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析中藥藥性“一藥二氣”說 【關鍵詞】 中藥摘要:通過查閱古今文獻,以前人實際用藥經驗以及部分實驗研究為依據,從藥材的加工炮制與配伍應用,給藥劑量,給藥途徑以及一藥多效等方面,闡釋了藥物的寒熱二氣(即“一藥二氣”)客觀存在,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相互轉化,指出即使是同一味藥物的寒性或熱藥性并非一成不變,在一定條件影響下發生變化,旨在理論上揭示中藥寒熱藥性具有相對性。關鍵詞:中藥;一藥二氣;劑量;配伍;給藥途徑一般認為,味有相兼(一藥可有多味,或可通行諸經),而氣無重疊,歷來認可,沒有異議。關于“一藥二氣”的明確提法,首見王好古。其言“有一藥一氣,或二氣者。熱者多,寒者少,寒不為之寒;寒者多,熱者少,
2、熱不為之熱。或寒熱各半而成溫,或溫多而成熱,或涼多而成寒,不可一途而取也。又或寒熱各半,晝服之,則從熱之屬而升;夜服之,則從寒之屬而降。至于晴日則從熱,陰雨則從寒,所從求類,變化猶不一也”1。在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圖經序列下“通用”各藥所注的性氣,多見一藥下注有二種性氣。據原書記載:“惟冷、熱須明,今依本經別錄注于本條下”。如神農本草經標雄黃“平寒”、翹根“寒平”,本草經集注蔓荊子“平溫”,開寶本草稱胡桃“溫平”,日用本草綠豆“涼平”,圖經本草硼砂“溫平”等等。表明王氏是依據古代本草而提出“一物二氣”。金元以前的本草專著所載一藥之寒或熱,多與“平”相兼并提。觀其文理,“平”另有它意,如張隱
3、庵于甘草條指出:“本經凡言平者,皆謂其氣得其平也”,有平正、平和之意,抑或有寒、熱之性相對平和之意。在此之“平”已經超出了“平性”的含義,非真正意義上的一藥二氣。觀王好古之一物二氣“不可一途取也”,“變化猶不一也”,即寓意一味藥物的寒、熱之性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條件(如藥材的加工炮制、給藥劑量、給藥時間、給藥途徑以及配伍等因素)影響下會發生變化。加之一藥多效,因其針對具體寒、熱病證而呈現出或熱或寒的偏性,誠然以突出最明顯的藥性特征而標注。藥性并非一成不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可由寒變熱,或由熱變寒,而呈現寒熱“雙向性”,由此反映出藥物寒熱 “二氣”(藥性)的相對性。多數學者贊同此說,現將舉例說
4、明于后。1 藥之二氣與藥材加工處理及配伍相關藥材的老嫩,干鮮,陰干與曬干,經火制加工,是可以導致藥性變化而呈現差異。如鮮地黃與干地黃、藏青果與訶子、嫩姜與老姜、生曬人參與紅參。劉成基言:“若用溫性吳茱萸制黃連,則長于瀉肝火止嘔”2。天南星其性溫燥,加寒性的豬膽汁炮制加工處理后的膽南星則藥性變寒涼。凡此種種,均與王好古之“溫多而成熱,或涼多而成寒”及“晴日則從熱,陰雨則從寒”學說具相似性。2 藥之二氣與配伍相關藥物的寒熱偏性可隨配伍后其用量比例及所治病證的不同而發生變化。沈連生研究認為:當交泰丸中黃連與肉桂的比例是101時,左金丸中黃連的比例是61時,兩個處方均呈寒涼之性,而肉桂與吳茱萸的溫熱之
5、性則不顯3。眾所周知的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治療肺熱實喘,大黃附子湯治療寒積便秘,前方中寒性的石膏制約麻黃的溫性,而使處方偏寒涼;后者方中大黃的寒性則被附子、麻黃的溫性抑制,而使大黃單存瀉下之效,即所謂“去性存用”。這種事例在臨床用藥中為數眾多,或隨寒性藥與溫性藥的藥味組成多少變化,或隨寒、熱藥物之間的用量比例變化,而使組方的偏性發生變化。近來,有學者在治療慢性肝炎處方用藥時,采取寒、熱藥物并用治療而取效,并指出:“早在湯液本草中王好古就提出一藥可有“二氣”,甚或寒熱各半,以致藥物作用變化不一。由于一些單味藥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其中也包括互相拮抗的成分,呈現相反的生理效應,所以在一定的條件下能夠發揮
6、雙向調節作用。臨證時應針對慢性肝炎的證型、病程特點,主動進行相應的調節,以糾正和控制階段性的某些失調狀”4,亦反映出藥物寒熱藥性是相對的。3 藥之二氣與給藥劑量相關同一藥物,因用量不同,其藥性會發生變化。正如神農本草經載丹參性“微寒”,即指在治療劑量下,其發揮清心涼血、治療熱病擾心之心神不寧等熱證;而陶弘景言其:“時人服多眼赤,故應性熱”,提示二者觀察丹參藥性的角度不同,亦反映出同一藥物用量多少不一,其“氣”可發生變化。學者羅佳波認為藥之二氣與劑量相關,并提出“一些被主要氣味的偏性所掩蓋的次要氣味,隨著劑量增加而逐漸達到有效濃度,藥物就表現出新的功效。互相矛盾的氣味則表現出相反的功效,是劑量依
7、賴性雙向作用”3,此為一物二氣的又一新認識。臨床用柴胡以升陽舉陷、疏肝解郁,劑量一般較小,其寒性并不明顯,若劑量增大,則解表退熱,顯現出寒性。可見,同一藥物的寒熱藥性,可因用量不同而發生變化。 4 藥之二氣與給藥途徑相關給藥途徑不同,藥性寒熱也可能呈現差異。如冰片外用,對五官和皮膚熱證之紅腫癢痛,有良好的清熱消腫、止癢止痛作用,由此觀之,當有寒涼之性;其內服開竅醒神、緩解冠心病及外傷疼痛,偏于溫通走竄,其性又當偏溫。目前,隨著劑型的多樣化,給藥途徑更加復雜,這種現象將日趨增加。如枳實內服,用以行氣化痰、除痞散結,其寒熱效應很不明顯。因承氣諸方用之,古本草謂其微寒;但改用靜脈給藥,則強心升壓,表
8、現出溫性的治療效應。關于王氏所指的晝服夜服,藥性不一,是否指與服藥時間(陰陽時辰)有關?尚待考證研究。至于本草備要以藥物體用分二氣,薄荷“體溫而用涼”,其含義模糊,難以理解。還有人認為,一物二氣,應指“根、苗異氣味”,或“生、熟異氣味”,因生熟或入藥部位不同,而藥性互異者甚多,如“艾生寒熟熱”(唐本草注)及生地與熟地、生首烏與制首烏;麻黃與麻黃根、枸杞與地骨皮、仙鶴草與鶴草芽、首烏藤與何首烏等等。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可以這樣認為,而現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學教材中均將這些不同藥用部位、生熟不同藥物,分別作為不同的藥物,而非“一物”,站在今天的立場上則認為此說也不甚符合王氏之說。有學者不贊同
9、“一物二氣”的雙向性認識,其認為藥物的雙向性是某一藥物在客觀條件沒有變化的基礎上而能起到的相反兩種作用而定的,并不是指已經通過加工炮制或配伍而使之從一個性能轉向為另一個相反的性能;同時認為“一味藥物同時存在或寒或熱之性有問題”5。實際上,世間萬物,不變是相對的,變化是永恒的。王氏所言“一物二氣”顯然是指在一定條件下藥性發生變化形成的“二氣”。5 一藥多效與“多氣”徐靈胎所言“藥之功用非此一端”,即一味藥物具有多種效應。不同的功用,可糾正不同的病理狀態,而呈現不同的治療效應,即使給藥途徑相同,藥性也可能不一。而導致藥性不止一“氣”,如丹參用于熱病邪入營血,瘡癰紅腫疼痛,因其清熱涼血之功而被確定為
10、寒性(至少是微寒);而其活血止痛、化瘀生新之功,對寒凝瘀滯之證亦療效可靠,且無明顯寒涼之偏性。根據其不同功用相應的寒熱治療效應,藥性可以微寒,可以微溫,也可以為平性,即表現為一物三“氣”。又如郁金因其活血化瘀,行氣解郁,善治心脈血氣疼痛,產后腹痛,故有“宜性溫不寒療寒除冷之謂”(本草求真);其又能涼血清心,利膽退黃,利尿通淋,對痰火擾心、濕熱黃疸、濕熱淋證等,頗有效驗,故神農本草經讀諸書,又稱其“氣味苦寒”。諸如此類藥物,并不鮮見。綜上同一藥物,因具多效性,加之受加工炮制、配伍、給藥劑量、給藥途徑等因素影響,其寒熱藥性,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變化,因而寒熱藥性具有相對性。雖然歷代醫藥學家贊成并推廣此說者甚少,迄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及中藥學教材對每味藥物仍然只標注其主要偏性。但事實上,藥有“二氣”的現象客觀存在。闡明這一藥性規律,更有助于充分理解“四性”理論。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載:“藥性,一物兼主十余病者,取其偏長為本。”對于那些不止一性的藥物,只標明一性,取其偏長,突出其最明顯的藥性傾向,有利于把握重點,以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如果一藥既標性溫,又標性寒,反而使人無所適從。重視藥有“二氣”之說,并非主張于各藥項下一定要標注二性、甚至三性。而作為理論探討,則具有一定的學術研究和參考價值。參考文獻1雷載權,張廷模.中華臨床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徽藝術職業學院《房屋建筑識圖仿真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中醫藥大學《編排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nux系統與大數據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鄭州商貿旅游職業學院《營銷效果評估與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劇目與舞臺表演》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外國人文經典(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工業職業學院《創業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數據庫原理與應用(雙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甘肅財貿職業學院《工程會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環境影響評價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機械通氣患兒的觀察與護理
- 2021年婦產科主治醫師資格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短劇拍攝及制作協議版
- 《福建省城鎮道路清掃保潔作業指導價》
- 初級社會工作實務考試歷年考試真題(含答案)
- 新能源高效節能家電開發
- 學校食堂用餐信息公開制度
- GB/T 23444-2024金屬及金屬復合材料吊頂板
- 《人格權法》課程教學大綱
- 【語文課件】徐霞客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記》課件
- 代理招商合作合同樣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