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六大產油區主要產油國石油儲量與產量波動原因分析_第1頁
世界六大產油區主要產油國石油儲量與產量波動原因分析_第2頁
世界六大產油區主要產油國石油儲量與產量波動原因分析_第3頁
世界六大產油區主要產油國石油儲量與產量波動原因分析_第4頁
世界六大產油區主要產油國石油儲量與產量波動原因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世界六大產油區主要產油國石油儲量與產量波動原因分析作者:日期:世界各地區2002年底石油剩余探明儲量比例28非洲6.38%中東56.53%美洲25.86%亞太地區3.19%西歐1.49%東歐和前蘇聯6.54%截止200滸1月1口世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比例大于1%勺國家加拿大17.82%伊朗8.88%卡塔爾1.51%科威特9.31%墨西哥1.25%沙特阿拉伯25.67%阿聯酋1.47%伊拉克11.14%委內瑞拉7.70%俄羅斯5.94%_利比亞2.92%尼日利亞2.38%美國2.22%中國1.81%世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趨勢圖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

2、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s非洲10.34%東歐和前蘇聯12.62%亞太地區10.96%西歐9.28%世界各地區2001年底石油產量比例美洲25.56%中東31.25%截止2002年1月1日石油產量占世界總產量比例大于1%勺國家印度尼西亞2.06%利比亞2.31%科威特2.90%阿聯酋3.65%巴西2.21%挪威5.50%伊朗6.26%墨西哥5.30%阿曼1.63%英國3.95%馬來西亞1.26%安哥拉1.18%加拿大3.48%委內瑞拉4.55%哈薩克斯坦1.20%美國9.83%阿根廷1.29%阿

3、爾及利亞1.42%伊拉克3.99%尼日利亞3.53%俄羅斯11.49%中國5.58%埃及1.29%卡塔爾1.14%沙特阿拉伯13.03%世界石油產量趨勢圖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世界各地區石油儲量與產量值及構成比例單位:萬噸國家或地區2002年底世界各地區后油剩余探明俑里2002年底世界各地區石油剩余探明儲量及比例2001年底世界各地區石油產量2001年底世界各地區石油產量比例亞太地區530302.33.19%36563.5()10.96%西歐

4、247914.91.49%30954.5()9.28%東歐和前蘇聯1087125.76.54%42109.50)12.62%中東9392359.756.53%104285.5()31.25%非洲1060669.86.38%34506.50)10.34%美洲4296433.725.86%85313.50)25.56%世界總計100.00%333733.5()100.00%注:儲量換算系數為1桶=0.1364噸;產量換算系數為1桶/日=50噸/年;資料來源:美國油氣雜志2002年12月24日、2001年12月23日。一、世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與產量概況(一)世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概況初步統計,

5、世界上有九十六個國家與地區在進行石油勘探和生產。通過對19802003年期間世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統計數據的分析顯示,世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呈現出緩慢增長趨勢。截止到2003年月1月1日,世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為1661.15億噸,其中中東地區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為939.24億噸,占世界總儲量的56.53%;美洲地區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為429.64億噸,占世界總儲量的25.86%;東歐及前蘇聯地區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為108.71億噸,占世界總儲量的6.54%;非洲地區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為106.07億噸,占世界總儲量的6.38%;亞太地區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為53.03億噸,占世

6、界總儲量的3.19%;西歐地區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為24.79億噸,占世界總儲量的1.49%。(二)世界石油產量概況通過對19802001年期間世界石油產量統計數據的分析顯示,世界石油產量呈現出緩慢增長的趨勢。截止到2002年月1月1日,世界石油產量為33.37億噸,其中中東地區當年石油產量為10.43億噸,占世界石油總產量的31.25%;美洲地區當年石油產量為8.53億噸,占世界石油總產量的25.56%;東歐及前蘇聯地區當年石油產量為4.21億噸,占世界石油總產量的12.62%;亞太地區當年石油產量為3.66億噸,占世界石油總產量的10.96%;非洲地區當年石油產量為3.45億噸,占世界石油

7、總產量的10.34%;西歐地區當年石油產量為3.09億噸,占世界石油總產量的9.28%。二、世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與產量波動分析(一)世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波動分析在最近20年里,世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出現了兩次上升趨勢:第一次是在19871990年期間,世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由1987年的954.55億噸上升到1990年的1367.09億噸;第二次是在20012003年期間,世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由2001年的1407億噸上升到2003年的1654.55億噸。其余時間段的世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非常平穩。1 .中東地區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波動分析在中東地區,截止到2003年1月1日

8、,石油儲量占該地區總儲量比例在1%Z上的國家有伊朗(41.07%)、卡塔爾(25.71%)、沙特阿拉伯(11.33%)、阿聯酋(10.72%)、伊拉克(5.55%)、科威特(2.64%)、阿曼(1.48%)七個國家。在最近20年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出現了一次大的波動,即在1987年1990年間,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由1987年的548億噸上升到1990年的900億噸。主要原因是伊朗、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伊拉克、阿曼等幾個主要原油生產國的石油儲量上升了。(1)伊朗石油儲量在19871989年間上升的原因1988年兩伊實現停火,伊朗國家石油公司開始了新的勘探活動。(2)卡塔爾

9、石油儲量在19891991年間上升的原因法國埃爾夫阿奎坦公司在卡塔爾6號區塊上的哈斯巴赫鉆遇油氣。(3)沙特阿拉伯石油儲量在19891990年間上升的原因沙特阿拉伯加強深部勘探,在中部發現二疊系一石巖系石油,在北部(內夫得沙漠)和中部發現七個輕質油油田,石油儲量約10億噸。(4)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石油儲量在19871988年間上升的原因1987年初迦沙在一個現有油田附近發現了新油氣藏,1988年Adm門Opco在其許可區內發現含油氣構造。(5)伊拉克石油儲量在19871990年間上升的原因1988年兩伊實現停火,伊拉克石油工業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伊拉克制定了一個三年計劃(19891991),為3

10、0個石油項目提供了60億美元的資金。(6)阿曼石油儲量在19881990年間上升的原因1988年阿曼在邁爾穆勒地區發現了最大的Zumurrud油田,1988年12月又分別在Mufrak和Binash南部發現重油,當年石油探明儲量增長了807萬噸;1989年在Hawq琲口Al-Burj兩個地區發現了新的油藏,當年石油探明儲量增長了2440萬噸;1990年發現了WadiHaka和Tuqaa兩個新油田,當年石油探明儲量增長了762萬噸。2 .亞太地區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波動分析在亞太地區眾多的國家中只有十幾個國家具有一定的石油儲量,而且主要集中在中國(包括臺灣)、印度、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

11、五個國家,其中按目前的數據統計其占有量比例依次為:53.4%(包括臺灣的11.5%)、12.3%、11.49%8.0%、6.89%。從總儲量趨勢圖可見該地區石油儲量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但是總的來說,由于該地區石油儲量占世界的比重較低,因此該地區對世界石油經濟的影響力較小。但是隨著近20年來,亞太地區經濟不斷增強,對石油的依賴程度在不斷增高,該地區今后的經濟發展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源的需求能否得到滿足,可以預計該地區將是今后世界主要能源消耗地區。從亞太地區石油儲量統計表中可見:該地區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石油儲量一直呈緩慢增長的趨勢,石油儲量增加量不大,只是在1990年左右儲量稍有增加,這些主要得

12、益于印度尼西亞于19891991年期間在本國石油勘探方面的重大發現,如1988年在該國的西阿斯里盆地發現威杜里(Widuri)油田,儲量為3214萬噸,為19741988年發現的最大的油田,1989年底在納土納B區塊的儲量估計為3571萬噸。主要是這些原因促使了亞太地區石油儲量在1990年左右呈現出上升趨勢。另外一個較重要因素就是印度在該期間的石油勘探開發力度加大,儲量增加比較明顯。但是印度的油氣資源轉化率比較低,而且油氣資源的評價數據也很不一致,但是總的來說,油氣資源數量是有所增加的。從馬來西亞的石油趨勢圖中發現該國在70年代初波動比較大,這主要是該國在19681971年在沙撈越沙巴海域發現

13、了4個油氣田,以及隨后在馬來盆地連續發現了4個油氣田使得儲量增加。70年代不斷有新油田的發現使得該國儲量在70年代能得到大量增加。而80年代趨于平緩,90年代前后在沙巴海上SB-1區塊,在SK-14區塊上和丁加奴西北海上PM-8區塊的的油氣的發現使得該時期的石油儲量大增。亞太地區儲量總的趨勢是:儲量的增加稍高于石油的產出量,使石油儲量能保持在穩定的增長趨勢內。譬如在該地區近幾年來澳大利亞和巴基斯坦的石油儲量增加量比較大,彌補了這幾年的原油開采量大增而使儲量降低的缺口,使總量能保持平衡。3.西歐地區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波動分析西歐地區產油國主要包括挪威、英國、丹麥、意大利、德國、西班牙、土耳其、

14、法國、希臘、荷蘭和奧地利11個國家,2002年西歐地區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1.49%,達到24.79億噸。西歐地區石油儲量大多集中在挪威、英國、丹麥、意大利和德國,2003年石油儲量中,挪威占56.72%,英國占26.05%,丹麥占7.44%,意大利占3.44%,德國占1.89%。(1)西歐地區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變化趨勢1970年至1986年,西歐石油儲量總體趨于增長,后期增長緩慢,趨于平穩。主要因為:1)70、80年代挪威石油儲量不斷地增長;2)70年代英國石油儲量的快速增加;3)70年代以后,北海地區石油勘探的不斷深入,石油儲量大幅增加。1987年至1992年,西歐石油儲量

15、直線下降時期。主要原因:1)80年代末90年代初,挪威石油儲量開始下降;2)80年代,英國石油儲量先小幅減少,后劇烈下降。90年代初至今,西歐石油儲量增長緩慢,趨于平穩。主要因為挪威和英國兩國的石油儲量增長緩慢,趨于平穩。(2)挪威和英國石油儲量波動分析挪威儲量波動原因1)勘探開發較晚。1969年12月才發現第一個油田埃科菲斯克(Ekofisk)油田,致使70年代以前挪威沒有石油儲量;2)隨著大量許可證的發放,以及北海地區勘探開發的不斷深入,70年代進入勘探開發高峰期,發現一大批新油田,石油儲量大幅增加;3)90年代,石油勘探投資減少,石油儲量不斷下降,近幾年趨于平穩。英國儲量波動原因(參照趨

16、勢圖)1 )1959以前,處于摸索階段,僅在北海中部找到一些小油田;2 )1959年至1969年,大規模勘探時期,1969年在北海北部發現第一個油田一一蒙特羅斯油田;3 )1970年開始,北海地區進入全面勘探時期,1970年發現海上最大油田一一福蒂斯油田,可采儲量達2.4億噸,北海進入大發現的年代;4)勘探投資減少,石油產量不斷增加,致使儲量減少。4 .東歐及前蘇聯地區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波動分析在東歐及前蘇聯地區,截止到2003年1月1日,石油儲量占該地區石油總儲量比例在1%Z上的國家有俄羅斯(75.6%)、哈薩克斯坦(11.3%)、阿塞拜疆(8.8%)、羅馬尼亞(1.2%)四個國家。在最近

17、7年里,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出現了一次上升趨勢,即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由2001年的798.5億噸上升到了2002年的108.7億噸。上升的原因是因為東歐及前蘇聯地區的三個主要石油儲量國(占總儲量的96%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的石油儲量都上升了。5 .美洲地區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波動分析2003年美洲地區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儲量為429億噸,占世界總儲量的26%比2002年增加約8%(1)北美洲北美地區主要石油生產國包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3個國家,其中墨西哥由于1990年后一直沒有大的油氣發現,石油儲量呈現快速下滑趨勢,目前儲量只有1991年儲量的50%預計該國目前石油產量只能開采15年左

18、右。美國石油儲量一直呈現比較穩定的趨勢,變化不大。加拿大石油儲量激增主要是由于技術進步使油砂可采成本大幅度降低。加拿大目前已經探明1.6萬2.5萬億桶的瀝青油砂儲量。以前由于油砂開采費用相對較高,這部分產量一直沒有列入該國可采石油儲量中。近年來,隨著開發技術的進步,使油砂的開采成本大幅度下降(9美元/桶左右),使得加拿大石油儲量已由2002年的48億桶猛增至2003年的1800億桶,增幅高達3600%據預測,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2010年加拿大石油儲量有望達到9000億桶(2)南美洲南美洲主要石油生產國主要是委內瑞拉、巴西和阿根廷,其中委內瑞拉的石油儲量占南美洲的80必上,是影響南美洲石油儲量

19、的主要原因。1988年后南美洲石油儲量的快速增長也是由于委內瑞拉油砂層可采儲量的變化。據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的估計在Faja區域含有1.2萬億桶重油。隨著技術進步,這些重油儲量中可采經濟儲量比例由5%提高到了10%,使委內瑞拉石油可采石油儲量快速增加。預計隨著技術的進步,采收率可以達到近25%。6 .非洲地區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儲量波動分析非洲主要石油生產國有利比亞、尼日利亞、安哥拉、埃及等國家。1970年以后,隨著國際跨國石油公司在非洲地區的大規模勘探開發活動,60年代80年代整個非洲石油儲量一直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其中儲量增長較快的國家有利比亞、尼日利亞、安哥拉、阿爾及利亞。在非洲業已探明的石

20、油儲量中,有近一半在大西洋的幾內亞灣地區,該地區石油儲量占世界石油總儲量的3.1%。1995年利比亞石油儲量的增加得益于Murzuk和Sirte盆地的石油新發現,目前利比亞的剩余探明石油儲量已達到295億桶,在10年內增加了30%而19931996年安哥拉石油儲量的快速增加得益于14#、15#、18幽上勘探區塊的重大油氣發現。三個區塊白油氣發現使安哥拉石油儲量增加到100億桶。(二)世界石油產量波動因素分析在最近20年里,世界石油產量呈現出緩慢增長的趨勢,石油產量由1980年的29.67億噸緩慢增長到2001年的33.73億噸,平均增長速度為0.54%。1.中東地區石油產量波動分析在中東地區,

21、截止到2002年1月1日,產量占該地區石油總產量比例在1%A上的國家有沙特阿拉伯(36.89%)、伊朗(17.72%)、伊拉克(11.29%)、阿聯酋(10.33%)、科威特(8.22%)、阿曼(4.62%)、卡塔爾(3.22%)、敘利亞(2.49%)、也門(1.68%)九個國家。在最近20年里,石油產量先下降(19801985)、再緩慢上升(19862000)、最后又呈現出下降的趨勢(20012002)。(1) 19801985年間中東地區石油產量下降的原因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聯酋、卡塔爾四個國家的石油產量下降了,而其他國家的產量則小幅度波動或緩慢增長。沙特阿拉伯19801985年間石油

22、產量下降的原因沙特阿拉伯的鉆探和開發迅速下降,1981年鉆井229口,1985年降至96口,運營的鉆機僅有8臺。伊拉克19801985年間石油產量下降的原因1980年9月伊拉克要求伊朗承認伊拉克對界河的全部主權,造成沖突加劇,由此爆發了兩伊戰爭。戰爭期間,伊拉克約有40%勺油井在19821986年間相繼停產。(2) 19862000年間中東地區石油產量緩慢上升的原因是沙特阿拉伯、伊朗、阿聯酋、阿曼、卡塔爾、敘利亞、也門七個國家的石油產量上升了,而伊拉克、科威特的石油產量則因為海灣戰爭而出現了劇烈波動。19862000年間沙特阿拉伯石油產量上升的原因1986年恢復了阿美石油公司在整個沙特阿拉伯領

23、土上的勘探特許權,油氣勘探活動得到加強和多樣化。沙特阿拉伯石油產量主要控制在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手中,該公司的石油產量約占全國石油產量的95%U上。19862000年間伊朗石油產量上升的原因1988年兩伊停火,伊朗恢復和擴大了油氣生產、加工和石油化工設施。19862000年間阿聯酋石油產量上升的原因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為了在2000年實現35.6萬噸/日的產能,從1988年開始逐年增加石油領域的投資預算,石油領域的投資大幅度增長。19862000年間阿曼石油產量上升的原因阿曼至1986年以來,幾乎每年都有新的油氣發現,石油資源后備儲量充足,石油產量也因而逐年上升。19862000年間敘利亞石油產量上升

24、的原因長期持久的勘探活動使敘利亞的石油儲量至1986年以來持續上升,敘利亞的石油工業也從1986年開始進入了迅速發展階段,其石油產量由1986年的940萬噸猛增至1987年的1190萬噸,之后每年都有大幅度的增產。2 .亞太地區石油產量波動分析亞太地區石油產量一直呈逐年增加的趨勢,與該地區經濟一直在不斷增長的趨勢相一致。中國石油產量占亞太地區的一半,因此中國的石油產量基本上和亞太地區的石油產量發展趨勢相吻合。亞太地區許多國家的石油工業大都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起步的,有的甚至是從80年代才開始涉足石油行業。譬如亞太地區主要產油國中,印度、越南、泰國和巴基斯坦都是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開始生

25、產石油,其石油產量逐年增加。近幾年來,亞太地區石油產量的增加也主要是這幾個國家石油產量增長的結果。印度尼西亞是OPE減員,其原油直接出口,產量比較穩定。隨著亞太地區經濟的增長,幾個主要產油國的石油產量也會進一步提高,該地區原油的需求也會大幅度提高。3 .西歐地區石油產量波動分析(1)西歐地區石油總產量分析2001年西歐地區石油產量占世界石油總產量的9.28%,達到30945.5萬噸。西歐地區石油產量大多集中在挪威、英國、丹麥、意大利和德國。在2002年石油產量中,挪威占51.92%,英國占37.09%,丹麥占7.44%,意大利占1.43%,德國占1.18%(2)西歐地區產量趨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

26、,西歐石油產量總體上處于增長之中,近幾年略有下降,產量處于穩定狀態。1975年至1985年,西歐石油產量高速增長。主要原因:這一時期,英國石油產量大幅度增長;挪威石油產量一直處于不斷地增長之中;1985年至1992年,增長放緩。主要因為英國石油產量的劇烈下降;1993年至1995年,快速增長。原因在于這一時期英國和挪威的石油產量快速增長。1996年至今,石油產量比較平穩。(3)英國和挪威石油產量波動分析挪威產量波動原因1) 1971年第一個油田才投產;2) 70年代大量許可證的發放,一大批油田迅速投產;3) 隨著原油價格不斷下降,近幾年更多資金用于管道建設等其他項目。英國產量波動分析1) 1968年以前的產量一直徘徊在10萬噸/年左右的低水平,1975年仍未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