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晉文之事》導學案_第1頁
《齊桓晉文之事》導學案_第2頁
《齊桓晉文之事》導學案_第3頁
《齊桓晉文之事》導學案_第4頁
《齊桓晉文之事》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齊桓晉文之事導學案【學習目標】1積累文言文的重要詞語和重要句式。2、理解孟子的保民而王的思想。3、分析鑒賞本文出色的論辯藝術,品味運用多種論辯技巧和修辭方法的引人入勝的論辯語言,增強鑒賞能力?!緦W習重點】積累文言文的重要詞語和重要句式?!緦W習難點】欣賞本文中孟子的論辯特色。【方法指導】本文篇幅較長,涉及到的文言基礎知識較多,同學們要反復誦讀,理解文意,積累文言知識。在此基礎上深刻領會孟子的政治主張,感受孟子論辯的藝術魅力,并學有所用?!局R鏈接】 孟子思想 性本善(凡人都可以為堯舜)。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本)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封建時代士大夫進退的準則)。 富貴不能淫,

2、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對國君傲然視之)。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義也。寫作背景: 戰國時期,列強紛爭,以征伐為能事,各國諸侯國君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蒞中國而撫四夷”的霸主地位。對外連年征戰,對內盤剝人民,于是就出現“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孟子?離婁上)的慘烈局面,致使廣大人民“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過著苦難的生活。而齊國在東方諸侯中又號稱強國,齊宣王子承父業,野心勃勃,在稷下擴置學宮,招攬學士,任其講學議論。孟子這時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齊宣王身邊供職。于是,孟子便 在一次齊宣王問有關齊桓晉文稱霸之

3、事的時候,針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闡發他的“發政施仁”,改革政治,實行“王道”的主張了,這就是著名的齊桓晉文之事。誦讀孟子名言:1、仁則榮,不仁則辱。2、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3、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4、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5、盡信書則不如無書。6、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7、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

4、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8、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9、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10、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學習過程】一、梳理文意:準確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掌握重點字詞和特殊句式(加點的為重點字詞,劃橫線的為特殊句式)。1、閱讀“齊宣王問曰可”這部分對話。(1)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2)德何如,則可以王矣?(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2、閱讀“何由知吾可也?君子遠庖廚也?!保?)王見之,曰:牛何之?(2)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3)王無異于百

5、姓之以王為愛也。(4)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3、閱讀“王說王請度之?!保?)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乎?(3)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4、閱讀“抑王興甲兵其若是,孰能御之?!保?)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2) 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求魚也。5、閱讀“吾惛結尾”(1)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2)此惟救死惟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

6、矣。(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二、閱讀與品味:本文中孟子的基本政治主張是什么?三、探究與對話:(1)孟子是怎樣一步步說服齊宣王接受自己的政治的?(從孟子的論辯藝術角度來分析)(2)在當今的社會現實中,你能否發現孟子思想的影子?四、作業布置:翻譯下列短文。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及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痹唬骸笆繋煟íz官)不能治士,則如之何?”王曰:“已之?!痹唬骸八木持畠炔恢危瑒t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友情提示:1、注意文段中關鍵的詞:妻子:妻子兒女;之:往;比:等到;反:通“返”;餒:饑餓。2、注意文段中關

7、鍵的句子:則如之何?譯為:該怎么辦呢?五、課堂小結:齊桓晉文之事節選自 。它的主要內容是寫 勸說 放棄 ,采納“ ”的政治主張的經過。生動準確地闡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張,鮮明地表現了孟子因勢利導,善于 的寫作特點。六、學習反思【知識卡片】兼詞及其用法古漢語中,有的字代表了兩個詞的結合。兼有兩個詞的意義和用法,這樣的字便成為兼詞。常見的有“諸”、“焉、“曷”、“盍”這種字的讀音有的是它代表的兩個詞的聲音的拼合,如:“諸”是代詞“之”和介詞“于”(“于”古音“w”)的合音。下面,把常用兼詞的具體用法介紹一下?!爸T”字用在句中是兼代詞“之”和介詞“于”兩個詞,而用在句尾時,則見代詞“之”和語氣詞“乎”兩個詞。如:(1)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愚公移山)。 (2)乃賞成,獻諸撫軍(促織) 。(3)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莊暴見孟子)。 句(1)(2)的“諸”為“之于”的合詞,而句(3)的“諸”為“之乎”的合詞?!把伞弊骷嬖~一般都用在句尾,既可兼“于之”或“于是”又可兼“于彼”。如:“(1)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勸學)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