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作物育種學各論必須掌握的內容緒論1、 育種計劃所包含的基本內容(書本P1)確定所要選育的品種類型;明確選育目標性狀與要求;籌措育種性狀遺傳變異的來源及育種群體的創造;提出所擬采用的育種途徑、方法、技術與策略;規劃田間育種試驗和試驗測試的布局與配合;安排新品種審定和種子的擴繁與生產。2、 品種類型及其特點(P1)1、 自交系品種2、 雜交系品種3、 群體系品種:異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種,異花授粉作物的綜合品種,自花授粉作物的雜交合成群體,自花授粉作物的多系品種4、 無性系品種3、 育種目標性狀(P3)育種目標包括產量、品質、生育期、抗病蟲性,對環境的適應性、抗逆性、遺
2、傳和環境互作特性、繁育特性,以及一些特異要求如立苗性、扦插成活率、耐農藥度性能等。4、 育種性狀遺傳變異的來源(第4頁)1、地方品種:常具有多種自然變異類型的群體。經長期的自然選擇保留下來的農家品種是最寶貴的育種資源。2、引種(外來種):引進新的種質,包括野生種。3、有性雜交: 1)變異方向可以由親本選配加以控制; 2)可以通過各種雜交方式創造雜種群體; 3)雜交育種常伴隨較長的分離純合過程;組群篩選法花培育種法4、人工誘變: 1)創造新材料 2)培育新品種5、無性系變異6、轉基因育種:遺傳基礎狹窄導致遺傳脆弱性-拓寬遺傳基礎5、 育種的主要途徑、方法、技術和策略。與“育種性狀遺傳變異的來源”
3、結合起來回答。1)育種途徑:雜交育種,雜種優勢利用,生物技術育種,細胞工程育種,分子育種,轉基因育種,誘變育種,輻射育種,航天育種 ,太空育種2)育種的試驗技術:1、育種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內容是對目標性狀進行鑒定,選擇符合育種目標的個體。2、注重田間試驗技術,保證試驗準確性與精確性是最基本的育種策略。3、試驗的唯一差異原則:非處理因素的一致性。4、田間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重復、隨機、局部控制。5、最常用:間比設計、隨機區組設計。6、雜交育種的程序、多點試驗。6、 育種的田間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力求試驗處理品種、品系效應的唯一差異(含義?),具體與育種進程相對應。說明育種工作的基本程序?各育種階段
4、的特點?如何設計相應的田間試驗?(P8)育種的田間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力求試驗處理品種、品系效應的唯一差異,即要保持供試材料間非處理因素的一致性,以使供試材料間具有可比性。具體的品種選育試驗設計與育種進程相對應,育種試驗從早期 選種圃、鑒定圃到后期品系比較試驗、區域試驗,其參試材料數由多變少,每個材料科供試驗的 種子量由小變大,對試驗精確度要求也相應提高。初期有大量選系需要鑒定,限于選系的種子量和試驗規模一般難以進行重復試驗,多采用順序排列法,利用對照矯正試驗小區肥力差異,也可采用增廣設計。育種中后期,供試材料較少時,一般采用間比法設計,隨機完全區組設計或分組隨機區組設計等;參試品系數量還較大
5、時,還可以采用分組內重復、重復內分組、格子設計等不完全區組設計進行試驗誤差的無偏估計與品系比較。育種試驗后期及品種區域試驗,因需鑒定品種的適應性,常需進行多年,多點試驗,一般采用多年。多點隨機區組設計。水稻7、 國內外(含中國)育種概況(如,50年來,我國水稻育種經歷了哪3個重要時期?重要成就?)50年來,我國水稻育種經歷了3個重要發展時期:1、高桿良種的評選利用(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后期): 早秈南特號,中秈勝利秈,中粳黃殼早廿日,晚粳老來青2、矮化育種階段(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 3個里程碑式的品種:矮腳南特,廣場矮,臺中在來1號3、雜種優勢利用階段(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 袁隆
6、平,李必湖,顏龍安,謝華安,汕優638、 【水稻雜交育種的親本選配和雜交稻育種的親本選配有何異同?】相同之處:具有相同的選配親本的原則1.雙親應具較多的優點,較少的缺點,親本之間優缺點互補。2.親本中有一個適應當地條件的推廣良種。3.親本之一的目標性狀應有足夠的強度。4.選用生態類型或親緣關系或地理位置相差較大的品種組配親本。5.親本具有優異的一般配合力。不同之處:要點:雜交育種育成的是純系品種,雜交稻育種育成的是雜交種品種(F1);雜交稻親本要有優良的農藝性狀,還要有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9、 了解控制重要農藝性狀(如,產量、抗病、品質等)的基因(名稱)如:水稻矮化育種的矮源主要有:矮
7、腳南特,矮仔占,低腳烏尖等,都帶有矮稈基因sd-1。10 分布在中國的野生稻有幾種?分別屬于哪個染色體組?普通野生稻分布的最北界在哪里?稻屬植物有22個種, 其中栽培種2個。染色體數有2n=24(二倍體)和2n=48(四倍體)兩種。已知的染色體組有AA、BB、CC、DD、EE、FF,尚有5個種的染色體組未知。中國有3種野生稻:1.普通野生稻,染色體組AA-最北江西東鄉縣28°14´N2、藥用野生稻,染色體組CC3、疣粒野生稻,染色體組GG11 我國栽培稻的起源水稻栽培歷史極為悠久,余姚河姆渡(6950±130BC);浙江桐鄉羅家角(7040±150BC)
8、;河南舞陽賈湖遺址(8000BC)12 亞洲栽培稻的祖先種(普通野生稻)13 稻屬有兩個栽培種:亞洲栽培稻O. sativa; 非洲栽培稻O. Glaberrima14 我國第一批雜交選育的半矮稈品種有:廣場矮、珍珠矮和江南矮等。矮稈品種的增產作用是通過:降低個體的植株高度、增加密度;增施肥料,減少倒伏、提高產量;降低莖稈所占比重、提高收獲指數等來實現的。15 品種間雜交育種和亞種間雜交育種的特點(一)亞種內雜交育種1.特點:不存在生殖隔離,雜種結實率正常;性狀穩定較快;較易累加多種優良基因。2.重要環節:優良種質資源的利用;雜交親本的選配;早代群體目標性狀的鑒定和優良個體的選擇。(二)秈粳亞
9、種間雜交育種1.意義:粳稻:耐寒、耐肥抗倒、葉片堅挺、不易早衰、不易落粒、出米率高、直鏈淀粉含量較低、米膠較軟;秈稻:省肥、生長繁茂、谷粒較長;期望把二者的優良性狀結合起來2.秈粳交雜種的特點:植株高大、穗大粒多、發芽勢強、分蘗勢強、莖粗抗倒、根系發達、再生力及抗逆力強;但易表現結實率偏低、生育期偏長、植株偏高等不良性狀。 16 新(理想)株型(P14)半矮桿叢生早長株型,株高100cm,上部三葉長、直、窄、厚,V字型,劍葉長50cm,高出穗層20cm,穗彎垂。17 后代結實率低和性狀不易穩定是秈粳雜交育種的主要障礙,怎樣克服?舉例說明。克服方法:回交、復交、橋梁親本、育性親和源等18 舉例說
10、明雜交育種的系譜法和混合法的育種程序。(一)系譜法: 如早秈二九青(二)混合法:早代混合選擇,高代單株系選的方法。1. 實例:IR8。19 質核互作雄性不育與恢復的遺傳解釋(以一對基因為例)細胞質基因細胞核基因R RR rr rN 可育N(RR)可育N(R r)可育N(r r)可育S 不育S(RR)可育S(R r)可育S (r r)不育質核互作雄性不育的一大特點是能實現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配套,并能通過三系法將雜種優勢應用于生產。(重點掌握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的基因型,并要擴展到兩對基因的情況。)20 生產上能實現三系配套的雄性不育系(A)必須具備的條件;優良保持系(B)和恢復系(R)應具
11、備的特性?優良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必須具備的條件:1.雄性不育系 不育徹底、穩定; 可恢性好; 良好開花習性和異交性能。2.保持系:不育系的同核異質體 一定的豐產性和良好的配合力。 花藥發達、花粉量大; 具有一定的抗性和較好的稻米品質。優良恢復系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恢復性強而穩定;配合力高;具有較好的農藝性狀和抗性;植株略高于不育系,花時略遲于不育系,花粉量大。21 實踐表明,以野生種為母本,栽培種為父本雜交,用栽培種回交,易創造核質互作不育系。請舉例說明 水稻二九矮不育系選育過程 母本:野敗 ×父本:二九矮共19株,全不育占90%,高度不育占 F1 × 二九矮10%
12、,性狀不整齊,選象父本的回交 共96株,全不育占97.9%,性狀有 B1F1 × 二九矮分離,選象父本的回交 共565株,全不育占99.5%,性狀有 B2F1 × 二九矮分離,選象父本的回交 (保持系) 共5565株,不育性已穩定,性狀已 B5F1整齊,完全象父本 (不育系)22 與一般的常規稻相比,雜交稻優勢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雜交稻優勢主要表現在:發芽快、分蘗強、生長勢旺盛;根系發達、吸肥能力強;穗大粒多;光合同化和物質積累能力強;遺傳背景廣,適應性強,尤其對不同土壤類型的適應性,在低產地區增產幅度大。23 【(AB卷都考)按不育胞質的來源
13、,生產上應用的不育系有那些類型及其遺傳特點(孢子體不育;配子體不育)?】目前我國育成的不育系有7類(來源):野敗型(WA型),岡型(G型),D型,紅蓮型(HL型),包臺型(BT型),滇型(D型),K型按遺傳特點分類:(1)孢子體雄性不育野敗型(WA型);岡型(G型);D型;(2)配子體雄性不育紅蓮型(HL型);包臺型(BT型);滇型;K型24 按不育花粉的形態,生產上應用的不育系有那些類型及其遺傳特點?P31(五) 類型:典敗型、圓敗型、染敗型25 簡述兩系雜交水稻生產比三系法具有的優勢? 與三系法雜交水稻相比,兩系法雜交水稻具有顯著的優越性:一是不育系與恢復系配組自由,選育優良組合的幾率增大
14、;二是不育系一系兩用,在長日高溫條件下(夏季)可用于制種,在短日低溫條件下(春、秋)可用于自身的繁殖,不需要借助保持系(兩系由此而來)。因此能簡化繁殖,制種程序,降低種子生產成本;三是由于光溫敏不育性核基因遺傳與細胞質無關,可克服三系法不育系中細胞質的負效應;四是能緊跟常規稻的選育步伐,開辟秈粳亞種間雜種優勢新領域,使水稻產量在現有雜交水稻基礎上實現更高產目標。26 目前在生產上利用的光(溫)敏核雄性不育系主要存在的問題?怎樣克服?(選育不育起點溫度低的不育系)用農墾58S轉育的核不育系N5088S,7001S,培矮64S優點:配組自由存在問題:敗育不穩定27 詳細闡述水稻花培育種的優點和存在
15、問題及克服的辦法。優點:1.在雜交育種中提高獲得純合材料的效率,加速育種進程,提高選育效率;2.結合誘變處理,提高誘變效果;3.結合增加選擇壓力,如在培養基中加入高鹽,可以選得耐鹽的材料,豐富育種內容。4.推廣品種通過花藥培養可達到提純選優的作用。存在問題1.綠苗分化率還不夠高。分化綠苗的時間長,延誤種植季節。2.產生花粉植株的程序較繁,需要較多的人物力消耗。3.還沒有適合各種不同基因型的培養基,導致目標基因型可能在某種培養基中被淘汰。4.若利用F1或早代花粉進行培養,受到后代群體大小的限制,基因重組不充分,目標基因型少,從而降低育種效率。克服方法:1.供試材料的基因型: 粳稻比秈稻易獲得花粉
16、植株。2.花粉發育時期:單核期。3.培養條件:脫分化需要黑暗,再分化需要光照。28 雜交稻混雜退化的主要原因?(P44)三系七圃法種子生產的程序(圖1-10)p45保持系和恢復系都是自交繁殖,機械混雜課導致相互串粉,產生生物學混雜引起退化。不育系混雜退化是雜交稻混雜退化的主要原因。生產程序:單株選擇、分系比較、混系繁殖。不育系設株行、株系、原種三個圃;保持系、恢復系各設株行、株系二個圃,共七個圃。玉米育種29 國內外(含中國)育種概況(P128)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經開始種植玉米。由于玉米適合旱地種植,因此西歐殖民者侵入美洲后將玉米種子帶回歐洲,之后在亞洲和歐洲被廣泛種植。大約在十六
17、世紀初,中國開始引進玉米。十八世紀又傳到印度。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種植,其中北美洲和中美洲的玉米種植面積最大。 30 玉米籽粒性狀的遺傳特點。重點掌握糯質、甜質、高賴氨酸含量的種質資源(基因名稱)及其利用。花粉直感。(P132)玉米籽粒性狀的遺傳除果皮屬母體組織外,有的主要與胚乳有關,受胚乳基因型控制為主,有的主要與種胚有關,受種胚基因型控制,當然,有的還有可能受母體基因型的影響。1、籽粒類型的遺傳:玉米的籽粒根據其形狀、胚乳的質地可分為不同的類型,它們大多呈簡單遺傳,由一對或二對基因控制(1)糯質玉米 糯性是由一個隱性基因控制,當核基因型為wxwx時,胚乳表現為糯質,胚乳中幾乎10
18、0%為枝鏈淀粉,胚乳象均勻的大理石一樣,較硬,用I/KI染色呈紅棕色。(2)甜質玉米 甜質玉米有普通甜玉米和超甜玉米之分。前者在蠟熟期前籽粒中可溶性糖分含量在8-12%之間,后者則可達18%以上。2、籽粒顏色的遺傳:籽粒的顏色受果皮、糊粉層和淀粉層等三個部分的影響。果皮色無花粉直感作用,因果皮是由子房壁形成,屬母體組織,故果皮色澤決定于母體基因型。糊粉層,淀粉層(胚乳)均有花粉直感現象,但必須是父本為顯性性狀時才能表現出來,若父本為隱性則不能表現。3、籽粒其它品質性狀的遺傳1)賴氨酸含量的遺傳 普通玉米籽粒中每百克蛋白質含賴氨酸為2.54克,1963年發現了opaque-2(o2)中賴氨酸的含
19、量達3.40克,比普通玉米高70,并且色氨酸的含量也較高。2)含油量與脂肪酸組成的遺傳 玉米籽粒的含油量有較為廣泛的變異,含油量的變幅是2.0-10.2。 含油量的遺傳受到許多基因的控制,至少有55對基因與含油量有關。在這些基因中,既存在高油對低油是顯性的,也有低油對高油是顯性的現象。分析表明:基因的加性效應對含油量的影響比顯性效應大。31 糯玉米、甜玉米、高賴氨酸玉米的育種特點高賴氨酸玉米:要求籽粒中賴氨酸的總量不低于0.4,單產可略低于普通玉米推廣雜交種,不發生穗腐或粒腐病,抗大、小斑病,胚乳質地最好為硬質型。甜玉米:普通甜玉米乳熟期籽粒中水溶性糖含量8,超甜玉米乳熟期籽粒中水溶性糖含量1
20、8,穗長在15以上,分別符合制罐、速凍或鮮食的要求,單產鮮果穗11250公斤/公頃(750公斤/畝)以上;32 自交系,一環系,二環系的概念;選育自交系的基本材料。選育自交系的基本材料玉米自交系是指一個玉米單株經過連續多代自交,結合選擇二產生的性狀整齊一致,遺傳上相對穩定的自交后代系統。一環系:地方品種,綜合品種,經輪回選擇的改良群體二環系:各種類型的雜交種從這幾種基本材料中都可選育出優良的自交系用于生產。33 玉米優良自交系應具備的條件。(P139)1、 農藝性狀好:株型緊湊,果穗軸較細,質地結實,抗逆性2、 配合力高:3、 產量高:4、 純合度高:才能性狀遺傳穩定,群體整齊一致34 選育自
21、交系的基本方法(要點:選育玉米自交系是一個連續套袋自交并結合嚴格選擇的過程,包括農藝性狀選擇和配合力選擇兩個方面,為什么?)選育玉米自交系是一個連續套袋自交并結合嚴格選擇的過程。一般經5-7代的自交和選擇,就可以獲得基因型純合,性狀穩定一致的自交系。 選育自交系的方法有系譜法、回交法、聚合改良法,配子選擇法,以及近二十年來發展起來的誘變育種法和花藥培養法。而系譜法仍是選育自交系中應用最多的方法。包括農藝性狀選擇和自交系配合力測定兩個方面,35 配合力的概念與測定的方法配合力測定的時期:早代測定:S0-S3 晚代測定: S4 后早代測定時,一般多用頂交法,即是用一個群體品種或雜交種作測驗種,測驗
22、種作母本,用被測材料作父本,一邊自交,一邊測交,并要成對編號,以便根據測交種鑒定結果,進行選擇與淘汰。晚代測定時,因被測系已穩定,可作為母本和測驗種進行測交。- 測驗時期 測驗目的 測驗種 測驗方法-早代測驗 GCA 群體品種或雜交種 頂交法或 一父多母法晚代測驗 GCA、SCA 骨干系 輪交法-36 玉米雜交種的類型品種間雜交種 頂交種 自交系間雜交種,包括單交種、三交種、雙交種 綜合雜交種 目前玉米生產上主要是自交系間雜交種,并且以單交種為主。37 單交種和改良單交種及其優缺點,改良單交種利用的基本原理(P142)單交種的組配實際上是結合自交系配合力測定時完成的。當采用雙列雜交法和多系測交
23、法測定自交系配合力時,就可選出若干個強優勢的單交種,在此基礎上對這些單交種進一步試驗,并對這些單交種及其親本系的有關性狀和繁殖制種的難易程度進行分析,最后決選出可能投入生產的幾個最優單交種。優良自交系輪交組配單交種 經過一般配合力測定的優良自交系,可將它們用套袋授粉的辦法,配成可能的單交組合。組合數目為n(n-1)/2 ,其中n為自交系數目。優缺點:單交種是當前在生產上利用最廣的一種類型,它具有優勢強、性狀整齊一致和繁制種程序比較簡單等優點。但制種產量偏低、成本較高是它的主要缺點。因此可利用改良單交種的方式來克服上述缺點。38 雜種優勢群和雜種優勢模式。迄今為止,利用時間最長,范圍最廣的兩大雜
24、種優勢群和雜種優勢模式。(P143)雜種優勢群是指遺傳基礎廣泛、遺傳變異豐富、具有較多有利基因、較高一般配合力、種性優良的育種群體。雜種優勢模式是指兩個不同的雜種優勢群之間具有較大的基因互作效應,具有較高的特殊配合力。迄今為止,利用時間最長、使用范圍最廣的是兩大雜種優勢群和雜種優勢模式:Reid Yellow Dent和Lancaster Sure Crop,這是玉米育種者公認的溫帶地區的基礎雜種優勢群和雜種優勢模式,也被世界各國作為優良種質利用。39 據王懿波研究,我國玉米育種的主要種質和雜種優勢模式。我國玉米生產上用的主要種質為:改良Reid、改良Lancaster、塘四平頭和旅大紅骨等四
25、個雜種優勢群。利用的主要雜種優勢模式是: 雜種優勢模式,可概括為 改良Reid×塘四平頭 國內種質×外來種質 改良Reid×旅大紅骨 硬粒型×馬齒型 Mo17亞群(Lancaster)×塘四平頭 Mo17亞群(Lancaster)×旅大紅骨40 玉米雄性不育細胞質的分群(方法:Beckett(1971))和各群雄性不育系的主要特性。一)Beckett(1971)從世界各地引進30個玉米細胞質雄性不育系進行鑒定分群,方法是: 第一,以攜帶不同恢復基因的恢復系測定各不育系的恢保關系; 第二,用玉米小斑病菌T小種接種,鑒定各不育系的抗性反應
26、。 據此,將所測定的不育系分為三大群,即T、C、S群二)各群雄性不育系的主要特性1、T群 該群雄性不育系的不育性極其穩定,花藥完全干癟不外露,花粉敗育較徹底,敗育花粉形狀多種,以菱形三角狀為多并呈透明空胞,比正常花粉粒小。 T群不育系最顯著的表型特征是對玉米小斑病菌T小種高度專化感染。群不育系的恢復受兩對顯性基因Rf1和Rf2控制,T群不育性的恢復需要同時具有Rf1和Rf2這兩個顯性基因。T群不育系屬孢子體型雄性不育。不育系與恢復系雜交后,F2的育性常呈現3可育:1不育的分離比例2、S群 這種類群的雄性不育系雄穗上的花藥由不露出穎殼到完全露出穎殼,花藥大多數不開裂,有少數半裂到全裂。花粉敗育多
27、呈不規則的三角形,花粉敗育不徹底,以至花藥裂開時,可能還有少數正常可育的花粉,其數量因遺傳背景和環境而有差別。當環境變化時,育性反應也隨之變化。一般在溫暖而干燥的地區,不育性表現穩定,在冷涼濕潤或日照較短的地區,不育性表現不穩定。因此,是不育性不太穩定的類群。 S群不育系對玉米小斑病菌小種不專化感染。S群不育系的不育性的恢復受顯性基因Rf3控制,該群不育系屬配子體型雄性不育,它們的育性反應由花粉(配子體)的基因型決定。F1自交產生的F2不會出現不育株。3、C群 該群雄性不育系雄穗生長正常,但花藥不開裂,也不外露,花藥干癟,花粉敗育,呈透明三角形,屬穩定的不育群,對玉米小斑病菌小種具有較強的抗性
28、。C群不育系是孢子體型雄性不育。C群不育系不育性的恢復,由兩個恢復基因Rf4、Rf5控制,且Rf4與Rf5表現為基因的重疊作用。41 玉米核質互作雄性不育系的選育方法(重點掌握早代測驗轉育的方法,圖4-4)(156頁)42 根據我國目前玉米生產和育種現狀以及國民經濟發展的趨勢,我國在當前乃至今后一段較長的時期內,玉米育種總的策略(包括育種目標和育種方法)。玉米育種總的策略為:大幅度提高產量,同時改進籽粒品質,增強抗性,以充分發揮玉米在食用、飼用和加工等方面多用途特點,為國內市場提供新型營養食品。43 玉米重要農藝性狀的雜種優勢表現(p131-132) 玉米產量因素包括穗長、穗粒行數、行粒數、粒重、單株果穗數等,各產量因素常表現為數量性狀遺傳特征。1、果穗長度 果穗長度與每行籽粒數是緊密相關的,果穗長,則每行籽粒多。穗長性狀以顯性為主,其平均遺傳率較低。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實驗室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 2024年水利水電工程考試難點解析與試題及答案
- 2025屆平輿縣數學三年級第一學期期末監測試題含解析
- 小學一年級成長教育故事案例
- 水利水電工程現場勘察試題及答案
- 提升城市建設項目的試題及答案
- 綠色農業生態農場種植技術合作協議
- 農民農技培訓服務協議
- 中級經濟師考試的相關政策與法規試題及答案
- 信息技術網絡安全知識測試卷
- MOOC 能源與氣候變化應對法-西南政法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MOOC 國情分析與商業設計-暨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工廠生產經營管理方案
- 2023年浙江省寧波市中考語文試卷
- 《光伏發電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
- “新課標”下教學評一體化的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 水電站水工基礎知識課件
- 大學生勞動教育課件:樹立新時代的勞動觀
- 營養篩查及營養實施流程圖課件
- 有機化學課后習題答案-李艷梅版
- 國企控股公司所屬公司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辦法(試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