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必考題型_第1頁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必考題型_第2頁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必考題型_第3頁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必考題型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必考題型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讀文言文,回答問題。狐假虎威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注釋:長:管理  遂:就。1聯系上下文,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無:_使:_信:_2請選擇“獸見之皆走”的原因是(   )A.獸畏虎也 B.獸畏狐也 C.獸畏天帝也2.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題。鑿壁偷光匡衡,勤學

2、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而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注釋:引:引來,使出現。邑:同鄉。文不識:人名。與:幫助。資:借。大學:有學間的人。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朗讀停頓節奏正確的是( )。A.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B.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2結合上下文,選擇正確的解釋。(1)以書映光而讀之 A.它,指書   B.它指光  _(2)鄰舍有燭而不逮   A捉   B及,到&

3、#160; _3寫出“愿得主人書遍讀之”這句話的意思。_4讀了這篇小古文,你得到了什么啟示?_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塞翁失馬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jù)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西漢劉安淮南子(注釋)近塞:靠近長城邊境。善術者:精通術數的人。亡:逃跑。胡:指胡人居住的地方。吊:對其不幸表示安慰。何遽:怎么就,表示反問。將

4、:帶領。富:很多。髀(bì):大腿骨。大:大舉。引弦:拿起武器。十九:十分之九,指絕大部分。跛:指腿腳不好,瘸腿。保:保全。1給下面句子中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意思。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A.善良 B.擅長 C.好 D.容易2給下面句子中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意思。馬無故亡而入胡。()A.過去的,原來的 B.所以 C.原因 D.朋友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之”字的意思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A.近塞上之人。 B.人皆賀之。C.近塞之人。 D.此獨以跛之故。4下列是對畫線句子的理解,其中正確的一項是()。A.人們都來祝賀

5、他,他的父親卻說:“這怎么就會是一種災禍呢?”B.人們都來祝賀他,他的父親卻說:“這為什么就不能成為災禍呢?”C.人們都來祝賀他,那位老人卻說:“這怎么就不會是一種災禍呢?”5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不包括()。A.事情是不斷發展的,所以我們要辯證地看問題。B.遇到好事情別太過高興,碰到不好的事情也不必悲觀絕望。C.在一定的條件下,好事和壞事可以互相轉換的。D.壞事一定會發展為好事,好事也一定會發展為壞事。4. 閱讀課外詩文,完成練習。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注釋昔

6、:以前,從前。君:對對方的尊稱。抔:量詞,把,捧。1詩文中最能表達伯牙痛失知音后心情的句子是“_”詩文中與“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意思一樣的句子是“_”2寫一寫你讀了本詩文后的感受。_5. 閱讀理解。師曠論學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秉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釋)秉燭:點燭。當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后來的蠟燭。  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1)盲臣

7、安敢戲其君乎:_  (2)如日出之陽:_2將文中畫線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_3晉平公想學習,又“恐已暮矣”他所說的“暮”指什么?師曠的回答,說明他將“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為什么要這樣理解?_4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么?_6. 閱讀文言文,完成練習。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殼入口。或 曰:“食菱須去殼。”其人自護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注釋)并:連同。坐:因為,由于。強(qing):本文中指 “勉強”1“北人”自護其短的說辭,用一個成語來概

8、括是( )A.強詞奪理 B.無所不知 C.有理有據 D.鏗鏘有力2關于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下列表述中最恰當的一項是(   )A.各地有各地的風俗、特產等,要做到都了解,不然會鬧笑話。B.因水土環境氣候條件等不同,所以菱角在南方生長在水里,而到了北方卻生長在山上。C.對于菱角,“北人”的吃法是一種創新,不應恥笑他。D.面對沒接觸過的事物,要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度,不能為了面子而胡亂說話。3用自己的話說說文中的“北人”是一個怎樣的人。_7. 古詩文閱讀。兩小兒辯日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

9、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多知(zhì)乎?”1解釋下列畫橫線的字。(1)問其故(_)(2)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_)(3)孔子不能決也(_)2一詞多義。問其故 其:_      及其日中如探湯 其:_3句子翻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_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_4劃分句子的朗讀節奏。(1)

10、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_(2)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_5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小兒辯論一天中太陽大小的變化情況,一個從_角度出發,一個從_角度出發,故得出相反的結論。說明了_道理,表現了他們_的可貴精神。8. 課外閱讀。 燧人鉆木取火遂明國不識四時晝夜,有火樹名遂木,屈盤萬頃。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國,息此樹下。有鳥類鶚(xio),啄樹則燦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鉆火,號燧(suì)人。1解釋文中加點的字。 識:_      至:_息:_     

11、60;感:_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鉆火,號燧(suì)人。”翻譯成白話文,意思是:_。3短文中的圣人從哪里受到肩發,發明了鉆木取火?從文中用“   ”出來。4你能解釋一下“鉆木取火”的道理嗎?  _5人類從自然現象或生活現象中受到肩發,從而進行發明創造的事例數不勝數。試著舉個例子吧。  _9.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翠鳥翠鳥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愛之,恐墜,稍下作 巢。子長羽毛,復益愛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注)避患:避免災禍。及:等到。益:更加。遂:于是,就。1對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釋正確的兩項是

12、(   )A.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它,指小翠鳥)B.一人雖聽之(他,指弈秋的教導)C.思援弓繳而射之(它,指天上的鴻鵠)2畫線語句的意思是:_,就把巢筑在低一些的地方。3翠鳥一開始把巢筑在高處的原因是_;而后來把巢一次次筑低的原因是_;結果是_。10. 文言文閱讀。黃香溫席昔漢時黃香,江夏人也。年方九歲,知事親之理。每當夏日炎熱之時,則扇父母帷帳,令枕席清涼,蚊蚋遠避,以待親之安寢;至于冬日嚴寒,則以身暖其親之衾,以待親之暖臥。于是名播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年方九歲(_)   知事親之理(_)2翻譯下

13、列的句子。至于冬日嚴寒,則以身暖其親之衾,以待親之暖臥。_3黃香侍奉父母的故事給你什么啟示?_11. 閱讀文言文,完成練習。司馬光好學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患記問不若人_   (2)迨能倍誦乃止_(3)溫公嘗言_   (4)眾兄弟既成誦_2與“迨能倍誦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祗辱

14、于奴隸人之手 B.才美不外見C.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3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_4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用力多者收功遠。 B.其所精通乃終身不忘。C.書不可不成誦。 D.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5文中“獨下帷絕編”意思是只有司馬光徇自苦讀。我們學過一個類似的成語也是形容讀書勤奮,這個成語是_,談談你的體會?_12. 課外閱讀。_昔者,有饋魚于鄭相者,鄭相不受。或謂鄭相曰:“子嗜魚,何故不受?”對曰:“吾以嗜魚,

15、故不受魚。受魚失祿,無以食魚。不受得祿,終身食魚。”注釋:鄭相:鄭國的宰相。或:有人。子:您,對人的尊稱。對:回答。祿:做官的俸祿。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1)昔者:_(2)何故不受:_(3)吾以嗜魚:_2將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_3請給這篇小古文擬個題目,寫在文前的橫線上。4鄭相為什么不接受別人送來的魚?(用自己的話回答)_13. 讀短文完成練習。精衛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1本文選自_,精衛,神話中的鳥的名字,傳說是(_)的女兒,因為(_)而身亡。2解釋下列字詞意思少女:_ 故:_堙:_3解釋下列句子的意思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_4精衛填海贊揚的是什么精神?_14. 閱讀古文,完成練習。鑿壁偷光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選自西京雜記中央文獻出版社)(注釋)引:引來,使出現。邑:同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