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_第1頁
公共管理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_第2頁
公共管理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_第3頁
公共管理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_第4頁
公共管理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J" I2 w. p* S  / f5 I. N電大公共管理學概論(教育管理本科)形成性考核冊參考參考答案(2010)2 S& P5 V* x" x) C/ w" B& r9 j, C& n8 J) t+ w+ 9 O一、填空; I! 1 O. V3 F+ m8 Z. k! 1、公共管理活動   公共行政學9 B# u: q1 - V1 v, Z2、公共組織     社會公共事務   公共利益   公共權力; a4 O

2、5 A! j. 3、羅伯特 達爾          赫伯特  西蒙            新公共行政學6 t! w6 d. d) J# C- U5 X1 , g. q4、限制政府干預     主張政府干預$ f7 J2 x) z* ?( C5、非政府性    公益性     正規性  / H+ R. q& n&

3、#160; ?* X6、公共權力      公共社會. t, S( m' n; N9 d7、政治實體     行動方案和行動準則# H% b6 G- ) T6 D8、調節性    自我調節性1 & % z6 " - B+ Q; M; j! h& k9、政策宣傳     政策分解    物質和組織準備0 b! A* a% b2 o+ _10、事實    價值# B&

4、8 T- X, U2 d; " p二、選擇題6 N; T& B0 J! q! p1C      2D      3C    4A     5B     6B     7A       8D     9B    10D2 V6 v- q* + R4 x* T$ 三

5、、簡答題: 3 V4 q; Y) - e: i& w/ k1、什么是公共管理的內涵?P2# B3 M$ I( v; h1 m  W  E! j! m7 r所謂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組織運用所擁有的公共權力,為有效地實現公共利益,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的社會活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9 ?# B5 e" 3 G2 X/ W(1)公共管理的主體是公共組織) 9 W$ R. g7 I3 O* c  N& (2)公共管理的客體是社會公共事務. w5 A6 W5 D; p) q: e, b(3)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實現公共

6、利益% f. i! N3 . p! N  g  J, q% v(4)公共管理的過程是公共權利的運作過程9 l$ x/ D% p! + S  l" r2、政府職能演變經過那幾個階段?P34! e$ U5 Z$ ?, Y* U. d(1)限制政府干預& D7 n. w( t1 Y7 F' K6 y9 d; T(2)主張政府干預- _! / Q, p0 c" X(3)對政府職能的重新思考% X: t7 I$ P3 Y+ 5 ! B; 3、簡述政府失效理論的基本觀點及政府失效的幾點表現?P45( g+ v!

7、 % E+ B( x5 F& / m政府失效理論的基本觀點是對人的“經濟人”的假設。即認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而且每個人都在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公務員也不例外。由此看來,在政治決策過程中,人的一切行為都可看成是經濟行為,而使“政府政治過程的目的肯定是增進公共利益的假設”受到質疑而不得不被放棄。# 4 J7 m0 i& l(1)公共政策失效( G- q) u9 ' d# G/ S/ g* i(2)公共產品供給的低效率1 r$ _9 X& W& h3 |* G" (3)內部性與政府擴張& r5 q- R0 z* z+ g, &

8、 r(4)“尋租”及腐敗( k! * v5 l: i) F' r4、簡述非政府公共組織的基本特征。P493 W& d4 5 X5 g7 O7 A(1)非政府性5 y  F5 s& _+ t' r( F. l(2)公益性6 d2 5 H! V6 . c& C, A3 (3)正規性2 B* l2 n% 5 ?) S2 y; F(4)專門性( O9 z( q/ h' : h) D(5)志愿性8 f/ I7 B6 F! g4 Z# I6 # e. x5、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現在哪些方面?P71( p) ?! . x+ y( Y. (1)公

9、共性3 D' n: j9 v, I* :   w, F" O(2)利益選擇性: t" Z0 % U( % B  w% M9 x(3)目標指向性5 I, D" B; w- j. u# |: P(4)權威約束性; ' + Q. / E! y2 _' b(5)功能多極性/ m) ' I# x2 m  y4 z(6)動態穩定性' X' y9 P: u' V; . u6、簡述公共政策規劃的主體和基本原則。P84  Z# J8 R"

10、 _, q% e' |- g9 K公共政策規劃的主體是指參與政策方案設計與研究的所有機構和人員。4 / F4 a( $ i3 l1 (1)執政黨7 q" p/ U' S2 6 w, a(2)立法機關5 g4 e& _2 V7 4 G- (3)行政機關) G' $ T! H9 n& s, t(4)利益集團2 s  Q  N7 l# b: l' (5)大眾傳媒/ q$ c6 D* w# Y8 h* e" V% a! O政策規劃的原則是指政策規劃需要遵循的基本準則。$ C, & V4

11、) I8 T  n: p/ U" N1 a(1)公正原則9 s; H. o5 B4 s2 f  f2 P(2)受益原則: L6 u6 C% O6 i) K0 D3 r(3)系統原則; 7 g. g& c" m9 A2 T(4)權變原則4 w4 ; # D6 V" W& j+ " N0 q(5)優化原則7 , 9 q, d( 0 Y' + s4 V3 b  b$ r7、分析影響公共政策執行的相關因素。P97& ' H5 z0 c9 # y(1)政策本身的因素

12、:一項可以有效執行的政策依賴于政策的質量。政策的質量主要通過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來衡量。# I, n# p1 0 R) D4 b' y5 m(2)政治因素:第一,政治體制影響政策的執行。第二,;利益格局也會影響政策的執行。" y9 L+ # v& h# s  8 s2 I( ?(3)行政因素:行政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執行機構,政策執行人員的素質和政策執行所需要的各種資源。+ B% y9 1 A: O1 ( M(4)溝通因素: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對政策的理解會影響執行的結果。. |$ s$ u; Q$ Y* p; J四、論述題. O, A7 8 w&quo

13、t; # x4 w: w9 n* 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P14: N6 t( * ?% a3 U6 p6 L/   X2 D; l* b第一,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統一,重在公共利益。! c; j. i6 u" H$ 1 I, A* j) P' L第二,政府組織與其他公共組織統一,重在政府組織。; J  N( s- q0 b2 Q第三,社會問題管理與資源管理統一,重在問題解決。8 b1 5 a7 K/ R" O: |第四,結果管理與過程管理統一,重在結果管理。2 k/ P0 I$ p* & m#  

14、 第五,管理所追求的公平與效率統一,重在公平。. . n( t/   $ T3 .   P第六,公共組織的外部管理與內部管理統一,重在外部管理。( n' P* # e2 y9 p4 ?! e第七,服務管理與管制管理統一,重在服務。$ p! 9 y" a0 U0 " b! b第八,管理制度與技術統一,重在制度創新。) j- z, Y" h& D0 S) * b2、分析轉型期我國政府職能轉換中存在的主要問題。P40 & a4 N4 R3 / j& % T& U(1)政府職能的越位

15、和錯位。政府職能的越位,主要是指政府干了不該干的事情和管了不該管的事情,過多的參與了本來可以通過市場進行的私人產品的生產與供應。這樣,既破壞了市場機制的有效性,也消弱了政府的正常職能。8 P3 , G3 ?% X     政府職能錯位,主要是指政府內部發生的職能混亂現象,即你干了我的事,我越了你的權。, x0 r% F) ' g, L(2)政府職能的缺位和不到位。政府職能的缺位是指本來應該由政府生產和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政府卻沒有充分盡職盡責,甚至在某些公共領域出現了真空。8 W6 V  G! d# : i. 0 F

16、0;   政府職能的不到位,主要是指一些政府的職能只能體現在文件上、書本和口頭上,而在實踐操作和執行中遠遠沒有實現。, c& b) M/ M2 ?$ x3、分析公共政策制定民主化、科學化的必要性和基本對策。P902 p8 Y* k, R0 q) m. & S; d五、案例分析) s) V8 h0 H. r3 0 ( W略  j( 4 u) G3 s" e; o2 ; E/ t公共管理學作業2! c- d% 7 X7 D  r6 一、填空題3 # P" o& 7 |5 O- C0 i1、社會性 

17、;    權威性     法制性5 D- D+ H8 a4 & l" N6 l2、反比0 v8 7 U; M/ L, c4 9 l3 e% 3、結構及功能' r0 s" A# A+ l& o/ J! w; r! # b4、外部環境的     原有的狀態# l. l! M. D' d8 7 k7 h. ?5、“人力資本”  b& ' W& z8 u3 l6、需求和供給預測& Y5 q&

18、quot; I* Q( * L* r7、政務官   事務官, _! R: d; I! 8 P" b8、199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L. K$ q' , _, i9、公務員制度4 W& Y& o. 3 3 % O9 b; h10、“市場”     “公共”9 3 X0 p5 G% g! " M11、資源配置       穩定經濟7 I$ a: ?7 F0 p+ k) b8 a  3 I12、預算的編

19、制與審批      國家決算; D) G1 g4 t- T8 _" |& |8 V二、選擇題! O# x0 ?3 i. " A; 3 t% K% e1C       2A       3ABD    4ABCD     5A      6C     7C      8C&

20、#160;    9B      10D2 : # T) + b' I' N& b三、簡答題0 s- I3 C# 3 P4 p2 G1、簡述政府組織的基本特征。P115& O+ V% r* 6 Q, F; _' m" r(1)政治性。9 q3 - a" f; M(2)社會性+ b  q4 H3 . C3 P8 f(3)權威性. O" w) F1 . g" X(4)法制性3 v, d& O: |% L# e& l

21、+ (5)系統性% Q2 E7 A3 G1 m+ g$ d2 x2、簡述公共組織設計的原則。P124* R1 b6 _% h; e(1)職能目標原則/ v4 l* y8 L; j9 a; C( P(2)完整統一原則4 n& W8 c( G/ V8 % _7 J; S(3)精干效能原則' g8 u, M. B0 X: n- T. 8 m" / N(4)法制原則: Z9 O' # Q#   O. V! Y(5)職、權、責一致原則0 ) . b; T7 T& E) O  O( j(6)人本原則- D/ q8 3 U/

22、7 E+ |8 X; M- W  J3、簡述公共組織變革的主要類型和特點。P126, C1 p& N- S* A. M9 . (1)以外延為主的變革和以內涵為主的變革。' |% y7 b* m2 a  N* m  d以外延為主的變革側重組織實體的外部規模和技術特征,其特點是易于實行、政治效應強,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行政效率,但是其成果不易鞏固。2 R  |- F8 ; - s* R. y; 4 M2 e(2)以組織結構為中心的變革和以人為中心的變革5 k/ z$ G# Z. k) 0 T/ T以組織結

23、構為中心的變革著眼于公共組織的職能范圍、權力體系、機構設置、人員編制以及管理層次與幅度的調整,是常見的組織變革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公共組織的合理化和科學化。以人為中心的變革則著眼于公共組織成員的知識、技能等素質的提高,特別是其觀念、態度的更新以及個體行為、群體行為和人際關系的調整,從而達到提高組織效率的目的。) Q" v+ L4 z4 N( q! * m9 C(3)激進式的變革和漸進式的變革  W4 , M3 R) s* Q# f6 y" P* 激進式的變革也成突變式的變革,主要是指在較短時間內,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全面改革組織系統,使原有的組織形態實現較

24、大的轉變。這種類型的改革,雷厲風行,行動迅速,容易造成較強的社會心理震動,對改革的環境質量要求較高。漸進式的變革是指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逐個實現改革的階段目標通過階段性的調適,最終實現改革的總目標。這種類型的改革,一般表現為較長時間跨度的、較緩慢的、連續性的變化變化的量和質都較小,對社會的震動較小,不能及時觸及公共組織的實質問題,因而見效較慢。, x3 S7 0 y  q8 f% k8 O% f- P4、簡述公共組織未來的發展趨勢。P134- c# X  D- u% t, L' 3 B第一,功能的分化與重合! f! D+ O* Y: p- W第二

25、,結構的扁平化0 n; x( M# n* Z8 a$ L第三,機構和人員的靈活化  d/ i0 D% |" 1 E( a. Z4 z第四,工作方式的彈性化9 M8 z. / j9 U- v第五,工作單元的團隊化8 P( H6 z; s* D" z4 D第六,組織系統的開放化4 L& o( H% m% Y* z; b第七,管理取向的人性化3 - ?; N0 b6 P# Y0 w第八,管理機制的市場化; M7 j: r' X! d# g( h- A第九,組織的虛擬化' m" z" l0 G. 2 R5、簡述人力資源

26、管理的基本職能。P1487 V! z6 j8 T& O第一,人力資源的獲取$ $ Z; |3 D  第二,人力資源的發展" q8 c! H5 o8 n3 H; Y第三,人力資源的激勵1 U% |( A& D' t+ H9 v6 o第四,人力資源的維持3 X9 ?  S$ K, ; R第五,人力資源的研究6 I( z( x; E( X8 |) N2 x" ) g6、簡述公共部門人力資源規劃的程序。P156: r  u; b+ e& B6 R5 R第一,確立組織目標& c7 &q

27、uot; ) E, |/ U7 第二,收集信息0 N1 R% 2 A( m第三,預測供需0 L# f# n+ w5 C0 o第四,編制人力資源規劃8 k. i' |! |: B. k第五,實施與評估人力資源規劃: R9 J) H$ y6 M7 . n6 z7、簡述西方國家公務員制度的基本特點。P175- q* f, |, I. _/ y# _# d4 z; Y第一,公開考試,擇優錄用# K4 J2 o/ V9 z0 H( x第二,嚴格考核,功績晉升" R) g) R, H7 M0 1 A2 q1 q第三,政治中立,職務常任0 J# ; s# Q0   u&

28、#160; Z5 2 L第四,人事分類,依法管理3 S' h5 K: z" A, C+ x第五,專業培訓,素質更新。6 b% m" H) N2 s' h2 m  c8、簡述公共財政的基本職能。P194' J" _; h6 l% E(1)資源配置職能。是指政府通過財政手段選擇提供某種消費品,并為之提供資金的職責和功能。: i( - S3 G5 _(2)調節收入分配職能。指政府為了為了實現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標而對市場經濟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調整的職責和功能。& i+ k$ F& l5 Y. u, a

29、0 (3)穩定經濟職能。是指政府具有運用財政政策等宏觀調控手段,保證國民經濟穩定增長的職責和功能。- e  W1 U' _# g& B6 B9、簡述國家預算的原則。P2038 , G$ U+ l1 r. k4 r# W: G4 g. m第一,完整性原則+ G( m5 m9 ?1 E' E第二,統一性原則: 8 a% Y7 G, u, Y5 x% 第三,可靠性原則! N) j% C6 ) m, E6 第四,公開性原則( y  f1 P) f: Q3 J第五,年度性原則" 5 E/ j: H/ T" v&

30、10、簡述政府審計的程序。P213  C6 l( U* 7 e(1)檢查階段。向被審計單位發出審計通知,開始審計檢查。6 N8 R- m# c5 U: ?# (2)報告階段。審計人員對審計事項進行審計后,應當向其所屬的審計機關提出審計報告。' c5 o1 c# o0 Z/ a0 x6 P; (3)執行階段。被審計單位應當執行審計決定,將應當繳納的款項繳入專門賬戶,將依法沒收的違法所得和罰款,全部上繳國庫。被審計單位或協助執行的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執行情況書面報告審計機關。審計機關應當檢查審計決定的執行情況。5 T2 B3 H* x: E5 , K四、論述題7 a

31、9; G' H, r$ ! _: e9 U* $ G1、結合實際分析公共組織變革的動力與阻力,并闡述消解其阻力的對策。P128-P1307 w$ j7 i, G  i2 A、動力! w' 4 h0 1 H6 W1 z第一,環境。組織的變革常常是由其所處的外部環境的變化引起的。) d7 O9 2 g3 : Y第二,技術。主要指計算機網絡技術和現*公自動化技術。1 q1 M8 z9 h) d8 c% h: , c第三,目標與價值觀。公共組織的目標是其價值觀的反應和真實體現,價值觀則是其組織的靈魂和理性支撐。5 o, G- Z0 U; y7 C6 W7 n7 w9

32、 L2 r第四,職能。管理職能是公共組織存在的基礎,是確定賦于公共組織何種權利責任、機構設置、職位安排等內容的根本依據。因此,管理職能的變化必然引起公共組織結構的變化。8 v- Y: J; a0 F0 F, K  d第五,組織成員的心理。組織成員的心理,尤其是組織成員的動機、愿望、態度以及與之 一致的群體效應對組織變革具有推動作用。$ N& n; S8 J$ I" P! W" I5 r第六,專家。專家不一定是組織的正式成員,也不一定擁有固定的職權,但他們豐富而優越的系統知識、理論和方法,有助于他們對組織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前途作出科學的分析和論證,

33、而這些正是變革所必需的。由于他們的介入和幫助,公共組織的變革往往變得比較清晰和容易。因此,專家是推動公共組織變革的特殊動力。# f; P% g, g8 X/ eB、阻力! e; J- m- " m& Z第一,認知。人們對公共組織變革的目的、機制和前景的理解和看待有時差別很大,其結果可能導致基于理解不清或理解混亂而抵制、干擾變革。; E3 G( U: 2 D8 T! p- d3 C9 H第二,利益。從實質上說,公共組織的變革,意味著組織內權利、利益和資源的調整和再分配,因此必然會觸動某些人的切身利益,進而形成不滿和阻力。9 d8 d' t9 O6 N4 C) p$ X;

34、 r第三,成本。任何組織的變革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果成本投入大于收益,改革的發展就難以繼續進行。' I/ V3 y& , o: O第四,組織惰性。公共組織的成員是獨此一家的專業人員,他們在本質上趨于僵硬、保守、墨守成規、動作緩慢。而變革的本質就是對既定模式和習慣的一種否定,因此容易受到組織惰性的抵制和阻撓。) q  i6 H. K& g# : I) M6 p第五,變革的不確定性。公共組織變革的復雜性,人們很難在變革付諸實踐之前證明改革是有益的,更難對自己從變革中獲得的預期收益進行精確計算,這容易使人們產生不安心理,對變革產生疑慮,進而形成消極態度和

35、抵觸性行為,妨礙和制約變革的順利進行。( Z& ?3 ?, y3 b第六,習慣性。當變革試圖改變公共組織成員的某種習慣性的時候,就會給他們帶來強理性的感情震蕩,使他們失去公正的判斷變革的客觀尺度,或者招致他們下意識的不良反應,產生抵制態度。- S: l4 ' ! m  C, A) s* I$ J% r9 vC、消解阻力的對策。! O' M! & F1 n% R  J9 5 F第一,客觀分析變革的動力與阻力的強弱。采取措施,增強支持因素,消弱消極因素,推動變革前進。8 J, A( A0 W% 第二,精心設計方案,加強改革宣傳

36、。消除人們的誤解,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 u% ( I- U( h' % n* h第三,進行人事調整,做好組織保證。從宏觀的組織體系上保證未來的改革能順利進行。/ 2 T* i1 c5 w# O; ) 第四,提高普通工作人員對組織變革的參與程度。從而盡量降低組織變革的阻力。" q( 2 e1 S& + ) H第五,正確運用組織動力,消除對變革的抵制心里。9 9 X% 9 Z( t) Y6 w2 ; a, L4 _第六,強化革新行為。對表現出新態度、新行為的團體和個人給予積極的宣傳和充分的肯定。( Q! v. f# m# t1 l第七,折中妥協。在實際過程中,多數

37、變革都存在這種現象,只是這種妥協的程度不同而已。* _+ m' 7 4 ?+ e第八,提高領導者的自身素質,完善領導行為方式。0 O$ D8 4 3 I9 第九,妥善安置因改革而受到沖擊的人員。9 r: Z! w5 s( O! 0 n2、談談你對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特性的認識與理解。P152( J2 j! i# g& N% ; D$ - T(1)人力資源的能動性。人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人有思想感情,能夠有目的的進行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3 a2 |" H( G3 / a(2)人力資源的再生性。人力資源是在身份資源,其再生性基于人口的再生產和勞動力的再生產。8 u: p

38、- u8 o0 x4 n0 q(3)人力資源的社會性。任何人力資源的成長和發展都是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進行的。  d5 L3 m4 8 Z9 F  M(4)人力資源的時效性。人力資源在使用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時效性。! R2 I6 Z( / 6 N8 c3 s. H(5)人力資源的高增值性。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力資源的經濟價值呈不斷上升的趨勢。* & c* Y3 B; h, y9 a& i; H(6)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的自身的特殊性  a.政治性       b.道德性。9 a/ C

39、$ w9 H8 2 ?4 L# q3、談談你對我國公務員制度的認識和理解。P180% t  Z& U7 i0 Ua.義務與權力。國家公務員作為公民,享有和承擔憲法和法律賦予公民的各項權利和義務,并且與國家行政機關建立起一定的義務與權力3 , t0 J& 2 ( : $ kb.職位分類,錄用和聘任。0 Y- N# ?% m3 c+ D. p" D/ yc.考核,職務任免,升降獎懲。9 e3 S  c9 / # y: i8 / Gd.薪酬保障。% B0 v9   E: q4 ?9 oe.培訓,交流與回避。% b%

40、 A% / : W+ 1 & ff.辭退,辭職和退休。, P3 h. O2 N# E2 T  M8 - i我國的公務員制度,是社會主義國家行政機關的人事制度,他繼承了黨和國家干部人事制度的優良傳統,同時也借鑒了西方國家的一些科學管理的辦法。, F3 d$ j/ h8 * a8 8 Z& % r0 Y五、案例分析。4 B+ G- S$ ?" F  $ R9 i略。+ H6 b; s2 J8 T, O公共管理學作業3+ d  h1 U! p+ s! z一、填空題:, W& z2 C4 G" G)

41、 A1 v" Y1、數據,信息接收者5 O: n5 I. O1 0 c2、歐洲# l7 C: b- h, , ; S( a8 m3、知情權3 D0 r" 9 G! g& Y) x4 u# 4、經濟績效,社會績效,政治績效; r4 b: z# E: k, S( O1 6 L6 i5、績效評估- L) N! 3 ' G( _) u0 P) H6 C: K: a6、方向標準,優化標準: S# r3 m$ d& s3 . |" V4 V7、政府自身,社會組織,公民個人& t5 p: p8 G& K, a- |8、用戶滿意原則&quo

42、t; w; O0 C' R# O5 r9、道德定位2 L' u# $ n% B$ R- f7 10、公正原則,效率原則,人本原則# S; Y7 + U9 F4 l; Z) - n11、公共管理主體" G- p7 Z7 _+ R9 M, j5 p12、回應性,負責性2 q9 s: S/ ?9 " 4   F13、行政控制,立法控制. t4 e/ H# I1 v# O/ a14、訴訟責任" Q& 2 D/ H$ r& X, W二、選擇題+ P' H# T; n5 l% R1A   

43、0;  2B     3C      4D     5C     6B     7D     8C     9B    10C& C% P' n! o' " ; f) d1 k% S三、簡答題, - m/ I2 m: w. K3 L) N7 Z( V1、簡

44、述政府信息資源及其管理的基本內容。P227" f6 I+ j. I' e3 m1   政府信息資源的主要內容包括:(1)政府決策信息    (2)服務信息   (3)反饋信息     (4)政府之間交流信息) M( U  & + E/ ) H  L政府信息資源管理除包括對信息內容的管理外還應包括與政府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有關的決策、計劃、預算、組織、指導、培訓等活動,特別是與信息內容及其相關資源相關的人員管理、設備管理、資金管理和技

45、術規范、標準的管理。7 Y. T) $ " A0 l2、簡述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P2409 U/ n' o9 j1 q4 ; C, V" g問題:(1)信息公開主體的工作不到位。  (2)信息公開的時效性差    (3)信息公開的方式上存在問題; J) v2 g' B  l- Y對策:(1)加強責任意識、轉變觀念. C  l* _2 j' L5 m(2)明確職責,落實行動, 1 V6 J# T, W  T(3)規范行為,依法行動) R!

46、M8 9 X; h8 H(4)加強網站建設,提高效率3 q5 I9 z7 % H1 h+ 7 W# Q% B0 N(5)加大宣傳力度,動員公眾參與3 J9 i! 6 f5 O/ F* ( X  K3、簡述電子政務的主要作用。P243& " d, t! ' s+ W, W(1)拓展政府服務空間,優化政府服務手段; g, J6 _" F7 T; X3 N4 k(2)擴大公民參政渠道,更新參政技術手段5 ( & Y2 F  H$ T9 m. y$ K7 (3)提高政府運作透明度,促進公共管理公開。2 r& ?

47、& L1 c: K9 9 w% |4、簡述績效管理的特點。P2682 k3 / y+ c( H7 w- & . A+ a" 0 r(1)講究結果導向) q# ' : B+ x(2)注重組織績效# K$ g4 h& k# Q1 v( A  b3 a: z; L(3)重視動態管理8 k' l/ F" 6 Z2 r  o4 t(4)強調戰略管理) v+ K& P. f# v- y  o8 E& d; E; r  P(5)關注系統管理 &

48、#160;Y" Q1 b* R( W, l. * ( k5、簡述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的標準。P275/ S9 & p8 * Q$ G+ 9 ! e4 I! o(1)經濟。從經濟的角度評估組織績效,測定的是投入與成本之間的關系1 O: k# t; E+ I2 i" A( o(2)效率。效率評估主要測定投入與產出的關系。4 b" O! O  T( H% r7 |(3)效益。效益也可概括為效果和效能。) X( S* o- Q' X5 I(4)公平。傳統的公共行政與管理重視效率、效果,而不大關心公平問題,自新公共行政以來,公平問題日益受到廣

49、泛關注,并成為重要標準。9 y" A& X$ Z& D; O9 T(5)責任。是指公共部門及其人員是否對公民的需求、偏好與期望采取行動等。% B& R# P% n2 . m  j3 6、簡述績效評估的主體。P273- p* _2 K' S$ V& K1 k一般說來,評估主體大致可分三類。0 a; & * D0 i/ B2 oa政府自身+ G9 f* x5 Y6 G3 bb社會組織( c. b- K& u! q& b3 c公民個人2 F( f6 |1 o$ k# R/ l7、簡述績效評估的程序。P283

50、& n( h8 , c) J- g) o( b( Ha明確評估目的& E0 I2 m8 N+ 0 Ab確定評估對象! M1 ?1 ?/ E( c$ k" n, c指定評估方案+ E' b' o% C( w; _5 F% z1 Z! dd收集整理評估信息資料7 Y% o, N) d' K% Le實施評估并編制評估報告6 s# _+ y/ N7 J8 S8、簡述公共管理的制度倫理和公共管理的道德定位。P301) N5 z% A& S) 公共管理倫理的內涵包括兩個主要的維度:公共管理的制度倫理和道德定位。6 H8 Q' / X6 a5

51、 E3 ya個體倫理是有限的,公共管理者的不良行為難以避免,而制度的倫理是深刻的,廣泛的,穩定的,他可以引導和規范公共管理者的行為,對其權力加以約束,對公民的利益加以保護。7 j# G$ " ' Vb道德定位。制度倫理雖具有重要的規范作用,但是面對諸多社會和公眾的問題,公共管理論理制度必須得到公共管理者個體道德的支持才能真正發揮作用。0 S+ / H& n: d+ j1 c9、簡述公共管理基本理念中的幾個原則。P307% E5 # l: h4 ja公正原則2 |3 S# , k5 Z7 E8 e, L8 Vb效率原則( z, N/ L5 i* W' c人本原則

52、- k" L- O+ D! f/ 5 ( O: jd誠信原則+ m, I- X+ T  6 G1 Q' F3 Ye服務原則1 o! t2 d) / W% x4 P8 ?10、簡述公共管理責任的特征。, I) 0 5 K7 h9 F) J/ N: Ha對公共管理客體要求的回應性: R, q6 g. T* U% s) # k6 Q! ob政策制定的彈性+ - |! 0 g: q) _( V: Mc對行為結果的負責性* j! |+ M9 ' 2 ?四、論述題/ c1 s+ s1 X& I3 X; & b% W1、談談你對公民知情權和政府信

53、息公開的認識和理解。P234' x* _- 1 G# D& : S公民知情權也稱了解權和知悉權,其基本含義是公民有權知道他應該知道的事情,國家應最大限度的確認和保障公民的知情權,1984年的世界人權宣言確定知情權為基本人權之一。政府信息公開是指行政機關通過公眾便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徑公開其政務運作的過程,公開其有利于公眾實現其權利的信息資源,允許公眾通過查詢、閱覽、復制、下載、摘錄、收聽、觀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各級政府部門多控制的信息。) Y2 W- m2 a* a* t4 o2、我國電子政務目前存在著哪些問題,如何發展我國的電子政務。P2520 O* g- I, m6 u問題:a對

54、快速發展的政府信息化建設認識不到位。0 m0 ?6 f) A% |b政府信息化缺少相應的法規和制度保障- w, W# W  v/ t2 c# : s$ t' a. Mc政府信息化建設整體水平不高" ?: J) W. 9 9 m- f: / X. Ud網絡安全問題. a2 y% ' & ee信息資源開發質量不高6 L3 b( G# ( ! r# mf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t9 G; K6 H2 o7 |發展:a發展重點應有側重   x6 y. u/ j( # Y8 O# nb提高服務能力. 1 W8 S3 d4 s+ ?8

55、f/ jc強調服務特色% X3 p( D; & A8 nd突出協同效益3 # j. + 6 K, T; + E0 Y2 e不斷創新模式0 Y9 b: N7 |$ p, H6 ( Z3 Q9 |3 f不斷完善安全保障體系$ & e  P2 l" 5 h* C5 a6 p$ P, H% B3、分析績效管理的困難主要有哪些,請針對其中的1-2個問題說明其應對策略。P284! % K& o. F8 S! P- p困難:a公共部門的壟斷性% u" S. s: X! gb公共部門具有目標多元性和目標彈性, I5 f5 B4 A. Yc公共部門

56、生產過程的難確定性3 5 ! ( Q% Y' sd公共部門產出的特殊性9 K$ 7 C. x* N) S4 S( Z) Ee公共部門管理機制的重規則性和過程性, a8 M6 h+ * M8 O. E2 # i5 j5 M" Gf績效評估標準的限制  f2 t" X. v- X" ag公眾監督的困難" M# J; h% x. M! m  F! P* I應對策略:a強化績效意識' v+ Y# S& l3 S4 E# Hb轉變觀念,建立民本主義的績效理念& D7 w' s# M(

57、Qc促進績效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5 f1 R7 Z6 A6 J! K0 + K' G3 d制定靈活多樣的績效目標和規劃6 o0 6 |+ O( w! fe建立多重績效評估機制; ; u' C6 Z4 *   - Uf建立全新的激勵機制4 6 ) G7 ' I. X) x, g重視管理者的作用1 t4 m1 |) e( p- B$ j1 K) D' ( U  t) c4、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倫理的基本理念?P307! D' r8 q+ w% Y( sa公證原則* R! Z9 N2 a4 L. U" p) X&#

58、160; Fb效率原則2 x" V+ C1 _: t; j0 S- Fc人本原則( X. j* 3 c0 x& Ad誠信原則+ a2 Y8 G% Q* k- 7 9 De服務原則. k& ; K! + y% a" D5、分析公共管理倫理的弱化和失范的主要表現及其產生的原因。P309$ C# U9 t$ f4 e3 4 N表現:a組織的責任缺失和官僚主義) Y% |4 T: P0 p& S& I8 y# Ob權力腐敗3 f' 8 C* |! % xc過分注重效率的功利主義傾向6 A5 q  o* M/ D6

59、 l1 t5 B原因:a公共管理倫理自身特點的影響+ v% q6 E! U* v4 _9 5 i& Pb公共管理理論導向的失誤: f) b6 w4 T* h0 n9 I3 V1 c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9 T) b- w. O. f; o0 k6、分析說明公共管理的責任機制的主要內容。P320' E, T, G0 m- R9 V. s5 ea公共管理責任的行政控制機制  x% t: ?5 ( cb公共管理責任的立法控制機制4 3 j3   j0 Bc公共管理責任的司法控制機制1 L7 - F3 C! 5 A) l  D五、案例分析。略* A2 Y1 . B- q公共管理學作業4! m! P; F% ) N3 i一、填空題& D/ H$ i  ?( O+ C: |2 i4 w0 v+ v1、公共管理活動,公共行政學。4 z0 U5 * B' |2、市場失靈5 E% ?* N* Y; e5 i3、價值標準8 f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