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3-09 習題課一_第1頁
CH3-09 習題課一_第2頁
CH3-09 習題課一_第3頁
CH3-09 習題課一_第4頁
CH3-09 習題課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件制作人:謝希仁1習題課一第13章部分習題2第一章 概述n1-02 試簡述分組交換的特點。n答:采用存儲轉發的分組交換技術,實質上是在計算機網絡的通信過程中動態分配傳輸線路或信道帶寬的一種策略。n首先,在發送端,先把較長的報文劃分成較短的、固定長度的數據段。每一個數據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構成分組。n接著,分組交換網以“分組”作為數據傳輸單元。依次把各分組發送到接收端(假定接收端在左邊)。n然后,接收端收到分組后剝去首部還原成報文。n最后,在接收端把收到的數據恢復成為原來的報文。3第一章 概述n1-05 因特網的發展大致分為哪幾個階段?請指出這幾個階段最主要的特點。n答:因特網的基礎結構經歷了三個

2、階段:n第一階段:從單個網絡 ARPANET 向互聯網發展的過程。 n第二階段:三級結構的因特網。 n第三階段:多層次 ISP 結構的因特網。4第一章 概述n1-08 計算機網絡都有哪些類別?各種類別的網絡都有哪些特點?n答:不同作用范圍的網絡n廣域網 WAN (Wide Area Network)n局域網 LAN (Local Area Network) n從網絡的使用者進行分類n公用網 (public network) n專用網 (private network) 5第一章 概述n1-09 計算機網絡中的主干網和本地接入網的主要區別是什么?n答:主干網屬于因特網核心部分,而本地接入網既不屬

3、于因特網核心部分,也不屬于邊緣部分,只是起到讓用戶能夠與因特網連接的“橋梁”作用。6第一章 概述n1-10 題目略(P34)。n解:采用電路交換: 端到端時延 tc = 建立時延+發送時延+傳播時延 = s+x/b+kd n采用分組交換: 端到端時延 tp = 處理時延+發送時延+傳播時延 = (k-1)p/b+x/b+kd , 其中(k-1)p/b表示k段傳輸中,有(k-1)次的存儲轉發延遲 n這里假定 x p ,即不考慮報文分割成分組后的零頭。 n欲使tptc,必須滿足 (k-1)p/b s 7三種交換的比較 P1P2P3P4P1P2P3P4P3P4報文報文報文A B C D A B C

4、DA B C D報文交換電路交換分組交換t連接建立數據傳送報文P2P1連接釋放數據傳送的特點比特流直達終點報文報文報文分組 分組 分組存儲轉發存儲轉發存儲轉發存儲轉發8第一章 概述n1-12 因特網的兩大組成部分(邊緣部分和核心部分)的特點是什么?它們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點?n答:邊緣部分(資源子網)由所有連接在因特網上的主機組成。這部分是用戶直接使用的,用來進行通信(傳送數據、音頻或視頻)和資源共享。n核心部分(通信子網) 由大量網絡和連接這些網絡的路由器組成。這部分是為邊緣部分提供服務的(提供連通性和交換)。9第一章 概述n1-13 客戶服務器方式與對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區別是什么?有沒有相同

5、的地方?n答:客戶(client)和服務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兩個應用進程。客戶服務器C/S方式所描述的是進程之間服務和被服務的關系。客戶是服務的請求方,服務器是服務的提供方。n對等連接(peer-to-peer,簡寫為 P2P)是指兩個主機在通信時并不區分哪一個是服務請求方還是服務提供方。只要兩個主機都運行了對等連接軟件(P2P 軟件),它們就可以進行平等的、對等連接通信。雙方都可以下載對方已經存儲在硬盤中的共享文檔。n相同點:都需要相應軟件支持。10第一章 概述n1-17 題目略(P34)n解: n(1)發送時延=107/100k=100sn 傳播時延=1000k/2*10

6、8=5msn(2)發送時延=103/1G=1sn 傳播時延(同上)n結論:傳播時延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可以忽略不計。11第一章 概述n1-19 題目略(P34)n解:數據的傳輸效率 =發送的應用層數據/所發送的總數據n若應用層數據為100字節,即100/(100+20+20+18)=100/158=63.3%n若應用層數據為1000字節,即 1000/(1000+20+20+18)=1000/1058=94.5% 12第一章 概述n1-20 網絡體系結構為什么采用分層次的結構?試舉出一些與分層體系結構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n答:分層的好處:各層之間是獨立的、靈活性好、結構上可分割開、易于實現和維

7、護和能促進標準化工作。 n例如:郵局系統。13第一章 概述n1-21 協議與服務有何區別?有何關系?n答:區別:n協議是“水平的”,即協議是控制對等實體之間通信的規則。n服務是“垂直的”,即服務是由下層向上層通過層間接口提供的。n關系:n協議的實現保證了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要實現本層協議還需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 14第一章 概述n1-22 網絡協議的三個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義?n答:網絡協議:為進行網絡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準或約定。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n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如何講”)n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講什么”)n

8、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時序”)15第一章 概述n1-24 試述具有五層協議的網絡體系結構的要點,包括各層的主要功能。n答:綜合OSI 和TCP/IP 的優點,采用一種原理體系結構。各層的主要功能:n物理層 透明地傳送比特流,確定連接電纜插頭的定義及連接法。n數據鏈路層 在兩個相鄰結點間的線路上無差錯地傳送以幀(frame)為單位的數據。每一幀包括數據和必要的控制信息。n網絡層 選擇合適的路由,使發送站的運輸層所傳下來的分組能夠正確無誤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給目的站的運輸層。n運輸層 向上一層的進行通信的兩個進程之間提供一個可靠的端到端服務。n應用層 直接為用戶的應用進程提

9、供服務。16第一章 概述n1-25 試舉出日常生活中有關“透明”這種名詞的例子。n答:電視,計算機視窗操作系統、工農業產品 等。17第一章 概述n1-26 試解釋以下名詞:n協議棧:指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采用分層模型后,每層的主要功能由對等層協議的運行來實現,因而每層可用一些主要協議來表征,幾個層次畫在一起很像一個棧的結構。n實體(entity) 表示任何可發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軟件進程。n對等層:在網絡體系結構中,通信雙方實現同樣功能的層。n協議數據單元:對等層實體進行信息交換的數據單位。n服務訪問點:在同一系統中相鄰兩層的實體進行交互(即交換信息)的地方。服務訪問點SAP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

10、實體上就是一個邏輯接口。 18第一章n1-26 試解釋以下名詞:n客戶(client)和服務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兩個應用進程。客戶是服務的請求方,服務器是服務的提供方。n客戶服務器方式所描述的是進程之間服務和被服務的關系19第二章 物理層n2-02 規程與協議有什么區別?n答:用于物理層的協議習慣稱作物理層規程(procedure),即物理層規程就是物理層協議。20第二章 物理層n2-05 物理層的接口有哪幾個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些什么內容?n答:n機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線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等。n電氣特性 指明在接口電纜的各條線上出現的電壓的范圍

11、。n功能特性 指明某條線上出現的某一電平的電壓表示何種意義。n過程特性 指明對于不同功能的各種可能事件的出現順序。21第二章 物理層n2-07 假定某信道受奈氏準則限制的最高碼元速率為20000碼元/秒。如果采用振幅調制,把碼元的振幅劃分為16個不同等級來傳送,那么可以獲得多高的數據率(b/s)?n解:20000*log216=80000b/s22第二章 物理層n2-10 常用的傳輸媒體有哪幾種?各有何特點?n答:導向傳輸媒體:n雙絞線n光纖n非導向傳輸媒體:n地面微波n衛星23第二章 物理層n2-13 為什么要使用信道復用技術?常用的信道復用技術有哪些?n答:有效利用信道帶寬。主要有:頻分復

12、用、時分復用、波分復用和碼分復用。24第二章 物理層n2-16 題目略(P62)n解:將收到的碼片序列(-1 +1 -3 +1 -1 -3 +1 +1)分別與A、B、C、D四個站點求內積,得到結果分別是+1、-1、0和+1,說明A和D發送比特1,B發送比特0,C未發送數據。25第二章 物理層n2-17 試比較xDSL、HFC以及FTTx接入技術的優缺點。n答: xDSL技術(以ADSL為例)就是用數字技術對現有的模擬電話用戶線進行改造,使它能夠承載寬帶業務。成本低,易實現,但帶寬和質量差異性大。nHFC網的最大的優點具有很寬的頻帶,并且能夠利用已經有相當大的覆蓋面的有線電視網。要將現有的450

13、 MHz 單向傳輸的有線電視網絡改造為 750 MHz 雙向傳輸的 HFC 網需要相當的資金和時間。nFTTx(光纖到)這里字母 x 可代表不同意思。可提供最好的帶寬和質量、但現階段線路和工程成本太大。26第三章 數據鏈路層n3-01 數據鏈路(即邏輯鏈路)與鏈路(即物理鏈路)有何區別?“電路接通了”與“數據鏈路接通了”的區別何在?n答:數據鏈路與鏈路的區別在于數據鏈路除鏈路外,還必須有一些必要的規程來控制數據的傳輸,因此,數據鏈路比鏈路多了實現通信規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軟件。n“電路接通了”表示鏈路兩端的結點交換機已經開機,物理連接已經能夠傳送比特流了,但是,數據傳輸并不可靠,在物理連接基礎上,

14、再建立數據鏈路連接,才是“數據鏈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數據鏈路連接具有檢測、確認和重傳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鏈路變成可靠的數據鏈路,進行可靠的數據傳輸當數據鏈路斷開連接時,物理電路連接不一定跟著斷開連接。27第三章 數據鏈路層n3-04 數據鏈路層的三個基本問題(幀定界、透明傳輸和差錯檢測)為什么都必須加以解決?n答:幀定界是分組交換的必然要求;n透明傳輸避免消息符號與幀定界符號相混淆;n差錯檢測防止有差錯的無效數據幀浪費后續路由上的傳輸和處理資源。28第三章 數據鏈路層n3-07 題目略(P105)n解:分組M=1101011011,除數P=10011 則被除數為1101011011000

15、0,模2除得余數R=1110。n做模2除法,兩種錯誤均可發現,即余數不為0。n僅僅采用了CRC檢驗,缺重傳機制,數據鏈路層的傳輸還不是可靠的傳輸。29第三章 數據鏈路層n3-10 題目略(P105)n解:零比特填充法n發送時:011011111 11111 00 011011111011111000n接收時:0001110111110111110110 000111011111 11111 11030第三章 數據鏈路層n3-14常用的局域網的網絡拓撲有哪些種類?現在最流行的是哪種結構?為什么早期的以太網選擇總線拓撲結構而不是星形拓撲結構,但現在卻改為使用星形拓撲結構?n答:主要有星形網,總線網

16、,環形網,樹形網等。n現在最流行的是星形結構。n當時很可靠的星形拓撲結構較貴,人們都認為無源的總線結構更加可靠,但實踐證明,連接有大量站點的總線式以太網很容易出現故障,而現在專用的ASIC芯片的使用可以講星形結構的集線器做的非常可靠,因此現在的以太網一般都使用星形結構的拓撲。31第三章 數據鏈路層n3-15 什么叫做傳統以太網?以太網有哪兩個主要標準?n答:DIX Ethernet V2 標準的局域網就是傳統以太網。n主要有DIX Ethernet V2 與 IEEE 802.3 兩個標準。32第三章 數據鏈路層n3-18 試說明10BASE-T中的“10”、“BASE”和“T”所代表的意思。

17、n答:10BASE-T中的“10”表示信號在電纜上的傳輸速率為10MB/s,“BASE”表示電纜上的信號是基帶信號,“T”代表雙絞線星形網,但10BASE-T的通信距離稍短,每個站到集線器的距離不超過100m。33第三章 數據鏈路層n3-20 假定1km長的CSMA/CD網絡的數據率為1Gb/s。設信號在網絡上的傳播速率為200000km/s。求能夠使用此協議的最短幀長。n解:對于1km電纜,單程傳播時延=1/200000=5秒,即爭用期(往返時延)為10秒。n為了能夠按照CSMA/CD工作,10秒可以發送的比特數等于n10*10-6*1*109=10000b=1250B,即最短幀是10000

18、位或1250字節長。34第三章 數據鏈路層n3-28 有10個站連接到以太網上。試計算一下三種情況下每一個站所能得到的帶寬。n(1)10個站都連接到一個10Mb/s以太網集線器;n(2)10個站都連接到一個100Mb/s以太網集線器;n(3)10個站都連接到一個10Mb/s以太網交換機。n答:(1)10個站共享10Mb/s帶寬n (2)10個站共享100mb/s帶寬n (3)每個站獨占10mb/s帶寬35第三章 數據鏈路層n3-30以太網交換機有何特點?用它怎樣組成虛擬局域網?n答:以太網交換機則為鏈路層設備,可實現透明交換。n虛擬局域網 VLAN 是由一些局域網網段構成的與物理位置無關的邏輯組。這些網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虛擬局域網協議允許在以太網的幀格式中插入一個 4 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