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工程基本術語_第1頁
工業工程基本術語_第2頁
工業工程基本術語_第3頁
工業工程基本術語_第4頁
工業工程基本術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工業工程基本術語一、 勞動定額術語 GB/T 14002-92(一)、勞動定額原理principle of work quota1、勞動定額 work quota在一定生產技術組織條件下,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生產單位合 格產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的活勞工消耗量所預先規定的限額。 活勞動一當前勞動,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勞動者體力與腦力的消耗。 IBBBm »/2、 時間定額(同義詞:工時定額)time quota生產單位合格產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的勞動時間消耗的限額。3、 看管定額 looking after quota對操作者(一個或一組)在同一時間內照管機器設備的臺數或工作 崗位所規定

2、的限額。4、 人員定額 (同義詞: 企業定員)personnel quota為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按一定素質要求,對配備各類人員所規定的限額。5、 現行定額 quota in force在報告期內企業正在貫徹實施并進行考核的勞動定額。6、 勞動定額統計 statistics of work quota勞動定額管理信息的反饋過程。通過統計分析,為企業指導生產、 組織勞動與分配、評價勞動效率、進行經濟核算、修訂定額提供依 據。7、 勞動定額修訂 recension of work quota由于生產技術條件變更,以及生產水平和勞動者技術熟練程度的提 高,對現行勞動定額所作的修改。8、 作

3、業 operation為完成某項生產任務而進行的勞動活動的通稱, 可分為基本作業和 輔助作業。它與工序不同之處是沒有明確的劃分標準, 作業可以是 工序的一部分,也可由若干工序構成。9、 操作 part of the operation為實現一定目的而進行的獨立完整的勞動活動,是加工工序或作業的再分解。10、 動作單元 motion uint構成操作的基本單元,是對手工操作的進一步分解。例如將工件裝 在夾具上的操作可區分為:拿起工件、將工件移到加劇前、將工件 安裝在夾具上等三個動作。11、動素 therblig構成動作的基本單元。例如拿起工件可區分為伸手、抓取、移動等 動素。12、 準備與結束時

4、間 time for preparation and end為執行一項作業或加工一批產品,事前準備和事后結束工作。如熟 悉圖紙和工藝、設備調整、準備專用工藝裝備、首件及成批交付檢 驗等消耗的時間。13、 作業時間 operation time直接用于完成生產作業或零件加工所消耗的時間。14、基本時間 basic time直接用于改變勞動對象的形、尺寸性能1外表以及重件組合一等 所消耗的時間。15、輔助時間auxiliary time為執行基本作業而進行的各項輔助操作所消耗的時間。16、 機動時間 machine time在工人看管下由設備自行完成基本工藝過程或輔助操作所消耗的時間。17、手動時

5、間 hand time由工人手工或借助簡單工具完成基本工藝過程或輔助操作所消耗的時間。18、 機手并動時間overlap time of machine and hand由工人直接操縱設備實現 基本工藝過程或輔助操作所消耗的時間。19、 作業寬放時間 allowed time for operation完成生產作業和零件加工過程中,由于工作現場組織管理和工藝裝備的技術需要所發生的間接工時消耗。包括組織性寬放時間和技術 性寬放時間。20、 作業寬放率allowance rate for operation作業寬放時間與作業時間的比率。21、組織性寬放時間allowed time for orga

6、nization工作現場組織管理需要所發生的間接工時消耗。22、 組織性寬放率 allowance rate for organization組織性寬放時間與作業時間的比率。 « n 23、 技術性寬放時間allowance time for technology由于工藝裝備的技術需要所發生的間接工時消耗。24、技術性寬放率 allowance rate for technology技術性寬放時間與基本時間的比率。25、 個人需要與休息寬放日寸間allowance time for individual needs andrelaxation工作班內滿足個人生理需要,以及為消除過分緊

7、張和疲勞所必須的 短暫休息時間。26、 個人需要與休息寬放率allowance rate for individual needs andrelaxation個人需要與休息寬放時間與作業時間的比率。27、非定額時間 non-quota time生產工人在工作班內發生的無效勞動和損失的時間。28、非生產時間 non-production time在工作班內,由于企業組織管理不善或自身的責任做了非本職或不 必要的工作所消耗的時間。如找圖紙、物料、工具、尋找管理人員 或檢驗人員,承擔部分應由輔助工人完成的工作等。29、停工時間 break down time工作班內由于組織管理不善或因操作者個人原因

8、而損失的時間。如停電、停工待料、遲到、曠工等。30、 經驗估工法 empirical evaluation method of working-hours根據生產實踐經驗依照有關技術工藝文件或實物,并考慮所使用設 備工具、工藝裝備、原材料等條件,分析估算定額的方法。31、 概率估工法 probabilistic evaluation method of working-hours在已知資料不足時,勞動分析人員可預先對工序(作業)完工時間 做出先進(a)、落后(b)、最有把握(m)三種估計,再根據公式計算 出時間定額。計算公式:T = M ,二式中:T 時間定額入一概率度一 a 4m bM 二6

9、2b- a32、統計分析法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根據以往生產相同或相似產品工序工時消耗統計資料,經過整理匯 總和分析計算確定定額的方法。33、 類推比較法 analogy and comparison method以典型零件、工序的工時定額數據為依據,經過對比分析推算出同 類零件或工序定額的方法。34、 工時測定法 working-hours measurement method通過對生產技術組織條件的分析,在挖掘生產潛力以及操作合理化 的基礎上,采用實地觀測和分析研究確定定額的方法。35、定額標準資料法quota standard data method以系

10、統成套的時間定額標準為基礎,通過對作業要素的分解,找出 意義對應的項目及時間值,最后求出零件(或工序、工步、操作) 時間定額的方法。(二)、 k時測定的方法 working-hours measurement method36、工作日寫時 detailed record of workday對勞動者整個工作日的時間利用情況,按其時間消耗的順序,進行實地觀察、記錄和分析的一種方法。37、個人工作日寫實 individual workday diary在工作現場按時間消耗的順序,對個別勞動者工作時間利用情況進 行觀察記錄、整理分析、改進工作設計的一種工時研究方法。38、作業要素 factors工序

11、的組成部分。通常由定量、變量、重復和間斷作業等要素組成。39、定量作業要素quantitative operation factors時間消耗不隨作業對象的改變而改變的作業要素。如機床開停時間和作業對象的形狀、加工尺寸無關。40、變量作業要素variable operation factors時間消耗隨作業對象的改變而改變的作業要素。如裝卡工件時間和工件形狀、重量有關。41、重復作業要素regular operation factors周期重復發生的作業要素。如裝卡工件、移動刀架、自動走刀等。42、間斷作業要素interval operation factors不定期間斷發生的作業要素。如加工

12、中不定期的測量工件加工尺寸。43、定時點 appointed time工序加工過程中相鄰操作單元之間的分界標志,當工人按工藝進行 操作到達定時點,標志前一操作的結束,后一操作的開始。44、測定次數 frequency of measurement測時過程中對各個操作單元使用秒表測定的次數。測定次數與測時 結果的誤差成反比,必要的測定次數可采用公式求得。誤差不超過5%時:N1 =40 nXi 一 XiyXi誤差不超過10%時:n2 =工2 X-2XiXi式中:N必要測定次數n預測次數xi 預測時間值45、連續測時法method of continuous measuring time以秒表為測時

13、工具,按先后順序對工序的各個單元逐一觀察,連續記錄其起止時間的一種測時方法。46、反復測時法method of repeated measurement of time用秒表對工序各個操作單元獨立進行多次反復測定,直接記錄操作延續時間的一種測時方法。47、循環測時法method of cyclical measurement of time以秒表為測時工具,按操作順序依次將若干個作業要素合并進行測定,最后獲得各個作業要素時間值的一種測時方法。48、整體測時法method of whole measurement of time工序不再細分,以工序為一整體采用秒表直接測定其延續時間的一種測時方法

14、。49、異常值abnormal value由于不正常因素的影響的影響在測時數列中出現的過大或過小的操作延續時間值。50、測時數列measuring time data按固定的定時點對同一作業要素經過多次重復測定而獲得的延續時間數列。51 、工作抽樣同義詞: 瞬間觀測法) working sampling運用統計學中純隨機抽樣的原理,通過對工作地的操作者或機器設備進行隨機的瞬間觀察,調查各類活動事項的發生次數及發生率,并推斷總體的一種工時研究方法。52、事項發生率P)event probability某一活動事項的發生次數與總觀察次數的比率,事項發生率%) =某一活動事項發生次數/總觀察次數。5

15、3、絕對誤差E) absolute error直接用調查事項發生率(P)的誤差數值表示觀察結果準確程度的指 標。數值上等于標準差(0-)與概率度(t)的乘積。54、相對誤差(S) relative error以調查事項發生率(P)的比率,表示觀察結果(事項發生率 P)準 確程度的指標。數值上等于絕對誤差(E)與事項發生率(P)的比率。55、必要觀察次數(N) necessary observing times在一定可靠性(95%)范圍內,為了滿足一定準確程度要求而必須進行觀察的總次數。N = 4 (1 -P) /S2P或N = 4P (1 -P) /E256、工時評定 performance

16、rating對工人實際作業狀態和作業速度按一定標準進行對比和評價,將實 測作業的平均延續時間調整為正常時間的技術。57、正常時間 normal time以實測的作業平均延續時間為基礎經過工時評定后所得的結果。58、正常作業速度 normal, speed ,具有平均熟練程度的工人,在一個工作班內積極努力工作所達到的 作業速度。按此速度工作,能持續進行操作,又不至產生過度的體 力消耗和精神疲勞。59、速度評定法 speed rating以標準作業速度為尺度衡量工人實際作業的速度,求出評比系數(如50%、75%、100%、125%、150%等),將實測時間值調整為正常 時間的方法。60、綜合評定法

17、 synthetic rating采用時間標準對實測值進行工時評定的方法。將作業要素的實測值與時間標準規定的標準時間對比(Tb/Tsh),求出評定系數,然后再 求出全部操作的平均評定系數,最后計算整個作業的正常時間。61、客觀評定法 objective rating對作業速度和作業難度進行雙重評定的方法。首先對工人作業速度 進行評價定出速度評定系數(ks),然后再對工人的工作難度(身體 使用部位、足腳動作、手眼配合、雙手動作、物體移動、條件和重量)進行評比,求出難度調整系數(kn),最后以實測值(Tsh)為 基礎計算正常作業時間(Tzch)。Tzch=TsHkskn62、預定時間標準法 (PT

18、S 法)method of predetermined motion time standard是一種作業測定技術。將人所操作的作業分解成幾個基本動作,對 每個基本動作,根據該動作的性質和所處的條件,代入預先為這些基本動作所規定的時間值而不需進行直接測定,就能得到各種作業的標準時間。63、時間衡量法(MTM 法)methods time measurement將人的操作分解為11種基本動作單元,并根據移動距離、工件質量、 難易程度、對稱性等影響因素分別設定標準時間,以此對現行作業 進行衡量確定其標準時間的方法。64、工作因素分析法(WF法)work factors system將人的操作分解為

19、8種基本動作,根據動作移動距離設立基本時間, 并設定5種影響操作的不利影響因素及其工時消耗標準。以次為依 據,通過對現行操作衡量,計算出作業標準時間的方法。工作因素 分析法有:詳細法、簡易法、預備法等多種具體形式。65、模特排時法(MOD ) modeled arrangement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將人的操作活動劃分為3大類21種基本動作,每一基本動作賦予特 定的分類符號,代表動作內容、級別及時間值。以次對現行作業進 行衡量,計算出作業標準時間的方法。時間值單位為“MOD模特)”, 1MOD=0.129 秒。(三)、勞動定額標準化standardizati

20、on of work quota66、勞動定額標,謹work quota standard對勞動定額制定、實施、統計分析、考核和修訂的各個環節中重復 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統一規定。它是以科學技術與生產實踐經驗的 綜合成果為基礎,經有關方面協調一致,由主管機構批準,以特定 形式發布,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67、單件時間(同義詞:工序單件時間) workpiece time它等于工序作業時間以及應分攤的作業寬放時間和個人需要與休息 寬放時間的總和。68、標準時間使用系數(Ki) use coefficient of standard time 實際的生產技術組織條件不符合標準作業條件時,對標準時間修正

21、 的系數。69、生產技術條件系數coefficient of productive and technical condition由于實際的生產技術條件,包括加工材質、加工設備、工具和加工 要求等方面不符合標準條件,修正標準時間的系數。70、批量系數batch coefficient因實際加工批量不符合標準的加工批量,修正標準時間的系數。71、定員系數coefficient of personnel quota因實際配備人數不符合定員人數,修正標準時間的系數。72、設備看管系數coefficient of looking equipment因實際看管設備臺數不符合規定看管臺數,休整標準時間的系

22、數。73、勞動定額基礎標準 fundamental standard of work quota在一定范圍內作為制定勞動定額標準的基礎,具有廣泛指導意義并 普遍使用的共性標準。74、斐5tlmOC&標準method standard of work quota以勞動定額的制定、統計、分析、考核和修訂以及完成作業操作等 各種方法為對象制定的勞動定額標準。75、勞動定額管理標推manageriaLstandord ofwork quota對勞動定額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管理事項所制定的勞動定 額標準。76、勞動定額工作標準working standard of work quotan

23、af a 、 、ana * ! him hib hi : 0 « | him !對勞動定額工作中勞動分析崗位責任、工作范圍、工作程序、作業 方法和勞動消耗量等所作的統一規定。77、圖解式定額標準graphical quota standard在直角坐標中(均等坐標或對數坐標)采用幾何圖形(直線或曲線) 反映工時消耗與影響因素之間函數關系的定額標準。78、函數式定額標準 functional quota standard采用數學公式反映工時消耗與影響因素之間函數關系的定額標準。79、表格式定額標準 table quota standard采用表格形式反映工時消耗與影響因素之間函數關系的

24、定額標準。80、分解時間標謹 decomposition-iime. quota standard按定額時間的組成部分如準備結束時間標準、輔助時間標準、各類 寬放時間標準等制定的時間定額標準。81、預定動作時間標準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在作業程序分析和動作研究基礎上,以預先設定基本動作單元為對 象制定的時間定額標準。(四卜工業工程的其它術語82、工業工程(Industria.Engineering,IE)綜合運用工業專業知識和系統工程的原理與方法,為把人力、物資、裝備、技術和信息組成更加有效和更富于生產力的綜合系統,所從 事的規劃、設計、評價和創新活動,同時為科

25、學管理提供決策依據。83、工作研究(同義詞:基礎IE) work study是方法研究和作業測定技術的總稱,運用這些技術考察生產和管理 工作,系統地調查所有影響效率與經濟的因素,以便求得不斷改進。 其最終目的是提高生產率。84、方法研究 methods study運用各種分析技術,對工作方法進行分析、設計和改進,尋求最經 濟合理的工作方法并使之標準化的一系列活動。分析技術包括:流 程分析,作業分析,動作分析。85、作業測定(同義詞:時間研究、工作衡量)work measurement運用一些技術來確定合格工人,在標準狀態下,對一種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時間的一種方法。一一國際勞工組織的

26、定義是測定作業時間定額的方法。在方法研究的基礎上,運用時間測定 技術,確定出完成作業所必須的時間定額,以作為企業計劃、控制、 預算、考核和工資獎勵的基礎。 一一工業工程原理與應用定義86、流程分析依照工作程序,從第一個工作地到最后一個工作地,全面分析有無多余的、重復的、不合理的作業,程序是否合理,搬運是否太多,延遲等待是否太常等,通過逐步分析整個工作程序,以改進現場空間配置、作業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研究方法。87、工藝流程分析是以生產(工作)系統為對象,對生產(工作)的全過程所進行的概略分析。記錄技術用“工藝過程簡圖 ”表示。88、生產流程分析是以產品或零件的加工制造全過程為對象,運用流程分析

27、的方法和工具,把整個工藝流程劃分為加工、檢查、搬運、等待和貯存等五種狀態加以記錄和分析的一種方法。記錄技術用“工藝(工序)流程圖 ”表示。89、加工路線分析在產品流程分析基礎上進行的,其重點在于分析廠區布局及車間設備布置的狀況,研究原材料和在制品的運送路線,達到縮短加工和運輸路線以及縮短生產周期的目的。90、搬運分析以加工對象的搬運距離、數量和方式為對象,分析加工對象放置和搬運的合理性,達到改進搬運工作、降低搬運費用、減輕工勞動強度和提高作業效率的目的。91 、作業分析通過對以為主的工序的詳細研究,使操作者、操作對象、操作工具三者科學地結合,合理地布置和安排,達到工序結構合理,減輕勞動強度,減

28、少作業的工時消耗,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量為目的而作的分析。92 、-機作業分析應用于機械作業的一種分析技術,以記錄和考察操作者和機器設備在同一時間內的工作情況,尋求合理的操作方法,使和機器的配合更加協調,以充分發揮人和機器的效率。93、操作者作業分析對由一名操作者承擔的作業的全部操作活動進行詳細的記錄和分析 的技術。通過研究和改進,達到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充 分利用加工設備的目的。94、動作分析以操作為對象,對它們的動作活動進行詳細的分析研究,以達到消 除多余笨拙的動作,減輕疲勞,掌握良好操作方法為目的的一種分 析技術。95、動作經濟原則指按疲勞最少、最經濟原則進行作業。大致分為三類:

29、與身體有關 的原則,與作業場所布置有關的原則,與工具設備有關的原則。96、標準-績效一合格工人堅持規定的方法,在一個工作日或工作班努力工作但未過 度疲勞所自然達到的平均生產率。97、學習曲線用來表示單臺(件)產品生產工時和累積產量之間函數關系的曲線。 通常以橫坐標表示累積產量,縱坐標表示單臺(件)產品的工時, 該曲線為一條工時遞減的曲線。98、精益生產方式綜合運用IE等現代管理思想、技術和方法,以社會需求為依據,以 充分發揮人的作用為根本,有效、合理地進行生產資源配置,以達 到最高的經濟效益的一種生產方式。99、生產計劃對為一定時期內生產任務所需的各種資源(包括人力、設備、物料、 信息等)進行

30、規劃和安排的計劃,用以指導生產活動,保證經濟有 效地實現生產經營的目的。100、生產控制根據生產計劃實施過程中反饋的信息對生產活動與計劃的偏差所進行的修正與調整。101、生產能力在一定的時期內,以一定的資源投入所能獲取的最大產出量。102、設計能力指企業在建設時,設計任務書與技術設計文件中規定的生產能力。103、查定能力按實際現狀調查核定的生產能力。104、計劃能力指企業在計劃期內實際可能達到的生產能力。105、人員生產能力按人員有效工時計算的生產能力。106、設備生產能力按設備有效工時計算的生產能力。107、工序生產能力按設備組計算的設備承擔某零件工序加工的能力。108、零件生產能力由各工序

31、能力平衡后得出的能力。109、產品生產能力由各零、部件能力平衡后得出的能力。110、最大能力按操作循環時間(純作業時間)計算的生產能力。111、設備工作時間指按全年日歷天數扣除節假日,并考慮到設備維修等因素而計算的 設備年有效工作時間。112、設備的生產率定額指單位設備在單位時間內的產量定額,或者用產品的時間定額表示。113、生產能力分析在生產能力核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利用所核算的數據,采用一定的 指標,對生產能力的利用情況進行計算、 對比,查找影響生產能力 發揮的因素,并對生產系統提出改進方案和措施, 從而提高整體生 產能力和效率。114、強制節拍流水線嚴格按照節拍的要求進行加工或裝配,工序間

32、靠按規定速度移動的 傳送帶相聯系。115、自由節拍流水線對節拍要求不是非常嚴格,通常只是規定一定時間內完成多少零件 的加工,工序間用軌道相聯系,上下工序的銜接主要靠周轉儲備量 來調節。116、單一型裝配線在一條裝配線上僅裝配單一品種的產品。117、混合型裝配線在同一條裝配線上,以相同的生產速度裝配一個總產品的不同的部 件或作業方式大致相同的幾個品種。 如果需要的話,這些不同的部 件可以隨機地投放入線。118、批量型裝配線不同類型的產品,在同一條裝配線上分批地裝載入線而不是單個混 合地載入。119、作業站(同義詞:作業工序、作業工位)指在一個位置上完成給定的裝配作業。120、作業站時間指完成分配

33、給該作業站的全部作業所需要的時間。121、最低合理作業元素.指不能再分的作業元素或最小自然作業單位。 如遞過一把工具,握 住它,挪到某個位置,執行一項單一作業,再將工具放回原處。實 際上,這些作業元素是不考慮再細分的,因為這些動作已經不必要 分給兩個操作員去做。122、作業元素時間指完成一個作業元素所需要的標淮時間一123、周期(同義詞:生產節拍)一個制品花費在每個作業站或作業工序上的時間。 實際上就是制品 被送出裝配線的時間間隔。124、工序同期化(同義詞:裝配線平衡)根據生產節拍,在不違反各作業元素執行的先后順序的限制下, 盡 可能緊湊地將裝配作業分配給各作業站,使各作業站時間同生產節 拍

34、相等或成整倍數關系的工作。125、平衡延遲時間(同義詞:節拍損失時間)由于裝配作業沒有均勻地分配給各作業站而產生的線上的空閑時 間量。126、平衡延遲(同義詞:節拍損失率)平衡延遲時間(或總空閑時間)與最大作業時間的百分比。127、生產率產出與投入之比,是生產過程中所生產的產量與所消耗的各種資源數量的算術比。128、勞動生產率指勞動者在生產中的效果或效率。一一中國經濟大辭典指每個工人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合格產品數量。-中國詞海指人們在生產過程中進行勞動的效率,反映勞動者在一定時間內創 造使用價值的能力。129、生產率測定是對某一個研究對象(如一個生產系統)的生產率進行度量和計算。130、靜態生產

35、率某一給定時期的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也就是一個測定期的絕對生 產率。131、動態生產率指數一個時期(測定期)的靜態生產率被以前某個時期(基準期)靜態生產率相除所得的商,它反映不同時期生產率的變化。132、生產率管理是對一個生產系統的生產率進行規劃、測定、評價、控制和提高的 系統管理過程。二、 工時消耗分類和標準時間構成1、工時消耗分類生產工人工作班制度工時消耗可分為定額時間和非定額時間,這兩 類中又可分出若干小類。各類工時消耗在勞動定額及標準的制定中 使用頻率極高,特賦予固定代號。(1)定額時間生產工人在工作班內為完成生之任務直接和間接的全部工時消耗 具體結構見下圖:定額時間T作業時間Tz個人

36、需要與休息寬放肘間準備與結束時間TgxkTzj輔助時間Tf作業寬放時間Tzk基本時間Tj機手并動時。Tjs非定額時間生產工人在工作班內所發生的無效勞動和損失的時間。見下圖:2、標準時間(Tb)具有乎均熟練程度的操作者.,.在標涯作業條件和環境下以正常的作,業速度和標準的程序方法,完成某一作業所需要的總時間。由完成生 ! 1 ) M 1)IMaaBIMaaiMHai » ! ! , !產工作的作業時間,作業寬放時間,個人需要與休息寬放時間及準備與結束時間等部分組成。具體結構見下圖:(1)平均熟練操作者”的含義應具備本項操作必要的知識技能和身體素質,并有一定經驗。 能根據要求完成規定的作

37、業,不需要專門指導。 能按規定的程序和方法進行操作(按操作標準)并符合動作經濟原則, 無猶凝和延遲現象。 能正確使用工具、工裝和設備。 工作效率在良好水平。標準的作業條件和環境”的含義 設備和工具均要處在良好狀態。工藝參數要高效合理。 工具、輔材、物料的供應和擺放,均要處在良好狀態。 作業空間環境(溫度、濕度、照明、噪聲、空氣清新度和色彩)均處 在標準狀態。正常的作業速度”含義 經過積極努力工作所能達到的作業速度。應保持在整個工作班內的持久性和穩定性。 對操作者在生理和心理上不會帶來傷害, 不致產生過度的體力和精神疲勞。作業速度的正常標準:a、 步行:4.8公里/小時。(一個中等身高和體格的人

38、,無負重沿著一 條平直、無障礙的道路行走。)b、 手動作:將52張撲克牌按規定位置(見下圖)均勻分為四堆,時間 為30秒。標準的程序方法”的含義 作業程序要通過方法研究(流程分析)達到優化 操作方法要通過方法研究(作業分析、動作分析)達到優化 符合動作經濟原則,經濟省力。3、標準時間與工時定額的限制(1)共同點 兩者都用時間消耗表示(活勞動)消耗。兩者基本構成相同。不同點制定條件不同a、 標準時間一是生產技術組織條件均處在 標準狀態'下制定b、 工時定額一是生產技術組織條件均處在 實際狀態'下制定定額水平不同a、標準時間一定額水平高,不易達到,一經確定不再修改。b、工時定額一定

39、額水平低,可以達到,隨生產實際條件變化修改 用途不同a、標準時間作為一個不變的努力方向, 實際使用時采用 使用系數 修正。b、工時定額作為實際生產和管理的重要依據,在生產現場使用。4、標準時間的計算、多工序批量生產標準時間計算單件時間的計算(Td)TdT Tzk Tgxk式中:Td作業時間,min或sT zk作業寬放時間,min或sTgxk 個人需要與休息寬放時間,作業時間 (Tz)min 或 sTz=Tf式中: Tj基本時間,min或sT f輔助時間,min或s作業寬放時間(Tzk)TzTzKzk式中: Kzk 作業寬放時間與作業時間的百分比組織性寬放時間(Tzzk)TzzTKzz式中: K

40、zz 組織性寬放時間與作業時間的百分比。技術性寬放時間(Tjk)Tj Kjk式中:Kjk 技術性寬放時間與基本時間的百分比。個人需要與休息寬放時間(Tgxk)gxkTgxk式中:Kgxk 個人需要與休息寬放時間與作業時間的百分比 個人需要寬放時間(Tgk)TgkTKgk式中:Kgk個人需要寬放時間與作業時間的百分比。休息寬放時間(Txk)Txk=Tsj Kxk式中:Tsj 一手動及機手并動作業時間,min或sKxk -休息寬放時間與手動及機手并動作業時間的百分比。工序單件核算時間(Tdh)TzjTdhFNp式中:TZJ 一準備與結束時間,min或sNp 一批量,件、單工序專業化生產標準時間計算

41、 工作班作業時間(Tgz)TgzF Tzk Tgxk式中: Tb工作班制度時間,min或s工作班產量定額Qb)Qb=Tb Tzk Tgxk 卜Tdz式中:Tdz單件作業時間,min或s、標準作業時間修正的計算式中:/Tz修正后的作業時間,min或sTz標準作業時間,min或sKi標準時間使用系數三、勞動力統計的相關術語及統計方法1、期末人數一指報告期最后一天工業企業實有人數,如月末、季末 或年末人數。它是時點性指標,.一稱時點人數.2.期末人數是編制和. 檢查職工人數計劃、研究勞動力配備和安排職工福利待遇的依據。2、平均人數 一是根據時點人數資料計算的序時平均數指標, 說明一定時期內工業單位平

42、均每天擁有的人數。 平均人數反映工業企業單 位勞動力的平均占用水平,是計算勞動生產率和平均工資的依據。 統計中通常按月、季和年計算,計算公式如下:月平均人數當月出勤工日內每天實 有人數之和當月出勤工日天數季平均人數季度內各月平均人數之和年平均人數年內各月平均人數之和12年內各季平均人數之和4如果報告期內人數增減變動不大,月平均人數也可用下式計算:口正小 A初 月初實際人數(上月末 人數)十月末實際人數 月平均人數二2計算平均人數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該平均人數是按實際出勤工日數(開工工日)計算的,反映的是企 業在出勤工日內平均每天所擁有的人數, 只能用.壬企業內部進行勞 動分析和經濟核算。

43、每天實有人數是指工業企業在出勤工日內每天所擁有的人數,不問 是否出勤,均應計算在內。 平均人數是報告期內實際占用人數水平的代表值, 在人數增減變動 時,它和期末人數是不相等的。因此,平均人數和期末人數兩指標 不可任意代替使用。 平均人數雖然具有時期性指標的性質, 但縱向相加(同一單位不同 時期平均人數相加)是無意義的。橫向相加(同一時期不同單位平 均人數相加)得到不同綜合范圍內的合計平均人數。3、勞動力的構成工業企業內的勞動力分類,根據不同的標準其分類也不同。按照所在的崗位、工作性質、在生產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劃分為工人、(學)徒工、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服務人員和其他人員 工人:指直接從

44、事工業生產的工人及廠外運輸、廠房建筑物大修理的工人。(學)徒工:指在熟練工人指導下,在生產勞動中學習生產技術, 享受學徒工待遇的人員。 工程技術人員:指擔負工程技術工作并具有工程技術能力的人員。 包括尚未取得技術職稱,但實際擔負工程技術工作,并能處理技術 工作的人員。 管理人員:指在企業各職能機構(包括附屬生產單位)從事行政、 生產、經濟管理和政治工作的人員。包括長期(六個月以上)脫離 生產崗位從事管理工作的工人在內。服務人員:指服務于職工生活或間接服務于生產的人員。包括食堂、 幼兒園工作人員,文化教育工作人員,衛生保健工作人員,勤雜人 員(車間勤雜工屬于輔助工人)以及其他生活福利工作人員。

45、其他人員:指由企業開支工資,但與企業生產基本無關的人員。包 括農副業生產人員、出國援外人員、長期(六個月以上)學習、長 期傷病假和長期外借人員等。按以上分類研究企業內職工的構成,可以說明各種崗位人員的比例與生產的需要是否適應,以便控制非生產人員的比重,調整勞動組織。4、企業內工人的分類工業企業的生產工人,是從事工業生產活動的基本力量,在企業全部 職工中占很大比重。根據不同標準,可以從兩個方面對工人進行分類: 工人按其工作崗位和在生產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可以分為直接生之工 人和間接生產工人,或者基本生產工人和輔助生產工人?;旧a工人是指直接從事產品加工、制造的工人。輔助生產工人是 MB Bim

46、atB» (MBBIMBBIBI »( )指從事各種輔助工作,保證產品生產正常進行的工人,包括基本車間 的輔助工人(如搬運工、勤雜工、維修工等)和輔助車間的全部工人(如工具制造、設備修理、廠內運輸部門的工人等)以及職能機構中從事生產輔助性工作的工人。在一定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水平條件下,輔助生產工人和基本生產工人 應保持一定的比例。將生產工人分為基本生產工人和輔助生產工人兩 類,可以研究兩者比例是否適當,能保證生產正常進行和企業提高勞 動生產率。按工人的勞動技能可以將企業生產工人分為不同的工種,如機械制造 業工人可以分為鑄工、鍛工、車工、磨工、銃工、鉗工、熱處理工、 維修電工、

47、機修鉗工等;汽車工業工人可以分為汽車裝調工、生產線 調整工、汽車焊裝工、汽車鉞金工、道路試驗工等。按工人的勞動技 能分類,可以分析各工種工人的實際比例對生產的適應程度,編制生 產作業計劃,正確配備勞動力,有效地組織各工序間的分工協作提供 依據。四、勞動生產率統計勞動生產率是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進行勞動的效率,是勞動消耗量與勞動成果之間對比關系的經濟指標。它是我國工業企業和國民經濟統計中所用的一項最主要的生產率指標,也是衡量和評價工業部門和工業企業經濟效果的指標。它屬于部分要素生產率,并且通常衡量一個時期的靜態(絕對)生產率值。準確地統計和和分析勞動生產率,可以促使企業改進管理,合理安排勞動力計劃

48、,貫徹勞動工資政策,不斷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產品成本。(一)勞動生產率的測定勞動生產率的測定通常采用以下兩種方法:1、以工人用單位勞動量所生產的產品數量或產值進行測定,此方法稱為計算勞動生產率的直接法。用公式表示為:勞動生產率;產品數量:或產面生產該產品所消耗的勞動量單位勞動時間所生產的產品數量(或產值)越多,表示勞動生產率越高,通常稱為正指標”。2、用生產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勞動量進行測定,叫做逆算法。公式為:人+ 生產該產品所消耗的勞動量單位產品消耗的勞動量越少,說明勞動生產率越高。勞動生產率的高低與單位產品平均勞動消耗量成反比關系,通常稱為逆指標以上兩公式中產品數量即生產率基本公式中的產出,生

49、產產品所消 耗的勞動量是勞動力投入量,通常以勞動時間表示。勞動生產率的正指 標和逆指標,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勞動生產率水平,各有其不同的作用。 正指標被廣泛用來說明一個車間、企業、地區或整個工業部門的勞動生 產率水平;逆指標一般用于企業內部制定勞動定額,安排作業計劃及編 制定員和勞動計劃等。(二)勞動生產率指標的計算計算勞動生產率時,通常采用如下度量單位來計算產出和投入。產出:即生產量指標??梢杂靡韵轮笜吮硎荆?實物指標。以重量、容量、件數等單位表示生產量,如鋼鐵生產用 噸數表示鋼產量;軸承工業用套數表示軸承產量等。 標準實物指標。即將實物指標轉換成一種標準指標,如用馬力數表 示各種拖拉機的產量;

50、用載重噸位表示船舶生產量等。 價值指標。即以某一時間的不便價格表示產品的產值, 這是使用最 廣泛的一種度量。投入:即勞動消耗量指標。 根據測定的需要,可以用人數或時間表示。用人數表示的,如全部職工人數(也可扣除其他人員)、全部工人人數、 直接生產工人人數等。統計的人數通常指平均人數。用時間表示的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單位表示勞動消耗量:人.時(一個人工小時):一個工人一小時勞動量;人.日(一個人工日):一個工人一天的勞動量;另外,也可用人.月、人.季、人.年等,均表示一個工人在相應的單位時間內的勞動量。1、按不同產量計算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率實物指標。按實物產量(或標準實物量)計算的勞動生產率指標,通

51、常稱為勞 動生產率實物指標。相應的勞動消耗量,采用工人平均人數計算。計算 公式如下:勞動生產率實物指標某產品實物產量總數生產該產品的工人平均人數例如:平均一個工人年產鋼600噸;平均一個工人年生產整車 50輛按實物產量計算的勞動生產率,能夠具體地、鮮明地表示每一個勞動者在在單位時間內生產某種產品的能力, 也是勞動生產率的基本指標。實物產量指標通常只計算成品量。勞動生產率價值指標實物勞動生產率只能就一種產品或同類產品計算,用產品的價值量 指標就可以綜合多種不同使用價值的產品產量,從而使勞動生產率指標 具有廣泛的綜合性。這種用價值量指標計算的勞動生產率通常稱為勞動 生產率價值指標。產品的價值量指標

52、有總產值和凈產值。按總產值計算的勞動生產率指標全員勞動生產率報告期工業總產值報告期全部職工平均人數扣除其他人員(如內退、長期傷病假等)后的勞動生產率指標計算如下:全員勞動生產率報告期工業總產值報告期全部職工(扣除 其他人員)平均人數總產值反映工業企業的生產活動的全部成果, 用總產值計算勞動生產率能比較確切地說明勞動者在一定物質技術條件下的生產效率,也就是 推動生產資料創造使用價值的實際效率。但在理論上或實踐中,由于工 業總產值本身所具有的特點,用它來計算勞動生產率存在一定的缺點。例如,總產值與企業生產中實際消耗的勞動量不相一致,總產值的大小 受產品中轉移價值變化的影響。按總產值計算的勞動生產率

53、指標往往不 能準確地反映企業范圍內勞動生產率的實際水平及其動態。按凈產值計算勞動生產率指標勞動生產率叱值報告期全部職工(扣除 其他人員)平均人數凈產值是從總產值中扣除物質消耗以后的余額,其數額大小,不僅取 決于單位時間內產量的增長,即單位產品中活勞動消耗的減少;也取決 于單位產品中物質消耗的相對節約,即物化勞動的減少。按凈產值計算 的勞動生產率,同時反映企業增產和節約兩方面的效果, 可用下例說明:按不變價格計算的每一工人的產值基期報告期指數總產值(元)40,00060,000P 150其中:物質消耗20,00024,000比重50%40%80凈產值20,00036,000180比重50%60%120由上例可以看出,按總產值計算的勞動生產率只增長了50%,而凈產值計算的勞動生產率增長了 80%,后者之所以超過前者,是由于報告 期物質消耗在總產值中比重下降了 20% (1-80% ),從而使得凈產值在總 產值中所占的比重,報告期比基期增加了 20% (120%-100%)。按總產 值計算的勞動生產率指數150% ,凈產值在總產值中的比重指數為120%。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使按凈產值計算的勞動生產率指數達到 180%。三個指數之間的關系如下:按凈產值計算的按總產值計算的凈產值占總產值-x勞動生產率指數勞動生產率指數比重指數2、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