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論課提高班講座: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_第1頁
政治理論課提高班講座: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_第2頁
政治理論課提高班講座: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_第3頁
政治理論課提高班講座: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_第4頁
政治理論課提高班講座: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第一章 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本章主要講述問題本章主要講述問題 一一 物質世界和實踐物質世界和實踐世界是什么世界是什么 二二 事物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事物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世界怎么樣世界怎么樣 三三 主觀規律性與客觀能動性的統一主觀規律性與客觀能動性的統一如何改造世界如何改造世界考點講解考點講解 一、物質世界和實踐一、物質世界和實踐 1 1世界觀與哲學基本問題世界觀與哲學基本問題 世界觀與方法論世界觀與方法論 哲學基本問題哲學基本問題 哲學兩個基本派別哲學兩個基本派別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辯證法與形而上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

2、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2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 (l)物質范疇的定義及其理論意義物質范疇的定義及其理論意義 物質定義物質定義:“物質是標志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 唯物主義三大形態;唯物主義三大形態; 馬克思主義物質觀的理論意義馬克思主義物質觀的理論意義:堅持了物質的;堅持了能動的;體現了的統一;體現了的統一 (2)意識的起源和本質意識的起源和本質 概念含義概念含義:物質世界的產物,是的機能和屬性,是。 三個階段;決定性因素;三個階段;決定性因素; 本質本質 :物質

3、世界的主觀映象,是的統一;意識是特殊的物質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意識在內容上是客觀的,在形式上是主觀的。原著理解原著理解 “觀念的東西不外是并在人的頭腦中的東西而已。 (3)物質和運動及其存在形式物質和運動及其存在形式 世界是物質的,而物質是運動的。 運動:物質的和;標志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及其的哲學范疇。 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物質是一切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的實在基礎和承擔者 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運動和靜止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包含 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 ,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4)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

4、展的基礎 人類社會依賴于自然界; 人們謀取物質生活資料的實踐活動是物質的活動;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5)世界的物質統一性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3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 (1)實踐的本質含義、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含義:實踐是地的。 基本特征:直接現實性;自覺能動性;社會歷史性 基本形式:生產勞動實踐;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科學實驗 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 實踐是人所的活動; 實踐集中表現了人的本質的; 實踐對物質世界的改造,是的活動。 (3)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 (4)人與自然的關系 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根本途徑:勞動實踐 實踐的規律與人類不斷自覺遵循物質世界

5、的規律的一致性 (5)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 實踐是人類社會的基礎 社會生活的實踐性體現:實踐是;實踐形成了;實踐構成了真題講解真題講解 2008年單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唯心主義哲學、舊唯物主義哲學的根本區別在于( ) A堅持人的主體地位 B堅持用辯證發展的觀點去認識世界 C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 D堅持從客觀的物質實踐活動去理解現實世界 2003年單選馬克思主義哲學創立之后,開始出現了( ) A唯物論與唯心論的對立 B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對立 C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 D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對立 1994年單選列寧對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范疇的定義是通過( ) A物質與意識的關系界定的 B個別與一般的

6、關系界定的C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界定的D認識與實踐的關系界定的 2001年單選人類創造的自然語言和人工語言( ) A是人類的主觀意識 B既非物質也非意識 C是人類意識的物質外殼 D是意識的客觀內容 2000年單選中國古代哲學家茍子說: “心不在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這段話表明人的意識具有( ) A.客觀性 B能動性 C對象性 D任意性 2005年單選廣大農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要富口袋,先富腦袋”。這一說法在哲學上的含義是( )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變成物質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質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質 2007年單

7、選“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形象地表達了動和靜的辯證關系是( ) A靜不是動,動不是靜 B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C動是必然的,靜是偶然的 D動是靜的原因,靜是動的結果 2005年單選未來學家尼葛洛龐蒂說:“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創造出來。”從認識與實踐的關系看,這句話對我們的啟示是( ) A認識總是滯后于實踐 ;B實踐是認識的先導 C實踐高于認識 D實踐與認識是合一的 2007年多選關于龍的形象,自古以來就有“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的說法。這表明( ) A觀念的東西是移人人腦并在人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 B一切觀念都是現實的模仿 C虛幻的觀念

8、也是對事物本質的反映 D任何觀念都可以從現實世界中找到其物質“原型” 2008年多選右邊這幅漫畫對于我們認識人與自然關系的警示義在于( ) A人類過分陶醉于對自然界的勝利將受到自然的報復 B人與自然關系的緊張來自于不當的人類實踐方式 C.人與自然的關系本質上是對立的 D人類依附于自然是擺脫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二、事物的普遍聯系與發展二、事物的普遍聯系與發展 1聯系和發展的普遍性 唯物辯證法是關于世界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科學,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 (l)事物的普遍聯系聯系的概念:事物和、的。聯系的特點: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方法論運用: 善于分析事物的具體聯系,確立整體性、開放性的觀念,從動

9、態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聯系。 事物的永恒發展事物的永恒發展 發展的概念 發展的實質 新事物是不可戰勝的 新的結構和功能; 是對舊事物的揚棄 過程論思想 一切事物只有經過一定的過程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 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領域中的一切現象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作為過程而發展的; 從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時間上的持續性和空間上的廣延性的交替; 從內容上看,是事物在運動形式、形態、結構、功能和關系上的更新。 方法論意義: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把一切事物如實地看做是變化、發展的過程,既要了解它們的過去、觀察它們的現在,又要預見它們的未來。 2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 (

10、1)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揭示了事物普遍的根本內容和永恒的 貫穿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唯物辯證法基本范疇的 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否承認對立統一學說是唯物辯證法和對立的實質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相互關系 對立統一規律又稱矛盾規律。矛盾是辯證法的核心概念。 概念:矛盾是的和及其。 基本屬性: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是矛盾雙方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 各自含義: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斗爭性是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 相互關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相互聯結、相互制約 方法論意義:在分析和解決矛盾時

11、,必須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著的對立面又斗爭、又同一,由此推動事物的發展 各自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的作用:矛盾雙方可以的發展使自己獲得發展;盾雙方可以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矛盾雙方可以向著自己的而得到發展。 斗爭性的作用:斗爭推動矛盾雙方力量對比發生變化,造成事物的;斗爭促使矛盾雙方地位或性質轉化,實現事物的。 方法論意義:它說明事物的發展不僅表現為“”,而且表現為“”。 內因與外因 是事物發展的內因。內因即內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礎, 是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內在本質,是事物變化的。 外因是事物之

12、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是事物變化的,它能夠加速或延緩甚至暫時改變事物發展的進程。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 各自含義 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即所謂矛盾。 特殊性: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 矛盾特殊性體現:是的矛盾各有其特點;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構成事物的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根本矛盾與主要矛盾; 矛盾解決的形式; 矛盾特殊性的意義;科學地的基礎和正確地的關鍵。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矛盾的、絕對和相對的道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正確理解矛盾學說的關

13、鍵。 (5)矛盾分析方法 在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體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認識方法。 “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抓關鍵、看主流的方法,在對立中把握同一與在同一中把握對立的方法,批判與繼承相統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體體現。 中國古代的“尚和去同”、“執兩用中”、“舉一反三”、“洞悉癥結”、“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筆“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這里的“和”是主張有差別的矛盾的同一,是具體的同一,而“同”則是抽象的形而上學的同一,是抽象的同一。 3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和質變、肯定和否定 (1)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和質變及其相互轉化 質、量、

14、度、量變、質變的各自含義; 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 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形式和狀態,體現了事物發展的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 方法論意義: 無產階級政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理論依據;分析社會發展形式的基本理論工具;從事一切實踐活動的重要思想原則。 (2)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肯定與否定及其相互轉化 肯定因素與否定因素; 辯證否定觀內容及其方法論意義 內容: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否定是新舊事物聯系的環節;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 方法論意義:對一切事物采取科學的分析態度,要同時看到事物

15、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事物的辯證發展過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否定之否定規律的方法論意義:4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各自含義;辯證關系;方法論意義) (1)原因和結果 (2)必然性和偶然性 (3)可能性和現實性 (4)現象和本質 (5)內容和形式5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及其關系 客觀辯證法是指客觀事物或客觀存在的辯證法。 主觀辯證法是指人類認識和思維運動的辯證法。 主觀辯證法是客觀辯證法的反映,唯物辯證法既包括主觀辯證法也包括客觀辯證法。 (2)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與

16、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關系 (3)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 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4)辯證思維與科學研究的相互關系現代科學思維方法作為一個巨大的方法群,包括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統方法、結構一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方法等。辯證思維方法是現代科學思維方法的方法論前提。現代科學研究方法及其成果豐富和深化了辯證思維方法。真題講解真題講解 2001年單選魯迅在評三國演義時說:“至于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一評論所蘊含的哲理是( ) A要區分事物的兩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對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做一個整體 2001年單選“

17、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組成部分的相對位置和全部作用,一億年以前的情況和一億年以后的狀況都可以精確無誤地演算出來,因為未來的一切早就宇宙誕生時便已完全被確定了。”這是( ) A.唯心主義決定論觀點 B.辯證唯物主義決定論的觀點 C非決定論的觀點 D機械決定論的觀點 2007年單選“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日吾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吾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這段話啟示我們,做事情時要區可能性與不能性,二者的區別在于( ) A人的主觀努力程度 B對人是否有利 C現實中有無根據和條件 D現實中的根據和條件是否充分 2005年多選據媒體報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社會學家利用互聯網技術做了

18、一次實驗,證明只要通過“電子郵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個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陌生人聯系上。這表明( ) A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 B事物之間的聯系都是人為的C世界的普遍聯系是通過“中介”實現的D信息是世界普遍聯系的基礎 2007年多選某地鄉村公路邊有很多柿子園。金秋時節農民采摘柿子時,最后總要在樹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農們說,這是留給喜鵲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鵲都在果樹上筑巢過冬,到春天也不飛走,整天忙著捕捉果樹上的蟲子,從而保證了來年柿子的豐收。從這個事例中我們受到的啟示是( ) A事物之間有其固有的客觀聯系 B人們可以發現并利用規律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C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相互利用的關系 D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三、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三、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 1 1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 (1)規律及其客觀性 概念:事物運動發展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