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內經考試題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34分)(一)A型題(從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1黃帝內經匯總成編的大約時代是: ( ) A. 春秋戰國 B. 戰國秦漢 C. 秦漢時期 D. 西漢中后期 E. 東漢前中期2最早注釋素問的醫家是: ( ) A. 全元起 B. 楊上善 C. 李柱國 D. 王冰 E. 史崧3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反作,病之逆從”是指哪種病機: ( ) A. 陰盛于外,陽盛于內 B. 陽盛于外,陰盛于內 C. 清氣在下,濁氣在上 D. 清氣在上,濁氣在下 E. 寒氣在下,熱氣在上4素問·六節藏象論藏象的含義是: ( ) A. 臟藏而隱,象現而彰 B. 藏為
2、主,象為副 C. 藏應于象,象應于藏 D. 藏主內,象主外 E. 以上都不是5靈樞·本神指出:“心,則傷神?!?( ) A. 愁憂不解 B. 盛怒不止 C. 悲哀動中 D. 喜樂無極 E. 怵惕思慮6下述哪一項不是素問·玉機真藏論所言的“五虛證”病候?( ) A. 脈細氣少 B. 皮寒 C. 腹脹 D. 泄利前后 E. 食飲不入7素問·生氣通天論重點討論的是: ( ) A. 人與自然相通應 B. 陰精與陽氣的關系 C. 五味與五臟之關系 D. 陽氣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 E. 陰精的重要性8素問·評熱病論“勞風”的病變部位是: ( ) A. 腎 B. 胃
3、C. 肺 D. 心 E. 脾9按素問·咳論所述“咳而腹滿,不欲食飲”見于: ( ) A. 胃咳 B. 脾咳 C. 肺咳 D. 三焦咳 E. 肝咳10靈樞·水脹所述,石瘕屬積證范疇,是由于寒氣客于 所致?( ) A. 腸中 B. 腸外 C. 子門 D. 募原 E. 膀胱11據素問·脈要精微論的內容,“病進”應見何脈? ( ) A. 洪 B. 數 C. 細 D. 大 E. 弱12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提到的“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的正確治法是: A. 清熱 B. 滋陰 ( )C. 補陽 D. 溫里 E. 補氣13按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述,出現“筋骨懈墮,發
4、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等表現,是因為: ( )A. 腎臟衰,精少 B. 五臟皆衰,天癸盡 C. 陰氣竭,肝氣衰 D. 腎氣衰,陽氣竭 E. 陰氣衰,天癸竭14下述不屬于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言感邪伏而后發的病證是: A. 飧泄 B. 溫病 ( )C. 咳嗽 D. 痎瘧 E. 寒熱15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述,藥食之“氣厚”者,其性能是:( )A. 發散 B. 發泄 C. 通利 D. 涌泄 E. 以上都不是16據素問·靈蘭秘典論,下述哪一項是腎所出? ( ) A. 水液 B. 治節 C. 變化 D. 伎巧 E. 氣化17據靈樞·百病始生,哪一項是傷
5、脾而病起于陰的病因? ( )A. 形寒飲冷 B. 醉以入房,汗出當風 C. 用力過度,汗出浴 D. 愁憂思慮 E. 寒溫不節,飲食失宜18素問·痿論認為“痿躄”的主要病機是: ( )A.宗筋弛縱 B.骨枯髓虛 C.胞絡阻絕 D.肺熱葉焦 E.肌肉濡漬(二)B型題(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備選答案可以重復選?。?A. 淺深 B. 成敗 C. 遠近 D. 新故 E. 微甚19靈樞·五色指出:“察其澤夭,以觀 ” ( )20靈樞·五色指出:“察其浮沉,以知 ” ( ) A. 腹脹飧泄 B. 笑不休 C. 四肢不用 D. 喘咳上氣 E. 腹脹,涇溲不利21據素問·調經
6、論“形有余”則: ( )22據素問·調經論“志有余”則: ( ) A. 太陽經 B. 陽明經 C. 少陽經 D. 太陰經 E. 少陰經23素問·熱論所述身熱,目疼而鼻干,不得臥是哪經病證? ( )24素問·熱論所述頭項痛,腰脊強是哪經病證? ( )(三)X型題(選擇兩個以上的正確答案,答案之間可以沒有任何聯系)25素問·經脈別論“府精神明,留于四臟”之“四臟”是指:( )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腎26素問·太陰陽明論“陽受之則入六府”,可出現哪些病證?( ) A. 喘呼 B. 閉塞 C. 飧泄 D. 不時臥 E. 身熱2
7、7靈樞·百病始生指出:百病皆生于: ( ) A. 寒暑 B. 陰陽 C. 喜怒 D. 清濕 E. 風雨28素問·評熱病論所述“陰陽交”之死癥是: ( ) A. 肢厥 B. 脈躁疾 C. 狂言不能食 D. 腹滿 E. 汗出輒復熱29按素問·舉痛論,以下哪些是情志過激所致的病機變化? ( ) A. 氣上 B. 氣收 C. 氣耗 D. 氣下 E. 氣泄30據素問·痿論,痿證的治療包括: ( ) A. 強健宗筋 B. 因時制宜 C. 獨取陽明 D. 各補其滎而通其俞 E. 增強帶脈束引功能31下述哪些為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言的“反治法”? ( )A. 寒
8、因熱用 B. 熱因熱用 C. 塞因塞用 D. 通因通用 E. 甚者從之32素問·脈要精微論所言“五臟失守”的病候是: ( ) A. 頭傾視深 B. 背曲肩隨 C. 水泉不止 D. 倉廩不藏 E. 氣高息促33據素問·逆調論,“寒從中生”的里寒證的病機是: ( ) A. 素腎氣勝 B. 太陽氣衰 C. 陽氣少 D. 陰氣多 E. 多痹氣34據素問·至真要大論“求其屬”的含義是: ( ) A. 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陽 B. 諸熱之而寒者取之陽 C. 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 D. 諸寒者而熱之取之陽 E. 諸熱者而寒之取之陰 二、填空題(每題1分,共10分) 1“故治所以異而病
9、皆愈者,得 ,知 也?!彼貑?#183;異法方宜論 2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四支皆_,而不得至經,_,乃得稟也?!彼貑?#183;太陰陽明論 3“營衛者,_ _也,血者,_ _也。故血之與氣,異名同類焉。”靈樞·營衛生會 4“人之傷于寒也,則為病熱, 不死,其 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彼貑?#183;熱論 5“ ,則為寒厥, 則為熱厥?!?素問·厥論 6“寒氣入經則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_ _,客于脈中則_ _,故卒然而痛?!彼貑?#183;舉痛論 7“夫脈者,_ _之府也”;“夫精明五色者,_之華也?!彼貑?#183;脈要精微論 8“諸_ _,鼓之如鼓,皆屬于熱;諸_
10、_ ,水液渾濁,皆屬于熱;”素問·至真要大論9“此其 ,氣脈常通,而_ _也。此雖有子,男子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彼貑?#183;上古天真論 10“夫四時陰陽者,_ _ 。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_ _,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三、默寫題(每題5分,共10分)1“食氣入胃,散精于肝 以決死生。”素問·經脈別論2“凡陰陽之要精氣乃絕?!彼貑?#183;生氣通天論 四、解釋題(每題2分,共10分)1薄厥(素問·生氣通天論) 2傷寒(素問·熱論)3開鬼門,潔凈府(素問·湯液醪醴論) 4真
11、藏脈(素問·平人氣象論) 5法于陰陽,和于術數(素問·上古天真論)五、簡答題(簡要回答內容要點。每小題4分,共16分) 1怎樣理解“藏而不瀉”和“瀉而不藏”?素問·五臟別論 2如何理解“聚于胃,關于肺”?素問·咳論 3素問·脈要精微論在診法方面對病人和醫生提出了哪些原則性要求? 4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述養生方法有哪些?六、論述題(對所提出的問題展開分析,每小題10分,共20分)1“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的病變機理是什么?它們與現在所說的“陽虛則寒,陰虛則熱,陽盛則熱,陰盛則寒”有何不同?(素問·調經論
12、) 2試述痹證的病因、病機、分證和治療。(素問·痹論)標準答案一、選擇題:A型題:1、D; 2、A; 3、C; 4、A; 5、E; 6、C; 7、D; 8、A; 9、D; 10、C; 11、D; 12、B; 13、B; 14、E; 15、E; 16、D; 17、B; 18、DB型題:1、B; 2、A; 3、E; 4、A; 5、B; 6、A。X型題:1、A,B,C,E; 2、A,D,E; 3、A,C,D,E; 4、B,C,E; 5、A,D; 6、B,C,D; 7、B,C,D,E; 8、C,D,E; 9、C,D,E; 10、B,C;二、填空題:1、病之情;治之大體。2、稟氣于胃;必因于脾
13、。3、精氣;神氣。4、熱雖甚;兩感于寒。5、陽氣衰于下;陰氣衰于下。6、血少;氣不通。7、血;氣。8、病有聲;轉反戾。9、天壽過度;腎氣有余。10、萬物之根本也;從其根。三、默寫題:1、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脈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毛脈合精,行氣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氣歸于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2、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圣度。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四、詞語解釋:1、薄厥病名。指大怒而氣血上逆所致的昏厥病證。薄,迫;氣血并逆為厥。張介賓
14、注:“相迫曰薄,氣逆曰厥,氣血俱亂,故為薄厥?!?2、傷寒病名,外感性熱病的總稱。狹義“傷寒”是指感于寒而發的外感熱病。3、開鬼門,潔凈府鬼門,汗孔;凈府,膀胱。開鬼門,潔凈府,即發汗、利小便。以此法消散水氣,祛除水腫。4、真藏脈是無胃氣而真藏之氣獨見的脈象,如但弦無胃,但鉤無胃等。5、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順應四時寒暑,遵循專門的養生技術和養生方法。五、簡答題:1怎樣理解“藏而不瀉”和“瀉而不藏”?素問·五臟別論答:“藏而不瀉”是指五臟生成和儲存精氣的功能,“瀉而不藏”則指六腑傳化水谷糟粕和排泄五臟濁氣的功能。后世治則中“六腑以通為用”的論點,用于治療急腹癥,就是根據“瀉而不藏”的生理
15、特點制定的。2如何理解“聚于胃,關于肺”?素問·咳論答:強調咳嗽的病機變化雖然復雜,然總不離肺胃的病機變化。胃為五臟六腑之本,肺為皮毛之合;寒飲食入胃;皮毛受邪而入肺,皆能致咳。后世謂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即秉此立論。3 素問·脈要精微論在診法方面對病人和醫生提出了哪些原則性要求?答:“診法常以平旦”要求病人處于安靜、平和狀態,不要進食,或受情志因素干擾,最好在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時診脈,能真實反映疾病的本質狀況,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對醫生要求四診合參:“切脈動靜,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余不足,六腑強弱,以此參伍,決死生之
16、分”強調諸診合參,綜合診斷的重要性。對醫生的另一要求則是“持脈有道,虛靜為保”醫生必須寧心凝神以診察病人。4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述養生方法有哪些?答: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論養生方法有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精神內守等。六、論述題:(答題要點)1、“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的病變機理是什么?它們與現在所說的“陽虛則寒,陰虛則熱,陽盛則熱,陰盛則寒”有何不同?(素問·調經論)答:調經論“陽虛則外寒”指外感表證中惡寒癥狀產生的機理。“陽虛”指肌表衛陽為寒邪遏阻不能宣達,肌表失于溫煦所致,治宜辛溫發散,透解表邪。而“陽虛則寒”是指全身性的或者某一內臟之陽虛損,機體失溫而致,治療宜溫補陽氣。調經論“陰虛則內熱”指脾氣虛發熱,“陰虛則熱”指肺胃或肝腎之陰不足,虛火內生發熱。調經論“陽盛則外熱”指外感寒邪所致的表證發熱,“陽盛則熱”指邪氣入侵,陽氣亢盛所致的發熱,包括內熱和表熱證。調經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油務工專業理論考試題及參考答案
- 專業攝影測量與遙感習題及答案
- 呼叫中心服務員-初級工考試題及參考答案
- 2025屆山西省部分學校高三4月模擬考試(省二模)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江蘇省南京市五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批發業消費者行為分析與研究考核試卷
- 畜禽糞便處理與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考卷考核試卷
- 租賃店鋪的顧客滿意度提升實踐考核試卷
- 聚苯并噻吩改性與加工技術考核試卷
- 聚合纖維的綠色生產與可持續發展考核試卷
- GB/T 6283-2008化工產品中水分含量的測定卡爾·費休法(通用方法)
- 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安全管理規定
- GB/T 23468-2009墜落防護裝備安全使用規范
- 影像診斷與手術后符合率統計表
- 2023年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ansys電磁場分析經典教程
- 美國數學競賽AMC8講座課件
- 2020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測查德育科目模塊一模擬試題含參考答案
- 導管固定-PPT課件
- 服務器、存儲、網絡及安全設備visio圖標系列PPT課件
- 《歷史文獻學》教學大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