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熱泵技術及其應用_第1頁
地源熱泵技術及其應用_第2頁
地源熱泵技術及其應用_第3頁
地源熱泵技術及其應用_第4頁
地源熱泵技術及其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v 建筑建設規模:200118.2億m2,200219.7億m2,200320.3億m2v建筑能耗比例:1996:24.12005:27.6,v 空調用能導致夏季用電高峰:2003:61.8臺/百戶(廣州:120臺/百戶)、錯 峰用電、拉閘限電、用電紅色警報信號。v 采暖、熱水取消燃煤鍋爐,采用燃油(氣)鍋爐費 用劇增,很多消費者都大呼用不起v 城市的熱島效應、大氣環境的污染是中國大城市 普遍存在的兩大問題n尋求解決途徑v 增建電廠及電網v 把空調溫度提高1度:可以為廣州省下30萬千瓦,但這僅減少了2.5的電力。v 采暖、熱水如何解決?用電最費,燒油、燒氣也很貴,環境又會被破壞。v 因此,需要

2、尋求一種最佳的模式:地源熱泵冷熱聯供系統熱泵技術空氣源熱泵地源熱泵地下水源熱泵地表水源熱泵(包括污水/海水源)地埋管地源熱泵n地源熱泵的概念地源熱泵技術是一種利用地下淺層地熱資源(也稱為地源能,包括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的既可制冷空調又可采暖和提供熱水的高效節能空調技術。地源熱泵通過輸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電能),以地源能作為熱泵夏季制冷的冷卻源、冬季采暖供熱的低溫熱源,同時實現建筑采暖、空調和生活熱水的三聯供。n地源熱泵系統的組成室外地能室外地能換熱系統換熱系統地源地源熱泵熱泵機組機組建 筑 物 采建 筑 物 采暖 、 空 調暖 、 空 調或 熱 水 末或 熱 水 末端端水循環水循環水或水

3、或空氣空氣循環循環過去,人們只重視對深層地熱能的開采,而忽略了淺表層蘊藏的豐富低溫地熱能,地源熱泵技術有效地利用低溫地熱水、地下水、地表水等地熱能,通過熱泵循環,向建筑物提供空調、采暖和生活熱水。 淺層地熱能 地 源 熱 泵加熱游泳池越冬養殖采暖、空調、生活熱水1kW的電力3kW的熱量來自于淺層地熱能4kW的熱量供應給用戶比空氣源熱泵節能比空氣源熱泵節能30%比燃油鍋爐采暖節能比燃油鍋爐采暖節能50比電采暖節能比電采暖節能70% 地源熱泵系統優勢機組初投資比冷水機組增加10%30 %增加打井費用無冷卻水塔和冷卻水系統無鍋爐和鍋爐房無入網費(天燃氣、城市熱力網)無儲油罐安全費夏季制冷:節約費用2

4、0%夏季采用熱回收,可免費提供生活熱水冬季制熱時,運轉費用相當于燃氣、燃油鍋爐的50%左右全年運行費用節約40左右1.地源熱泵2.區域供熱3.溫室4.養殖5.農業干燥6.工業應用7.洗浴8.制冷空調9.其它應用上世紀50年代,天津大學進行了相關研究上世紀80年代末,國內各大院校開展相關研究工作2000年以后,地源熱泵技術開始推廣,并實現中小規模生產國內市場主要以常溫(55以下)地源熱泵機組為主,中科能、富爾達、清華同方等推出高溫地源熱泵機組,出水溫度高達75以上。國內地源熱泵系統應用主要以大型工程為主,近幾年開始應用一些小型的地源熱泵系統。中國地源熱泵發展正在規范化,2005年出臺地源熱泵供暖

5、空調技術規程、近期要出臺的淺層地熱能勘查評價技術規范。國內應用進展地源熱泵產業雖然起步于2000年后,但年增長速度已超過20,發展相當迅速。以地下水作為冷熱源,采用一種對環境友好的制冷劑替代R22,通過熱泵循環,輸出溫度可達75,替代傳統“制冷機鍋爐”模式,有效解決建筑采暖、空調、熱水的供應,年運行費用節約40以上。中國科學院外專家公寓高溫地源熱泵聯供系統系統改造的總投資為160萬元,利用地源熱泵技術改造后,系統全年可節約能源費用42.45萬元(46),整個系統有望在四年后收回全部的初投資。 系統節能效益科學出版社總建筑面積22000m2,主要為綜合辦公用房,散熱器采暖系統。原供熱設備為兩臺4T燃煤鍋爐。系統改造后熱源設備采用中科能GWHP600型高溫熱泵機組兩臺,基本保持原有供熱附屬設備和末端系統。水源井共三口,兩用一備,井深95米,每口井設一潛水泵,三口井交替使用。采暖期間溫度始終保持在20以上,整個采暖期運行費用僅為13元/m2總建筑面積18000平方米,風機盤管中央空調系統,原采用冷水機組制冷和鍋爐供暖及熱水,2002年初改造為地源熱泵系統,采用兩臺WRB950型常溫熱泵機組為空調系統制冷供熱,一臺GWHP200型高溫熱泵機組提供每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