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財務管理》章節知識點學習第七章稅務管理_第1頁
中級《財務管理》章節知識點學習第七章稅務管理_第2頁
中級《財務管理》章節知識點學習第七章稅務管理_第3頁
中級《財務管理》章節知識點學習第七章稅務管理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1 年中級財務管理章節知識點學習第七章稅務管理第七章稅務管理企業稅務管理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企業涉稅活動管理二是企業納稅實務管理從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與稅務的聯系來看,稅務管理的內容大致可分為:1. 稅務信息管理2. 稅務計劃管理3. 涉稅業務的稅務管理:企業經營、企業投資、企業營銷、企業籌資企業技術開發、商務合同企業稅務會計管理、企業薪酬福利稅務管理5. 納稅實務管理:企業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款繳納、發票管理稅收減免申報、出口退稅、稅收抵免、延期納稅申報6. 稅務行政管理企業籌資稅務管理:1. 債務籌資的稅務管理:銀行借款發行債券企業拆借資金的稅務管理借款費用的稅務管理租賃的稅務管

2、理2. 權益籌資的稅務管理:發行股票留存收益吸收直接投資債務籌資相關方式的選擇說明:1 銀行借款:以不同還本下的應納所得稅總額為主要選擇標準,同時將現金流出的時間和數額作為輔助標準。2. 發行債券:企業債券的付息方式中到期還本付息方式可以優先考慮3. 企業間拆借資金:對于設有財務公司或結算中心的集團企業來說,稅收利益尤為明顯。4. 借款費用:有些需計入資產成本5. 租賃:經營租賃租金可以稅前扣除減少稅基,從而減少納稅額;稅負。融資租賃計提折舊,降低負債籌資還本付息方式的選擇:例:某企業現有一項目坱投資450 萬元,項目壽命期為3 年,預期每年可獲得息稅前利潤250 萬元。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

3、,項目所需資金通過銀行取得,借款年利率10%,目前有四種計息方式可以選擇:要求: 若雙方商定采用復利計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方式,企業各年應交的所得稅為多少?年初所欠金額當年利息 =*10%當年所還金額當年所欠金額 =+ - 當年投資收益當年稅前利潤 = - 當年應交所得稅 =*25%145045049525020551.25249549.50544.5250200.550.1253544.554.450598.95250195.5548.8875合計148.95601.05150.263若雙方商定采用復利年金法,每年等額償還本金和利息180.95 萬元,應交所得稅?( 450/ ( P/A,

4、10%, 3)=180.95年初所欠金額當年利息 =*10%當年所還金額當年所欠金額 =+ - 當年投資收益當年稅前利潤 = - 當年應交所得稅 =*25%145045180.95314.0525020551.252314.0531.41180.95164.51250218.654.653164.5116.45180.950250233.5558.39合計148.95601.05164.29每年等額還本150 萬元,并且每年支付剩余借款的利息。年初所欠金額當年利息 =*10%當年所還金額當年所欠金額 =+ - 當年投資收益當年稅前利潤 = - 當年應交所得稅 =*25%145045150300

5、25020551.2523003015015025022055315015165025023558.75合計660165每年付息,到期還本年初所欠金額當年利息 =*10%當年所還金額當年所欠金額 =+ - 當年投資收益當年稅前利潤 = - 當年應交所得稅 =*25%1450454545025020551.252450454545025020551.2534504549545025020551.25合計135615153.75企業投資稅務管理:1. 研發的稅務管理:研發新技術加計 50%扣除形成無形資產按150%成本攤銷2. 直接投資的稅務管理:對內指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墊付營業資金;對外指

6、合作聯營投資方向和地點,西部地區15%,高新技術15%組織形式:設立分公司與總部合并繳稅投資方式:以土地使用權直接投資,只交印花稅3. 間接投資的稅務管理:也稱證券投資,購買股票債券等國債利息收益免交企業所得稅購買企業債券取得收益需繳納所得稅連續持有居民企業公開發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 個月取得的投資收益也繳納所得稅企業營運稅務管理:1. 采購:運輸方式選擇取得專用發票結算方式:當賒購與現金或預付采購沒有價格差異時,對企業稅負不產生影響2. 生產:期末存貨計價低,當期利潤少,期末存貨計價高,當期利潤多不同折舊方法的影響,加速折舊可延期納稅3. 銷售:不能及時收到貨款時,可以采用委托代銷、分

7、期收款等方式,可起到延期納稅作用不同促銷方式的稅負不同折舊方法對稅收的影響:舉例:某外資企業準備投資一生產線用于生產新產品,該生產線的成本為110000 元,該企業可以分別選用直線法、年數總和法或雙倍余額遞減法,稅法規定使用年限5 年,殘值為20000 元,所得稅率為25%,公司預計該項目尚有5 年的使用年限,5 年后的凈殘值預計為20000 元,若該生產線投產后,每年預計可以給企業帶來10000 件的新產品的銷量。該產品單位邊際貢獻為42 元(該企業變動成本均為付現成本),固定付現成本為20000 元,行業基準折現率為10%。要求:計算直線法的各年折舊抵稅數額及折舊抵稅的現值合計:每年折舊

8、=(110000-20000)/5=18000元直線法提供的各年折舊抵稅流入的現值:=18000*25%* ( P/A ,10%,5) =17058.6 元計算年數總和法下的各年折舊抵稅數額以及折舊抵稅的現值合計年12345合計折舊(110000-20000)*5/15=30000(110000-20000)*4/15=24000(110000-20000)*3/15=18000(110000-20000)*2/15=12000(110000-20000)*1/15=600090000折舊抵稅30000*25%=750024000*25%=600018000*25%=450012000*25%

9、=30006000*25%=150022500復利現值系數0.90910.82640.75130.6830.6209折舊抵稅現值6818.254958.43380.852049931.2518137.85計算雙倍余額法下的各年折舊抵稅數額以及折舊抵稅的現值合計年12345合計折舊(110000*2/15=44000(110000-44000)*2/15=26400(110000-44000-26400)*2/15=15840(110000-44000-26400-15840)/2=1880188090000折舊抵稅44000*25%=1100026400*25%=660015840*25%=3

10、9601880*25%=4701880*25%=47022500復利現值系數0.90910.82640.75130.6830.6209折舊抵稅現值10000.15454.242975.15321.01291.8219042.32判斷從遞延納稅角度企業應采取的折舊方法:由于雙倍余額遞減法折舊抵免的現值最大,所以該公司應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根據所選用的折舊方法,計算項目的凈現值,并評價該項目是否可行年限012345合計投資-110000邊際貢獻420000420000420000420000420000420000固定付現成本200000200000200000200000200000折舊(雙倍余

11、額)44000264001584018801880利潤176000193600204160218120218120凈利潤132000145200153120163590163590營業現金流量176000171600168960165470165470回收殘值20000凈現金流量-110000176000171600168960165470185470折現系數10.90910.82640.75130.6830.6209現值-110000160001.6141810.24126939.65113016.01115158.32546925.82公式:利潤 =邊際貢獻 - 固定付現成本- 折舊凈利潤

12、 =利潤 * (1-25%)營業現金流量(稅后)=凈利潤 +折舊答:計算后得出該項目的凈現值為546925.82 ,因為大于0,所以可行促銷方式的選擇:舉例: 某商場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企業所得稅率25%,假定每銷售100 元(含稅價, 下同)的商品其平均進價成本為50 元(含稅價),購進貨物均可以取得專用發票,為促銷擬采用以下三種方式中的一種:方案一:商品8.5 折銷售(折扣銷售,并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方案二:對購物滿100 元消費者,贈送15 元的商品購物券(成本7.5 元含稅價)方案三:對購物滿100 元消費者返還15 元現金要求:假定企業單筆銷售了100 元的商品, 計算方案1 下

13、企業應納增值稅,應交企業所得稅,凈利潤:解:增值稅銷項=100*85%/ (1+17%) *17%=12.35進項 =50/ ( 1+17%) *17%=7.26應交增值稅12.35-7.26=5.09企業所得稅(銷售收入- 銷售成本) *25%=( 85-50 ) / ( 1+17%) *25%=7.48凈利潤 =( 85-50 ) / (1+17%)-7.48=29.91-7.48=22.43方案 2 下的企業應納增值稅,代征的個人所得稅、應交企業所得稅,凈利潤:解:增值稅銷項(贈送商品視同銷售,也要繳納增值稅)=( 100+15) / ( 1+17%) *17%=16.71進項 =( 5

14、0+7.5 ) / ( 1+17%) *17%=8.356應交增值稅 =16.71-8.356=8.35代征的個人所得稅(為保證證利15 元,該商場應負擔個人所得稅)=15/ ( 1-20%)*20%=3.75企業所得稅 (贈送商品的成本不得在稅前扣除,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但算利潤時要扣除)=( 100-50 ) / ( 1+17%) *25%=10.68凈利潤 =收入 - 成本 - 個稅 - 企業所得稅=100/ ( 1+17%)- 50/ (1+17%)+7.5/ ( 1+17%) -3.75-10.68=21.89個人理解的知識點:視同銷售的贈送行為,只有計算增值稅時才視同銷售

15、收入用于計算銷項稅額, 但在計算利潤總額和應納稅所得額時,都不能作為收入,因為它并沒有實際取得。方案 3 下的企業應納增值稅,代征的個人所得稅、應交企業所得稅,凈利潤:增值稅 =(100-50 )/ ( 1+17%) *17%=7.26個人所得稅 =15/ ( 1-20%) *20%=3.75企業所得稅 = = ( 100-50 ) / (1+17%)*25%=10.68利潤總額 =( 100-50 ) / ( 1+17%)-15-3.75=23.99凈利潤 =23.99-10.68=13.31比較三個方案的稅收負擔及凈利潤大小方案應交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納稅合計凈利潤15.097.48

16、12.5722.4328.3510.683.7522.7821.8937.2610.683.7521.6913.31從稅收負擔來看,方案1 的稅收負擔最輕;從凈利潤來看,方案方案 1 最優。1 的凈利潤最高,綜合考慮企業收益分配稅務管理: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 - 不征稅收入 - 免稅收入 - 各項準予扣除項目- 允許彌補的年度虧損虧損彌補: 5 年內無論盈利虧損,都作為實際彌補期限股利分配:對個人投資者從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紅利,減按50%征個人所得稅,股票股利計稅依據為票面金額。某公司目前發行在外的普通股為企業收益分配稅務管理舉例:5000 萬股,每股市價15 元,假設現有7500萬元,留存益可代分配,公司擬采用下列方案中的一種:方案方案 1:發放現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