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高精度磁測技術規程_第1頁
地面高精度磁測技術規程_第2頁
地面高精度磁測技術規程_第3頁
地面高精度磁測技術規程_第4頁
地面高精度磁測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DZ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行業標準DZT 007193 地面高精度磁測技術規程19930518發布 19940101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 發布目 次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D-22 引用標準 D-23 名詞術語 D-24 工作任務 D-25 技術設計 D-36 儀器設備 D-77 野外工作 D-88 資料整理、圖件編制與成果提交 D-11附錄A 磁力儀性能的校驗(補充件) D-13附錄B 高精度磁測的各項改正與基站To值測定工作(補充件) D-16附錄C 用微機質子磁力儀測定巖(礦)石標本的方法(補充件) D-20附錄D 用于高精度磁測的各類磁力儀的主要性能參考表(參考件) D-23

2、附錄E 各種記錄格式(參考件) D-24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行業標準 DZT 007193 地面高精度磁測技術規程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11 本規程規定了地面高精度磁測技術設計原則、磁力儀的性能校驗、野外實測與資料處理等要求。12 本規程適用于弱磁性目標物的勘查以及隱伏磁性體在地表產生的弱磁異常研究等工作。2 引用標準 DZT 0069 地球物理勘查圖圖式圖例和用色標準3 名詞術語31 高精度磁測工作 磁測總誤差小于或等于5nT的磁測工作,統稱為高精度磁測工作。32 磁參量 表征地磁場要素的各種物理量的統稱,如地磁場垂直分量異常Za、地磁場總強度異常Ta等。33 磁參數 表征巖、礦石磁性特

3、征的物理量的統稱,通常指剩余磁化強度I r與磁化率。34 高精度磁測的噪聲 測量數據中的不規則起伏信號稱為測量系統的噪聲。 在高精度磁測工作中。通常有3種噪聲: a 磁力儀的噪聲; b 地磁場短周期變化經日變改正后殘余的噪聲; c 地表淺處磁性不均勻產生的噪聲。35 信噪比 高精度磁測工作中噪聲幅度與有效弱磁異常幅度的比值。4 工作任務41 任務的確定 在確定任務時,應結合具體情況,根據當地地質地球物理模型,以尋找具備磁測前提的礦床、地層、控礦構造、有關蝕變巖石等作為磁測目標物,盡量發揮高精度磁測在構造研究、地質填圖、直接和間接找礦、礦區勘探等多方面的作用。411 配合大、中、小比例尺區域地質

4、調查,提供研究基礎地質的資料。412 成礦遠景區的高精度磁法普查尋找弱磁性礦產或進行間接找礦,以圈出找礦靶區,其中包括貴金屬、有色、多金屬,黑色金屬以及具有磁法間接找礦前提的非金屬礦床等。413 配合礦區及外圍普查勘探,對弱磁異常進行詳細研究,為尋找深部、隱伏礦提供線索。414 勘查油氣礦床。415 在環境地質、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中的應用。416 其他:包括尋找爆炸物、地下管道、考古等人文活動遺跡調查方面的應用。42 凡屬下列情況之一者,只應列為試驗研究項目。421 新參量、新磁測技術的探索與使用。422 擬探測的對象(礦種、礦床類型、間接找礦目標物等)高精度磁測的有效性尚不明確,或存在較嚴重

5、的干擾因素,使用常規方法技術的效果受到影響的地區。423 探測目標與圍巖之間的物性差異不夠顯著,不能肯定高精度磁測是否能測出目標物異常的地區。43 應用綜合物化探方法時,要考慮高精度磁測特點(使用前提、作用、效率、成本等),合理地確定其具體任務,充分發揮其作用當工作地區存在著多種可能用高精度磁測解決的問題時,應當考慮同時解決多種問題的必要和可行性。5 技術設計在地質普查勘探工作的所有階段,凡采用高精度磁測時。都必須進行技術設計。51 測區、比例尺和測網的確定511 應根據高精度磁測工作曲具體任務,確定測區范圍。5111 測區范圍必需保證探測成果輪廓完整,周圍有一定面積的正常場背景。但為了節約工

6、作量,一般可將普查范圍劃為“控制區”與“調查區”,對“控制區”可以放稀測網。在勘探礦區的磁測工作不僅要研究礦床本身,還要研究廢石堆、尾礦場。5112 測區范圍應盡可能地包括少量已知區,即地質情況清楚,過去已作過磁測工作并經驗證的地段。與過去工作過的磁測工區相銜接時,必須有定數量的重迭測線。并盡量包括過去工作過的基點或基線點。512 磁測工作比例尺的確定5,121 在區域地質調查階段,高精度磁測作為綜合物探方法之一,用于中、小比例尺(1:20萬到1:10萬)及大比例尺(1:5萬到1:2.5萬,地質填圖等。5122 在普查階段,比例尺應和地質普查比例尺相當或者再大一倍,主要使用的比例尺由1:2.5

7、萬到1:5千。512。3 在詳查階段,比例尺要大于1:5千,必要時可采用微磁測技術。513 高精度磁測區域調查與普查測網的選擇,以能從信噪比很低的數據中發現有意義的最小異常為原則。測線距應不大于成圖比例尺上1cm的長度,并保證最小有意義地質體上有一條測線通過。其測點距應保證測線上至少有3個連續測點能在既定工作精度上反映異常。當測區內信噪比較低時,可將有效異常范圍內的連續測點數加到6到9個(視干擾強度而定)。有時限于工區條件和為了工作方便,也可用不規范測網進行觀測。在詳查工作中,點線距必需保證觀測結果能清晰地反映異常細節,以滿足數據處理和推斷解釋的需要。在重點地段可進行微磁測工作。52 磁測參數

8、的選擇和磁測精度的確定521 應根據任務要求,探測目標物的磁化特性和形狀,結合儀器設備能力合理地選擇磁測參量。磁測參量包括:磁場垂直分量異常zI,磁場總量異常AT及總磁場垂向梯度異常Th或水平梯度異常Tx。設計磁測工作時應盡可能選擇那些對發現磁異常,解釋推斷有獨特作用的磁參量,而且在設備條件許可與經濟合理的情況下要進行多參量磁測,以查明場源的更多特征。522 磁測工作的精度用磁場觀測精度的均方誤差為衡量磁測精度的標準。觀測均方誤差的計算公式為:(1)式中:第i點經各項改正的原始觀測與檢查觀測之差; n檢查點數;i1,2,n。 對于異常磁場應用平均相對誤差來衡量。平均相對誤差的計算公式為:(2)

9、(3)式中:與第i點的原始觀測與檢查觀測。523 區域地質調查的磁測和大面積普查性磁測工作的精度,應根據干擾水平和儀器設備條件確定,以滿足綜合找礦,綜合研究需要為原則。一般普查性磁測工作的精度,應根據由目標物引起的可以從干擾背景中辨認的,有意義的最弱異常極大值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來確定。異常詳查和配合礦區詳查評價的磁測工作其精度應根據異常特征和所需等值線間隔確定,并滿足解釋推斷時可能用到的某些數據處理技術對磁測精度的特殊要求。為查明日標物磁場的更多特征和區分干擾異常需要在異常區和精測剖面上進行同點位的不同高度觀測,此時的磁測精度按最低高度上的觀測精度來衡量。如有特殊情況,應在設計書中另行規定。

10、524 總精度的誤差分配磁測總精度是測點觀測誤差(含操作及點位誤差、儀器噪聲均方誤差、儀器一致性誤差以及日變改正誤差)、總基點、正常場與高度等各項改正誤差的總和。在設計時可根據實際技術條件,在保證總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某項精度和降低另一項精度,可參考表1進行誤差分配。表1 磁測誤差分配表磁測總誤差nT 野外觀測均方誤差,nT 基點、高程及正常場改正誤差,nT 總計操作及點位誤差儀器一致性誤差儀器噪聲誤差日變改正誤差總計正常場改正誤差高程改 正誤差總基點改正誤差54362652020202451010202156110705071212070707108707030303049702802803注

11、:操作及點位誤差中,含點位不重合、探頭高度不準、探桿傾斜等誤差。53 總基點與各種改正方法531 總基點為全測區的零點,即異常起算點。如工區范圍較大時可設立分基點,總基點與分基點組成基點網。使用質子磁力儀測定地磁場強度,無需用基點網進行地磁場值傳遞和基點網聯測,但需消除日變影響。求出各基、測點之間地磁場的真正差值。因此、除總基點外,各日變站也擔負著測區分基點的作用,并通過日變改正把測區的觀測值歸一化到同一時間。若總基點的T。值(見附錄B)為已知時,各分基點即可直接使用總基點的T。值進行日變改正,此時無需再作總基改正。若總基點尚未確定,可先假定一個T。值,各分基點統一使用此T。值作日變改正,待選

12、定了總基點并測出其T。值之后。再按這兩個T。值之差作總基改正。可參照附錄B執行。532 在日變改正中,要提高對地磁場短周期變化的改正精度。因此,應按地電結構的差異分區設日變觀測站按需要的精定確定采樣間隔。進行日變改正,可參照附錄B執行。533 當測區范圍內或剖面長度內正常場變化超過表1誤差限時。必須進行地磁場正常梯度改正。當測點與總基點的高差超過表2所示高度改正的誤差限時。必須進行地磁場垂向梯度改正。按附錄B給出的公式和改正方法執行。54 專門剖面與專項工作的設計541 在所有正式面積性工作中,必須設計典型剖面。典型剖面應布置在能概括反映區內不同地層、火成巖、構造和礦產的地方。并最好能與已有地

13、質剖面重合。剖面的數量由地質情況的復雜程度和磁場變化情況以及工作任務確定。長度應大于地質情況已知地段的寬度,觀測點距可僅據需要而定、以能取得不同地質體上的詳細對比資料為原則。觀測精度應適當提高。542 當需要對異常作定量推斷時。必須設計精測剖面。精測剖面應布置在最能反映異常特征。最少干擾最利于進行定量計算的地方,并盡可能與已有勘探線重合成通過已有探礦工程。剖面應是直線其方向應垂直于異常走向或通過異常的正負極值點。剖面數量應視異常情況而定,剖面長度要使兩端出現正常場。剖面點距和精度要求據定量推斷的需要確定。543 應根據工作需要設計“微磁測量”,配合地質填圖,研究構造,確定隱伏礦化的地表標志,研

14、究接觸帶熱作用過程以及浮土的磁不均勻性等,微磁測量工作應在主區合理布置,既要布置在已知情況較多的典型地段,也應包括需要研究解決地質問題的地段,其數量視需要而定。微磁測區取正方形,有兩個邊平行南北方向,在研究有明顯走向的雜巖時也可使用垂直于走向的矩形面積。微磁測區必須使用較密的測網,使觀測結果反映出表征研究對象的磁測精細結構及其典型統計特征量。55 測地工作定點方法應根據工作任務、工區地形和以往測地工作程度等具體條件確定。551 對中小比例尺磁測工作宜利用較工作比例尺大一級或同級的合格地形圖定點,或采用航片定點等新技術以提高效率。所定點位的最大平面誤差值,在按工作比例尺作的圖上必須不大于20mm

15、。552 對等于或大于1:1萬的磁測工作,應采用儀器敷設基線,并在此基礎上逐點或隔點測定測點(全儀器法),或敷設控制點網(半儀器法)。所定點位的最大平面誤差值,在按工作比例尺所作的圖上必須不大于25mm。(在通視條件極差的地區,在不影響完成地質任務的前提下,可適當放寬)。按下式計算的相鄰點距離的相對誤差值須不大于25%。553 應按地形圖上所定點位確定每個測點的高程。一般高程誤差不大于高度改正允許誤差,如表2:磁測總誤差,nT高度改正誤差,nT允許高程誤差,m5104162072921028116554 為便于磁測資料的長期利用,對測網基線的端點、重要剖面的端點、磁測總基點、基點及主要異常位置

16、,以及建議的異常查證工程位置,都應與附近三角點進行聯測求出坐標值并標繪在地形底圖上,必要時可將上述點位的永久標志向當地政府托管。56 磁參數測定工作561 高精度磁測工作均需進行磁性參數調查。尤其根據地質地球物理模型進行間接找礦時,對磁參數的調查了解必須更為廣泛和深入地進行。562 應根據磁參數的研究任務,結合工作地區的地質條件及巖(礦)石磁性強弱選擇合適的磁參數測定方法,并按每個異常都應解釋和交待的原則確定標本來集點的分布,要求采集新鮮的巖、礦石標本。每類巖石標本不少于30塊,按測定方法的要求,確定標本的大小、規格,提出進行巖礦鑒定、化學分析等補充研究的方案。當具有已知地質斷面和相當的磁異常

17、曲線,該曲線又能以計算磁性地質體的總有效磁化強度時,要盡可能通過反演計算求出磁性地質體的總有效磁化強度;固結巖礦石手標本形狀一般為15×7×7cm3 至10×10×4 cm3 的長方體,巖心標本一般是直徑2.5cm、長510cm 的單個定向圓柱狀標本。應利用規格化無磁塑料樣品盒原位采集磁性樣品。563 磁參數的測定靈敏度應不低于10-5SI。57 生產技術試驗工作571 在新區開工生產前的技術試驗內容一般有:5711 查明有代表性的磁場特征,包括強度、范圍、梯度變化等等,以檢查工作精度、磁參量及測網密度的選擇是否合理。5712 查明某些重要干擾因素的大小

18、和特征,了解消除或分辨干擾的可能性,確定信噪比。5713 檢查儀器設備的工作性能。5714 要在測區內幾個不同的典型地段,作34個高度(如05、1、2、4m)的磁測試驗,仔細研究表層磁性不均勻的影響以此作為選擇最佳探頭高度的依據。探頭最佳觀測高度一經確定,必需在全測區內保持不變,其誤差不應超過探頭高度的十分之一。572 當生產過程中出現設計未曾料到的地質情況,必須修改設計規定的方法技術方案時,或是為了選擇解釋推斷方法或摸索成果解釋的經驗,應分別進行技術試驗或專題試驗以便確定新的方法技術方案和搞清某些異常特征和規律。573 試驗工作的各項質量要求,一般應根據需要采用較高的觀測精度、測量較多的磁參

19、量,較密的觀測點距并在不同觀測高度上進行,只有取得內容豐富,高質量的試驗結果,才能使進一步工作在可靠的基礎上進行。6 儀器設備61 對儀器設備的基本要求611 用于同一工區,同一性質工作的儀器,而且是測量同一參量的,類型要盡可能相同。用于生產觀測、日變觀測及磁性參數測定等各類儀器應配套。612 生產用儀器設備應有一定的備用量。613 各類儀器的零、部件要齊全完好,易損零部件有一定量的備品。工具齊全,配套情況良好。儀器的檔案要完整。614 儀器的精度必須滿足設計書要求,其他各項性能滿足設計書、儀器說明書及銘牌規定;如上述要求不能滿足則待檢修達到要求成配套齊全后再行領取。615 應按磁測總精度的要

20、求,選用相應精度級別的磁力儀。616 領取儀器與裝備時領用單位應派熟悉儀器裝備性能的人員,對所領儀器裝備逐臺進行檢查填寫儀器使用登記本。62 儀器設備的性能校驗621 正式生產前。應對所有用于生產的(包括備用的)儀器的性能。可達到觀測精度和各儀器間的一致性、進行現場校驗,以保證滿足設計書和本規程的要求。6211 校驗應在工作現場進行。6212 觀測點數不少于50個其中少數點要處于較強的異常場上(約為均方誤差的5倍以上)。6213 各儀器的觀測結果無明顯系統誤差。6214 用全部儀器重復觀測值算的總觀測均方誤差值不大于設計均方誤差值的23。用多臺儀器進行重復觀測,計算總均方誤差的公式為:(4)式

21、中:某次觀測值(包括參與計算平均值的所有數值)與該點各次觀測值平均數之差; n檢查點數,i1,2n m總觀測次數。等于各檢查點上全部觀測次數之和。對于儀器噪聲不符合設計書要求的有明顯系統誤差的以及觀測均方誤差達不到要求的儀器,應查明原因。必須更新進行調節和校驗。如仍達不到要求,則應停止使用。儀器經過調節和檢修,則應重新進行性能校驗。622 在每一測區正式開工前與工作結束后、均應對使用的儀器的噪聲均方根值,觀測精度與一致性等進行測定檢查其變化情況檢查方法按儀器說明書及附錄A中的有關要求執行。63 對儀器設備的保安和維護631 儀器設備的使用和保管。6311 建立嚴格的責任制。儀器的發放單位和使用

22、者,應對儀器的安全負全面的責任,未經主管單位和操作者本人同意,他人不得隨意動用,交接儀器時交接雙方進行檢驗并辦理交接手續。6312 儀器相配套設備應建立使用簿記錄其性能變化,調節儉修,使用及交接情況,作為檔案隨儀器保存。6313 使用、保管、運送儀器設備時必須防水、防潮、防暴曬、防震、防塵。嚴禁將儀器放置在潮濕、不清潔和不安全的地方。儀器箱內應經常備有有效的干燥劑。雨季野外工作時,要隨身攜帶防水塑料套,在低溫條件下工作時可將儀器提前12h放在室外,以消除室內與野外溫差過大對讀數的影響,在多風沙地區工作時,收工后應將儀器設備用布包嚴。6314 運高精度磁力儀時必須由工作人員隨身攜帶,妥善維護,嚴

23、禁寄存和托運,如因特殊情況必需托運時應經領導批準,然后妥善包裝,裝入結實的木箱,儀器與各零部件之間應有足夠厚的“緩沖”材料,并保價托運。6315 儀器設備所屬的零配件、備件和工具要隨儀器設備妥善保管,不得隨意棄置或作他用。6316 儀器設備發生故障時必須及時修理,禁止湊合使用。6317 操作儀器應按說明書或操作規程執行。嚴禁將儀器的輸出專用插口與其他儀器聯接,而只能與專用外接設備(打印機,磁帶記錄機等)聯接。632 儀器設備的保養與維修。6321 嚴禁隨意拆卸儀器,而且應防震、防摔、防碰等。6322 儀器不正常時,必須首先排除外部原因,如電池、電纜、接插頭的接觸不良及短路等。在斷定非外部原因后

24、,才能將儀器送回修理。6323 日常保養包括每日用畢后擦凈塵土、汗跡,特別是各插口(座)要保持清潔。6324 每月要對儀器設備全面保養、檢查一次,每年應全面檢查、維修一次,并將檢查和維修結果,記入儀器使用簿。6325 對儀器設備的調節與檢修應由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按照說明書和相關規定的要求執行。7 野外工作71 定點工作測地工作應按本標準及物化探測地規范及設計書執行。72 基點的選擇721 對各類基點的要求7211 總基點:其位置必須實地確定。要求是:a 位于正常磁場內。b 磁場的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變化較小在半徑2m及高差05m范圍內磁場變化不超過設計總均方誤差值的12。c 附近沒有磁性干擾物

25、(特別是可移動磁性干擾物),并遠離建筑物和工業設施(如鐵路、廠房、高壓線等)。d 所在地點能長期不被占用,有利于標志的長期保存。7212 分基點:亦即分區日變站,要求是:a 位于平穩磁場內。b 靠近駐地,使用方便。c 參照對總基點要求的第b、c、d款執行。7213 儀器校正點:用于了解一天或一段工作時間內儀器性能是否正常。a 位于磁場梯度較小處,即避免在異常上或磁場變化雜亂處并應設立標志,每次對校正點時的點位和高度盡可能一致。b 附近沒有可移動磁性干擾物。c 在觀測路線上或其它便于使用的地方。73 基、測點觀測731 每個閉合觀測單元的觀測,必須始于校正點。終于校正掃點。長剖面工作,如一天內不

26、能結束工作并回到校正點進行觀測,須在當日觀測的剖面末端設23個連接點,次日觀測從重復各連接點的觀測開始,并于剖面觀測結束后回到校正點觀測。當在校正點上的前后兩次讀數經日變改正后的差值超過兩倍觀測均方誤差時,則全閉合觀測單元工作量報廢,并查明儀器不正常的原因。732 測點觀測時應嚴格遵守下列要求,并隨時注意觀測結果的變化,及時采取妥善的處理措施。7321 進行測點觀測時,一般作單次觀測即可滿足精度要求。7322 觀測時,觀測人員必須“去磁”即不能帶小刀、發卡、皮帶扣、鞋扣等磁性物品,必須攜帶的磁性物件和其它有磁性的設備應離開測點一定距離。這個距離可以通過試驗確定,以不影響觀測結果為原則。7323

27、 觀測時應保證點位正確,同時每次觀測時探頭的高度均應保持一致。7324 觀測時如遇有事故(如儀器受震),儀器性能可能發生突然變化時,應即回到震前測過的幾個測點(點位要正確)上作重復觀測,必要對應回到校正點上作重復現測,以檢查儀器性能,當確認儀器性能正常后,方可繼續觀測。7325 當觀測結果出現如下變化時必須采取的相應措施:a 當相鄰兩測點讀數相差較大時,或當有值得注意的地質現象時,須加觀測點。b 當相鄰測線的異常特征明顯不一致時,須加測線。c 當測區邊緣發現可能有意義的異常或值得注意的地質現象時,須追蹤觀測。d 隨時注意異常與周圍地質現象之間的關系,記于備注欄內,必要時需試測巖石磁性或采集標本

28、。e 遇有磁性干擾物(如鐵路、廠房、井場、高壓線、有磁性的巖坎或巖石堆等)時,須合理移動點位,避開干擾,并加注記以備日后核查。74 總磁場梯度觀測:用質子磁力儀進行垂直或水平梯度觀測時應按設計書及以下要求執行。741 盡量縮短兩次磁場測定時間,同一對數據要求兩秒內完成。742 進行垂向梯度測量時,兩探頭的聯線不能偏離垂線10°。進行水平梯度測量時,兩探頭聯線不能偏離水平線10°,其沿測線的方位誤差不大于10°。743 在弱緩異常上,要選擇合適的探頭間距離h和X,使磁梯度異常峰值處兩探頭所測磁場值之差為設計允許誤差的十倍以上。75 日變觀測751 對日變觀測儀器及觀

29、測方法的要求7511 應在投入生產的同類型儀器中挑選性能最好的磁力儀進行日變觀測。采樣間隔應符合對日變改正誤差的要求。7512 每個日變站的T。值一經選定不應變動。752 每個日變站可控制的磁測范圍,需經試驗確定(見附錄B)。當測區地電結構有較大差異時,應按地電結構的不同,分區設立日變站,或在開工前,于地電結構不同的各個地區同時進行精密日變觀測,若證實各站間的差異不大時,才可擴大日變站的控制范圍。在進行日變觀測期間要注意對磁力儀的保護,要把磁力儀放在能避風遮雨的容器內,防止陽光暴曬。要有專人進行日變觀測。753 在一個工作日內,日變觀測應始于早校正點觀測之前,終于晚校正點觀測之后。754 在每

30、一個測區開工前,應作少量的晝夜連續觀測,以了解儀器性能和短周期日變特征。755 遇到磁暴或磁擾較大時應停止工作。76 磁性參數的確定和磁性標本的采集。761 標本采集與物性參數測定工作,應做到以下幾點:7611 在異常和礦化蝕變地段,凡能來到新鮮巖石的地方,必須采集標本。進行各種磁參數的測定工作,每個測點不應少于5塊標本,以提高代表性。7612 對典型剖面上的全部鉆孔及其他有關勘探線上鉆孔的巖芯,要進行磁性測定工作,巖芯取樣密度依巖性及礦體特點而定,在每點上取兩塊標本。7613 選擇一些典型標本作巖礦鑒定、光譜或其他分析。762 測定標本磁性參數的靈敏度要與磁測總精度相適應!并滿足異常解釋的需

31、要。實際工作應按附錄C要求執行。當視磁化率大于0.01SI時,要作退磁改正。77 原始記錄771 磁測工作的原始記錄對使用質子磁力儀或地面光泵磁力儀的高精度磁測工作,應包括:a 儀器調節,校驗及標定的觀測記錄(含轉錄磁帶)。b 基點選擇,與確定T。值的觀測記錄(含轉錄磁帶)。c 生產性的觀測記錄(含轉錄磁帶)。d 日變觀測記錄(含轉錄磁帶1。e 地形固定點記錄及其他測地記錄。f 各種質量檢查的觀測記錄(含轉錄磁帶)。g 說明上述各種觀測記錄工作情況的野外實時記錄本。h 磁參數測定記錄與采樣記錄。772 對記錄工作的基本要求是:7721 對各種原始記錄,應按測區、工作比例尺和記錄性質分類,依照統

32、一的格式,編成標準化的文件,以便于數據處理。7722 各種記錄要及時匯編成冊并編號。不得隨便插頁和撕頁,記錄內容不得涂改和擦改(因記錯需修改時、要用橫線把錯誤記錄劃去。在旁記下正確數據并簽名以示負責)。7723 記錄所用各種符號和代號要統一、明了、避免混亂,記錄的有效數字要相精度要求相適應。7724 記錄要完整,對記錄本和打印記錄的頁首,頁末及各欄要按規定填寫齊全。7725 記錄要用中等硬度的黑鉛筆書寫,字體工整。不得使用自造的別字作記錄。78 質量檢查與評價781 高精度磁測工作的質量檢查率不應低于3%5%,精測剖面的質量檢查率應達到10,絕對點數不少于30點。質量檢查點的分布要均勻。關于微

33、磁測量工作的野外觀測質量檢查與評價,按專項設計的要求執行。當檢查結果誤差超過設計規定,或在某些地段存在明顯系統誤差時,應適當增加檢查量以提高檢查結果的可信度。782 高精度磁測的質量,要分測區,分比例尺,分工作性質(面積性工作,剖面性工作)評價。計算均方誤差時,可將誤差過大的個別點舍棄但舍棄數不得超過相應檢查點數的1。783 磁性參數測定的質量檢查率應達10。檢查時對儀器安置,標本體積測定和裝盒等,均需要重新進行。磁化率和剩余磁化強度的測定質量。以平均相對誤差為評價標準,計算公式與522條第(2)式相同。剩余磁化強度向量的方向測定質量,以算術平均誤差為評價標準。誤差限1030,由設計書確定。計

34、算公式為:(5)式中:第i塊標本的原始觀測與檢查觀測之整; n檢查標本塊數;算術平均誤差。784 當發現野外觀測階段的工作不夠完善,或因資料整理和異常研究需要時,要及時地補做一定的野外工作。8 資料整理、圖件編制與成果提交81 資料驗收次序811 檢查驗收771條包括的全部原始記錄。812 對磁測資料和日變資料作預處理:去掉質量不符合要求的數據;對數據進行編輯;對原始觀測值進行各項改正,改正的內容是:a 基點改正與正常場改正,最小改正值為01nT。b 對普通測網觀測值作日變改正,最小改正值為01nT。c 計算垂向梯度觀測值,計算到01nTm。d 把經過預處理的磁測資料轉存到磁帶上并用打印機把數

35、據列表打出。813 對各原始記錄、表冊進行整理、編目和編號,編制原始資料索引。814 對于預處理自動改正和計算的結果,要檢查計算程序和使用的重要常數是否正確、發現錯誤立即改正。815 計算所取得的有效數字和每一計算步驟的標準值,要與儀器性能指標及工作精度相適應。816 檢查驗收時對下列原始數據應予作廢。a 用不符合設計書和本標準要求,顯然不能保證既定觀測精度要求的儀器測得的數據。b 經檢查測地工作質量不合要求的相應磁測數據。c 工作中儀器設備性能變化超出允許范圍時相應觀測單元的磁測數據。若這類資料的數量很大,應作系統檢查觀測,當查明其毫無利用價值時再予以報廢。d 日變資料作廢當天的相應磁測數據

36、。e 觀測或記錄不符合設計書或本標準要求,導致無法利用的數據。f 經檢查質量不合格而又無法補救的數據。g 標本不符合規格(體積太小或嚴重風化等);定名錯誤而又無法訂正;測定方法不正確或測定結果不符合要求的磁性參數資料。82 圖件編制821 磁測工作結束后,應提交下列圖件:8211 說明工作情況和成果的主要圖件,包括:a 交通位置圖。b 實際材料圖。c 磁場剖面平面圖。d 磁場等值線平面圖。e 典型異常綜合剖面圖。f 推斷成果圖(推斷平面圖及推斷剖面圖)。8212 原始曲線圖及其他輔助圖件,包括:a 日變曲線圖及其他表示儀器性能的原始曲線圖。b 表示觀測質量的圖件:質量檢查對比曲線圖及觀測誤差分

37、布圖等。c 巖石磁性參數統計圖件。d 若進行了磁場梯度測量和微磁測量等工作,則應提交磁梯度和微磁測量的成果圖件和各種電算處理圖件。822 主要圖件的編繪應符合DZT 006993的要求。8221 交通位置圖比例尺要適當選擇,保證圖內至少要有一個縣級以上的城鎮以及重要水系和交通線。圖中要表示出測區位置,必須繪出測區輪廓。8222 實際材料圖要以本項目工作的實際材料為主要內容,包括:a 各種比例尺工作的測區范圍及基線,控制線或測線,專門剖面線的位置,點線號(適當標注);閉合方向和閉合差;控制聯測點及聯測關系;各種固定標志埋設點。b 磁測基點位置、編號;磁測質量檢查線段;磁性標本采集點位及編號。82

38、23 磁場剖面平面圖面積性工作需要編繪此圖(大比例尺詳查工作如異常特征簡單,則可省略)。其要求是:a 表示線距和點距的比例尺應一致。b 磁場參數比例尺要根據磁測精度和異常強度等因素確定。以能滿足反映有意義的弱異常和低緩異常的需要為前提。當圖幅內局部地段的磁場曲線因參數比例尺較大而重疊過多,異常又有特殊意義時可以將此局部地段縮小參數比例尺繪成角圖,但其范圍需加框說明。8224 磁場等值線平面圖面積性工作必須編繪此圖。具體要求為:a 用于繪圖的數據可據需要進行濾波處理以消除高頻干擾與畸變點的影響,也可用原始數據繪圖。b 要在仔細分析地質和磁場特征的基礎上,恰當選擇等值線的數值與等值錢的間隔。為能最

39、清晰地反映地質現象與磁場間的對應關系,等值線之間不必是等差間隔的,但其最小差值必須大于或等于總均方差的15倍,并適當湊整,當數據有正、負值時必須繪出零值線。c 用電子計算機繪制磁場等值線底圖時。要注意消除突變點對等值線的歪曲并校正邊界效應,同時結合地質、構造及礦產等情況,對等值線作必要的手工修勻。8225 其他各種磁參量等值線平面圖面積性磁測工作一般尚須繪制磁場化極異常等值線平面圖,以及為突出弱異常而作專項處理得出的各種局部磁異常等值線平面圖。這些圖件的繪制要求。基本上與8224各條要求相同。8226 磁場綜合剖面圖面積性磁測中的專門剖面工作以及沿獨立剖面或路線進行的磁測工作,均須編繪此圖。其

40、磁場參數比例只要根據磁測精度和異常強度等因素確定。以能滿足反映有意義的弱異常和低緩異常的需要為前提。同一剖面上各種磁場參數比例尺應相同,當剖面上不同性質的曲線的數量較多時,應將曲線按性質適當分組,分別繪在剖面上萬不同縱向部位。8227 推斷成果圖a 推斷平面圖以磁參量等值錢平面圖為底圖,推斷剖面圖以磁參量剖面圖為底圖,內容均可適當簡化。b 要盡可能把推斷結果圖示出來。推斷的前提、方法、結果和可能的變化范圍等,要列表或在圖角扼要說明。c 推斷剖面圖上要繪出磁性參數資料,擬合磁參量曲線以及剩余磁異常曲線等。d 要有選擇地繪出其他物化探方法的資料和解釋推斷成果。e 要表示出建議的地質和物化探工作范圍

41、,以及建議的異常查證工程。f 對于實測與推斷的內容。已完成的與建議的工作范圍或探礦工程等,應加以區分。8228 各種推斷圖件與綜合信息成礦預測圖件的編制,種類繁多,可據需要加以編制。83 成果提交831 高精度磁測任務完成后,應向上級資料管理部門提交經過檢查驗收合格的原始資料與經過評審的成果報告和圖件。832 提交的原始資料,其內容必須完整。由于各種磁記錄不能長期保存,對最終成圖所用的重要數據,必須繪制點位數據圖。833 提交的成果園件中,除報告附圖外,還應包括各種底圖。834 提交的成果報告須按資料匯總要求復制上報,對報告底稿亦應歸檔保存。附 錄 A磁力儀性能的校驗(補充件)A1 磁力儀噪聲

42、水平的測定在使用磁力儀進行高精度磁測時,必須測定儀器的噪聲水平。測定方法如下:A11 當有3臺以上的磁力儀同時工作時,可選擇一處磁場平穩而又不受人文干擾場影響的地區,將這些儀器的探頭置于此區,并使探頭間距離保持在20m以上,以免探頭磁化時互相影響。而后使這些儀器同時作日變測量,觀測時要達到秒一級同步。此時地磁場變化對這些儀器的觀測值的影響是同向的。而這些儀器各自的噪聲對觀測值的影響則是無定向的,而且儀器數量愈多,噪聲對這些儀器觀測值的平均值的影響將趨于零,就可把此平均值視作地磁場的“真值”。因此可取100個左有的觀測值按下式計算每臺儀器的噪聲均方根值S。(A1) 式中:第i時的觀測值與起始觀測

43、值X。的差值: 這些儀器同一時間觀測差值的平均值: n總觀測數,il,2,n。A12 當儀器不足3臺時,可用單臺儀器在上述磁場平穩地區作日變連續觀測百余次。若讀數間隔為510 s時則按7點滑動取平均值。 若讀數間隔為0.51min時,則按5點滑動取平均值。 而后按下式計算儀器的噪聲均方根值S。(A2) 式中:第i時的觀測值,i1,2,n; 第i時滑動平均值; n總觀測數,n100。A13 用四階差分包絡值的分之一來表示儀器的噪聲水平。當磁力儀的讀數間隔遠小于外場變化周期時觀測結果中隨時間變化的磁場,相對于噪聲來說是一種低頻成分,而對數據作四階差分處理,相當于一個高通濾波器。因此在四階差分值中低

44、頻成分被濾掉了,而主要保留了噪聲并得到了放大。由此可見用四階差分能較真實地反映出儀器的噪聲水平。由于數據是等間隔的,對于第i個數據值的四階差分值Bi由下式給出:(A3)則儀器的噪聲水平為:(A4)式中:,n為參加統計的觀測值數。A14 三種測定噪聲方法的比較為了進行比較,將3臺微機質子磁力儀按上述要求在同一地點同時測定儀器的噪聲水平(達到秒一級同步觀測),而后用3種方法計算各臺儀器的噪聲水平如表A1:磁力儀類型及號碼3臺儀器同時測定法7點滑動平均法4階差分包絡值的法S值nT與平均值的百分誤差S值nT與平均值的百分誤差,S值nT與平均值的百分誤差,OMNI4336 MP4316 MP401601

45、7024141111013018030751101202102714110由表可見3種方法算出的噪聲水平是很接近的,其差異在統計漲落范圍之內,而且3種方法表示儀器噪聲水平的次序不變。A2 測定磁力儀的一致性A21 測定探頭一致性經驗表明,制作探頭與夾固探頭的各種材料的“磁清潔”程度有差異,是造成一致性誤差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每測區開工前,要對所有探頭的一致性進行測定,方法如下:首先將成套儀器所配探頭(一般是5個)編上號,然后用兩臺儀器作秒級同步日變觀測。其中臺站型儀器及一個探頭固定不變,即以此為準進行比較。另一臺儀器分別輪換同其余4個探頭相聯結,并注意換探頭時主機不能關機,各探頭位置應盡量一致

46、,調諧場值預先選好保持不變。每個探頭讀數三十余次以上,而后分別求出相應與臺站儀器讀數的差值,并計算各差值數組的算術平均值,比較這4個平均值,即可判斷探頭的一致性。如以某次測定為例,得出5個探頭的一致性如表A2:探頭編號12345平均值,nT041300611由表A2可見l,3,4號探頭一致性較好,而2號與5號探頭一致性較好,可以配對使用。使用中不能隨意調換探頭。以免引入系統誤差。A22 校驗主機的一致性從原理上說,質子磁力儀的主機就是一個用來測定核子旋進頻率的測頻器,而當前測頻精度是很高的,主機能以000425Hz的分辨率來精確測量頻率,出廠時都用精確度更高的訊號發生器進行校準,并保證絕對準確

47、度50000nT時為±1nT。所以,一般情況下,主機的一致性都能符合要求。為校驗主機的致性,可使用同一探頭,用不同主機輪換作日變觀測,使每臺主機讀數2030次,將整個測量段的日變曲線繪出,察看曲線變化趨勢是否有脫節現象。若曲線“圓滑”,即表明主機的一致性良好。 附 錄 B高精度磁測的各項改正與基站To值測定工作(補充件)B1 正常梯度改正與高度改正當進行大面積高精度磁測工作時,需要進行正常梯度改正。此時若仍沿用查全國地磁圖的辦法作正常場梯度改正。就不能滿足精度要求了。此時要用國際地磁參考場IGRF19900模型提供的高斯系數,用電子計算機算出測區內1km×1km節點地磁場T

48、o值。而后以1nT的間距繪制To等值線圖。用此圖作正常場梯度改正,其作法是以通過總基點的等恒線為零線,向北每過一條等值線減少1nT,向南每過一條等值線增加1nT,以此類推。B11 地磁場各分量的球諧表達式:B1 式中:、高斯系數,可查表求得; n次m階締合勒讓德多項式;各節點的經度值;各節點的余緯度。可見將高斯系數與各節點的坐標值代入(B1)式,即可求出各節點的正常磁場值。B12 國際地磁參考場(IGRF)19900模型1968年10月在華盛頓召開的“地球基本磁場的描述”會議上,通過了19650年代國際地磁參考場(IGRF)。后經國際地磁學和高空物理學會執行委員會及世界地磁測量部的同意,作為世

49、界通用的主要磁場標準,其后對國際地磁參考場又作了三次修改補充。DGRF表示確定的地磁參考場,其高斯系數今后不再修改,而每五年改變一次模型,即通過年變率的調整取得。如IGRFl9900包括1990年代的地磁場模型及一個預測的長期變化模型,即主要磁場模型(mn10)前80個高斯系數的年變率,用來調整1990019950年期間的地磁場模型。如表B1所示。B 13 計算磁場總強度To及梯度值:(B2)在一級近似的情況下,沿南北向的磁場梯度,式中R為地球平均半徑,R6371000 m。沿垂向的磁場梯度:(B3)B14 高度改正由(B3)式可知,當To50000nT時,地磁場垂向梯度為0024nTm。高差

50、30 m時,地磁場垂向變化可達072nT。因此本標準要求測點都要測出或從地形圖上讀出高程,高程誤差依本標準第55表2執行。高度改正從總基點高程起算,以To50 000nT為例,約每42m高差改正1nT,比總基點高42m時加1nT,比總基點低42m時減1nT。B2 日變改正在地球的變化磁場中,除大家熟悉的長期變化和靜日變化外,還有源于空間磁場的擾動變化,包括周期從021000 s的快速振動,其幅度般為0015nT(有時可達1020nT)。高精度磁測必需對地磁場的這種短周期變化進行改正,因此對日變觀測有較高的要求。再者。目前使用的質子磁力儀可測定絕對地磁場強度,無需使用基點網進行地磁場值的傳遞,但

51、需消除地磁日變的影響,求出各測站之間地磁場的真正差值。由此可見,高精度磁測的日變觀測有兩個作用;其一是對測網觀測值進行日變改正,其二是在各站之間進行同步日變觀測,以選擇地球擾動磁場振幅最小時間來確定測站之間地球基本磁場的差值。所以在高精度磁測工作中主基點的作用被日變站取代了。B21 日變站址的選擇:由于高精度磁測的日變站兼有基點的作用需要參照對主基點的要求來選擇日變站地址。具體要求按本標準第7212條各條執行。B22 日變站所用磁力儀的精度應與測網觀測磁力儀的精度相同或更高。對微機質子磁力儀的讀時準確性要達到秒級,讀數間隔520 s,日變站與測網觀測的同時性亦是秒級,對普通質子磁力儀應準確到05min,讀數間隔051min。B23 由于地磁場短周期變化的振幅與微機質子磁力儀噪聲均方根值是近于同一數量級的,而噪聲是隨機的,地磁場脈動變化是有規律的。因此可對日變觀測先作5點或7點滑動平均,壓低噪聲水平之后,再對測網觀測進行日變改正,即可提高日變改正精度。尤其當要求日變改正精度優于05nT時,必須這樣作。B24 地磁場短周期變化受地磁感應場的影響特別明顯(各種電流系統形成的地球空間磁場中,約包含30的感應場)。而且周期愈短,所受影響愈大。因此必須充分重視地電結構不同對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