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輔運順槽安裝安全措施 依據礦方案要求對4212輔運順槽進行管路安裝工程,為確保施工平安,特編制本平安技術措施。 一、施工概況: (一)安裝地點:4212輔運順槽開口處至工作面切眼布置D108供水管一路,D108排水管路一路;D50壓風管一路,D50注氮管一路, (二)施工負責人:徐肖輝 (三)施工平安監護人:孟祥立 (四)參與施工人員:商文華、商國安、謝洪家。 二、施工前的預備工作 1、依據設計提前加工好彎頭和三通等,將施工所需的材料、工具(扳手、尖錐、鐵絲、繩套)、配件(螺栓、螺帽、膠墊、閘閥)、一臺660V電焊機以及各配件運輸到現場; 三、安裝技術要求 (一)管路安裝技術要求 1、托管架
2、間距3m,允許偏差為100mm。 2、4212輔運順槽采納30#的鋼筋協作槽鋼加工制作托管架,管路由上到下依次為、供水、排水、壓風、注氮管路,管子間距100-150mm。 (二)支管閥門安裝要求: (1)管路安裝個支點預留支管閥門,壓風管道每100m、供水管道每50m設支管閥門、巷道低洼處排水設支管閥門,以后裝快速接頭; (2)托管架必需平整堅固,管子與支架接觸良好,管路安裝采納U型管卡固定,安裝U型卡螺紋露出螺帽1-3絲,并涂抹黃油; (3)管路拐彎時必需根據巷道弧線進行彎曲,嚴禁消失急彎或死彎;管路過硐室口、聯絡巷口時,管路做龍門架,并在硐室口兩側0.5-0.8m處加打一個托管架,硐室、聯
3、絡巷頂部安裝一個托梁架穩固管道; (4)管路法蘭聯接螺栓采納高強度鍍鋅螺栓,所以管路必需進行刷漆防腐處理,刷漆保證勻稱,刷漆的管路顏色遵照以下規定: 管路顏色供水管路為藍色;排水管路為綠色;壓風管路為紅色;注氮管路為黃色。 四、管道壓力試驗 1、管道安裝完畢,應進行壓力試驗。 2、關閉排水閥,打開放氣閥,通過加水閥向管道內加水,水滿后關閉放氣閥,關閉加水閥。使用電動試壓泵通過打壓閥開頭打壓。升壓應緩慢,達到試驗壓力(1.5倍設計壓力)后,穩壓10分鐘,再將試驗壓力降至設計壓力,停壓30分鐘,以壓力不降、無滲漏為合格。 3、水壓試驗合格后,拆除臨時設施。 五、平安技術措施 1、 施工人員在施工前
4、必需貫徹本措施,凡不參與措施貫徹、精神狀態不佳者,嚴禁參與施工。 2、凡參與施工的人員必需熟識整個施工工序,了解施工步驟,對每項施工工序做到心中有數。 3、施工人員必需聽從負責人的支配,對各個步驟中留意事項要嚴格執行。 4、施工前,負責人要檢查所在工作地點的平安狀況,確認平安無誤后方準施工。 5、在安裝過程中嚴格按設計的位置安裝三通和閘閥,施工人員的手、腳不能伸進管路的下方和兩個接頭之間,只能用尖錐找眼,不能將手指伸進螺栓孔內,防止發生意外; 6、支撐管路時,要先查看頂、幫的支護狀況,確認平安牢靠后才能進行吊掛和支撐,吊掛管路的下方嚴禁站人,防止人員受傷。 7、鋪設管路工作開頭后,非施工作業人
5、員嚴禁進入作業地點,施工地點以下嚴禁任何人員通行。 8、安裝管路時,法蘭盤上全部螺孔都必需穿螺栓,且緊固適當,水口墊墊正,確保不漏風漏水。 9、管路安裝完畢后,檢查連接和吊掛是否符合安裝要求,發覺問題準時處理。 10、管路安裝完畢后通風、通水試驗,發覺有漏氣漏水點時必需馬上處理,保證管路完好。 11、在車輛運輸期間人員必需嚴格執行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的規定。車輛通過作業地點時,作業人員必需停止作業,站于車輛行駛距離和車載設備傾倒半徑以外的平安地點,待車輛通過后再進行作業。 12、司機必需經過專業培訓并獲得司機駕駛證,否則不允許駕駛膠輪車。 13、車輛應具有產品合格證、煤礦礦用產品平安標志、防
6、爆合格證等,并經檢查合格后,確保全部部件完整有效后方可駕駛方準入井。 14、開車前必需按響喇叭,提示其它人員,嚴禁在喇叭未鳴的狀況下啟動車輛。 15、在同一巷道中行駛的兩輛車之間的距離至少保持在50米以上。 16、巷道中全部的信號標志與調度指令均為車輛平安行駛的依據,全部車輛的運行不得違反。 17、全部在井底車場行駛的車輛,其運行速度都不得超過5km/h。 18、上坡或者下坡應采納低擋緩慢行駛。 19、管路起吊所用的葫蘆、鏈子、繩套子、吊環等工具,起吊前要認真檢查: 20、起吊前必需先選擇合適的起吊點,起吊工作必需在頂板完整、支護牢靠的地點進行,起吊過程中時刻留意觀看頂板變化,發覺特別狀況應馬
7、上停止作業,進行處理。 21、起吊管子時人員必需躲開鏈子三角區、管子下方及管子墜落可能波及的范圍。 22、人員登高作業時,必需實行佩戴保險帶等防護措施。 23、燒焊作業必需由嫻熟的電氣焊工進行作業,電焊工嚴格根據電焊工平安技術操作規范施工,燒焊人員必需戴面罩或墨鏡。燒焊時必需由跟班人員現場指揮。 24、燒焊作業前需清凈作業范圍內浮煤,20 m范圍內灑水滅塵,且無積塵。燒焊前,應將各作業地點四周的電纜、管線等設備使用不燃性材料遮蓋,避開灼燒設備。 25、燒焊地點應配有2個滅火器,施工人員應嫻熟把握滅火器的使用方法,且燒焊地點必需有特地消防的灑水管,且水量充分。 26、燒焊前必需有通防科專職瓦檢員
8、在燒焊地點20m范圍內檢查瓦斯濃度,同時檢查工作面風流中的瓦斯濃度,當濃度超過0.5%時嚴禁燒焊。只有在檢查證明作業地點四周20m范圍內無瓦斯積聚時,由平安員向調度室匯報,經值班領導同意后方可燒焊。燒焊過程中應每隔半小時對有害氣體進行檢查一次。同時瓦檢員應在作業地點的上風側不大于5m處懸掛瓦斯便攜儀,以便準時了解瓦斯濃度。 27、給電焊機搭火,必需由專職電工進行,嚴格按電工平安技術操作規范操作,并看護電焊機直到燒焊完畢,電焊機必需做到用時送電,不用時準時停電,不允許電焊機帶電空運轉,當電焊機長時間不用時,應準時切斷電源,放在平安的位置。 28、電焊機和電纜使用前必需進行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使用
9、。電焊機的接線必需堅固、牢靠,接線絕緣板應完好無損,燒焊時,電焊機地線必需直接搭接在被焊件上,嚴禁用其他金屬材料做地線。 29、燒焊人員應隨身攜帶便攜式瓦斯檢測儀,隨時檢查瓦斯濃度,發覺瓦斯濃度接近0.5%時, 馬上停止燒焊,準時用水噴灑冷卻,給電焊機停電。 30、燒焊過程中必需有專人使用專用水管灑水撲滅火星,并準時給燒焊處灑水降溫。燒焊完畢,燒焊地點前后20m范圍內應再次灑水滅塵,并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小時以上,發覺特別狀況馬上處理。 31、氧氣瓶、乙炔瓶不得放在一起,兩瓶至少相距10m,氧氣、乙炔瓶與燒焊地點相距不小于10m,且放在燒焊地點上風側。 32、氧氣帶、乙炔帶必需完好無漏氣、無接頭,氧氣瓶的減壓閥、壓力表必需指示正確靈敏、平安牢靠。 33、燒焊完畢后,要清理潔凈場地,關閉氧氣、乙炔,盤好氣帶,電焊機準時撤離燒焊地點,并上井入庫,并再次對現場灑水,徹底毀滅火種,留派專人在現場檢查1小時,發覺異狀馬上處理,確認無問題后方可離開。 34、抬扛管子時,人員須在管子的同側。 35、將管子抬起或上肩時,須先起管子一側,再起另一側,抬起時須有人從旁幫助。先抬起一側時,其他人員不得將手或身體其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大學比賽策劃書1
- 揚州大學廣陵學院《中學化學實驗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蘭州工業學院《成本會計理論與實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華東理工大學《數據清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贛東學院《玉器鑒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非織造工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海大學《計算機接口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商貿職業學院《產品設計原理與方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運城護理職業學院《工程圖學(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廊坊燕京職業技術學院《道路施工組織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煙臺市、德州市、東營市三市東營2025年高考適應性考試煙臺德州東營二模英語試卷+答案
- 咨詢管理服務合同范本
- 自助販賣機進駐合同協議
- 《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專業深度解讀與應用培訓指導材料之7:5管理要求-5.7 操作安全(雷澤佳編制-2025A0)
- 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中考英語二模試卷
- 發行碳中和債券對股價的影響分析:市場反應與策略考量
- 輸血法律法規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共青團入團考試測試題庫及答案
- 2025年上海市16區初三語文一模試題匯編之古詩文閱讀(學生版)
- DL∕T 2447-2021 水電站防水淹廠房安全檢查技術規程
- 紅色知識競賽題庫小學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