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九章第九章 體體 溫溫一、體溫及相對穩定的意義: 機體的一切生理活動都是以新陳代謝為基礎的,正常體溫是進行新陳代謝最適宜的溫度。 體溫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各種酶的活性,及影響代謝的正常進行,使各種細胞、組織和器官的生理功能發生紊亂,嚴重時可導致死亡。對于人: 體溫低于28,喪失意識; 低于22,心臟跳動停止。 高于41,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引起意識朦朧,躁動不安; 高于43,引起死亡。 能量代謝能量代謝:物質代謝過程中所伴隨時:物質代謝過程中所伴隨時隨著的能量釋放,轉移和利用。隨著的能量釋放,轉移和利用。 機體能量的來源和轉移機體能量的來源和轉移機體能量的來源和儲存機體能量的來源和儲存 糖糖
2、 :70% 來源來源 脂肪:脂肪:4050%(包括糖轉化的脂肪)(包括糖轉化的脂肪) 蛋白質:數量很少蛋白質:數量很少 糖原糖原: 1% 供神經代謝和爆發式運動供神經代謝和爆發式運動儲存儲存 脂肪脂肪: 75% 能量儲存的主要形式能量儲存的主要形式 蛋白質蛋白質: 構成細胞的成分及合成酶和構成細胞的成分及合成酶和 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質,長期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質,長期 饑餓時動用饑餓時動用 舉例:舉例: 受試者在標準狀態下受試者在標準狀態下24小時耗小時耗氧量:氧量:400L,CO2產生量:產生量:340L,尿氮量:,尿氮量:12克,計算克,計算24小時的能量代謝。小時的能量代謝。 步驟:步驟: A
3、、求出蛋白質代謝的耗氧量、求出蛋白質代謝的耗氧量、CO2產產生量和產熱量生量和產熱量 蛋白質氧化量蛋白質氧化量=126.25=75g 產熱量產熱量=1875=1350kJ 耗氧量耗氧量=0.9575=71.25L CO2產生量產生量=0.76 75=57LB、非蛋白代謝非蛋白代謝 耗氧量耗氧量=400L71.25L=328.75L CO2產生量產生量=340L 57L=283L NPRQ=283L328.75L=0.86C C、計算非蛋白代謝的產熱量、計算非蛋白代謝的產熱量 查表查表 NPRQ =0.86時,氧熱價為時,氧熱價為20 . 41 kJ/L非蛋白代謝的產熱量非蛋白代謝的產熱量= 3
4、28.75L 20 . 41kJ/L =6710kJD D、計算、計算24h24h產熱量產熱量 24h產熱量產熱量=1350kJ+6710kJ=8060kJ 耗耗O2量與量與CO2產生量的測定方法產生量的測定方法(1)開放式測定法)開放式測定法 在機體呼吸空氣的條件下測定耗氧在機體呼吸空氣的條件下測定耗氧量和量和CO2產生量產生量(2)閉合式測定法)閉合式測定法 一般是使用能量代謝率測定器械一般是使用能量代謝率測定器械(如肺量計如肺量計)2 機機體體內內能能量量的的轉轉移移和和利利用用 機體內能量的轉移和利用機體內能量的轉移和利用肺量計結構模式圖肺量計結構模式圖二、深部體溫和表層體溫 體溫:理
5、論上指機體深部的血液溫度。(一)深部體溫 臨床上通常用口腔溫度、直腸溫度和腋窩溫度來代表體溫 腋下溫度 口腔溫度 額、手背 四肢 軀干 能力: 手掌、足底 額、手背 四肢 軀干同血漿相比,汗液的特點是:氯化鈉的濃度一般低于血漿;在高溫作業等大量出汗的人,汗液中可喪失較多的氯化鈉,因此應注意補充氯化鈉。汗液中葡萄糖的濃度幾乎是零;乳酸濃度高于血漿;蛋白質的濃度為零。汗液汗液 *成分成分:剛分泌出的汗液類似血漿:剛分泌出的汗液類似血漿(但不但不含血漿蛋白含血漿蛋白) 水分:水分:99 固體成份:大部分為固體成份:大部分為NaCl KCl、尿素、氨、乳酸、尿素、氨、乳酸 微量葡萄糖、氨基酸微量葡萄糖
6、、氨基酸 * 吸收吸收:汗液經導管時,吸收大部分的:汗液經導管時,吸收大部分的Na+和和 Cl- 及相應的水分。及相應的水分。 少量分泌時吸收大,反之亦然。少量分泌時吸收大,反之亦然。 *影響因素影響因素:受勞動強度、環境溫度、濕:受勞動強度、環境溫度、濕度、風速等影響。度、風速等影響。 勞動、氣溫勞動、氣溫 出汗出汗 速度速度 散熱散熱 濕度濕度 蒸發困難蒸發困難出汗出汗 風速風速 蒸發容易出汗蒸發容易出汗 *中暑中暑: 指因高溫環境或受到烈日的暴指因高溫環境或受到烈日的暴曬而引起的疾病。曬而引起的疾病。 高溫、高濕、小風速(或無風)環境高溫、高濕、小風速(或無風)環境輻射、傳導、對流的散熱
7、停止,蒸發散熱輻射、傳導、對流的散熱停止,蒸發散熱困難困難 體熱淤積體熱淤積中暑中暑(二)神經體液因素對皮膚血管、汗腺的調節作用1、 循環系統的調節反應循環系統的調節反應 輻射、傳導和對流散熱受溫度差影響輻射、傳導和對流散熱受溫度差影響 *炎熱環境炎熱環境: 交感交感N緊張性緊張性皮膚小皮膚小A舒張舒張 動動-靜脈吻合支開放靜脈吻合支開放皮膚血流量皮膚血流量 皮膚溫度皮膚溫度 溫度差溫度差 散熱散熱 皮膚血流量皮膚血流量 汗腺提供水分汗腺提供水分 *寒冷環境寒冷環境:交感:交感N緊張性緊張性 皮膚血管皮膚血管收縮收縮血流量血流量散熱散熱 *環境適中環境適中:皮膚血管口徑適中:皮膚血管口徑適中皮
8、膚皮膚溫度適中溫度適中體熱平衡體熱平衡四肢深部的靜脈是和動脈相伴走行的。這樣的解剖結構相當于一個熱量逆流交換系統。深部靜脈呈網狀圍繞著動脈。靜脈血溫較低,而動脈血溫度較高。兩者之間由于溫度差而進行熱量交換。逆流交換的結果,動脈血帶到末稍的熱量,有一部分已被靜脈血帶回機體深部。這樣就減少了熱量的散失。 上肢的逆流熱量交換汗腺分泌的調節調節中樞:主要位于下丘腦。汗腺受膽堿能交感神經支配。適宜刺激:為皮膚和下丘腦的溫度,也稱為溫熱性發汗。影響發汗的因素:參與發汗的汗腺數目和發汗強度;勞動或運動強度;環境的溫度和濕度;風速。精神性發汗:由精神緊張或情緒激動而引起的發汗。(2) 出汗及其調節出汗及其調節
9、 *汗腺是單管腺,由分泌部和導管部組汗腺是單管腺,由分泌部和導管部組成,受交感神經膽堿能纖維支配成,受交感神經膽堿能纖維支配 *發汗是一種反射性活動:皮膚溫度感發汗是一種反射性活動:皮膚溫度感受器受器傳入神經傳入神經出汗中樞(下丘腦)出汗中樞(下丘腦)傳出神經傳出神經 出汗出汗 *溫熱性出汗:由溫熱性刺激引起溫熱性出汗:由溫熱性刺激引起 *精神性出汗:由疼痛、精神緊張引起精神性出汗:由疼痛、精神緊張引起 精神性出汗中樞在大腦皮層運動前區。汗精神性出汗中樞在大腦皮層運動前區。汗液主要見于手掌、足跖、腋窩等處。在體溫調液主要見于手掌、足跖、腋窩等處。在體溫調節中無意義。節中無意義。發汗是反射活動。
10、人體汗腺接受交感膽堿能纖維支配,所以乙酰膽堿對小汗腺有促進分泌作用。發汗中樞分布在從脊髓到大腦皮層的中樞神經系統中。在正常情況下,起主要作用是是下丘腦的發汗中樞,它很可能位于體溫調節中樞之中或其附近。第三節 體溫調節自主性體溫調節自主性體溫調節:機體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控制下,通過增減皮膚血流量、發汗、寒戰等生理反應,經常維持產熱和散熱過程的動態平衡。體溫調節的基礎。行為性體溫調節:行為性體溫調節:機體(包括變溫動物)在不同的溫度環境的姿勢和行為。體溫調節的補充,并使人具有預見性。后者以前者為基礎,后者以前者為基礎,是對前者的補充是對前者的補充體溫調節的生物控制系統 冷感受器冷感受器 35度
11、度2 、中樞溫度感受器、中樞溫度感受器 熱敏感神經元和冷敏感神經元熱敏感神經元和冷敏感神經元 *作用作用: a、感受局部腦溫度刺激感受局部腦溫度刺激 b、將內外溫度變化的信息會聚、將內外溫度變化的信息會聚 c、直接對致熱源、直接對致熱源、5-羥色胺、羥色胺、NE及某些及某些多肽發生反應多肽發生反應一、溫度感受器一、溫度感受器 對溫度敏感的感受器稱為溫度感受器,溫度感受器分為外周溫度感受器和中樞溫度感受器。外周溫度感受器 在人體皮膚、粘膜和內臟中,溫度感受器分為冷感受器和溫覺感受器,它們都是游離神經末稍的。當皮膚溫度升高時,溫覺感受器興奮,而當皮膚溫度下降時,則冷感受器興奮。從記錄溫度感受器發放
12、沖動可看到,冷覺感受器在28時發放沖動頻率最高,而溫覺感受器則在43時發放沖動頻率最高。當皮膚溫度偏離這兩個溫度時,兩種感受器發放沖動的頻率都逐漸下降。此外,溫度感受器對皮膚溫度變化速率更敏感。 大鼠陰囊皮膚冷覺和溫覺感受器 內臟器官也有溫度感受器。 有人將電熱器埋藏在差點羊腹腔內 并加溫至43-44,觀察到羊的呼吸頻率和蒸發散熱迅速增加,加熱3-5分鐘后,動物開始喘息,使下丘腦溫度下降。說明內臟溫度升高可引起明顯的散熱反應。中樞溫度感受器 在脊髓、延髓、腦干網狀結構及下丘腦中有溫度感受器。用改變腦組織溫度的裝置(變溫管),對不麻醉或麻醉的兔、貓或狗等的下丘腦前部進行加溫或冷卻,發現在視前區-
13、下丘腦前部(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PO/AH)加溫,可引起動物出現喘息和出汗等散熱反應,而局部冷卻則引起產熱量增加,說明PO/AH本身就可調節散熱和產熱這兩種相反的過程。用電生理方法記錄PO/AH中存在著熱敏神經元(warm-sensitive neuron)和冷敏神經元(cold-sensitive neuron)。前者的放電頻率隨局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后者的放電頻率則隨著腦組織的降溫而增加。實驗證明,局部腦組織溫度變動0.1C,這兩種溫度敏感神經元的放電頻率就會反映出來,而且不出現適應現象。 下丘腦局部加溫時熱敏神經元放電的記錄(上)和呼吸曲線(下
14、)(貓)由下丘腦視前區導出的溫度敏感神經元的放電活動二、體溫調節中樞(一)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 根據多種恒溫動物腦的分段切除實驗看到,切除大腦皮層及部分皮層下結構后,只要保持下丘腦及其以下的神經結構完整,動物雖然在行為方面可能出現一些欠缺,但仍具有維持恒定體溫的能力。如進一步破壞下丘腦,則動物不再具有維持體溫相對恒定的能力。這些事實說明,調節體溫的基本中樞在下丘腦。下丘腦局部破壞或電刺激等實驗觀察到,PO/AH破壞,則散熱反應消失,體溫升高;刺激之,則引起散熱反應,而且寒戰受到抑制;而破壞下丘腦 后部,體溫下降,產熱反受抑制;刺激之,則引起寒戰。 據此得出結論: 下丘腦前部是散熱中樞,而下丘腦
15、后部是產熱中樞。干擾干擾體溫調節自動控制示意圖體溫調節自動控制示意圖體溫調節中樞體溫調節中樞 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PO/AH在在體溫調節整合中起重要作用。體溫調節整合中起重要作用。 *破壞破壞PO/AH區,體溫調節減弱或消失區,體溫調節減弱或消失 *信息會聚于信息會聚于PO/AH區區 * PO/AH區對信息的整合型式同整體區對信息的整合型式同整體的體溫調節反應相似。的體溫調節反應相似。 * PO/AH區的溫度敏感神經元對致熱區的溫度敏感神經元對致熱原及化學物質反應型式同這些物質所引原及化學物質反應型式同這些物質所引起的體溫調節反應是相對應的。起的體溫調節反應是相對應
16、的。PO/AH就有熱敏神經元和冷敏神經元,分別調節散熱和產熱反應。下丘腦以外的腦細胞也有類似的兩種神經元存在。看來沒有明確定位的產熱中樞和散熱中樞。體溫調節是涉及多方輸入溫度信息和多系統的傳出反應,因此是一種高級的中樞整合作用。視前區-下丘腦前部應是體溫調節的基本部位。下丘腦前部的熱敏神經元和冷敏神經元既能感受它們所在部位的溫度變化,又能對傳入的溫度信息進行整合。 環境溫度變化,進入體溫調節中樞的途徑: 皮膚的溫、冷覺感受器的刺激,將溫度變化的信息沿軀體傳入神經經脊髓到達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 外界溫度改變可通過血液引起深部溫度改變,并直接作用于下丘腦前部 脊髓和下丘腦以外的中樞溫度感受器也將
17、溫度信息傳給下丘腦前部。通過下丘腦前部和中樞其它部位的整合作用,由下述三條途徑發出指令調節體溫: 通過交感神經系統調節皮膚血管舒縮反應和汗腺分泌; 通過軀體神經改變骨骼肌的活動,如在寒冷環境時的寒戰等; 通過甲狀腺和腎上腺髓質的激素分泌活動的改變來調節機體的代謝率。(二)調定點學說及體溫調節過程(二)調定點學說及體溫調節過程 此學說認為,體溫的調節類似于恒溫器的調節,PO/AH中有個調定點,即規定數值(如37)。如果偏離此規定數值,則由反饋系統將偏離信息輸送到控制系統,然后經過對受控系統的調整來維持體溫的恒定。 通常認為,PO/AH中的溫度敏感神經元可能在體溫調節中起著調定點的作用。例如,此學
18、說認為,由細菌所致的發熱是由于熱敏神經元的閾值因受到熱原(pyrogen)的作用而升高,調定點上移(如39)的結果。因此,發熱反應開始先出現惡寒戰栗等產熱反應,直到體溫升高到39以上時才出現散熱反應。只要致熱因素不消除,產熱與散熱兩個過程就繼續在此新的體溫水平上保持著平衡。 應該指出的是,發熱時體溫調節功能并無阻礙,而只是由于調定點上移,體溫才被調節到發熱水平。 體溫調節的單胺學說體溫調節的單胺學說: 在哺乳動物下丘腦的與體溫調節有關的神經末稍中含有豐富的單胺物質。60年代初,用狗、貓、猴做的實驗證明,用5-羥色胺灌注動物的腦室或微量注入于下丘腦,動物的體溫上升,同時伴有血管收縮反應和寒戰;而
19、去甲腎上腎素則使動物的體溫降低0.5-2,同時伴有外周血管舒張。根據這類實驗,提出了體溫調節的單胺學說,此學說認為,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這兩種物質在量上的動態平衡可保持體溫的恒定。 但目前認為,這兩種物質對體溫調節中樞的活動只能起到調整的作用,而對于體溫的恒定水平沒有決定作用。一、填空題1、 人體所需能量根本來源于_食物食物_。2、 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是_肌肉活動肌肉活動_ _、食物的特殊動力效應食物的特殊動力效應、環境環境溫度溫度、精神活動(或精神活動(或內分泌活動)內分泌活動)。3、 基礎狀態是指人體在靜臥肌肉放松、清醒而又十分安靜、室溫2025、_飯后飯后1214小時小時 的狀態。4
20、、 正常成人腋溫是3637.4。5、 人體在安靜時產熱的主要器官是內臟內臟。6、 當環境溫度高于30時,人體主要以蒸發蒸發形式散熱。7、 汗液的主要成分是 水水 、尿素尿素、 NaCl 。8、 體溫調節的基本中樞在下丘腦下丘腦。9、 甲狀腺機能亢進時,基礎代謝率可比正常值高 25%-80% 。甲狀腺機能低下時,基礎代謝率可比正常值低20%-40% 。10、與體溫調節有關的主要機構包括 溫度感受器溫度感受器 和體溫調節中樞體溫調節中樞。11、外周感受器分為 冷覺感受器冷覺感受器 和 熱(或溫)覺感受器熱(或溫)覺感受器。二、選擇題(在下列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最正確或最佳答案并把其序號填在括號中)
21、1、組織細胞活動的直接供能物質是:( B )A、葡萄糖 B、ATP C、氨基酸 D、磷酸肌酸2、關于測定機體產熱量的有關概念,正確的是:( D )A、糖的卡價最大 B、脂肪氧熱價最高C、蛋白質呼吸商最大 D、一般膳食的呼吸商為0.823、呼吸商的意義是:( D )A、通過耗氧量可求得食物卡價 B、根據耗氧量可知食物的氧熱價C、從CO2的產生量推算機體能量代謝強度 D、以其推算體內物質氧化的種類和比例4、測定基礎代謝率的條件,不包括:( B )A、清晨空腹 B、睡眠狀態 C、室溫1825 D、肌肉放松、精神安定5、關于體溫的生理變異,錯誤的是:( B )A、早晨26時最低,下午24時最高 B、女
22、性月經期體溫最高C、幼兒體溫高于成年 D、情緒激動、緊張、體溫會增高6、關于產熱和散熱的敘述,錯誤的是:( D )A、產熱過程是生物化學反應B、運動時骨骼肌產熱量占總產熱量的90%C、皮膚散熱主要通過物理方式D、環境溫度高于皮膚溫度時,輻射、傳導、對流散熱加強7、給高熱病人酒精擦浴,其降溫原理主要是:( D )A、輻射 B、傳導 C、對流 D、蒸發8、使出汗減少的因素是( D ):A、環境高溫 B、空氣濕度大 C、劇烈運動 D、風速大9、機體安靜時,能量代謝最穩定的環境溫度是 ( B )A、0-5 B、20-30C、15-20 D、5-1010、體溫調節的基本中樞位于 ( A )A、下丘腦 B、小腦C、橋腦 D、脊髓11、當外界溫度等于或高于體表溫度時,機體散熱的方式是 ( D )A、輻射 B、傳導C、對流 D、蒸發12、人在寒冷環境中,產熱主要通過 ( C )A、皮膚血管收縮 B、心跳加快C、寒戰 D、胰島素分泌增加13、蛋白質食物可使機體額外產熱量增加( C )A、15% B、20%C、30% D、35%14、中樞溫度感受器包括 ( D )A、溫度感受器、熱覺感受器B、熱覺感受器、冷覺感受器C、溫度感受器、冷覺感受器D、熱敏神經元、冷敏神經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放射性腸炎》課件:放射性治療后的腸道并發癥
- 病理學基礎知識
- 《病原微生物概覽》課件
- 區塊鏈技術革新推動社會進步
- 《高效課堂課件設計》課件
- 醫學影像技術與應用培訓
- 《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保護層:腦和脊髓的被膜》課件
- 《病原微生物學基礎》課件
- 以區塊鏈技術推動辦公設備供應鏈的透明化與高效運作
- 質量工程師2024年資格考試應試心理與策略分析試題及答案
- FZ/T 52019-2011萊賽爾短纖維
- 止血包扎(課件)
- 國開電大 管理概論 形考任務一(畫組織結構圖)
- 三自由度并聯機器人結構設計
- 倉儲裝卸服務合同
- 式雙鉤五點安全帶培訓課件
- 名片設計 課件
- 鉗工實操評分表(凹凸配合)
- 社會組織管理概論全套ppt課件(完整版)
- 陜西省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定稿)
-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重點考察知識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