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維修車間作業指導書及作業流程(往復式壓縮機)二一五年四月作業指導書編號:YLLGZZY029-05 部 門維修車間裝置崗位維修鉗工崗位關鍵作業名稱往復式壓縮機檢修指導書操作程序 一、作業前準備 1.備齊必要的技術資料。 2.落實所需的零配件和相應的材料。 3.備齊檢修專用工具和量具。 4.查閱停機前的技術數據(溫度、壓力、流量)及泄漏點情況,故障特征。 5.對起吊設施進行檢查,應符合安全規定。 6.辦理安全檢修作業票證。 7.確認安全檢修作業票證規定的內容已經全部落實。 二、作業步驟及質量控制要求 壓縮機的拆卸(按從上到下,從外到內,從部件到零件的方法進行拆卸。在盤車前應相互關照,以免傷人或損
2、壞機件) (一)安全部件及輔助設施的拆卸 1.拆卸滑道部位的蓋板看窗。2.配合儀表專業拆除壓縮機的儀表部分。3.拆卸壓縮機上冷卻水管線(如果是冬季管線做好防凍處理)。 4.拆除壓縮機機組潤滑油管線。 5.拆卸聯軸器護罩,并檢查聯軸器對中情況。 6.拆卸聯軸器螺栓并做好標記。 7.檢查聯軸器螺栓有無咬扣、變形、斷裂等損傷。 8.檢查聯軸器膜片有無變形、斷裂、毛刺等損傷。9.拆卸氣閥壓蓋螺母,及頂絲,取下閥蓋(拆氣閥壓蓋時要對稱留兩個螺母,先用改錐或扳子將壓蓋撬開一點,證明汽缸內沒有壓力后才可將螺母全部卸去,以防汽缸內余壓將蓋沖出傷人)。10.用專用工具取下氣閥制動器。 11.用專用工具逐個取出各
3、級進、排氣閥。 (二)拆卸壓縮機各級氣缸蓋 1.檢查測量各級活塞止點間隙。 2.用行車和掛在行車上的手拉葫蘆吊住氣缸蓋,調整好手拉葫蘆的合適緊度;松動缸蓋螺栓,使缸蓋止口脫離缸體,然后再將缸蓋吊下平穩放置在枕木上;缸蓋拆卸過程中,對角方向至少留兩個螺栓跟隨缸蓋同時松動,防止汽缸余壓突然頂開缸蓋。 (三)活塞組件的拆卸與檢查 1.檢查、測量活塞與缸體之間的間隙。 2.在活塞桿和十字頭連接螺母處裝上高壓油管接頭和高壓油管(或專用扳手)。3.將高壓油管的另一端連接在手動液壓泵上。4.壓動手壓泵手柄,使壓力升至145Mpa;停留20-30min。5.然后旋松活塞桿螺母和活塞桿,使其與十字頭分離。6.然
4、后安裝活塞保護套用吊車配合吊下活塞組件,輕輕放到枕木上。 (四)拆卸壓縮機機組十字頭1.測量十字頭與滑道間隙。 2.拆卸十字頭銷壓蓋。 3.用銅棒輕輕敲擊十字頭銷,并取下。 4.用吊車配合吊下十字頭銷,輕放到膠皮上。 (五)拆除壓縮機連桿 1.首先拆卸曲軸箱蓋上的螺栓,用吊車吊下曲軸箱蓋。 2.在連桿螺栓螺母部位裝好高壓油管接頭和高壓油管(或專用扳手)。 3.將油管的另一端連接在手動液壓泵上。 4.壓動手壓泵手柄,使壓力升至145Mpa。 5.擰松并拆下連桿螺母及螺栓(并做好標記)。 6.取下連桿,并放到膠皮上(并做好標記)。 (六)拆除壓縮機主軸 1.依次拆下主軸上軸瓦螺栓,并取下上軸瓦。2
5、.檢查測量主軸瓦徑向間隙。(順序從電機側開始) 3.檢查主軸頸徑向圓跳動。(順序從電機側開始) 4.檢查曲軸曲臂差。 5.用尼龍吊帶吊下主軸,并放到膠皮上。 6.依次取下主軸下軸瓦。 (七)清洗、檢查主軸、曲軸各部位及軸承 1.用清洗劑仔細清洗主軸,清洗以后用壓縮空氣吹通主軸油孔,確保潤滑油孔暢通。 2.軸承合金與軸承襯結合良好,合金層表面不得有裂紋、氣孔、脫層、磨損等缺陷。 3.主軸頸及曲軸頸擦傷凹痕面積不大于軸頸面積的2%,軸頸上的溝槽深度不得大于0.1mm,主軸頸和曲軸頸減小不得大于3%。 4.軸與軸承應均勻接觸,接觸角60°90°,接觸點每平方厘米不少于23點,軸承
6、襯背與機座、連桿瓦窩均勻結合,接觸面積為70%80%。5.檢查主軸頸和曲軸頸的直徑尺寸。 6.用塞尺測量曲軸定位軸承(靠近電機側)軸向間隙,設計值為0.220.45mm。 (八)用清洗劑清洗檢查連桿、大小頭瓦。用空氣吹通連桿潤滑油孔,確保其暢通 1.用內徑百分表檢查測量大頭瓦間隙和小頭瓦間隙;。 2.檢查十字頭襯套與十字頭配合是否松動活和缺陷。 3.十字頭銷與十字頭襯套的間隙。 4.外觀檢查,連桿、連桿螺栓無裂紋等缺陷,必要時可用著色、磁粉或超聲波進行檢查。 5.連桿螺栓端面與連桿螺栓孔端面應對研,接觸均勻,接觸面積不小于80%。連桿螺栓安裝時伸長0.88±0.05mm。 (九)清洗
7、、檢查十字頭、十字頭滑道、十字頭銷等部件 1.清洗檢查各級十字頭并用壓縮空氣吹通油孔;檢查十字頭合金層磨損情況,滑履表面有無合金脫落、夾渣、氣孔和裂紋等缺陷。 2.清洗檢查各級十字頭滑道。滑道表面不得有劃痕、溝槽等硬傷。 3.滑板與導軌應均勻接觸。接觸點每平方厘米不少于2點。 4.檢查十字頭滑板鎖緊螺栓是否松動。 5.更換和安裝十字頭時應注意,機身各級十字頭不能調換,每側十字頭的上下位置不能顛倒,否則影響運行時十字頭與滑道中心的同軸度。 (十)清洗、檢查活塞組件 1.清洗檢查各級活塞和活塞環表面應光滑,且無變形及鑄造、機加工等缺陷。 2.清洗檢查各級活塞環應無扭曲、變形、裂紋、翹曲等缺陷?;钊?/p>
8、環在槽內應活動自由,且有一定張力,檢查活塞支承環磨損情況。 3.檢查測量活塞環的開口間隙、側間隙。 (十一)清洗檢查活塞桿 1.活塞桿應做無損探傷檢查,不得有裂紋及其它缺陷,表面粗糙度為Ra0.8。 2.檢查測量活塞桿的直線度和圓柱度。 3.活塞桿直徑磨損量超過標準值時應更換活塞桿或精磨氮化后再使用(不可鍍鉻),但須配專用填料。 4.更換活塞桿或活塞體注意事項:拆卸時,用加熱棒加熱起送螺母薄邊,用專用工具拆松螺母即可;安裝時要求零部件清理確認合格后,按圖紙擰緊螺母前、后半活塞體,上、下承壓塊,使其無軸向間隙;加熱棒插入活塞桿頂部的加熱孔中加熱,同時在螺母上做標記,待活塞桿受熱后將螺母擰動(一級
9、:42.18°,93圓上弦長39mm;二級:45°,93圓上弦長33mm;三級:57°)取出加熱棒,冷卻后將螺母薄邊扣緊于活塞桿端面,即緊固完畢。 (十二)清洗、檢查缸體磨損情況和缸體水套等部位 1.氣缸內表面應光潔無裂紋、氣孔等缺陷。 2.氣缸與中體,中體與曲軸箱的連接螺栓應緊固無松動。 3.密封底座與缸體的連接螺栓應緊固無松動。 4.測量檢查氣缸內徑,如果超差須進行更換缸套。 5.清洗檢查氣缸水套,保證水流暢通及冷卻效果,當更換缸套后應進行水壓實驗。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1.5倍,但不小于0.5MPa,壓力穩定30min后,應無泄漏現象。 (十二)清洗、檢查各級
10、密封填料和填料函 1.清洗檢查各級密封填料,組合式密封填料應光潔無滑痕,表面粗糙度為Ra0.8。2.用透光法檢查密封圈與活塞桿接觸面積達70%以上。3.清洗檢查每一級的填料盒,更換密封圈,并用壓縮空氣吹通油路和水路的通孔。 4.填料軸向端面應與填料盒均勻接觸,檢查填料盒是否有損壞。 5.檢查各級填料在填料盒中的軸向間隙。 (十三)清洗、檢查各級刮油環 1.清洗檢查各級刮油環,刮油環與活塞桿接觸面不允許有溝痕和損壞。 2.用透光法檢查,刮油環與活塞桿的接觸線應均勻分布。3. 確認安裝時刮油環油路必須通暢,刃口不應倒圓,刃口方向沖滑道,不能裝反。 4. 檢查測量刮油環間隙。 5.清洗、檢查曲軸箱。
11、 6.清洗后檢查曲軸箱有無缺陷。清洗曲軸箱,保證曲軸箱清潔。 7.清洗、檢查各級進排氣閥。 8.外觀檢查,氣閥應平整,無裂紋、變形、劃痕等缺陷。 9.進排氣閥逐個進行試漏。 10.氣量的調節是通過氣量調節器實現。氣量調節器應靈活好用,無卡澀,無漏的現象。 三、修復回裝 (一)回裝前確認 1.確認機身各部件衛生已清潔合格,各部位零件缺陷已更換修復。 2.確認須回裝的組件已組裝完畢,修復合格。 3.確認所須專用工具、機具已合格,回裝前的安全措施已落實。 (二)回裝主軸 1.用天車和掛在天車上的手拉葫蘆吊住主軸,調整好倒鏈的合適緊度。 2.在主軸瓦上面澆上干凈的潤滑油,吊起主軸,并將主軸輕輕地放在主
12、軸瓦上。 3.檢查測量主軸瓦徑向間隙。(順序從電機側開始) 4.檢查主軸頸徑向圓跳動。(順序從電機側開始) 5.按記號依次扣上主軸的上瓦和瓦蓋。 (三)回裝十字頭及連桿 1.回裝前再用空氣吹通連桿潤滑油孔,確保潤滑油路暢通。 2.在所裝配的曲軸上澆上干凈的潤滑油。 3.輕輕吊起連桿,施工人員要注意協同配合,按記號把連桿放在相對應的曲拐上。 4.回裝十字頭前首先把滑道清洗擦拭干凈,并澆上干凈的潤滑油。 5.擦拭干凈十字頭,并用空氣吹通十字頭潤滑油孔,確保潤滑油路暢通。 6.然后吊起十字頭緩慢放在滑道上,同時檢查上下滑板、螺栓是否緊固。 7.測量十字頭與滑道間隙。 8.按標記回裝大頭瓦螺栓,按規定
13、用打壓專用工具上緊螺母,壓力為145Mpa。 9.擦拭干凈十字頭銷,并在十字頭銷孔和連桿十字頭銷孔處澆上干凈的潤滑油。 10.用專用工具安裝各級十字頭銷,安裝定位銷釘,定位螺栓應抹固化防松膠(三級缸十字頭護板安裝后,緊固螺栓應抹防松膠)。 (四)回裝各級填料組件 1.按照填料的順序依次裝入填料盒。 2.按順序組裝各級填料組件并回裝到機體上,組裝后檢驗氮氣、水、油路是否暢通。 (五)回裝各級活塞組件 1.用天車和掛在天車上的手拉葫蘆吊住活塞組件,調整好倒鏈的合適緊度; 確認吊具可靠,安裝合格,能保證吊運安全;在活塞桿上安裝好護套,在桿上面澆上干凈的潤滑油,吊起活塞,并將活塞桿小心安裝到十字頭位置
14、;安裝到位后,拆下保護套,安裝連接組件,連接到位后,用勾扳手上緊,連接體與十字頭的連接絲扣,并調整各級活塞的前后止點后上緊背帽。 2.檢查測量各級活塞止點間隙。 3.用打壓泵打壓緊固連接體,壓力達到145Mpa后,再次鎖緊背帽,隔30min一次,共打三次,檢查背帽是否松動。 4.檢測各級活塞桿水平、垂直跳動值,把百分表吸在密封腔中固定,百分表水平和垂直放置于活塞桿上,盤車,讀取數值。 (六)回裝各級缸蓋 1.用行車和掛在行車上的手拉葫蘆吊住缸蓋,調整好手拉葫蘆倒鏈的合適緊度。 2.回裝前擦拭干凈缸蓋,并在缸蓋與缸體的接合面上放上合適厚度的缸蓋墊。 3.緩慢吊起缸蓋,并輕輕將缸蓋放入缸體。 4.
15、在缸蓋螺栓上帶上螺母,對稱上緊兩個螺母,直至缸蓋完全與缸體接合。 5.最后再帶上所有的螺母,并對稱上緊。 (七)回裝各級進排氣閥 1.用專用工具安裝各級排氣閥并旋轉固定好,再安裝壓閥罩并確認到位。 2.用專用工具安裝進氣閥,再安裝制動器。 3.安裝閥蓋及墊(確認頂絲已退出),并對角均勻擰緊閥蓋螺栓;均勻擰緊閥蓋頂絲,再擰緊頂絲蓋母。 (八)回裝油、氣、水、儀表、儀表管線,回裝與機體相連的各種油路、氣路和水管線。確認無泄漏;安裝好滑道蓋板和曲軸箱蓋板。 (九)檢查電機和壓縮機的對中。 (十)聯軸器回裝 1.按記號裝入聯軸器膜片,穿好螺栓,緊固好螺栓。 2.安裝聯軸器護罩。四、試車與驗收 測量數據
16、記錄表l 檢查測量各級活塞止點間隙 部位一級二級三級軸側測量值mm標準值mm蓋側測量值mm標準值mml 檢查、測量活塞與缸體之間的間隙部位一級二級三 級缸體與活塞間隙測量值上下左右標準值3l 測量十字頭與滑道間隙部位一級二級三級測量值標準值l 檢查測量主軸瓦徑向間隙(順序從電機側開始)部 位1234測量值標準值l 檢查主軸頸徑向圓跳動(順序從電機側開始)部位1234測量值mm標準值mm0.05l 檢查曲軸曲臂差部位一級二級測量值mm0°90°180°270°0°90°180°270°標準值mml 檢查主軸頸和曲軸頸
17、的直徑尺寸 單位:mm 部 位主 軸 頸曲 軸 頸1234一級二級三級尺寸測量值標準值圓柱度測量值標準值0.030.03l 用內徑百分表檢查測量大頭瓦間隙和小頭瓦間隙 單位:mm部 位連桿大頭瓦連桿小頭瓦一級二級三級一級二級三級檢修前檢修后標準值l 十字頭銷與十字頭襯套的間隙部 位測量間隙值 mm一級二級檢修前檢修后標準值0.060.11檢查測量活塞環的開口間隙、側間隙 單位:mm部 位開口間隙側間隙前一級活塞環后一級活塞環二級活塞環三級活塞環標準值(0.0250.03)b (b為環厚度)(0.0280.032)D (D為氣缸內徑)l 檢查測量活塞桿的直線度和圓柱度部位直 線 度圓 柱 度一級二級一級二級檢修前檢修后標準值0.10mm/m0.07mml 檢查各級填料在填料盒中的軸向間隙部 位一級二 級三 級測量值標準值0.240.38mml 檢查測量刮油環軸向間隙 單位:mm部 位一級二 級三 級檢修前檢修后標準值l 檢查測量主軸瓦徑向間隙(順序從電機側開始)部 位1234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制定個人稅務籌劃的發展目標計劃
- 運輸合同終止協議范本
- 軟件市場營銷合同協議
- 活動賽事協議書
- 轉讓救援拖車服務合同協議
- 打架斗毆賠償協議書
- 跨境電商運營合同協議
- 連云港拆除工程合同協議
- 郵政和景區合作合同協議
- 游戲開發生態平臺開發合作框架合同
- ISO 22003-1:2022《食品安全-第 1 部分: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審核與認證機構要求》中文版(機翻)
- 合規培訓計劃方案
- 大氣簡約南昌大學校園文化介紹宣傳
- 行賄懺悔書-保證書
- 部編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全冊課內閱讀訓練(含答案)
- 2024年江蘇省無錫市中考地理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課件第28講 工業區位及其變化
- 財務會計學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會計系戴德明
- 從龍文化看中華文明的連續性
- 二年級數學上冊蘇教版第六單元《表內乘法和表內除法(二)》說課稿
- DL∕T 475-2017 接地裝置特性參數測量導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