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真題_第1頁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真題_第2頁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真題_第3頁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真題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真題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問題。蜀鄙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备徽咴唬骸拔峤棠陙碛I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釋:蜀:四川。鄙:邊遠的地方。恃:憑借。買舟:租船。越:到了。顧:難道。1解釋加點字的含義。(1)吾欲之南海(_)A相當手“的”   B往,到去。 C代指他(2)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_)A

2、欲望,欲念。   B喜歡,愛好。   C想要,希望2請把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_3作者分別舉“富者”和“貧者”的例子,采用的是_的表現手法,這樣寫是為了說明人之為學,關鍵在于_。2. 閱讀學弈,回答問題。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1朗讀“為是其智弗若與”應該讀出(_)的語氣。朗讀“曰:非然也”應該讀出(_)的語氣。A疑問   B反問   C否定   D肯定2用“_”在文中畫出

3、描寫兩個學生學習狀態的句子。3讀完這個故事,你受到怎樣的啟示?_3. 古詩文閱讀。兩小兒辯日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币粌阂匀粘醭鲞h,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多知(zhì)乎?”1解釋下列畫橫線的字。(1)問其故(_)(2)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_)(3)孔子不能決也(_)2一詞多義。問其故 其:_    

4、60; 及其日中如探湯 其:_3句子翻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_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_4劃分句子的朗讀節奏。(1)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_(2)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_5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小兒辯論一天中太陽大小的變化情況,一個從_角度出發,一個從_角度出發,故得出相反的結論。說明了_道理,表現了他們_的可貴精神。4.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翠鳥翠鳥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愛之,恐墜,稍下作 巢。子長羽毛,復益愛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注)避患:避免災禍。及:等到。益:更加。遂:于是,就。1對下列句子中的“之”

5、字解釋正確的兩項是(   )A.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它,指小翠鳥)B.一人雖聽之(他,指弈秋的教導)C.思援弓繳而射之(它,指天上的鴻鵠)2畫線語句的意思是:_,就把巢筑在低一些的地方。3翠鳥一開始把巢筑在高處的原因是_;而后來把巢一次次筑低的原因是_;結果是_。5. 文言文閱讀。螳螂捕蟬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1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請選擇正確的解釋,將序號填在括號里。A黃雀   B螳螂 

6、0; C蟬   D樹(1)園中有樹,其上有蟬。(_)(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_)(3)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_)(4)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_)2文中哪句話表明了作者的觀點?先摘錄句子,再判斷翻譯是否正確。摘錄:_翻譯:它們三個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到身后有隱伏的禍患。(_)3本文給人的啟示是(   )A.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后的危險。B.沒有真才實學,最終沒有好下場。C.看問題要全面,不能主觀片面。D.居安能忘危,見利能忘害。6. 閱讀理解。夫禮者,自卑而尊人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

7、;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選自禮記曲禮上)注釋:卑:謙卑。尊:尊重。雖:即使。負:背負擔子。販:商販。有尊:有值得尊敬的地方。知好:了解并喜歡。不驕不淫:不驕縱不放縱。志不懾:志向就不會怯懦。懾:怯懦,害怕。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夫禮者  禮_而況富貴乎 富貴_2翻譯下列各句。雖負販者,必有尊也。_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_7. 閱讀下面的古文,完成練習。兩小兒辯日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币粌涸唬骸叭粘醭龃笕畿嚿w,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

8、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1解釋下面加點詞的意思。(1)問其故_ (2)及日中則如盤盂_(3)及其日中如探湯_  (4)孰為汝多知乎_2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奏。(劃分兩處)孰 為 汝 多 知 乎?3根據古文內容填空。一兒覺得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得人近,因為_;中午的時候離得人遠,因為_。一兒覺得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得人遠,因為_;中午的時候離得人近,因為_。4讀了這則短文,我們可以獲得很多啟示,如:(1)_(2)_8. 閱讀并答題。學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

9、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1寫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1)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_)(2)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_)(_)(3)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_)2下列朗讀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使/弈秋/誨二人/弈 B.使/弈秋/誨/二人弈 C.使弈秋、誨、二人、弈3短文記敘了兩個人跟弈秋學下圍棋,一個_,一個_,告訴我們_的道理。9.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題。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

10、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注釋:祠:古代貴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稱,春祀叫作“祠”。舍人:戰國和秦漢時期,王公貴族的門客稱舍人。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畫地:在地上作畫。1翻譯文言句子。(1)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_(2)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_2請你用一個成語來概括上文的大意。_3這個故事給你什么啟發?_10.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匠石之齊,至于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

11、及匠石,曰:“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為舟則沈,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匠石歸,櫟社見夢曰:“女將惡乎比予哉?若將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音lu)之屬,實熟則剝,剝則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終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擊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無所可用久矣,幾死,乃今得之,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與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千乘,隱

12、將芘其所藾。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異材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梁;俯而視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以為棺??;咶其葉,則口爛而為傷;嗅之,則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宋有荊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斬之;三圍四圍,求高明之麗者斬之;七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斬之。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顙者與豚之亢鼻者,與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適河。此皆巫祝以知矣,所以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為大祥也。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_A.絜之百圍   

13、;絜:丈量   B.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到  輟:中止C.奈何哉其相物也  相:看待 D.不可以適河  適:適合2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_A.匠石之齊,至于曲轅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B.以至于此其大也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C.使予也而有用  

14、60;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D.幾死,乃今得之          而后乃今將圖南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_A.石匠人去齊國的曲轅看到了一棵被當作神樹的櫟樹,樹冠高大,樹身粗壯,看的人如同趕集一樣多,而木匠師徒對此卻不屑一顧。B.木匠認為櫟樹是百無一用的散木,所以才能長得如此粗大。文章以寓言的形式闡述了無用而用的深刻道理,貼切自然,形象生動。C.許多樹木正因為對常人有用而中途夭折,不能

15、成材,世間許多事物都是如此。櫟樹因為無用才活得長久,又因為長壽而被世人尊為神樹。D.文章善于運用對比說理。宋國荊氏生產楸樹、柏樹和桑樹,這些樹常為人所用而被砍伐,相反,在祭祀時許多有缺陷的牛、豬和人卻得以保全。11. 文言文閱讀。齊人攫金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日:“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日:“取金之時,殊不見人,徒見金耳?!边x自列子(注釋)攫(jué):抓、奪。欲金者:想要金子的人。清旦:清早。衣冠:衣帽。此指穿衣戴帽。之市:去集市。適:往,到。鬻:出售,賣。焉:這里。何:為什么。徒:只,僅儀。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含義。(1)

16、適鬻金者之所   適:_(2)因攫其金而去   攫:_(3)子攫人之金何   何:_(4)殊不見人,徒見金耳 徒:_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_(2)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_(3)殊不見人,徒見金耳。_3用成語_來評價這位“搜金者”是比較恰當的。4仔細閱讀原文,回答下面的問題。(1)齊人想干什么?干了什么?結果怎樣?(用原文回答)_(2)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_12.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葉公好龍葉公子高好(ho  hào)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

17、天龍聞而下之  , 窺頭于牖  , 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sì  shì)龍而非龍者也。(注)子高:葉公的字。鉤:衣帶上的鉤。寫:摹畫。鑿:古代飲酒的器具。聞:聽說。下之:到葉公住所處。牖(yu):窗戶。施(yì):延伸。還(xuán)走:轉身就跑。五色無主:臉色一會兒白,一會兒黃。1給短文中劃線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2根據短文內容填一填。 天上的真龍知道_,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里。葉公并不是真的_,他喜歡的只不過是_

18、罷了。3用波浪線畫出描寫葉公見到真龍后的樣子的語句,并結合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話翻譯出來。4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_13. 閱讀課文,完成練習。學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1解釋詞語。通國:_   鴻鵠:_弗若:_   非然:_2下列各句與“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A.夫戰,勇氣也 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C.甚矣,汝之不惠 D.蓮,花之君子者也3文中“_”說明了兩個條件差不多的學生,跟隨一個老師就學而效果不同。4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么兩個條件差不多的學生,跟隨一個老師就學,效果卻不同?_5讀完這個故事,你受到怎樣的啟示?_14. 閱讀短文,完成練習。父善游有過于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人問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雖善游,其子豈遽(jù)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注釋遽:就。任:對待。悖;違反常理,錯誤。1選出下列加點字的正確義項。(1)父善游(_)A善良,慈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