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實驗活動1 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和性質 導學案(答案不全)1 / 7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實驗活動 1 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和性質【實驗目的】1.學習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2. 加深對氧氣性質的認識。【實驗用品】大試管、橡膠塞、膠皮管、玻璃導管、集氣瓶、水槽、鐵架臺、酒精燈、玻璃片、細鐵絲、木條、棉花、火柴高錳酸鉀、木炭、澄清石灰水【實驗步驟】(一)研究討論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的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實驗步驟可用七個字概括:“ _、_ 、_、_、_ 、_ 、1、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注意:(1 )為什么要檢查裝置的氣密
2、性?(2)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2、裝:在集氣瓶中裝滿水并向試管中裝入藥品高錳酸鉀,在試管口塞上棉花團。(1)在裝滿水的集氣瓶內,如果有氣泡會有怎樣的影響?圖 277 加熱髙逮酸鉀制氣氣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實驗活動1 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和性質 導學案(答案不全)2 / 7(2) 為什么要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實驗活動1 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和性質 導學案(答案不全)3 / 73、定: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大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1)為什么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2)伸入試管中的導管不能過長,應微露膠塞。為什么?4、 點: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3、。注意:物質加熱的原則:先均勻,后集中。為什么酒精燈火焰在試管下方來回的移動?然后對高錳酸鉀部位進行加熱。5、收: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注意:為什么要在氣泡連續出現時才開始收集?或說剛開始有氣泡放出時為什么 不立即收集?6、離:先把導氣管從水槽中拿出。7、熄:再熄滅酒精燈。注意:實驗完畢后,為什么要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相反操作會造成什么后果?(二)探究用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實驗步驟(檢、裝、固、收)(1)檢:連接儀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2)裝:試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然后倒入適量的過氧化氫,塞上帶導管的單孔膠塞。(若有長頸漏斗 則從長頸漏斗中加入液體),但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須伸入液面
4、下的原因是:(3) 固: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鐵夾夾在距離管口約()處。(4)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收集滿氧氣后將集氣瓶口蓋好玻璃片,正放在實驗臺上。(三)試驗氧氣的性質練習:討論如下問題: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實驗活動1 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和性質 導學案(答案不全)4 / 71、為什么木炭要由上往下緩慢伸入集氣瓶?2、為什么要在燃燒鐵絲的集氣瓶中放少量的水或放細沙?燃燒碳時為什么不放?燃燒硫要放水嗎?放細沙行嗎?為什么?3、如果某同學制得的氧氣不純,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總結:實驗室制取氧氣:1、藥品:2、反應原理:3、收集方法和原理:4、檢驗和驗滿:5、
5、實驗裝置:6、操作步驟:(以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為例)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實驗活動1 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和性質 導學案(答案不全)5 / 77、注意事項:課堂練習1.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列操作會使測定結果偏大的是( )A. 裝置漏氣B. 藥匙中放入的紅磷量不足C. 點燃紅磷伸入瓶中時,沒有立即塞緊瓶塞D. 紅磷燃燒結束后,沒等裝置冷卻就打開彈簧夾2. 下列有關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 在制氧氣的裝置中,發生裝置內的導氣管不宜過長,以利氣體導出B. 排水法收集氧氣時,導管必須接近瓶底,否則水不易排出C. 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如果集氣瓶內導管太長,
6、無法操作,也不利于排水D. 給試管里固體加熱時,試管口略向下傾斜是防止水倒流炸裂試管3. 下列關于催化劑的認識中正確的是()A. 催化劑在反應后質量減小B. 催化劑用一次就不能再用了C. 催化劑能增加生成物的質量D.催化劑能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彈簧夾紅磷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實驗活動1 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和性質 導學案(答案不全)6 / 7解釋集氣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熱量量筒中的水:通 過水體積的變化 得出O2 體積集氣瓶中的水:冷卻濺落熔融 物,防止集氣瓶 炸裂集氣瓶中的水:水先將集氣瓶 內的空氣排凈,便于觀察氫氣 何時收集滿5.從氮氣、氧氣、氖氣、二氧化碳中,選擇符合下列題
7、意的氣體填空:(1)_太空飛行人員需要攜帶的氣體是。白熾燈泡內含有的氣,體是_。電工“測電筆”內充有的氣體是 _。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氣體是 _。6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1純凈的氮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2密度與空氣相差不大,3氮氣能與氫氣在高溫、高壓并有催化劑的條件下生成氨氣,4氮氣難溶于水,5氮氣還能與氧氣在放電的條件下生成無色的一氧化氮氣體,6一氧化氮不溶于水,7一氧化氮在常溫下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4.下列實驗的容器中,其解釋沒有體現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B實驗裝置、一氧氣丄卜硫V-J磕在氧氣中燃燒紅-測定空汽中氧氣含量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實驗活動1 氧
8、氣的實驗室制法和性質 導學案(答案不全)7 / 78氮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4/5,9氮氣和氬氣的混合物用來填充燈泡,使燈泡經久耐用。(1)以上描述的是氮氣的物理性質的是 _,是氮氣的化學性質的是 _,是氮氣的用途的是 _(填序號)實驗室要收集氮氣時,應采取_,是因為_ 。(3)用文字表達式表示下列化學反應:1氮氣與氫氣的反應 _;2由一氧化氮生成二氧化氮的反應 _ 。將氮氣和氬氣的混合物充入燈泡,是利用了它們的 _ 性。7.寫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1)生成物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化合反應(2)生成物中有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的分解反應(無催化劑):(3)生成黑色固體的化合
9、反應(4)_既不是化合反應,也不是分解反應的氧化反應:_ 。8.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測定有多種方法。甲生設計了如圖 1所示的實驗方案:在燃燒匙內盛過量紅磷,點燃后立即插入集氣瓶內,塞緊橡皮塞,待紅磷火焰熄滅,集氣瓶冷卻至室溫,打開鐵夾,水進入集氣瓶。回答下列問題:圖1圖2(1)實驗中盛放過量紅磷的原因是 _,反應結束后,打開鐵夾,水自動進入集氣瓶的直接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實驗活動1 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和性質 導學案(答案不全)8 / 7原因是_查閱資料得知,二氧化硫氣體能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乙生設計了一個圖 2 所示的方案,裝置和操作同甲類似硫粉燃燒熄滅后,將滴管中的氫氧化鈉
10、濃溶液滴入集氣瓶中,也可得出正確的結果。如不增加滴管,實驗就不能成功,說明實驗不能成功的原因是 _ 。(3)_ 查閱資料得知,鎂條不僅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還能與氮氣反應,能否用鎂條代替紅磷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 含量(填“能”或“不能”)_,這會使測量的結果(填“偏大” “偏小”或“不變”)。課堂練習答案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實驗活動1 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和性質 導學案(答案不全)9 / 71.C 2.B 3.D 4.A5. (1)氧氣(2)氮氣(3)氖氣(4)二氧化碳6. (1)(2)排水集氣法氮氣難溶于水,密度與空氣相比相差不大氮氣+ 氫氣僅代擁氨氣一氧化氮+氧氣 f 二氧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交通噪聲屏障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范文參考)
- 工業機器人升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范文模板)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塔城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英語 含解析
- 重慶市黔江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卷 含解析
- 幼兒園乘公交車安全教育
- 鄭州黃河護理職業學院《地下水水力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黑白木刻版畫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綿陽飛行職業學院《商務大數據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黎明職業大學《材料分析與測試技術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社會經濟統計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醫院醫生電子處方箋模板-可直接改數據打印使用
- 非車險發展思路及舉措的想法
- 2023年4月全國自學考試00387幼兒園組織與管理試題及參考答案
- 合肥工業大學電磁場與電磁波(孫玉發版)第5章答案
- 心肌梗死的心電圖表現課件
- 中學數學教學中數學史的運用,數學史論文
- 幼兒園開辟小菜園的教育價值及實施策略探究 論文
- 《老鼠阿姨的禮物》說課稿
- 白內障的手術護理配合
- 中國醫科大學大學物理期末考試試卷(含答案)
- 組織行為學 馬工程課件5 第五章 領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