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科學同步練習-第5單元第17課 航海家的發現青島版(六年制)_第1頁
四年級下冊科學同步練習-第5單元第17課 航海家的發現青島版(六年制)_第2頁
四年級下冊科學同步練習-第5單元第17課 航海家的發現青島版(六年制)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單元 我們的家園地球17. 航海家的發現一、填空:1.古代中國人對天地的認識是 。古印度人認為, 被站在烏龜背上的象群支撐著,烏龜蹲在蛇身上, 在上方旋轉。2.我國古代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有 、 等說法。3.地球是個很大的球體,半徑約為 千米,沿著赤道繞地球一周,行程有 千米。4.從地球的一個地方,朝一個地方出發,朝一個方向前進,始終不改應方向,繞地球一周后,會回到 的地方,這是因為地球是一個 。5.假設乘坐每小時飛行800千米的飛機繞地球一圈,要連續飛行 小時。6.公元1519年,葡萄牙人 從西班牙起航,開場了令他名垂青史的環球航行。7. 發現了一塊“新大陸 。二判斷。1.古代科學不興隆,

2、古人對地球全貌的理解有“天圓地方之說,他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 2.麥哲倫率領船隊第一次完成了人類環球一周的航行。 3.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海,說明了大地是一個宏大的圓球體。 4.地球是個很大的球體,平均半徑為6000多千米。  5.古人對地球的形狀、大小的猜測是不科學的,所以我們認識科學不能用猜測的方法。 6在地球儀上,最長的經線是赤道。              7生活中所有位置關系是固定不變的。      &

3、#160;             三、選擇題。1.地球是一個很大的 A圓形 B球形  C球體2.下面不是航海家的是 。A.牛頓 B.麥哲倫  C.哥倫布3.太陽每天東升西落,這也能說明地球是 。A.圓形 B.球形 C.球體4.乘坐時速100千米的汽車環繞地球一周,需要連續走近 A 17小時    B 17月   C 17年5. 通過它的探險船隊進展的探險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個圓球。 伽利略 B 麥哲倫 C 哥倫布 D

4、鄭和6.太陽每天東升西落,也能說明地球是個 。 A、圓形 B、球形 C、球體 四、拓展應用 課本、報刊雜志中的成語、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學生寫作文運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運用也很難做到恰如其分。為什么?還是沒有徹底“記死的緣故。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每天花3-5分鐘左右的時間記一條成語、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寫在后黑板的“積累專欄上每日一換,可以在每天課前的3分鐘讓學生輪流講解,也可讓學生個人搜集,每天往筆記本上抄寫,老師定期檢查等等。這樣,一年就可記300多條成語、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終究會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這些成語典故“貯藏在學生腦中,自然會出口成章,寫作時便會隨心

5、所欲地“提取出來,使文章增色添輝。有甲、乙兩只兔子,身強力壯,意志堅決,夸下海口要跑步環繞 地球一圈。甲兔子 繞赤道跑一圈,乙兔子繞兩極方向跑一圈,且跑的速度一樣,日行1千米。 請問:甲、乙兩只兔子,哪一只最先跑完一圈?為什么?繞赤道跑完一圈要幾天?宋以后,京師所設小學館和武學堂中的老師稱謂皆稱之為“教諭。至元明清之縣學一律循之不變。明朝入選翰林院的進士之師稱“教習。到清末,學堂興起,各科老師仍沿用“教習一稱。其實“教諭在明清時還有學官一意,即主管縣一級的教育生員。而相應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員者那么謂“教授和“學正。“教授“學正和“教諭的副手一律稱“訓導。于民間,特別是漢代以后,對于在“校或“學中傳授經學者也稱為“經師。在一些特定的講學場合,比方書院、皇室,也稱老師為“院長、西席、講席等。 “師之概念,大體是從先秦時期的“師長、師傅、先生而來。其中“師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時國君的老師。?說文解字?中有注曰:“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師之含義,如今泛指從事教育工作或是傳授知識技術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長值得學習者。“老師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師。“老在舊語義中也是一種尊稱,隱喻年長且學識淵博者。“老“師連用最初見于?史記?,有“荀卿最為老師之說法。漸漸“老師之說也不再有年齡的限制,老少皆可適用。只是司馬遷筆下的“老師當然不是今日意義上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