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這110個成語,你就讀懂了《論語》丨可讀_第1頁
記住這110個成語,你就讀懂了《論語》丨可讀_第2頁
記住這110個成語,你就讀懂了《論語》丨可讀_第3頁
記住這110個成語,你就讀懂了《論語》丨可讀_第4頁
記住這110個成語,你就讀懂了《論語》丨可讀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記住這110個成語,你就讀懂了論語 可讀中國經濟網新媒體 2018-11-03 18:20:43論語,一部不朽之作,影響了兩千年來的中華文明。書中的許多警句格言,廣為流傳。你可知道,出自論語的成語典故,竟有 110個之多! 1、哀而不傷解釋:憂愁而不悲傷,形容感情有節制;此外也形容詩歌、音樂優美雅致,感情適度c 常用來比喻做事情沒有過頭。出處:論語八信:“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12、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解釋:終日:整天。整天吃飽飯,什么事也不關心。出處: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13、北辰星拱 解釋:北辰:北極星;拱:環繞北極星高懸不動,群星四面環繞。舊時比喻治理國家施行德政

2、,天下便會歸附。后比 喻受眾人擁戴的人。出處: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共,同“拱”。)14、比而不周解釋:搞幫派,但是不團結。指壞人為謀求私利勾結在一起,做事沒有原則、背棄忠信。出處: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5、屏氣凝神解釋:屏氣:暫時抑止呼吸;凝神:聚精會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出處:論語鄉黨:“攝齊開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16、博施濟眾解釋: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17、博文約禮解釋:約:約束 廣求學問,恪守禮法。出處:論語雍也:“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1

3、8、不恥下問解釋:不把向學問、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成可恥的事。形容謙虛、好學。出處: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19、不得其死解釋: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對惡人的詛咒。出處: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10 不舍晝夜解釋:舍:停止,停留。無論白天黑夜都不止息。出處: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1、不亦樂乎解釋:原意是“不也是很快樂的嗎?”現用來表示程度極深,達到極致。出處: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2、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解釋:不擔任某職務,就不去過問某職務范圍內的事。出處:論語泰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3、察言觀色解

4、釋:察:詳審。留意別人的言語、臉色來揣摸別人的心意。出處: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114、志士仁人解釋:指有遠大志向和高尚道德的人。出處: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115、成人之美解釋:成:成全,幫助人使他成功。成全別人的好事。出處: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6、從心所欲 解釋: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樣便怎樣。也代指七十歲。出處: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7、大動干戈解釋:干戈:古代的兩種武器。合用作武器的通稱,代指武力、戰爭。大規模地動用武力進行戰爭。也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出處:論語

5、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 18、待價而沽解釋:沽:賣。等有了好價錢才賣。比喻有才能的人等待機會才肯出仕效力。出處:論語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119、簞食瓢飲解釋:一簞食,一瓢飲。形容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出處: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120、當仁不讓解釋: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后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出處: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于師。”121、道不同,不相為謀解釋: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出處: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122、道聽途說解釋:道、

6、途:路。路上聽來的,又在路上傳說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出處:論語陽貨:“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123、惡衣惡食解釋:惡: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形容生活儉樸。出處:論語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124、耳順之年 解釋: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六十歲的代稱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125、發憤忘食解釋: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出處: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126、犯上作亂解釋:犯:干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出處:論語學而

7、:“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127、肥馬輕裘解釋:裘:皮衣。騎肥壯的馬,穿輕暖的皮衣。形容闊綽。出處:論語雍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128、斐然成章解釋: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出處:論語公冶長:“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載之。”129、分崩離析解釋:崩:倒塌;析:分開。崩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出處:論語季氏:“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130、父母之邦解釋:指祖國。出處:論語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131、剛毅木訥解釋:剛:堅強;毅:果決;木:質樸;訥:說話遲鈍,此處指言語謹慎。孔子稱頌人的

8、四種品質。出處:論語子路:“剛、毅、木、訥,近仁。”132、割雞焉用牛刀 解釋: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著花大氣力出處: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133、各不相謀解釋:謀:商量,計義。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辦事,不互相商量。出處: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134、恭而有禮解釋:恭:恭敬;禮:禮節。恭敬又有禮節。出處: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1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釋: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出處:論語衛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 友其

9、士之仁者136、攻乎異端 解釋:指鉆研和實行儒家以外的主張,也指斥責異端。出處:論語為政:“攻乎異端,斯害也已。”137、過猶不及解釋:過:過分;猶:象;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出處: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138、怪力亂神解釋:指關于怪異、勇力、叛亂、鬼神之事。出處: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舌L、神。”139、后生可畏解釋:后生:年輕人,后輩;畏:敬畏。年輕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過前輩。出處:論語子罕:“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解釋:義:應該140、患得患失 解釋:患:憂患,擔

10、心。擔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失掉。形容對個人得失看得很重。出處:論語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141、誨人不倦解釋:誨: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出處: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42、不念舊惡解釋:念:記在心上。不計較過去的怨仇。出處:論語公冶長:“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143、見義勇為見到應該做的事情就去做 出處: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14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釋: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出處: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45、既往不咎解釋:咎:責怪。原指已

11、經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怪了。現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備出處:論語八信:“成事不說,逐事不諫,既往不咎。”146、見賢思齊解釋: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相等。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出處: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47、盡善盡美解釋: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出處:論語八信:“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148、敬而遠之解釋:表面上表示尊敬,實際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諷刺話。出處:論語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149、舉一反三解釋: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出處: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俳

12、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150、侃侃飄飄解釋:形容和悅而從容不迫地談話。出處: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飄飄如也。”151、空空如也解釋:空空:誠懇,虛心。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形容一無所有。出處:論語子罕:“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152、巧言令色解釋: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出處:論語學而:“巧言令色,鮮矣仁。”153、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解釋:樂:喜愛,愛好。有人喜愛山,有人喜愛水。比喻各人的愛好不同。出處:論語雍也:“知者樂山,仁者樂水。”154、樂以忘憂解釋: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形容非常快樂。出

13、處: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155、樂在其中解釋:喜歡做某事,并在其中獲得樂趣。出處: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156、良師益友解釋:良,好;益,有幫助。能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出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 友便佞,損矣。”157、苗而不秀解釋:苗:指莊稼出苗;秀:莊稼吐穗開花。指莊稼出了苗而沒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資質,卻沒有成就。出處: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158、敏而好學解釋:敏:聰明;好:喜好。天資

14、聰明而又好學。159、敏于事,慎于言解釋:敏:奮勉,慎:小心 辦事勤勉,說話謹慎。出處: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160、鳴鼓而攻之解釋:比喻宣布罪狀,遺責或聲討。出處: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161、名正言順解釋: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出處: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162、內省不疚解釋:指自我反省,內心并不感到慚愧不安,即沒有做有愧于心的事。出處:論語顏淵:“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163、能近取譬 解釋: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別人著想出處:論語

15、雍也:“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164、以文會友解釋:指通過文字來結交朋友。出處:論語顏淵:“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人。”165、匹夫不可奪志解釋:比喻即使對一個普通的人,也不能隨意改變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堅定,不可動 搖。出處: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166、披發左衽解釋:左衽:衣襟向左掩。披頭散發,衣襟左開,借指異族入侵為主。出處:論語先問:“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16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解釋:慮:考慮;憂:憂愁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 的考慮。出處:論語衛靈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168、任重道遠解釋:任:負

16、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形容責任重大。出處: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169、非禮勿視解釋:不合乎禮的事不看。出處:論語顏淵:“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170、三十而立解釋:指人在三十歲前后有所成就。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 171、三月不知肉味175、生榮死哀解釋:很長時間感受不到肉味的鮮美。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它事情 也借用來形容幾個月不吃肉。出處: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172、殺身成仁解釋:成:成全;仁:仁愛,儒家道彳惠的最高標準。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后泛指為了維護正義事業而舍棄自己的生命。17

17、3、色厲內荏解釋:色:神色,樣子;厲:兇猛;荏:軟弱。外表強硬,內心虛弱。出處: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穿寄之盜也與。”174、三思而后行解釋: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經過反復考慮,然后再去做。出處: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冉,斯可矣。 解釋:活著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出處:論語子張:“其生也榮,其死也哀。”176、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解釋:舊時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定。常用作事勢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 意。出處:論語顏淵:“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177、升堂入室解釋:古代宮室,前為堂,后為室。比喻學識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18、,逐步達到 很高的成就。出處:論語先進:“由也開堂矣,未入于室也。”178、手足無措解釋: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出處: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179、是可忍,孰不可忍解釋:是:這個;孰:那個 原意是這樣的事他都忍心干得出來,還有什么事干不出來呢。現指絕不能容忍。出處:論語八信:“孔子謂季氏,八信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80、食無求飽解釋:飲食不要求飽。指飲食要節制。出處: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181、逝者如斯解釋: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出處: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182、述而不作解釋:述:

19、闡述前人學說;作:創作。指只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說,自己不創作。出處: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183、死而后已解釋: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罷手。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而奮斗終身。出處: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184、駟不及舌解釋:駟:古時由四匹馬拉的車;舌:指說的話。一句話說出口,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話說出來,再也無法收回。出處: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185、四海之內皆兄弟解釋:世界各國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樣。出處: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186、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解釋:

20、四體:指人的兩手兩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谷。形容脫離生產勞動,缺乏實用的生活知識。出處: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 ”187、中庸之道 解釋: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出處: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188、溫故知新解釋: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的經驗,能更好地認識現在。出處: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189、文質彬彬解釋:文:文采;質:實質;彬彬:形容配合適當。原形容人既有文采又樸實,后形容人文雅有禮貌。出處: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

21、子。”190、無為而治解釋:無為:無所作為;治:治理。自己無所作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后泛指以德化民。出處: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解釋:小德:小節;出入:偏離標準 指不必嚴格要求的一些小節。出處:論語子張:“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192、血氣方剛解釋:血氣:精力;方:正;剛:強勁。形容(年輕)人精力正旺盛。出處:論語季氏:“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193、學而優則仕解釋:優:有余力。學習了還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后提拔當官。出處:論語子張:“子夏日: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1

22、94、朽木不可雕解釋: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局勢敗壞無法逆轉。出處: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土虧也! ”195、循循善誘解釋:循循:有次序的樣子;善:善于;誘:引導。指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導別人進行學習。出處: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196、言必信,行必果解釋:信:守信用;果:果斷,堅決。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出處: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硅硅然小人哉197、言必有中解釋:中:正對上。指一說話就能說到點子上。出處: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198、言不及義解釋:及:涉及;義:正經的道理。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的。出處: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199、言而有信 解釋:說話靠得住,有信用。出處: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00、一言以蔽之解釋:蔽:遮,引伸為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思無邪。曾子曰:唯。子出,出處: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101、一以貫之解釋:貫:貫穿。用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