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為了群眾的飯碗_第1頁
一切為了群眾的飯碗_第2頁
一切為了群眾的飯碗_第3頁
一切為了群眾的飯碗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切為了群眾的“飯碗”安康市平利縣創業就業服務中心主任 唐益平“您一天為什么這么好的精神?”“為什么一提就業的事情,您就這么來勁?”很多人見到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創業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唐益平時,禁不住會問他這兩個問題。今年44歲的唐益平,人看起來清瘦,確顯得滿滿的干練,像個隨時能“爆發的小宇宙”,展現給大家的永遠是飽滿的工作熱情、旺盛的工作斗志和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同他交流時,他三句話不離本行就業工作,“就業可不是小事情,是群眾最在意的飯碗,關系到千家萬戶的生存和幸福。我們做事情,不做變罷,要做便要真正當成自己的事情,以最大的熱情、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做到極致。”擴大外出就業“找飯碗”2005年初

2、,春運期間一票難求。春寒料峭,售票窗口早早排起了長龍,唐益平跺了跺凍得麻木的雙腳,他不是自己一人要出遠門,而是帶著二三十個農民兄弟。平利縣是陜南山區縣,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外出務工是很多家庭迅速解決生計問題的最便捷、最快速途徑。為了讓農民兄弟的收入和權益有保障,謀個好飯碗,唐益平多次選企業、進工廠、到車間進行“暗訪”考察。和公司企業協調對接確定崗位后,唐益平回到平利四處發布信息,召集挑選符合條件的勞動力,最終購買車票直接送他們到達工作崗位。有一次,一個工廠需要用工20人,但召集挑選后30人符合要求,唐益平舍不得丟下任何一個人,于是把他們全部帶進了廠里。經過一般軟磨硬泡,公司負責人被唐益平的韌勁所

3、打動,多接收了5人,把另外的5個協調到別的工廠里。提起唐益平,長安鎮金石村的陳軍對唐益平有說不完的感激話語。陳軍以前在外打工,只能在小煤礦上干一些粗笨的活兒,一年到頭也沒有什么積蓄,連成家都成為問題。在入戶動員外出務工時,唐益平知道情況后,把陳軍聯系到東莞綠洲鞋業有限公司務工,同樣也是親自送他進廠,千叮萬囑廠里照顧自己的小老鄉。陳軍進廠后,唐益平時常給陳軍打電話,勉勵他克服困難、積極上進。有時聯系車間主管給予關照,陳軍最終成為鞋廠的車間小組長,也成了家,蓋了樓房,日子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外出接洽的過程中,一有機會,唐益平就宣傳推介平利的勞動力資源優勢,吸引外地企業直接到平利進行勞動力招聘,有的企

4、業直接把用工大巴開進平利,選聘結束后直接送達到崗。近年來,2018年陜西省就業扶貧現場招聘會、2016年陜西省“春風行動”啟動儀式等多項招聘活動在平利縣舉辦。勞動技能培訓“穩飯碗”有了好崗位,還需過硬的技能,飯碗才能始終端得穩穩當當。唐益平和同事積極探索就業技能培訓精準“八個一”模式,實現每個貧困村都有一盟(幫扶單位與幫扶村組成支部聯盟)、一站(創培驛站)、一人(創業致富帶頭人)、一室(鄉土人才工作室)、一團(技術指導團)、一地(村實訓基地)、一社(社區工廠或合作社)、一證(技能培訓合格證),確保戶戶有技能、家家能脫貧。實操培訓學藝,增強發展自信,唐益平和同事結合市場就業技能需求和產業發展實際

5、,主要依托社區工廠載體培訓產業工人,依托產業發展培訓實用技術,開設縫紉、電子裝接、毛絨玩具、手工藝品、家政護理、特色小吃、手工茶制作、中草藥種植、養殖類等專業。在培訓過程中,將理論與實操相結合,進入合作社、產業基地、示范園區現場實操,培訓勞動力動手能力。現年51歲的陳封學是平利縣長安鎮雙楊村十二組村民,全家五口人。2002年,陳封學務工的礦山突發事故,雖然撿回了一條命,但正值壯年的他卻失去了左腿。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陳封學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在唐益平的多次上門鼓勵下,陳封學積極參加種養殖勞動技能培訓,培養一技之長,現如今陳封學種植6畝絞股藍、4畝魔芋,養殖10余頭生豬,每年收入3萬多元。思想通

6、,一通百通。唐益平和同事堅持把思想引導教育放在培訓工作首位,幫學員算收入對比帳,摒棄“等靠要”思想。在培訓課程內容上,堅持技能脫貧與精神扶貧緊密結合,實行“志智”雙扶,每期培訓開設三天教育引導課。在培訓過程中,把“我要學習技能!我要就業增收!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作為培訓班班訓,從內在激發學習動力。創業促進就業“造飯碗”在擴大外出就業的同時,唐益平也意識到,只有縣內大力創業、置辦家業“造飯碗”,群眾“捧金飯碗”才會更加有底氣。于是,唐益平和他的同事又開始了筑巢引鳳和引鳳還巢的探索。姜波原本也是通過唐益平的聯系協調,進江蘇瑞益紡織有限公司務工,從普通學員一步步成為車間主管。后來,他萌生返鄉發展的想

7、法后,唐益平積極協調縣內服裝廠讓他從車間主任做起。三年后開始創業,創業初期,唐益平積極為他協調廠房、用工和政策支持,服裝廠很快開辦了起來。在資金周轉出現問題后,唐益平迅速為他協調辦理創業貸款30萬元。現如今,服裝廠產銷兩旺,帶動就業80余人。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興產業、辦企業、置家業,唐益平和他的同事以鄉情鄉愁為紐帶,通過寄家書、建立微信群、登門拜訪,定期召開親情懇談聯誼會、返鄉創業座談會、就業扶貧政策宣講會等形式,加強與外在人才的溝通聯系,宣傳介紹家鄉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各項政策支持,打造引鳳歸巢“鄉情牌”。用好用活全面創業促就業實施意見、就業扶貧補貼政策實施細則,全力支持靈活自主創業,激

8、勵小微創業者,全縣發展各類創業主體3200余家。在引導老鄉返鄉創業的同時,唐益平還利用蘇陜合作和洽談會、招商會等各種機遇,積極吸引外地客商來平創業發展。江蘇的客商唐瑞文就是被唐益平的誠意所感動,到平利縣考察一次后就決定投資辦廠,唐益平也如實兌現自己的承諾,提供“保姆式”服務,為唐瑞文辦廠的事情忙前跑后。一個容納百余人就業的服裝廠,在短短時間內迅速開辦了起來。不止于此,面對如何讓搬遷群眾有業可就這個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難題,唐益平在一次招商座談會上發現,東部地區因缺乏勞動力,或工資需求太高,一些工廠只能暫停生產,他想到平利有幾萬搬遷到社區的群眾,便打算把這些“廠”引進到平利,解決群眾的就業和脫貧增

9、收問題。在他的積極跟進下,相繼有3家企業打算到平利縣來試一試。企業試點建廠取得成功后,唐益平不斷向縣委、縣政府匯報,隨后縣上成立了社區工廠發展領導小組,出臺多種優惠政策,使社區工廠在全縣11個鎮全面鋪開。目前,平利縣已累計興辦毛絨玩具、手套、棉鞋等各類社區工廠83家,累計提供就業崗位6000余個,“樓上居住,樓下就業”讓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端起了“金飯碗”。平利縣的創新做法和先進經驗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列為全國搬遷后續脫貧典型案例,被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全國典型扶貧案例,被人社部評為全國人社系統二十佳就業扶貧案例。平利縣嘉鴻手套制品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國家級就業扶貧基地。2019年,唐益平同時擔任平利縣招商服務中心主任后,堅持民生招商,把招商項目向吸納就業靠攏,把招商引資作為帶動就業的第一動力。無論是“北上廣”,還“長三角”“珠三角”,他總是一路風塵、不辭勞苦親赴現場。今年疫情期間,為了讓沒有外出的群眾有業可就,他給熟悉的客商打電話、發信息,介紹平利的招商環境,開展“云招商”,讓更多的投資者把資金投到平利來,總投資5000萬元、年產100萬臺電子醫療設備檢測儀項目不到一個月時間,實現生產加工,彰顯出招商引資的平利速度。從擴大外出務工,到創業促進就業,從培訓就業技能,到注重志智雙扶,平利縣實現了由表及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