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單元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教案第三單元 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單元訓練目標: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2培養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3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難點:1、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2、能正確地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教材說明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換律與結合律,乘法對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這五條運算定律的一些比較簡單的運用。數學中,研究數的運算,在給出運算的定義之后,最主要的基礎工作就是研究該運算的
2、性質。在運算的各種性質中,最基本的幾條性質,通常稱為“運算定律”。也就是說,運算定律是運算體系中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是運算的基本性質,可作為推理的依據。如根據運算定律來證明運算的其他性質,根據運算定律和性質來證明運算法則的正確性,等等。本單元所學習的五條運算定律,不僅適用于整數的加法和乘法,也適用于有理數的加法和乘法。隨著數的范圍的進一步擴展,在實數甚至復數的加法和乘法中,它們仍然成立。因此,這五條運算定律在數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譽為“數學大廈的基石”。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接觸到了反映這五條運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別是對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換性、可結合性,這些經驗構成了學習本單元知識的
3、認知基礎。本單元分為三小節,內容結構如下:例1 加法交換律加法運算定 例2 加法結合律例3 加法運算定律的運用例1 乘法交換律乘法運算定律例2 乘法結合律例3 乘法分配律例1 連減的簡便計算例2 加減計算的靈活應用簡 便 計 算 例3 連除的簡便計算例4 乘除計算的靈活應用例5 乘加計算的靈活應用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可以加深學生對加法、乘法運算的理解,提高學生選擇計算方法的靈活性。同時,這五條運算定律在今后進一步的數學學習中,還會繼續不斷地發揮不可或缺的基礎作用。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的特點。1.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相對集中,有利于學生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將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集中于
4、一個單元,加以系統編排,便于學生感悟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有利于學生通過系統學習,構建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2.從現實的問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運算定律,便于學生理解和應用。本單元教材的一個鮮明特點是,不再僅僅給出一些數值計算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計算,發現規律,而是結合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的現實背景。如加法運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騎車旅行的場景;乘法運算定律則安排了同學們植樹的問題情境。這樣便于學生依托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比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運算定律。同時,教材在練習中還安排了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借助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和認識運算定律。3.重視簡便計算在現實生活
5、中的靈活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單元的第三小節,改變了以往簡便計算以介紹算法技巧為主的傾向,著力引導學生將簡便計算應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這對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教學建議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習的遷移。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學生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對加法和乘法的一些運算規律已經有所了解,這是搞好本單元教學的有利條件。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的教學應著重幫助學生把這些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2.加強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促進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6、。本單元教材最明顯的特點之一就是關注數學的現實背景,從社會生活中來,到社會生活中去,體現了數學教學回歸社會、回歸生活的愿望。因此,領會教材的這一意圖,用好教材,借助數學知識的現實原型,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所學運算定律,構建個性化的知識意義。進而,憑借知識意義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學運算定律的運用。3.注意體現算法多樣化、個性化的數學課程改革精神,培養學生靈活、合理選擇算法的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運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數學能力的要求較高,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運算定律的運用也為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供了極好的機會。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探究、嘗試,讓學生交流
7、、質疑。相應地,教師也應發揮主導作用,當學生探究時,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學生的思路,酌情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給予適度啟發;當學生交流時,耐心傾聽,洞悉學生的真實想法,加以必要的點撥,幫助學生講清自己的算法,讓其他同學也能明白。教學課時安排:1、運算定律8課時2、簡便運算5課時第 周 星期 第 節 年 月 日加 法 運 算 定 律(課型:新課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28頁例1(加法交換律) 第29頁例2(加法結合律)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
8、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難點:1.理解和掌握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2. 加法結合律的推導。教學準備:電子燈片教學過程:一、電子燈片出示主題圖引入引導觀察主題圖,根據信息提出問題(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讓學生大膽地根據已知信息提出問題,老師一一板書。?二、新授1、學生嘗試在練習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綜合算式,解答黑板上問題。教師巡視,指名學生板演。2、引導學生觀察第一組算式,發現特點。40+56=56+40試著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通過這幾組算式,你們發現了什么??學生發現規律: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教師根據學
9、生的小結,板書。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換律嗎?教師用字母板書:a+b=b+a3、?引導學生觀察第二組算式,發現特點。(88+104+96)=88+(104+96)?學生繼續觀察幾組算式。出示:(69+172)+28 155+(145+207)69+(172+28) (155+145)+207通過上面的幾組算式,你們發現了什么??學生總結觀察到的規律。?教師板書: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叫法結合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結合律。教師用字母板書:(a+b)+c=a+(b+c)4、學生根據這兩個運算定律,舉一舉生活中的例子。三、鞏固練習1、第28頁做一
10、做2、第31頁第1、4題四、小結學生小結本節課學習的加法的運算定律。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能把這些知識運用于以后的學習中嗎?板書設計:加法的運算定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布置作業:第31頁第3題第 周 星期 第 節 年 月 日加 法 運 算 定 律 的 運 用(課型:新課 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第30頁例3(加法運算定律的運用)教學目標:1.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難點:熟練運用加法運
11、算定律教學準備:電子燈片教學過程:一、復習鞏固回憶上節課中學習的加法的運算定律。(1)加法交換律(2)加法結合律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二、新授1、電子燈片出示例3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計劃。第四天 城市ab 第五天 城市bc第六天 城市cd 第七天 城市de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2、根據上面的條件,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教師有選擇性地將問題板書。請你們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問題。匯報自己的答案,并說明理由。?重點引導學生解答這個問題(按照計劃,李叔叔在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并指名匯報。學生可能對括號問題有異議教師進行
12、引導,這里為什么要加小括號。加法中為了更清楚地體現運算順序,所以要加小括號。這道題我們運用了加法中的什么運算定律?(?既用到了加法交換律,也用到了加法結合律。)3、教師指出:通常在簡便計算中,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同時使用的。?三、鞏固練習1、第30頁做一做2、第32頁第5題四、小結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2、你還有什么問題需要大家一起解決的嗎?板書設計: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按照計劃,李叔叔在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115+132+118+85=115+85+132+118 加法交換律=(115+85)+(132+118) 加法結合律=200+250=450(千米)布置作業:第32頁第
13、6、7題第 周 星期 第 節 年 月 日加法運算定律應用的練習課(課型:練習課 課時: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加法運算定律應用的練習課教學目標:1.能熟練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準備:電子燈片教學過程:一、基本練習口答:(1)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適當的數。46+( )=75+( ) ( )+38=( )+5924+19=( )+( ) a+57=( )+( )要求學生說出根據什么運算定律填數。(2)根據每組第一個算式直接說出第二個算式的結果。
14、632+85=717? 304+215=51985+632=( ) 215+304=(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換律。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260+450=460+250 a+400=400+a通過上面的幾道題,你們能小結一下我們都復習了什么內容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學生小結。練習本獨立完成:(1)一列火車從北京過天津開往濟南,北京到天津的鐵路長137千米,天津到濟南的鐵路長357千米。北京到濟南的鐵路場多少千米?(畫出線段圖)(2)玉門縣要修一條公路,已經修了400千米,還有260千米沒有修,這條公路有多少千米?比較兩題在應用運算定律方面
15、有什么不同。在比較重視學生明確,第1題只應用了加法結合律,而第2題先用加法交換律把75和480交換位置,再應用加法結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計算簡便。師生共同訂正。(簡單說明線段圖應該怎樣畫,做簡要規范。)(3)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369+258+147=369+(+147)(23+47)+56=23+(+)654+(97+a)=(654+)+(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結合律?a+(20+9)=(a+20)+915+(7+b)=(20+2)+ b(10+20)+30+40=10+(20+30)+40(5)用簡便方法計算:91+89+11 78+46+154 168+250+
16、32 85+41+15+59計算:480+325+75 325+480+75二、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談談自己的收獲。板書設計:加法運算定律應用的練習課布置作業:完成達標練習中的題目第 周 星期 第 節 年 月 日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課型:新課 課時: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p34/例1(乘法交換律) 例2(乘法結合律)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難點:1、使學生理解并運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
17、2、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熟練運用。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課件出示主題圖引入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1)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澆多少桶水?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適當板書。二、新授引導學生對解決的問題進行匯報。(1)425=100(人)254=100(人)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教師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你們能給乘法的這種規律起個名字嗎?板書: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能試著用字母表示嗎?學生匯報字母表示:a&ie_cl;b=b&ie_cl;a?我們在原來的學習中用過乘
18、法交換律嗎?在驗算乘法時,可以用交換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進行驗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換律。根據前面的加法結合律的方法,你們能試著自己學習乘法中的另一個規律嗎?教師巡視,適時指導。(2)(255)2 25(52)=1252 =2510=250(桶) =250(桶)小組合作學習。這組算式發現了什么?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用語言表述規律,并起名字。字母表示。小組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整理。三、鞏固練習p35/做一做1、2四、小結學生小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整節課的學習要點。完善板書。板書設計: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1)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19、?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254=425 =1252 =2510(學生舉例) =250(桶) =250(桶)(255)2=25(52)(學生舉例)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后兩個數,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ab=ba (ab)c=a(bc)布置作業:p37/24?第 周 星期 第 節 年 月 日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練習課(課型:新課 課時: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 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練習課教學目標:1.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
20、性。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準備:口算卡片教學過程:一、基本練習(1)口算:50&ie_cl;2=100 50&ie_cl;20=100025&ie_cl;4=100? 25&ie_cl;8=200? 25&ie_cl;12=300? 25&ie_cl;40=1000125&ie_cl;8=1000? 125&ie_cl;16=200125&ie_cl;24=3000? 125&ie_cl;80=_*通過剛才的口算,你們很快就算出結果,你們知道在乘法運算中有三對好朋友,它們分別是誰?板書:5&ie_cl;2? 25&ie_cl;4? 125&ie
21、_cl;8(2)在里填上合適的數。30&ie_cl;6&ie_cl;7=30&ie_cl;(&ie_cl;)125&ie_cl;8&ie_cl;40=(&ie_cl;)&ie_cl;(3)計算: 43&ie_cl;25&ie_cl;4? 25&ie_cl;43&ie_cl;4比較兩道題,在運用乘法運算定律時有什么不同?在討論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總結出:第1題只應用乘法結合律把后兩個數相乘,就可以使計算簡便。第2題要先用乘法交換律把4放在前面,使25與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與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結合律,使計算簡便。小結:用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單獨運用乘法結合律使
22、計算簡便,一種是兩個運算定律結合使用,使計算簡便。關鍵要掌握運算定律的內容,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運用運算定律。?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加以區分。(4)師生比賽,看誰直接說出結果速度快。25&ie_cl;42&ie_cl;4? 68&ie_cl;125&ie_cl;8 4&ie_cl;39&ie_cl;25(5)對比練習:4&ie_cl;25+16&ie_cl;25 (25+15) &ie_cl;4? 46&ie_cl;254&ie_cl;25&ie_cl;16&ie_cl;25 (25&ie_cl;15)&ie_cl;4 (40+6)&ie_cl;2549&ie_cl;49+49&ie_cl;51
23、(68+32)&ie_cl;549&ie_cl;99+49 68+32&ie_cl;5學生小組分工后獨立完成,再進行小組內交流。匯報。二、小結學生談收獲。?第 周 星期 第 節 年 月 日乘 法 分 配 律(課型:新課 課時:第六課時 )?教學內容:p36/例3(乘法分配律)教學目的: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難點:?1、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和應用。?2、乘法分配律的反應用。教學準備:電子燈片教學過程:一、鋪墊孕埋伏思考問題。在學習乘法的運算定律時,我
24、們觀察了一幅主題圖,有的同學還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二、新授小組討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教師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學生匯報自己的解法。引導學生說明不同算法的理由。(1)(4+2)&ie_cl;25? =6&ie_cl;25? =150(人)4+2是每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了。(2)4&ie_cl;25+2&ie_cl;25? =100+50? =150(人)4&ie_cl;25表示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個人負責挖坑、種樹,2&ie_cl;25表示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負責抬水、澆樹。再把它們加起來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小組合作:(1
25、)兩組算式有什么相同點?(2)兩組算式有什么不同點?(3)兩組算式有什么聯系?匯報。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匯報,靈活地進行引導,總結出要點。你還能舉出像這樣的幾組算式嗎?學生舉例。根據學生舉例板書。到底我們舉的例子是不是符合這樣的規律呢?請學生驗證。請學生用語言表述出發現的規律。板書: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a+b)&ie_cl;c=a&ie_cl;c+b&ie_cl;c a&ie_cl;(b+c)=a&ie_cl;b+a&ie_cl;c你有什么好方法幫助我們大家記住乘法分配律?簡記為:和與一個數相乘=積相加三、鞏固練習1、p36/做一做2、
26、p38/7在練習小結中,幫助學生記憶乘法分配律。四、小結學生匯報自己的收獲。教師引導小結,相應完善板書。板書設計:乘法分配律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1)(4+2)&ie_cl;25? (2)4&ie_cl;25+2&ie_cl;25? =6&ie_cl;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ie_cl;25=4&ie_cl;25+2&ie_cl;25? (學生舉例)(a+b)&ie_cl;c=a&ie_cl;c+b&ie_cl;c a&ie_cl;(b+c)=a&ie_cl;b+a&ie_cl;c?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
27、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布置作業:?p39/6、8?第 周 星期 第 節 年 月 日乘 法 分 配 律 的 應 用(課型:新課 課時:第七課時 )教學內容:乘法分配律的應用教學目的:1.引導學生能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難點:1、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2、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準備:口算卡片教學過程:一、復習準備出示:1.口算:73+27? 138&ie_cl;100 100-64? 64&ie_cl;1 8&ie_cl;9
28、&ie_cl;125 (4+40)&ie_cl;252.在里填上適當的數。302=300+(300+2)&ie_cl;43=300&ie_cl;+2&ie_cl;=+(+3)&ie_cl;14=&ie_cl;+&ie_cl;?二、新授我們已經學習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繼續研究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簡便。出示102&ie_cl;(? )學生任意填上一個兩位數。老師迅速說出它的得數,而不用筆算。出示:計算102&ie_cl;43小組討論完成。學生可能出現:(1)(100+2)&ie_cl;43 (2)102&ie_cl;(40+3)在對比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題目的特點,以及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
29、從而使學生明確:兩個數相乘,把其中一個比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數與一個數的和,再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練習:(1)在里填上適當的數。3001&ie_cl;84=84+&ie_cl;8492&ie_cl;203=92&ie_cl;(200+)? =92&ie_cl;200+92&ie_cl;(2)計算102&ie_cl;24 9&ie_cl;37+9&ie_cl;63?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1)9&ie_cl;37+9&ie_cl;63 (2)9&ie_cl;37+9&ie_cl;63? =333+567 =9&ie_cl;(37+63)=900 ? =9&ie_cl;100?
30、 ?=900找出不同的方法,進行板演。?引導學生對比兩種方法,重點理解、說明第二種方法。小結:這類題目的結構形式的特點是算式的運算符號一般是&ie_cl;、+、&ie_cl;的形式,也就是兩個積的和。在兩個乘法算式中,有一個相同的因數,也就是兩個數的和要乘那個數。另外兩個不同的因數,一般是兩個能湊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練習:(80+8)&ie_cl;25 ?32&ie_cl;(200+3) 35&ie_cl;37+65&ie_cl;37出示: 38&ie_cl;29+38討論:這個題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結構形式嗎?你能把它轉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嗎?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訂正時,說明怎樣運
31、用運算定律簡算的。引導學生小結:我們運用乘法分配律間算時,一定要認真審題,觀察算式的特點,有的不能直接簡算,只要將題型稍加改變,就能進行簡算。三、鞏固練習1.?師生對出題。我們運用剛才學過的知識對出題,你出一個乘法算式,我出一個乘法算式,但這兩個算式合起來要能應用乘法分配律簡算。?2.根據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連接起來。23&ie_cl;12+23&ie_cl;88 (35+45)&ie_cl;12 (11&ie_cl;25)&ie_cl;4 25&ie_cl;(4+40)討論:2、3題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號兩邊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應該怎么改?3.p38/5四、小結通過這
32、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板書設計: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計算102&ie_cl;43? 9&ie_cl;37+9&ie_cl;63? 9&ie_cl;37+9&ie_cl;63? 38&ie_cl;29+38? 102&ie_cl;43? =333+567? =9&ie_cl;(37+63)? =38&ie_cl;(29+1)? =(100+2)&ie_cl;43?=900? =9&ie_cl;100? =38&ie_cl;40? =100&ie_cl;43+2&ie_cl;43? =900? =1520? =4300+86? =4386布置作業:乘法運算定律自編的題目或搜集乘法運算定律的題目
33、。第 周 星期 第 節 年 月 日乘 法 運 算 定 律 的 復 習(課型:復習課 課時:第八課時 )教學內容: 乘法運算定律的復習教學目的:1.引導學生能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復習重難點:1.會正確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2.會選擇合理的算法教學過程:一、知識點的復習回憶乘法的運算定律這一小節的學習內容。教師引導回憶,并相應板書。?二、聯系實際復習1.學生匯報課前收集的有關乘法的運算定律的相應知識。2.學生匯報課前自己根據乘法運算定律自編的題目
34、或搜集的題目。教師把符合要求的題目貼上黑板。學生根據前面的知識點的復習,進行題目的獨立解答。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教師巡視,加以必要的指導。有必要的題目可以讓學生練習畫線段圖。?小組內交流。全班匯報。?三、小結學生談收獲第 周 星期 第 節 年 月 日3、簡 便 運 算(課型:新課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p39/例1。教學目標:1.知道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改為減去兩個數的和。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3.培養學生探索、研究數學的意識與能力。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減去兩個數的和。教學準備:課件
35、教學過程:一、情境引入課件出示購物:一個電腦桌497元,一種電腦椅203元,另一種電腦椅235元。帶1035元買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還剩多少錢?學生自己選擇條件,獨立解答。匯報:(1)1035-235-497 (2)1035-(497+235)1035-497-235 1035-203-497(1)1035-497-203 (2)1035-(497+203)二、新授1、板書:1035-235-497 1035-497-2031035-(497+235) 1035-(497+203)觀察兩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你還能舉出這樣的幾組算式嗎?教師板書。學生發現規律,并相應進行語言描述,初步總結減法性
36、質。觀察這幾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板書: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減去兩個數的和 。誰能試著用字母表示?板書:a-b-c=a-(b+c)2、練習:(1)填空:436-236-150=436-(+)480-(268+132)=4802681321000-159-=1000(+441)-(217+443)=895(2)判斷:638(43857=63843857 90110991= 901(10991)1133664= 133(3664) 3456(481519)= 3456481519三、鞏固練習:1.這本書一共234頁,我昨天看了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還剩多少頁沒有看?2.p39/做一做
37、1、23.簡算:(1)1245-(245+673) (2)1275-(164+36) (3)480-82-18(4)673-84-71-45 (5)81&ie_cl;3&ie_cl;3 (6)210&ie_cl;(7&ie_cl;6)?四、小結學生談收獲,以及本節課的重點和做題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板書設計: 連加、連除算式中的簡算1035-235-497 1035-497-2031035-(497+235) 1035-(497+203)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 可以減去兩個數的和。a-b-c=a-(b+c)布置作業:p41/24第 周 星期 第 節 年 月 日綜合運用加減計算的實踐問題(課型:
38、新課 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p40/例2(綜合運用加減計算的實踐問題)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滲透“從特殊到一般,從一般到特殊”的數學思想。教學重難點:加減法的靈活運應用。教學準備:電子燈片教學過程:一、電子燈片引入觀察主題圖,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二、新授1.觀察圖(一)中的條件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圖(一)小組合作討論問題(一)的解決方法,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方法多?小組討論。(教材提示了兩種算法。一種是把每三本書的價錢相加。采用這種方法,學生遇到的困難是,四本書取三本共有幾種情況?這是一個組合問題,回答這個問題,如果直接從四本書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難
39、度較大。如果反過來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從四本書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種情況。這種反過來思考的間接思路,用于計算三本書總價,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種算法。)?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整理板書。2.觀察圖(二)的條件問題。小組討論。匯報。三、小結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板書設計:綜合運用加減計算的實踐問題第一個問題:第一種方法:每3本 第二種方法:先算4本書的總價,再減價錢相加。 一本書的價錢。56+31+19=87+19=106 56+31+19+24=13031+19+24=50+24=74 13056=74 13031=9919+24+56=43+56=99 13019=1112
40、4+56+31=80+31=111 13024=106第二個問題1004847 100(48+47) (5048)+(5047)布置作業:p42/57第 周 星期 第 節 年 月 日除 法 性 質(課型:新課 課時: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43頁例3(除法性質)教學目標:1.知道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或除以兩個數,可以改為減去兩個數的和或除以兩個數的積。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3.培養學生探索、研究數學的意識與能力教學重難點:1.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一個數連續減去或除以兩個數,可以減去兩個數的和或除以兩個數的積。2.學生自己探索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
41、以改為除以兩個數的積。教學準備:電子燈片教學過程:一、導入1、說說你知道的運算定律有哪些?2、口算。 24038= 48068= 180036= 52005210=24024= 48048= 1800(36)= 5200(5210)=3、小結規律。(1)同伴交流。(2)匯報結果。板書:從一個數里連續除以兩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可以除以這兩個數的積。二、學習例31、電子燈片出示例3(1)理解題意。(2)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3)嘗試用剛才歸納的方法解決問題。(4)交流解決問題的算法。方法一:1250255 方法二:1250(255)=505 =1250125=10(元) =10(元)(5)比較兩種算
42、法說一說:你認為哪種算法比較簡便?(用總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比較簡便)三、鞏固練習1、完成p43做一做2、p461四、小結學生談收獲,以及本節課的重點和做題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板書設計:連加、連除算式中的簡算一共有25個小組,每個小組種了5顆樹苗。購買樹苗花了1250元,每棵樹苗多少錢?方法一:1250255 方法二:1250(255)=505 =1250125=10(元) =10(元)從一個數里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除以這兩個數的積布置作業:、p462、3第 周 星期 第 節 年 月 日兩個數相乘的乘法中的簡便計算(課型:新課 課時: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p44/例4(兩個數相乘的乘法中的簡便
43、計算)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把一個數乘兩位數,改成連續乘兩個一位數的簡便算法。2.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增強使用簡便算法的擇優意識。教學重難點:1.簡便算法的算理。2.把一個兩位數改成兩個合適的一位數相乘的方法。教學準備:電子燈片、口算卡片教學過程:一、復習準備口算(口算卡片出示)12&ie_cl;30? 18&ie_cl;20 24&ie_cl;40? 15&ie_cl;4015=( )&ie_cl;( ) 24=( )&ie_cl;( )30=( )&ie_cl;( ) 36=( )&ie_cl;( )二、新授1、電子燈片出示例4主題圖什么是“一打”?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一打”表示12個。觀察主題圖,獨立解決題目中的問題。找_性的解題方法進行板演。板演:(1)25&i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內分泌學(醫學高級):腎上腺疾病考試答案(題庫版)
- 2025年會計職稱考試《初級會計實務》內部控制與審計解題技巧與真題分析含答案
- 2025年天津國科匯康健康體檢中心招聘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內蒙古興安銀鉛冶煉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餐飲店復古風格裝修工程協議
- 生態農業場外建筑設施建設合同
- 離婚財產分割及子女撫養權共享協議
- 個人安全工作年度總結匯報
- 工貿企業重大事故隱患自查表
- 水庫安全生產培訓計劃
- DB22-T 5040-2020建設工程見證取樣檢測標準-(高清正版)
- 慶七一知識競賽題庫
- 婦幼相關公共衛生服務督導評估表
- 自愿放棄財產協議范本書
- 省級電子政務外網-統一云平臺建設方案
- Soul app用戶體驗分析市場調研分析報告PPT模板
- 柯南偵探原理詳解之3柯南與干冰(專業應用)
- JIS G4304-2021 熱軋不銹鋼板材、薄板材和帶材
- 大氣海洋數據分析與同化考試復習題
- 高中生物校本教材
- 園林綠化工程竣工驗收資料表格-綠化工程竣工驗收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