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最終矯正裝置_第1頁
第三章 最終矯正裝置_第2頁
第三章 最終矯正裝置_第3頁
第三章 最終矯正裝置_第4頁
第三章 最終矯正裝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章 最終矯正裝置 final correcting devices 前言:很多情況下,閉環系統的最終矯正裝置是閥門(活塞,valve)或類似閥門的裝置,調節流體流量。溫度控制:熱量的輸入利用閥門的調整控制空氣或氣體/液體燃料;(流體的流速是操縱變量)壓力控制:利用閥門控制入口和出口的流量;(流體的流速是操縱變量)(如,阻尼板(damper)、羽板(louver)、滑閘(sliding gate)。馬達:轉速一般為操縱變量(manipulated variable,可以改變被控量的變量)。SCR/繼電器:(電熱系統里,)操縱變量是電流。伺服馬達:(伺服系統里,)被控量是物體的位置。學習目標:

2、1 例舉常見最終矯正裝置2 電磁閥,雙位置馬達驅動閥,(位置)可調馬達驅動閥3 平衡梁原理的氣電閥,氣電式信號轉換器/氣動式位移器,噴射管原理的流體電氣式活塞位移器4 電磁繼電器/接觸器(控制電流)5 三相,Y接法3-1 電磁閥(Solenoid Valve)圖3-1 電磁閥的剖面圖電磁閥:電磁線圈操縱閥門。線圈無電流,則無磁場,電樞不受磁力,但受壓力彈簧推力,所連接的連桿(stem)下推,活塞錐(vavle plug)進入錐座(valve seat),堵塞進出口間通道。線圈加電流,磁場磁力上推電樞,克服彈簧下推力量,將連桿和活塞錐帶離錐座,進出口間通道暢通。一把全開,或全關,所以用于開關式控

3、制系統。電磁閥所用電流,可以是交流或直流,交流較為普遍,但交流有一直流所沒有的缺點:若卡位,加上電流后,因為電感很低,電流很大流過線圈,會因過熱燒毀線圈。3-2雙位置馬達驅動閥(Two-position Electric Motor-Driven Valve)圖3-2 分相活塞馬達的線路圖,馬達可以把活塞打開或關閉,所示極限開關(LS)位置對應于活塞關閉位置(原位置),右邊時序圖說明偏心輪如何操縱極限開關 馬達:閥門對抗巨大流體壓力。 結構類似,連桿經一連動機構與馬達相連,由馬達驅動。 單向分相感應馬達(split-phase induction motor):速度低,轉矩大。輸出軸由0

4、76;到180°:閥門打開;180°到360°:閥門關閉。 馬達附近有極限開關(LS1,LS2):檢測180°和360°(原)位置。 LS1:NO;LS2:NC;A:控制器打開閥門B:控制器關閉閥門; 馬達輸出軸在原位置,閥門關閉,極限開關LS1,LS2均受力,故LS1關閉,LS2打開; 1 控制器打開閥門,合上接頭A,交流電流通過LS1的NO端,接入馬達繞組,馬達開始轉動,一轉動,LS1,LS2均脫離偏心輪(cam)(不再受力),LS1的NO端打開,(NC端接上),但同時LS2的NC端合上,故馬達電源未中斷。 2 馬達輸出軸在180°

5、;位置時,閥門全開,LS2再次受到偏心輪的力量,NC接點打開,馬達電力中斷,停止轉動,閥門停留在張開的位置。 3 控制器關閉閥門,合上接頭B,攵流經由LS1的NC接頭(因為此時LS1并未受力)進入馬達繞組(同時LS2不受力,NC接頭也是閉合的),馬達以相同方向旋轉,直到原位置(360°),此時LS1、LS2再次受力,(NC接頭均打開),電力中斷,馬達停止,閥門停留在關閉位置。 大多數驅動雙位置閥門的馬達,轉半周需30秒,有時候設計轉得很慢,長達4分鐘,有時候用3位置控制器(既非開關也非比例式,而是二者的折衷),也稱懸浮式控制(floating control),輸出信號有3種: 1

6、檢測值很低打開閥門; 2 檢測量很高,關閉閥門; 3 檢測量在差額范圍內,不動閥門。3-3比例位置馬達驅動閥(Proportional-position Electric Motor-Driven Valve)閥門能停留在任意一個中間位置。常用方法,將閥門接到一可逆轉低速感應馬達上(reversible slow-speed induction motor)。例1, 可變位移阻尼器。交流電源。比例控制器從比較器接收到誤差信號,為正:電源接到A點,繞組1(直接)受電,繞組2經過移相(phase-shift)電容器串聯電,馬達順時針轉動(假設),帶動阻尼板,關閉通道,位移檢測變阻器隨時將閥門位置反

7、饋至控制器,若合適,(控制器)將電源從A點移走,馬達停止,阻尼板停留在那位置;為負:相反,電源接到B點,繞組2(直接)受電,繞組1經過移相(phase-shift)電容器串聯受電,馬達逆時針轉動,帶動阻尼板,打開通道,位移檢測變阻器隨時將閥門位置反饋至控制器,若合適,(控制器)將電源從B點移走,馬達停止,阻尼板停留在那位置。無論什么方向轉動,馬達一旦到達盡頭,2只極限開關之一會打開,中斷電源,此后馬達只能向另一方向轉動,只要控制器將電源再接入A/B,馬達即可向另一方向旋轉。圖3-3 分相馬達驅動的比例位移阻尼板,a)阻尼板,連動機構示意圖,馬達可逆向旋轉,b)電路圖,依據需要打開/關閉阻尼板,

8、控制器把電源接到A/B接頭,分壓變阻器把阻尼板位置信息反饋給控制器。3-4電氣閥(Electropneumatic Valve) 大型閥門用馬達驅動也許行不通,閥門的慣性(inertia)和起動摩擦(break-away friction)非馬達所能克服,此時須靠氣壓(pneumatic)或水壓(hydraulic)才能移動閥門。3-4-1 氣電式操縱閥(Electropneumatic Valve Operator) 閥門最終位置:依輸入電流大小而定。 平衡桿:重量輕,無摩擦,數寸長金屬桿。 電磁線圈:輸入電流,建立電磁場,與永久磁鐵相吸,順時針旋轉,旋轉力量與流經電磁線圈的電流成比例。 平

9、衡桿右旋,左端上仰,空氣流出量降低,(限流刀片baffle越靠近噴嘴,流出量越低(導致限流頸部fixed restriction前后壓力差下降),因此變壓管內(variable air pressure)氣壓上升,傳至活塞/閥門橫隔室上半部(因為氣壓上升),隔板向下,(帶動連接的)中心桿下伸,使活塞打開(或反之,關閉),同時使反饋彈簧受力,反向旋轉平衡桿,當彈簧與磁鐵力矩相等時,平衡桿達到(新的)平衡(位置)。 即:活塞中心桿位置為活塞張開率,與輸入電磁鐵線圈電流成比例。 可采用前面章節中電氣比例控制器實現控制。圖3-4 氣電式活塞操縱器,活塞中心桿位移量和右上部的電氣輸入信號成比例3-4-2

10、 驅動氣壓式移位器的氣電信號轉換器(Electropneumatic Signal Converter Driving a Pneumatic Positioner)與上一節(氣電式操縱閥)不同處:反饋非從活塞來,而是壓力箱,(輸入相同,電磁鐵的電流)。氣壓用以與活塞位移相平衡。同樣,電磁線圈電流產生上舉力量,使平衡桿順時針旋轉,噴嘴阻塞,導致管內氣壓上升,傳至壓力箱,產生下推力量,達到(新的)平衡,電流決定壓力(同時被傳送至他處有用)。簡單說,系統將電流轉換成氣壓,二者關系為線性。輸出氣壓信號至氣動活塞位移器(pneumatic valve positioner)(可能與氣電信號轉換器不在一

11、起,有些距離,轉換器的輸出為移位器的輸入),使壓力箱膨脹,連桿A左旋(逆時針),致前導汽缸(pilot cylinder)活塞上移,打開(下方)輸出口,(此時)大汽缸(power cylinder)(活的)上半部分接通前導汽缸內部(使高壓橺氣進入大汽缸),下半部分接通前導汽缸下邊的排氣口(vent hole),(排出空氣),活塞下推,中心桿下伸,同時使連桿B右旋,反饋彈簧壓力至壓力箱,當與壓力箱所受氣壓平衡時,A回復原位置,(前導汽缸活塞回至中心),關閉出氣口,大汽缸活塞停止移動,位置固定,最終位置與輸入壓力成比例,(良好設計,二者可有非常好的線性關系)。圖3-5 氣電信號轉換器和活塞位移器,

12、上面部分將電氣信號(電流)轉換成氣壓信號(空氣壓力),下面部分依據氣壓信號將活塞適當移位。總體,活塞張開率與氣電信號轉換器輸入電流成正比,系統可采用電氣式/電子式比例控制器。 3-5(流體)電氣式活塞(Electrohydraulic Valve)活塞或阻尼器重量很大,或活塞不易控制穩定位置(流經活塞流體流量變化大),采用流體式移位器比較合適。輸入:電磁線圈電流。電流增大,(垂直)平衡桿左偏(因為電磁吸力),高壓流體(油)經(下方)噴射管高速噴出,完全垂直時,等量射入左右小口,兩邊壓力相等,汽缸活塞受力平衡,若略右偏,右口(油)多于左口,致活塞上邊壓力大于下邊壓力,下伸,反饋桿順轉,使反饋彈簧

13、B張力加大,中心桿右偏,與電磁力轉矩相等時,中心桿平衡,活塞停止,位置固定。最終位置:輸入電流大小決定。圖3-6 流體電氣式活塞移位器,采用噴射管。控制活塞的位移比例于輸入的電氣信號。3-6 活塞流量特性(Valve Flow Characteristic)系統(對象)的理想流量特性:流量與活塞開度成絕對線性。圖3-7 控制系統(對象)的理想流量特性。 在實際系統里這種理想線性關系是無法達到的實際,與管道系統其他流量特性也有關(不僅是活塞)。活塞流量特性:假設活塞前后壓力差固定時,流量百分比和張開率之間關系。圖3-8 實際系統的流量特性圖。a)絕對線性的活塞流量特性,b)絕對線性活塞加入實際系

14、統里所得的流量特性,c)非線性活塞的流量特性,開度大時流量特性接近直線,開度小時,流量很低,d)用c中的活塞(加入到實際系統中),所得到的系統流量特性,因為前后壓力差變動的影響,系統特性向下彎,中和了活塞的上翹特性,結果得到很接近直線的系統流量特性。實際系統里,活塞開度變化時,前后壓力差也會改變,不能維持固定,開度變大,壓力差變小,流量會(比假設比例值)變小。b):大開度時,流量下降,不再成比例,系統流量曲線下彎,前50開度,流量改變80,后50開度,流量改變20,缺點明顯。一般對此,將活塞流量特性設計成c)圖所示,上翹,在實際系統里,經過b)圖的影響,特性如d),線性改善。(蝴)蝶式(but

15、terfly),百葉式(louver):無活塞頭,故無活塞曲線,流量特性如圖,可借助特殊設計的轉軸連動機構調整改善,使系統得到線性流量特性。圖3-9 a)蝶式活塞或阻尼板,b)百葉式活塞,c)蝶式或葉式活塞的典型流量特性,幾乎全部的流量變化集中在中間的30°轉角之內,在最初的30°和最后的30°之內,幾乎無任何流量變化。3-7 繼電器和電接頭(Relay and Contactor) 3-7-1 開關式控制負載電流(On-Off Control of Current to a Load)操縱變量為電流,最終矯正裝置常用繼電器和電接頭,如電熱系統,借開/關電源進行控

16、制。圖示,單向交流電源驅動暄單向電熱元件,正誤差信號,切斷CA,溫度回降;反之,打開CA,溫度上升。需較大熱量系統,可采用三相電熱元件,3個接頭,控制3條電源線。圖3-10 開/關電阻性加熱元件以控制溫度,a)單接頭單相加熱器,b)單線圈三接頭三相加熱線路 繼電器和電接頭的區別,在于接通或截斷電流的能力,繼電器小,電接頭大。3-7-2 繼電器遲滯現象(Relay Hysteresis)遲滯,因此有差額間隙(differential gap)。(起動電流大于斷落電流)起動電流(pick-up current):大于某一定值,拉動電樞,使接頭接上。斷落電流(drop-out current):相對

17、的,小于某一定值,電樞彈回正常位置,電路中斷。線圈無電流時,彈簧將電樞拉離磁心,因此磁心和電樞間存在空氣間隙(air gap),當線圈有電流時,建立的磁場須克服彈簧拉力,才能拉下電樞,有2個困難: 1 磁環路(magnetic field)存在空氣間隙,產生的磁場比無間隙要小; 2 磁鐵與電樞(core and armature)間間距大,吸力薄弱(磁性固定,吸力與磁間距的平方成反比)圖3-11 a)繼電器時滯圖,電流需上升到啟動電流,閉合動作發生;電流下降到斷落電流,釋放動作發生,b)電磁繼電器的主要部分,遲滯現象因電樞和磁心之間的空氣間隙而產生同理,接合時,只需較小電流就可維持現狀,要降到相當低的程度,電樞才會返回原位置(斷落) 。 3-7-3 和Y型三相切換電接頭(A Three-Phase Contactor Switching between Delta and Wye)圖示,三相電接頭的電熱線路。 開關式控制器,接法(CON激勵)比Y接法(CON釋放)功率高,可以控制溫度的高低。 激勵時:CON的常開接點閉合,為型; 釋放時:CON的常閉接點閉合,為Y型;二者功率相差3倍,因此可以控制溫度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