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黃帝內經驚蟄養生經-驚蟄排毒祛邪,警惕肝病的侵擾驚蟄在每年公歷的3月57日,這是一年中的第三個節氣。七十二候中驚蟄三候為“一候桃始華;二候(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驚蟄時節還要防風痹。因為早春多風,天氣乍暖還寒,忽冷忽熱,受風后容易發生關節肌肉酸痛,其特點是游走性的,可先后發生在肩、頸、腰等關節。養生方法是脫冬衣要晚,選擇藥物治療時,可服舒筋活絡丸或風濕骨痛丸等。這個時節最容易感染上病毒性皰疹,如帶狀皰疹,嚴重者會集中于腰部,俗稱纏腰火丹,要及時治療。飲食調養要根據節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
2、況而定。主要以“春夏養陽”為原則,可適當多吃能生發陽氣的食物。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故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養脾食物,還可以適當食用一些具有補益正氣作用的食療粥來增強體質。黃帝內經驚蟄養生經驚蟄節氣的氣候變化冷暖空氣交替頻繁:驚蟄時節,冷空氣盡顯余威,有時還會長驅直入;暖空氣與時俱進,勢力漸強,二者交替作用,顯示出冷暖交替、風晴雨雪的天氣特點。此時南方的陰雨天氣開始增多;北方則是干燥多風,有時伴有沙塵天氣出現。有諺語說“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可見初春乍暖還寒,氣溫忽高忽低,需要防寒保暖,補充水分。氣溫逐漸上升:“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裝
3、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所以中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黃帝內經驚蟄養生經驚蟄節氣的人體反應肝火旺盛: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尤其是老年人,易動怒,易患眩暈、中風等疾病。對年輕人來講,因為春天時人的陽氣驟然上升,引動體內熱氣,易出現長痤瘡、怕熱出汗、經期長等癥狀。所以,養肝方案除了要遠離煙酒、禁厚重口味的飲食,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滋陰清肝火。皮膚病的高發時期:這個時期,風疹、麻疹、水痘和皮炎等皮膚病的發生概率增高。另外,花粉過敏癥也容易發生于春暖花開的季節,癥狀為鼻子奇癢難忍,接連不斷地打噴嚏、流清涕,眼睛也經常流淚、發
4、癢。有的人還會出現頭痛、胸悶、哮喘等癥狀。容易感染病毒:驚蟄過后萬物復蘇,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肝病好發于此季,尤其是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發病時主要表現為發熱、惡心、嘔吐、肝區痛、肝腫大。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病毒除通過水、生活接觸傳播外,主要通過食品,尤其是食用未徹底熟透的毛蚶等貝殼類水產品傳播;好發年齡主要為15歲以上的青壯年。為做好預防措施,平時應注意飲食衛生,管住口。驚蟄節氣的養生原則提升氣血,陰陽調和:驚蟄過后,各種病毒和細菌在度過了隆冬之后也異常活躍起來,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因此養生應順應陽氣長盛、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
5、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平衡作息,調養飲食起居:驚蟄時的養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及自身體質差異進行精神、飲食、起居的調養。黃帝內經中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行,以使志生”。春天早睡早起,慢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通達。提高疾病預防意識:驚蟄時節是春暖花開的日子,又是疾病多發的時期。因而,這一節氣中必須做好一些疾病的預防工作。由于春季與肝相呼應,養生不當則易傷肝,要重點保護肝臟。溫熱健脾,多甘少酸應適當多吃溫熱食物:雖然冬季已經過去,但仍有余寒未清,人體內的陽氣已經蘇醒,開始生發、壯盛,此時可以吃些溫補的食物御寒助陽。例如韭菜、大蒜、洋蔥、香
6、菜、生姜、蔥,這些食物性溫,味辛,可以驅散風寒,抑制病菌。應少吃酸味食物:中醫認為,春天里,人體的肝氣容易亢奮,名醫孫思邈有“春日應該省酸”之說。雖然適量酸味對補養肝氣有益,但如果本身已經亢奮的肝再攝入過多的酸味,會造成肝氣過旺的現象,反而傷肝,肝受損了勢必傷及脾胃。應適當多吃甘味食物:甘味對補脾氣最有益,脾臟強健了,可以輔助肝氣。甘味食物具有滋養、補脾、潤燥、補氣血、解毒及緩解肌肉緊張的作用,有助于脾的運化作用。性溫味甘的食物有:谷類如糯米、黑米、高粱、燕麥;蔬果類如南瓜、扁豆、紅棗、桂圓、核桃、板栗;肉類如牛肉、鯽魚、鱸魚。推薦驚蟄養生菜花生鹿筋豬骨湯:取花生200克,鹿筋100克,豬骨5
7、00克,紅棗6顆,生姜3片,鹽、植物油、醬油各適量。花生去殼、紅棗去核后,均洗凈,稍浸泡;鹿筋洗凈,溫水浸泡至軟;豬骨洗凈,用刀背敲裂。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大火煲沸后,改為小火煲約3小時,最后調入適量鹽和植物油即可。花生、鹿筋可撈起,拌入醬油佐餐食用。此湯補脾暖胃、強筋壯骨。肉末蘑菇燒豆腐:取豬肉50克,蘑菇30克,豆腐400克,醬油10克,蔥、姜、鹽、料酒、植物油各適量。將豬肉剁成肉末;蘑菇洗凈用溫水泡,切成小方丁,泡蘑菇的水留用;再將豆腐切成小方塊,沸水焯過備用;蔥、姜洗凈切末。炒鍋燒熱后放植物油加熱,先把豆腐煎至兩面黃,撥在一邊,再下蘑菇、蔥、
8、姜、肉末,煸炒至透。然后將豆腐撥下,加入料酒、泡蘑菇的水、鹽、醬油同燒,至入味即可。此菜補益氣血、健脾醒胃。宜用健脾潤肺、清火解毒的藥膳野菊花飲:滋陰清肝火首選野菊花。野菊花歸肺、肝經,有疏風清熱、解毒的作用。驚蟄時節,氣溫變化大,這時多喝一些野菊花茶,可預防感冒、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風火頭痛,也可有效治療因肝氣生發太過而形成的春困、頭重腳輕、流鼻血等癥狀。用菊花15克,黃芪、甘草各20克,開水沖,代茶飲,適用于咽痛干咳、頭暈目眩等癥。黨參黃芪粥:取黨參10克,黃芪15克,大米100克,將黨參、黃芪洗凈后放入適量的水中浸泡30分鐘。再用小火煮沸40分鐘,去除中藥后,放入大米煮成粥,食用。此粥具
9、有益氣固表、增強體質的功效。養眠忌怒,多做和緩運動養足睡眠:人體的皮膚在寒冷的冬天里受到刺激,毛細血管收縮,汗腺和毛孔閉合。驚蟄過后,氣溫升高,身體的毛孔、汗腺、血管開始舒張,皮膚血液循環也旺盛起來。這樣一來,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隨著天氣變暖,新陳代謝逐漸旺盛,耗氧量不斷地加大,大腦的供氧量也就顯得不足了。加上氣溫回暖的良性刺激,使大腦受到某種抑制,因而人們就會感到困倦思睡,總覺得睡不夠。因此,驚蟄節氣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為身體提供足夠的精力支持。忌怒火,保持精神愉悅:快樂的情緒會加快體內系統的循環,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細胞。而怒氣傷肝,是古代養生家最忌諱的一種情緒,“怒氣一發,則氣逆而
10、不順”;否則,肝氣太盛,易患頭暈、目眩、中風和精神疾患。所以,我們要學會通過發泄和轉移,使怒氣消除,切忌妄動肝火。驚蟄宜做和緩運動:春季的自然界呈復蘇之勢。與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樣,此時,人體各臟器的功能都處于比較低的狀態,運動器官也不例外,如四肢關節、肌肉還處在“蘇醒前期”,若運動幅度大,運動量大,對身體的傷害是巨大的。所以,應以和緩的運動為主,如走路、慢跑、打太極拳等。重在保暖:驚蟄節氣逢“九九”到九盡,冷空氣活動還比較頻繁,需要注意防寒。牙齦疼痛拔合谷穴將拇指和食指張成45時,位于骨頭延長角的交點即是合谷穴。合谷穴屬于手陽明大腸經的穴道,大腸經從手出發,沿手臂外側,一直到頭面部,是一個很重
11、要的穴位。拔合谷穴有清泄明陽、祛風解毒、疏經通絡、鎮痛開竅的功效。一般宜用小號罐拔合谷穴,留罐1015分鐘。經常拔罐可使牙齒健康,治療時應將手握成拳狀后再拔,效果會更好。在合谷穴常拔罐還能保持大腸氣血暢通,起到養顏、抗衰老的作用。預防驚蟄易得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蟄是藏的意思,驚蟄的意思就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同時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因此,春季也是流行性疾病多發的季節,諸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甲型肝炎、腮腺炎、肺炎等。流感是這個節氣最易發生的病毒性感染病,并且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體質弱的老人,要注意保暖。另外,也可選擇中藥預防。貫眾、板藍根、葛根、藿香
12、、生甘草各9克煎服,每日1劑,連服3日,可起預防作用。黃帝內經春分養生經春分天門開戶,順勢養陽正當時春分為每年公歷的3月57日。春分是春季的中分點,春分這個節氣平分了春季的90天,在這一天,南北半球的晝夜時間相同。春分也是一年四季中陰陽平衡、寒溫各半的時節,所謂“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在養生上,因為春分交節的這幾天,天氣變化頻繁,溫度與濕度往往相差很大,氣候劇變時,如果人體不能適應,會導致人體的平衡失調,體弱者就容易生病,像眩暈、失眠、月經失調、痔瘡等癥都是春分前后的多發病。春分時節,舊病容易復發。這是因為春分時,人的氣血一半在里面,一半在外面,人體隨著氣溫升高,陽氣越來越盛
13、,大量氣血從里向外走的過程中,最容易出現問題,從而引發故疾,如心臟病、關節炎。腎陽不足的人,春分還易得五更瀉。因為,春分是陰陽平衡的時節,人體內陰陽隨著節氣開始“爭斗”,對陽虛之體,陽弱不能與陰平衡,于是陽虛的本質更易顯露出來,所以常發生五更瀉,又叫雞鳴瀉。患者一般舌苔白,脈沉而弱,怕冷,發病時間一個是凌晨500700腹瀉,另一個是餐后瀉,就是完谷不化的腹瀉。這類患者平時可常喝干姜燉雞湯。對腰以下發涼者可吃附子理中丸或金匱腎氣丸,以溫中扶陽。黃帝內經春分養生經春分節氣的氣候變化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這是說春分后,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并
14、有閃電。春分一到,雨水也開始明顯增多,平均地溫已達到10以上,人們明顯感覺到陣陣暖意。而春分節氣過后,氣候變得溫暖,雨水也更加充沛,陽光非常明媚。“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黃帝內經春分養生經春分節氣的人體反應氣血活動加強:在春季,新陳代謝最活躍,人體血液正處于最旺盛的時期,激素水平也呈現高峰。此時易發常見的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關節炎進入多發期:在這個節氣,尤其中國南方地區常陰雨連綿,低溫與暖溫交替出現,陰雨季節,濕氣較大,容易引發風濕性關節炎。情緒容易不穩定:春暖花開,萬物復蘇,春天是個美好的季節,但對于部分人來說,35月是心
15、理疾患高發的月份。春天潮濕陰郁,時而晴暖,時而陰雨,容易使情緒起伏不定。如果神經系統適應變化能力差,很容易出現煩躁不安、敏感多疑、失眠、情緒不穩定、易發脾氣、易疲勞等。肝氣開始亢盛:由于氣候溫和,人們開始喜歡到戶外參加各種活動。這時肝臟所藏之血開始流向四肢,人們的精神活動也開始活躍起來。黃帝內經春分養生經春分的養生原則保持陰陽平衡:養生應該因時而變。根據時節的變化改變養生方法,從生理和心理上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這是養生保健的關鍵。人的身體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平衡,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陰虛或陽虛。只要設法使太多的一方減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陰陽再次恢復原來的平衡,疾病自然就會消失于無形
16、了。加強運動: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記載,“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是說人體應該根據不同時期的陰陽狀況,除了保障臟腑、氣血、精氣等器官生理運動外,也要保持腦力、體力和體育運動的和諧一致,達到“供銷”關系的平衡。春分時節,春光明媚、百花盛開,是到郊外踏青運動的好時候,可在這個時節與親朋好友結伴出行,增強體質。黃帝內經春分養生經健脾祛濕,寒熱均衡健脾祛濕:春分與驚蟄同屬仲春,此時肝氣旺,腎氣弱,故在飲食方面要戒酸性食物,多吃辛味食品。同時,由于肝氣旺,易克脾土,而且春季雨水多,濕氣重,飲食也要注意健運脾胃,健脾祛暑。飲食上可多吃姜、蔥、懷山藥、枸杞子、土豆、菜花、蕎面、雞肉、鯉魚、鯽魚等。保持寒
17、熱均衡:可根據個人體質進行飲食搭配,如吃寒性食物魚、蝦,最好佐以溫熱散寒的蔥、姜、酒等;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陽之物時,最好配以滋陰的蛋類。另外,春天肝氣旺可傷脾,因此要注意多食甜味的食物,如紅棗、菠菜、薺菜、雞肉、雞肝等;少吃酸味的食物以養脾,如番茄、檸檬、橘子等。科學合理的膳食,有助于在春分時節調理機體陰陽平衡,助陽類菜肴配上滋陰食材一起食用,多吃甜少吃酸以養脾,都是為了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黃帝內經春分養生經推薦春分養生菜山藥扁豆鯉魚湯:取白扁豆30克,懷山藥40克,干姜3克(或生姜15克),鯉魚1條(約500克),鹽、料酒各適量。先將鯉魚剖腹,去鱗、鰓及內臟,洗凈;白扁豆洗凈;懷山藥洗凈切塊
18、。將鯉魚入鍋加水適量,與白扁豆、懷山藥、干姜同煮1小時,加入鹽、料酒適量調味即可。此湯可健脾祛濕。核桃仁炒韭菜:取核桃仁100克,韭菜300克,植物油、鹽、白糖各適量。將韭菜切成段;鍋內放油加熱,放入核桃仁炒至金黃色撈出;改用大火放入韭菜段煸炒至九成熟后,加鹽,放入核桃仁,加白糖,煸炒幾下即可。此菜可健胃、補血、潤肺。黃帝內經春分養生經藥補宜潤肺為主,兼顧脾胃天冬蘿卜湯:先將天冬15克切成兩三毫米厚的片,用約2杯水,以中火煎至一杯量時,用布濾過,留汁備用。再將火腿150克切成長條形薄片,蘿卜300克切絲,鍋內放雞湯500毫升,將火腿片先下鍋煮,煮沸后,放入蘿卜絲,并將煮好的天冬藥汁加入,蓋鍋蓋
19、煮沸后,加鹽調味,再略煮片刻即可,食前可調入蔥花、雞精。天冬有清肺降火、滋陰潤燥的功效,蘿卜可通氣助排便。此湯可潤肺健脾胃。柴胡莧菜豆腐湯:柴胡10克,莧菜500克,豆腐1盒,鹽5克。柴胡洗凈,加水5碗熬湯。將莧菜洗凈切段,豆腐切小方塊。待柴胡湯熬剩下約3碗水時下豆腐和莧菜,煮熟后加鹽調味即可。此湯在春分時節飲用可以疏肝解郁、調和氣血,更好地發揮肝臟解毒的效果,可保護肝功能。黃帝內經春分養生經生姜紅糖飲可治老人春分易患的五更瀉五更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早上500700的時候,一些老人會從睡夢中醒來,沖向廁所拉肚子,有的人還伴有腹部的一種陰寒凝滯的冷痛,腹瀉以后這種冷痛的情況才得以緩解。 中醫認為,這
20、種瀉是因為腎陽不足,導致了命門火衰,命門之火不能溫煦脾土,也就是不能幫助脾胃腐熟水谷,消化吸收,運化失常就會出現腹瀉。五更時分正當陰氣最盛、陽氣未復,在這種特定環境下,虛者愈虛,再加上這個時候晝夜溫差大,也就形成了五更瀉。春分時天氣溫差大,人們很容易著涼,也會引起腹瀉。對于五更瀉,多喝生姜紅糖飲是有效的治療辦法。可以將生姜洗凈,切成薄片,用米醋浸腌24小時即可。每次用3片生姜加適量紅糖,以沸水沖泡代茶,經常飲用有止瀉效果。另外,五更瀉還可服用附子理中丸。黃帝內經春分養生經預防容易在春季復發的精神類疾病人心情不暢,情志抑郁時,自然會影響到肝臟的藏血功能,而如果肝氣不疏,郁熱化火,就會擾亂神明,最
21、終也會影響到心臟的功能,進而“氣血凝滯腦氣”,人就會焦慮狂躁,這也是一部分精神類疾病發病時的表現。春分時節,可以用刮痧方法預防精神類疾病的發生。刮拭時,用刮痧板的長邊,與皮膚成45,刮拭背部右側,要從內向外刮拭;再沿著胸部肋骨走向慢慢刮拭右側的肝膽區,重點刮拭期門穴,中等力度,方向是由內至外。刮至出現痧痕為止。黃帝內經清明養生經清明踏青越野,與自然同氣相求清明在每年公歷的4月46日。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時叫踏青)的好時候。此時氣溫升高,又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的說法。清明養生貴在與自然同氣相求。從立春到清明整整兩個月,其間
22、經過雨水、驚蟄、春分,至清明時節大地漸暖,到了清氣上升的時候。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明,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而大地明,養生保健重在與自然同氣相求。那么如何與自然同氣相求?飲食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人的許多病都是因為在飲食起居中逆于自然而生。春屬木,肝屬木,在此節氣中肝陽易亢,清明節氣前后也是高血壓的易發期,高血壓患者要高度重視。現代醫學也證實,春天的氣候變化大,心腦血管病患者適應性較差,容易出現血壓增高、頭痛、頭暈、失眠的癥狀,還易發作心絞痛。在精神調養方面,人們應當減輕和消除異常的情志反應,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暢。經常到森林、河邊散步,多呼吸新鮮空氣,并進行適
23、當的體育運動。黃帝內經清明養生經清明節的氣候變化雨水增多:清明,取其天清地明之意,此時大地正呈現出桃花初放、楊柳低垂的清秀景致。此時的天氣,除交接的那幾天有可能出現倒春寒,基本上不會再出現降溫的天氣。但這一節氣的明顯特征是多雨。氣候溫暖:時至清明,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都在10以上。“清明時節,麥長三節”。華南地區氣候溫暖,春意正濃;黃淮地區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油菜已經開花;東北和西北地區小麥也進入拔節期。大江南北直至長城內外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黃帝內經清明養生經清明節氣的人體反應過敏性疾病增多: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各種花的花粉會在空氣中飄浮,一些過敏性體質的人吸入后會引起過敏性疾病。疾病
24、多發:陰雨天氣壓低,空氣中氧氣相對減少,使人感到沉悶,人們有時會感覺血壓升高,呼吸不暢,還可能誘發其他多種疾病。黃帝內經清明養生經清明節氣的養生原則呼吸新鮮空氣:清明是外出踏青的最佳時節,此時不僅能游覽山水,還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氣。尤其是郊外的空氣中含有“空氣維生素”之稱的負離子,吸入人體后不僅能作用于末梢感受器官,調節大腦神經系統,還能促進細胞新陳代謝活動及肺的換氣功能和造血功能,從而使人感到大腦清醒,精神振奮。警惕過敏:花粉的傳播程度跟濕度、溫度和風速有很大關系,春暖花開時節,氣溫高、空氣干燥、風速大,花粉的擴散量就大。所以,在春天花粉擴散的高峰期,特別是在大風或天氣晴好的日子,有花粉過敏癥
25、的人應減少外出。清明時期,萬物抽芽,百花吐蕊,花香四溢,過敏性體質的人更易皮膚過敏。蕁麻疹、過敏性鼻炎、哮喘病等,也都是這個節氣的高發病。這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過敏的中藥及維生素C等,如出現氣粗、呼吸困難的要立即就醫。黃帝內經清明養生經多吃新鮮蔬果,清補養肝多食新鮮蔬菜:清明時節的養生注重與自然同氣相求,應多食用當時、當季、當地產出的水果。這類水果與當地、當時的季節相適應,能幫助人體自我調節。這時應多吃韭菜、香椿、薺菜等時令蔬菜,以及紅薯、白菜、蘿卜、芋頭等具有溫胃祛濕作用的蔬菜。清明時宜清補:清明正是冷空氣與暖空氣交替相遇之際,天氣一會兒陽光燦爛,一會兒陰雨綿綿。人體往往因為濕氣侵入而覺
26、得四肢發麻,因此在飲食調理中,除了要利水排濕之外,還要適當養血舒筋。這里特別推薦桑椹薏苡仁燉白鴿,此湯既利水滲濕,又養血舒筋,同時還有祛風止痛的功效,不燥不涼,是春天補益的良品,同時還能輔助治療血虛風痹。如肩關節凝痛,伴有上肢麻痹、面色晦黃、頭昏、耳鳴等,這些都屬于血虛風痹癥。清明時多飲用,效果更顯著。黃帝內經清明養生經推薦清明養生菜薺菜冬筍:取凈熟冬筍300克,薺菜100克,熟胡蘿卜20克,鹽、雞精、植物油、水淀粉、雞湯各適量。凈熟冬筍切成片狀;薺菜擇洗干凈,用沸水焯一下,過涼后擠出水分,切成粗末;熟胡蘿卜切成末備用。鍋內放油燒熱,投入冬筍塊略炒,加入雞湯、鹽、雞精,燒沸后放入薺菜、水淀粉勾
27、稀芡,開鍋后放進胡蘿卜末,裝盤即可。此菜具有降壓、清熱、利尿的作用。口蘑白菜:取白菜250克,口蘑100克,醬油、白糖、鹽、雞精、植物油各適量。白菜洗凈切成3厘米的段,口蘑洗凈,一切兩半。油入鍋內燒熱后,將白菜段入鍋炒至七成熟,再將口蘑、醬油、白糖、鹽入鍋,炒熟后,放入雞精攪拌均勻即可。此菜清熱除煩,還可益胃氣、降血脂。黃帝內經清明養生經藥膳調養以養肝舒筋最為重要因清明多雨水,氣候忽冷忽熱,人體常濕困、四肢麻痹,所以藥物調理除了要利水滲濕外,還要適當補益,以養肝舒筋最為重要。山藥決明荷葉飲:山藥決明荷葉飲,可補益肝腎、滋潤血脈、降血壓。清明時節如果風動肝火,引起肝火上炎型高血壓,就可將30克荷
28、葉放入紗布袋中,與15克決明子水煎15分鐘,再放入60克切成小丁的山藥,小火煮10分鐘,過濾留汁,分為早晚服用。每日1劑,效果非常好。此飲具有補肝腎、舒筋脈的功效。老人補腎舒筋茶:有的老人因為肝腎不足、陰血虛弱引起的步履無力、腰膝酸痛等,就可以用石斛、牛膝、木瓜各15克,枸杞子30克,菟絲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效果非常好。此茶具有補肝腎、舒筋脈的功效。清肝瀉火養陰明目茶:將10克枸杞子、3克菊花、20克決明子同時用沸水沖泡,加蓋悶15分鐘后可開始飲用。可當茶喝,頻頻飲用,一般可沖泡35次。這道茶還有降壓降脂的作用。黃帝內經清明養生經清明多備衣,保暖有方法清明時節多雨是這一季節的特點,會有
29、寒暖交替的情況出現。這一節氣中對呼吸系統疾病要予以高度重視,不要過早換單衣,遵循“春捂秋凍”的養生原則,謹防感冒。俗話說,“二八月亂穿衣”,說的就是清明前后人們更換衣服總是過于頻繁。這個時節的天氣隨時可能轉變,特別是晝夜溫差較大,應該準備一件可以隨時穿脫的外套。如果寒邪傷于肌表,阻遏衛陽,稱為“傷寒”,一般會有發熱、無汗、頭項強痛、身痛、苔薄白、脈浮緊等癥狀。治療時宜辛溫解表,這時應多喝姜湯驅寒氣防感冒。黃帝內經清明養生經拔罐可治肩周炎取坐位,用單純火罐法吸拔肩部肩井穴、天宗穴,留罐1015分鐘。然后,在涌泉穴進行足罐拔罐,留罐1520分鐘。也可用單純罐法,在患側部位壓痛點上拔罐,讓患者保持坐
30、位或者側臥位,先按揉壓痛點,再用閃火法吸拔痛處及肩部周圍,留罐1015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黃帝內經清明養生經清明是過敏性鼻炎的高發期中醫認為過敏性鼻炎主要由于人體肺氣虛,衛氣不固,氣溫變化頻繁,再加上春季人體皮膚毛孔舒張,腠理疏松,不注意保暖,風寒乘虛而入所致。因此,每年這個節氣,過敏體質的人都應盡量減少外出,減少與花粉、干草、落葉等的接觸,注意保持室內衛生。另外,還可取煅魚腦石10克,冰片3克,研末和勻,取少許吸入鼻孔,每日每孔3次,交替使用。如鼻中發干,涂少許香油再吸入。黃帝內經清明養生經清明時節謹防過敏性哮喘病清明是桃花、櫻花等開放的時節,出門踏青的人又多,導致過敏性疾病成
31、了高發病。過敏性哮喘最常見的表現就是打噴嚏,每天數次陣發性發作,每次多于3個,一般多在晨起、夜晚或接觸過敏原后立即發作。過敏性哮喘發作期,可以飲用名方射干麻黃湯,用射干、半夏、冬花、葶藶子、款冬各10克,麻黃8克,生姜30克,細辛3克,五味子6克,魚腥草、野蕎麥各30克一起煎湯飲用,每日吃1服。痰黃加黃芩10克,痰多加陳皮、白芥子各10克,怕冷加荊芥、防風各10克。待發作期過后,癥狀有所緩解,則可用生黃芪30克,黨參20克,茯苓15克,防風、白術、陳皮、山茱萸各12克,補骨脂、款冬、冬花各10克一起煎湯飲用,有條件的還可以再加紫河車10克,每日吃1服。此外,哮喘患者外出時,要隨身攜帶沙丁胺醇或
32、特布他林氣霧劑,以備哮喘發作時緩解癥狀。需要注意的是,這兩種藥物24小時內不能超過8噴,否則毒副作用會明顯增加。黃帝內經谷雨養生經谷雨調暢情志,健脾祛濕喜迎夏每年4月1921日是谷雨節氣。谷雨節氣的名稱來自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說,表示這個時期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極為重要。谷雨節氣中雨水較多,有關節痛的人此時常常疼痛加重,生活起居中應注意保暖防寒,鍛煉身體。谷雨養生還要防病毒流行,容易發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行性腦膜炎等。要少到公共場所,多開窗通風,注意日常消毒,多鍛煉身體等。另外,谷雨季節還是皮膚濕疹病的高發期,這時保持個人的清潔衛生就很重要。這個時期,人們外出頻繁,全身陽氣易生
33、發外越,特別是陰虛患者,多因虛陽上擾,人體會出現口干舌燥、鼻干目澀、耳鳴等癥,潤養臟腑十分有益。谷雨養生首當育腎養陰,滋腎水涵肝木。谷雨前后應多食用滋陰的寒涼性食物,如香蕉、甘蔗等;其次要平抑肝陽,育腎柔肝;同時健脾益氣,培土生金,注意對脾土和腎陰的滋養。黃帝內經谷雨養生經谷雨節氣的氣候變化常言道,“清明斷雪,谷雨斷霜”,谷雨后的氣溫回升速度加快。中國古代將谷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嗚鳩拂其羽;第三候戴任降于桑”。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谷鳥提醒人們該播種了,然后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任鳥。谷雨節氣,東亞高空西風急流會再一次發生明顯減弱和北移,華南暖濕氣團比較活躍,西風帶自
34、西向東環流波動比較頻繁,低氣壓和江淮氣旋活動逐漸增多。受其影響,江淮地區會出現連續陰雨或大風暴雨。黃帝內經谷雨養生經谷雨節氣的人體反應神經系統反應較強烈:氣候處于濕熱交蒸狀態,容易患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谷雨節氣以后是神經痛的發病期,如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雖然雨水較多,但也有一段時間處于干旱之中。所以風濕、眩暈、癬瘡等癥也極容易發生。脈象如游魚:谷雨時節的氣候不溫不火,介于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之間,故氣血活動也介于夏冬之間的狀態。正如素問脈要精微論說“春日浮,如魚之游在波”,意思就是說春天人體的脈搏浮而滑利,好像魚兒游在水波之中。黃帝內經谷雨養生經谷雨節氣的養生原則
35、谷雨時節防神經痛:由于谷雨節氣后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因此這個時候是神經痛的發病期,如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日常起居應做好防范工作。過敏性體質需謹慎:由于天氣轉暖,人們的室外活動增加,北方地區的桃花、杏花競相開放,楊絮、柳絮四處飛揚,過敏體質的人應注意預防花粉癥及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在飲食上應減少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防胃病:谷雨時節,脾處于旺盛時期,脾的旺盛會使胃也強健起來,使消化功能處于旺盛狀態。其實人體在每個季節交替的前18天內,都會處于這種狀態,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營養的吸收,使身體能夠適應下一季節的氣候變化。可是飲食不當卻極易使腸胃受損,所以這一時
36、期也是胃病的易發期。胃病一般是指慢性胃炎與潰瘍病。保持心情舒暢可減少胃病的發生率。黃帝內經谷雨養生經疏肝清熱,健脾祛濕可多吃疏肝清熱、益肺補腎之品:如枇杷、茉莉花、薏苡仁、蜂蜜、桑椹、芝麻、花生、黃瓜、蒜薹、楊梅、番茄、木棉花等。還可多進食冬瓜、土豆、扁豆、香蕉、菠蘿、雞蛋、鯽魚、豬肉等健脾祛濕的食物。風寒濕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餅、西瓜、芹菜、螃蟹、田螺、蚌肉、海帶等生冷性涼的食物。熱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蔥白、白酒等溫熱助火之品。谷雨要除濕:谷雨后,降雨明顯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此時養生要順應自然的變化,通過人體自身的調節使內環境(人體內部的生理環境)與外環境(外界自然
37、環境)的變化相適應,保持人體各臟腑功能的正常。要堅持加強體育鍛煉,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出汗量,運用物理方法排出體內的濕熱之氣,與外界達到平衡。吃香椿正當時:谷雨前后的一段時間正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中醫認為,香椿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健胃、理氣、止瀉、潤膚、抗菌、消炎、殺蟲之功效。應注意的是,因鮮香椿中亞硝酸鹽含量較高,在食用前應先用沸水焯一下,亞硝酸鹽就會融在水里了。黃帝內經谷雨養生經推薦谷雨養生菜牛肉蔬菜湯:取牛肉、牛骨各500克,西芹200克,洋蔥、土豆、番茄各50克,蔥段、姜片、鹽、料酒各適量。牛肉切大丁,焯水后撈出;洋蔥去外膜并切除尾部,切片;土豆去皮,
38、切塊;西芹切大段;番茄去蒂,洗凈切塊。鍋中放水加入牛骨、蔥段、姜片,以大火煮沸后,將剩余材料及料酒一起放入鍋中,待煮沸后,改以小火將牛肉煮至熟爛,加鹽調味即可。此湯具有補中益氣。排骨湯:取豬排骨250克,雞精、料酒、鹽、蔥白、姜片各少許。豬排骨洗凈,剁成塊。將排骨塊下鍋干炸10分鐘,待排骨水分炸干呈灰白色時,加入鹽、姜片略燒。起鍋盛入沙鍋內,加清水約450毫升,置大火上煨2小時,再加入雞精、料酒、蔥白,移沙鍋在中火上,繼續煨30分鐘即可。此湯能滋陰強體,比較適宜春天食用。黃帝內經谷雨養生經宜用清熱祛濕的湯粥藥膳谷雨養生湯:此方為清代名醫吳鞠通名方。用鴨梨1/2個、荸薺5個、蓮藕30克,或用甘蔗
39、50克切碎與鮮蘆根15克、麥冬15克一起用沙鍋煎取藥汁1000毫升,于谷雨當天的9001100和17001900各取汁500毫升適溫飲用,可加冰糖調味。冰糖百合懷菊粥:冰糖百合懷菊粥可提高睡眠質量。將百合20克,使用前提前泡發;懷菊花68朵,提前泡發;大米、小米適量,淘洗干凈。水開后,加入大米、小米煮到比較綿的時候,將泡過懷菊花的水過濾雜質后倒入粥里一同煮,接著再倒入泡好的百合、懷菊花,加冰糖,煮上幾分鐘就可。此藥膳中的懷菊花清肝明目、解瀉消毒,百合潤肺、止咳,兩者共用能提高睡眠質量。懷菊花是“四大懷藥”之一,有平抑肝陽、疏風散熱、清利頭目、解毒消腫的功效,其花小、色白,稍透紫色、黃心、香味馥
40、郁,是最佳的藥用菊花。黃帝內經谷雨養生經注意天氣,早晚加衣谷雨節氣,風濕、眩暈、癬瘡等癥極易發生。這時的天氣雖以晴暖為主,但早晚仍有時冷時熱現象,早晚要保暖,避免不必要的疾患發生。總之,注意調養情志,合理飲食,就會減少疾病的發生。俗話說“谷雨寒死老鼠”,說的就是谷雨來,天氣忽冷忽熱,容易感冒。因此,要注意保暖,否則濕氣很容易從裸露的部位侵入體內。黃帝內經谷雨養生經針灸治神經痛,浴足溫經通穴肋間神經痛:中醫將其稱為“脅痛”。黃帝內經靈樞五邪說“邪在肝,則兩脅中痛”。從病因病機上講,肝位于脅部,其脈分布于兩脅,故肝臟受病,會出現脅痛的癥狀。治療以疏肝行氣,活血通絡為原則。坐骨神經痛:屬于中醫學的“
41、痹癥”范疇,痹有閉阻不通的含義,其病因不外乎風、寒、濕邪侵襲經絡,致使該經氣血痹阻不暢所致。治療坐骨神經痛以疏通經絡氣血為主,祛風、散寒、化濕,使營衛調和而痹病得解。三叉神經痛:病因病機多為感受風寒之邪,客于面部經絡,致使經絡拘急收引,氣血運行受阻,而突然疼痛。針灸對該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浴足溫經:木盆中倒入開水,待水溫合適時,雙足放于水中,溫經通絡510分鐘。同時,做深呼吸510次。再用食指或拇指點或按兩側三陰交穴、陰陵泉穴和血海穴各6次。開穴通絡,通過臟腑傳感,調整脾、腎、肝三經經絡及臟腑氣血陰陽平衡。谷雨節氣當令及前后各一天,酉時至戌時,也就是18002100時,進行浴足溫經最佳,此時為
42、治療胃經疾病的最好時機。黃帝黃帝內經立夏養生經養護心臟,多飲湯水防心火內經谷雨養生經每年公歷5月57日是農歷的立夏之日。“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前后,南方地區剛跨進夏季;華南其余地區氣溫為20左右,屬于暮春時節;而低海拔河谷則早在4月中旬即感夏熱,立夏時氣溫已達24以上,可謂夏日來臨了。四季中夏天屬火,“火氣通于心”,“暑易入心”,春夏之交,要重點關注心臟。因為立夏之后,人體氣血更加外向,出汗開始增多,心跳逐漸加快,所以更要注意調養心臟,不能過累過勞。睡眠要充足,早睡早起,順應自然。立夏時節,人們要重視精神的調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切忌大悲大喜,以免
43、傷心、傷身、傷神,為安度酷暑做好準備,使身體各臟腑功能正常。春夏之交,天氣已熱,各種細菌開始繁殖,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胃腸疾病的發生。黃帝內經立夏養生經節氣的氣候變化溫度明顯升高:中國將立夏作為夏季開始的日子,也習慣認為立夏是溫度明顯升高,農作物進入生長旺季的一個重要節氣。禮記月令解釋立夏說“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說明在立夏時節,青蛙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翻松泥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大自然表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南北雨量變化差異大:立夏前后,南方炎暑降臨,雷雨增多,而華北、西北等地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風,水分蒸發快,容易出現短暫的
44、干旱現象。黃帝內經立夏養生經節氣的人體反應天干物燥,人體易失水和上火:立夏之際,天干物燥,人體的水分容易通過出汗、呼吸而大量丟失,再加上天氣變化反復無常,人體易上火。人體的新陳代謝不能保持平衡和穩定,導致生理功能失調而致使大腦指揮失靈而引起“上火”癥候。具體表現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紅赤干澀、鼻腔熱烘火辣、嘴唇干裂、大便干燥等。能量消耗大:進入立夏節氣后,人體的心臟功能處于旺盛時期,新陳代謝加快,能量消耗比較大。所以,人體在白天所消耗的能量要靠晚上的睡眠來補充,如果睡眠不足,必然會破壞體內新陳代謝的平衡,使人精神委靡不振,進而影響身體健康。立夏節氣應從飲食上適當進補以促進睡眠。容易心煩氣躁:炎熱
45、天氣容易引起人的“心躁”,一定要戒躁戒怒,努力培養急事不驚、煩事不爭的心態。恰如嵇康在養生論中所說,夏季“更宜調息凈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也就是說,我們要做到心靜自然涼。黃帝內經立夏養生經節氣的養生原則養護心臟:心為陽臟而主陽氣,也就是說心為陽中之太陽,心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使之生機不息,而心與夏氣相通應,即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最強。立夏在農歷四月前后,天氣漸熱,植物繁盛,此季節有利于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在與節氣相交之時故應順之,是養護心臟的最好時機。保持平和心態:立夏以后,天氣轉熱,中醫學認為,“暑易傷氣”、“暑易入心”。在盛夏暑
46、日,尤其要重視精神養生,因為神氣充足則人體的機能旺盛而協調,神氣渙散則人體的一切機能遭到破壞。應重視精神的調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切忌大悲大喜,使機體的氣機宣暢,通泄自如,情緒向外,以免傷心、傷身、傷神,尤其是老年人更要做到這一點。黃帝內經立夏養生經宜多吃清熱生津的食物多食酸、少食苦:立夏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的時節,因此人體的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應多吃酸性食物,如魚、雞、瘦肉、鴨肉、豆類、芝麻、洋蔥、圓白菜、茄子、冬瓜、芹菜、蘆筍、南瓜、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楊梅、香瓜、桃等,少吃苦味食物,以補腎助肝,調養胃氣。多食生津止渴的食物:夏季因天氣炎熱而容易出汗,導致體內水分流失,
47、消化系統功能降低。此時宜多吃稀食,如早晚食粥,午餐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還可加入荷葉、綠豆等具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吃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平時還應多吃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桃、烏梅、草莓、番茄、冬瓜、莼菜、黃瓜等。鯉魚就是很好的利濕食物。立夏時節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以及過咸的食物,如咸魚、咸菜等。飲食要清淡:中醫認為立夏后陽氣上升,天氣逐漸升溫,如果此時人們還多吃油膩、易上火的食物,就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而出現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癥。同時,不可過食和濫食,否則容易傷害胃腸的消化功能。黃帝內經立夏養生經推薦立夏養生菜老鴨筍干湯:老鴨
48、1只,筍干60克,老干姜10克,鹽、料酒各適量。老鴨洗凈剁成大小均勻的塊,筍干用溫水泡發、泡軟撈出瀝干水,姜切成片。老鴨下沸水煮3分鐘撈出,過涼水,以去除血水。把老鴨放進沙鍋里,注入足量的涼水(3倍老鴨的量),大火燒沸,撇去湯表面的浮沫,放姜片和筍干,倒料酒,轉小火煲3小時,放鹽調味,再燜30分鐘。此湯具有利濕去暑的功效。鴨肉冬瓜湯:取冬瓜、鴨肉各500克,豬瘦肉100克,芡實、薏苡仁各50克,荷葉1片,陳皮5克,鹽、雞精各適量。鴨肉、豬瘦肉洗凈切塊,冬瓜連皮洗凈切塊,荷葉洗凈剪成小塊。以上四味與芡實、薏苡仁、陳皮一起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鴨肉熟爛,調入適量鹽、雞精
49、即可。夏季常喝此湯可滋陰養肝、健脾利濕。黃帝內經立夏養生經宜用補而不燥的藥膳五花茶:五花茶清肝熱、去心火。在藥店購買五花茶(金銀花、野菊花、槐花、玫瑰花、雞冠花),用藥前先把五花茶浸洗10分鐘,然后將五花放入煲中,大火煲沸后改用慢火煲大約10分鐘,喝時加入適量蜂蜜調味。五花茶的主要功效是清肝熱、去心火,也有清熱解毒、消暑祛濕、利小便、涼血和預防夏季風熱感冒的功效。麥冬西洋參飲:麥冬西洋參飲可解心煩,益氣。如果天熱易心煩、心氣弱的人,可用麥冬5克、西洋參35克泡水飲。黃帝內經立夏養生經多通風,要午睡居室通風消毒:立夏以后,人的新陳代謝開始活躍起來。室外活動愈加頻繁,活動量增大,加上夏季晝長夜短,
50、所以要調適好作息時間來順應立夏節氣以達到養生的功效。居室應保證通風,陽光照射過強的話可以拉上淺色窗簾避光。居室要加強消毒工作,防止各種病菌的滋生。堅持午睡:立夏以后,人在午后困意頗大,應順應此節氣堅持午睡,午睡對保障身體健康,減少某些疾病的發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預防多種心臟疾病的發生,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一般以30分鐘到1小時為宜,長時間午睡反倒讓人感覺沒有精神。睡覺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著涼受風。黃帝內經立夏養生經按摩內關穴養護心臟內關穴具有雙向調節心律的作用。若心跳快,按揉它可以減緩;若心跳過慢,按揉它又可以增加心率。按摩時,用一只手的
51、拇指置于對側手臂的內關穴上,稍微用力向下點壓,保持壓力不變,旋轉揉動,直至產生酸脹感,點揉1分鐘即可,再換對側。注意按揉時不可以憋氣。如果經常按揉,就可以感到一種莫名的刺激感沿著前臂內側傳至心臟,這就是要達到的刺激效果,但注意不可用力過度。一般堅持一兩個月,心煩、心悸、呼吸憋悶等感覺就會明顯減輕或消失。黃帝內經立夏養生經要預防立夏多發的心臟病由于夏季主氣為暑,暑屬陽、屬火。心也屬火,暑氣暑熱直通于心,故夏季的暑熱之氣最易傷心。此外,夏至之后,氣候特征是暑熱漸生,氣壓低、濕度大,這也會加重心臟負擔,容易使人感到胸悶、氣短。暑邪侵襲心臟的表現為憋氣、心慌、頭暈、心動過緩、心動過速等,也有部分中老年
52、人出現胃痛、背痛、手麻等癥狀。從夏至開始,暑熱之邪逐漸旺盛,最易引發或加重中老年人的心臟疾患。中醫有“未病先防”的理念,所以應及早采取一些措施,避免誘發心血管疾病。心臟不好的老年人夏至后每天至少應保證6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并應堅持午睡。同時要注意飲水,可防止血黏度上升,每日飲水15002000毫升,最好分810次飲用,平均每次飲200毫升左右。飲食上,每次吃飯不要太飽,宜淡不宜咸。還應注意鍛煉方式不要過于激烈,最好選擇散步、打太極拳等。黃帝內經小滿養生經未病先防,清熱除濕正當時每年公歷5月2022日為小滿節氣。小滿含義是夏熟作物的子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進入小滿節氣以
53、后雨水開始增多,故民間有俗言“小滿小滿,江滿水滿”。因此,小滿節氣的到來往往預示著夏季悶熱潮濕的天氣即將來臨。小滿節氣的養生要做好防熱防濕的準備,否則極易引發風濕等病。小滿作為夏季的第二個節氣,也是陽氣最為旺盛的節氣之一,天氣漸趨炎熱,人們容易感到心浮氣躁,人的情緒波動也較大,所以平時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小滿時節,萬物繁茂,生長最旺盛,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處于最旺盛的時期,消耗的營養物質為一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多。所以,應及時適當補充,才能使身體五臟六腑不受損傷。但在飲食調養方面,宜以清淡的素食為主,忌肥甘滋膩的食物,可多吃有清熱、化濕、養陰作用的食物,如紅小豆、薏苡仁、黃瓜等。黃帝內經小滿養生經節
54、氣的氣候變化每年5月21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60時為小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小滿正是適合水稻插秧的季節。小滿還意味著炎熱夏季的開始,是從初夏向仲夏過渡的階段。小滿也是收獲的前奏,這個節氣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較茂盛,小麥的子粒逐漸飽滿,小滿夏收作物已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長旺盛,進入了夏收、夏種、夏管三夏大忙時期。黃帝內經小滿養生經節氣的人體反應皮膚病多發:夏季悶熱潮濕,因起居不當必將引發風疹、風濕、汗斑、濕疹、腳氣等,正是皮膚病發作的季節。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中說“邪氣中經,則身癢而隱疹”。可見,古代醫學家對此早已有所認識。消化功能減弱:小滿過后,雨水多起來
55、,天氣悶熱潮濕,中醫稱之為“濕邪”。人體的脾“喜燥惡濕”,受濕邪的影響最大。很多人一到雨季就會有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功能減退的癥狀,還常伴有精神委靡、嗜睡、身體乏力、不想喝水、舌苔白膩或黃膩等,中醫叫做“濕邪中阻”。黃帝內經小滿養生經節氣的養生原則小滿節氣正值五月下旬,氣溫明顯升高,雨量增多,所以這一節氣中,要注意氣溫變化大,隨時添加衣服,不要著涼受風而患感冒。又由于小滿節氣多雨潮濕,若貪涼臥睡必將引發風濕癥、濕性皮膚病等疾病。在小滿節氣的養生中,要特別提出“未病先防”的養生觀點,就是在疾病沒發生之前,做好各種預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發生。黃帝內經小滿養生經清淡健胃,多吃苦味食物多吃健胃食
56、物:夏季蔬菜水果相對比較多,在保證清潔衛生的條件下能生吃的盡量生吃。如果想增加食欲,可以適當吃點苦味的食物,苦味食物不僅有清火的作用,同時淡淡的苦味還能增進食欲,有健胃的作用。另外,要適當補充蛋白質。蛋白質來源一種是動物性蛋白質,以清蒸魚最好;一種是植物性蛋白質,以攝取豆類食物最好。清淡清爽飲食可防皮膚病:此節氣是皮膚病的易發期,所以飲食調養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熱利濕作用的食物,如紅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黃瓜、蘆筍、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藕、胡蘿卜、番茄、西瓜、山藥、蛇肉、鯽魚、草魚、鴨肉等。忌食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如動物脂肪;也要忌食酸澀辛辣、性屬溫熱助火
57、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蔥、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羊肉、狗肉、鵝肉等。黃帝內經小滿養生經推薦養生菜粉葛玉米心煲排骨:取粉葛1個(700克左右),甜玉米4個,排骨500克,蠔豉6粒,紅棗6顆,陳皮1片,水、鹽各適量。粉葛洗凈去皮,最好撕去硬根,切塊;甜玉米去衣洗凈,剝取玉米粒;蠔豉用水稍微搓洗一下;紅棗洗凈拍扁去核;陳皮浸軟,刮去內瓤;排骨洗凈切塊,焯水撈起沖凈。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鐘,轉小火煲1.5小時,加適量鹽即可食用。此菜具有清熱祛濕、生津止渴之功效。冬瓜水鴨湯:取冬瓜1000克,水鴨1/2只,薏苡仁100克,陳皮1/4片,生姜3片,鹽適量。上述材料分別洗凈。冬瓜連皮連子切厚塊;薏苡仁、陳皮稍浸泡;水鴨去尾部、腸雜,切塊。將材料與生姜一起放入瓦煲內,加入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共享單車停放點規劃規劃設計方案
- 設計院項目管理流程
- 管廊安全施工專項施工方案
-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集美大學《半導體芯片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揚州大學《證券投資交易模擬》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城市職業學院《算法與數據結構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工程學院《視覺檢測技術及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哈爾濱廣廈學院《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和田職業技術學院《軟件質量保證與測試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矢車菊簡介課件
- 民法典與醫療損害
- 基于大數據的西安游客行為分析研究
- 創業法律風險防范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溫州大學
- 2023年安全員繼續教育題庫800道及答案(考點梳理)
- 走向未來:國際經濟合作(青島工學院)知到智慧樹章節答案
- 【MOOC】3D工程圖學-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全國青少年數獨比賽U8
- 2024年北京大學強基計劃物理試題(附答案)
- 冷凍產品采購合同范例
- 中職課件:職業道德與法治全冊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