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面波法與單孔法波速測試的工程實踐 (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天津 300222) 摘要:波速測試技術是地震勘探方法之一,也是一種簡便、快速、準確的原位測試技術。通過波速測試可獲得巖(土)體的彈性波速,為工程設計提供所需的動彈性力學參數、劃分建筑物場地類別、評價地震效應、進行場地地震反應分析和地震破壞潛勢分析等。文中簡述了面波法與單孔法等波速測試方法的工作原理、現場施測技術以及數據處理和資料分析過程。以工程實例說明了波速測試技術在巖土工程勘察設計中的應用和效果,并就勘探工作的總體安排及其原位測試方法的選擇進行了探討。關鍵詞:波速測試技術;瑞雷面波;剪切波
2、;壓縮波;巖土工程勘察;地球物理勘探 波速測試技術是地震勘探方法之一,也是地球物理勘探技術的一個重要分支,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水利、水電、石油、鐵路、冶金、工業與民用建筑等眾多巖土工程地質勘察領域,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一般來說,波速測試可原位測定壓縮波(P波)、剪切波(S波)和瑞雷面波(R波)在巖(土)體中的傳播速度,從而避免了室內測試所帶來的誤差,它能有效地解決許多地質問題,諸如確定場地土類型、建筑場地類別;提供斷層破碎帶、地層厚度、固結特性和軟硬程度、評價巖土質量等;并可計算工程動力學參數,如動剪切模量、動彈性模量等。本文介紹了波速測試技術的工作原理和野外測試方法,并結合工程實例,
3、說明其應用效果。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1工程概況 北大港水庫位于天津市東南部大港區境內,東臨渤海灣,地貌上屬于海積平原的濱海洼地,隸屬華北平原一部分。該庫地處海河流域的大清河、南運河、子牙河水系,獨流減河下游右岸。水庫自1954年開始建設,1974年對圍堤進行培厚加高加固處理,1976年初步建成,并陸續修建蓄、引、輸、排水配套工程,至1980年建成。水庫蓄水面積150km2,占地面積164km2,設計堤頂高程9.5m(大沽高程,下同),設計最高蓄水位7.0m,相應總庫容5.0億m3(興利庫容4.41億m3)。是一座以蓄供水為主,兼有防洪、灌溉、養殖等綜合效益的大(2)型
4、平原水庫,工程等級為類,圍堤及主要穿堤建筑物級別為2級,其余次要建筑物級別為3級。水庫樞紐工程主要由圍堤、穿堤建筑物(水閘、供水口門等)以及蓄水建筑物(揚水站、尾閘等)組成。其中水庫圍堤為均質土堤,總長54.511km,堤頂設計高程為9.5m,堤頂寬度10m,迎水坡13,背水坡上部13,馬道以下14。主堤前緊接防浪林臺,其邊坡18,林臺臺頂寬度2835m不等,臺頂高程7.5m。在庫內距圍堤堤軸線2001 000m處,筑有防浪堤一道,總長36.048km??碧缴疃?0.0m范圍內堤基地層為第四系全新統第一陸相沉積物(alQ34)和第一海相沉積物(mQ24)。其中第一陸相層巖性主要為壤土、粘土、局
5、部夾砂壤土透鏡體,第一海相層巖性主要為粘土、壤土、砂壤土及少量淤泥質壤土。該區地層結構多呈層狀發育,局部呈透鏡體狀分布。地下水位埋深一般為2.13.5m,水質多為半咸水咸水。根據1/400萬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工程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0s,按照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分區與地震基本烈度對照表,本區地震基本烈度為度。 2 測試方法與技術 2.1面波法123 面波勘探是國內外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淺層地震勘探方法。面波分為瑞利波(R波)和拉夫波(L波),而R波在振動波組中能量最強、振幅最大、頻率最低,容易識別也
6、易于測量,所以面波勘探一般是指瑞利面波勘探。人們根據激振震源的不同,又把面波勘探分為穩態法、瞬態法、無源法。它們的測試原理是相同的,只是產生面波的震源不同罷了。目前常使用瞬態面波法進行勘探。2.1.1工作原理 面波是一種特殊的地震波,它與地震勘探中常用的P波和S波不同,它是地滾波。彈性波理論分析表明,在層狀介質中,拉夫波是由SH波(水平方向S波)與P波干涉而形成,而瑞利波是由SV波(垂直方向S波)與P波干涉而形成,且R波的能量主要集中在介質自由表面附近,其能量的衰減與r-1/2成正比,因此比體波(P、S波r-1)的衰減要慢得多。在傳播過程中,介質的質點運動軌跡呈現一橢圓極化,長軸垂直
7、于地面,旋轉方向為逆時針方向,傳播時以波前面約為一個高度為R(R波長)的圓柱體向外擴散。在各向均勻半無限空間彈性介質表面上,當一個圓形基礎上下運動時,由它產生的彈性波入射能量的分配率已由Miller(1955年)計算出來,即P波占7%、S波占26%、R波占67%,也就是說,R波的能量占全部激振能量的2/3,因此利用R波作為勘探方法,其信噪比會大大提高。綜合分析表明R波具有如下特點:(1)在地震波形記錄中振幅和波組周期最大,頻率最小,能量最強;(2)在不均勻介質中R波相速度(VR)具有頻散特性,此點是面波勘探的理論基礎;(3)由P波初至到R波初至之間的1/3處為S波組初至,且VR與VS具有很好的
8、相關性,其相關式為: (1) 式中,為泊松比。由于第四系地層的泊松比一般為0.370.49,故VR=(0.9380.954)VS,可以認為對土體而言,VR與VS基本相等,其誤差只有5%左右。該關系奠定了R波在測定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中的應用;(4)R波在多道接受中具有很好的直線性,即一致的波震同相軸;(5)質點運動軌跡為逆轉橢圓,且在垂直平面內運動;(6)R波是沿地表傳播的,且其能量主要集中在距地表一個波長(R)尺度范圍內。依據上述特性,通過測定不同頻率的面波速度VR,即可了解地下地質構造的有關性質并計算相應地層的動力學特征參數,達到巖土工程勘察之目的。
9、160;2.1.2測試方法 應用瞬態面波法進行現場測試時一般采用多道檢波器接收,以利于面波的對比和分析。當錘子或落重在地表產生一瞬態激振力時,就可以產生一個寬頻帶的R波,這些不同頻率的R波相互迭加,以脈沖信號的形式向外傳播。當多道低頻檢波器接收到脈沖振動信號后,經數據采集,頻譜分析后,把各個頻率的R波分離出來,并求得相應的VR值,進而繪制面波頻散曲線。當選取兩道檢波數據進行反演處理時,應使兩檢波器接收到的信號具有足夠的相位差,其間距x應滿足(R/3)R,即在一個波長內采樣點數要小于在間距x內的采樣點數的3倍,而大于在間距x內的采樣點數的1倍,該采集濾波原則對于不同的勘探深度及儀器分辨
10、率和場地地層特性可作適當調整。當采用多道檢波數據進行反演處理時,雖然不受道間距公式的約束,但野外數據采集時也應考慮勘探深度和場地條件的影響。一般來說,當探測較淺部的地層介質特性時,易采用小的x值并用小錘作震源以產生較強的高頻信號,即可獲得較好的結果;當探測較深部的地層介質特性時,易采用較大的x值,并用重錘沖擊地面,以產生較低頻率的信號,使其能反映地下更深處的介質信息,達到巖土工程勘察之目的。震源點的偏移距從理論上講越大越好,且易采用兩端對稱激發,有利于R波的對比、分辨和識別,但偏移距增大就要求震源能量加大和儀器性能的改善。一般來說,偏移距應根據試驗結果選取。就目前的儀器設備條件和反演技術水平,
11、選用偏移距2040m即可獲得較好的測試結果。由多道檢波數據反演處理后可得一條頻散曲線,一般把它作為接收段中點的解釋結果。實際上該曲線所反映的地層特性為接收段內地層性質的平均結果,故當探測場地地下介質水平方向變化較大時,只要能滿足勘探深度的要求,盡量使反演所用的接收段減小,以使解釋結果更具客觀實際。本次工作共布置5條測試斷面,分別位于水庫圍堤樁號2+500、14+000、21+250、28+200及45+970處,同時在相應部位布置了單孔剪切波測試(相應孔號為G01G05)。因進入第一海相層后縮孔嚴重,除G03、G04孔做了部分鉆孔剪切波測試外(孔深小于12m、11m測段),在全部測試斷面上均布
12、置了瑞雷波測試剖面以代替鉆孔剪切波測試。瑞雷波測試剖面單一排列長度62m。面波法采用瞬態瑞雷波探測技術,兩端激發多道接收的完整對比觀測系統,12道接收、道間距2m,經展開排列試驗選擇偏移距20m。錘擊震源。 2.2 單孔法456 單孔檢層法,是在一個垂直鉆孔中進行波速測試的一種方法。按照震源和檢波器在鉆孔中所處的位置,可分為地表激發孔中接收法、孔中激發地表接收法、孔中激發孔中接收法、孔底法等四種測試方法,常用地表激發孔中接收法。 2.2.1工作原理 以巖(土)體的彈性特征為基礎,通過測定不同巖(土)層的S波、P波的傳播速度,計算巖(土)體的動彈性參數,據
13、此判定巖(土)體的工程性質,為工程設計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實測一般采用單孔地表激發孔中接收法,即地面激發彈性波,孔內由檢波器接收。當地面震源采用叩板時可正反向激發,并產生S波,利用剪切波震相差180°的特性來識別S波的初至時間。 2.2.2測試方法 實測通常由震源和記錄儀器組成,叩板震源設置一般距孔口27m,平放一塊壓重物的木板,測試孔應位于木板長軸的中垂線上,使木板與地面緊密接觸。木板長2.53.0m,寬0.30.4m,厚0.060.10m,上壓約5001 000kg的重物。當分別水平敲擊木板兩端時,產生彈性波(此時以S波為主)。記錄儀器由井中三分量檢波器和工程
14、地震儀構成,三分量檢波器放置井中某一深度,接收由震源產生的彈性波信號,并通過連接電纜輸送給地震儀,再由地震儀記錄并存儲以備后期數據處理之用,圖1為單孔檢層法測試示意圖。 圖1 單孔檢層法測試示意圖 單孔檢測法測試彈性波時,由于震源板離孔口尚有一定距離,所以計算測段內地層波速時需將彈性波的非縱測線旅行時,計算公式如下:(2) 式中,t為縱測線旅行時(s) ; t為非縱測線旅行時(s); h為測點孔深(m);x為震源板距孔口的距離(m)。由校正后的縱測線旅行時即可求得各測試地層的彈性波速度。現場測試過程中應注意以下特征:(1) P波傳播速度較S波速度快,P
15、波為初至波;(2) 震源板兩端分別作水平激發時,S波相位反向,而P波相位不變;(3) 檢波器下孔一定深度后,P波波幅變小,頻率變高,而S波幅度相對較大,頻率相對較低。(4) 最小測試深度應大于震源板至孔口之間的距離,以避免淺部高速地層界面可能造成的折射波影響。 圖2北大港水庫G03孔 圖3北大港水庫G04孔 本次鉆孔剪切波測試采用單孔地表激發孔中接收法,使用叩板震源,震源距孔口分別為2.8m、6.5m,孔內測點間距為1.0m,自下而上逐點施測。各點采用正、反向兩次激發。由于第一海相層縮孔嚴重,僅在G03(
16、21+250)、G04(28+200)兩孔實施了部分孔段的剪切波測試(孔深分別為012m、011m測段)。 3 資料整理與解釋 3.1 面波法 R波在非均勻介質中傳播具有頻散特性,所以不同頻率(波長)的R波具有不同的傳播速度。模型試驗和實測結果表明,當探測的巖土層介質較為均一時,R波的相速度隨深度的加大而按線性增加,只有出現不同介質的分界面時,頻散曲線會出現一個所謂“Z”字型變化,該變化特征是由于地表接收到的波從上一層漏能型波轉入下一層漏能型面波,且此轉折點與兩介質間的界面埋深有密切的關系(一般為相應頻率R波的半個波長),由此可依據實測頻散曲線的“Z”字型變化點來
17、劃分地下巖性變化的分界面。由野外獲得的面波時程曲線原始記錄,使用SFKSWS軟件進行分析解釋,劃分地層層位求解厚度并計算各層R波速度(如圖2、圖3為實測面波反演解釋結果,圖中標出分層厚度及對應地層面波速度),然后由求得R波速度(VR)后,按公式(1)計算相應地層的S波速度。 3.2 單孔法 在野外實測單孔剪切波測試波形記錄上可直接讀取各測點正、反向激發所獲得的剪切波初至旅行時,由此取得非縱測線各測點的旅行時,按式(2)校正后得到縱測線對應深度旅行時,繪制時距曲線并求取各測試地層的彈性波速度,最后繪制彈性波測試成果圖(見圖4、圖5中的實線為單孔法測試S波速)。 3.
18、3兩種方法測試結果對比 分別在G03、G04鉆孔孔深012m、011m做了單孔剪切波與地面面波測試的對比試驗(見圖4、圖5,圖中虛線是由R波速換算而得的S波速),測試結果表明:使用兩種不同方法所測剪切波速度值及其變化規律基本一致。在以下的計算、分析中,所使用的剪切波速度值均由瑞雷面波測試結果換算而得。 圖4 北大港水庫孔剪切波測試成果圖 3.4 利用波速計算動力學參數 根據實測獲得的彈性波速(剪切波速Vs和壓縮波速Vp)即可計算巖(土)體的動彈性力學參數。計算公式如下: (3) (4) (5) Gd=2V2S
19、 (6) 式中,為介質密度(g/cm3);Vp為壓縮波速度(m/s);Vs為剪切波速度(m/s);為泊松比;Ed為動彈性模量(GPa);Gd為動剪切模量(GPa)。 4 成果分析 4.1剪切波速度統計 表1鉆孔剪切波速度統計成果表 測試孔號(樁號)測試深度m剪切波速度Vs(m/s)范圍值等效值G01(2+500)20.0139197169G02(14+000)20.0100189151G03(21+250)20.0114200154G04(28+200)20.0129199168G05(45+970)20.091193142
20、0;統計內容包括各測試斷面剪切波速度范圍值和等效剪切波速度,其中等效剪切波速度按式(7)計算,結果見表1。Vse= H0/t (7)式中,Vse為土層等效剪切波速度(m/s);H0為計算深度(m);t為剪切波在地面至計算深度之間的傳播時間(s)。 圖5 北大港水庫孔剪切波測試成果圖 4.2 場地類別判定 表2建筑場地類別判定標準 等效剪切波速(m/s)場地類別備注表中黑體部分為覆蓋層厚度(m)Vse5000 500Vse25055 250Vse1403
21、350 50 Vse1403315158080 4.3 砂性土地震液化勢判別 按地震基本烈度度考慮,對水庫圍堤15m深度范圍內的砂性土層依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8標準進行判定,當砂性土層的剪切波速度實測值大于由式(8)所計算的臨界剪切波速度時,則判定該砂性土層不液化。 (8)式中,Vscr為剪切波速度臨界值(m/s);Vs0為與烈度、土類有關的經驗系數(砂:Vs0=65m/s;砂壤土:Vs0=45m/s);ds為剪切波速度測點深度(m);dw為地下水深度(m),本測區dw=3m;c為粘粒含量百分率,當小于3或為砂土時,
22、采用3。根據上述判定標準對水庫圍堤地基砂性土層進行判別,其結果見表3。 表3砂性土剪切波速度統計表 孔號(樁號)孔深m巖性剪切波速度(m/s) 液化勢判別實測值Vs臨界值VscrG01(2+500)9.010.210.211.811.815.0粉細砂砂壤土粉細砂139160160160179172182126135195217液化不液化液化G02(14+000)10.512.014.915.6砂壤土 139146189126136 150153不液化不液化G04(28+200)10.014.0砂壤土 167125146不液化
23、60;注:G03(21+250)、G05(45+970)兩孔深20m范圍內地層巖性均為粘性土(即由粘土和壤土組成),故不做液化判別。 5 結論 (1)測試結果表明:在水庫圍堤的物探測試部位20.0m深度范圍內剪切波速度范圍值為91200m/s,等效剪切波速度值為142169m/s;根據文獻7,按20.0m深度內土層等效剪切波速度值(取覆蓋層厚度大于50.0m)判別,所測水庫圍堤部位建筑場地土類別為類;根據文獻8,按剪切波速度實測值判別,水庫圍堤地基砂壤土層為不液化土層,粉細砂層為液化土層。(2)對比試驗表明:面波法與單孔法測試結果基本一致,施測選用時應根據勘測工作的總體安排和場地條件綜合考慮。面波法的優點是不需要鉆孔、測試剖面直觀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班級活動墻展示活動方案
- 牙科小區活動方案
- 環衛知識進校園活動方案
- 甜品區活動方案
- 愛上幼兒園綜藝活動方案
- 珠寶活動雙十一活動方案
- 生產能手評選活動方案
- 環保校園少先隊活動方案
- 瑜伽攝影活動方案
- 特教六一兒童節活動方案
- 智能智能服務系統開發合同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自殺風險護理2023版團標解讀
- 自殺患者應急預案
- 《幕墻維護維修技術規程》
- 康復設備及器材供貨安裝及售后服務方案
- 【教育數字化應用案例】初中物理教育數字化應用案例
- 小學五年級第一學期體育教案(新版)
- 北京市西城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試題+答案)
- 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施工組織設計
- 大疆無人機租賃合同協議書
- HG∕T 4592-2014 離子膜法金屬陽極電解槽電極活性層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