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與電子基礎知識培訓_第1頁
電工與電子基礎知識培訓_第2頁
電工與電子基礎知識培訓_第3頁
電工與電子基礎知識培訓_第4頁
電工與電子基礎知識培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電工與電子基礎知識培訓第一部分 電氣安全基礎知識一、觸電的種類和方式2.人體的觸電方式L1L2L3.單相觸電(2)兩相觸電L1L2L3.(3)跨步電壓觸電 雷電流入地時,或載流電力高壓線落到地時,會在導線接地點及周圍形成跨步電壓。當人體受到跨步電壓的作用時,電流就會從一腳經胯部流到另一腳下形成回路,造成跨步觸電。.L1L2L3GNDU1U2U3.(4)懸浮電路上的觸電.二、電流傷害人體的因素(1)感知電流 引起人的感覺的最小電流稱為感知電流。成年男性約為電流的有效值的1.1毫安,成年女性約為0.7毫安。(2)擺脫電流 觸電者能自主擺脫電源的最大電流稱為擺脫電流。男性的最小擺脫電流為9毫安,女性

2、為6毫安。(3)致命電流 在較短時間內危及生命的電流稱為致命電流。2.與觸電時間的長短有關 通電時間愈長,愈容易引起心室顫動即電擊危險性就愈大。技術上常用觸電電流與觸電持續時間的乘積(叫電擊能量)來衡量電流對人體的傷害程度。若電擊能量超過150mA.s時觸電者就有生命危險。3.與電壓的高低有關4.與頻率的高低有關5.與電流的路徑有關電流的不同路徑對人體的傷害6.與人體的狀況有關7.與人體的電阻大小有關三、安全電壓四、觸電原因及預防措施2.預防直接觸電的措施3.預防間接觸電的措施4.保護接地和保護接零L1L2L3.M.保護接地2.保護接零L 1L 2L 3MN保護接零正確接法L1L2L3N保護接

3、零正確接法L1L2L3.N保護接零錯誤接法L1L2L3.N保護接零錯誤接法五、觸電急救2.脫離電源后的判斷3.對不同情況的救治(二)口對口人工呼吸法(三)胸外心臟擠壓法六、防雷常識2.雷電的危害(1)電磁性破壞(2)熱性質的破壞(3)機械性質的破壞(4)跨步電壓破壞3.防雷常識七、電氣火災的撲救(二)帶電滅火1、在無法切斷電源的情況下應帶電滅火。2、撲救初起火的電氣火災,可用二氧化碳、“1211”或干粉滅火器進行撲救。3、用水滅火時要注意做好絕緣措施。(三)充油電氣設備和旋轉電動機的火災撲救1、如果只是容器外面局部著火,而設備沒有受到損害,可用二氧化碳、“1211”、干粉滅火器等進行帶電滅火。

4、2、如果火勢較大,應先切斷電源,然后用噴霧水槍或用水撲救。3、如果設備容器受到破壞,噴油燃燒,應切斷電源,并設法將油放入事故儲油池,用大量泡沫滅火劑撲滅。4、充油設備起火量,不能用水噴射只能用泡沫覆蓋堵塞。5、在撲救旋轉電動機火災時,為防止設備的軸和軸承變形,可先把電動機轉速放慢再進行撲救。第二部分 電工基礎知識一、電路的基本概念(二)電路中的主要物理量1、電流 電荷的定向移動就形成電流。2、電壓 單位正電荷經任意路徑由A端運動到B端電場力所做的功。3、功率 單位時間內電路元件上能量的變化量。4、電能 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三)電阻元件的電壓、電流關系R+-IU=IRR+-IU=-IR2、電阻

5、元件的功率 P=RI2=U2/R3、 功率與電能的關系 W=Pt 1度=1kWh=3.6106J(四)導線截面積的選擇500V單芯橡皮、塑料電線在常溫下的安全載流量二、簡單的直流電路R 1R 2R 3I.(1)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電阻之和) R=R1+R2+R3(2)串聯電路的電壓分配(跟它的阻值成正比)U1= _R1R1+R2+R3UU2= _R2R1+R2+R3UU3= _R3R1+R2+R3U(3)串聯電路的電流分配(處處相等) I=I1=I2=I3(4)串聯電路的功率分配(跟它的阻值成正比)P1=I2R1 P2=I2R2 P3=I2R32、電阻的并聯及分流將若干個電阻元件接在兩個共

6、同端點之間稱為并聯電路。R1R2I.+-UI2I3.(1)并聯電路的總電阻(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電阻倒數之和)R_1R1_1R2_1=+R=R1.R2_R1+R2只有兩個電阻串聯時,則有(2)并聯電路的電壓分配(并聯各支路電壓相同) U=U1=U2(3 )并聯電路的電流分配(各支路電流之和等于總電流) I=I1+I2(4)并聯電路的功率分配(各個電阻消耗的功率與電阻成反比)P1=U2_R1U2_R2P2=(二)基爾霍夫定律I1I2I3R1R2R3R4U1U2+-+.-U1+I1R1+I2R2=0 -I2R2-I3R3-I3R4+U2=0基爾霍夫電壓定律基爾霍夫電流定律I1+I3=I21、支路、節

7、點、回路支路:每一段不分支的電路稱為支路。節點:三條或三條以上的支路的連接點叫做回路。回路:電路中任一閉合路徑叫做回路。2、基爾霍夫電流定律(節點電流定律) 電路中任意一個節點上,流入節點的電流之和等于流出該節點電流之和。即 I1+I3=I23、基爾霍夫電壓定律(回路電壓定律) 在電路中的任何一個回路,在任何時刻,沿該回路繞行一周,該回路上所有支路的電壓降代數和為零。即 -U1+I1R1+I2R2=0 -I2R2-I3R3-I3R4+U2=0三、正弦交流電路ut2.3、純電阻交流電路 電流和電壓是同相的,所以歐姆定律的形式跟直流電路相同,不同的是在交流電路中電壓和電流要用有效值。 功率計算也相

8、同:P=UI(有功功率)另外,RLC電路(如電機的功率為): P=UIcos 4、三相交流電路.u1u2u3ut.Z1Z2Z3L1L2L3.IpILILIpL1L2L3N.(3)三相電路的功率 P總=3U相I相cos相四、變壓器和電動機.初級次級.I1/I2=N2/N1 4、常用變壓器.U1U22、多繞組變壓器+-U1U2U3.3、電壓互感器.V.注意:電壓互感器次級繞組的阻抗很小,所以 次級繞組不能短路4、電流互感器A.注意:絕對不能讓電流互感器的次級開路,這 是因為在次級開路時,次級線圈兩端將產生很高的感應電動勢,容易造成危險。(二)三相異步電動機2、三相異步電動機的銘牌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

9、銘牌上標注有:型號、標準、額定功率、額定頻率、額定電壓、額定電流、額定轉速、絕緣等級、外殼防護等級、接法、重量等主要性能和技術數據。型號的含義: Y 135 S - 6異步電動機機座中心高(毫米)短機座磁極數3、三相異步時機的啟動(1)直接啟動(2)降壓啟動 定子串電阻起動 KM1KM2R1R2R3M3L1L2L3.L1L2L3123456KM 1KM 2Y.星三角起動4、三相異步時機的調速(1)變頻調速(2)變極調速(3)降壓調速(4)轉子電路串電阻調速5、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制動(1)反接制動(2)能耗制動+-M3L1L2L3.(三)直流電機(四)同步電動機(五)控制電機3、步進電動機 步進電

10、動機是一種用電脈沖信號進行控制,并將電脈沖信號轉換成相應的角位移或線位移的控制電機。即電源每輸入一個脈沖信號,電動機就前進一步,轉過一個角度,其輸出的角位移與脈沖數成正比,轉速與脈沖頻率成正比。4、自整角機 自整角機的功能是將機械轉角信號轉換為電信號,或將電信號轉換為機械轉角信號。在系統中通常需要用兩臺或兩臺以上組合使用,從而實現轉角的轉換、傳輸和接收。 (六)拖動系統電動機的選擇五、低壓電器和控制線路(一)常用低壓電器QQ.刀開關帶熔斷器的刀開關. 刀開關是一種手控電器,主要用來手動接通或斷開交、直流電路。一般由刀片、觸點座、手柄和底板組成。2、組合開關QSL1L2L3UVW. 組合開關也是

11、刀開關的一種,不過它的刀片是轉動的,比刀開關輕巧且組合性強。所以,組合 開關實際上是一個多觸點、多位置、可以控制多個回路的主令電器。3、控制按鈕.SBSB常開觸點常閉觸點. 控制按鈕主要用于操縱接觸器、繼電器或電氣聯鎖電路。4、位置開關(行程開關)SQSQ常閉觸點常開觸點. 位置開關能將機械信號轉換為電信號,以實現對機械運動的控制。通常這類開關被用來反映機械動作或位置,并能實現運動部件極限位置的保護。5、接觸器.K MK MK MK M主 觸 頭線 圈輔 助 觸 頭. 接觸器是用來頻繁接通和分斷電動機或其它負載主電路的一種自動切換電器。它主要由觸點系統、電磁機構及滅弧裝置組成。6、熱繼電器FR

12、FR. 熱繼電器是電流通過發熱元件加熱使雙金屬彎曲,推動執行機構動作的繼電器,主要用來保護電動機或其它負載免于過載以及三相電動機的斷相保護。熱元件常閉觸點7、時間繼電器線圈通電延時觸點斷電延時觸點. 時間繼電器是一種利用電磁原理或機械動作原理來延時接通或分斷的自動控制電器,(二)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控制線路QSKMFRKMSB1SB2FRKMML1L2L33.2、點動控制線路MKMFRFRKMQSSB1SB2SB2KMKMFU1FU2FU2FRL1L2 L33.SA3、電動機的可逆旋轉控制線路SB1SB2MKM2KM1FRFR1KM1KM2KM1KM2KM1KM2SB2FU1QSFU2L1L2L

13、33.工作過程:正轉控制:按下SB1KM1線圈得電KM1輔助常開觸頭閉合KM1主觸頭閉合電動機M起動正轉KM1輔助常閉觸頭斷開SB1常閉觸頭斷開實現自鎖4、自動往復循環控制電路FRFR1KM1KM1MQSSB1SB2SB2SQ2SQ1SQ2SQ1KM1KM2KM2KM1KM1KM2SB1SB1FU1FU23L1L2L3.第二部分 模擬電子技術.(4)二極管的測試二極管極性的判別 把萬用表打到R100或R1K擋,用黑紅兩表筆分別搭接二極管的兩極,測出2個電阻值,讀數大的一次為二極管的反向電阻,此時,萬用表黑表筆所連的為二極管的負極紅筆連的為二極管的正極。性能好壞的判別 根據上述測量結果,正向電阻

14、越小(幾百歐以下),反向電阻越大(幾十至幾百千歐以上),說明管子性能較好;反之,正反向電阻差別不大,說明管子性能較差;如果正反向電阻均很小,甚至為零,說明PN結已擊穿短路;如果正反向電阻趨無窮大,說明內部已斷路損壞。注意事項a. 不能用萬用表高阻擋或低阻擋測試,高阻擋電壓較高,可能擊穿PN結,低阻擋電流過大容易燒壞PN結。2、半導體三極管N PNPN P.bbccee截止區:發射結反偏。即:uBEUON飽和區:發射結正偏,集電結也正偏。即:uBEUON uCEuBE(3)晶體三極管的測試a.基極與管型的判別 用萬用表R100或R1K擋,用黑筆接觸某一個管腳,紅筆分別接接觸另外兩個管腳,如測得阻

15、值均較小,則與黑表筆接觸的那一腳是基極,同時可知此三極管為NPN管;若將紅表筆接觸某一管腳,而黑表筆分別接觸另外兩個管腳,表頭讀數同樣很小時,則與紅表筆接觸的那一管腳是基極,同時可知此三極管為PNP管。b.集電極、發射極的判別: 以NPN管為例,先假設一個為集電極,用手代替偏置電阻將C極與B極捏在一起,但兩極不可碰,黑筆與假設C極相連,紅筆與假設E極相連,觀察指針偏轉角度,再假設另一個為C極,重復測一次。比較二次指針偏轉的大小(阻值較小),指針偏轉大的一次,所假設的C極是正確的。3、晶閘管(可控硅)AKG.(3)單向可控硅的測量a.電極判斷 用萬用表R1K擋,將可控硅其中一端假定為控制極,與黑

16、表筆相接,然后用紅表筆分別接另外兩個腳,若有一次出現正向導通,則假定的控制極是對的,而導通那次紅表筆所接的是陰極K,另一極則是陽極A。如果兩次都不導通,則說明假定的不是控制極,可重新設定再測。b.好壞判斷 將萬用表置R1擋,紅表筆接陰極K,黑表筆接陽極A,在黑表筆接A的瞬間碰觸控制極G(給G加上觸發信號 ),萬用表指針向右偏轉,說明可控硅已經導通。此時即使斷開黑表筆與控制極G的接觸,可可控硅仍將繼續保持導通狀態。 4、雙向晶閘管(雙向可控硅)T1T2G.(3)用萬用表測量雙向可控硅的方法(二)整流及穩壓電路1、單相半波整流電容濾波電路(1)電路圖(2)工作原理(3)整流后的直流電壓 UL=U2

17、ab.TVCRLu1u2+-.2、橋式整流電容濾波電路TCRLu1u2+-1234.(1)電路圖(2)工作原理(3)輸出直流電壓 Ul=1.2U2ab.3、硅穩壓管穩電路TCRLu1u2+-1234.RD14、三端式集成穩壓電路TCu1u2+-1234.C W 7805321C iC o 為電子設備提供穩定的直流電源CiCoCW317132R1RP.(2)三端可調式集成穩壓器輸出電壓Uo為:Uo=1.25(1+RRP/R1)5、晶閘管可控整流電路AKG.Tu1u2.Rd. 晶閘管可控整流是把有效值不變的交流電變換成大小可調的直流電,主要用于直流調光、調溫、調速等。 晶閘管可控整流電路由主電路和

18、控制電路兩部分組成。abu2tugtudtt12Ud.工作原理: u2的正半周(a端正b端負):在0t1期間,雖然晶閘管加上了正向電壓,因未加觸發脈沖,晶閘管無法導通,處于正向阻斷狀態,此時Rd中沒有電流流過,負載兩端電壓為零,Ud=0,電源電壓全部降在晶閘管兩端,uT=u2;在t1時刻,門極加上觸發脈沖,晶閘管被觸發導通,此時電源電壓全部降在負載兩端,負載電壓ud=u2,在t=時刻,u2=0,晶閘管被關斷。 u2的負半周(a端負b端正):晶閘管承受反向電壓,處于反向阻斷狀態,直到下一周期,再重復上述過程。 其中為控制角,為導通角。Tu1u2RdVT1VT2VD1VD2.(2)單相半控橋式整流電路電路組成:工作原理:輸出電壓:Ud=0.9U21+2cosabu2tugtudtt12Ud.工作原理: u2的正半周:VT1陽極電位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