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盆地簡介_第1頁
鄂爾多斯盆地簡介_第2頁
鄂爾多斯盆地簡介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鄂爾多斯盆地是一個含油氣沉積盆地24-27。盆地北以陰山為界,向南經陜西,至北秦嶺;西與六盤山、賀蘭山毗鄰,向東延伸,至山西呂梁山7。盆地橫跨內蒙古、陜西、山西、甘肅、寧夏五省份,總面積約33×104km2。2.1 大地構造背景及研究區范圍 大地構造背景從大地構造背景來看(圖2-1),鄂爾多斯盆地地塊北隔河套盆地與內蒙地軸相望,南與秦嶺褶皺帶相接;西與北祁連褶皺帶為界,至東部鄂爾多斯地塊28。 圖2-1 鄂爾多斯盆地及其鄰區構造格局圖(據陳剛,1994)構造區劃: 鄂爾多斯地塊;1天環向斜,2東部斜坡,3東南部撓褶帶; 賀蘭斷褶帶; 華北地塊南緣構造帶:1六盤山-鄂爾多斯南緣過渡帶,

2、a 六盤山弧形逆沖構造帶;b 南北向構造帶;c 鄂爾多斯南緣沖斷帶;2 祁連北秦嶺帶:a 北祁連構造帶;b 中祁連構造帶;c 南祁連構造帶;d 北秦嶺帶; 阿拉善地塊(阿拉善隆起); 山西地塊; 伊盟隆起; 內蒙加里東海西褶皺帶; 內蒙隆起。主要斷裂:離石斷裂;桌子山東斷裂;賀蘭山東麓斷裂;地塊西南緣邊界斷裂:(4a)龍首山查漢布魯格斷裂,(4b)金塔泉馬家灘斷裂,(4c)惠安堡沙井子斷裂,(4d)草碧老龍山口鎮圣人橋斷裂;青銅峽固原斷裂;地塊南緣過渡帶與祁連北秦嶺構造帶分界斷裂:(6a)北祁連海原斷裂,(6b)寶雞洛南欒川斷裂;(華北)地塊南緣構造帶與南秦嶺構造帶分界斷裂:(7a)臨夏武山斷

3、裂,(7b)商縣丹鳳斷裂。圖例說明:1、祁連北秦嶺變質雜巖(Ar-Pt1),2、一級構造單元分界斷裂,3、二、三級構造單元分界 研究范圍根據盆地的構造演化歷史及地層分布(圖2-2),將鄂爾多斯盆地劃分為西緣逆沖帶、天環坳陷、伊盟隆起、渭北隆起、晉西撓褶帶和伊陜斜坡這六個一級構造單元29。論文研究范圍位于鄂爾多斯盆地的西南部,北到吳起,南到淳化,西至平涼,東到蓮1探井,面積約為3.8×104km2。主要研究對象為區內20多口天然氣探井,根據研究區區域構造位置,研究區涉及伊陜斜坡、渭北隆起、天環坳陷和西緣逆沖帶四個一級構造單元(圖2-2)。圖2-2 研究區區域構造位置圖1、伊陜斜坡:是一個西傾的平緩單斜構造31,占據著盆地中部廣大范圍,主要形成于早白堊世以后。2、渭北隆起:是盆地南部一個東西向構造單元,其在中晚元古代到早古生代為一向南傾斜的斜坡32,之后早古生代中期早石炭世與整個鄂爾多斯盆地一起隆起遭受剝蝕,到晚石炭世海水入侵,渭北隆起以東沉積了地層,西段同期處于隆起狀態,中生代隆起接受剝蝕、新生代盆地邊部脫離地塊,形成了渭河地塹,渭北地區進一步翹傾抬升,形成了現今構造面貌。3、天環坳陷:是一個坳陷帶,古生代為一西傾斜坡33,中生代坳陷開始形成,新生代坳陷進一步發展。4、西緣逆沖帶:古生代處于賀蘭海的東部,三疊紀中晚期及中侏羅世屬于陸相鄂爾多斯盆地西部,晚侏羅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