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漢服文化介紹目錄1漢服概述2漢服分類2-1上衣下裳制2-2深衣制2-3通裁制漢服2-4上衣下褲制2-5罩衫2-6其他2-7中衣、內衣、首衣、足衣、配飾2-8禮服3漢服歷史4漢服與和服、漢服的區別1.漢服概述漢服漢服為漢民族傳統服飾,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漢服以交領右衽(右邊的衣襟覆蓋在左邊的衣襟之上為右衽)為主,兼有直領、圓領。漢服為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漢服文化,可以了解本民族傳統,增強民族自豪感。2.漢服分類漢服按形制可分為上衣下裳制、上下連裳制(深衣制)、上下通裁制、上衣下褲制等按其功用,有禮服和常服之分*上衣下裳制:襦裙*深衣制:曲裾深衣
2、、直裾深衣*上衣通裁制:圓領袍,道袍*衣褲制:短打漢服分類圖示上衣下裳制上衣下裳制襦裙漢服分類圖示深衣制通裁制漢服單件分類體系注:本圖為簡化版,部分少見款式已略去2.1上衣下裳制襦裙襦裙由上襦(襦,即短衣)及下裙組成,一般為常服* 按裙腰的位置分:可分為中腰襦裙(齊腰襦裙)、高腰襦裙、齊胸襦裙;* 按上襦的領型分:可分為交領襦裙、直領襦裙(對襟襦裙)。襦裙圖示交領齊腰襦裙交領齊腰襦裙襦裙圖示2齊胸襦裙對襟襦裙襦裙圖示3襖裙交領齊腰襦裙(男式襦裙)2.2深衣深衣深衣為上衣下裳相連綴的一種服裝,為古代諸侯大夫士家居常穿的衣服,也是庶人的常禮服,男女均可穿著深衣根據衣襟的不同可分為直裾深衣與曲裾深衣
3、直裾深衣圖示曲裾深衣圖示2.3通裁制漢服通裁制漢服主要有圓領袍、道袍等* 圓領袍圓領袍 自隋唐開始盛行,主要為男子穿著。* 道袍道袍、直裰直裰、直身直身 道袍、直裰、直身都是只有領子有邊緣的交領長衣。直裰特點是兩側開衩,不必加擺;直身與直裰的區別是擺在外面兩側;道袍特點是擺在里側,并縫在后襟。圓領袍、道袍圖示圓領袍道袍2.4上衣下褲制漢服 短打 便裝,由上襦跟下褲組成,多為百姓日常穿著。上衣長度一般在膝蓋之上。2.5漢服罩衫*褙子褙子 一般為對襟長袖,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著。在宋、明朝時最為盛行 。*褙心褙心(比甲) 一種無袖對襟的長罩衫,兩側開叉及至膝下*半褙半褙(半臂) 為一種短袖上衣半臂
4、、褙心圖示半臂褙心(比甲)褙子圖示女褙子(襦裙+褙子)男褙子(上衣+下裳+褙子)2.6其他 坦領襦裙坦領襦裙 上襦衣領呈U形,裙腰較高,多見于唐代 曳撒曳撒 明代服飾之一,自元代辮線襖演變而來,原作為明代內廷侍衛服飾,后使用范圍逐漸擴大其他漢服圖示坦領襦裙曳撒2.7漢服中衣、內衣 中衣中衣 又稱里衣,是漢服的襯衣,用于搭配外衣。包括中衣(狹義的中衣僅指內穿的上衣,廣泛意義上可作統稱)、中裙、中褲、中單等。一般而言不可以外穿,可作為居家服和睡衣。著禮服時一定要穿中衣 內衣內衣指貼身穿的衣物,包括抹胸等。首衣男子首服男子首服 大致可分為冠冕類和巾帽類。冠冕類一般適用正式莊重的場合,配相應的禮服或公
5、服;巾帽則搭配常服(也有例外,如幞頭類與公服的搭配)女子首服女子首服 除婚禮用冠之外,較少使用冠帽各類巾冠配飾 簪,又稱簪子、發簪、冠簪,是用以固定頭發或頂戴的發飾,同時有裝飾作用,一般為單股。 釵,又稱發釵,呈雙股狀,形似叉,多為女子使用。 披帛:長條形狀的巾子,搭在肩上,纏繞在手背間,一般都是薄薄的紗羅裁成。簪、釵足衣漢服足衣即鞋襪 鞋:有靴、木屐、繡花鞋等數種唐代云頭紋鞋翹頭履2.8禮服禮服禮服,是指在某些重大場合上所穿著的莊重而且正式的服裝,包含婚服,祭服等 玄端 為一種黑色禮服。祭祀時,天子、諸侯、士大夫皆服之,為上衣下裳制,是華夏禮服“衣裳制度(上衣下裳)”的體現禮服圖示婚服玄端服
6、成人禮 冠禮 是漢民族男子的成年禮,于二十歲時舉行 笄禮 是漢民族女子的成年禮。在舉禮的程序等問題上大體和冠禮相同。古時,女子以十五歲為成人。十五歲以后,就可以許嫁、行笄禮了。3漢服歷史夏商周漢服歷史悠久,自“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起,已逾數千年。 夏商周時期,漢服的基本特征已在此時確定:交領、右衽、系帶為最基本的典型特征,上衣下裳是最基本的式樣。商代玉人 春秋戰國時期,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寬松,衣袖有大小兩式,領子通用矩領,沒有紐扣,一般在腰間系帶。深衣在這一時期出現。漢服歷史春秋戰國戰國早期,曾侯乙墓出土銅人 秦漢服裝仍然以深衣為主,大致分為曲裾、直裾兩種,男女均可穿著。此外,亦有著襦裙者,一
7、般上襦極短,只到腰間,而裙子很長,下垂至地。漢服歷史秦漢漢代曲裾漢服歷史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衣服比先前寬大,女子一般上身穿衫、襖、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裥裙,裙長曳地,下擺寬松。男子多穿大袖翩翩的衫子。受北方鮮卑等影響,上衣下褲形式的褲褶一度盛行,但南朝仍習用上衣下裙的傳統形制。傳統的深衣制已不被男子采用,女子仍有穿著南朝陶俑:左為穿窄袖小衫,長裙的女子;中為戴小冠、穿窄袖襦裙的男子;右為穿窄袖小衫,大管褲的女子北齊校書圖,女梳雙丫鬢,穿小衫長裙漢服歷史隋唐五代 唐代男子服飾,以幞頭袍衫為尚,幞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圓領衫、
8、袍是在深衣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唐代男子主要的服裝形式 隋唐婦女的主要服式仍然是襦裙。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中唐時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較寬闊一些。步輦圖韓熙載夜宴圖漢服歷史宋代 宋朝漢族男子服飾大體上沿襲唐代樣式,一般多穿交領或圓領的長袍。女子通常上身穿窄袖上襦,下身穿長裙,上衣之外經常外套一件褙子。 元代漢族民眾然以漢服為主,只是風格上多少受到一些蒙古族的影響左上:穿褙子的女子(宋瑤臺步月圖)左下:宋徽宗聽琴圖右:蘇軾畫像漢服歷史明代 明朝政府采取了上承周漢,下取唐宋的治國方針,對整頓和恢復禮儀極其重視,并根據漢族傳統重新規定了服飾制度。此外,又吸收了一些元代服飾特點,發展出曳撒等特色服飾。 明代婦女的服裝仍以襦裙為主,除了一直流傳的衫、襖及裙子外,還流行霞帔、褙子、比甲等新鮮樣式。衣在裙外的襖裙逐漸占據主要地位。穿比甲的婦女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漢服歷史近現代 清代入據中原后,推行強制的易服政策,使漢族傳統的服飾制度被迫中止。 漢服復興 一系列穿著漢服、宣傳漢族文化的運動,支持者以復興漢民族傳統服飾為切入點來影響大眾進而發揚傳統文化的舉動。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