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機專業技術工作總結_第1頁
汽機專業技術工作總結_第2頁
汽機專業技術工作總結_第3頁
汽機專業技術工作總結_第4頁
汽機專業技術工作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汽機專業技術工作總結本人1976年畢業于哈爾濱電力學校汽輪機專業,從事汽輪機專業已37年,1976年1983年在呼倫貝爾電業局電力安裝工程處,從事發電廠汽輪機安裝工作,任汽輪機技術員。1983年3月調入東海拉爾發電廠,任汽機分場技術員,1994年,調入安全生產部,任汽機專責工程師,1992年通過工程類工程師資格的行業評審,晉中級職稱。在從事汽輪機運行、檢修管理的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為我國電力建設和電力生產做出了較大的貢獻,下面把我多年來在專業技術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績總結如下: 1、25MW機組膠球清洗裝置改進:1993年,對東海拉爾發電廠2臺25MW機組膠球清洗裝置進行改造,由活動式改

2、為固定式,解決了原膠球清洗裝置收球率低不能正常投入而需人工清洗凝汽器的問題,改造后膠球系統收球率100%。此項目榮獲1993年伊敏煤電公司科技成果二等獎。本人在此次改造中起著重要作用。 2、鍋爐及熱網補水改用循環水余熱利用:1996年,進行25MW機組循環水余熱利用改造,將機組的循環水輸送到化學水處理室,進行處理后作為鍋爐和熱網的補水;充分利用循環水的余熱。改造后取消了生水加熱器,提高了機組的經濟性。本人在此次改造中起著重要作用,此項目榮獲1996年伊敏煤電公司科技成果三等獎。1999年,本人撰寫論文循環水余熱利用及節能效果,在節能技術編輯部,黑龍江省能源研究會優秀論文評審中被評為壹等論文。

3、3、解決#1機組調速系統工作不穩定,負荷擺動問題:#1機組調速系統工作不穩定,負荷大幅擺動,嚴重威脅機組的安全運行。經過組織專業研究、分析及試驗,確定是危急遮斷油門上油門活塞的排油孔的位置偏離設計位置,阻礙排油,使保護油路各滑閥間隙的泄油不能及時排出而進入速閉油管路,推動錯油門上移,使調速系統不能正常調節而形成擺動。改進措施是:在油門活塞上重新鉆孔使排油通暢,消除系統擺動,改進后調速系統工作正常。此項目榮獲1996年伊敏煤電公司科技成果四等獎。 4、主持25MW機組鍋爐連續排污擴容器疏水裝置改造:鍋爐連續排污擴容器的疏水器廠家設計為吊桶浮子式疏水器,此裝置關閉不嚴內漏嚴重,運行中連續排污擴容器

4、無水位運行,將鍋爐連續排污中的蒸汽白白浪費掉。為此將此疏水器改為液壓水封疏水裝置,改造后連續排污擴容器水位穩定,不需維護,回收了蒸汽,減少了熱損失。此項目榮獲1996年伊敏煤電公司科技成果四等獎。5、主持#1、2機組PYS140型除氧器及補水系統的節能改造:#1、2除氧器為噴霧淋水盤式大氣式除氧器,運行中排汽帶水嚴重。存在著疏水泵打水困難疏水箱滿水溢流現象。1997年主持對#1、2除氧器及補水系統進行改造,具體措施是:(1)在除氧器頭部加蓋擋水裝置并在排氧管上安裝節流孔。(2)將進入除氧器的疏水與凝結水分開,疏水經噴嘴單獨進入除氧器。改造后除氧器消除了排汽帶水現象。疏水箱不滿水不溢流減少了熱損

5、失,疏水泵打水快可間斷運行降低了廠用電。此項目榮獲1996年伊敏煤電公司科技成果三等獎。本人撰寫PYS140型除氧器及補水系統節能改造,在節能雜志2001年第2期發表。 6、廠內熱網系統補水改造設計:廠內熱網系統補水箱設計在主廠房25米層,補水閥門為手動調節。1、由于熱網循環泵入口靜壓高使熱網供水壓力升高大于暖氣片的工作壓力,因此經常發生暖氣片崩裂現象,2、由于我廠熱網循環水與生活熱水為同一個系統,生活熱水用量不恒定,時大時小。人工調節熱網補水量不及時,經常發生熱網補水箱滿水溢流現象。1999年,對廠內熱網補水系統進行改造,改進方案是:將熱網補水箱改在熱網加熱站的屋頂,在補水箱內安裝浮子套筒式

6、補水調節閥。改造后熱網供水壓力穩定控制在0.4MPa以內,補水調節閥根據用水量自動調節水量,此裝置免維護。7、修改#1、2機組低真空改造輔機冷卻水系統設計:在2001年#1、2機組低真空循環水供熱改造中,對輔機冷卻水系統設計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見,將輔機冷卻水泵入口負壓吸水改為正壓進水,將冷卻水塔內增加取暖設備防凍改為輔機冷卻水伴熱防凍。提高了輔機冷卻水系統運行可靠性,解決了水塔冬季停運后塔盆和進水管道防凍的問題。8、#3、4機組凝結水泵入口管道改造:#3、4機組凝結水泵入口管道設計為1594、5的管道。其管徑設計偏小,機組的凝結水不能及時排出。在機組試安裝期間對凝結水泵入口管道進行改造,將

7、泵入口管道改為2196管道,改造后消除了缺陷。9、#3、4水塔壓力管道防凍設計:#3、4機組冬季抽凝運行1臺水塔停運,該系統設計沒有考慮冬季停運的水塔上水管道防凍的問題。在機組安裝期間將#3、4水塔進水管道安裝了防凍閥門,解決了冬季停運水塔進水管道的防凍問題。10、主持#3、4機組前汽封排汽系統改造:我廠#3、4機組前汽封排汽設計為三級排汽,第一級(靠汽缸側)、二、三級排汽分別排至二、三、五段抽汽。此設計存在的問題是前汽封漏汽排泄不暢,汽封向外漏汽漏入前軸承箱使油中帶水,而且各排汽管道未安裝閥門,使汽封排汽量無法調節。2006年,對#3、4機前汽封排汽系統進行改造:將前汽封一、二、三級排汽改排

8、至下一級抽汽(四、五、六段抽汽),并在每路排汽管道安裝閥門進行調節。改造后前汽封排汽通暢,減少向外漏汽,解決了油中進水的問題。11、#3、4機組給水再循環系統改造設計:#3、4機組給水再循環系統設計為1594母管和1334分支管道,再循環母管聯絡門和分支管閥門設計為PN2.5MPa閥門,而且再循環母管缺少聯絡門。當給水再循環系統有故障檢修時系統閥門不能關閉,必須2臺機組全停才能檢修。2007年利用機組全停消缺的機會,對#3、4機組給水再循環系統進行改造,將給水再循環管道改為13312管道,母管聯絡門和分支門改為25MPa閥門,在給水泵再循環母管上增加了聯絡門數量。提高了給水再循環系統的安全性和

9、可靠性。12、主持#1、2熱網補水系統的節能改造:2007年,主持對#1、2熱網補水系統進行改造,將50MW機組的循環水補入#1、2熱網系統,回收利用了循環水的余熱,改造后回收利用了循環水的余熱,提高了機組的經濟性。撰寫某電廠熱網補水系統的節能改造,在節能雜志2013年第9期發表。13、3、4機組主蒸汽疏水系統改造:2臺50MW機組投產后,存在著主蒸汽疏水故障檢修時系統不能隔斷、必須2臺機組全停才能檢修的缺陷,嚴重影響機組的正常運行,2009年利用機組全停消缺的機會,對2臺機組主蒸汽系統進行改造,將主蒸汽疏水改為單機組獨立疏水系統,改造后疏水系統運行可靠。此改造項目榮獲2009年東海拉爾發電廠

10、合理化建議和“五小”競賽獎勵一等獎。14、#3、4機勵磁機冷卻水接口改造:#3、4機勵磁機冷卻水設計接口在發電機空冷器冷卻水門后,由于高差的原因使勵磁機冷卻水量不能滿足需求。因此在2009年機組檢修時對該系統進行了改造,將勵磁機冷卻水的接口改到循環泵出口母管上。改造后勵磁機冷卻水量充足運行可靠。15、#3、4機射水泵入口管道改造:#3、4機組射水泵入口管道設計為2196管道,該設計的缺點是泵入口管道管徑偏小,射水泵的振動偏大超標,并不能保證水泵安全運行。2010年機組大修時,對泵入口管道進行改造,將泵入口管道改為3776管道,改造后改善了水泵運行環境消除了振動,提高了水泵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1、16、參加對#3發電機組軸承振動的診斷及處理:我廠#3機組(50MW)投產后,就由于發電機軸承座振動超標問題幾次停機檢查,并在隨后的兩次大修和幾次小修都沒有徹底解決,一般運行半年后,發電機振動又會逐漸爬升超標,針對#3發電機軸承振動問題,經過認真的分析研究,制定了處理措施,并在2010年機組大修中實施。具體方案是:1、更換3、4號軸承座,改為加固型軸承座。2、拆除臺板、墊鐵,重新布置墊鐵,在3、4號軸承座各增加6副墊鐵(修前各為10副墊鐵,修后各為16副墊鐵),進行基礎二次灌漿。轉子軸系做高速動平衡,將軸承振幅降到合格范圍。大修后機組發電機后軸承振幅降到50m以內,前軸承軸向振幅降至60m左右

12、,機組可長期運行。本人在在此次工作中起重要作用。撰寫論文一臺50MW汽輪發電機組振動故障診斷及處理,在汽輪機技術2013年第6期發表。17、#2回水泵站升壓泵出口閥門起吊設施設計:2011年2回水泵站4臺回水升壓泵出入口門由電動蝶閥更換成電動閘閥,泵出口電動閘閥安裝在3m標高處,電動閘閥自重1260kg(閘閥960kg,電裝300kg)。因泵站未設計回水升壓泵和泵進出口門的起吊設施,因此需制作安裝泵和出入口門的起吊梁。在#2回水升壓泵間頂部固定安裝起吊梁(22b工字鋼,長25.5m,自重928kg),起吊梁固定在6根引梁下部,引梁為30a槽鋼(單梁長4m,重160kg),南側搭在原電機起吊梁上

13、焊接固定,北側與廠房混凝土梁預埋鐵焊接(預埋鐵40040012鋼板,鋼板上焊4根16鋼筋橫向插入混凝土梁中),起吊梁上安裝3t手動單軌小車和3t導鏈。此起吊設施完成了#2回水泵站升壓泵出入口閥門更換的吊裝任務,又可進行回水升壓泵檢修時泵蓋和轉子的吊裝,詳見#2回水泵站升壓泵出口門起吊梁強度校核和#2回水泵站升壓泵出口門起吊梁施工圖。此改造項目榮獲2011年東海拉爾發電廠合理化建議和“五小”競賽獎勵一等獎。18、25MW機組工業水與50MW機組工業水管道連接改造:在50MW機組工業水系統設計時,沒有考慮與25MW機組工業水系統連接,當50MW機組工業水系統故障水源中斷時沒有輔機冷卻水源。因此在2

14、012年機組檢修時,將25MW機組工業水與50MW機組工業水進行連接改造。改造后系統靈活可互為備用,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19、#2熱網循環泵葉輪車削,解決熱網循環泵出口門開度偏小的問題#2熱網4臺循環泵葉輪直徑595mm,運行中水泵出口門(DN500閘閥)只能開60mm(此時電機電流46A),開度大于60mm時電機電流超標(額定電流48A),水泵軸功率大于設計值。2013年,將#2熱網#1、3循環泵葉輪直徑車削20mm(由595mm車削到575mm)并作葉輪的靜平衡試驗。車削后水泵運行出口門可全開,電流在42A(比車削前降低4A),供水壓力和流量不降。在此工況下水泵可長期運行。解決了#2熱網循環泵出口閥門開度偏小的問題。2臺熱網循環泵葉輪車削后,水泵軸功率降低59kw,運行中每個取暖期節省廠用電量659,856kw,上網電價0.326元/kw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