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正文_第1頁
課程設計正文_第2頁
課程設計正文_第3頁
課程設計正文_第4頁
課程設計正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前言    眾所周各,在2000年底,華北、東北兩個裝機容量均在30000MW左右,最后通過由綏中電廠至遷西變電站的一回172km 500kV交流線路聯網(見圖1)。國家電力公司華北電力設計院和東北電力設計院所做的東北、華北電網聯網工程系統專題設計報告中指出:華北、東北聯網后對華北電網500kV“西電東送”各斷面暫態穩定水平均有負面影響,500kV大房雙、豐張雙、沙昌雙加張順線斷面中一回線路三相短路故障的暫態穩定極限下降幅度分別為6、1、 2;東北電網省間聯絡線暫態穩定極限下降幅度較大,吉林黑龍江省間500kV線路的三相短路故障暫態穩定極限下降幅度為181,吉

2、林遼寧省間 500kV線路的三相短路故障暫態穩定極限下降幅度為206。1華北、東北電網互聯后華北500kV主網架結構示意圖就此現象,本篇以大同至北京的500kV大房雙回線其中一回線三相短路故障為例,從電力系統暫態穩定理論和比對計算兩個方面分析了聯網后500kV大房雙回線暫態穩定極限下降。二、理論分析500kV大房雙回線是山西電網向北京電網送電的唯一通道,單回線長286km左右。其送端側電網為山西電網,其受端側電網,在華北、東北電網互聯后,由京津唐網、東北網、河北南網和蒙西網組成。目前大房雙回線高峰段送電水平在1450MW左右。暫態穩定計算表明,大房一回線故障后如果系統失去穩定,其失穩形態為山西

3、網機群對大房線受電端側電網機群失步,京津唐網、東北網、河北南網和蒙西網機群間保持同步,振蕩中心位于大房線上。因此,分析大房線故障后暫態穩定問題時,整個電網可視為等值兩機系統,即山西網視為一機系統、大房線受端側電網(包括京津唐網、東北網、蒙西網和河北南網)視為一機系統,兩個單機系統通過大房雙回線組成兩機系統。華北、東北電網聯網后,不難看出此等值兩機系統的變化情況:大房雙回線送電側系統未發生變化;由于東北電網的接入,大房線受端側系統等值機組的慣量增大1倍左右;由于東北電網的接入點(500kV遷西變電站)距500kV房山變電站較遠,受端側系統在房山這一點的等值阻抗不會有較大的變化。由此看來,聯網后此

4、等值兩機系統最顯著的變化是大房線受端側系統等值機組慣量增大1倍左右?;跁簯B穩定理論分析電網慣量的變化對兩機系統暫態穩定水平的影響。由兩個有限容量發電機通過兩回輸電線組成的兩機系統如圖2所示。以無窮大系統為角度參考,發電機采用經典模型(所謂經典模型,是指發電機暫態電抗Xd后的電勢保持恒定),負荷用恒定阻抗模型,并假定原動機功率不變。顯然,采用經典模型時,全系統的微分方程僅含各發電機的轉子運動方程。當認為各發電機轉子的轉矩和功率的標幺值相等時,對發電機節點可列出如下的轉子運動方程:式中1、2、M1、M2、PM1、PM2、PE1和PE2分別為兩臺機的轉角、慣性時間常數、原動機功率標幺值、發電機電磁

5、功率標幺值。根據網絡功率平衡方程式,可得發電機的電磁功率方程式為PE1E21G11E1E2G12 cos12E1E2B12 sin12(3) PE2E22G22E1E2G12 cos12E1E2B12 sin12(4)式中E1、E2、G11、G22、G12、B12分別為兩臺發電機內電勢、發電機內電勢節點的自電導和兩機間轉移電導、電納;1212。對于輸電系統,電阻遠小于電抗,因此G12遠小于B12。令G120,式(3)   (4)可簡化為PE1E21G11E1E2B12 sin12(5) PE2E22G22E1E2B12 sin12(6)在初始穩態情況下,120,發電機原動機

6、機械功率與電磁功率相等,即                   PM1PE10PM2PE20則由式(5)(6)可得PM1E21G11E1E2B12 sin0(7)          PM2E22G22E1E2B12 sin0(8)系統初始角0的值在0°180°范圍內,sin00。   &#

7、160; 式(1)減去式(2)并將式(5)和(6)代入可得 式(9)就是兩機系統的相對角加速度特性。考慮式(7)和(8),可知式(9)中的PM為正常數,PE僅隨12的變化而變化。以下從能量函數角度分析兩機系統的暫態穩定性。設系統在t0時,120,相對角加速度特性為曲線(見圖3);受到故障擾動時,相對角加速度特性為曲線,此時12增大,直到12c時,切除故障;以后相對角加速度特性變為曲線。由于發電機采用經典模型,因此發電機原動機的機械功率PM1、PM2和內電勢E1、E2保持恒定。為了簡化,以下將12和12的下標省略,分別用和表示。 圖3等值兩機系統角加速度特性曲線式(10)表示,在系統相對角從0變

8、化到的過程中,系統單位質量積蓄的動能。其物理意義見圖3,暫態過程中系統單位質量的動能為相對角加速度特性曲線與橫軸所圍成的面積,橫軸上方曲線所圍的面積為加速面積,橫軸下方曲線所圍的面積為減速面積。當電力系統發生短路故障時,系統運行點從曲線的a點變化為曲線的b點,由于PM和PE間的不平衡,會出現系統相對角加速度。在b點,相對角加速度為正值,相對角速度從0開始逐漸增大,使系統相對角從0開始增大。到達c點時,故障切除,系統運行點變為曲線的d點,相對角加速度變為負值,相對角速度開始逐漸減小但仍大于零,繼續增大。當繼續增大到m時,相對角速度減小為零,此后開始減小,因此m為系統故障后第一搖擺周期中兩機間的最

9、大相對角。曲線在d、e兩點間與橫軸所圍的面積為故障切除后系統可能的最大減速面積。當這一面積與故障切除時刻系統的加速面積相等時,系統達到暫態穩定極限;如果這一面積小于故障切除時刻系統的加速面積,系統將失去暫態穩定。以下研究受端系統慣性時間常數M2增大時,對系統暫態穩定性的影響。從式(9)可以看出,M2增加將使系統相對角加速度特性曲線的形狀發生變化。首先,由式(8)可知, 式(9)右側第一項PM減小,系統相對角加速度特性曲線向下平移;式(9)右側第二項PE是正弦曲線,隨著M2的增大,其最大值減小,意味著系統相對角加速度特性曲線的曲率減小。從系統相對角加速度特性曲線的形狀,不易直接看出M2增大對系統

10、暫態穩定性的影響。但可從系統受到擾動后暫態能量的解析式出發,來研究M2增大對系統暫態穩定性的影響。    系統在初始穩態運行情況下,相對角加速度為零,由式(9)可得 當系統中一回輸電線發生三相短路時,系統轉移電納從B12變為B12,而B12B12,系統相對角加速度大于零,系統相對角速度從0開始逐漸增大,系統相對角從0開始逐漸增大。當系統相對角變為c時,故障線路跳開,系統轉移電納變為B12,且B12B12B12。首先研究兩機系統在遭受上述擾動后的暫態能量,在此基礎上,研究受端系統慣性時間常數M2增大,對系統暫態能量的影響。需要說明的是,兩機系統在遭受上述擾動后,系統

11、相對角從0增加到故障切除后系統第一搖擺暫態過程中最大相對角m時,系統的暫態能量為零。M2的改變將引起最大相對角m發生變化。為了便于比較M2變化對暫態能量的影響,可取M2變化前后兩個最大相對角中較小的一個為積分時段的終點,其取值范圍在0°180°之間。系統在遭受上述擾動后,系統中暫態能量由兩部分組成:(1)系統發生故障到故障切除期間的能量(設系統初始相對角為0,故障切除時刻系統相對角為c)(2)故障切除后系統相對角增加過程中的能量(為積分時段的終點) 在其它條件都不變的情況下,受端系統的慣性時間常數從M2增加到M2,那么僅將上式中的M2替換成M2,便可得  

12、0;  由于M2-M20,所以1/M2-1/M20,P-P的符號取決于B12(0)sin0B12 cosB12 coscB12 coscB12 cos0的符號,這一項由系統結構、故障類型、故障切除時間決定,基本與M2變化無關。系統初始相對角0通常很小,大約10°左右(大房雙回線兩側等值系統初始相對角),故B12(c)sin0很小;故障切除時間很短(500kV線路的故障切除時間小于01s),故障切除時刻的系統相對角c與系統初始相對角0近似相等。由于一般大于90°,故B12 cos 0,且B12B12B12,可知B12 cosB12coscB12 coscB12 co

13、s00。因此,針對一定的網架結構和運行方式、確定類型的故障沖擊,當B12 sin0(0)B12 cosB12 coscB12 coscB12 cos00,則有PP0。以上分析表明,受端系統慣性時間常數增大,將導致系統暫態能量增大,系統暫態穩定水平下降。同理,送端系統慣性時間常數增大,將導致系統暫態能量減小,系統暫態穩定水平提高。三、計算分析為了驗證理論分析的結果,采用電力系統暫態穩定分析程序對一些運行方式下大房線故障情況進行了系統暫態穩定比對計算,從計算角度來分析受端系統慣量的變化對系統暫態穩定性的影響。31計算用數據、程序和模型計算使用華北電力設計院提供的華北、東北聯網工程系統計算用數據,使

14、用由美國引進、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開發改進的BPA電力系統分析程序。發電機數學模型:華北電網用Eq恒定模型;東北電網用E恒定模型。負荷模型采用40恒功率、60恒阻抗模型。未考慮調速器及調壓器的動態調節作用。32計算用運行方式和計算結果表1列出了計算用5種運行方式的差異和5種運行方式下大房線暫穩極限計算值。在大房雙回線潮流完全相同(為1403MW)情況下計算出的上述5種方式下大房2線的暫態有功功率擺動曲線見圖4。33計算結果分析就表1列舉的5種運行方式,對500kV大房1線0s三相短路、01 s切除故障線路情況進行暫態穩定計算結果的比對分析,以說明電網慣量的變化對大房雙回線暫態穩定水平的影響。比對

15、方式1與方式2:方式2大房線受端側系統慣量比方式1增大1倍多,送端側未變化。曲線2的功率擺動周期大于曲線1,說明聯網后大房線受端側系統慣量增大導致大房線兩側系統間的固有擺動頻率變低。兩曲線形狀差別很大,說明兩種方式下大房雙回線暫態穩定水平有差異。兩種方式下大房雙回線暫態穩定極限計算值,方式2(受端系統慣量大的方式)比方式1(受端系統慣量小的方式)低200MW左右。表15種運行方式下大房線暫態穩定極限計算值注:表中暫態穩定極限值計算誤差約為10 MW。圖4大房2號線暫態有功功率擺動曲線比對方式1與方式3:方式3相當于聯網前華北電網在遷西站新接入一座電廠;兩種方式下大房線受端系統慣量差別很?。ㄏ嗖?/p>

16、3左右),送端側不變,大房線受端側網絡變化不大;曲線1與曲線3的功率擺動幅度、頻率和形狀幾乎完全相同。說明聯網前大房線受端側遷西站僅接入一座容量僅占系統容量3左右的電廠,基本不影響大房線的暫態穩定水平。計算結果也表明,兩種方式下大房線計算暫態穩定極限值幾乎完全一樣。比對方式2 與方式4:方式4相當于聯網前華北電網在遷西站接入一座非正常慣量的電廠;兩種方式的系統慣量相同,送端側不變,大房線受端側網絡上有差別(方式2在遷西站接入東北電網,方式4在遷西站僅接入綏中電廠);曲線2與曲線4的功率擺動幅度、頻率和形狀基本相同,且兩種方式下大房雙回線暫穩計算極限值幾乎完全一樣。說明兩種方式下大房線的暫態穩定

17、水平相當;聯網后大房雙回線暫態穩定水平的下降主要與大房線受端側系統的慣量顯著增大(聯網后是聯網前的兩倍多)有關,與遷西站接入網絡的差異基本無關。比對方式2與方式5:方式5假設聯網前盤山為非正常慣量的電廠;兩種方式的系統慣量相同,送端側不變,大房線受端側網絡不一樣(東北電網絡接入與否);曲線2與曲線5的功率擺動幅度、頻率和形狀基本相同,且兩種方式下大房雙回線暫穩計算極限值幾乎完全一樣。進一步說明聯網后大房雙回線暫態穩定水平的下降主要與大房線受端側系統的慣量顯著增大有關,與故障后東北、華北電網間500kV聯絡線(綏遷線)的暫態功率擺動及聯網后引起的大房線受端側網絡參數的變化關系不大。34比對計算分

18、析結論通過比對計算分析,驗證了聯網后大房雙回線暫態穩定水平的下降主要與大房線受端側系統的慣量顯著增大有關,而與故障后東北、華北電網間500kV聯絡線(綏遷線)的暫態功率擺動及聯網后引起的大房線受端側網絡參數的變化關系不大。四、結束語    (1)我國電網中輸電線路或斷面的輸電能力一般是由其暫態穩定極限所確定的。大電網交流互聯可能會導致電網中一些線路或斷面的輸電能力發生較大的變化,有些可能增加,有些可能降低,對此各有關部門或單位應給予充分的關注。(2)可視為兩機系統的電網暫態穩定水平,不僅與整個系統機組的慣量和有關,而且與系統兩側機組各自慣量的大小有關。系統兩側機組慣量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到暫態過程中兩側系統間的擺動頻率及相對角度的變化過程,因而會影響到系統的暫態穩定水平。(3)大電網交流互聯引起電網中一些線路或斷面暫態穩定極限降低的情況,可能會發生在受端側電網互聯、送端側電網基本不變的線路或斷面上,如類似于華北電網山西至北京的500kV大房雙回線、東北電網黑龍江至吉林間的500kV線路上,其主要原因是受端系統慣量顯著增大。(4)需要指出的是,一些電力系統專業書中所見到的機組慣量大、電網穩定水平就高的提法,僅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