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畝有機蔬菜基地建設項目建議書(共19頁)_第1頁
10萬畝有機蔬菜基地建設項目建議書(共19頁)_第2頁
10萬畝有機蔬菜基地建設項目建議書(共19頁)_第3頁
10萬畝有機蔬菜基地建設項目建議書(共19頁)_第4頁
10萬畝有機蔬菜基地建設項目建議書(共19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10萬畝有機蔬菜基地建設項目建議書 10萬畝有機蔬菜基地建設項目建議書10 萬畝有機蔬菜基地建設 項目建議書 一、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10 萬畝有機蔬菜基地建設項目 建設規模及內容: (1)商品蔬菜基地 10 萬畝(示范基 地 1 萬畝,技術推廣 9 萬畝)(2)建占地 3000 平方米無公害蔬 ; 菜檢測中心; (3)容量 3000 噸的氣調果蔬保鮮庫。 項目總投資:24805.38 萬元 項目業主:擬引進綠色商品蔬菜種植、經營企業,投資 以建示范基地和技術推廣為主。 項目主管單位:平昌縣農業局 二、項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平昌縣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邊緣,幅員面積 2229

2、.1 平方公里。 轄 26 個鄉 17 個鎮,463 個行政村,總人口 103.12 萬人,其中 農業人口 83.88 萬人。境內山高坡陡,溝谷縱橫,氣候宜人,環 境優美,系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也是四川省 27 個“擴權強縣”試點縣之一。平昌縣常年露地商 品蔬菜種植面積能穩定在 1.5 萬畝以上,年產各種蔬菜 4500 萬 公斤,產值 2300 萬元左右。蔬菜種植正逐步成為我縣農民收入 的重要來源。但由于種植區域分散,種植品種混雜,標準化栽培 程度低,規模化經營效益差,營銷組織不健全,導致蔬菜產業發 展緩慢。因此,建立標準化生產基地,運用先進的育苗、良種及 生物、生

3、態工程等技術手段,采用現代市場化營銷手段,拓寬市 場銷售渠道勢在必行。 1、項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1)項目建設符合國家農業產業發展規劃。 本項目符合四川省農業發展“十一五”計劃和 2020 年遠景 規劃,是四川省良種工程建設重點支持對象之一;符合國家農業 產業業發展規劃,符合國務院關于促進蔬菜生產發展穩定市場 供應的意見的精神要求。 (2)項目建設是促進農民增收,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途徑。 該項目通過建立優質商品蔬菜工廠化育苗基地, 可大幅度提 高平昌縣商品蔬菜良種普及率;通過設施大棚種植蔬菜,可有效 提高商品蔬菜產量及品質;通過推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建 現代化氣調保鮮儲存庫, 可進一步

4、提升商品蔬菜的品質及市場競 爭力,從而大幅度提高蔬菜種植農戶、流通大戶、經營業主的經 濟效益。 (3) 項目建設是提高科學種菜水平和增加科技含量的需要。 隨著種菜科技的發展,人們對蔬菜食品消費觀念的變化,大 面積種菜正由低質向優質轉變。本項目通過推廣優良品種,采用 電熱增溫育苗、大棚設施栽培等高產配套技術,嚴格實行無公害 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可大幅度提高我縣蔬菜生產水平,提升商品 蔬菜品質,加快無公害農業發展進程,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 增收。 2、國家相關的政策支持 (1)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從 2007 年開始,國家財政安排 專項資金,建立蔬菜發展的制度。一方面,國家財政安排專項資 金支持建

5、立種子繁育技術,重大病害、災害等保險制度,加大對 蔬菜疫病防治體系的支持,增強種植者抵御風險的能力。另一個 方面,國家財政還安排專項資金建立蔬菜規模化種植補貼制度。 (2)四川省政策的保障措施。蔬菜種植是四川農村的傳統 產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蔬菜生產,認真落實“菜籃子”省、 市、縣長負責制,及時解決蔬菜產品生產、供應、價格和市場監 管的問題,加強市場監測,建立應急機制,確保市場供應和價格 的基本穩定。同時積極引導種植戶依托“萬名蔬菜科技人員助農 增收行動” ,推進蔬菜產業現代化,提高種菜效益。 (3)平昌縣政策的保障措施。 平昌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一個五年總體計劃綱要(草案) 中指出

6、,發展農業產業化, 實現農業向專業化、區域化、集約化邁進,重點抓好無公害蔬菜 產品開發,改良傳統種植品種,年產出蔬菜 25 萬噸,千方百計 增加農民收入。2008 年平昌縣委、縣政府聯合出臺了關于突 破性發展蔬菜生產的決定 (平昌委發20082 號文件) ,第七條 規定“建立蔬菜生產基地建設體系,強力推動蔬菜生產” 。 3、項目投資人概況 擬引進投資能力在 1 億元以上的商品蔬菜種植、經營業主。 三、項目定位和選址 1、項目定位 通過實施 10 萬畝商品蔬菜基地建設項目,年產商品蔬菜 25 萬噸,產值 5 億元,純收入 3 億元以上;農民人均增收 361 元, 同時將我縣建設成為全省商品蔬菜供

7、應基地縣和無公害農產品 示范縣,在實現本地商品蔬菜自足的基礎上,將我縣發展成為重 慶、成都、西安、達州、廣元、巴中等省內外大中城市優質商品 蔬菜綜合供應基地。 2、項目選址 該項目擬定在距縣城 30 公里以內的江口鎮、坦溪鄉、駟馬 鎮、元山鎮、云臺鎮等 20 個鄉鎮實施。 (1)區域綜合環境 土地資源條件。項目區位于縣城周圍 30 公里以內,人均 占有土地 12 畝,耕地 0.75 畝,林地 15 畝,牧地 2.13 畝。 氣候資源條件。平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適宜,四 季分明。常年平均氣溫為 16.7,10的平均積溫 4300.3, 常年平均日照時數 1341.4 小時;常年平均降水量

8、1251.3 毫米; 相對濕度 80%;多年平均無霜期 302 天。 水、電資源條件。平昌縣已建成各類水利設施 6164 處, 水利工程設計配套干支渠 1643km,水利工程蓄引提總水量 8558 萬 M3。平昌縣水能資源較豐富,已在巴河流域先后建有五座電 站和上規模的風灘電站,裝機總容量 1.2 萬千瓦。 運輸、通訊條件。項目區分布在達巴公路兩側,四條出境 公路網內,即將建設的達廣鐵路和達廣高速公路縱貫南北,交通 運輸極為方便。電力供應充沛。程控電話、長途數字傳輸、移動 電話覆蓋全境,可視圖像、遠程教育、計算機等現代通訊手段和 信息設施得到了普遍應用, 實現了村村通電話、 村村通廣播電視,

9、通訊條件比較發達。 (2)局部環境 縣內陸路交通發達,有多條出境公路,達廣高速公路和達廣 鐵路線正在規劃修建將穿越境內。 縣內公路星羅棋布, 縱橫交錯, 四通八達,通車里程發展到全程 2385 公里,等級公路已達 1150 公里,2007 年貨運周轉量達 2875 萬噸。項目產品依據其優越的 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可方便地運往省內外銷售。 (3)周邊環境 平昌緊鄰達州、 巴中等中等城市, 距重慶 320 公里, 距成都、 西安等大城市均在 500 公里左右。距達州火車站 100 公里、距巴 中火車站 70 公里。 四、項目開發思路及初步規劃 1、本項目開發的目標及指導思想 發展目標:通過項

10、目實施達到無公害商品蔬菜種植 10 萬 畝,年產商品蔬菜 25 萬噸,產值 5 億元,純收入 3 億元以上。 其中示范種植 1 萬畝, 畝產 6.25 噸, 畝產值 1.25 萬元,產值 1.25 億元。 指導思想: 以市場為導向, 以項目為支撐, 以政府為引導, 以培育大戶、建設基地、搞活流通為重點,著力培育集約化、規 模化的優質商品蔬菜基地,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產業支 撐。 2、總體規劃布局 (1)基地布局: 項目選擇在平昌縣江口鎮、駟馬鎮、元山鎮、白衣鎮、涵水 鎮、坦溪鎮、云臺鎮等 20 個鄉鎮,涵蓋 70 個行政村、56134 戶, 人。建優質商品蔬菜基地 10 萬畝,其中:建育苗

11、溫室 20 棟,育苗基地 1000 畝;建鋼架永固式蔬菜生產大棚 5000 棟,大 棚栽培特色蔬菜及反季節蔬菜 15000 畝。 (2)無公害蔬菜檢測中心布局:在縣城江口鎮信儀開發區 規劃新建無公害蔬菜檢驗監測中心, 占地 3000 平方米 (4.5 畝) , 設計建筑面積 1361.3 平方米。 (3)氣調保鮮儲藏庫布局:在江口鎮太平村建設氣調冷藏 庫一座, 設計規格 156.3×24.4×4.5 米, 一次儲藏蔬菜 3000 噸。 3、建設周期 建設期為 2009 年-2011 年,共 3 年。 5、項目經營思路 實行“三位一體” ,一步到位的技術推廣機制,即由鄉鎮政

12、府、推廣機構與基地農戶共同實施。鄉鎮政府負責基地面積的落 實,使任務落實到實處。農業部門負責組織科技人員與農戶簽訂 商品蔬菜生產技術指導合同,建立利益共同體,進行全程技術服 務。農戶嚴格按照技術規程和要求進行實施。政府支持基地農戶 積極參加農村合作化組織和蔬菜產業化協會組織, 負責執行蔬菜 產業化的有關政策和法規,聯系技術人員推廣先進的管理技術, 建立營銷窗口,聯絡農村經濟人,真正擔負起基地牽動兩頭的運 行機制,即示范生產基地和市場營銷的義務。 五、項目財務分析 1、投資估算 項目總投資 24805.38 萬元。其中:工程建設費 24105.38 萬 元,工程建設其它費用 500 萬元,基本預

13、備費 200 萬元。 (1)工程建設費 24105.38 萬元。 土建工程。 新建無公害蔬菜檢驗監測中心檢驗監測樓及配 套庫房總建筑面積 1361.3m2,平均造價按 1500.00 元/m2 計,需 投資 204.2 萬元;中心需用地 3000 m2(4.5 畝) ,需繳土地行政 劃撥費 54 萬元;土建工程合計需投資 258.2 萬元。 田間工程 11237.18 萬元。其中:田形調整 2.5 萬畝,平 均單位造價 200 元/畝,需資金 500 萬元;增厚土層 4 萬畝,平 均單位造價 300 元/畝,需資金 1200 萬元;其他田間路、水、土 綜合整治配套需資金 9537.18 萬元。

14、 生產設施 11000 萬元。其中:新建連棟育苗溫室 20 棟, 每棟造價 195 萬元,需資金 3900 萬元;新建鋼架大棚 5000 棟, 每棟造價 1.3 萬元,需資金 6500 萬元;其他農業機械實施需資 金 600 萬元。 購置蔬菜檢測儀器設備 79 臺套,需資金 180 萬元。 建氣調冷藏庫一處,需資金 1430 萬元。 (2)工程建設其它費用 500 萬元 (3)基本預備費 200 萬元 2、項目收益 (1)經濟效益: 10 萬畝蔬菜每年可產無公害蔬菜 20 萬 噸,參照蔬菜市場價格測算,年可實現產值 4 億元,企業年銷售 利潤 4200 萬元;示范基地年生產性收入可達 2000

15、 萬元;項 目達產后企業年經營利潤 6200 萬元,投資利潤率 25.9%。項目 投資回收期為 5 年(含建設期) (2)社會效益:建成蔬菜基地后,進一步推動蔬菜無公害 化生產,全面提高蔬菜品質,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安全、吃得放心 優質蔬菜,同時也為平昌縣蔬菜產業開拓新的市場,為本縣無公 害蔬菜需求提供保障。能解決項目區剩余勞動力 3.5 萬人,提高 項目區農民科技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對促進農村經濟持續、穩 定、協調發展和脫貧致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項目建成后,蔬 菜平均畝產 2000 公斤,畝產值 4000 元,畝純收入 2400 元;種 植糧食或其他經濟作物畝產值 1620 元,畝平純收入 9

16、40 元。10 萬畝蔬菜可產無公害蔬菜 20 萬噸,產值 4 億元,純收入 3 億元, 戶平純收入 5400 元, 人平純收入 1500 元。 蔬菜產品進行深加工、 進入流通領域,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3)資金籌措方式 項目總投資 24805.38 萬元。其中招商引資 13000 萬元,申 請國家項目補助資金 5000 萬元,農戶自籌和投勞折資 6805.38 萬元。10萬畝有機蔬菜基地建設項目建議書 一、項目概況 1、項目名稱:10萬畝有機蔬菜基地建設項目 2、建設規模及內容:(1)商品蔬菜基地10萬畝(示范基地1萬畝,技術推廣9萬畝);(2)建占地3000平方米無公害蔬菜檢測中心;(3)容

17、量3000噸的氣調果蔬保鮮庫。 3、項目總投資:24805.38萬元 4、 項目業主:擬引進綠色商品蔬菜種植、經營企業,投資以建示范基地和技術推廣為主。 5、項目主管單位:平昌縣農業局 二、項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平昌縣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邊緣,幅員面積2229.1平方公里。轄26個鄉17個鎮,463個行政村,總人口103.1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3.88萬人。境內山高坡陡,溝谷縱橫,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系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四川省27個“擴權強縣”試點縣之一。平昌縣常年露 地商品蔬菜種植面積能穩定在1.5萬畝以上,年產各種蔬菜4500萬公斤,產值2300萬元左右。蔬菜種

18、植正逐步成為我縣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但由于種植區域分散,種植品種混雜,標準化栽培程度低,規模化經營效益差,營銷組織不健全,導致蔬菜產業發展緩慢。因此,建立標準化生產基地,運用先進的育苗、良種及生物、生態工程等技術手段,采用現代市場化營銷手段,拓寬市場銷售渠道勢在必行。 1、項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1)項目建設符合國家農業產業發展規劃。 本項目符合四川省農業發展“十一五”計劃和2020年遠景規劃,是四川省良種工程建設重點支持對象之一;符合國家農業產業業發展規劃,符合國務院關于促進蔬菜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的精神要求。 (2)項目建設是促進農民增收,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途徑。 該項目通過建立優

19、質商品蔬菜工廠化育苗基地,可大幅度提高平昌縣商品蔬菜良種普及率;通過設施大棚種植蔬菜,可有效提高商品蔬菜產量及品質;通過推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建現代化氣調保鮮儲存庫,可進一步提升商品蔬菜的品質及市場競爭力,從而大幅度提高蔬菜種植農戶、流通大戶、經營業主的經濟效益。 (3)項目建設是提高科學種菜水平和增加科技含量的需要。 隨著種菜科技的發展,人們對蔬菜食品消費觀念的變化,大面積種菜正由低質向優質轉變。本項目通過推廣優良品種,采用電熱增溫育苗、大棚設施栽培等高產配套技術,嚴格實行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可大幅度提高我縣蔬菜生產水平,提升商品蔬菜品質,加快無公害農業發展進程,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

20、民增收。 2、國家相關的政策支持 (1)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從2007年開始,國家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建立蔬菜發展的制度。一方面,國家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建立種子繁育技術,重大病害、災害等保險制度,加大對蔬菜疫病防治體系的支持,增強種植者抵御風險的能力。另一個方面,國家財政還安排專項資金建立蔬菜規模化種植補貼制度。 (2)四川省政策的保障措施。蔬菜種植是四川農村的傳統產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蔬菜生產,認真落實“菜籃子”省、市、縣長負責制,及時解決蔬菜產品生產、供應、價格和市場監管的問題,加強市場監測,建立應急機制,確保市場供應和價格的基本穩定。同時積極引導種植戶依托“萬名蔬菜科技人員助農增收行

21、動”,推進蔬菜產業現代化,提高種菜效益。 (3)平昌縣政策的保障措施。平昌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總體計劃綱要(草案)中指出,發展農業產業化,實現農業向專業化、區域化、集約化邁進,重點抓好無公害蔬菜產品開發,改良傳統種植品種,年產出蔬菜25萬噸,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2008年平昌縣委、縣政府聯合出臺了關于突破性發展蔬菜生產的決定(平昌委發20082號文件),第七條規定“建立蔬菜生產基地建設體系,強力推動蔬菜生產”。 3、項目投資人概況 擬引進投資能力在1億元以上的商品蔬菜種植、經營業主。 三、項目定位和選址 1、項目定位 通過實施10萬畝商品蔬菜基地建設項目,年產商品蔬菜25萬噸,產

22、值5億元,純收入3億元以上;農民人均增收361元,同時將我縣建設成為全省商品蔬菜供應基地縣和無公害農產品示范縣,在實現本地商品蔬菜自足的基礎上,將我縣發展成為重慶、成都、西安、達州、廣元、巴中等省內外大中城市優質商品蔬菜綜合供應基地。 2、項目選址 該項目擬定在距縣城30公里以內的江口鎮、坦溪鄉、駟馬鎮、元山鎮、云臺鎮等20個鄉鎮實施。 (1)區域綜合環境 土地資源條件。項目區位于縣城周圍30公里以內,人均占有土地12畝,耕地0.75畝,林地15畝,牧地2.13畝。 氣候資源條件。平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適宜,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氣溫為16.7,10的平均積溫4300.3,常年平均日照時數1

23、341.4小時;常年平均降水量1251.3毫米;相對濕度80%;多年平均無霜期302天。 水、電資源條件。平昌縣已建成各類水利設施6164處,水利工程設計配套干支渠1643km,水利工程蓄引提總水量8558萬m3。平昌縣水能資源較豐富,已在巴河流域先后建有五座電站和上規模的風灘電站,裝機總容量1.2萬千瓦。 運輸、通訊條件。項目區分布在達巴公路兩側,四條出境公路網內,即將建設的達廣鐵路和達廣高速公路縱貫南北,交通運輸極為方便。電力供應充沛。程控電話、長途數字傳輸、移動電話覆蓋全境,可視圖像、遠程教育、計算機等現代通訊手段和信息設施得到了普遍應用,實現了村村通電話、村村通廣播電視,通訊條件比較發

24、達。 (2)局部環境 縣內陸路交通發達,有多條出境公路,達廣高速公路和達廣鐵路線正在規劃修建將穿越境內。縣內公路星羅棋布,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通車里程發展到全程2385公里,等級公路已達1150公里,2007年貨運周轉量達2875萬噸。項目產品依據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可方便地運往省內外銷售。 (3)周邊環境 平昌緊鄰達州、巴中等中等城市,距重慶320公里,距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均在500公里左右。距達州火車站100公里、距巴中火車站70公里。 四、項目開發思路及初步規劃 1、本項目開發的目標及指導思想 發展目標:通過項目實施達到無公害商品蔬菜種植10萬畝,年產商品蔬菜25萬噸,產值

25、5億元,純收入3億元以上。其中示范種植1萬畝,畝產6.25噸,畝產值1.25萬元,產值1.25億元。 指導思想: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支撐,以政府為引導,以培育大戶建設基地搞活流通為重點,著力培育集約化、規模化的優質商品蔬菜基地,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產業支撐。 2、總體規劃布局 (1)基地布局: 項目選擇在平昌縣江口鎮、駟馬鎮、元山鎮、白衣鎮、涵水鎮、坦溪鎮、云臺鎮等20個鄉鎮,涵蓋70個行政村、56134戶,人。建優質商品蔬菜基地10萬畝,其中:建育苗溫室20棟,育苗基地1000畝;建鋼架永固式蔬菜生產大棚5000棟,大棚栽培特色蔬菜及反季節蔬菜15000畝。 (2)無公害蔬菜檢測中心布

26、局:在縣城江口鎮信儀開發區規劃新建無公害蔬菜檢驗監測中心,占地3000平方米(4.5畝),設計建筑面積1361.3平方米。 (3)氣調保鮮儲藏庫布局:在江口鎮太平村建設氣調冷藏庫一座,設計規格156.3×24.4×4.5米,一次儲藏蔬菜3000噸。 3、建設周期 建設期為2009年-2011年,共3年。 5、項目經營思路 實行“三位一體”,一步到位的技術推廣機制,即由鄉鎮政府、推廣機構與基地農戶共同實施。鄉鎮政府負責基地面積的落實,使任務落實到實處。農業部門負責組織科技人員與農戶簽訂商品蔬菜生產技術指導合同,建立利益共同體,進行全程技術服務。農戶嚴格按照技術規程和要求進行實施。政府支持基地農戶積極參加農村合作化組織和蔬菜產業化協會組織,負責執行蔬菜產業化的有關政策和法規,聯系技術人員推廣先進的管理技術,建立營銷窗口,聯絡農村經濟人,真正擔負起基地牽動兩頭的運行機制,即示范生產基地和市場營銷的義務。 五、項目財務分析 1、投資估算 項目總投資24805.38萬元。其中:工程建設費24105.38萬元,工程建設其它費用500萬元,基本預備費200萬元。 (1)工程建設費24105.38萬元。 土建工程。新建無公害蔬菜檢驗監測中心檢驗監測樓及配套庫房總建筑面積1361.3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