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漁業村支書帶頭創業事跡_第1頁
2022年漁業村支書帶頭創業事跡_第2頁
2022年漁業村支書帶頭創業事跡_第3頁
2022年漁業村支書帶頭創業事跡_第4頁
2022年漁業村支書帶頭創業事跡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品質文檔2022年漁業村支書帶頭創業事跡 搏擊海灘鑄輝煌 記如東縣大豫鎮東港村黨支部書記李學仁 90年月初,經濟改革的浪潮把一個漁民出身,從小跟大海打交道的年青人推到了風口浪尖。這個年青人憑自己良好的素養、豐富的閱歷和驚人的膽識,站立南黃海之濱,搏擊風云,鑄就了不行磨滅的輝煌。 他就是如東縣大豫鎮東港村黨支部書記李學仁。 1992年,李學仁受上級組織的重托,更是全村黨員群眾的信任,從船長被推到了村主任、黨支部副書記崗位。年眾望所歸的他,又被推到了村支部書記的崗位上,挑起了進展家鄉經濟的重任。李學仁靠著他多年積累的海水養殖閱歷,遠矚的經濟眼光,一幅加快進展漁村經濟、富民強村的雄偉藍圖在胸中繪成

2、。 十三年來,李學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因地制宜,勇于開拓,與全村群眾一起艱苦創業,取得了輝煌成果。當他回顧自己走過的路時,不由感慨萬千。 東港村是全國最大的文蛤出口基地和文蛤苗種生產基地。李學仁一上任就提出,東港村是以文蛤養殖、加工、出口為主導產業的純漁業村。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要富民強村,就必需加大投入,充分利用本村資源,挖出資源潛力。他上任后,以開發灘涂為著落點,擴大文蛤養殖面積,增加總產量。先后新開發灘涂3萬多畝,使東港村的文蛤養殖面積從原來的5萬多畝增加到現在的8萬多畝。不斷追加經濟投入量,他每年帶領村民共同投入資金1200-1500萬元,養殖文蛤苗種1500-XX噸,年產成品文蛤

3、5000多噸,文蛤苗種投入XX-4000噸,出口3000多噸,創匯150多萬美元,年產值6000多萬元,年上交稅金200多萬元,漁民人均純收入從1200多元增加到現在的XX0多元。 灘涂文蛤養殖是露天工廠,經常要受臺風、海水污染等自然災難的影響,難以保證穩產高產。另外,取捕文蛤必需在潮退后才能作業,漲潮后漁民只能在船上閑著。為了充分利用灘涂優勢,利用船只和漁民的空余時間,增加漁民收入,李學仁大膽提出了文蛤與紫菜在東港村灘涂上共同養殖的設想。他想,沿海漁民有養殖紫菜的灘涂優勢和豐富閱歷,既不要到外頭請人,這樣既節約了人力、物力,又節約了船只運輸費,與只靠養紫菜的單位相比,我們一年可節約開支40多

4、萬元,漁民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6000元左右。他的想法一說出,便得到全村漁民的全都確定。XX年,在李學仁帶頭下全村干部群眾樂觀響應共同投股450多萬元,建立了紫菜育苗場、紫菜加工廠,開發紫菜養殖面積700多畝,同時注冊了南通仁和水產品有限公司,從立項到企業能開頭運行生產,前后不到六個月,李學仁沒有睡過一個平穩覺,人也瘦了十幾斤。公司成立后李學仁又常常深化到育苗場和海上船頭、紫菜加工廠,了解觀看紫菜生長、加工狀況,提出指導意見。為了提高紫菜的產量和質量,李學仁多次到紫菜高產單位拜師求教,實行走出去觀摩,請進來培訓的方法,虛心學習同行的紫菜生產管理技術。通過學習和反復實踐,仁和公司紫菜育苗出苗率比鄰

5、近同行高15%,加工紫菜正品率比鄰近同行高10%。 XX年,仁和公司紫菜產量偏低,李學仁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反復琢磨紫菜低產緣由。通過對鄰近養殖企業紫菜養殖地形的反復考察,對海水流向與紫菜生長的影響的深化了解,并向相關養殖專家的請教,后來發覺海水水質與潮流的緩急對紫菜生長影響較大。年,他帶領一班人在金剛套灘涂上咸淡水混合交匯的地方試養紫菜,結果紫菜產量比相同面積的其它地方增加了雙倍。 為了加強紫菜養殖生產管理,李學仁大膽進行體制改革,把責任落實到人頭。李學仁把紫菜面積安排給各船頭、各漁民,由股民自己去管理生產,增加了漁民養殖責任心。紫菜加工實行定職定員,不鋪張人力,既節約了生產成本,又調動

6、了職工工作樂觀性。 紫菜收獲的季節,多數在數九寒天,每次漲潮前都要采摘,不能耽擱時間。李學仁堅持到養殖場指導采收紫菜,無論刮風下雨、白天黑夜,從不間斷。在李學仁的帶領下,漁民個個不怕冷,不怕苦,不怕累,有時候在海水里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辛勤的勞動最終換來了豐碩的果實。XX年當年,仁和公司就生產條斑紫菜3100箱,制造產值230萬元,利潤100萬元,職工光紫菜這一項人均增加收入6000多元。年,仁和公司生產條斑紫菜2200箱,產值150萬元,實現利潤50萬元,職工人均增加收入5000多元。年,仁和公司生產紫菜2500箱,制造產值180萬元,制造利潤80萬元,職工人均增加收入5500

7、元。到目前為止,三年已收回公司總投資的45%。為了招商引資,增加出口創匯,年李學仁將仁和公司與日本客商合資,引進外資15萬美元,出口創匯20萬美元。 1996年的海水污染給文蛤養殖造成毀滅性災難,給如東沿海的漁民烙上深深的印記。漁民紛紛棄漁務農,東港村當年就有60多個漁民棄漁務農。李學仁心想,萬一再遇上96年這種狀況,我們如何從災難中求生存?經過反復考慮,他打算在抓好文蛤和紫菜養殖的同時,努力進展第三產業。在沿海可以進展什么樣的第三產業?他首先想到的是旅游業。他認為,村里的優勢是漁民經濟基礎比較厚實,有踩文蛤的灘涂面積8萬多畝,海上有管理文蛤用的汽艇,可以進展海上迪斯科踩文蛤,空中交響樂放風箏

8、等旅游項目。外商到海邊來談業務,東凌沒有一家象樣的飯店、賓館,也沒有休閑中心,可以辦一個二星級以上的賓館,還可以利用東凌墾區閑置的河泊辦一個垂釣中心。現在原東凌鄉政府的辦公大樓閑置不用,何不買下來辦一個餐飲、客房、ktv、游泳、休閑、垂釣、踩文蛤、放風箏于一體的休閑中心呢?他的想法得到了全村漁民的認同。說干就干,李學仁帶頭投入100萬元,其他干部群眾也你10萬、他8萬樂觀參與投股。到目前為止,400多萬元資金已經組織到位,原東凌鄉政府辦公大樓已經成交,正在裝修,其它各項工作正在籌備之中。 東港村在李學仁的領導下,漁村經濟穩步進展,漁民收入逐步提高。只有250人的東港村,目前固定資產達1000多萬元。全年實現銷售收入5000多萬元,漁民家家戶戶超過了小康生活水平。 今日的東港村被譽為“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先進集體”、全縣第一家“江蘇省衛生村”、全縣第一家“江蘇省農村現代化工作試 點村”、“南通市文明村”、“如東縣村民自治模范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