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按照2011年向前整理:1 .簡述RNA聚合酶II中的CTD序列在轉錄過程及轉錄后修飾中的作用。解釋:RNA聚合酶II最大亞基末端的竣基端結構域(CTD)是由以七個氨基酸(Tyr-Ser-Pro-Thr-Ser-Pro-Ser)為重復單位的高度保守的重復序列組成的。主要作用有一下幾個方面:CTD可以接受轉錄因子TFIIH的磷酸化作用,使得RNA聚合酶從PolIIA狀態轉變為PolIIO狀態,最終導致轉錄起始過渡到轉錄延伸階段;CTD參與新轉錄出的mRNA5端帽子的加工,它可以作為一個停靠點,募集加帽酶中諸如鳥甘酸轉移酶、甲基轉移酶等,并且這種加工作用在RNA聚合酶轉錄合成出2530個核甘酸時便
2、已經開始,屬于共轉錄過程之一;CTD還參與mRNA5-3間的剪接過程,CTD可以作為剪接體的一個組裝位點,使得剪接因子能夠快速識別mRNA上面的內含子序列,介導包括可變剪接在內的剪接過程;CTD序列還參與到mRNA多聚腺喋吟核甘酸的合成過程,和加帽過程一樣,CTD也是作為poly(A)聚合酶等酶停靠的位點,從而易于迅速的識別找到聚腺甘酸化信號,并且啟動加尾過程。2 .蛋白質合成中是如何保證其翻譯的正確性?解釋:首先起始過程具有具有“第二遺傳密碼”保證機制。在tRNA的識別過程中,tRNA可以專一的和某一種氨基酸向識別結合,同時,氨酰tRNA合成酶也具有高度白專一性,氨酰tRNA合成酶的專一性很
3、高,共有20種,每一種只用于單一種氨基酸與相應tRNA的結合;tRNA上的某些結構特征能使它在氨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下,與特定的氨基酸結合;這些結構特征就是“第二遺傳密碼”(thesecondgeneticcode);第二遺傳密碼”常在tRNA的受體莖(acceptorstem)上,但在其他區域的也有不少;第二遺傳密碼”較復雜,且是非簡并的,但專一性同樣很強。在延伸過程中,氨酰tRNA結合到核糖體的A位中的過程具有校對功能,如錯誤的氨酰tRNA進入了A位(反密碼子與密碼子不能很好配對),可進行校正,當配對正常時,GTP可以水解從而使EF-Tu從A位點離去,但是當配對不正常時,GTP將無法水解
4、,于是平衡向著核糖體和GTP-EF-Tu-aa-tRNA三聯復合物解離的方向移動,完成校對作用;在終止的過程中,翻譯到達終止密碼子后,釋放因子及GTP結合到核糖體的相應位點,促使肽鏈與tRNA的連結斷開;接著釋放因子和tRNA從核糖體解離(這一過程需GTP水解);最后,核糖體與mRNA解離,核糖體大小亞基解離。3 .什么是選擇性剪接?具有什么生物學意義?解釋:定義:一個基因轉錄出來的RNA前體,通過不同的剪接方式(選擇不同的外顯子)而形成不同的成熟mRNA,產生不同的蛋白質。意義:通過選擇性剪接,可對基因的表達起一定的調控作用。選擇性剪接常用于在不同的組織或發育時期產生組織特異或調控發育的蛋白
5、質;選擇性剪接還可有重要的生物學效應,如在果蠅的性決定體系中起重要的作用。4 .簡述乳糖操縱子的組成及其表達調控的機制。解釋:組成:lacZ:-半乳糖昔酶(-galactosidase)基因lacY:半乳糖背透過酶(galactosidepermease基因lacA:半乳糖昔乙酰基轉移酶(galactosidetransacetylase)基因lacI:調節基因(regulatorygene)Operator:操縱區Repressor:阻遏子(阻遏物)Inducer:誘導物(異構乳糖,allolactose)調控機制:阻遏物的負調控機制:A.當沒有乳糖時,阻遏物將阻止啟動子下游的鏈被打開。8.
6、 當有乳糖時,inducer(乳糖)將和阻遏物結合,導致阻遏物無法結合到啟動子下游的序列。CAP-cAMP的正調控機制:A.cAMP在細胞中的濃度與葡萄糖的含量成反比,它與一種稱為代謝物激活蛋白(cataboliteactivatorprotein,又稱CAP,另一稱呼是環腺甘酸受體蛋白:cAMPreceptorprotein,CRP)一起,起到正調控作用。因此,起正調控作用的是CAP-cAMP。B.乳糖操縱子的啟動子實際上是一種弱啟動子,其-35box與原核啟動子相應的共同序列相差甚大,因此才需要CAP-cAMP進行正調控;如果是強啟動子(與共同序列十分相近),則不需要正調控,但這種情況會使
7、得即使葡萄糖存在,乳糖操縱子也一樣運作。C.通過對有關突變體進行分析,發現CAP-cAMP的結合位點在啟動子的上游(與啟動子緊密相鄰),該位點稱為激活物位點(activatorsite)。CAP-cAMP結合到激活物位點后,就會促進RNA聚合酶與DNA形成openpromotercomplex(CAP-cAMP能加快closedpromotercomplex的形成,從而提供了更多形成openpromotercomplex的機會),結果是促進轉錄。5 .簡述枯草桿菌色氨酸操縱子的衰減作用機理。解釋:衰減(弱化)作用指的是p因子非依賴性的終止。在最后的序列中會形成一段強的G-C結合區間(單純的RN
8、A之間),然后形成一段A-T弱結合的相互作用(RNA和DNA之間)。前導區與弱化子轉錄物的第一種較穩定的結構有一終止子(Pindependentterminator),能使弱化作用發生,轉錄終止轉錄物的第二種較不穩定的結構沒有終止子,轉錄能繼續色氨酸的多寡決定形成哪一種結構(在轉錄與翻譯偶聯的情況下)。所以我們要注意的是在細菌中,當色氨酸操縱子的前導區轉錄后,便開始了翻譯過程。當核糖體到達色氨酸密碼子后,會出現色氨酸依賴性翻譯受阻和前進問題:A.色氨酸缺乏,核糖體不能前進,翻譯受阻,前導區與弱化子轉錄物只能形成第二種結構;結構基因能轉錄。B.色氨酸充足,前導肽的翻譯能順利完成,前導區與弱化子轉
9、錄物能形成第一種較穩定的結構,導致弱化作用發生。簡而言之,色氨酸操縱子的模型為:1)當色氨酸濃度下降時,阻遏蛋白沒有活性,無法和操縱區相結合,于是RNA聚合酶可以前進。并且,前導肽合成受阻,核糖體結合在RNA上面,形成1-2,3-4結合方式(2,3結合),終止信號不停止,反而繼續進行下去。2)當色氨酸濃度上升時,阻遏蛋白有活性,結合于操縱區,阻止RNA聚合酶和啟動子的結合。此外,前導肽合成完全,形成1,2-3,4結合方式,前導肽掉下來,從而使得RNA聚合酶掉下來,合成提前終止。色氨酸操縱子的調控必須達成有一定的必要條件:1)轉錄與翻譯偶聯,且速率大致相等2)每個結構基因的轉錄產物都有其起始密碼
10、子,核糖體從各個基因的mRNA的起始信號(密碼子)開始翻譯,即結構基因的翻譯與前導序列的翻譯無關3)細菌能符合這樣的要求,說明其體系中各組分的協調性。.轉座的概念和類型解釋:定義:轉座因子(transposableelement,TE)是細胞中能改變自身座位的一段DNA序列,可從復制子的一個座位跳躍到另一個座位,也可從同一個細胞的一個復制子跳躍到另一個復制子,DNA片斷的這種運動稱為轉座。6 )在細菌發現了兩種轉座類型:2) A.復制性轉座(replicativetransposition)轉座過程有DNA復制,結果一個轉座子留在原位,另一個插入到新的位點B.保守性轉座(conservativ
11、etransposition)轉座子離開原位置,插入到新的位點;這種轉座又稱非復制性轉座(nonreplicativetransposition)真核生物中的轉座類型:A. 玉米的Ds(dissociation)和Ac(activator)最早發現(1940s)的轉座子,與某些品種的玉米種子上的色斑變化有關(玉米種子的顏色由C基因編碼的因子造成;若C基因突變,就沒有色素產生,種子幾乎白色;若部分細胞產生回復突變,就會在種子上形成顏色斑點)。Ac能自行轉座,而Ds必須要有Ac的幫助才能轉座Ac或Ds插入到功能基因中,就會使該基因失活。Ac與細菌的轉座子相似,約4500bp,兩端有反向重復序列,中
12、部含有轉座酶基因。Ds是Ac的衍生物(功能不全,不能自主轉座),有Ds-a、Ds-b、Ds-c3種。B. 反轉錄轉座子(retrotransposons)以RNA作為中介進行復制(轉座),與反轉錄病毒(retroviruses)的復制相似,含有編碼反轉錄酶的基因,能進行反轉錄;酵母中的Tyttransposonyeast)、果蠅中的copia等反轉錄轉座子的兩端有LTRs(longterminalrepeats)。7.真核生物轉錄延伸過程中染色質的變化,目前比較認可的模型是怎么樣的?解釋:在轉錄過程中(含延伸)的染色質變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組蛋白對5srRNA基因轉錄的影響卵母細胞5Sr
13、RNA基因的啟動子區域在體細胞中具核小體結構,因而表達被抑制;在卵母細胞中,這些基因的啟動子區域基本上無核小體結構,因此可與轉錄因子結合,使基因轉錄;轉錄因子與組蛋白在啟動子區處于一種相互競爭的狀態,轉錄因子取勝,則基因可轉錄;組蛋白取勝,則基因關閉;實驗表明,若把組蛋白H1除去,則原來在體細胞不能轉錄的卵母細胞5SrRNA基因也變得可轉錄;因此,H1對在啟動子區域形成穩定的核小體結構是必需的。2) 組蛋白對II類基因轉錄的影響原則上與III類基因的情況相同;若啟動子區上有核小體結構,則基因不轉錄;若沒有核小體結構,則可轉錄;核小體結構只由核心組蛋白(H2A,H2B,H3,H4)與DNA構成時
14、,即能起到抑制基因轉錄的作用,且一般的轉錄激活子不能解除這種抑制(這里和III型基因顯著不同,III型基因只要沒有H1就不能夠發揮作用,而在II類中,H1只是起著更加穩固的作用,并且作用可以被激活子抵消);若核小體結構還含有組蛋白H1,那么其抑制基因轉錄的能力更強,但H1的這種作用可被轉錄激活子抵消。3) 核小體定位(nucleosomepositioning)轉錄激活子能使核小體結構不在啟動子區內形成,而只在啟動子周圍形成;核小體定位使得啟動子區成為無核小體區(nucleosome-freezones),對DNase高度敏感。4) 組蛋白乙酰化(histoneacetylation)乙酰化的
15、形式是在賴氨酸側鏈的氨基上加上乙酰基;組蛋白是否乙酰化與基因的活性有關,乙酰化的組蛋白對轉錄的抑制作用較弱,因為乙酰化使組蛋白易從DNA上脫落,從而使核小體結構(染色質結構)發生變化;起乙酰化作用的酶是組蛋白乙酰基轉移酶(histonacetyltransferase,HAT),它能把供體乙酰輔酶A(acetyl-CoA)的乙酰基轉移到核心組蛋白(H2A,H2B,H3,H4);酵母中的組蛋白乙酰基轉移酶還是一種轉錄激活子的輔助因子,其他一些轉錄激活子的輔助因子也是組蛋白乙酰基轉移酶。細胞核中的組蛋白乙酰基轉移酶(HATA)與細胞質中的組蛋白乙酰基轉移酶(HATB)作用不同:HATA能結合到染色
16、質上,使核小體中的核心組蛋白(N端尾部)乙酰化,從而促進轉錄;HATB是使細胞質中新合成出來的H3和H4乙酰化,從而使它們能正確地組裝到核小體中(它們的乙酰基在組裝后就會被組蛋白去乙酰化酶除去)。5)組蛋白去乙酰化(histonedeacetylation)核心組蛋白去乙酰化能抑制轉錄。去乙酰化由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s)催化。組蛋白去乙酰化酶要與其他轉錄抑制因子相互作用,才能在合適的區域使組蛋白去乙酰化。例如前面講過的甲狀腺受體TR-RXR他是一個沉默子,它一方面和甲狀腺素應答元件(thethyroidhormoneresponseelement,TRE)結合
17、,一方面和其他因子結合介導和組蛋白去乙酰化酶結合,介導沉默作用。但是當甲狀腺激素和TR-RXR結合時,會促進一系列增強子的作用,介導轉錄復合物的形成。6) 染色質重建(chromatinremodeling,染色質改造)組蛋白乙酰化還不足以改變核小體核心,還必須重建核小體核心,才能在增強子和啟動子處產生無核小體區,使基因可轉錄。至少有4類蛋白質參與染色質重建:SWI/SNF家族、ISWI家族、NuRD家族、INO80家族。這4類蛋白質都能改變核小體核心的結構,其中一些蛋白質也可能會移動核小體。7) 異染色質與基因沉默(silencing)異染色質不但能使其內的基因沉默,而且使附近的基因也沉默,
18、如端粒位置效應(telomerepositioneffect,TPE),即距端粒3kb內的基因都沉默。參與形成異染色質的蛋白質:RAP1,SIR2,SIR3,SIR4(silencinginformationregulator,SIR),H3,H4。H4上16位的賴氨酸乙酰化,能阻止異染色質的形成。8)核小體與轉錄延伸兩種假說:聚合酶能使核小體結構變得足夠松散,因而不用除去核小體也能前進;聚合酶前進時,能把遇到的核小體移動位置,因而轉錄后,所有核小體的位置都發生了改變。事實表明,第二種假說是正確的,且在轉錄后,核小體一般是被后移了(移到聚合酶后)。8) RNA轉錄后加工有哪些?解釋:1) RN
19、A剪接:斷裂基因;核mRNA前體的剪接;A. 自剪接的內含子;I類內含子;II類內含子;tRNA剪接主要是核tRNA內含子的剪接;2)加帽和聚腺甘酸化;3)rRNA與tRNA的加工;rRNA的加工(真核和原核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使用的酶不同);tRNA的加工;A.真核和原核有所不同,主要是由于原核是多順反子引起;B.真核和原核的tRNA5端的加工成熟都需要RnaseP的參與;C.真核和原核的tRNA3端的加工都需要6中Rnase的參與:RnaseD/BN/T/PH/II和PNPase,其中PNPasaRnasePH和RnaseT最重要。5) 4)反式剪接RNA編輯;RNA干擾(干涉/沉默)一一
20、轉錄后基因沉默。9.比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翻譯起始、延伸和終止的異同A起始的異同:相同點:1)都需要tRNA識別氨基酸并裝載;2)都需要核糖體大小亞基解離;3)都需要起始因子。不同點:1)起始tRNA攜帶的氨基酸不同,原核是甲酰甲硫氨酸,而真核是甲硫氨酸;2)原核中甲酰甲硫氨酸識別的起始密碼子有三種AUG/GUG/UUG,而甲硫氨酸只識別AUG;3)原核中不需要通過掃描尋找起始密碼子,而真核中需要掃描尋找起始密碼子;4)原核中需要SD序列幫助mRNA與小亞基結合,而真核沒有SD序列,需要5端帽子引導兩者結合;5)原核中起始因子比較簡單,種類少,而真核中起始因子要復雜的多,種類也多;6)原核中起
21、始的控制是通過mRNA二級結構影響起始和反饋控制,而真核中通過起始因子磷酸化來控制。7)原核中的mRNA上有兩個以上的可讀框(ORF),為多順反子,而真核生物的一條mRNA上面只有一個ORF;8)原核翻譯速度快,而真核翻譯速度慢,但是可以有多個核糖體結合在上面進行同時翻譯。B延伸過程:兩者相似都包括進位、轉肽、移位,都需要延伸因子和GTP,只是延伸因子不同。C終止過程:終止過程也相似:都需要釋放因子和一些相關的蛋白質參與。.啟動子在基因內的基因如何進行轉錄具有內部啟動子的在真核生物中主要為III類轉錄因子參與的轉錄。在III類轉錄因子中有三種重要的轉錄因子:TFIIIA和B和CoTFIIIC結
22、合到基因內部的啟動子中(如果是5SrRNA基因,則先有TFIIIA結合到啟動子區),再幫助TFIIIB結合到啟動子上游區(轉錄起始位點上游),而TFIIIB則幫助PolIII結合在起始位點周圍。TFIIIB里面有TBP。轉錄開始后,TFIIIC(或TFIIIA和C)被除去,而TFIIIB留在原位,可促進另一輪的轉錄。.組蛋白乙酰化對基因轉錄的影響主要作用是促進轉錄的進行。乙酰化的形式是在賴氨酸側鏈的氨基上加上乙酰基;組蛋白是否乙酰化與基因的活性有關,乙酰化的組蛋白對轉錄的抑制作用較弱,因為乙酰化使組蛋白易從DNA上脫落,從而使核小體結構(染色質結構)發生變化;起乙酰化作用的酶是組蛋白乙酰基轉移
23、酶(histonacetyltransferase,HAT),它能把供體乙酰輔酶A(acetyl-CoA)的乙酰基轉移到核心組蛋白(H2A,H2B,H3,H4);酵母中的組蛋白乙酰基轉移酶還是一種轉錄激活子的輔助因子,其他一些轉錄激活子的輔助因子也是組蛋白乙酰基轉移酶。細胞核中的組蛋白乙酰基轉移酶(HATA)與細胞質中的組蛋白乙酰基轉移酶(HATB)作用不同:HATA能結合到染色質上,使核小體中的核心組蛋白(N端尾部)乙酰化,從而促進轉錄;HATB是使細胞質中新合成出來的H3和H4乙酰化,從而使它們能正確地組裝到核小體中(它們的乙酰基在組裝后就會被組蛋白去乙酰化酶除去)。10 .RNA編輯的機
24、制?RNA與中心法則的關系?機制:基因轉錄產生的mRNA分子中,由于核甘酸的缺失,插入或置換,基因轉錄物的序列不與基因編碼序列互補,使翻譯生成的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不同于基因序列中的編碼信息,這種現象稱為RNA編輯。簡單來說就是指mRNA加U或減U。編輯的機制為:在轉錄后進行,沿3-5方向進行,由gRNA(guideRNA,向導RNA)指導進行;一些gRNA由大環的某些區域編碼,另一些gRNA由小環編碼;大部分gRNA80ntoRNA與中心法則的關系: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信息RNA的轉錄;在逆轉錄酶的作用下,以RNA為模板合成DNA;以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體現生物性狀;以RNA為模板復制
25、RNA(如某些只有RNA的病毒).簡述基因組學的幾個分支基因組學是把基因組作為研究對象的學科:1) 結構基因組學(structuralgenomics)基因組結構(genomestructure)定位基因(genemapping)2) 測定基因組全序歹U(whole-genomesequencing)功能基因組學(functionalgenomics)大規模、高通量分析基因組中基因表達的技術基因功能的分析3)進化基因組學(evolutionarygenomics)在整體水平上研究基因和基因組的結構、功能的起源與進化;比較基因組學(comparativegenomics-進化基因組學的初始階段;
26、通過比較,發現基因組中蛋白質和功能RNA基因的密度與生物的復雜程度有一定的負相關。14 .與類核基因組(原核基因組)相比,核基因組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類核基因組:環狀,較小;通常由單拷貝或低拷貝(low-copy)的DNA序列組成;基因排列緊密,較少非編碼序歹Ustreamlined”核基因組:多線狀;大小一般要比類核基因組大好幾個數量級,且變化范圍很大;有大量的非編碼序列(重復序列、內含子等),內含子是基因中的插入序列。真核生物的genomesize一般要比原核生物的大很多,且變化范圍也很大(最大/最小可達8萬);真核生物基因組存在C值佯謬現象(基因組中基因數目與基因組大小無關)。.簡述增強
27、子的作用機制增強子:能增強轉錄的元件,但又不是啟動子的一部分(無位置、方向的限制)增強子常在啟動子的上游,但也可以在基因內部(如內含子中)。增強子的遠距離作用:激活子是使增強子能遠距離作用的原因。4種可能性(第三、四種可能性較符合實際情況)Coiling(changeintopology)超螺旋Sliding滑行Looping成環Facilitatedtracking(loopingandtracking)異化追蹤。遠距離增強子元件的成環作用機制。15 .tRNA的轉錄后加工有哪些?tRNA加工:真核和原核加工的不同點:1)在真核生物中,tRNA前體含單個tRNA分子,兩端有額外的序列,其加工
28、是要除去這些額外的序列2)在原核生物中,tRNA前體含1至多個tRNA分子,或與rRNA前體混在一起,故其加工首先要把含單個tRNA分子的片段切割出來(由RNaseIII負責),然后再除去5及3端額外的序列真核與原核加工的相同點:1)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tRNA5端的加工成熟由RNaseP負責,一次切割即除去5端的額外的序列RNaseP含有2個亞基,一個是RNA(M1RNA,125kD),另一個是蛋白質(14kD),而起催化(酶切)作用的是RNA這個亞基。2)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tRNA3端的加工成熟有6種RNase參與RNaseDRNaseBNRNaseTRNasePHRNaseIIPNPase
29、(polynucleotidephosphorylase,多核甘酸磷酸化酶)PNPasaRNasePH和RNaseT最為重要。tRNA剪接:核tRNA內含子:內含子較小(10bp左右),且只有1個,一般在相應于反密碼子的堿基附近(與反密碼子的3端隔1個核甘酸)tRNA剪接(tRNAsplicing)的步驟:分2步進行,需要tRNA內切酶及RNA連接酶的參與Step1:由剪接內切酶把內含子切除Step2:由RNA連接酶把兩個外顯子連接起來17.真核mRNA5帽子和3pol(A)的功能帽子分步合成:首先,RNA三磷酸酯酶將mRNA末端的磷酸集團去掉,然后鳥昔轉移酶水解GTP在此末端加上GMP,接著
30、兩個甲基轉移酶分別將鳥昔第7位的N和倒數第二個堿基的2-OH甲基化。帽子功能:(1)保護mRNA:一般的RNase不能切割含有3個磷酸基的帽子;(2)提高翻譯能力(增加mRNA的可譯性):通過與帽子結合蛋白結合,mRNA能更好地進入核糖體;(3)有利于mRNA在細胞內的運輸(運出細胞核):若沒有帽子,則mRNA基本上留在細胞核;(4)使mRNA前體能正確剪接:第一個內含子的剪接所需。多聚腺甘酸化功能:(1)保護mRNA,延長其壽命(半衰期);(2)提高mRNA的翻譯能力,能與poly(A)結合蛋白poly(A)bindingproteinI結合,促進翻譯,促進mRNA與核糖體結合。多聚腺甘酸化的發生需要前體mRNA的剪切和在剪切處的多聚腺甘酸化,polyA和polyn的CTD等參與。(3)促進最后一個內含子的切除。18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力安全生產知識培訓
- 車委托改裝協議書模板
- 綠色建筑的職業規劃之路計劃
- 道路協議書模板
- 個人信用擔保貸款服務協議
- 沙特合作協議書
- 超市經營外包合同協議
- 教師全員培訓體系構建
- 電子商務平臺入駐協議指南
- 毛豬代購協議書
- 如何有效地開展集體備課
-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2022-2023學年六年級下學期期中數學試卷
- 2024年廣東廣州交易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光學教程》第五版-姚啟鈞-第一章-幾何光學-課件
- 冷庫方案報價
- 2024年湖南湘江新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浙江省強基聯盟2022-2023學年高一5月統測英語試題(解析版)
- 工貿行業高風險領域專項整治清單
- 第九章-食品干燥機械與設備
- 醫院行政年度工作總結
- 上海旅游介紹英文 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