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肺炎的診治新進展_第1頁
支原體肺炎的診治新進展_第2頁
支原體肺炎的診治新進展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支原體肺炎的診治新進展         08-09-20 14:50:00     作者:余紅輝     編輯:studa20【關鍵詞】  支原體肺炎    支原體肺炎又稱原發性非典型肺炎,主要靠呼吸道飛沫傳播,全年均有發病,以秋冬季為高峰【1】,是學齡兒童及青年常見的一種肺炎,嬰幼兒也不少見。近年來,小兒支原體肺炎發病率在逐年增加。據統計,支原體肺炎占小兒肺炎的比率也在不斷上升,由2006年的1

2、0%20%【2】目前升至33.6%【3】,在我國社區獲得性肺炎(CAP)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國外有文獻報道為9.6%66.7%【4】。現就其診治進展綜述如下。    1   病原學及檢測進展    1.1  病原學  本病主要病原為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e,MP)【5】,是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的已知能獨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最小者,能通過細菌濾器,需要含膽固醇的特殊培養基,在接種10天后才出現菌落,菌落很小,很少超過0.5mm。病原直徑為125150nm,與黏液病毒的大小

3、相仿,不完整細胞壁,故呈球形、桿狀、絲狀等多種形態,革蘭染色陰性。能耐冰凍,37時只能存活幾小時。    1.2  檢測方法    1.2.1  血液常規  周圍血白細胞計數大約1/3正常,1/3偏高,1/3偏低,中性粒細胞增多,血沉增快。其對支原體感染診斷幫助不大。    1.2.2  冷凝集試驗  檢測的冷凝集素屬IgM型抗體,此為非特異性反應,也可見于肝病、溶血性貧血、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等,但其滴度一般不超過132。在支原體感染后12周開始升高,3

4、周達高峰,持續23個月消失【6】。本試驗方法簡便,但因為特異性不強,已逐漸被特異性IgM抗體測定及其他實驗室檢測手段所代替。    1.2.3  咽拭子、痰液支原體培養  操作復雜,陽性率較低,需時較長,但一般醫療單位均可開展,對早期感染有診斷意義。    1.2.4  補體結合抗體及代謝抑制抗體測定  取急性期和恢復期血清,測定補體結合抗體、代謝抑制抗體。如恢復期抗體滴度高于急性期抗體4倍以上,即可診斷。該方法適用于流行病學調查,臨床應用價值不大。    1.2.

5、5  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測定  肺炎支原體特異IgM抗體在病后第3天即可升高,1030天達高峰,病后2周大部分(76.5%)消失,因此現在常用ELISA方法定性檢測患兒血清中MP-IgM,其值陽性可作為急性期感染的診斷指標。MP-IgM抗體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有助于感染的早期快速診斷,且該法藥盒應用方便,手法簡單,費用低,目前已在基層醫院廣泛開展,作為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常規檢測【7】。    1.2.6  PCR檢測  近年國內外應用DNA探針及PCR檢測肺炎支原體DNA診斷有敏感快速、特異性高的優點,可作早期診斷手段。但由

6、于支原體感染后可長期寄居在咽部,有時可成為攜帶狀態,因而從咽拭子檢測的病原體不能直接代表肺部病原體,必需同時用PCR檢測血肺炎支原體,才能有臨床價值。由于此法對實驗室條件要求較高,目前僅在科研單位及部分三級醫院開展,而廣大基層醫院未能在臨床普遍開展【8】。    2  支原體肺炎臨床表現進展    2.1  臨床癥狀及體征    2.1.1  臨床癥狀  潛伏期約周。一般起病緩慢,亦有急性發病者。絕大多數有發熱,但熱型不定。全部患兒均有咳嗽【9】,初為干咳后轉為劇烈

7、的咳嗽且持久,有的可似百日咳樣痙咳,多數患兒咳出黏液痰,有極少數病兒痰中帶血,后期可有膿痰??人猿掷m時間較長,約為周。常有全身不適、頭痛、咽痛、肌痛、多汗、倦怠、食欲不振等。嬰幼兒可有氣急。少數患兒有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的癥狀。    2.1.2  體征  肺部體征極輕微,甚至全無,少數病兒于肺部可聽到干、濕啰音,但多很快消失,臨床體征與劇咳及高熱等很不一致。大多數患兒肺部病變經數周后吸收,但也有因病情較重造成肺部病變遷延者。    2.2  并發癥    2.2.1&#

8、160; 誘發毛細支氣管炎及哮喘【10】  毛細支氣管炎大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為其主要病原。近年來發現,小兒毛細支氣管炎及兒童哮喘發作除了與特異性素質、遺傳因素等密切相關外,還與感染有關。感染作為哮喘發病誘因確切相關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與支原體感染【11,12】。而且肺炎支原體感染后的哮喘發作,被認為是僅次于病毒感染誘發的急性發作,并認為是長期難以緩解以及哮喘惡化有關的主要誘因【13】。    2.2.2  并發過敏性紫癜【14】  過敏性紫癜是以小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系統性血管炎,臨床特點為血小板不減少性紫癜,常伴關節腫

9、痛、腹痛、血尿和蛋白尿。其發病機制可能為:各種刺激因子作用于具有遺傳背景的個體,激發細胞克隆擴增,導致IgA介導的系統性血管炎【15】,引起機體異常的免疫應答,形成免疫復合物沉積于毛細血管和小動靜脈,發生廣泛的血管炎癥,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致皮下組織、黏膜和內臟器官出血和水腫。而肺炎支原體感染時可通過激活自身淋巴細胞使淋巴細胞多克隆化,而發生自身免疫性疾病【16】。    2.2.3  引起支原體腦炎【17】  近年來認識到MP所致中樞神經系統(CNS)損害為MP感染最嚴重、最常見的并發癥,表現為無菌性腦炎、腦膜腦炎、脊髓炎、小腦共濟失調及精神障礙等。其中以腦炎最為多見。肺炎支原體感染后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發生率約為0.1%,且呈逐漸上升趨勢。關于MP腦炎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支原體抗原與人體心、肺、肝臟、腦、腎、平滑肌組織存在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可產生相應組織的自身抗體,引起肺炎肺外表現,即多臟器功能損害【18】,但發病率較低。    3  放射學診斷    胸片為本病的重要診斷依據之一,其肺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