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教材)_第1頁
花生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教材)_第2頁
花生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教材)_第3頁
花生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教材)_第4頁
花生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教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學單元一 走近花生生產花生又名落花生,也稱長生果、落生,歷史上曾有落花參、落地松、萬壽果、千歲子等名稱的記載。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種植面積僅次于油菜,居油料作物第2位,在世界油脂生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學子單元一 花生生產概述教學子單元二 花生的生長發育 一、花生種子的生長發育二、花生營養器官的生長發育三、花生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一)花序和花器的形態1、花序 花序是著生花的變態枝,有時也稱生殖枝或花枝。花生的花序屬于總狀花序。有的花序軸很短,只著生13朵花,稱短花序;有的花序軸較長,可著生47朵花,稱長花序。花序著生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主莖上著生花序側枝的每一節上均著生花

2、序,稱連續開花型;另一種是主莖上部不著生花序側枝的基部12節或13節只長營養枝,不長花序,以后的幾節著生花序不長營養枝如此交替,稱交替開花型。圖1-8 花生花器構造1. 花的外觀;2. 雄蕊及雌蕊的柱頭;3. 花的縱切面(1)旗瓣;(2)翼瓣;(3)龍骨瓣;(4)雄蕊管;(5)花萼管;(6)外包葉;(7)內包葉;(8)萼片;(9)圓花藥;(10)長花藥;(11)柱頭;(12)花柱;(13)子房花序有以下4種類型:短花序:有的花序軸很短,只著生13朵花,近似族生;長花序:有的花序軸很長,著生47朵花,甚至10朵花以上。混合花序:有的花序上部又長出羽狀復葉,不再著生花朵,變成生殖營養枝。復總狀花序

3、:有的品種在側枝基部,有幾個短花序族生在一起。疏枝亞種品種在子葉節側枝基部可見好幾個短花序叢生。2、花器的形態 花生的整個花器由苞葉、花萼、花冠、雄蕊、雌蕊五部分組成(圖1-8)。苞葉2片分外苞葉和內苞葉,包圍在花萼管的最外層。花萼位于苞葉之中,下部聯合成一個細長的花萼管,上部有5枚萼片。花冠為蝶形,從外向內由1片旗瓣,2片翼瓣、2片龍骨組成,雄蕊和雌蕊包含在龍骨瓣內。雄蕊10枚,通常2個退化,8個發育成花藥,在8個花藥中,有4個較大。成熟也早,先散粉;另4個較小,發育慢,散粉晚。雌蕊位于雄蕊管內,由柱頭、花柱和子房三部分組成。子房上位1室,內有1至數個胚珠。(二)花芽分化與開花1、花芽分化

4、當幼苗側枝長出24片真葉時,花芽就開始分化。一個花芽從分化到開放,一般需要2030天。花芽分化的總進程大致可分為8個時期:(1)花芽原基形成期。莖節上葉腋間生出較寬平的花芽圓錐體。(2)花萼分化期。花芽原基出現12天后,花芽圓錐體側部出現萼片原始體突起,萼片原始體進一步伸長,覆蓋在圓錐體上方。 (3)雄蕊心皮分化期。萼片內側出現雄蕊原基,圓錐體頂部分化為心皮原基。(4)花冠分化期:在萼片與雄蕊原基之間,出現花冠原基突起。(5)胚珠、花藥分化期。在心皮腹縫線上出現胚珠原始體,雄蕊原基已明顯分化為花藥和花絲兩部分。(6)大、小孢子母細胞分化期。在藥室表皮下出現一些小孢原細胞,以后發育成小孢子母細胞

5、(花粉母細胞)。同時,胚珠原始體產生內胚珠與外胚珠,珠被以內是一些珠心細胞,其中一個珠心細胞發育成雌性孢原細胞,最后形成大孢子母細胞。(7)雌、雄性生殖細胞形成期。花粉母細胞經減數分裂形成四分體,不久彼此分離成為花粉粒。大孢子母細胞經減數分裂,形成線形四分體,其中1個在合點附近,3個在珠孔附近(隨后消失)。(8)胚囊形成、花粉成熟期。在合點附近的大孢子開始分裂,形成內含7個細胞、8個核的胚囊,最后胚囊中的細胞逐漸消失,只剩下2個細胞,3個核,即一個核的卵細胞和兩個核的中央細胞,同時花粉粒逐漸成熟。環境條件影響花芽分化。氣溫高,分化快;水分不足,分化延遲。花生花芽分化開始的早,出苗時或出苗前就分

6、化。當第一朵花開放時,就標志著花芽進入分化盛期,而分化盛期以前的花芽多為有效花。從植株形態上看,團棵期是有效花芽大量分化的關鍵期,分化的花芽為早期花芽,開花授精后,絕大多數能結飽滿莢果,對產量和品質起決定性作用。團棵后分后分化的花芽,中期開花,受精后部分結飽果或秕果;始花后分化的花芽,后期開花,為無效花。2、開化受精 花生播種后3040天,主莖展開葉89片時即可開花。花生的花在清晨太陽升起時開放,每天早晨57點開花,6月份5:30左右,7、8月份在6點鐘左右,9月份開花時間較晚,陰雨天開花時間延遲。一朵花開放從旗瓣微裂到完全張開為準,約需1小時。(1)開花過程。幼蕾膨大,開花前一天傍晚花瓣膨大

7、,夜間花萼管迅速伸長次日清晨開花前12小時,花藥開裂受精。開花后57小時,花粉管達到花柱基部,開花后1218小時,完成受精。在開花前一天傍晚,萼片微裂,花萼管伸長,至夜間花萼管迅速伸長,花藥接近柱頭,在開花前45小時,雄蕊即可與雌蕊接觸,將花粉散出粘于柱頭,即為授粉,這時花瓣還未展開,龍骨瓣還緊包花蕊,所以花生是自花授粉作物,也叫閉花授粉。授粉后花粉粒在花柱頭上發芽,長成花粉管,約在受粉后57小時,花粉管即可達到花柱基部。12小時左右,花粉管尖端即可進入珠孔,穿進胚囊。這時管壁破裂,放出兩個精核,一個與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另一個與兩個極核結合成胚乳核,這叫雙受精。莢果先端的胚珠不受精的機率較多

8、,所以花生收獲時,常見到單粒莢果。開花后能受精結實的花的花稱為有效花。由于某些外界條件的影響,或形態或生理的原因而未能受精和不結實的花稱為無效花。(2)開花順序、開花期和開花量。花生植株各分枝、各節位以及各花序上的花,大體按由內向外,由下向上,左右輪番開放或同時開放。花生屬無限開花型植物,花期很長。在大田生產上推廣品種從始花到終花需60120天。如氣候條件適宜,有些品種直到收獲取時還零星開花。品種類型之間也有差異:珍珠豆型早熟品種(如白沙1016)花期最短,出苗始花需2025天,始花終花5060天;普通型中熟品種(如魯花4號),花期較長,出苗始花需2530天,始花終花8090天。花生花期長,花

9、量多,在群體條件下,單株開花總量40200朵。單株開花量有由少到多,再由多變少的過程。單株開花最多的一段時間叫盛花期,習慣上叫單株盛花期。連續開花型品種在始花后1525天可達單株盛花期;交替開花型品種在始花后2030天可達單株盛花期。單株盛花期是花生進入營養生長旺盛期的標志。(三)果針形成和入土花生具有地上開花、地下結實的基本特性。圖1-9 花生果針的伸長與入土1、果針的形態和伸長過程 開花受精后,子房基部的分生組織細胞迅速分裂,大約36天形成暗綠色或暗紫色的子房柄。子房柄連同先端的子房合稱果針。果針向地彎曲伸長入土的過程叫下針(圖1-9)。由于果針在植株上著生的位置不同,從可見到入土的時間也

10、不一致,一般生長在基部的果針,約46天即可入土,并且入土較深,離地10厘米以上的果針入土結果能力減弱。有的因久不入土而干枯。2、影響果針形成和入土的因素(1)溫度。開花期適溫是日平均2528。氣溫過高或過低,開花數量下降,花的發育和受精就會受到嚴重影響。(2)空氣濕度。下針期間,空氣相對濕度以70%80%為宜,如果低于50%,成針率則顯著降低。(3)土壤水分。以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60%70%為宜。施肥數量、光照長短和種植密度等對果針形成、入土也有較大影響。(四)莢果形成和發育圖1-10 花生莢果果形1.普通形;2.斧頭形;3.葫蘆形;4.蜂腰形;5.蠶繭形;6.曲棍形;7.串珠形1、莢果

11、的形態和構造 花生的果實屬于莢果,果殼堅硬,黃白色或黃褐色(因品種而異),全身有縱橫網紋,有深淺不同的束腰。花生果前段突出的部分叫“果嘴”。花生的莢果形狀一般分為7種(圖1-10),即普通形(莢果有兩室,束腰淺,果嘴后仰不明顯)、斧頭形(莢果大多兩室,束腰深,后室與前室成一拐角)、葫蘆形(莢果多為兩室,束腰深,果嘴不突出,果形如亞腰葫蘆)、蜂腰形(莢果多為兩室,束腰深,果嘴不突出,果形如蜂腰)、繭形(莢果多為兩室,束腰淺,果嘴不突出,果形如蠶繭)、曲棍形(莢果有三室以上,先端一室稍向內彎曲,形如曲棍,果嘴突出)和串珠形(莢果多在三室以上,各室之間有束腰但不明顯,整個莢果呈棒狀,內部的種子排列成

12、串珠狀)。花生莢果由果殼和種子組成。果殼厚,成熟后不自行開裂。果殼內壁顏色由白變黃再變褐,成熟時為深褐色。莢果一般二室以上,室間無橫隔。莢果內的種子一般為2粒,也有3、4粒的。花生莢果的大小與品種類型有關,但同一品種的莢果由于氣候、土質、栽培條件、著生部位、莢果形成先后等眾多因素的影響,果形大小及重量都有很大變化。按品種固有形狀和正常成熟莢果百果重的大小而分大果型(百果重200克以上)、中果型(百果重150200克)和小果型(百果重150克以下)。圖1-11 花生莢果發育過程2、莢果發育過程 子房從開始膨大到莢果成熟,莢果發育的全過程大致可分為莢果膨大和莢果充實兩個階段。莢果膨大階段也叫結莢期

13、,主要表現為莢果體積急劇增大,果針入土后710天呈現雞頭狀幼果,1020天體積增長最快,2030天長到最大限度。這時果殼肥厚,木質化程度低,網紋不明顯,莢果含水量大,可溶性糖分多,油分很少。莢果充實階段也叫飽果期,主要表現為莢果干重迅速增大,這時莢果大小已經固定,果殼變厚變硬,網紋明顯,種皮漸薄,水分、糖分減少,含油量顯著增加。在莢果發育的同時,種子幼胚亦隨著發育,其發育過程大體上分為原胚分裂期、組織原分化期、子葉分化期、子葉伸長期、真葉分化期、真葉伸長期、子葉節分枝生長期和子葉節分枝形成期等8個時期(圖1-11)。3、影響莢果發育的因素。(1)水分。結莢期結果層土壤水分以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

14、%70%為宜。飽果成熟期土壤水分以田間最大持水量的50%60%為宜。干旱影響莢果的發育,一是影響細胞膨壓;二是結果區干旱阻礙莢果對鈣的吸收,這種影響主要發生在莢果發育的前30天。當結果區干燥時,即使花生根系能吸收充足的水分,莢果也不能正常發育。(2)養分。莢果發育期間需要豐富的氮、磷、鈣等元素。氮可由根、果同時吸收供應。根部吸收的鈣很少運往莢果,所以鈣主要依靠莢果自身吸收,當結果層缺鈣時,易出現空果、秕果現象。缺鈣和鉀過多時,果殼組織中果膠鈣類物質不足,致使果殼疏松,易受微生物侵染,爛果增加。每生產1千克莢果(干重)大致需消耗碳水化合物1.75千克。因此,在產量形成期有機營養供應是否充足,分配是否協調,是影響莢果發育的基本因素之一。(3)溫度。莢果發育期間,結果層土溫以2530為宜。在此范圍內,溫度愈高莢果發育愈快。從果針入土到莢果成熟,中晚熟大花生約需大于10的有效積溫600670。大于15的有效積溫低于450時花生尚可形成秕果,但當低于300時只能形成幼果。(4)黑暗和機械刺激。子房膨大必須在無光的土壤中進行,特別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