輸水管流量按計算,水塔到管網的輸水管流量按計算,配水管網按計算。35. 給水系統中的取水構筑物、一泵站、水廠的設計流量是按最高日的平均時流量計算。36. 給水系統不設水塔時,二泵站設計流量為最高日最高時的用水量。泵站到管網的輸水管渠、管網的設計流量按最高日最高時的用水量計算。37. 確定管段管徑大小時,從技術方面考慮,其最低流速不小于0.6m/s ;確定管段管徑大小時,從技術方面考慮,其最大設計流速不超過2.5 3

36、m/s。38. 當采用長度比流量計算沿線流量時,如果是雙側配水,干管總計算長度為管道實長;當采用長度比流量計算沿線流量時,如果是單側配水,干管總計算長度為管道實長的一半;當采用長度比流量計算沿線流量時,如果雙側均不配水,干管總計算長度為零。39. 輸水管渠根據供水方式分為泵站加壓和重力管渠輸水管渠兩種,且輸水管渠條數一般不宜少于兩條。40. 日變化系數 K 的經驗參數一般為1.1 1.5 ;時變化系數K 的經驗參數一般為1.3 1.6 。dh41. 管網的布置形式有樹狀網和環狀網兩種。42. 影響給水系統布置的因素有城市規劃、水源和地形。43. 在管網簡化方法中,管徑較小、相互平行且靠近的管線

37、可以考慮合并。44. 管網的環有基環、大環、虛環三大類。45. 單水源樹狀網分配管段流量時,任何一管段的流量等于該管段以后(順水流方向)所有節點流量的綜合。46. 經濟流速是指在投資期限內( t 年內),管網造價和管理費用之和最小時的流速。47. 管網核算時,將消防流量加在著火點處,當管網中著火點有一處,把著火點放在控制點上。48. 重力供水時的壓力輸水管渠,用兩條連接管將兩條平行管分成3 段滿足事故時的流量要求。49. 城市給水管網需保持最小的服務水頭為:從地面算起1 層為 10m, 2 層為12m, 2層以上每層增加4m,如果當地房屋按 6 層樓考慮,則最小服務水頭應為28m。50. 最高

38、日用水量為 Qd,最高一小時用水量為6%Qd,平均時用水量為4.17%Qd,則時變化系數為 1.44 。二、判斷題1、設水塔時二泵站每小時供水量可以不等于用水量。()2、環狀網中任何一管段的流量等于該管段后面所有節點流量的和。( )3、工業復用給水系統中的水經過使用后不予排放而循環利用。( )4、重力供水時的壓力輸水管渠,用兩條連接管將兩條平行管分成3 段滿足事故時的流量要求。( )5、計算設計用水量時時變化系數一般取1.11.5 。( )6、當兩管網由兩條管線連接時, 這時不可以將連接管線斷開,分解為兩個 (三個) 獨立的管網。( )7、事故時流量,城市按最高時用水量的75%(70%)計算。

39、( )8、一般取折算系數為 0.5 ,即將沿線流量折半作為管段兩端的節點流量。( )9、水塔調節容積由一、二泵站供水量曲線(和用水量曲線)確定。( )10、連接管的間距可以根據街區的大小考慮在8001000m左右。( )11、工業循環給水系統中的水經過重復使用后再排放。( )12、計算設計用水量時日變化系數一般取1.11.5。( )13、不設水塔時任何小時的二泵站供水量等于用水量。( )14、清水池調節容積由二泵站供水線和用水量曲線(一、二級泵站供水量曲線)確定。( )15、布置干管時,干管的間距可以根據街區情況,采用8001000m左右。( )。10歡迎下載精品文檔16、當兩管網由一條管線連

40、接時,可以將連接管線斷開,分解為兩個獨立的管網。( )17、任一節點的節點流量等于該節點相連的各管段的沿線流量總和 )18、樹狀網中任何一管段的流量等于該管段后面所有節點流量的和。( 19、事故時流量,城市按最高時用水量的70%計算。( )20、重力供水時的壓力輸水管渠, 用兩條連接管將兩條平行管分成2 段滿足事故時的流量要求。( )三、名詞解釋1. 復用給水系統 :是按照各車間對水質的要求,將水順序重復利用。2. 循環給水系統: 是指使用過的水經適當處理后再行回用3. 分質給水系統: 因水質要求而分系統供水。4. 分壓給水系統: 因水壓要求而分系統供水。5. 最高日用水量: 在設計規定的年限

41、內,用水最多一日的用水量。6. 最高時用水量: 最高日用水量的那天,用水最多一小時的用水量。7. 日變化系數: 在一年中,最高日用水量與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8. 時變化系數: 最高一小時用水量與平均時用水量的比值。9. 管網水壓控制點: 指管網中控制水壓的點,往往位于離二級泵站最遠或地形最高的點。10. 城市給水管網定線: 指在地形平面圖上確定管線的走向和位置。11. 比流量: 假定用水量均勻分布在全部干管上,由此算出干管線單位長度的流量。12. 節點流量 :從沿線流量折算得出的并且假設是在節點集中流出的流量。13. 沿線流量 :指供給該管段兩側用戶所需流量。14. 折算系數: 把沿線變化的流量折算成在管段兩端節點流出的流量。16. 年折算費用: 有條件的將造價折算為一年的費用。17. 經濟流速: 一定年限內管網造價和管理費用之和為最小的流速。18. 連續性方程 :対任一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