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風俗民情概覽_第1頁
陽江風俗民情概覽_第2頁
陽江風俗民情概覽_第3頁
陽江風俗民情概覽_第4頁
陽江風俗民情概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陽江風俗民情概覽風箏節 陽江風箏己有1300多年的歷史,最初用于古代傳遞軍情,后流行于民 間的一種活動,延續至今。1990年,在第七屆國際風箏會上,陽江市代表隊取材于 民間傳說白蛇傳扎制而成的“靈芝”風箏被評為“世界十絕”風箏之一。在國 內,陽江鳳箏與山東濰坊風箏形成“南江北坊”兩大流派,被譽為中國南派風箏杰 出代表。1991年,廣東省體委授予陽江“鳳箏之鄉”的光榮稱號。現陽江己建成14萬平方米、可容納30萬名觀眾的“南國鳳箏競賽場”(由原廣東省省長葉選平題)。每年農歷九月九口重陽節,這里都舉行盛大的放飛表演(比賽)wv/w U0R62 com龍舟節 每年農歷初一至初五,陽江都舉行龍舟競賽,內

2、地在江河(漠陽江、 鴛鴦湖)劃龍船,沿海地區在海上扒艇仔,不近江河的地區則舞旱龍慶祝。陽江龍舟一般長30多米,坐撓手50人,船上另有鑼鼓手各一人,以壯船威。龍舟扒完后,被埋在河(湖)邊,至第二年四月才又挖出來, 初一至初四為小扒(分 賽),初五為大扒(決賽)。獲獎者可得金豬一只和龍包(肉包子)無數。特別的是,陽江每年龍舟節舉行的都是逆水賽龍舟。山歌節自1987年起,陽江每年舉行山歌節。它的淵源可追溯到明末清初的一 種民間節目“跳禾樓”。“跳禾樓”是一種古老的民間山歌演唱形式,流行于陽江 農村各地,意在祈求農家豐收。類似“跳禾樓”這種斗歌形式的還有后來婦人祈子 的“跳花枝”,新婚鬧洞房時的“打堂

3、梅”以及海邊滄家的咸水歌“對嘆”等等。 以上所列的盡管在演唱方式方面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活動都是駁歌仔(斗歌),山 歌擂臺除有組織地進行外,許多都是群眾自發的,具有濃郁的地方文化色彩高流墟 陽春市合水高流墟,被人們稱為怪墟。一怪,墟期一年一度,定在每年端午節前的農歷五月初四,相沿習俗千年余之久。二怪,墟市出賣的,主要是竹 木器制品。三怪,人們購得竹木器產品就拿到高流河中浸泡,永不會蟲蛀。相傳這 一怪墟是為紀念縣千總剿匪功德演變而來,經久不衰。據調查該墟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其歷史淵源可要追溯到公元558年(陳永定二年),為當今世上最老古墟。瑤族風情 陽春縣有瑤族同胞約一萬人,居住在云霧山區之中,語言、服飾、 節日、生活習俗與漢族不同。瑤胞在屬于自己的節日里載歌載舞,別有一番風情。漁民風情 陽光市有閘坡、東平、沙扒、溪頭、河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