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治療瘢痕_第1頁
中醫中藥治療瘢痕_第2頁
中醫中藥治療瘢痕_第3頁
中醫中藥治療瘢痕_第4頁
中醫中藥治療瘢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中藥治療瘢痕中醫藥對瘢痕治療研究歷史悠久,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目前中醫認為,瘢痕多因先天因素或金刀所傷,水火燙傷,余毒未凈,受外邪侵入肌膚引起,在治療上應重視局部與整體密切聯系的整體觀點。主要治療方法有內治法,如采用復元活血湯加減、生脈散加味、消積排通湯和通脈靈片劑口服等;外治法,這是治療瘢痕的主要方法,如采用黑布藥膏貼法、鴉膽子軟膏、瘢痕止癢軟化膏外用等;內外治結合法,如內服消積排通湯,外用甘芫粉(甘遂、芫花、白芷各等份)等。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表明,中藥對瘢痕成纖維細胞、膠原代謝、促進肉芽組織上皮化、瘢痕組織內血液和營養供應等方面均有影響,對瘢痕防治具有一定的作用。近年來國內開發出積雪

2、草苷軟膏、丹芎瘢痕涂膜及瘢痕止癢軟膏等中藥制劑用于臨床。治療疤痕疙瘩的良方外用:1用陳醋,將三七粉調成糊狀,上藥二周后,疤痕疙瘩上出現許多向針眼似的小孔,從里邊流黃水,上藥時感到疼痛難忍。盡量避免洗澡,如因洗澡使疤痕疙瘩創面受到感染,將三七粉直接涂在創面上,數日結茄。治療要有信心,堅持上藥一定會好的。2用防風、丹參、丹皮、石膏、三七粉等重要制成水劑、擦劑、町劑、散劑、軟膏等不同劑型外用藥,直接作用于瘢痕疙瘩的表面。軟化瘢痕疙瘩,緩解、消除瘙癢、疼痛,使瘢痕結締組織崩解,從而抑制瘢痕疙瘩的增生、蔓延。3因瘢痕多見于局部,故外治法更為常用。劉氏采用復方艾葉煎浸洗及丁艾油外涂方法,對減輕瘢痕增生,止

3、癢止痛具有較好療效。(復方艾葉煎由艾葉15g,老松皮30g,威靈仙15g,紅花10g,煎湯3000ml。丁艾油:艾葉30g,丁香50g,紅花20g,冰片6g,前兩味水煎至1000ml后蒸餾提取揮發油300ml;紅花用70%乙醇100ml浸泡、滲濾;冰片溶于醇液;三者按111混合而成)。4、丹參除瘢痕:唐代孫思邀的千金要方中,記載有一貼奇秒的“滅瘢方”,僅由丹參、羊脂二味藥物組成。中醫認為瘢痕的產生,主要是氣血不和、氣滯血瘀,風熱毒氣殘留所致。丹參能宣通運行,活血化瘀,所以能夠獲得良好效果。瘢痕疙瘩屬結締組織增生,為燒燙傷、手術及外傷后常見的后遺癥,不僅影響患者外表美觀,嚴重的還可影響正常生理功

4、能。采用丹參注射液外治瘢痕疙瘩,同樣可取得較好效果。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此方法:將脫脂棉球或紗布用復方丹參注射液浸透,而后平敷于皮損處,直到藥液自然干透為止,每日外敷2叫次,1個月為1個療程,可連續治療23個療程。此法簡單有效,副作用少,病程越短,效果越好。5、應氏以五倍子100g,強的松0.1g,地卡因10g,氧化鋅200g,羊毛脂40g,凡士林650g制成瘢痕止癢軟化膏,局部外涂后以繃帶或紗布包扎,外用彈力繃帶加壓纏繞治療增生性瘢痕。6、張氏等選用軟堅消瘢散配合器械擴張治療食道、胃吻合口反復瘢痕狹窄,(藥用:烏梅肉15g,白蒺藜10g,白僵蠶10g,共研細末,每次6g,蜂蜜調服4次),其藥物

5、直接作用于創面療效滿意。7、楊氏用五倍子50g、五靈脂(活血散瘀,炒炭止血)10g、紫草30g,乳香,沒藥各5g,蜈蚣20條浸泡于500g麻油中,5天后加溫煎至焦黃,過濾,加入二甲基亞砜(消炎止痛,利尿,鎮靜)250g制成消痕油),用時外涂創面后加壓包扎,總有效率為96.6%。該法以中西藥物配合既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又有較強穿透力,從而促進瘢痕消退。8、胥氏用滅瘢膏作超聲耦合劑,以超聲透入法治療瘢痕增生,(藥用臘月羊脂100g,丹參80g,五倍子120g,蜈蚣30條,紫草60g,刺五加60g,先將羊脂熬油去渣,后將藥投入,文火煎至質枯,濾凈,自然凝結備用)。此方法先以熱效應使瘢痕組織的膠原纖維

6、產生較大的延展性,再經超聲的機械振蕩使堅硬的結締組織變軟,使藥物充分進入細胞內發揮作用。9、張氏認為本病乃氣血運行失暢所致,以烏梅50g,五倍子30g,蜈蚣5條,苦參30g,生地40g,其中蜈蚣、麝香研粉,余藥加水泡10小時后煎汁500ml,加入食醋500ml,濃縮收膏成糊狀,冷卻后加粉外用。10、毛氏用積雪苷外涂、內服治療瘢痕。11、史氏-甘芫粉(甘遂、芫花、白芷各等份)外敷治療瘢痕,同時將瘢痕辨證分為三型:實熱型、虛實錯雜型、潰膿型、并加減用藥,共治療440例,總有效率92.27%。12、趙氏以消瘢散(丹參、五倍子、苦參、昆布、海藻各30g,威靈仙、硫磺、海桐皮各15g,防風、蟬蛻各10g

7、,三棱、莪術各20g) 敷貼瘢痕局部,配以熱烘療法,共治療9例,治愈5例,顯效3例,有效1例。功效: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于癥瘕痞塊,瘀血經閉,食積脹痛。13、黎氏等應用燒燙靈(白芷、紫草、冰片、旱蓮草、大小薊、茜草、明礬等組成)對大鼠深度、度燒傷進行了實驗研究,病理結果顯示燒燙靈組動物上皮修復良好,愈合完全。趙氏運用濕潤燒傷膏治療了12例深度燒傷瘡面,愈合后瘡面肉眼所見均為軟質平整光滑的上皮覆蓋或軟中帶硬的平整疤痕。光鏡、電鏡顯示:表皮恢復正常,真皮層有毛細血管及纖維細胞,膠原纖維粗細一致,排列整齊。運用中藥提取成分進行瘢痕防治的研究有見報道.14、丹芎瘢痕涂膜:丹參、當歸、川芎、桃仁、紅花

8、、山慈菇、五倍子、苦參、乳香(制)、沒藥(制)、冰片、甘草。本品為淺紅棕色至紅棕色粘稠狀液體;氣特異。15、手術后用防風、丹參、丹皮、石膏、三七粉.等重要制成水劑、擦劑、町劑、散劑、軟膏等不同劑型外用藥,直接作用于瘢痕疙瘩的表面。以軟化瘢痕疙瘩,緩解、消除瘙癢、疼痛,使瘢痕結締組織崩解,從而一直瘢痕疙瘩的增生、蔓延。16、面上瘢痕。、用蒺藜子、山梔子各一合,共研為末。加醋調勻。夜涂臉上,清晨洗去。17、身上瘢痕。春夏用大麥麩,秋冬用小麥麩,篩粉,調油敷涂。18、去除瘢痕。用雞蛋五、七枚煮熟。取黃炒黑,一天涂三次,直至瘢痕消滅。19、消滅瘢痕。用鷹屎二兩、僵蠶一兩半,共研為末,調蜜敷涂。又方:用

9、鷹屎、白附子各一兩,共研為末,調醋敷含。一天三、五次,痕滅為止。20、身上瘢痕的祛除法。用黃礬(燒令汁盡)、胡粉(炒黃)各八分,研細,加豬油,共搗成泥。先以粗布擦瘢,感到疼痛時,把藥涂上,涂藥五次以后,再用老鷹糞、燕窠草燒祳灰等分,加人乳調勻涂瘢。皮膚能恢復正常。21、湯火傷。用粟米焦,投不中,澄取汁,濃煎如糖,頻搽傷上,能止痛,滅瘢痕。22、小兒爛瘡。用牛屎燒成灰封涂。兼滅瘢痕。23:手術后刀口疤痕,又疼又癢,瘢痕疙瘩是傷口愈合后皮膚凹凸不平,色淡紅或暗紅,質硬,癢痛,或無自覺癥狀,形狀長圓不一,大小不等,中醫稱之為肉龜腫,螃蟹腫。配方1:當歸30克,豬脂(豬油)500克,白芷30克制法:將

10、白芷,當歸研為粗末,豬脂切成小丁,白酒50克剪十余沸,去渣儲瓶備用。用法:涂于斑痕處,每日510次。此方祛風、行血、潤膚、治療瘢痕效果頗佳。配方2:白蒺藜30克,山梔子30克,醋500克。制法:上藥研為細末,以醋調勻儲瓶備用。用法:每晚臨睡前涂于患處,晨以溫水洗去。此方清熱、解毒、散風行血、治療瘢痕。配方3:大黃,芒硝各等量,共研細末備用。用法:用時取1520克,加75酒精調成糊狀,敷傷口硬疼處,藥敷厚約0.2厘米,每次30分鐘,并輔以紅外線燈照射,日2次,一般需815次可痊愈。注:本方清熱解毒,活血祛瘀,軟堅散結,不僅消炎抗菌,抗感染,而且可促使硬結軟化消散。24.雞蛋滅瘢痕方:雞子五七枚煮

11、熟,取黃炒黑,拭涂,每日3次,久用瘢痕自滅。六:瘢痕疙瘩25乳香,沒藥各35克,血余45克-人發,消瘀,止血,利小便。功效:提膿拔毒,消腫軟堅。主治:癤腫、毛囊炎,瘢痕疙瘩、神經性皮炎。用法:用麻油6000毫升入大鍋內,加入(1)部分各藥,熬枯去渣,再用強火熬至滴水成珠,離火,投入章丹(冬天約25000克,夏天約3000克用鐵棒急調,油漸變成黑色,最后將冷凝時加入(2)藥末,調和成膏。用厚紙攤成大、中、小三號,厚薄不同的膏藥,用時烘烊貼患處。26六物滅瘢膏【來源】外臺秘要【組成】衣中白魚(蠹蟲)、雞屎白、鷹糞白、芍藥、白蘞、白蜂各等份。【功效】滅瘢。【制備】上藥研如粉,以乳汁調和,貯瓶備用。用

12、法】涂于面上患處,每日3次。【說明】本方專用于治療瘢痕疙瘩。方中衣中白魚為衣魚科昆蟲衣魚的全蟲,陸川本草謂之可“破積,解毒,治瘡癤”;本經別錄記載其能“涂瘡滅瘢”;千金方中則以衣中白魚及鷹屎白二味和蜜治療瘢痕凸出,可見這些藥物在古時是治療瘢痕疙瘩的基本用藥。除此之外,本方還選取了長于滅瘢痕、消癥瘕的雞屎白,利水泄熱,祛風解毒以增藥效;并配以芍藥養血活血,潤膚紅顏;白蘞清熱解毒,消腫生肌。諸藥以乳汁調和則有滋潤營養之效。27、滅瘢古方1.【來源】劉涓子鬼造方【組成】雞屎白30克,辛夷1.2克,白附子0.6克,細辛0.4克。【功效】滅瘢。【制備】上藥酒浸一夜,以羊脂50毫升,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

13、。【用法】傷瘢以甘草洗后涂之。【說明】本方以雞屎白為主藥,其味苦咸涼,可利水泄熱,祛風解毒,軟堅去積,是古方中常用的滅瘢除痕藥;配以辛夷辛溫芳香,解肌散表,上竄頭目,善治頭面目鼻之病,藥性論中謂其“能治面生黑皰。面脂用,主光華”。現代藥理研究提示辛夷煎劑對多種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白附子、細辛辛散溫通,可引藥上行頭面,暢達經絡。四藥共舉可祛散風熱,消腫散結而滅除瘢痕。甘草甘緩平和,有解毒調和之性,能“長肌肉”、治“金瘡腫”(神農本草經),所含的甘草酸銨、甘草次酸鈉能有效地影響皮下肉芽囊腫炎癥的滲出期及增生期,起到抗炎作用,因此此方用法中特別強調了敷藥前需以甘草洗傷瘢,以增強藥物療效。羊脂是此煎

14、膏劑的賦型成分,且亦可起到滋養保護皮膚的作用。祛斑液2.祛斑液【來源】外臺秘要【組成】羊膽、豬胰、細辛各等份。【功效】祛風清火,祛斑潤膚。【制備】用竹簽絞去豬胰血絲、筋膜,劃破羊膽,人鍋內,加水適量,共煎羊膽、豬胰、細辛,三沸后濾渣取液,備用。【用法】每晚涂搽面部,次日晨以漿水洗面。【說明】本方專為治療雀斑、黧黑斑等面部黑斑而設,因此類皮膚疾患常可由風邪外搏,火郁經絡而致,故本方從祛風清火入手,以驅散風熱,宣泄郁火,消除黑斑。方中羊膽味苦性寒,具情火解毒之功,可“主諸瘡”(千金·食治),有消炎、抑菌作用;豬胰甘滑澤,能潤燥生津,滌除垢膩,“去皴、瘡、黑黯”(本草圖經),“澤顏”(隨息

15、居飲食譜);細辛辛溫,芳香最烈,故善開結氣,宣泄郁滯內之宣絡脈而疏通百節,外之行孔竅而直透肌膚”(本草正義),故方中用之以祛風通絡,宣散浮熱。以漿水洗面,可使皮膚白凈細膩,有助于祛斑潤膚,悅面除皺。3.六物滅瘢膏【來源】外臺秘要【組成】衣中白魚、雞屎白、鷹糞白、芍藥、白蘞、白蜂各等份。【功效】滅瘢。【制備】上藥研如粉,以乳汁調和,貯瓶備用。【用法】涂于面上患處,每日3次。【說明】本方專用于治療瘢痕疙瘩。方中衣中白魚為衣魚科昆蟲衣魚的全蟲,陸川本草謂之可“破積,解毒,治瘡癤”;本經別錄記載其能“涂瘡滅瘢”;千金方中則以衣中白魚及鷹屎白二味和蜜治療瘢痕凸出,可見這些藥物在古時是治療瘢痕疙瘩的基本用

16、藥。除此之外,本方還選取了長于滅瘢痕、消癥瘕的雞屎白,利水泄熱,祛風解毒以增藥效;并配以芍藥養血活血,潤膚紅顏;白蘞清熱解毒,消腫生肌。諸藥以乳汁調和則有滋潤營養之效。4.白僵蠶膏【來源】圣濟總錄【組成】白僵蠶15克,白魚10枚,白石脂、鷹屎、白附子各0 3克,臘月豬脂60克。【功效】滅瘢嫩膚。【制備】上6味,除豬脂外,搗羅為細末,研,以豬脂和令勻,瓷合中盛。【用法】敷癲痕上,避風。【說明】本方主治瘢痕疙瘩,以白僵蠶為主藥,其味辛咸,性平,入肺、肝二經,辛能發散,咸以軟堅,故具祛風解痙,化痰散結之功,可“滅黑黯”(神農本草經)及“滅諸瘡瘢痕”(名醫別錄),對此本草經疏釋日:“肺主皮毛,而風邪客

17、之,則面色不光潤,辛溫入肺,去皮膚諸風,故能滅黑黯及諸瘡瘢痕”。現代藥理研究認為白僵蠶的滅瘢機理與其所含皮質激素樣物質有關;白附子可祛風化痰,暢通經絡,去“面上百疬”(名醫別錄),與白僵蠶同用,可增強滅瘢除黯之效;白魚為鯉科動物翹嘴紅鮊的肉,據干金翼方記載有“涂瘡滅瘢”之用;白石脂屬硅酸鹽類礦物,功能收澀止血,可治“邪氣癰腫,疽痔惡習瘡疤頭瘍疥瘙”(神農本草經),對于瘢痕組織被腐蝕后的破潰出血有收斂作用;鷹屢司消積導帶,法風化濕,是古方中常用的滅瘢藥。諸藥以臘月豬脂調勻成膏,既可來除瘢痕,又能滋養皮膚,而收祛疾美容之效。28、獨角蓮膏:組成:(1)獨角蓮,皂角刺,白芷,防風,連翹,銀花,生南星

18、,刺猬皮,山甲片,當歸,海桐皮,蘇木,海帶,火麻仁,希薟草各45克,干蟾3個。29、乳香,沒藥各35克,血余45克。功效:提膿拔毒,消腫軟堅。主治:癤腫、毛囊炎,瘢痕疙瘩、神經性皮炎。用法:用麻油6000毫升入大鍋內,加入(1)部分各藥,熬枯去渣,再用強火熬至滴水成珠,離火,投入章丹(冬天約25000克,夏天約3000克用鐵棒急調,油漸變成黑色,最后將冷凝時加入(2)藥末,調和成膏。用厚紙攤成大、中、小三號,厚薄不同的膏藥,用時烘烊貼患處。30、疤痕疙瘩驗方1。黑布藥膏:組成:老黑醋2500克,五倍子875克,金頭蜈蚣10條,蜂蜜180克,梅花冰片3克。功效:破淤軟堅。主治:瘢痕疙瘩,癤癰,毛

19、囊炎初期,乳頭狀皮炎。制法:砂鍋盛黑醋火上熬開30分鐘,加入蜂蜜再熬至沸騰狀,用鐵篩將五倍子粉慢慢撒入,邊撒邊按同一方向攪拌,撒完后即改用文火熬成膏伏離火;再兌入蜈蚣粉和梅花冰片攪勻即成。用法:外涂此藥需2-3毫米厚(不要用金屬器械涂藥),用黑布或厚布蓋上,換藥前清潔皮膚,兩三天換一次藥。2.藤黃30克,虻蟲15克,水蛭15克,蜈蚣60克,五倍子800克,黑醋2500毫升,蜂蜜180毫升,紅花30克,熬膏外用。3.生附子15克,密陀僧15克,煅牡蠣15克,川芎15克,茯苓15克,共研細末,油調成糊狀,外敷.4.一種潰瘍散,由多種中草藥按比例配制而成,其特征在于該藥物由僵蠶、明礬、青代、白芷、珍

20、珠、冰片、大白、茯苓,粉碎混合而成,各組分總和為(重量)。31、用軟堅散結膏藥1.外用軟堅散結膏藥。其配方為:大黃、甘遂、生地、川烏、草烏、三棱、莪術、羌活、巴豆、黃柏、肉桂、枳實、大戟、香附、芫花、厚樸、杏仁、天花粉、獨活、全蝎、檳榔、桃仁、五倍子、元參、蛇蛻、黃連、當歸、蜈蚣、木鱉子、萆麻子、皂角、穿山甲、細辛、麻黃、白芷、防風三十六味藥,用麻油浸泡,再用文火將藥熬枯,撈其藥渣,再加入黃丹、乳香、沒藥,密佗僧,將其制成膏藥。膏藥可通過皮膚的滲透吸收或刺激穴位,調節經絡,平衡臟腑,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其功效為活血化瘀、消炎鎮痛、軟堅散結。2.外用軟堅散結膏藥制造:中藥原料其及重量配比為(b

21、為單位重量份)大黃5255b甘遂5255b生地2125b川烏2125b草烏2125b三棱2125b莪術2125b羌活2124b巴豆2024b黃柏2024b肉桂2024b枳實2024b大戟2024b香附1922b芫花1922b厚樸1922b杏仁1922b天花粉1922b獨活1922b全蝎1922b檳榔1922b桃仁1922b五倍子1922b元參1922b蛇蛻1317b黃蓮1317b當歸3942b蜈蚣5.58.5b皂角6063b木鱉子6063b穿山甲5255b細辛1922b萆麻子6063b麻黃2024b白芷2024b防風1922b。將上述三十六味藥物重量配比的稱好,用總藥量的2.5-3倍的麻油浸泡

22、,浸泡好后,再用文火將藥熬枯,撈其藥渣,然后加入原麻油量40重的黃丹,再分別加入重量是黃丹重量的5的乳香、5的沒藥和10的密佗僧,使均勻入藥,將其制成膏藥。32、化堅油:透骨草3克,伸筋草7.5克,茜草6克,木通7.5克,松節4.5克,紫草根7.5克,地榆6克,昆布6克,劉寄奴3克,香油36克。功效:活血化淤,通絡軟堅。主治:燙傷后大面積增生性瘢痕,紅斑落屑角化性皮膚。用法:油浸群藥二盡夜,用文火將藥炸成焦黃色,去渣備用,用時微加溫,直接涂于皮損處。33、臉部疤痕和疤痕疙瘩如何去除1按摩法用手掌根部揉按疤痕,每天三次,每次5-10分鐘。這個方法對于剛脫痂地傷口效果最佳,對于舊傷疤效果比較弱。2姜片摩擦法生姜切片后輕輕擦揉疤痕,可以抑制肉芽組織繼續生長。3維生素E涂抹法維生素E可滲透至皮膚內部而發揮其潤膚作用,同時,維生素E還能保持皮膚彈性。但大家可能對維生素E去疤的功效還不太熟悉。把維生素E膠囊用針戳破,取其內地液體涂抹在疤痕上輕輕揉按5-10分鐘,每天兩次,持之以恒就會有比較好地效果。4維生素C涂抹法維生素C具有美白功效,把維生素C涂抹在顏色較深地疤痕上來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