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主要食用菌栽培技術第一節 平菇 平菇是較為廣泛栽培間受到限制,而應用大棚栽培與其他瓜類、豆類等套作,互為利用的食用菌之一,由于其露地栽培因溫度等條件的影響,栽培時,給生產者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也是一種高效的經濟模式。 平菇擔孢子成熟后,就會從菌褶上彈射出來,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孢子開始萌發、伸長、分枝,形成單核菌絲,當不同性別的單核菌絲結合,并同時進行鎖狀聯合后,才能從營養生長進入生殖生長。子實體經不同的發育階段成熟,最后又形成孢子,完成了平菇的生活史。平菇屬木腐生菌類。平菇需要的氮源主要是
2、蛋白質、氨基酸、尿素等。 平菇在03始形成孢子,但以1218時形成最好。菌絲的生長適宜溫度為2427,高于35時,生長菌絲易老化,變黃;低于7,生長緩慢。菌絲抗寒能力較強,能而30的低溫。平菇耐濕能力較強,野生平菇在多雨、陰涼或相當潮濕的環境下發生。在菌絲生長階段,要求培養料含水量在6570,如果低于50,菌絲生長很差。含水量過高,也會影響菌絲生長。子實體發育要求空氣相對濕度為8590,在55時生長緩慢,4045時小菇平縮;高于95時菌蓋易變色腐爛,也易感染雜菌。 平菇的菌絲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長,有光可使菌絲生長速
3、度減緩。子實體分化發育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光照不足,原基數減少,菌蓋小而蒼白,畸形菇多。直射光強光下不能形成子實體。平菇是好氣性真菌,恢復菌絲和子實體生長都需要空氣。平菇對酸堿度的適應范圍較廣,PH在310范圍內都能正常生長發育。 平菇栽培的培養料主要有棉籽殼、鋸木屑、秸稈三大類。 一是棉籽殼,主要配方有: 配方一:全部用棉籽殼和廢棉。 配方二:在100千克棉籽殼或廢棉中加過磷酸鈣2千克,石膏3千克。 配方三:在10
4、0千克棉籽殼中加過磷酸鈣2千克,石膏3千克,尿素1千克,蔗糖1千克。 棉籽殼和廢棉以不含棉仁為好。最好用新鮮棉籽殼和廢棉;輕度霉變的經烈日曝曬12天后再用;有少量害蟲的,應在烈日下曝曬,噴1000倍敵敵畏液殺死害蟲后再用。 二是鋸屑。鋸屑和米糠是目前國際栽培平菇最廣泛的培養料。鋸屑以闊葉樹為主。每100千克鋸屑用02.濃度的石灰水100千克浸泡12小時,撈干竹筐內,用清水沖洗至不渾濁,待水瀝干,即可拌料。其配方為:鋸屑98、葡萄糖1、尿素0.4、碳酸鈣0.4、磷酸二氫鉀0.1、硫酸鎂0.05、高錳酸鉀0.05;或鋸屑5千克、尿素20克
5、、磷肥100克、石膏150克。在鋸屑培養基內添加0.40.8酒石酸、0.2硫酸銨代替米糠,可增產25,早出菇710天,還解決了生料栽培的污染問題。 三是秸稈。各種農作物秸稈也常用來栽培平菇,先把秸稈碾為糖狀,每百千克秸稈糠加過磷酸鈣12千克,尿素0.2千克。如用玉米稈或玉米蕊,配料前用鍘刀將其切成豌豆大小的顆粒。其配方為玉米秸或玉米蕊4050,鋸屑10,余下為秸稈糠。 平菇栽培的方式很多,這里主要介紹平菇室內栽培技術和稻田套種平菇栽培技術及菜地間作平菇栽培技術。 (一)平菇室內栽培
6、60; 1、菇房設置 大棚選擇座北朝南,靠近水源的地方。棚頂蓋薄膜和遮陽網遮光。 床架可用竹木和三角鐵制作,要求緊硬整齊,操作方便,架底層距地面16厘米,層距60厘米,最上層以室內放得下為準,床架一般45層,架寬60100厘米。訂架南北排列,架距墻四周60厘米,床架之間60厘米。播種前在每層床加鋪竹竿,每根相距1.5厘米。 2、菇房消毒 先將菇房密封好,然后點燃硫磺熏蒸,1立方米約使用15克硫磺,此法最簡單。 3、調料進料
7、60; 棉籽殼(廢棉)調料,把棉籽殼放在水泥地上,清水浸勻,悶23小時,料水比例以1:1.21.4為宜,氣溫高水可多些,氣溫低水宜少些;土一栽培水可多些,薄膜上栽培水宜少些。先將過磷酸鈣、石膏等溶于水中與棉子殼拌勻,再在培養料中加0.150.2的多菌靈,或0.1敵菌特,防止雜菌感染。一般以手握棉籽殼見珠而又不滴下為度。其它種類的培養料也相同。一般每平方米用料17.520千克。進房前可在床上鋪一層膜,膜要用0.1高錳酸鉀浸洗。進料先鋪上層床,再鋪下層床。每層鋪培養料厚1013厘米,天暖薄些,天冷厚些。床面必須平整,中部稍高,成龜背形,以利排水。
8、160; 稻草沒菜殼培養料:先將稻草切成610厘米長,用0.5%石灰水浸泡12小時,然后用清水沖洗,直至其中瀝下的水的PH值為7.5左右為止。一般每平方米用料10千克。選無霉變的油菜殼,也同處理稻草一樣,用石灰水浸泡,清水沖洗。一般每平方米用料15千克。 4、播種 培養料進房后立即播種(經過發酵的培養料必須等料溫降至25以下可播種)。播種期在春季23月,宜早不宜遲,采用中溫型和高溫型種;秋季910月,宜遲不宜早,采用低溫種。在平均氣溫20以下播種是平菇高產的關鍵措施之一。 播種常用層播法
9、,一般分為23層,即鋪一層料,播一層種,最上層用大塊菌種穴播,剩下的細碎菌種撒播。層播用菌種封面,用種量多,發菌快,雜菌不易感染。一般每5千克培養料,用菌種2瓶(750毫升)菌種。播種后,立即用消過毒的薄膜覆蓋,保溫保溫,防止雜菌感染,以利發菌。 5、出菇前管理 定植期:播種后溫度控制在20以上,最適溫度2427,一般24小時后開始萌發,長出白色菌絲,從這時開始,要求遮光培養。3 天后料溫如超過20,應盡快降溫,揭開薄膜多通風。如有雜菌,在床面撒石灰,改變PH值,消除雜菌。 伸展期,播種
10、后510天,床面可能出現點狀木霉,可在污染部位撒石灰粉加以防治。1520天左右,開始注意床面通風換氣,每天12次,每次510分鐘。但不可在料面灑水。 鞏固期:播種后2530天,這時需揭去舊報紙,薄膜抬高33厘米左右,室溫保持18左右,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80左右,防止陽光直射和床面干燥。分化期:播種30天,此時要求通風良好,有充足的散射光,晝夜溫差最好在10以上。經3天左右,菇蕾形成。 6、出菇后管理 原基形成期:此期管理關鍵是溫差,低溫型品種要控制在1015,中溫型品種控制在20左右,空
11、氣相對濕度為8090。 桑椹期:此期不能澆水,在溫度適宜條件下約可維持23天。 珊瑚期:必須加強通風換氣,溫度控制在78,空氣相對濕度8595為宜。 伸長期:此期可根據培養料和空氣相對濕度進行噴水,每天噴23次,以培養料不積水為宜,溫度控制在718,空氣相對濕度為9095,并保持空氣新鮮。 成熟期:當菌蓋直徑達8厘米左右,顏色由深變淺時就可采收。每批采菇后,要將床面殘菇碎片清掃干凈,除去老根,然后根據培養料的干濕調好水分,重新蓋上薄膜,第二批菇蕾又會形
12、成。在第二批菇采收后,應適當給培養料補充養分。 營養液的配制方法很多,100千克加糖1千克,味精0.1千克,維生素B1100片,制成混合液;在每次采菇后34天噴施,噴量為每次每平方米0.2千克。由于換茬,基質的PH值自然下降,影響菌絲的恢復能力,可噴灑2石灰水,使培養料成中性。 (二)稻田套種平菇栽培 棉籽殼按常規配料拌好后,裝于聚乙稀塑料袋中,進行來菌接種(菌種采用佛羅里達或高溫型側5、HP1號)。菌絲發滿袋的時間應控制在水稻分蘗末期。在套種以前首先進行曬田,保持稻田的菌袋劃口套入大田
13、中。套放的方式有立式、橫式,即將菌袋站立或橫放在株間,每放兩行,留一行不放,以便管理。一般每1000平方米可套栽12000袋左右。 菌袋套種后,水稻處于分蘗末期,田間光照呈七分陰三分陽的狀況,濕度又高,很適宜子實體的生長。套袋后田泥保持干干濕濕,濕而不爛,通風透光,一般劃袋套種10多天即可采收。采收第一批菇后,如水稻發現病蟲害,先將所有菌袋翻個身進行水稻病蟲害防治,噴藥2天后,再劃袋出菇,按上述管理直至采收完畢。 (三)菜地間作平菇栽培 為遮陽保濕,宜選用長年期長,葉片密的長蔓型蔬菜作物
14、,如扁豆、菜豆及瓜類和西紅柿。在畦床兩邊各種菜一行,茹床畦寬0.8深2030厘米,菜畦(埂)11.2米,高0.20.3米,畦面要平整,菜畦兩邊高中間低。菜按種植季節適時下種,也可大棚育苗,適時移栽。菜的種植下管理按一般菜田進行。用蔓葉作為菇床的遮陽保濕物。 采用菌磚栽培,撒播菌種,菌磚長0.7米,寬0.4米,厚0.15米,每塊播菌種1瓶。 播種后蓋膜,菌床上再搭小拱棚,棚上蓋草簾,以利保溫保濕。播后2030天,菌絲就可長滿整個菌塊。這時畦內溫度應控制在2530,料溫達30以上時,應及時通風降溫。菌絲長滿料層后,揭開料面薄膜
15、,加蓋12厘米濕土。出菇前應保持土面濕潤,調節溫差,以利出菇。出菇后,灑水保濕,以利菇的生長。 春季種植,4月中旬出菇,采收34茬,5月底至6月上旬結束;秋季栽培,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出菇,采收46茬,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結束。第二節 香 菇 香菇營養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以及鈣、鐵、磷等,被譽為“蘑菇皇后”,是世界最著名的食用之一。 香菇生長發育,大體要經過孢子、菌絲體、子實體3個階段。完成一個生活周期,在自然條件下,約需812個月,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如木
16、屑栽培,可縮短至48個月。香菇菌絲階段在532之間均可生長,但2426生長最快5以下和32以上菌絲生長受到抑制,超過42時很快死亡,5可維持3個月,10可維持10天,0可生存3年之久。子實體生長適溫因品種而異,一般以1025較適宜,以15左右為好,晝夜溫差10以上最好。菌絲生長時期菇棒含水量一般在5070,空氣相對濕度8595為好。 香菇是一種好氣性真菌,適當通風換氣,有利香菇正常生長。同時,香菇又是一種好光性真菌,菌絲在黑暗條件下正常生長,但子實體卻不能發生,只有在適度光照下,子實體才能順利地生長發育。
17、60; 香菇的菌絲體在PH值2.57.5的范圍內都可以生長,低于2.6或高于7.5,菌絲不能生長發育。在栽培場中的菇棒和新木屑米糠培養基中,大都是微酸性的,一般不需調好,但采用人工合成培養基時,要注意把PH值調到56為好。 目前,我國栽培香菇的方法很多,這里只介紹香菇的段木栽培,反季節覆土栽培和袋料塑料袋栽培。 (一)香菇段木栽培技術 1、菇場與菇木的準備 菇場應設置兩處,一是適合香菇菌絲定植、生長、發育的場地(發菌場),二是滿足出菇期間的環境條件的場地(出菇場)
18、。發菌場選資源集中、堆積、運輸排放、管理方便,又近水源的地方。選擇山腰向陽處,上有遮蔭樹,冬春“七陽三陰”,夏秋“七陰三陽”的地方。房前屋后作菇場的可先樹林。竹林之中環境清潔、空氣流通、無日光直射的地方。出菇場盡量選用山腳、避風、有常綠樹遮蔭或搭蔭棚的近水源的地方。 菇木準備:菇木有麻櫟、泡櫟、青楓和絲栗等雜木。砍樹時間先在冬季落葉期間到春季發芽前。含水量高的楓樹要提前砍倒,待樹自然蒸發2個月后再下種,含水量低的栲樹,砍后自然蒸發半個月即可下種。遲砍的樹木應將樹稍朝下倒立。 原木一般干燥15天左右即可。原木干燥后截斷即成菇
19、木,并同時去枝。一般長1米,并用0.5波爾多液消毒傷口和斷面,按大小分級,以備接種。 2、人工接種 接種時間:長江以南地區從2月下旬至4月上旬;長江以北為3月中旬至4月下旬。一般在菇樹斷后15天后,在打洞時不出水,樹心出現短的裂痕時即可接種。 菌種有木屑菌種、枝條菌種和楔形菌種三種,目前大部分段木栽培均選用木屑菌種。接種量一般每立方米段木需菌種8瓶。 接種用電鉆或打孔器在菇木接種點打孔,孔穴直徑為11.2厘米,深入木質部1厘米以上,孔行株距為30.0&
20、#215;6.0厘米,交叉成梅花形。打穴后應盡快接種,一般是邊打孔邊接種。若是木屑菌種,應盡量保持塊狀,輕輕填入接種穴,以八成滿為準。菌種要隨挖隨接、挖出來的菌種最好當天用完,不宜放置過夜。接種完畢后,應將事先打好的樹皮蓋蓋上,并打緊拉平,種蓋和菇木必須是同一樹種,厚45毫米。樹皮蓋一定要封緊,最好再用蠟封好(封蠟配方:石蠟70%,豬油10%,松香20%)。 3、發菌 發菌場要清掃干凈,并用針葉樹權葉墊底,高1015厘米。 菇木堆放有以下三種形式: 一
21、是覆瓦式。適用于干燥的平地或斜坡上的菇場。在兩根木樁上橫放一粗菇木做枕木,在枕木上放一排菇木,在這排菇木上又放1條菇木做枕木,再放一排菇木,上下排放菇木要錯開。如此反復排放。 二是蜈蚣式:此法適合于通風不良的我濕地或傾斜度大的山地。打下一根有杈的木樁,然后將1根菇木的一端放在杈上,將另一根菇木與其交叉堆放,由坡下而坡上,如此交互堆放。此法占地多,不易堆平穩。 三是井字形:此法宜平地堆積,在高溫多濕,易生雜菌和害蟲的菇場,可用此法。下面用石頭或大的枕木墊起,以便通風,防止白蟻為害。然后在其上堆放菇木,一層橫放,一層縱放,共放
22、4至6層,每層46根,菇木間距10厘米以上。為使上下層內外溫濕度一致,每2個月要上下內外調換一次。這種堆放方法占地小。 菇木堆放后,在沒有人工或自然蔭棚的條件下,堆垛上應蓋樹枝、竹枝保溫保溫。如用薄膜覆蓋,堆腳不能封死,應留2030厘米。 菇木管理主要做好以下保溫、保溫和翻堆工作。 一是保溫: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426。2月底前接種的必須蓋薄膜或針葉樹枝保溫,但不能長期密封,以免發生霉菌。每隔35天,選在晴天中午掀不開兩側通風,發現青霉,可用沖洗后曬干再入堆。但應注意不能在菇木上直接蓋杉
23、枝、茅草之類的遮蔭材料。4月底5月上旬開始,氣溫上升,菇木上如蓋薄膜保溫的,應改用遮陽網,尤其是6、7、8三個月。 二是保溫:69月氣溫高,三天之內必須淋水一次,但注意的是只能在早晚進行,淋水要等中濁水分干后再進行。 三是翻堆:接種后每隔12個月進行一次翻堆,高溫期隔1520天進行一次。翻堆是將菇木上下左右互相調換一次,做到換頭又換位。 4、立木產菇 一般初春接種的,經過春、夏、秋三委,約89個月菌絲體基本發育成熟。而在寒冷地區,需經兩個夏天。
24、0; 菇木成熟的標準是:樹皮緊貼,用刀背或手指敲打時發出濁間,樹皮粗糙不平或有瘤狀突起,皮下呈黃色或黃褐色,且有香菇香味,有時并有少量香菇發生。這時應將菇木移入出菇場,把菇木架起來,稱為“立木”。立木產菇期,應主要進行以下管理。 一是立木:立木應在常綠或人為蔭棚內,三分陽七分陰的避風處。先栽好木杈,再架一橫木,橫木距地面6065厘米,然后將菇木以“人字形”交錯排放,間距為10厘米左右。 二是水分管理:菇木經堆放后,含水量一般比接種時少20,因此,在立木前,要先補足水分,后行立木。一般采用輕噴勤噴的方
25、法,每天少量多次噴灑。也可將菇木在靜水中浸泡812小時后再行立木。若此時遇低溫10以下,必須保溫(22)、保溫(85%)以上進行催蕾,待菇蕾大量長至黃豆大小時,才散堆立木。出菇期間,每天傍晚用將水噴灑0.51小時,斜噴到樹木的枝葉上,讓它慢慢落下,以保出菇場濕度,有利于出菇。 三是保濕、防凍:立春到清明,注意做好菇場四周的排水工作,并將菇木排列距離適當加寬,以利通風去濕。若長期下雨,也可搭棚遮蓋,防止菇木過濕。一般在清明以后,便很少出菇了。采菇結束后,應將菇木照原樣堆放起來,堆頂仍要覆蓋,但不必翻動,主菌絲繼續生長,以供下一個產菇年使用。
26、0; (二)香菇反季節覆土栽培香菇反季節覆土栽培,長出的香菇菇質鮮嫩,菇蓋豐厚,品質更優,在市場上競爭力強,比傳統的香菇栽培法可提高經濟效益達30以上。 1、栽培季節:反季節香菇覆土栽培一般于11月制栽培種,12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制菌筒。 2、菌株選擇:菌種應選中溫型或中溫偏高的,如Cr04、Cr20、Cr087和L26等,期出菇溫度范圍大,出菇早,產量高,抗逆性強,出口商品等級率高。 3、配方:配方較多,介紹其一。干雜木屑75.5、麥皮17%、玉米粉4.5、糖1
27、%、石膏1.5%、硫酸鎂0.1、磷酸二氫鉀0.2、活性炭0.1、維生素B2100片,含水量在6065、PH值4.45.3。 4、裝袋來菌:選用厚度為0.55毫米的低壓聚乙稀筒膜(寬15厘米)截成60厘米長做袋。裝袋時要求裝袋緊實,輕拿輕放,扎緊袋口。菌袋上灶來菌時,灶溫應在4小時內達100,保持12小時。滅菌結束后,將菌袋搬出,排放在經消毒后的清潔、干燥通風處冷卻。 5、接種:菌袋冷卻至28時可接種。接種時須選用紗布蘸75酒精擦洗菌袋表面,用直徑1.62.0厘米的打孔器在袋的一面打孔5個,再用接種器攝取成塊菌種,過酒精燈火
28、后,接入孔內(盡量堆滿),隨即封好膠布。整個操作過程要求認真、迅速,在接種箱內接種時每箱80袋,接種時間控制在1小時內完成。 6、菌絲培養:要求在清潔、干燥、通氣良好、光線暗淡的培養室內進行。菌袋按“井”字排列夫放,堆高在9袋左右。12月至次年2月下旬接種進,應適當加溫到22左右,使菌絲盡快蔓延。接種后1015天進行翻堆檢查,發現雜菌感染應及時揀出。再過510天進行第二次翻堆,并把膠布拉起一角,將接種口朝一側疊放,放時袋溫通常比室溫高35,應注意控制袋溫,超過30的時間不能過1小時。若袋溫降不下,應分室培養。總之,菌絲培養要做到勤翻堆,勤檢查,防止燒菌,及時
29、處理雜菌,以防污染菌袋。 7、菇棚選址與搭建:選擇地勢平坦,通風良好,光照時間短、晝夜溫差大的田塊搭建菇棚。主柱高度2.02.2米,上釘支架,用蘆葦、茅草等蓋在支架上,棚四周用蘆葦或杉樹皮圍實。也可利用大棚蓋遮陽網。 8、菇床整畦與土壤消毒:按南北走向整畦,寬1.11.2米,長度不定。留0.5米的畦溝作操作用。畦面鋪石灰、沙。整個棚的土壤用80%的敵敵畏乳油800倍液、高錳酸鉀800倍液混合噴施一次,然后閉棚3天。并每1000平方米用225千克石灰粉散施在畦面上。進行消毒殺蟲。 9、脫袋
30、與轉包:菌袋接種后經6070天的室內培養,菌絲開始進行生死生長。此進菌袋應搬到已消毒的畦床煉菌79天,然后在氣溫20左右時及時脫袋。脫袋后應蓋膜密閉47天,使菌筒適應室外環境。若膜內溫度超過25時,可酌情掀膜通風降溫。 10、覆土與出菇管理:菌筒轉色后,將菌筒一筒緊挨一筒平臥畦面上,然后用土質疏松、無板結、無雜菌、無蟲卵、保溫性好的風化土或火地灰填滿菌間的縫隙,蓋上塑料薄膜。覆土3天內,菇棚內溫度在20左右,則不需掀膜;若超過25時,須掀膜降溫或中午用水噴霧(噴頭朝上)。經過20天左右,可現菇蕾。 菇蕾出現后,應加強通風,
31、每天噴水,保持土壤濕潤。若氣溫高于28,可白天畦溝灌水,夜間排水。雨天須蓋嚴薄膜防雨。 第一批菇采收后,應停止噴水4天,蓋嚴膜保溫,以利菌絲恢復生長。79天后,再進行溫差刺激,干濕交替管理和對光照、通風等因素進行常規調控,并可用生長調節劑和營養液噴施菌蓋,促24批菇生長,以獲得較高產量。 (三)香菇代料塑料袋栽培 此種方法是目前值得推廣的一種栽培方法,其培養料基本上是廢物利用。 1、培養料的選擇與配制。
32、培養料不論是主料,還是輔料,都應該是新鮮的、沒有霉變的、曬干貯存好的。 (1)合理配料:培養料的合理配比是從合理的營養成分和炭氮比是否適于香菇絲生長、子實體發育等來考慮。經不斷實踐與總結,有如下幾種配方供參考。 配方一:雜木屑100千克,麩皮25千克,細米糠25千克,棉籽殼30千克,石膏粉2千克,過磷酸鈣0.8千克,維生素B14片,加水100200千克。如果接種時遇到28高溫時,可添加0.1多菌靈。 配方二:棉籽殼78%,麩皮或米糠20%,糖1%,石膏粉1%,水120140。
33、 配方三:玉米蕊60%,木屑20%,麩皮或米糠17%,糖1.5,石膏粉1%,蛋白抽0.3,尿素0.2,水120140。由于玉米蕊營養豐富,注意在收獲季節保存,粉碎后保管好,曬干以防霉變。 配方四:油菜籽殼78,麩皮20,石膏粉1%,糖1%,水120-140%。 (2)配制方法:要求配制好的培養料在2-4小時內,全部裝完袋(瓶),以防過夜酸化腐敗。要根據消毒來菌能力(來菌器的容量大小)大小來計算培養料的配制量,一般以1次能裝滿消毒來菌為度。拌料要求均勻,采用攪攔機械,先將木屑或其他主料放入機械內,然后在一定水中加
34、糠 、石膏粉等其他營養成分,再緩緩倒入攪拌機中,邊攪拌邊加入,最后加入全量的水,并調節PH值5.56.5。人工攪拌先將主料、及部分輔料混合攪拌均勻后,然后再加入糠、尿素等水溶液,繼續攪拌均勻后,加入全量的水,再拌勻并調節PH值5.56.5,掌握好培養料的水。 如果采用常溫常壓滅菌,可用低溫聚乙稀袋裝料,采高壓滅菌則用聚丙稀塑料袋裝料。人工接袋要求袋料偏緊,每袋盡量多裝一些,松緊要求一致,不留空隙,以便控制菌絲的生長速度,促使菌絲生長粗壯,減少養分消耗。機械裝料時都要防止塑料袋漏洞、穿孔或扎口破碎等,以防雜菌污染。
35、; 2、接種方法常用的接種方法有貼膠布打孔接種法、薄膜膠水涂貼接種法和木釘(竹片)菌種接種法等三種。由于木釘菌種接種法主要優點是成本低廉,操作簡便,縮減工序,提高工效,這里就木釘菌種接種法作介紹。 先制1根長15厘米,直徑2厘米錐形木棒,和2厘米長,直徑2厘米的圓形的木釘若干,按每袋料46個準備。事先將木棒和木釘紙包好,置于消毒器中同時和培養料一起消毒滅菌,一起搬入接種室內進行紫外線燈滅菌。在無菌操作條件下,每袋料在接種前,接種部位均用75酒精棉球涂抹塑料薄膜表面,以達到揩擦消毒目的。再用木棒尖打入接種部位約2厘米深處,接種木屑香菇菌種,然后將消
36、毒過的木釘(竹片)直接打入袋料中,然后留在袋外0.2厘米左右,如同一頂帽子蓋住菌種,免去了貼膠布工序。這樣透氣性好,菌絲吃料快。 接種香菇菌種時,物品困保持菌潰的相對完整性,菌種太碎易引起菌絲斷裂而不能萌發,失去生命力。 3、菌種袋培養: 接種后的菌料袋先在濃石來水中浸一下拿出來培養,以防料袋某些小孔眼或裂縫造成污染。香菇菌袋培養室要盡量做到干凈、無菌、無蟲害。新菇房除打掃干凈外,墻壁四周和地板噴刷一層濃石灰水,門口門里撒一層石灰粉,床架也要用石灰水粉刷一次。舊菇房則要求對四周墻壁、地板加水噴濕,并加濕處理,造成
37、高高濕條件,這樣可誘導附著在周圍的雜菌孢子、厚垣孢子等萌發成菌絲體,害蟲也能從休眠中蘇醒活動,然后用滅菌劑熏蒸,殺蟲劑噴灑。 菌袋排放發菌不能重疊太多,在沒有床架情況下(以有床架為好),可以“井”字形排列8-12層,約1米高,利于發菌期間生物熱能的散發,防止料溫過高。這期間不能壓著接種穴,以免影響勇氣和菌絲的萌發。發菌頭5天內不得搬動或翻動料袋,以免影響菌絲體的吃料和萌發。 (1)發菌階段管理:當菌料袋接種第6天,可將菌種穴木釘分次取出,以利透氣,促使菌絲加速生長。 菌袋溫度控制:菌袋溫
38、度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有利于產生優質菇。香菇菌生長最適溫度為24-26。最低溫度為5。最高溫度為35,料溫比室溫高35。為了產生優質菌絲體,在菌絲生長階段最好料溫控制在2426。 變溫培養:在自然條件下變溫培養能達到菌絲抗逆能力增強,并得到優質香菇子實體。自然變溫培養適用于南方。 注意通風降溫:南方秋初或北方高溫季節生產香菇,當培養料接種菌種后,呼吸作用增強,易產生生物熱能,此時需將培養室溫度控制在比一般室溫低35不好,特別要注意前期控制好料溫。因此,可根據室溫和料溫情況,每天開窗通風12次,結合疏袋工作,減少疊袋層次,達
39、到降溫目的。在搬動中注意輕拿輕放,以防料袋破損。 發菌后期管理:當菌絲長滿料袋后,必須把溫度上升到2730,這樣可以加速對木質素的分解,確保菌絲積累充足的養分,以促進菌絲的生理成熟。當菌料袋培養57天后,要上、下、左、右翻堆一次,以后隔幾天翻動一次,使料溫趨于一致,受光均勻,同時檢查污染情況。開始發現有個別袋有污染時,可采有75%酒精加40%甲醛,注射于污染和培養料交界處,可控制雜菌繼續蔓延,后期發現污染,要及時將污染袋銷毀。 (2)菌絲成熟階段管理:香菇菌絲長滿袋后不能立即出菇,只有讓菌絲體繼續分解培養料中的木質素等營養
40、成分,使菌絲達到生理成熟,才具備產生優質香菇子實體的先決條件。當菌絲長滿袋后,可將室溫升高23,有利于菌絲體的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時間長短,除環境條件外,也因品種不同而異。早熟種一般從接種到收獲約需60天,中熟種需80100天。成熟的主要標志是袋壁四周菌絲體膨脹、皺褶、隆起的腫和松軟感,在接種穴周圍出現微棕褐色等癥狀,則表明已達到生理成熟,菌絲體則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階段。這時可以將菌料袋移到出菇場所脫袋轉色出菇。 (3)菌料袋脫袋與轉色:香菇料袋達到生理成熟后,可以排場出菇。先脫出塑料袋,可用雙面刀片或鋒利小刀,將塑料膜輕輕劃破后,小心揭去薄膜,準備場或排
41、架。 畦架安排和料袋排放:菇場安排在室外,畦寬要注能排放58個菌料袋,每袋間有23厘米間隙,長度可因地制宜,因菌袋數量而定,以便于管理為原則。若菇場安排在室內,要求架間距23厘米。排畦或排架時與料袋夾角成70度至80度為宜。放置好后,要防止失水太多,每排完一畦或一架必須用干凈的塑料膜立即罩起來。如采用地下室出菇,考慮到其保溫性能較好,可以免去每畦罩上塑料膜。 菌袋轉色管理:香菇轉色因品種對環境條件的求不同而異,轉色最理想的溫度為1824,因此轉色期一定要控制好溫度。轉色要有充分的散射光,較理想的光照強度是100
42、勒克斯,完全黑暗不能轉色。轉色期的空氣相對溫度以8090為宜。 菌料筒脫袋后35天內,尤其是遇到25高溫,應立即罩上塑料膜;56天后菌筒上長出一層濃白色菌絲時,可以加大菌筒表面的濕度,增加翻動菌筒次數,多揭幾次塑料膜,以增加菌筒與空氣、光線接觸的機會,使絨毛狀菌絲倒伏并分泌色素,這時菌筒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棕約色具有光澤的菌膜。在轉色過程中,會出現棕色積水,這是快出現子實體的象征,要立起菌快讓其出菇,并主動讓積水流出,當棕色積水太多時,要加強通風透氣,或用干凈的棉布或脫脂棉擦干積水,以防污染。 4、出菇管理:香菇是典型的變溫
43、結實性食用菌,當香菇菌絲體達到生殖生長期,菌絲體扭結成無結構的菌絲塊團并受到低溫刺激時,將發生劇烈的生理變化,分化出蓋、菇柄、菌褶而形成子實體。 (1)秋菇管理:當香菇脫袋20天左右,這時菇床上白天要蓋好塑料膜,減少通風換氣,以增加畦床上的溫度和濕度,再在每天早晨揭膜12小時,使菇床溫度猛烈下降,人為制造溫差,連續34天,可以促使原基形成子實體。當轉色后遇環境條件,可以在晚上降溫時揭膜結合噴水降溫,白天蓋好不通風,這樣,也可順利形成子實體;在轉色后遇到15以下的低溫時,可以利用太陽能提高溫度的辦法。臺在南方可去遮陽物,以增加太陽照射,使畦內溫度達到15以上,
44、促使原基形成而分化為菇體。 第一批菇收獲后,下一步是如何提高第二批菇的產量與質量。先清除筒上的老根,清掃菇場上的殘留物,經過67天后,老根部位已開始發白,說明菌絲已恢復生長。這時白天可以加溫度,并及時蓋上塑料膜促暖,晚上揭膜,人為制造溫差,使第二批菇蕾迅速形成,并在長到2厘米時可以噴水,再和以上的同樣管理,直到子實體采收為止。 (2)春菇管理:春季是室外袋料栽培香菇的發生盛期,其產量點總產量的70。秋初接種的香菇,經秋冬兩個季節的出菇,袋料內部的含水量大大減少,一般含水量由原來的60減少到30,應及時補充失去的水分,這是春
45、菇能否發生和增產的關鍵。 香菇菌筒根據不同的出菇情況和水分損失多少,決定菌筒是否要浸泡補充水分。浸水前,事先在菌筒兩頭用3號鐵絲打615厘米深的洞,以利吸水。然后順序排放干凈水溝內,上面用石頭等重物壓緊后,才能往溝中放水,水要浸沒菌料筒。浸水時間要看菌筒含水量而定,一般掌握在812小時內,使其含水量提高到60為止。菌筒售水量大小可由手感決定,也可以在出菇前稱重,出菇失水后再稱重,然后計算含水量,按含水量大小決定鐵絲打洞的深淺。這樣處理后再浸水達到原先出菇前的含水量即或。 浸水后將菌料排于菇架上,蓋好塑料膜,每天通風12次,
46、每次12小時。這樣,直到子實體形成后,就按第一批菇的管理方法管理。 (3)菌筒后期管理:露地栽培一旦發生下雨要及時蓋好菇場。秋季出菇和春季出菇有區別,秋季氣溫由高到低,后期應以采取措施保暖防低溫為主;春季溫度由低到高,后期必須采取措施降溫為主,如加厚覆蓋物,利用清晨或夜間通風,通風時間不能太長,并采取措施,使之安全越夏。 室內菇房如遇上78月高溫,相對濕度大,菇房內空氣流通小,正是霉菌大量繁殖的時期,加上菌塊內長期保持一定含水量,菌絲呼吸困難。采如如下措施可以補救,即第一批菇收獲后,揭去塑料膜,讓菌塊自然干燥,恢
47、復菌絲生長,積累養分,在89天后使菌料筒內含水量達到40以上。此時菌根外菌絲恢復生長,并且濃白,再過57天濃白的菌絲變成棕紅色,待高溫高濕的條件過去后,才開始浸水催菇。如果菇根外菌生長不濃白,說明菌料筒含水量不足,菌絲不能恢復生長,可以適當噴水,讓菌絲生長濃白為止,然后過浸水催菇。 菌筒每次出菇后可以浸水催菇,1個生產周期可浸泡45次水,每次浸水后出菇一次,每次出菇后菌筒內養分消耗很多,菌筒變軟,吸收水分能力增強。浸水時間長短,因出菇次數的增加而縮短,即可后期浸水時間越短,以免泡壞菌料筒。第三節 金針菇 金針菇
48、為比較著名的食用菌,營養價值很高,尤其是賴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特別豐富,這兩種氨基酸能促進兒童身體健康成長和智力的發育,因此金針菇在國外又被稱之為“超級食品”和“增智菇”。它鮮美可口,烹調后具有粘、滑、脆、嫩的特點,既可燒、炒、也可涼拌,炒食清脆可口,涼拌質地脆嫩爽口,作湯風味尤付佳。 金針菇是一種木質腐生菌,完全依賴分解吸收木材內的營養為主。 金針菌是低溫型菌類,在各個生長發育階段所要求的溫度,均比一般栽培的菌類低。金針菇的孢子在1525時大量形成,并容易萌發成菌絲。菌絲在334的范圍內均可生長,最適溫度為23
49、左右;菌絲耐低溫的能力很強,3以下也能緩慢生長,對高溫的抵抗力較弱,34時菌絲就會停止生長。子實體形成的溫度范圍是520。原基形成的最適溫度為1215,在1416時子實體形成最快,形成的數量也多,但細小;910時,子實體分化慢,但較粗壯。金針菇為喜濕性菌類,耐干旱能力較弱,配制培養基時適宜的含水量為70左右,金針菇在空氣相對濕度8095之間均能分化菇蕾。 金針菇在菌絲生長階段對氧氣的要求不嚴,但在子實體形成階段則需要一定的氧氣。 金針菇屬厭光性菌類,在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在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但光線是子實體形成所必須的,
50、光線對原基的發生有促進作用。 金針菇生長需要弱酸性培養基,在PH值38.4的范圍內菌絲均可生長,最適PH值為47。子實體生長時培養基的PH值以56為宜,在金針菇生產中一般采用自然的PH值6天左右,不必另作調整。 栽培金針菇的原料,目前主要有棉籽殼、木屑、甘蔗渣(但需粉碎后才能使用)、桑枝(也需粉碎)及稻草。 栽培金針菇目前主要有瓶栽、袋栽和生料床栽三種,現介紹袋料和生料床栽技術。 (一)金針菇袋栽技術
51、60; 采用塑料袋栽培金針菇,可以簡化栽培工藝,利用袋子的上部分作為套袋,省去瓶栽時套袋操作。袋栽出菇面大,菇多,產量高,周期短,成本低,管理也較方便。品種宜選用雜交19號和C8。 1、配方選擇 配方有很多種,以主要原料為主,分別介紹12個配方。各地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進行選用。棉籽殼培養料: 配方一:棉籽殼78,米糠或麩皮20,糖1%,石膏粉1%。 配訪二:棉籽殼95,玉米粉3%,糠1%,石膏粉1%。
52、160; 配方三:棉籽殼97%,尿素0.5%,過磷酸鈣0.1%,糖1%,石膏粉1.4%。 用松木屑作培養料,必須進行預處理,一般采用浸泡法。將松木屑放入5石灰水中浸泡1820小時,待脫脂軟化后,用清水洗至中性瀝干備用。 配方一:木屑73,米糠25%,糖1%,石膏粉1%。 配方二:松木屑88%,麩皮10%,糖1%,石膏粉1%。 秸稈培養料,目前主要使用稻草和麥秸。在配料時都必須粉碎或切成23厘米長,置于清水或1%石灰水浸泡
53、6小時,然后用清水淋洗,瀝干備用。 配方一:稻草73%,麩皮25%,糖1%,石膏粉1%。 配方二:麥秸73%,麩皮25%,糖1%,石膏粉1%。 混合培養料,采用兩種以上的原料混合配制而成。 配方一:棉籽殼39%,木屑39%,米糠或麩皮20%,糖1%,石膏粉或過磷酸鈣1%。 配方二:谷殼30%,木屑43%,米糠25%,糖1%,石膏粉1%。 配方三:棉籽殼38%,木屑20%,稻草粉20
54、%,麩皮20%,糖1%,石膏粉1%。 2、裝料:先將少量的培養料裝入袋中,用食指把袋的兩個角壓入袋內,并壓緊培養料使之能直立站穩,然后再繼續裝料入袋,并用手掌壓料至實。一般每袋裝400-500克培養料,袋上部留有18厘米左右空間。多數采用折疊袋口,用橡皮圈進行封口。 3、滅菌:采用高壓來菌時,在0.12光帕下應維持34小時,待壓力自動下降,溫度降至40時取出冷卻。采用常壓滅菌時,要求恒溫100維持10小時,并再悶一夜。滅菌時塑料袋均應直立排放。高壓滅菌時,排氣不應太急,最好自然降壓。 4
55、、接種:將冷卻至25的經過滅菌處理的料袋放入接種箱內,消毒同前所述。接種時,原種和袋口不能遠離酒精燈,但不能過近以免燒熔袋子。接種量以布滿袋子料面為好,這樣發菌點多,料面菌齡一致。在無菌室大批量接種時,應加強大環境的消毒工作,可采用過氧乙酸進行消毒處理。接種時最好兩人配合,一人負責開袋扎袋,另一人負責攝菌接種,兩人之間點燃酒精燈,形成高溫無菌火焰區,這樣做,速度快,效果好。 5、菌絲培養:接種后23天,菌絲開始萌發,4050天菌絲可長滿袋子。每隔10天左右,將栽培袋上成W位置對換,使發菌一致。這個階段的管理是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56、160; 一是嚴控溫度:整個發菌階段,溫度須控制在22左右,前期栽培袋不能堆放過高,一般3袋一層;后期氣溫到20以下時,栽培袋堆放應高一些,最好設架子堆放。 二是適當勇氣:金針菇發菌階段,適當通風還是必要的,尤其在室溫高于22以上時,更應加強通風換氣。 三是嚴格檢查:接種后34天就應開始檢查,若發現鏈孢霉污染,應立即用紙包袋,取出室外遠離菇房的地方深埋或燒毀。 若發現毛霉、根霉可不作處理。若有綠霉、黃曲霉等雜菌發生,應取出。培養室在堆放塑料袋種前,除嚴
57、格消毒外,還應做好滅鼠工作。 6、菌袋排場:發好菌的菌袋應及時排場。水泥地出菇室排場方法,一般以10袋寬為宜,長度視場地而定,中間留0.8米的人行道。有床架的出菇室,床架可用竹片網架,上鋪一層蘆席,也可鋪一層草簾,其上墊一層地膜,這樣上層噴水就不會滴到下層的菌袋上。培養室保溫要求袋口應對地膜覆蓋,以防水分過分損失。 7、出菇管理:袋栽種排場之后,將扎口拆除并撐起袋口,將上端空袋恢復成圓筒形。撐袋操作時要小心防止撕破袋子,若弄破了可用膠布貼牢。排場后即進行催蕾階段的管理。撐袋后可以不搔菌,只要接種質量好,便可全面現蕾。
58、60; 濕度是現蕾的必要條件,應該用噴霧器對著袋口補濕,但應避免補濕過多而積水。地面、床架面都應噴濕,使室內相對濕度達85左右,袋口上蓋薄膜,地膜四周下垂與邊層菌袋外壁貼緊。 通風應結合補濕進行,避免開門窗大通風,每天掀膜振動數次即可。現蕾遲早與溫度、濕度有關,快者6天以內,慢者10天左右。 8、批間菇管理:第一批菇采收后,將塑料袋上端外翻向下,使袋口高出料面5厘左右,并將殘根死菇碎片清理干凈,或進行搔菌處理。一般除去表面料層0.30.5厘米,使下層菌絲露出,接受新鮮空氣。 料面處理后,用鐵針扎孔(不要刺破袋底),一般每袋插5孔以上。上述操作要仔細,千萬不能壓擠袋料,否則菌絲體受損傷,而推遲現蕾時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商品房買賣網簽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工程車)車輛租賃合同
- 2025裝訂紙張采購合同范本
- 2025企業租賃合同設備租賃合同
- 2025年高阻尼材料合作協議書
- 2025貸款質押擔保合同
- 2025設備租賃合同協議書模板
- 2025銷售合同的編寫范文
- 2025年:深度解析合同終止的多元化途徑
- 2025財務援助借款合同書
- 郵政快遞員工培訓課件
- 2022年四川省自貢市中考化學試卷真題解析版
- 老年健康照護課件
- GB/T 19494.1-2023煤炭機械化采樣第1部分:采樣方法
- 彩繪曼陀羅課件
- 動態血糖監測知情同意書
- 華為人力資源管理手冊
- 成品出貨檢驗報告模板
- 馬鈴薯產業種植萬畝生產基地商業計劃書
- 湖南省懷化市部分縣區2022-2023學年小學六年級數學畢業檢測指導卷含答案
- 年產3萬噸精制大米加工項目可行性論證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