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M訓練器在膝關節功能鍛煉的應用_第1頁
CPM訓練器在膝關節功能鍛煉的應用_第2頁
CPM訓練器在膝關節功能鍛煉的應用_第3頁
CPM訓練器在膝關節功能鍛煉的應用_第4頁
CPM訓練器在膝關節功能鍛煉的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CPM訓練器在膝關節功能鍛煉的應用摘要膝關節是人體最復雜的關節,在臨床和體育運動中經常發生各種損傷,對膝關節及其周圍骨或軟組織的治療和手術,常可導致膝關節內、外粘連,僵直,影響了膝關節功能恢復,上述問題也是在膝關節康復治療時候面對的主要的棘手問題。綜述了CPM(continuouspassivemotion,持續被動運動)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的研究進展。利用專門器械使關節進行持續較長時間的緩慢的被動運動,使治療和康復相結合,可以有效防止關節粘連,對關節內軟骨的再生與修復有促進作用,有利于肢體功能的恢復。關鍵詞CPM膝關節;全膝關節置換術;康復內容膝關節是人體最復雜的關節,在臨床和體育運動中經

2、常發生各種損傷。對膝關節及其周圍骨或軟組織的治療和手術,常可導致膝關節內、外粘連和僵直,影響膝關節功能恢復,上述問題也是在膝關節康復治療時候面對的主要的棘手問題。20世紀70年代加拿大骨科專家Salter經過大量實驗提出了CPM勺概念1。它是利用專門器械使關節進行持續較長時間的緩慢的被動運動,使治療和康復相結合,可以有效防止關節粘連,對關節內軟骨的再生與修復有促進作用,有利于肢體功能的恢復。自從1978年臨床應用后,經過20年的發展,該技術現在廣泛應用于醫學、體育等領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筆者綜述了CPM寸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的研究進展。1 CPM既述CPM主要用于防止制動引起的關節攣縮,

3、促進關節軟骨、韌帶和肌腱的修復,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環,促進腫脹、疼痛等癥狀的消除,最終目的是配合康復治療,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1 1儀器目前已有多種類型的CPMM,如下肢CPM機、上肢CPM機和手指CPM機2。這些CPM機主要由3部分構成:肢體托架、電機及傳動部分和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可調控關節運動范圍的大小,關節正常運動范圍內運動弧的位置和關節運動的頻率。大多數病人對CPM勺順應性好,病人感到舒適。1) 2作用機制1)刺激具有雙重分化能力的細胞向關節軟骨轉化骨膜和軟骨膜源于中胚層組織,其未分化的骨原細胞具有成骨和成軟骨的雙重分化能力,CPM可刺激骨原細胞向關節軟骨分化。2) 緩解滑膜關節損傷后

4、的自身免疫性損害關節軟骨損傷后,軟骨這一封閉的抗原外露與關節液反應產生抗體,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進一步損傷關節軟骨。CPMOI起持續的關節活動,增加關節液代謝,有利于清除抗原抗體復合物,緩解這種物質引起的損傷。3) 緩解關節損傷或手術后的疼痛CPM引起關節不斷的平穩的運動,刺激了周圍神經中的粗纖維,通過閘門控制機制產生鎮痛作用。4) 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關節軟骨的營養和代謝成人軟骨的營養來自滑液,因此正常的滑膜和經關節的血液循環對軟骨的生存至關重要。CPM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代謝,有利于軟骨的修復和愈合。1 -3優點由于CPM勺鎮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促進多能中胚細胞分化的作用,

5、使它具有無痛苦、迅速消腫、損傷迅速愈合、促進關節軟骨修復和避免關節粘連、關節僵硬和退行性創傷性關節炎等優點。2 -4臨床適應范圍CPM適應范圍很廣,對于大多數關節及鄰近組織的病損,在固定較為可靠的情況下均可應用,最主要的是術后早期應用。CPMt歸消除關節周圍組織粘連,促進關節周圍肌腱韌帶的修復,減少關節粘連、僵硬的發生,恢復關節屈伸功能3。具體的應用范圍有:骨關節骨折內固定術后;各種原因致關節粘連攣縮松解術后;肢(指)體的關節囊切除,關節肌腱、韌帶重建或修補術后;各種原因所致的關節變形矯形術后,滑膜病變、贅生物切除術后;關節成形術后,各種異體人工假體置換術后。2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的效果評價

6、CPM最早應用于膝關節,特別是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因此對CPM的評價多以膝關節為準4,5。3 1關節活動度1)運動速度、持續時間及介入時間CPM&J始人Salter1倡導的使用方法是:術后即刻開始、每天24h連續使用、初始角度為全關節活動范圍1。謝武昆等8報道,術后3天開始進行持續被動運動訓練,活動度開始為5,根據患者合作情況每周增加5左右。康麗9報道術后4872h開始進行持續被動運動,活動范圍從2030開始,以后視患者具體情況每天增加活動角度。張霞等10報道,只要內固定堅強牢固,應及早進行持續被動運動,每次增大角度10為一檔。王在斌等11認為,術后即刻或第1天即可將肢體放到持續被動運動機上運動

7、,術后肢體活動度從2030開始,以510/d的速度,逐漸增加到最大角度,每天使用持續被動運動機不少于4h。成少安等12也報道術后治療時間最早于術后立即進行,最遲于術后24h進行,持續時間為1014天。吳凱等13報道4名脛骨平臺骨折的患者,早期持續被動運動治療角度應小于術中允許活動的最大范圍,待46周損傷韌帶愈合后,再逐漸增加持續被動運動活動范圍。現在臨床上,一般在術后2428h開始使用。關節活動范圍以小痛為原則,開始一般為010,以后酌情增加10,達到8090時為度,但被動運動范圍應大于主動運動范圍。運動速度每秒033。,一般約為每秒2。,循環周期最快為1min。至于持續時間,Salter1提

8、倡是24h連續進行,現已縮短為每天進行4、6、8h,也有的每天2次,每次12h。CPM臺療時間一般為24周。一般認為在關節手術后第1周為防止關節內粘連或為了促進軟骨修復時,宜24h連續進行,治療期間每運動2h休息510min,至少1周,以后不間斷進行。2)初始角度CPMJ始人Salter1倡導的方法存在以下3個方面的不足:過早使用CPM可能增加術后出血量,而出血量的增加可能導致一系列并發癥;每天24h使用CPMT能影響患者休息;使用時間過長影響患者在康復醫生的專業指導下進行主動康復訓練,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過程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畢霞等14對初始角度的治療效果進行了研究。CPM1組采用術后第2天

9、開始,初始角度040。,每天2h,這種方法為目前多數醫療單位所用;CPM2a除初始角度為5090。外,其余與CPM1組相同。研究結果顯示,2組較1組具有更好的康復效果。可能是全膝置換術后初期(幾小時至幾天內),一方面由于手術范圍廣,剝離廣泛及術中使用下肢止血帶等原因,膝關節及其周圍出血較多;另一方面由于手術創傷產生的炎性因子作用于關節周圍的毛細血管,刺激毛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滲出增多,以上兩方面的原因造成手術后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腫脹。腫脹發生后,患者自覺疼痛加重,關節周圍軟組織的順應性下降,關節活動時阻力增大,關節活動度減小。在此階段如果使用CPM患者膝關節隨著CPM/L做緩慢、被

10、動、持續的屈伸運動。在這個過程中,關節腔內的容積和壓力呈正弦曲線型變化。正是由于這種容積和壓力的變化,將積血、積液“擠”出關節腔,從而減輕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腫脹程度15。隨著腫脹的減輕,患者自覺疼痛減輕,關節周圍軟組織的順應性增加,關節活動阻力降低膝關節ROM曾加。研究證實,膝關節內的容積和壓力與關節屈伸運動的位置有關16。膝關節屈曲的角度越大,關節內的容積越小,壓力越大;屈曲角度越小,關節內容積越大,壓力越小。而關節腔內的壓力與CPM勺“擠”壓作用大小成正比15,即壓力越大,擠的作用越強,壓力越小,擠的作用越小。4 結語CP謔一個比較新的治療理念,20多年的研究為其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11、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目前應用上還是探索階段,應用范圍主要還是在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及一些骨科損傷后的康復階段。其應用是以防止關節僵硬,提高關節活動度為主要目的,而在刺激關節軟骨再生方面應用很少。相信CPM一臨床治療方法會進一步完善,會為骨關節外科的治療帶來巨大的進步。參考文獻1 SalterRB,SimmondsDF,MalcolmBW,etalThebiologicaleffectofcontinuouspassivemotiononthehealingoffullthicknessdefectsinarticularcartilageJJBoneJointSurg,1980,62(4):12

12、321251。2祖啟明關于持續被動運動白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J國外醫學:物理與康復學分冊,1995,15(3):1551583聶廣平,西中海,陳鵬全膝表面置換后持續被動運動康復治療體會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4):2137-4王斌,李玲,牟翔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的膝關節功能康復程序初探J現代康復,2002,6(2):2282295池雷霆,斐福興,楊元府持續被動運動與幾丁糖關節內注射預防膝關節粘連的療效觀察J現代康復,2001,5(1)1920report of two hundred an6 InsallJ,ScottWN,RanawatCS-Thetotalcondylarkneepros

13、thesisAdtwentycasesJJBoneJointSurgAm,1979,61(2):1731807王寧華關節置換術康復研究與現狀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5,11(4):260262-8謝武昆,卜海富,申才良股骨牌支撐鋼板側方內固定結合持續被動運動治療股骨遠端C型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04,7(1):4142-9康麗全膝表面置換術術后運用持續被動運動的康復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1):23223410 張霞,Wj麗霞,張翠芳持續被動運動機對脛骨平臺骨折療效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4,17(6):675678-11王在斌,陳秀民,李百華硬膜外麻醉下術后即刻持續被動活動練習治療膝關節僵直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2):11421145-12成少安,溫宏,陳華股骨遠端骨折術后早期持續被動運動康復治療對膝關節功能的影響J臨床外科雜志,2003,11(4):254255-13吳凱,黃華斌脛骨平臺骨折75例治療分析J實用臨床醫學,2003,4(6):2324-14畢霞,吳岳嵩持續被動運動的不同初始角度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6,5(6):341343-15 OdriscollSW,KumarA,SalterRBTheeffectofthevolume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