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要求、規范參考模板_第1頁
測量要求、規范參考模板_第2頁
測量要求、規范參考模板_第3頁
測量要求、規范參考模板_第4頁
測量要求、規范參考模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RTK(含CORS)圖根點測量在網絡RTK覆蓋的區域首先選用網絡RTK技術,具體方法參照CH/T 2009-2010全球定位系統實時動態測量(RTK)技術規范;1、觀測時采用三角架對中整平,不能使用對中桿,對中整平后量測儀器高度,并正確設置儀器高類型(斜高、垂高)和量取位置(天線相位中心、天線項圈、天線底部等)。圖根點間平均邊長大于100m為宜。每次觀測歷元數應大于20個,采樣間隔2s-5s。2、觀測前應對儀器進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當超過5分鐘長時間不能獲得固定解時,宜斷開通信鏈路,再次初始化操作。3、每個圖根點均應有兩次獨立的觀測結果,測回間應對儀器重新初始化,測回間的時間間隔應大于60

2、秒,也可采用兩個時段進行觀測。兩次測量結果的平面坐標較差不得大于±3cm,高程的較差不得大于±5cm,在限差內取平均值作為圖根點的平面坐標和高程;4、每次作業前、作業結束后或重新架設基準站后,均應進行至少一個高等級已知點檢核,平面坐標較差不應大于7cm。5、獲取測區正確的轉換參數。平面殘差不應大于圖上±0.07mm(1:500圖3.5cm),高程擬合殘差不應大于1/12基本等高距(1米等高距,8cm)。6、每測回觀測控制手簿設置,控制點的平面收斂精度不應大于2cm,高程收斂精度不應大于3cm。7、經、緯度精確至0.00001,平面坐標和高程精確至0.001m。天線

3、高精確至0.001m。8、衛星狀況基本要求觀測窗口狀態截止高度角15 º以上的衛星個數PDOP值良好64可用54且6不可用561 / 109、RTK圖根測量主要技術要求 等級圖上點位中誤差(mm)高程中誤差與基準站距離(km)觀測次數起算點等級圖根±0.11/10基本等高距72平面三級、高程等外以上10、RTK測量檢查對觀測成果進行100%內業檢查和不少于總點數10%的外業檢測,平面坐標外業檢測采用相應等級全站儀測量邊長方法進行,邊長較差的相對誤差1/3000,高程檢測采用相應等級三角高程測量方法進行,高差較差1/7基本等高距,檢測點均勻分布測區。11、每天作業結束后,應及

4、時將各類原始觀測數據、中間過程數據、轉換數據和成果數據等轉存至計算機或移動硬盤等其它媒介上。外業觀測數據應提交完整的原始觀測記錄、檢查記錄表、成果表、資料整理等,參照公司RTK資料整理樣板。3 地籍圖測繪3.1 基本要求1、 野外測圖,作業區域應沿明顯線狀地物劃分,責任明確,避免重測和漏測。各作業組測圖結束后,圖形文件應進行接邊檢查。檢查是否有重漏測現象,跨區域地物應合理接邊,各作業小組必須對成果檢查無誤后,方可交項目負責人。測量以村為單位,原則上按203圖斑進行測繪,農村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均要測量,村莊外圍農民私自搭建零星養殖場可以不測量,村莊外圍相鄰道路、溝渠等線狀地物的應測繪完整。原來

5、的203圖斑外圍現在已經擴大新建的房屋需測量。遠離203圖斑的房屋暫不測量。2、電子圖骨架線需保留,且面狀填充類的植被(符號填充為35mm)、地貌、水系等骨架線應閉合。圖形文件及圖面整飾應符合以下規定。3、測繪前注意儀器的棱鏡常數的改正,其常數應和測量點位與棱鏡放置部位相對應,鏡頭必須為小鏡頭。4、全站儀設站時注意定向點的選擇,禁止短邊定向測量長邊。5、每次設站應至少測量兩個重復點(內業整理資料必需的),提交地籍圖時將實測點展繪到電子圖上和展點文件一并提交,(展點文件以日期命名)。6、圖形文件分層、顏色按cass8.0軟件設置進行,文字注記規格應符合下表規定。7、地籍圖的基本精度應符合表的規定

6、。解析界址點的精度級別界址點相對于鄰近控制點的點位誤差,相鄰界址點間距誤差 (cm)中誤差允許誤差一±5.0±10.0二±7.5±15.0三±10.0±20.0注1: 土地使用權明顯界址點精度不低于一級,隱蔽界址點精度不低于二級。3.2 地籍圖的主要內容和表示方法地籍圖的內容包括行政區劃要素、地籍要素、地形要素、數學要素和圖廓要素。3.2.1 行政區劃要素1、行政區劃要素主要指行政界線和行政區名稱。2、不同等級的行政界線相重合時應遵循高級覆蓋低級的原則,只表示高級行政區界線,行政區界線在拐角處不得間斷,應在轉角處繪出點或線。3、地籍圖

7、上不注記行政區代碼和郵政編碼。3.2.2地籍要素1、地籍要素包括地籍區界線、地籍子區界線、土地權屬界址線、界址點、地籍區號、地籍子區號、宗地號(含土地權屬類型代碼和宗地順序號)、地類代碼、土地權利人名稱等。2、界址線與行政區界線相重合時,只表示行政區界線,同時在行政區界線上標注土地權屬界址點,行政區界線在拐角處不得間斷,應在轉角處繪出點或線。當界址線與地形地物要素重合時,要突出顯示界址線。3、地籍區、地籍子區界線疊置于省級界線、市級界線、縣級界線、鄉級界線和土地權屬界線之下。疊置后其界線仍清晰可見。4、地籍圖上,宅基地和集體土地建設用地宗地號及其地類代碼用分式的形式標注在宗地內,分子注宗地號,

8、分母注地類代碼。宗地面積太小注記不下時,允許移注在空白處并以指示線標明。5、按照標準分幅編制地籍圖時,若地籍區、地籍子區、宗地被圖幅分割,其相應的編號應分別在各圖幅內按照規定注記。如分割的面積太小注記不下時,可移注在空白處并以指示線標明。6、地籍圖上應注記集體土地使用權人名稱、單位名稱。個人用地的土地使用權人名稱一般不需要注記。還應在內外圖廓線之間、行政區界線與內圖廓線的交匯處的兩邊注記地籍區和地籍子區編號。7、地籍圖上地籍區、地籍子區界線用紫色線性區域表示,界址線用紅色表示,其它用黑色。3.2.3 地形要素1、界址線依附的地形要素(地物、地貌)應表示,不可省略。2、主要的地形要素包括建筑物、

9、道路、水系、地理名稱等要注記。3、可根據需要表示地貌,如等高線、高程注記、懸崖、斜坡、獨立山頭等。3.2.4 地物要素(1)建筑物、構筑物實地面積大于等于6m2的固定建筑物、構筑物,用相應符號表示其位置和占地情況;固定的永久性建筑物要測繪其占地狀況,在建筑物右上角用分數形式標注層數和結構,如2/4,分子為層數,分母為建筑物結構代碼,同一棟建筑物層數、結構不同時應分別標注。層高低于2.20m的不作為一層。 各房屋的屬性信息,按CASS8.0軟件進行錄入;建筑物結構分類及其代碼結構分類鋼結構鋼和鋼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磚木結構其他結構縮寫鋼鋼、鋼混鋼混混合磚木其他代碼123456鋼結構、鋼和鋼

10、筋混凝土:此兩項在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測量中出現較少,僅指大型廠礦的車間等房屋(遇到具體情況再另行商榷)。鋼筋混凝土:指框架結構的房屋,主體由鋼筋混凝土構成,先建好主體再用磚封閉,墻體的磚不承重。主要指商場、辦公樓、教學樓、學校餐廳禮堂、高層住宅樓等。混合結構:指磚和混凝土搭建的房屋,有磚砌的承重墻。目前農村大多房屋均為混合結構,主要指農村平房,或兩層以上起脊房屋,6層以下住宅樓通常為混結構。磚木結構:指過去的老式房屋,有木制大梁和磚搭建,上有瓦片,通常為寬5米左右的磚瓦房;若墻體主要為土坯,有1米左右磚基礎、四角或梁下有磚支柱的房屋也為磚。其他結構:土木房、棚房、簡易房、彩鋼瓦等其他材質搭建的

11、房屋,一般指簡單、臨時性的房屋。破房、建房、簡房按符號注記,棚房用相應符號表示;宗地內地物按外圍形狀表示,宗地內可適當取舍;(例:主體房屋旁牲口房與廁所如果從宗地外看是一體就直接作為一個房子表示,牲口房前面的圍墻舍去);位于建筑物上的樓梯間不表示;實地占地面積大于等于6m2的臺階、有柱雨蓬等應表示,不落地的陽臺、雨蓬用虛線表示;簡易房、棚房與圍墻重疊,以圍墻為主的,把圍墻表示清楚,房邊線畫內側,反之以實際情況表示;宗地附近的廁所應表示出來;主房和偏房結構、層數一樣但高度不一樣的情況要分開表示;圍墻符號封閉,骨架線按權屬歸屬位置繪制;圍墻與房檐(陽臺)重疊時保留房檐(陽臺),舍去重疊段圍墻,且圍

12、墻與房檐(陽臺)相接部分,圍墻短線刪除;對于大型院落進院通道需要繪出門洞,個體住戶一層房屋下的通道不單獨表示出來,直接作為房子表示為一體;獨立的兩邊有墻、有頂的大門通道用門頂表示,小門頂不表示。門頂下圍墻不表示,圍墻接到門頂。陽臺(房檐)無論是否有墻體支撐都要與房子主體分開表示;房頂邊檐超出陽臺部分舍去,只取陽臺部分;建筑群內井式建筑中面積大于等于6m2的天井或院子須表示;建筑物外圍小于50cm×50cm的裝飾性細部(如墻面外磚柱)可舍去;室外落地的扶梯、樓梯等允許包括在建筑內,不落地的可舍去;非永久性建筑物、構筑物不表示;房前屋后的坡坎應表示;院落內部小片菜地、小片綠化、小片水泥地

13、不表示;宗地內大片鋪面材料性質應注記;房前屋后大片的水泥地和水泥板,與地面平的用地類界表示注記“水泥”;高于地面,下面空的用“臺”表示;高于地面半米,下面實的用加固坎表示,并注記高程和“水泥”。注意區分房屋的正交,門廊、陽臺、檐廊、飄樓等和房屋的正交。房屋自身及房屋之間不允許有不合邏輯的重疊和裂隙。建筑物線條應各自閉合,建筑物內的注記和線條屬性保持一致。門牌號注在入門相應處,字頭向內,字體垂直街道,新建“門牌號”圖層。按照細則要求,界址點布設有所增加,界址類型變換處均加設界址點,故在測繪這些地物點時,按照界址點精度測量。(2)道路道路以兩旁宗地界址線為界。道牙石線是界址線的要表示,不是界址線的

14、酌情表示;通過城鎮的鐵路用相應符號表示。道路中間或兩邊的小綠地、小花池、花壇、行樹可不表示,當面積較大或與界線相關時表示。道路附屬物、里程碑、筑路牌可不表示。橋梁、大型涵洞、隧道用相應符號表示,且須符合投影原理。地下道路、架空道路用相應符號表示。村莊內的道路,有鋪裝路面(水泥、瀝青)以等外公路表示,線型寬度改為0。村莊外圍道路,沒有鋪裝路面實地大于2米以大車路表示,小于2米以鄉村路表示,道路取平均寬度。有鋪裝路面能通行汽車按等外公路表示,高于地面路基以陡坎表示,要繪出路基路面。鋪裝路面注記材料性質。(3)水系河流、湖泊、溝渠、坑塘等以堤、岸為界繪出,有界址線的標明界址線和界址點;堤面高出地面0

15、.5m以上的,視情況用堤岸符號表示。河流中線為界址線時,按實際河流中心標繪。地下河流、地下排水溝、農村家庭使用的小水井不需要采集。位于村內、村邊的河流、坑塘等,可以粗略在拐點處采集坐標,勾勒出其大致輪廓。水渠遇到不依比例涵洞時,要封閉。(4)地貌地籍圖上不用等高線表示地貌。山區、丘陵區須表示大面積斜坡、陡坎、路塹、路堤、臺階路時,可適當注記臺地、低地、道路交叉口、大面積農地等處的散點高程。高程注記點應分布均勻,道路交叉口、橋面、廣場、庭院、空地、農田、花圃、坡坎上下方或其他地面傾斜變化處均應實測高程。(5)地類界宗地內部除建筑物之外的較大面積的綠化地、水面等也應實地測繪,并按相應圖式表示。根據

16、不同土地利用類型,按照溝、渠、路、堤等線狀地物,劃分為若干個地塊。當地類界線彎曲過多時,在保持地類界線特征的前提下,可適當綜合取舍圖上最小地塊。位于村內、村邊的林地、墳地等,可以粗略在拐點處采集坐標,勾勒出其大致輪廓。(6)土壤植被各宗地外大面積綠化地、街心花園、公園等用相應土壤、植被符號表示。宗地內的綠地、花壇、零星植被可不表示。村莊內房前、房后的菜地不表示。(7)其它一般電力線不表示,但110KV以上的高壓線及塔位應表示。圓形鋼管桿按不依比例鐵塔表示,不能用線桿表示。通訊線、架空管線、電桿、路燈、消防栓、窨井等一般不表示,但與土地他項權利有關時應表示。地下室一般不表示,但與土地他項權利有關

17、的大面積地下商場、地下停車場等應表示。宗地內部的次要道路、水塔、紀念碑及與權屬界址無關的圍墻可不表示,危險品倉庫、保密車間應注記。農貿市場內的攤位、臨時售貨棚不表示。各種變壓器按圖式要求表示。圖面上任何表示的地物、地貌要有屬性、代碼,歸層要統一,“0”層空白。圖面上所有復合線具有面狀性質能閉合的都應閉合。復合線不應有回頭線和重復點,復合線不擬合,彎曲部位加點表示。屬性相同并連續的線條必須為一根,不能打斷,比如道路、坡坎、水系等。清理電子圖上實體的殘點、殘線以及繪圖輔助線。3.3字體注記 1:500標準分幅圖字體注記標準名稱字體類型注記大小角度所在層名鐵路、高速公路、國道名稱正等線體4平行或垂直于走向隨層省、縣、鄉公路、主干道名稱正等線體3平行或垂直于走向隨層次干道、步行街細等線簡體2.5平行或垂直于走向隨層支道、內部路細等線簡體2平行或垂直于走向隨層主要河流左斜宋體4.04.5左斜342°隨層次要河名、溝渠名左斜宋體2.44.0左斜342°隨層縣級政府駐地粗等線體4.50°隨層鄉鎮級、國有農場、林場、牧場等正等線體3.50°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