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5古詩詞三首舟過安仁》公開課教學設計_3_第1頁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5古詩詞三首舟過安仁》公開課教學設計_3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0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舟過安仁教案設計【教材分析】舟過安仁是五年級下冊第5課古詩詞三首的其中一首。本詩描寫了詩人 乘舟路過安仁時,所見到的有趣的一幕:詩人閑來一瞥,被“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的情景所吸引,為什么?因為他們雖無憂無慮的坐在船上, 卻沒有劃船,竹篙也收了起來,船槳也停在那兒, 這不是很奇怪嗎?怪不得沒下 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 原來不是為了遮雨, 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 作者 疑竇頓解,恍然大悟后,不禁為小童子的聰明,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嘖嘖稱贊, 于是欣然提筆,記錄下這充滿童趣的一幕。這首詩淺白如話, 充滿情趣, 全詩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 生動描寫 了兒童的稚氣行為。 既展現了兩個

2、小漁童無憂無慮、 充滿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 又使得楊萬里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 贊賞有加,從中也流露出詩人的童心不泯。【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間心靈對話的過程,古詩教學也是如此。要結合古詩凝練含蓄、 意在言外、言約而旨豐的特點,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古 詩的方法, 引領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 展開豐富的想象, 感受詩人豐富的內 心世界。 改變古詩逐詩逐詞逐句的教學方法。 注重詩中句與句間的整合, 同體詩 與詩內涵的延伸拓展。 另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要讓學生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 嘗試理解,在理解的過程中深入感悟,在感悟的過程中領略古

3、詩的情感和意境, 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對這首詩歌的教學, 我覺得: 首先要注意對詩歌整體意思的把握; 要指導學生在一次次 “創境想象”、“涵詠誦讀” 中,進入詩境,感受詩歌中的 “兒童” 形象孩童無憂無慮、充滿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感悟作者對兒童的贊賞、 喜愛之情及不泯童心,品味童年生活的情趣;最后通過“品味精妙詩句”、“整合品讀” 其他優秀的描寫童真童趣的詩歌, 加深對詩歌的喜歡, 提高自己的審美 情趣。【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七言律詩積累, 知道學習古詩的幾個步驟和基本 方法。學生對于小組活動的展示充滿興趣。 在這首詩的學習之前, 已經學過一首 關于童趣的牧童,對于這種淺

4、白易懂,充滿情趣的詩歌興趣濃厚。【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2、能借助注釋,結合相關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3、想象古詩描寫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體會作者對兒童的贊賞、喜愛之情及 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意思,想象詩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體會詩中情感,有感情地誦讀。【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古詩中所表達的童樂、童趣,受到美的熏陶。課前一分鐘活動】1、游戲“對詩”,激童趣:(1)師:眾所周知中國乃詩的國度,今天我們就一起先來玩個“對詩”游戲吧!(2)(師):“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生對:“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師)

5、:“兒童疾走追黃蝶,”生對:“飛入菜花無處尋。”(師):“兒童散學歸來早,”生對:“忙趁東風放紙鳶。” (3)師:真是對答如流呀!不知吟誦這些詩句時,你們心中有什么感受? 【預設】生:袁枚的所見讓我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孩子生活的無憂無慮。師:能騎牛,唱歌、捕鳴蟬,哪一樣不是充滿童趣的呢?生:我就像楊萬里筆下宿新市徐公店中的這個孩子,平常捉蜻蜓、逮螞蚱,哪怕捉不到,摔個狗啃泥也是快樂的!師:蝴蝶是沒抓到,可是快樂卻已經裝在我們心里了!生:我仿佛看到 村居中的那群小伙伴正趁著明媚的春光自在地放風箏, 我仿佛還聽到他們銀鈴般的笑聲呢!師:這么美的春光,放飛的豈只是紙鳶?放飛的還有無盡的童趣!【 教

6、學過程】、直接入題 理解詩題1、談話引入:是啊,我們的童年時光也正像這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詩,只要我們 用心去讀,就能讀出其中的無限樂趣。 今天, 咱們就一起用心地讀讀詩人楊萬里 筆下的“童年”吧!2、老師板書課題(板書課題:舟過安仁) ,齊讀題目。(第一次:讀準字音,第 二次:讀出感情 ,第三次:讀出韻味。3、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學習古詩五步驟嗎? (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 入詩境,悟詩情誦詩句) ,今天我們繼續用這種學習方法學習這首古詩。4、理解題目:舟過安仁這個題目, 從題目中你知道什么?舟: 乘舟 過:路過 安 仁:地方名江西省安仁縣。 (詩人乘舟路過安仁縣)【預設】生:讀了詩題,我知道詩人乘舟

7、路過安仁縣。 生:從詩題中,我還知道這首詩描繪的可能是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的所 見。二、初讀古詩 享童趣1、(課件出示)【自學指導】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要讀準字音,讀準字音, 讀通詩句,讀出古詩的節奏。2、結合課后注釋或插圖理解詞語。小組交流已掌 握的詞語注釋和還沒解決的注釋。 )2、指名讀詩,正字音,尤其注意生字“篙、棹、遮”的讀音。3、通過小組交流,哪些你已掌握的詞語注釋和還沒解決的注釋。 【預設】生:通過注釋理解,我知道收篙的意思是把撐船用的竹篙收起來。生:我也知道收篙的意思是把撐船用的竹篙收起來。生:怪生的意思是怪不得。生:我知道遮頭指的是用東西把頭遮住, 詩中的遮頭, 指的是兩小童用

8、雨傘不是用于遮頭生:我還不懂使風是什么意思?師:誰來幫助他?生:使風的意思是借助風的力量。 詩中指的是兩小童用傘借助風的力量,把船前行。4、指名幾位學生讀全首古詩(注意正音)【預設】學生讀,師點評:你不但把字音讀準,還讀得很有節奏。你讀得真好聽,你讀出孩子的天真、可愛。你的讀書讓人陶醉,仿佛身在其中。你真會品味詩句,你讀出了詩人疑惑不解和恍然大悟了。6、師范讀。(配樂)我被您們的誦讀吸引住了,讓老師伴著美妙的音樂,也來品 味品味這充滿童趣的一幕吧!舟過安仁(宋)楊萬里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小結】吟詩,不但要讀出節奏,讀出味道,更要讀出詩的韻味。7、師

9、生合作讀(指導停頓、讀出童趣) 、男女分讀、全班齊讀。 (均配樂)、圖文結合 感童趣1、過渡:(出示圖片)師:伴著明媚春光,詩人乘坐著小船輕輕駛到安仁的小河 上,這時另一葉小舟上的倆孩童吸引了他,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預設】學生一個接一個說:一葉漁船兩個小孩,坐在船上,收起竹篙,停下 了船槳,張開傘。)2、 師:誰能完整地把這畫面完整地說說?【預設】生:水面上,有兩個小孩子駛著很小的漁船,不一會兒,他們倆把撐 船用的竹竿和劃船的槳都收了起來。天上沒有下雨,但是,他們還張著傘,原來 是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3、師:噢!詩人被漁船中孩童的稚氣和可愛行為吸引了。于是欣然提筆,記錄 下這充滿童趣的

10、一幕。生:“一葉漁船倆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指讀)(出示詩句)四、品古詩悟童趣1、晴空之下,碧波之上,河中之景,孩童的異常之舉讓詩人疑惑不解,此時此 刻,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呢?生:為什么有竹篙不撐,有槳不劃呢?(板書:收篙 停棹)生:晴空萬里,沒有下雨,小孩為什么要張傘呢?2、師:泛舟河上,有篙不撐,有槳不劃,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來聽聽兩小童說什么?(同位交流、可配上動作)想象兩小童的對話:一小童說:“。”另一小童說:“_。(板書:張傘 使風)3、哦,原來是這樣!詩人恍然大悟: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順讀4人:詩人恍然大悟: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11、。(讀出詩人心中的驚訝,孩童的稚氣、淘氣、聰明。)(板書:張傘 使風)4、詩人楊萬里善于寫田園詩,并利用兒童稚態,起到點化詩境效果,那么舟 過安仁這首詩哪些詞起到點化詩境的作用。【預設】生:這個“使”字,把漁童玩耍中透出的天真爛漫、聰明頑皮的天性寫活了。生:“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還包含著詩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大悟,也包含著理解了兩個童子撐傘行為而由此產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師評價:同學們的品讀能力真強!看似平常詞,卻把作者體味到的趣和童子行為的趣盡顯其中了,這就是詩的魅力所在呀!)5、看到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生:這倆個小孩居然能想到“張傘使風”,真是聰明,我真想到他們的船上體驗體驗這其

12、中的樂趣!(學生上臺板書:天真、聰明、童稚)【小結】眼前此景激起詩人心中那顆不泯童心,為小童子的聰明,童真和稚氣,不禁讓人嘖嘖稱贊!讓我們伴著美妙的音樂,目光再次投向安仁的小河!讓我們用心地讀讀,回味這充滿童趣的一幕吧!五、情景再現 回顧詩意 背誦古詩【情景】師感情輕讀(配樂):伴著明媚的春光,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一葉小舟 輕輕駛來。詩人正坐在船中享受著春天的美景: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這時另一葉小舟上的兩個小孩吸引了他: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一葉小 舟上,坐著兩個可愛的孩子,他們身旁放著撐船的竹篙、船槳,兩人

13、還撐著一把 小傘: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六、古詩改編為小古詩同學們,舟過安仁這首詩離我們現在已將近千年,你能把它改寫成一個小故事嗎?讓詩中的人物更加生活化,離我們更近。【預設】學生邊看圖,邊描寫。【小結】舟過安仁,忽見孩童,玩舟河上,童趣無限。詩人楊萬里筆下的童年淺 白如話,充滿情趣的詩,此時老師對他嘖嘖稱贊,他真不愧被稱為南宋“中興四 大詩人”,現在讓我們走近詩人楊萬里。六、微課介紹作者:楊萬里(誠齋體)(課件出示)七、拓展活動:課前布置了,小組合作找關于楊萬里寫關于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 詩。現在請各小組上臺匯報成果。【預設】組員匯報:朗讀:稚子弄冰稚

14、子金盤脫曉冰 ,采絲穿取當銀鉦 。敲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組員匯報:【理解背景】描繪了一個孩子冬天嬉戲的一個畫面。全詩以悅耳賞心,繪聲繪色地表現出兒童以冰為鉦、自得其樂的盎然意趣。【學生字】銀鉦、玉磬讀節奏】稚子/金盤/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組員匯報:【注解】:【脫曉冰】兒童晨起,從結成堅冰的銅盆里剜冰。2【鉦】古代一種像鑼的樂器。3【玻璃】古時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不是現在的玻璃。組員匯報:【明詩意】清晨,滿臉稚氣的小孩, 將夜間凍結在盤中的冰塊脫下, 用彩絲穿起來當錚來敲。 敲出的聲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樹林, 突然冰落在地上發出 玻璃一樣的碎裂聲。桑茶坑道中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背景】 南宋詩人楊萬里吟詠桑茶坑道中的詩共有8篇,是到漳州赴任 途經安徽寧國縣境所寫。 這是其中一首, 描寫初春田野剛下過一陣雨, 暖日和風, 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綠花紅,柳蔭濃密。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圍和生機無限 的意境。【詩意】 雨后的晴天,風和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