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同步評價試題彈力和彈簧測力計_第1頁
八年級下同步評價試題彈力和彈簧測力計_第2頁
八年級下同步評價試題彈力和彈簧測力計_第3頁
八年級下同步評價試題彈力和彈簧測力計_第4頁
八年級下同步評價試題彈力和彈簧測力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時1 彈力和彈簧測力計 1.知道什么是彈力,彈力產生的條件。2.能正確使用彈力測力計。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彈簧測力計的結構。 樂于通過自制彈簧測力計以及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掌握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認識生活中的彈簧測力計。3.初步了解彈性勢能,知道發生形變的物體具有能量。對周圍生活中的彈力應用的實例產生關注,體會科學技術的應用的價值。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形變能產生力,這個力叫非彈性力 B.分子間的斥力與引力,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屬于彈力C.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越大,物體形變就越小 D.彈簧測力計利用了物體的形變與力的關系2.力的單位是( )A.牛頓 B.千克 C.

2、毫米 D.秒 3.下列關于彈性勢能說法正確的是( )A. 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不具有能量 B.發生彈性形變物體具有彈性勢能C.物體受到力體積發生變化,物體一定沒有彈性勢能D.物體的彈性勢能大小與物體彈性形變的程度無關4.關于彈簧測力計使用的說法正確是( )A. 彈簧測力計根據彈簧受到外力越大,物體形變越大原理制成的B. 彈簧測力計一般都有量程,沒有分度值C. 彈簧測力計使用時一定要豎直放置,不能傾斜D. 使用彈簧測力計之前,一定要注意觀察標尺的零刻線、分度值和量程5.某同學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情況如下,其中錯誤的是( )A. 使用前應選擇合適的彈簧測力計 B.使用前應先調零C.只要力的大小在彈簧測力

3、計的測量范圍,這些彈簧測力計都可以用來測量這個力D.使用彈簧測力計時,記錄數據的同時要記錄力的單位6.小華在用彈簧測力計測力的大小時,歸納一些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方法,其中錯誤的是( )A. 所測的力的大小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刻度的最大值B. 彈簧測力計必須水平放置,進行物體受力的測量C. 并避免彈簧測力計指針、掛鉤、與外殼摩擦D. 使用前,要檢查指針是否在零刻度位置7.如圖7-1所示,為了能夠說明力越大,彈簧伸長就越長?,F有兩個彈簧,兩個質量不等的小球A、B,質量分別為5N和2N,則哪根彈簧上的彈性勢能大? (填上方、下方)。8.如圖7-2所示,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彈簧上,觀察比較圖a、b,可

4、知人手作用在彈簧上,可以使彈簧發生 ,而此時彈簧a、b的彈性勢能 大(填“a大”、“b大”或“一樣大”)。9.小明對彈力的認識有以下幾種觀點,其中正確的是( )A.彈力僅僅是形變的物體要恢復原狀時,對跟它接觸的物體力吸引力B.在彈性限度以內,彈簧的長度越長,產生的彈力就越大C.鍛煉身體用的彈簧拉力器掛滿彈簧后,拉得越長,產生的彈力越小D.在運動場上撐桿跳高運動員用的撐桿,利用了撐桿受力時所產生的彈性形變10.如圖所示,圓盤彈簧測力計示意圖,彈簧上端通過一個螺旋固定在外殼上,L是這個螺旋的螺母,調節L,可以改變彈簧上端的上下位置。彈簧的下端通過卡子K和齒條相連,齒條緊貼在齒輪上,當齒輪上下移動時

5、,便會帶動齒輪轉動,指針是固定在齒輪上的,齒輪轉動,指針也跟著轉動。因此,齒條上的鉤子掛上一個重物時,指針就指著一定的示數。通常,L是安裝在測力計的外面的,而K必須要打開外殼后才能調節。調節彈簧測力計的方法有以下四種:a.旋緊螺母,使彈簧上端往上移; b.放松螺母,使彈簧上端往下移c.把卡子K往上移,縮短彈簧的長度 d.把卡子K往下移,增加彈簧的長度(1)如果這個彈簧測力計在不測量時,指針不指零,而是指在大于零的位置,應如何調節?(2)如果這個彈簧測力計在不測量時指針指在零點,在測量標準的10 kg重物時,指針指著960N,應如何調節?11.如圖所示,當體操運動員從高處落下,與蹦床接觸的過程中

6、,蹦床表面發生 ,而獲得 能。12.小明在用彈簧拉力器鍛煉身體時,發現用力拉彈簧時,開始時,不會感到太費力,可越向外拉,感覺越費力,這是什么原因?試解釋一下。13.關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彈簧測力計可以測任意大小的力 B.彈簧測力計的刻度不是均勻的C.彈簧測力計使用前最好輕輕來回拉動掛鉤幾次 D.彈簧測力計只能在豎直方向上使用14.如圖所示,是兩個彈簧測力計,若甲彈簧測力計測得的物體的彈力為1.8N,請在圖中標出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置,此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 ;當它受到另一物體的彈力時,指針如圖乙所示,則乙圖中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15.小明使用一只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

7、的拉力,但是每次測量的結果都與實際值有較大的誤差,試猜想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至少提出2點。1.自我評價題 號123456789101112131415正誤判斷2.主要錯誤訂正:課時2 重力 1.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 知道重力的大小,并能判斷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2.知道重心的概念。 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重力的存在,能找到物體重心位置。 3.會利用彈簧測力計,通過探究活動了解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嘗試用數據表格記錄實驗數據。4.知道被舉高的物體具有能量,初步認識重力勢能,知道彈性勢能和重力勢能統稱為勢能,1.下表是學習了重力知識后,利用列表的方式歸納了質量和重力的區別及聯系,結合所學知識,

8、請將下表補充完整。2.某同學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形狀有關,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來驗證該同學想法的正確與否?要求:器材自己選擇;寫明探究方案的設計步驟。3.猜想一下地球如果失去重力情況下的場景,試列舉出2個兩個場景,并進行適當的描述。4.下列關于重力說法正確的是( )A. 向空中上拋一只籃球,球在上升過程中受到豎直向上的重力作用B. 汽車在下斜坡時,受到的重力方向垂直于坡面C.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的上D.地面的附近的物體在沒有其他物體支持的時候,會落向地面,是受到重力的原因5.小明對重力有以下四種認識,其中正確的是( )A.重力方向總是垂直于物體的表面 B.重力不隨物體的位置變化而變化C.粉

9、筆在使用過程中,質量變小,重力變小 D.空中上升的氣球,沒有受到重力作用6.某同學在用彈簧測力計測量一個物體的重力時,錯將物體掛在拉環上,如圖所示,當物體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10N,則物體的重力 ( )A.一定大于10N B.一定小于10N C.一定等于10N D.以上判斷均不正確7.某物理研究性學習小組在探究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關系時,實驗記錄如下表:(1)在探究過程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有 、 。(2)在上表空白處填出比值G/m的平均值。(3)分析表中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是: 。8.關于重力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來測量 B.物體重力大小始終是不隨位置而變

10、化的C.一切物體的重心都在物體上 D.南極的生物受到的重力方向是豎直向下的9.下列哪個物體所受的重力接近于10N( )A.一支鉛筆 B.一升水 C.一張課桌 D.一臺電視機10.空中隨風飛舞的一片羽毛,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落到地面上,在此過程中,羽毛( )A.一定不受地球吸引 B.受到的重力方向豎直向上 C.羽毛重心肯定不在羽毛上 D.羽毛受到的重力無法測量出來11.“神州號”載人飛船上了太空后,則當飛船在月球降落后,其受到月球的吸引力是地球上的1/6,若宇航員的質量為60kg,那么宇航員在月球上受到的吸引力大約 。12.關于物體的重心,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均勻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心處B

11、. 不均勻物體重心的位置,除跟物體的形狀有關,還跟物體的質量分布有關C. 對于形狀不規則或質量分布不均勻的薄片狀物體,可以通過懸掛法找到其重心位置D.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所以重心一定在物體上13.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快速找出一支筷子的重心。ACB14.有一段彎成直角的粗細均勻的鐵絲,如圖所示,鐵絲的兩邊AB和BC的長度是相等的,請猜想一下,這個“L”形鐵絲的重心在哪里?試在圖中標出。為了驗證你的猜想,請設計一個方案,來說明你的猜想,可以結合畫圖說明。15.某同學在探究重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他把不同質量的砝碼掛在彈簧測力計下面,測量它們所受重力的數據記錄在如圖表格中,請在圖中的坐標中

12、畫出重力和質量關系的圖線,并根據圖像得出的結論是 。1.自我評價題 號123456789101112131415正誤判斷2.主要錯誤訂正:課時3 摩擦力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摩擦力的存在,知道摩擦力是如何產生的。能區分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知道改變摩擦力大小的方法。2.能利用彈簧測力計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3.知道摩擦的利與弊。了解摩擦力在生產、生活中的利用和防止摩擦的實例,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途徑。1.下列有關摩擦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 人走路時,腳與地面的摩擦力是方向與人前進方向相反B. 機動車啟動時,機車的車輪與鋼軌之間的摩擦是有益摩擦C. 在用卷筆刀削鉛

13、筆時,鉛筆和卷筆刀內孔之間的摩擦是滾動摩擦D. 釘入木板的釘子不易拔出來,是因為釘子受到板較大的吸引力緣故2.小明對摩擦力有如下四點看法,其中正確的是( )A. 摩擦力都是有害的B.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前進的方向C.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有關,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無關 D.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間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3.用6N的水平拉力使木塊在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物體受到的水平拉力增大為12N時,此時水平地面對木塊的摩擦力的大小將變 (填“大”、“小”或不變“”)。4.放在豎直的磁性黑板上的黑板擦,雖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作用,但它不會掉下來,其主要原因是( )A.它受到磁性黑板的吸引力 B.它受到

14、磁性黑板的靜摩擦力 C.它對黑板有吸引力 D.它受到磁性黑板的滑動摩擦力5.鋸木頭的鋸子的鋸齒都是東倒西歪不在一個平面上,這是因為( )A.這樣使鋸齒更鋒利 B.這樣使鋸更耐受撞擊C.鋸用得太久,齒被撞歪了 D.可以使鋸口加寬,減小材料對鋸的摩擦力6.摩擦力與生活息息相關,試列舉出生活中減小有害摩擦的3個不同事例,并說明每種事例中利用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是什么?7.在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使木塊沿水平方向長木板滑動,從而可以測出木塊和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在木塊上加放砝碼,并改變木塊上砝碼的數量,從而改變木塊和長木板之間的壓力;把棉布、毛巾等鋪在長木板

15、上,從而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實驗的過程記錄在如下表格中:則:(1)在操作中,用彈簧測力計測拉動木塊所受的摩擦力,除了要勻速拉動外,還應注意實驗桌要 ,彈簧測力計拉木塊的方向要 。(2)根據實驗數據記錄表格中的數據,比較表1中實驗1、2、3可以得出的結論: ;比較表2中實驗1、2、3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8.如圖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長方體木塊和鐵塊個一個?,F想探究木塊和鐵塊的下表面誰更粗糙,請你只利用個量程滿足實驗要求的彈簧測力計,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寫出實驗的步驟、現象和結論。實驗步驟: 根據現象: 得到結論: 9.有些同學猜想滑動摩擦力可能還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請你從以下器材

16、中,選出部分器材,設計一個實驗,對此猜想進行檢驗。現有器材如下:a.斜面,b.帶鉤的正方體木塊,c.帶鉤的長方體木塊,d.表面平整的長木板,e.幾條毛巾,f.直尺,g.彈簧測力計,h.硬紙板。(1)你所需的實驗器材是 (用器材前面的字母符號表示);(2)簡述主要的實驗步驟如下:10.設想一下假若生活中失去了摩擦力會是怎樣的場景,提出2個場景,并進行適當的描述。11.自行車是我們熟悉的交通工具從自行車的結構和使用來看,它涉及到不少有關摩擦的知識例如:A.輪胎上刻有花紋 B車輪做成圓形 C塑料套緊套在車把手上 D.在轉動部分添加潤滑油 E腳踏板凹凸不平 F剎車時用力捏閘 G車軸處裝有滾珠 H車的把

17、手上有凹槽(1)上述各項內容中屬于(只填寫各選項前的字母)通過改變接觸面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 ;通過增大壓力而增大摩擦的是: ;通過變滑動為滾動而減小摩擦的是: ;通過使接觸面彼此分離而減小摩擦的是: 。(2)用力踩動腳踏板使自行車前進時,后輪與地面間摩擦力的方向朝 (填“前”或“后”)(3)請你大膽發揮想象:“假如沒有摩擦”,自行車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寫出兩個合理的場景。12.小明在課外探究彈簧的長度跟外力的變化關系,利用如圖示的裝置,記錄了相應的實驗數據如下:鉤碼質量/kg050100150200250300350指針位置/cm 123456.578(1) 分析實驗數據,你得到的實驗結

18、論是: (2) 你根據實驗結果在實際的應用中可制成 1.我評價題 號123456789101112正誤判斷2.主要錯誤訂正:課時4 力 力的相互作用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認識力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體改變形狀體積,改變物體運動方向以及運動快慢。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圖示表示力的三要素。 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3.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象。 1.體育課上,小明用力將鉛球向斜上方推了出去,球在空中運動了一段弧線后落到地面上,地面被砸了一個小坑。在這段過程的各個階段,都體現了力的作用效果。(1)鉛球受到小明的推力后,其運動狀態發生了改變,由 變為 ;(2)鉛

19、球在空中飛行的過程中,受到重力的方向是 ;(3)鉛球以某個速度落向地面,這是受到 作用的結果,鉛球落地后,會運動一小段距離后,最終會因受到地面的 而停下來,保持靜止狀態。2.如圖所示,小華坐在玄武湖的游船上玩耍。當他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個小船,能夠把另一個小船推開而小華所坐的小船保持靜止嗎?為什么?3.在下圖所指的四個力中,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的是( )4.下列現象中,物體運動狀態沒有發生變化的是( )A.開動汽車從靜止變為運動 B.汽車急剎車,從運動變為靜止 C.降落傘從空中勻速降落 D.汽車勻速轉彎5.下列關于力的說法,錯誤的是( )A.一個物體不能發生力的作用 B.施力的物體同時一定是受力

20、物體C.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或改變物體的形狀 D.物體的運動方向與受力情況無關6.如圖所示,將一根彈簧測力計掛在天花板上,某人用方向相同的兩個力作用于彈簧,已知F1F2。觀察比較a 、b、c圖,可知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有關。 7.如果一個物體的只受兩個力的作用,這兩個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這個物體( )A.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B.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 C.一定處于靜止狀態 D. 運動狀態一定改變8.如圖所示,使用一薄鋼條的下段固定,現分別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發生甲、乙、丙、丁各圖中所示的形變,如果F1=F3=F4F2 , 那么,能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點有關的圖是 和 。9.

21、“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各圖能生動地體現這一規律的是( )10.圖甲是運動員射點球,球由靜止變為運動;圖乙是守門員奮勇地把球接住,球由運動變為靜止。這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圖丙中,運動員在用頭頂球時,對頭的施力體是 ,人頭對飛來的球施力撞擊,使球沿原來運動相反方向運動,由此可知,力可以使物體的 發生改變。11.在江蘇省科學宮內,有一個風洞實驗室。一架飛機模型固定在托盤的測力計上,如圖所示,當無風時,托盤測力計示數為15N;當迎面吹著飛機的風速達到20m/s時,托盤測力計的示數為7N,請你畫出飛機在有風時受到的舉力的圖示。12.給你兩支彈簧測力計,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方案,說明下列結論:

22、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力,同時也受到后者對它的作用力。1.自我評價題 號123456789101112正誤判斷2.主要錯誤訂正:單元自我測試卷A1.下列不是力的彈力作用效果的是( )A.改變物體體積 B.改變物體形狀 C.改變物體密度 D.改變物體運動狀態2.如果地球上的物體沒有重力作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河水不能向低處隨意流動 B.水壺里的水無法倒入人口中 C.人一跳就可能離開地球 D.物體失去了質量3.一個同學自己動手自制彈簧測力計,他找來一根彈簧、一把刻度尺,并借來若干50g的鉤碼,他在彈簧下掛上數量不同的砝碼,并記錄彈簧伸長的長度,得到的數據如下:那么,這個同學自制的彈簧測力

23、計最大刻度值和分度值分別為 、 。4.我國自行研制的長征系列火箭,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如圖所示,長征系列火箭的起飛推力為3×106N,請在圖中按所給的標度,畫出火箭上升過程中受到推力的圖示。5.如圖所示,是一塊教學用的等腰直角三角板,它的重心位置在( )A.因三角板中間是空的,所以沒有確定的重心 B.在直角的頂點 C.在斜邊的中點 D.在底邊中線上的某一點6.如圖所示,是小球放在斜面上所受重力的示意圖,其中正確的是( )7.用如圖所示的水平儀檢驗桌面是否水平,當它把東西方向放置,人在水平儀南方觀看,重垂線偏在下面錐體的左方,當把它在桌面上南北方向放置,人在水平儀的東西方向觀看,重垂

24、線偏在錐體的右方,說明此時桌面情況是( )A.東北高,西南低 B.西北高,東南低 C.東南高,西北低 D.西南高,東北低8.關于彈簧測力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彈簧測力計上的刻度不是均勻的 B.彈簧測力計只能測力,不能測物體受到的重力C.使用彈簧測力計時,必須在撤去外力時,才能讀數 D.彈簧測力計的不僅能豎直方向上使用,而且有時也可以在傾斜方向使用9.如圖所示,使用一薄鋼條的下段固定,現分別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發生甲、乙、丙、丁各圖中所示的形變,如果F1=F3=F4F2 , 那么,能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關的圖是( )10.如圖所示,用繩子系住小球,靠在墻上,物體重16N,繩受到

25、20N拉力,試畫出物體受到重力的示意圖。11. 某同學用最大刻度為5N的彈簧測力計測量不同的物體所受的重力,實驗時,他用手拿住彈簧測力計的外殼測得如下數據,他去掉最后一次600g的砝碼后,指針回到0.2N的讀數處:.指出該同學操作錯誤所在,去掉錯誤部分,你從這個實驗中能得到什么結論?彈簧測力計使用過程中還要注意哪些問題?(至少提出2點)12.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這個結論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是成立的。但不能確定在月球上是否成立。有資料反映,任何物體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物體在地球上所受到的重力的1/6。根據資料上的結論,如果在月球上進行探究“物體的重力和質量有什么關系”的實驗,其結果將

26、會是怎樣的?請你根據資料提供的信息,在下圖的表格中填上你預期的數據,在坐標中標出適當的數值,將表格中的數據繪成重力和質量的關系圖像。13.下表是某實驗小組做“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記錄。實驗次數接觸面材料壓力/N滑動摩擦力/N1木塊與木板40.82木塊與木板61.23木塊與毛巾62.5(1)分析比較序號1與2的實驗數據,可得出的結論: 。(2)分析比較序號 的實驗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3)上述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叫“控制變量法”,同學們在初中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還用到此研究方法有: 。14.在一定的拉力范圍內,彈簧受拉力時伸長的長

27、度可能與所受的拉力的大小成正比。為了驗證這個猜想,給你一根彈簧、一個鐵架臺、一把較長的刻度尺和幾個相同質量的鉤碼,請你用這些器材設計一個實驗驗證這個猜想。要求寫出實驗步驟和需要測量的實驗數據,并設計一個記錄數據的表格。單元自我測試卷B1.觀察下面所示三副圖,可能得出的結論是: 2.如果兩個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把這兩個力分別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將( )A.一定產生相同的作用效果 B.一定產生不同的效果C.可能效果相同,也可能不同 D.無法判斷3.某同學在用已校零的彈簧測力計測量一物體的重力時,如圖所示,則此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 ,分度值為 ,若指針如圖所指,則示數為 。4.推自行車前進時,前后輪與地面

28、的摩擦是 摩擦,然后輕捏左右兩個剎車把手,使推車前進稍感到有點費力,此時橡膠剎皮與前后輪鋼圈間存在相互擠壓作用,它們之間的摩擦是 ;把自行車架起來,使后輪可以轉動,慢慢轉動腳踏,腳蹬的旋轉通過兩個大小不同的齒輪和鏈條傳到后輪,帶動后輪轉動,但此時后輪轉動的自行車并不會向前進。只有車輪與地面接觸,當人騎上自行車,用腳踏腳蹬時,車才能前進。此時,使車啟動的施力物體不是后輪,而是 。5.下圖中,所表現的力不是彈力的是( )6.關于9.8N/kg的含義是( )A.9.8N等于1kg B.9.8kg等于1N C. 質量為9.8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1N D.質量為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9.8N7.下列

29、物體中接近與1N的物體是( )A.2個雞蛋 B.10個圖釘 C.一臺電風扇 D.一本物理書8.下列關于摩擦說法正確的是( )A.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主要是減少壓力和把接觸面弄粗糙些B. 在地面上拖動重物時,常常在重物下面墊上圓木,這是為了減少摩擦C. 人走路時,腳與地面間的摩擦是有害摩擦,。且摩擦力的方向與人行走方向一致D. 給機器上潤滑油是為了增大有益摩擦力9.下圖是某同學畫的兩個力F1和F2的圖示,仔細觀察,比較圖中哪個力較大( )A. F1 B. F2 C.一樣大 D. 無法比較10.體育課上小明和小華進行爬桿與爬繩索比賽,小明和小華體重相同,兩人先后以相同的姿勢與速度順著鐵桿和繩子勻速

30、向上爬,則( )A. 爬繩時受到的摩擦力較大,因為繩子粗糙 B. 爬桿時受到的摩擦力較大因為爬桿時手握桿的力要大些C. 爬繩和爬桿受到的摩擦力都一樣D. 若爬繩和爬桿的速度不一樣,則速度大的同學受到的摩擦力大11.為了改變摩擦力的大小,人們采取了下面一些做法,:自行車輪胎表面有凹凸花紋,螺絲刀的木柄上刻上一排凹槽,移動笨重的機器時,在機器下面墊上幾根鐵管,農用脫粒機的皮帶輪上常涂上皮帶蠟。這些做法中,為了增大摩擦力的是( )A. B. 只有 C. D.12.用手握住一個啤酒瓶,瓶身保持豎直,如果增大握力,則( )A. 瓶子受到的重力增大 B.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瓶子受到的摩擦力減小 D.

31、瓶子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變13.將一薄鋼條的下端固定,分別用不同的力推它,F1=F3=F4F2 ,使其發生A、B、C、D各圖中所示的形變,則 A B C D(1)對比 兩圖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2)對比 兩圖說明力的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3)對比 兩圖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14.通過探究同學們都知道,在某一點,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即G和m成正比,但有同學根據公式g=G/m說:“公式表明:在某一地點,g和G成正比?!蹦阏J為他的說法正確嗎?說出你的理由。15.生活中有許多的說法和物理學中的概念是混淆的。小明為了澄清“質量和重力”的認識,進行了社會的調

32、查和資料收集。下面是兩段小明收集的材料:(1)“購買大米、蔬菜等商品,應該以質量(而不是重力)來標明單價,因為人們在買賣時關心的是它的質量多少而不是重力的大小。因此,市場中應該用天平稱量商品而不是用指針測力計或來稱量商品?!保?)“舉重比賽,比的是運動員的力氣,運動員能不能舉起杠鈴和杠鈴的重力有關,而不是杠鈴質量決定的,因此,舉重記錄所標明的應該是重力而不是質量?!蹦阏J為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評判,小明的說法正確與否?從實踐角度看,應不應該遵循小明的看法?談談你的觀點。16.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過程中,一些同學做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猜

33、想B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間的壓力大小有關;猜想C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產生摩擦力的兩物體間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為了檢驗上述有關猜想是否正確,某同學選用了一塊底面與各個側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長方體木塊,并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步驟1把長方體木塊平放在水平的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沿直線勻速滑動,讀出這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如圖甲);步驟2在長方體木塊上放上砝碼(如圖乙),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砝碼與木塊一起沿直線勻速運動,比較“步驟2”與“步驟1”中彈簧測力計讀數的大小;步驟3在水平長木板上鋪上一層棉布,把木塊平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碼),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沿直線勻速滑動(如圖丙)

34、,比較“步驟3”與“步驟1”中彈簧測力計讀數的大小。(1)當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沿直線勻速滑動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什么?(2)“步驟2”的設計目的,是為了檢驗上述猜想(A、B、C)中哪一個的正確與否?( )(3)為了檢驗“猜想C”是否正確,可在上述實驗基礎上再增加一個步驟,寫出你所設計的這一實驗步驟。(4)在“步驟2”中,若木塊上方砝碼的重為0.5N,當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沿直線勻速滑動時,則砝碼與木塊間摩擦力的大?。?)(A)大于0.5N (B)大于零且小于0.5N(C)等于0.5N (D)等于零(5)考慮到影響摩擦力的因素較多,在上述探究過程中總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們保持不變,進而尋找摩擦力的大小與另外一個因素的關系,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想想看,初中物理中在研究哪些問題時用到過這種方法?(參照例1,另舉兩例)例1研究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例2_;例3_。17.小華在課外探究彈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