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突圓蚧防治技術方案_第1頁
松突圓蚧防治技術方案_第2頁
松突圓蚧防治技術方案_第3頁
松突圓蚧防治技術方案_第4頁
松突圓蚧防治技術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附件松突圓蚧防治技術方案松突圓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我國的檢疫性有害生物,原產日本的沖繩群島和先島群島(目前國外也分布在這兩個島),國內主要分布于福建、江西、廣西、廣東等省、自治區(臺灣、香港、澳門也有分布)。松突圓蚧廣泛危害松屬樹種,但主要危害馬尾松(包括各個齡級的馬尾松及幼苗)。危害形式主要以成蟲和雌若蟲群棲于較老針葉基部葉鞘內吸取汁液,致使松針受害處變褐、發黑、萎縮或腐爛,繼而針葉上部枯黃卷曲或脫落,枝梢萎縮,抽梢短且少,影響松樹生長,致使樹勢衰弱。松林遭受松突圓蚧危害后,容易繼續發生蛀干害蟲及其它病害,導致松樹死亡。松突圓蚧在我國廣東南部1年

2、發生5代,世代重疊,無明顯的越冬期。為指導各地有效開展防治工作,控制危害,保護森林資源,制定本方案。一、治理對策堅持治標與治本并舉的原則。根據松突圓蚧的發生特點和危害情況,積極開發和利用天敵昆蟲資源,采取以營林措施為主的綜合措施,降低蟲口密度,控制其危害和擴散蔓延。積極采取措施,提高林分質量,提高森林本身的自我調控能力。二、防治規劃設計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松突圓蚧防治的總體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結合本地松突圓蚧的生活史、發生規律、發生面積和危害程度等因素,將防治區劃分不同類型,分類施策,分區治理。以縣為基本單位,進行施工作業設計。設計內容應包括作業地點、林分類型、危害情況(

3、危害程度和蟲口密度)、防治范圍和面積,把防治面積、技術措施落實到小班或林權所有者,并繪制相應的施工作業圖、表。三、蟲情監測與預報蟲情監測和預報方法參照執行國家林業局頒布的松突圓蚧監測、預測預報辦法。(一)蟲情分級標準按蟲口密度劃分為4級蟲情。1級:有蟲針束率10%以下;或每針束有雌蚧1頭以下。2級:有蟲針束率1150%;或每針束有雌蚧13.9頭。3級:有蟲針束率51%以上;或每針束有雌蚧46.9頭。4級:有蟲針束率100%; 或每針束有雌蚧7頭以上。(二)發生程度分級標準輕度:松林被害狀較輕,抽梢不正常;或針葉平均枯黃率為1025%。中度:松林被害狀明顯,抽梢縮短明顯;或針葉平均枯黃率為265

4、0%。重度:松林被害狀極為明顯,全樹老針葉發黃或提早脫落,枝梢干枯,中下層松梢停止抽梢,上層抽梢5cm以下,樹木瀕臨死亡;或針葉平均枯黃率為51%以上。(三)統計標準輕度以下的面積為低蟲口面積,輕度以上(含輕度)的面積為發生面積,重度發生面積為成災面積。即:有蟲(分布)面積=低蟲口面積+發生面積發生面積=輕度面積+中度面積+重度面積四、防治措施通過綜合運用檢疫、生物、營林和化學等防治措施,控制松林有蟲不成災。(一)檢疫具體辦法參照松突圓蚧檢疫技術操作辦法。(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松突圓蚧寄生性天敵進行防治,主要種類有從日本引進的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本土的友恩蚜小

5、蜂Encarsia amicula和黃蚜小蜂Aphytis sp。花角蚜小蜂為松突圓蚧專性寄生蜂,可產卵寄生和攝食刺死松突圓蚧雌蚧,使雌蚧數量控制在不成災的水平。友恩蚜小蜂和黃蚜小蜂可產卵寄生松突圓蚧雌蚧及多種盾蚧,環境適宜時,能大量繁殖,形成優勢種群,使松突圓蚧種群數量控制在不成災的水平。1.寄生性天敵種源繁育(1)花角蚜小蜂引種:花角蚜小蜂的原產地為日本。在花角蚜小蜂盛產地較茂密的松林中,采集寄生率較高的松枝及針葉,剪去沒有寄主的枝條、嫩梢及針葉的2/3長度,修剪綁扎為長(高)度2025cm的若干個小把,用絹紗袋套裝,外用留有透氣孔的塑料盒或紙箱包裝,隨身攜帶或速遞郵寄,35天內到達繁育種

6、蜂的目的地,運輸期最遲不超過10天。純化和檢疫處理:從國外引進蜂源材料時,為防止可能伴隨帶入重寄生蜂或其它有害生物,必須進行種蜂純化和檢疫處理。在有隔離設備的試驗室內,將種蜂材料放入規格為50×50×80cm特制收蜂箱內,收蜂箱周圍用厚黑布圍住,頂上留有圓形收蜂口(直徑10cm),收蜂口用玻璃漏斗(直徑為13cm)倒扣罩住,漏斗管上再套上合適的玻璃管,讓光從漏斗透進,利用昆蟲的趨光性使小蜂羽化后通過漏斗管進入玻璃管,每天23次,逐個收集羽化的花角蚜小蜂,并及時將其他種類的小蜂和其他昆蟲用酒精浸泡殺死。收到的花角蚜小蜂按=461的比例裝入潔凈的玻璃管內,每管裝5070只小蜂,

7、再將浸過10%20%蜜糖水的濾紙條(15×3mm),置于玻璃管內壁,供小蜂補充營養。喂蜜后的小蜂連同玻璃管一起放入不透光的紙盒里,并置于陰涼背光處保存備用,保存期23天。然后把花角蚜小蜂的寄主材料、包裝物和收蜂用具等收集起來,按檢疫要求進行薰蒸處理或焚毀。繁蜂地選擇:選擇松突圓蚧種群處于上升時期、平均每束松針的活雌蚧數在1頭以上,且林相整齊,馬尾松為710年生,枝繁葉茂、冠幅大、交通便利、地勢較平坦、易于操作的林地。繁蜂點設置:每100畝范圍布設一個繁蜂點,繁殖1年后,當全林雌成蟲平均寄生率達到35%以上時,可采集作種蜂使用。繁蜂方法:選擇晴朗的天氣,將裝有種蜂的玻璃管綁扎在松突圓蚧

8、較多的松樹下層枝條上,輕輕拔去管口的棉花塞,使管內的花角蚜小蜂飛出。每個繁蜂點放置34支玻璃管種蜂,10天左右,再以同樣方法在每個繁蜂點的同一個位置上再放置種蜂1次。種蜂采集時機與方法:4月下旬至6月上旬,當花角蚜小蜂大部分進入蛹期或老熟幼蟲期時,將松突圓蚧密集且花角蚜小蜂寄生率高的下部枝條取下,剪取小枝條(針葉不剝取),就地用細鐵絲或尼龍繩捆扎成把,重約23kg(有小蜂150只以上),裝入透氣的布袋中(防止有蟲針葉脫落,且便于運輸),并及時運往放蜂防治區或新繁蜂點,23天內掛放到放蜂樹上。放蜂方法和放蜂量:每個放蜂點掛放含有蚧蟲和花角蚜小蜂的枝條10把(約23kg/把),選取相鄰的3株樹,每

9、株掛放松枝34把(含種蜂500只以上)。將枝條綁掛在樹冠中下層枝條(第二輪枝以下)。捆綁方法是:捆住松枝的下部,讓帶有松針部分散開,朝上或朝下捆掛在松樹上。放蜂約7天后,在同一個點的同一個位置上再放蜂1次或多次。(2)本土寄生蜂種源調查與保護:在每年的45月份在松突圓蚧發生老疫區,選擇馬尾松林針葉較好、松突圓蚧蟲口密度較高的洼地,采集松枝進行收蜂調查。選取友恩蚜小蜂和黃蚜小蜂寄生率達20%以上(或每1.5kg重的枝條收蜂量達100只以上)的林分作為種蜂地,并加以保護,禁止在松樹上打枝和拔松針。遠距離輸引蜂源:選取本土寄生蜂寄生率高、較茂密的寄主樹,剪下小枝條(針葉不剝除),剪掉沒有寄主的枝條、

10、嫩梢及針葉的2/3長度,用留有透氣孔的塑料袋包裝,隨身攜帶或用專車運送,避開高溫天氣或夜間運送,12小時內運達繁蜂目的地。繁蜂地選擇:與花角蚜小蜂相同。繁蜂點布設:在繁蜂地內,每隔100米布設一個放蜂點,繁殖1年后,林分雌蚧平均寄生率達到20%以上,可采集應用。放蜂方法和放蜂量:每個放蜂點掛放含有友恩蚜小蜂和黃蚜小蜂的枝條10把(約1.5kg/把),選取相鄰的3株樹,每株掛放松枝34把(含種蜂300只以上)。將枝條綁掛在樹冠中下層枝條(第二輪枝以下)。捆綁方法是:捆住松枝的下部,讓帶有松針部分散開,朝上或朝下捆掛在松樹上。放蜂約7天后,在同一個點的同一個位置上再放蜂1次或多次。種蜂采集時機與方

11、法:4月中旬至6月上旬,當寄生蜂大部分進入蛹期或老熟幼蟲期時,將蚧蟲和小蜂密集的下部枝條砍下,剪取小枝條(針葉不剝除),就地用細鐵絲或尼龍繩捆扎成把,重約1.5kg(有小蜂100只以上),并裝入透氣的塑料袋中(防止有蟲針葉脫落,也便于運輸),及時運往放蜂防治區,到達防治區后24小時內,掛放到有蚧蟲的松樹上。2.林間放蜂(1)放蜂點的布設以1年內能使寄生蜂擴散覆蓋整個放蜂林分為原則,每200畝布設1個放蜂點。放蜂區以平均每束松針有雌蚧0.6頭以上、蟲口密度分布較均勻、危害程度輕、中度的松林為宜。蟲口密度分布不均勻的松林,可選取3株松突圓蚧雌蚧密度大于0.6頭/針束的松樹作為放蜂樹。松突圓蚧危害較

12、重的松林,可選取3株松樹作保護性放蜂。放蜂點應盡量選在陰濕山凹、洼地或陽坡、山的中下部(與林緣距離最少10行樹以上的地方)。(2)種蜂采集運輸每個種蜂采集地采集種蜂枝條的數量,以1天采集不超過1000把枝條為宜,一個透氣的塑料袋裝10把枝條。枝條袋裝車要保持通風透氣,分層間隔擺放,不能重疊堆放,或用隔板分層擺放。運輸時間避開烈日直曬和高溫,在高溫季節可夜間運輸,早晨到達放蜂區目的地,白天即可在松林掛放。(3)人工掛枝放蜂在4月中旬至6月上旬松突圓蚧雌蚧種群數量高峰期,在每個放蜂點選取3株松突圓蚧雌蚧密度較大的松樹作為放蜂樹,將每把約1.5kg的種蜂枝條,綁掛在選好的放蜂樹的中下部枝條上,并使枝

13、條的松針部分散開。每株放蜂樹綁掛34把枝條,每個放蜂點共掛放10把。(4)航空撒枝放蜂作業區規劃設計:作業前對作業區進行全面蟲情調查,在 2.55萬分之一地形圖上標明面積范圍,并按33hm2投放點投放40把種蜂枝條設計航帶和走向,每航帶寬600m。飛行作業:飛機作業可選用航速為180km/h左右的機型,每架次撒放種蜂枝條400把,放蜂控制面積約 666hm2。當飛機飛抵作業區上空時,由機上放蜂操作人員每隔2-3秒將1把種蜂枝條從艙門投出,同時地面人員及時觀察聯絡,糾正投放的準確度。(三)營林措施生態因子的變化對松突圓蚧的生長發育有較大影響,因此,應通過間伐、修枝、調整林分郁閉度、混交栽植闊葉樹

14、等營林措施,減少蟲源,減輕松突圓蚧的危害程度。1皆伐對松突圓蚧發生危害嚴重、已達到成災標準的松林,可實施皆伐改造措施,更新闊葉樹。2疏伐或修枝對于密度較大的純松林,應結合間伐、衛生伐等營林措施,對松林進行疏伐,增加松林透光度,最佳郁閉度為0.5;對于密度不大,但樹冠較大的松林,可采取修枝措施,將郁閉度調整至0.5,通過疏伐或修枝,增強松林的抗性。3林分改造對于生長緩慢、樹勢衰弱、松突圓蚧危害較嚴重的沿海防護林地,可根據當地情況,采取間伐寄主樹后栽植闊葉樹,形成混交林的方法綜合控制松突圓蚧。具體方法是:對松林進行人工縱帶間伐,在間伐帶混交栽植鄉土闊葉樹,間伐帶寬1.5m,保留松樹的帶寬為3m。(

15、四)化學防治橡膠籽油和柴油乳劑:將橡膠籽油和柴油按3:7比例混合后,加入乳化劑配成乳劑噴霧。地面噴霧使用濃度為50 ml/L,防治效果可達98.5%;飛機噴霧使用濃度為250 ml/L,防治效果達70%以上。該藥劑屬于環境友好型藥劑,對天敵安全,對魚類毒性低。“82”松脂柴油乳劑(含松脂38.9%、柴油22.2%):地面噴灑時,使用9倍稀釋液,用藥量為150L/hm2,防治效果可達85%以上;飛機噴灑時,使用4倍稀釋液,用藥量為150L/hm2,防治效果可達67.776.8%。松脂柴油乳劑對松樹無藥害,對天敵、人畜均較安全,且乳劑配制方便,取材容易,防治成本低。五、防治效果調查(一)寄生蜂定居的調查放蜂3個月后,在放蜂點周圍的樹上采集200束以下、雌蚧100只以下的松針,帶回室內鏡檢,如發現有釋放的寄生蜂種類的蛹或卵、幼蟲的,則表明定居成功。(二)寄生蜂控治效果調查放蜂半年后,在距放蜂點10m、50m、100m處選設固定標準樹510株,每隔半年在標準樹上采樣一次。每個樣本在解剖鏡下解剖檢查雌蚧50只,記錄寄生其上的、由釋放的寄生蜂種類產生的卵、幼蟲、蛹和羽化孔的數量,同時檢查記錄100束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