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單元 生物個體的穩態與調節【基礎知識】第一章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一、生長素的發現1、達爾文實驗:證明胚芽鞘的向光性與 有關。2、遮光實驗:證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3、詹森實驗: 能產生影響胚芽鞘生長的物。4、拜耳實驗:胚芽鞘尖端產生的物質能 影響下部生長。5、溫特實驗: 確實能產生促進生長的某種物質。6、郭葛實驗:從胚芽鞘尖端分離出 ,并命名為生長素。7、胚芽鞘向光性產生的原因:單側光使胚芽鞘尖端產生的生長素在運輸中, 分布得多, 分布得少,因此背光一側 ,向光一側 ,導致胚芽鞘的朝向光源彎曲生長。二、生長素的產生、分布和運輸1、產生部位:主要是植物的 。2、分布:相對集中在生長 的部位
2、。3、極性運輸: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是 ,只能從植物體的 向形態學下端運輸。4、橫向運輸:生長素可以從向光一側運輸到背光一側。利用云母片等可以阻礙橫向運輸。三、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特點1、生理作用:促進植物 ;促進扦插的枝條 ;促進果實 ;防止 ;2、作用特點兩重性植物生長素對植物的兩重性表現為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這與生長素 的和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 不同有關。3、頂端優勢:(1)概念: 優先生長而 受到抑制。(2)原因:頂芽產生的生長素 ,使側芽部位的生長素濃度 從而生長受到抑制。(3)解除及應用:去掉 ,果樹整枝,棉花 增產等。四、其他植物激素1、細胞分裂素(1)分布:植物幼嫩的根尖、
3、 、正在發育的 等 的部位。(2)生理作用:促進 和組織分化,延緩 。(3)實踐應用:蔬菜和水果的 。2、赤霉素(1)分布:植物的 、 、 的種子等幼嫩組織和器官。(2)生理作用:促進 ,解除 ,促進花粉 等。(3)實踐應用:促進矮生植物的 伸長,解除種子休眠,提早用來播種。3、脫落酸:(1)分布:植物的葉子、芽、 、種子和塊莖中。(2)生理作用:抑制植物的和種子的 ,促進花、果實和葉的 ,4、乙烯(1)分布:廣泛存在于植物多樣性組織和器官中,特別是 中。(2)生理作用:促進果實的 ,刺激子葉脫落,抑制莖的伸長。第二章 動物穩態維持及其意義一、內環境與穩態1、細胞與內環境(1)體液:人體內的
4、總稱,分為 和 。(2)內環境:指細胞外液構成的體內細胞賴以生存的液體環境,包括 、 、 等。(3) 是內環境最為活躍的部分,可以溝通組織液、淋巴以及細胞內液, 是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的中間環節。2、內環境的穩態()概念:內環境的理化性質維持 的狀態。()血液pH: 。()穩態的意義:維持細胞的 和保證細胞行使正常的 ,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 。 二、血糖調節 1、血糖平衡:(1)人體血糖的三個來源: 的消化吸收而來; 分解; 的轉化;(2)人體血糖的四個去向: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組織細胞形成 CO2和H2O,同時釋放能量。合成 和 ;轉化成其他糖、 、某些 等。當血糖濃度
5、大于 時,以尿糖的形式排出體外。2、血糖的體液調節(1)胰島素的生理作用降低 。具體表現:促進血糖合成 ;加速血糖的 ;促使血糖轉化為 等非糖物質; 肝糖原分解;抑制 轉化為葡萄糖。(2)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血糖,具體表現:促進 分解;促進 和 等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3)調節過程血糖升高 胰島B細胞分泌 促進血糖降低。血糖降低 分泌 胰高血糖素 促進血糖升高。正常機體的血糖含量主要是兩種激素的 作用下維持相對穩定。3、血糖的神經調節(1)血糖升高 相關區域 副交感神經 胰島B細胞 胰島素促進血糖降低。(2)血糖降低下丘腦另一區域交感神經胰島A細胞胰高血糖素 促進血糖升高。(3)神經系統還可
6、以通過控制甲狀腺和 的分泌活動來調節血糖含量。4、血糖平衡的意義(1)血糖失衡的典例糖尿病病因:胰島B細胞受損導致 分泌不足。癥狀:“三多一少”,即 、 、多食,體重下降,身體 。(2)血糖含量相對穩定的意義:保證人體各種組織和器官的 ,保持人體的健康。三、水鹽平衡的調節1、水平衡的調節(1)調節中樞: 。(2)調節激素: 。(3)參與調節的最重要的器官: 。(4)調節過程:在 的調節下,通過相關的器官的作用,使攝入量等于排出量。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則抗利尿激素 ??估蚣に赜上虑鹉X分泌,經垂體后葉釋放,其作用是促進 對水的重吸收。2、無機鹽的調節(1)調節方式:激素調節;(2)調節激素:。(
7、3)調節過程:血鉀升高或者血鈉降低 分泌醛固酮增多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 的重吸收并促進 血鉀或血鈉穩定。四、產熱與散熱的平衡1、體溫:人體 的溫度。2、人體熱量的來源:(1) 產熱;(2)寒顫;3、人體熱量的散失途徑(1)主要部位: 。(2)方式: 散熱、 散熱。4、人體主要產熱器官是 、 和腦等。5、體溫的恒定:是機體產熱和散熱保持 的結果。五、體溫調節的機制1、體溫調節的結構基礎(1)溫度感受器:分布:體表、體內各個部位;種類: 感受器和 感受器。增加產熱: 收縮, 和 .分泌增加, 收縮。減少散熱:皮膚血管收縮。2、體溫調節方式:。3、調節過程(1)寒冷皮膚 興奮下丘腦 中樞(2)炎熱皮
8、膚 興奮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皮膚血管 , 分泌加強。第三章 動物穩態維持的生理基礎一、膜電位的產生1、產生原因(1)細胞膜內外的 ;(2) 。2、離子分布特點:通常情況下,細胞外液中 遠高于細胞內液,細胞內液中 的濃度遠高于細胞外液。3、靜息電位的產生:神經細胞處于靜息狀態時, 開放( 關閉),這時K+從濃度高的膜內向 運動,使膜外帶 ,膜內帶 ,膜外正電的產生阻止了 的繼續外流,使膜電位不再發生變化,產生靜息電位。4、動作電位的產生:神經細胞受到刺激后, 立即開放,Na+大量涌入 ,使細胞處于膜內 、膜外相對 的興奮狀態,此時的電位稱為動作電位。二、動作電位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膜內,興奮區的
9、向鄰近的 流動;膜外,電流流動與膜內相反。兩者共同作用,使鄰近 的膜電位上升而產生 。三、突觸1、突觸小體:由神經元的 的分支末端膨大形成,常呈 。內含有 和大量的突觸小泡(其內含有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 )。2、突觸的構成:一個突觸含有 、 和 ,其中突觸間隙中充滿了 。3、形式:軸突 ;軸突 ;軸突肌肉細胞;四、突觸的興奮傳遞過程1、傳導與釋放:當神經沖動沿著軸突傳導至 時,突觸前膜對 增加,大量的Ca2+進入 內,使 向突觸前膜靠近,并以 的方式將 釋放到 中。2、結合與作用:神經遞質通過擴散到達 ,與突觸后膜上的 相結合,形成遞質受體復合物,從而改變了突觸后膜對 ,使突觸后膜發生 。五、人
10、腦高級功能的皮層定位1、概念:人腦的高級部位是大腦的 ,其中 的功能最為強大,身體各部分的運動和感覺功能都分別由大腦皮層的特定部位完成。2、語言中樞的皮層定位 中樞(說話中樞):額下回后部(S區)。聽覺語言中樞: (區)。視覺語言中樞( 中樞):頂下葉的角回(區)。 :額中回后部( 區)。六、內分泌腺和激素1、體液調節:指某些化學物質(如 等)通過 途徑到達全身或局部的器官組織,引起器官組織產生相應的反應。2、體液調節的最重要物質: 。3、激素的概念:激素是由 或 細胞分泌的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化學物質,作用于某些特定的細胞即 。4、下丘腦 著 中各種促激素的釋放。5、甲狀腺釋放 激素,能促進機
11、體 ,增強神經系統的 ,促進骨骼形成,降低血鈣含量等。七、激素分泌的調節1、調節途徑:激素分泌的調節,最普遍的是 。途徑有兩條:(1)神經系統直接作用于 ;(2)通過 系統,間接地調節內分泌腺的活動。2、調節方式:激素分泌后,可通過 調節內分泌腺的分泌活動,其中 作用比較突出。3、甲狀腺激素的分泌的調節:甲狀旁腺細胞直接感受 含量的變化,并做出相應的反應。第四章 人體免疫系統與穩態一、免疫的概念及類型1、概念:人體抵御 侵害和清除體內 的特殊防御機制。2、分類(1)非特異性免疫:來源: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 的防御功能。特點:沒有 性。 對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二、免疫系統的三道防線1
12、、第一道防線: 、粘膜及其等。2、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 (溶菌酶)和 細胞等。3、第三道防線:(1)免疫器官:中樞免疫器官: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結、扁桃體等。(2)免疫細胞:(T細胞、B細胞等)、吞噬細胞等。(3)免疫物質:體液中的 和淋巴因子等。三、抗原的概念及特點1、概念:引起人體內的特殊外來物質。2、抗原決定簇:抗原物質表面具有的 ,決定抗原的 。3、一種抗原只能與 或淋巴細胞發生 結合。4、外源細胞、組織或器官、自身 的細胞和 、死亡、 的細胞也能引起免疫反應。四、免疫細胞1、主要免疫細胞的種類:在特異性免疫細胞主要有三種: 、 和 。2、免疫細胞的作用(1)吞噬細胞能 、
13、處理和 抗原。(2)B淋巴細胞主要與 的分泌有關,參與 免疫。(3)T淋巴細胞參與 免疫。五、細胞免疫細胞免疫分為三個階段1、感應階段:T細胞識別抗原有兩條途徑(1)極少數抗原直接作用于 。(2)絕大多數抗原經 吞噬、加工、處理后呈遞給T細胞。2、增殖分化階段:T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 和少量的 。3、效應階段:效應T細胞發揮免疫作用有兩條途徑。(1)效應T細胞分泌 作用于 ,使細胞膜通透性增大,利于殺傷性物質進入靶細胞,并最終使靶細胞裂解或凋亡。(2)效應T細胞可分泌免疫活性物質 (白細胞介素、 ),以增強有關細胞的免疫功能。六、體液免疫體液免疫分為三個階段1、 階段:B細胞
14、識別抗原有兩條途徑。(1)少數抗原可直接刺激B細胞。(2)多數抗原經吞噬細胞加工、處理、呈遞給 進而呈遞給。2、增殖分化階段:(1)B細胞接受刺激后成為 。(2)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 和少量的記憶性B細胞, 壽命長,也能分泌抗體。3、效應階段: 與 特異性結合,發揮免疫效應。七、過敏反應1、概念:已免疫的機體在 接受相同物質的刺激時所發生的反應,引起機體發生過敏反應的物質稱為 。2、特點:發作 、反應強烈;有明顯的 和 。3、機理:過敏原首次進入人體,刺激 增殖分化為 和記憶細胞,進而產生抗體,抗體吸附在靶細胞的 使其呈致敏狀態。當過敏原 進入人體時,刺激致敏把細胞釋放 等,導致 擴張
15、,血管壁 增強,平滑肌收縮、腺體分泌物增多,從而引起過敏反應。八、自身免疫疾病1、含義: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人體免疫系統對 的 發生免疫反應,造成損傷并出現炎癥。2、舉例: 心臟病、 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濕熱、溶血性貧血、重癥肌無力。3、風濕性心臟病發病機理:釀膿鏈球菌的表面有一種 ,與心臟瓣膜上的一種物質的表面結構十分相似,當人體感染了這種病菌后,免疫系統產生的抗體不僅向病菌發起進攻,而且也向 發起進攻,結果,在消滅病菌的同時, 也受到了損傷,使人得了風濕性心臟病。 九、免疫缺陷疾病1、概念:指由于機體免疫功能 或 而引起的疾病。2、種類:(1)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由于或 引起的生來就有
16、的免疫缺陷。(2)獲得性免疫缺陷疾病概念:由于(如病毒感染、 、藥物等)引起的免疫缺陷,大多數免疫缺陷疾病都屬于獲得性免疫缺陷疾病。典型實例:艾滋病a、 原因: 能夠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特異性地侵犯 ,使其大量死亡,導致患者喪失一切免疫功能。b、 主要傳播途徑: 、公用污染的注射器、輸入含有HIV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妊娠、分娩、 等途徑。c、 預防: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嚴禁的生活態度、潔身自愛、 、遵守性道德、不接受被污染血液和血液制品、不接受不潔針頭的注射和皮下穿刺等。【重點、難點、疑點、考點解釋】一、生長素的探究實驗1、探究原理:單側光等因素引起植物體內生長素分布不均勻,導致植物體不
17、均衡舌根生長。2、探究目的:生長素的產生部位以及運輸方向和對植物生長的影響。3、生長素的發現過程年代科學家實驗過程實驗結果實驗結論11880達爾文將 草的胚芽鞘分別放在暗箱中和留小孔的暗箱中暗箱中的胚芽鞘直立生長,留有小孔的暗箱中的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胚芽鞘的向光性與單側光有關。21880達爾文將燕麥胚芽鞘分別放入帶小孔的暗箱中,一個用錫箔罩住尖端,一個用錫箔罩住尖端下面一段錫箔罩住尖端的胚芽鞘直立生長,罩住下面一段的彎向光源生長。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尖端可能會產生某種物質,在單側光照射下影響下面的生長。31910詹森將胚芽鞘分別放入留有小孔的暗箱中,都切去尖端,其中一個在切
18、面上放一明膠薄片,在放上切下的尖端。不放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長不彎曲,有尖端的彎向光源生長。胚芽鞘尖端能產生影響胚芽鞘生長的物質。41914拜耳切下尖端,放回胚芽鞘切面的一側,無單側光照射胚芽鞘向放置尖端相對的一側彎曲生長。胚芽鞘尖端產生的物質向下運輸,影響下部的生長。51928溫特將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瓊脂快上一段時間,然后將一塊瓊脂快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胚芽鞘向另一側彎曲生長。胚芽鞘尖端確實能產生促進生長的某種物質。61934郭葛將吲哚乙酸混在瓊脂中,切一下快瓊脂放在胚芽鞘切面的一側。胚芽鞘向另一側彎曲生長促進胚芽鞘生長的物質是吲哚乙酸二、四類植物激素的比較激素合成部位存在較多的部
19、位生理功能赤霉素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種子普遍存在于植物體內1、促進細胞伸長,從而引起莖桿伸長和植株增高。2、解除種子、塊莖的休眠并促進萌發。細胞分裂素根尖、莖尖正在進行細胞分裂的部位1、促進細胞分裂。2、誘導芽的分化,延緩葉片的衰老。脫落酸根冠和萎蔫的葉片將要脫落的進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組織1、是最重要的生長抑制劑,能抑制植物細胞的分裂和種子的萌發。2、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乙烯植物體的各個部位廣泛存在植物體內,成熟的果實含量最多。1、促進果實成熟。2、促使器官脫落,抑制莖的生長。三、影響生長素生理作用的因素1、生長素濃度;2、植物器官的種類:如最適濃度:莖芽根;3、典型實例頂端優勢。四、探究
20、動物激素作用的實驗方法、注射法及飼喂法:通過注射或飼喂某種激素使受試動物發生異常生理變化,從而驗證某些激素的生理功能。過程:給正常的蝌蚪喂食含甲狀腺制劑的飼料。結果:蝌蚪短時間內變成了一個小型青蛙。分析:蝌蚪體內的甲狀腺激素含量過高。結論:甲狀腺激素能促進幼小動物發育。、切除法:切除動物的某種內分泌腺,通過觀察該動物的異常反應來驗證該腺體所分泌激素的功能。過程:手術摘除小狗的甲狀腺。結果:小狗出現身體臃腫、行動呆笨遲緩、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體發育停止等癥狀。分析:甲狀腺激素在體內含量減少。結論:甲狀腺激素能促進新陳代謝,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促進動物發育。、移植法:將一種內分泌腺從一動物移植
21、到沒有該內分泌腺的另一動物體內,觀察其生理變化,以驗證該腺體所分泌的激素的功能。()過程:把公雞和母雞閹割?,F象:都逐漸喪失各自的第二特征。把公雞的睪丸、母雞的卵巢分別移植到閹割過的母雞和公雞體內。現象:喪失第二性征的母雞、公雞分別出現了公雞、母雞的第二性征。結論:性腺(睪丸和卵巢)分泌的性激素能激發并維持動物的第二性征。五、各種激素的作用:自己查閱課本。六、水平衡調節過程七、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靜息電位動作電位神經細胞的狀態靜息狀態受到足夠強度刺激主要離子分布膜外Na+ 、Cl0-Na+、Cl-膜內K+ 、A- (有機負離子)Na+ 、K+ 、A-K+通道開放,K+從膜內流向膜外,直至膜外正電
22、荷阻止K+繼續外流關閉Na+通道關閉開放,Na+從膜外快速流向膜內Na+ K+泵工作方式:主動運輸,向細胞內運輸K+,向細胞外運輸Na+。電荷分布外正內負外負內正八、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區別對所有病原體都起作用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無專一性具有專一性生來就有的后天逐漸形成的作用強度弱作用強度強作用時間短、應答迅速持續時間長、應答約4-5天聯系特異性免疫是在非特異性免疫的基礎上形成的。例如:進入機體的抗原,如果不經過吞噬細胞的加工處理,多數抗原將無法對免疫系統起到刺激作用,相應的特異性免疫也就不會發生。特異性免疫的形成過程,又反過來增強了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
23、例如:人體接種卡介苗以后,除了增強人體對結核桿菌的免疫力以外,還增強了吞噬細胞對布氏桿菌和腫瘤細胞的吞噬、消化能力,以及增加干擾素的含量等,說明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九、抗原和抗體的概念及特點1、抗原:凡是能夠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或效應細胞,并且能夠和相應的抗體或效應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反應的物質。性質:異物性(一般);大分子性;特異性抗原決定簇,一種抗原可含有多個抗原決定簇。2、抗體:是機體受到抗原刺激后產生的,并且能與該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一種效應B淋巴細胞只能分泌一種抗體,一種抗體只能作用于一種抗原。分布:主要分布在血漿、淋巴中,少量分布在組織液及外分泌物如乳之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養老服務作風建設年度方案
- 幼兒園傳染病環境衛生整治措施
- 恒大地產客戶服務部辭職報告范文
- 湘教版六年級科學作業設計計劃
- 機場跑道機電安裝安全保證措施
- 二年級班級讀書計劃評估標準
- 2025年高考作文訓練《后浪》勵志故事范文
- 基于區域電力數據挖掘的宏觀經濟預測方法研究
- 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實踐育人功能及其提升路徑研究
- 基于深度強化學習的車間調度方法研究
- 2025年新高考1卷(新課標Ⅰ)數學試卷
- 夜市項目的可行性報告
- 火力發電廠項目工程建設規范標準強制性條文執行表格電氣分冊
- 2025年海上風力發電場運維管理技術創新與運維效率提升報告
- ISO37301:2021合規管理體系程序文件一整套
- 【英特爾】工業人工智能白皮書2025年版邊緣AI驅動助力新質生產力8045mb
-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東河區第二中學2025屆八年級物理第二學期期末經典試題含解析
- 數字智慧方案5299丨華為業務變革框架及戰略級項目管理
- 三農課件教學課件
- ca認證電子合同協議
- 店長入股合伙合同協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